无机非金属工艺学考试题简答题

合集下载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2-2习题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2-2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可塑性: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水混练后形成的泥团,在外力作用下,可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不开裂,当外力除去以后,仍能保持该形状不变的性能。

结合性:它是指粘土能结合非塑性原料形成良好的可塑泥团、有一定的干燥强度的能力离子交换性:粘土粒子由于表面层的断键和晶格内部离子的不等价置换而带电,它能吸附溶液中的异性离子,这种被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他离子所置换。

这种性质称为粘土的离子交换性触变性: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在静置以后变稠或凝固,当受到搅拌或振动时,粘度降低而流动性增加,再放置一段时间后又能恢复原来状态,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膨化性:粘土加水后,体积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这种性质称为膨化性。

收缩:粘土和坯料的收缩实际上可分为三种:干燥收缩、烧成收缩和总收缩。

粘土经110℃干燥后,由于自由水及吸附水排出所引起的颗粒间距离减小而产生的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

干燥后的粘土经高温煅烧,由于脱水、分解、熔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导致的体积进一步收缩,称之为烧成收缩。

烧结温度:开口气孔率降至最低,收缩率达到最大,试样致密度最高。

此相应的温度称为完全烧结温度或简称烧结温度耐火度:耐火度是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时的温度。

二、问答题1. 粘土类原料的主要种类包括哪些?答:粘土是多种微细的矿物的混合体。

它主要是由铝硅酸盐类岩石(火成的、变质的、沉积的)如长石、伟晶花岗岩、斑岩、片麻岩等经长期风化而成。

2. 粘土类原料的化学组成与颗粒组成?答:由于粘土是含水铝硅酸盐的混合体,所以主要化学组成为SiO2、A12O3和结晶水,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碱金属R2O(K2O、Na2O)与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以及着色氧化物(Fe2O3、TiO2)等。

颗粒组成是指粘土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百分比含量。

粘土矿物的颗粒很细,其直径一般小于1~2μm。

粘土的细颗粒(<1μm的颗粒)愈多则可塑性愈强、干燥收缩大、干后强度高,而且烧结温度低。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一、填空1、根据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特点,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陶瓷、胶凝材料、玻璃、耐火材料及天然矿物材料。

3、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都得共性:原料及破碎、粉体制备、成型、烘干和高温热处理。

4、胶凝材料可分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和气硬性胶凝材料,前者包括水泥,后者包括石灰、石膏。

5、水泥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

6、玻璃按组成分类有元素玻璃、氧化物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

7、黏土中的主要矿物可分为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8、着色剂分为离子着色剂、胶态着色剂和硫硒化物着色剂。

9、陶瓷坯料中混有铁质将使制品的外观质量受到影响,如降低白度和半透明性,也会产生斑点。

10、玻璃原料中铁杂质不但对生产工艺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使玻璃着成黄绿色,透明度降低。

11、陶瓷由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孔组成。

12、坯料组成的表示方法:配料比表示;矿物组成表示;化学组成表示;实验公式表示。

13、陶瓷坯料可分为注浆坯料,可塑坯料和压制坯料。

14、陶瓷的成型方法可分为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和干压法成型。

15、日用陶瓷的可塑成型可分为雕塑、印坯、拉坯、旋压和滚压等。

16、注浆成型可分为吸浆成坯和巩固脱模两个过程。

17、干燥过程可分为加热阶段、等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18、回转窑可分为干燥带、预热带、分解带、放热反应带、烧成带和冷却带。

19、坯体的烧成过程:水分蒸发期;氧化分解与晶型转变期;玻化成瓷期;冷却期。

20、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

21、温度制度包括升温速度、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22、玻璃溶体的质量缺陷有气泡、条纹和结石。

23、玻璃制品的退火过程包括加热、保温、慢冷以及快冷四个阶段。

24、活性混合材分为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25、混凝土的主要组成为胶结料、细集料、粗集料和水。

26、平板玻璃的深加工分为钢化和镀膜。

无机非金属工学复习试卷

无机非金属工学复习试卷

无机非金属工学复习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5=10分)1. 气硬性胶凝材料2. 混凝土的抗渗性3. 玻璃的澄清4. 耐火度5. 熔块釉二、填空题(每空1分,1×20=20分)1.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以下特性:耐高温; _______稳定性高;高强度、高硬度;电绝缘性好; ______________差。

2. C3S的水化产物是和。

3. 水泥生料喂入新型干法水泥窑系统内,相应经烘干、预热、,最后烧制成熟料的全过程,统称为水泥熟料煅烧过程。

4. 水泥中氧化镁、三氧化硫、、安定性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5. HPC指高性能混凝土,配制上除了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和高效外加剂。

6. 目前,关于玻璃的结构学说有两种,它们分别是:学说和学说。

7. 根据氧化物在玻璃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它们划分为:_____体、体______和玻璃调整体。

8. 在玻璃的结构中,Al2O3有_______和________两种配位状态,其中_____________配位状态与硅氧四面体的连接程度更高。

9. 玻璃液在冷却过程中,当成分发生微小波动时,玻璃可能会出现分相的现象,按起分相机理分有:机理和亚稳分相机理。

10. 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坯料通常可分为三类:、和压制坯料。

11.陶瓷颜料种类很多,可以归纳三方面的用途:、、(3)绘制花纹图案。

12. 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W/C)过大,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好;但混凝土的强度。

三、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1×10=10分)1. CaCO3在水泥回转窑中的分解速度主要取决于。

A.传热过程;B.传质过程;C.化学反应过程;D.传热和传质过程2. 硬化水泥浆体在稀硫酸盐溶液中发生的侵蚀类型是。

A.石膏侵蚀;B.钙矾石侵蚀;C.石膏和钙矾石混合侵蚀;D.镁盐侵蚀3.硅率表示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溶剂矿物的比例关系,也可相应地反映熟料强度的高低和的好坏。

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工艺考核试卷

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工艺考核试卷
2.描述至少三种提高陶瓷材料韧性的方法,并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原理。
3.论述注浆成型工艺的原理及其在生产复杂形状陶瓷部件中的应用优势。
4.分析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并讨论影响其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D
4. A
5. D
6. B
7. B
8. B
9. E
10. D
A.注浆压力
散性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答案:硅酸盐)
2.在陶瓷烧结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结合方式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答案:物理结合、化学结合)
3.陶瓷材料的增韧方法之一是添加_______作为增韧剂。(答案:氧化锆)
11. C
12. D
13. C
14. A
15. B
16. A
17. D
18. A
19. D
20. C
二、多选题
1. BCD
2. ABC
3. ABCD
4. ABCD
5. ABC
6. ABC
7. ABCD
8. ABC
9. ABCD
10. ABCD
11. ABC
12. ABC
13. ABC
14. ABC
15. ABC
8.检测陶瓷材料性能的方法中,_______可以用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答案:X射线衍射)
9.通过_______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陶瓷部件。(答案:粉末冶金)
10.影响注浆成型工艺质量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答案:注浆压力、注浆温度、模具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卷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卷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卷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9、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烧结范围一般在( C )A.50-80℃B. 80-100℃C. 100-150℃D.150-200℃16、干燥过程中,最容易引起坯体变形的阶段是( B )A. 升速干燥阶段B. 等速干燥阶段C. 降速干燥阶段D. 平衡阶段17、改善泥浆流动性一般不用NaOH作稀释剂的原因是(B )A. 碱性太强B. Ca(OH)2溶解度较大C. Mg(OH)2溶解度较大D. 与泥浆中其它物质发生反应20、釉与玻璃的不同之处是( D )A. 各向同性B. 无固定熔点C. 具有光泽D. 含较多的Al2O3四、简答(每题5分,共25分)1、熟料冷却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急冷?答:熟料冷却的目是:改善熟料质量与易磨性;(1分)降低熟料温度,便于熟料的运输、储存和粉磨;(1分)部分回收熟料出窑带走的热量,预热二、三次空气,从而降低熟料热耗,提高热利用率。

(1分)急冷是为了防止或减少C 3 S的分解;避免β-C 2 S转变成γ-C 2 S;改善了水泥安定性;(1分)使熟料C 3 A晶体减少,提高水泥抗硫酸盐性能;改善熟料易磨性;可克服水泥瞬凝或快凝。

(1分)3、什么是泥浆触变性?解释泥浆触变性产生的原因。

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止后逐渐恢复原状。

(2分)黏土类矿物大多数是板状颗粒,在板面上往往带负电荷,而端面处带有一定的正电荷,端——板面相互吸引,形成棚架结构.很多水被包围在棚架中,不能自由流动,(2分)所以泥浆的流动性差.这种结构对着搅动而逐步打开,一旦静止时又渐渐恢复.(1分)4、影响泥浆压滤效率的因素(1)压力大小压力大小和加压方式。

一般来说,送浆压力与压率速度成正比,但随着泥层的增厚,毛细管曲折,阻力加大,会降低压滤速度。

(1分)(2)加压方式。

开始压滤时,用低的压力,以免泥层颗粒间的毛细管减少和滤布孔堵塞。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5-1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5-1习题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煅烧:将物料经过高温,合成某些矿物或使矿物分解获得某些中间产物的
过程。

烧成 :烧成通常是指将初步密集定形的粉块(生坯)经高温烧结成产品的过程。

其实质是将粉料集合体变成致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烧结体,如砖瓦、陶瓷、耐火材等。

熔化:熔化亦称熔炼。

是指将配合料投入耐火料砌筑的熔窑中经高温加热,得到无固体颗粒、符合成形要求的各种单相连续体的过程。

它是制造玻璃、铸石、熔铸耐火材料、人工晶体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工艺过程。

二、问答题
1、一般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热加工中经历的过程?
1)燃料煅烧
2)物料或坯体加热
3)自由水分的蒸发
4)分解反应
5)固相反应
6)或烧成、或熔化
7)冷却
2、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的热加工方法有哪几种?请指出各方法适用加工的材料?
1:旋风烧成法与沸腾烧成法
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煅烧水泥或石灰。

2:热压烧成
热压成法用于陶瓷的生产。

3:微波煅烧
烧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陶瓷制品。

4:其它煅烧或烧成方法。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考试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考试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考试————————————————————————————————作者:————————————————————————————————日期:工艺学一、名词解释1.澄清剂: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黏度,促进排除玻璃液中气泡的物质称为澄清剂。

(作用:排除气泡。

)2.烧成:通常是指将初步密集定形的粉块(生坯)经高温烧结成产品的过程。

其实质是将粉料集合体变成致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烧结体,如砖瓦、陶瓷、耐火材料等。

3.玻璃形成体:能单独形成玻璃,在玻璃中能形成各自特有的网络体系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形成体。

4.玻璃中间体:一般不能单独形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形成体和网络外体之间的氧化物,称之为中间体.5.玻璃调整体:凡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一般不进入网络而是处于网络之外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外体。

它们往往起调整玻璃一些性质的作用。

6.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流体状态发展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凝结时间。

7.坯、釉适应性: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的整体不开裂、不剥脱的能力。

8.玻璃熔化:玻璃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转变为化学组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

9.IM:铝率又称铁率,其数学表达式为: IM = Al2O3/Fe2O3 铝率表示熟料中氧化铝与氧化铁含量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熔剂矿物中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的比例。

10.SM:硅率,又称为硅酸率,其数学表达式是:SM=SiO2/(Al2O3+Fe2O3) 硅率是表示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也表示了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溶剂矿物的比例。

11.石灰饱和系数KH:是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C3S十 C2S)所需的氧化钙量与全部二氧化硅理论上全部生成硅酸三钙所需的氧化钙含量的比值。

12.萤石含率:萤石含率指由萤石引入的CaF2 量与原料总量之比,即:萤石含率=萤石含量×CaF2含量/原料总量×100%13.水泥硬化:凝结过后,水泥浆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发展成为坚硬的固体,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5-2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5-2习题参考答案

问答题1、硅酸盐水泥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干燥与脱水——干燥是物理水的蒸发,脱水是粘土矿物分解放出化合水;2)碳酸盐分解——MgCO 3 = MgO 十CO 2,CaCO 3 = CaO 十CO 2;3)固相反应——形成低钙矿物;4)液相和熟料的烧结——出现液相,C 3S 等形成,形成熟料;5)熟料冷却——熟料温度降低至室温。

2、影响碳酸钙分解速度的因素?1) 温度: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常数K 和压力的倒数差(011p p )都相应增加,分解时间缩短,分解速度增加。

但应注意温度过高,将增加废气温度和热耗;预热器和分解炉结皮、堵塞的可能性亦大。

2) 窑系统的CO 2分压:通风良好,CO 2分压较低,有利了碳酸钙的分解。

3) 生料细度和颗粒级配:生料细度细,颗粒均匀,粗粒少,分解速度快。

4) 生料悬浮分散程度:生料悬浮分散差,相对地增大了颗粒尺寸,减少了传热面积,降低了碳酸钙的分解速度。

因此,生料悬浮分散程度是决定分解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也是在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内的碳酸钙分解速度较回转窑、立波尔窑内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5) 石灰石的种类和物理性质:结构致密、结晶粗大的石灰石,分解速度慢。

6) 生料中粘土质组分的性质:高岭土类活性大、蒙脱石、伊利石次之,石英砂较差。

活性越大的,在800℃下越能和氧化钙或直接与碳酸钙进行固相反应,生成低钙矿物,可以促进碳酸钙的分解过程。

3、固相反应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梯度和反应时间2.生料的细度及均匀性3.原料性质4.矿化剂4、熟料在烧结过程的影响因素?1) 最低共熔温度2) 液相量3) 液相粘度4) 液相的表面张力5) 氧化钙溶解于熟料液相的速率6) 反应物存在的状态7)熟料形成热化学5、湿法长窑、预热器窑及窑外分解窑的带是如何划分的?各带经历了哪些的物理化学变化?干燥带,这个带的作用主要是自由水的蒸发,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该带耗热大约占总热耗的30%~35%。

无机非金属材料复习大纲与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复习大纲与答案

复习大纲
一、概念题
1.无机非金属材料
2.熔块釉
3.生料釉
4.二次烧成
5.开始烧结温度
6.示性矿物组成
7.耐火度
8.触变性
9.混凝土.
10.水泥
二、简答题
1. 简述釉的组成(按其在釉中所起的作用)。

2. 在陶瓷生产中对坯料质量有哪些基本要求?
3. 简述真空练泥的作用。

4. 简述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质。

5. 简述陈化的作用。

6. 玻璃退火和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各包括几个阶段?
7. 粘土矿物的按照成因分类。

8. 坯料的类型有哪些?
9. 玻璃的通性是什么?
10. 石英在陶瓷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三、问答题
1.试述坯—釉中间层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

2.试述陶瓷工业用二氧化硅原料主要结晶矿物—石英随温度变化发生晶型转化的情况。

3.试述我国传统细瓷生产的主要原料—瓷石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4.试述玻璃的两大结构学说,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5.试述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6.试述轻质耐火材料的优缺点,并列举至少三个生产轻质耐火材料的方法。

7.试述陶瓷三大原料之一的长石的化学式、结构式及作用。

8.试述提高坯料可塑性的措施。

9.试述陶瓷配料的主要依据。

10.试述釉料配方常用的助熔剂并给出使用注意事项。

四、计算题
实验式的计算方法。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所涉及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所涉及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2015级无机非金属自命考题无机非金属工学1第一题: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同于金属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五个特性是?答案:(1)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除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总称)(2)1-耐高温;2-化学稳定性高;3-高强度和高硬度;4-电绝缘性好;5-韧性差。

第二题:叙述浮法生产平板玻璃流程。

答案:砂岩经过煅烧后粗碎,和粉碎和过筛后的硅砂、白云石、石灰石、纯碱、芒硝、萤石以及烟道灰和来自切裁和成型留下的碎玻璃经不同的运输方式进入排式集料器,经称量混合除铁之后,进入熔窑熔炼,后经锡槽,退火窑,切断得到平板玻璃。

第三题:什么是黏土的可塑性、离子交换性和触变性。

答案:可塑性:黏土与适量水混练后形成的泥团,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不开裂,当外力处去后,仍能保持该形状不变的性能。

离子交换性:黏土颗粒因表面层的断裂和晶格内部的不等价置换而带电,使其能够吸附溶液中的异性离子,这些被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他离子所置换。

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在静置后会变稠或凝固,若此时受到搅拌或振动,则可使其黏度降低而流动性增加,再放置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来的状态。

第四题:表示煤的组成有哪几种基准?答案: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第五题.长石的种类和作用是什么?答案:种类:钠钾长石族: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

斜长石族中的斜长石。

作用:在陶瓷工业中:(1)提供碱金属氧化物,有利于降低烧成温度。

(2)长石熔体能熔解黏土及石英等原料,促进莫来石的形成和长大,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3)长石熔体填充于各颗粒间,促进坯体致密化,提高陶瓷制品的透光度。

在玻璃工业中:引入三氧化二铝的主要原料,同时引入氧化钠,氧化钾。

第六题.粉磨机械按施力方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案:以磨剥为主的研磨介质类磨机。

以挤压为主的料床挤压类磨机,以冲击为主的机械冲击或流能冲击类磨机。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题及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题及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题及答案(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卷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1、影响熟料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A.一次游离氧化钙B.二次游离氧化钙C.固溶在熟料中的氧化镁D.固溶在熟料中的氧化钠2、粉磨水泥时,掺的混合材料为:矿渣16%,石灰石5%,则这种水泥为()A.矿渣硅酸盐水泥B.普通硅酸盐水泥C.复合硅酸盐水泥D.硅酸盐水泥3、以下哪种措施有利于C3S的形成?()A.降低液相粘度B.减少液相量C.降低烧成温度D.缩短烧成带4、国家标准规定,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各个品种的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A.45分钟B.55分钟C.60分钟D.390分钟5、和硅酸盐水泥相比,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的如下那个性质较差()A.耐水性B.后期强度C.抗冻性D.泌水性6、引起硅酸盐水泥熟料发生快凝主要原因是()A.C3S水化快B.C3A水化快C.C4AF水化快D.C2S水化快7、水泥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A.铝酸三钙的含量过高B.石膏的掺入量太少C.磨水泥时石膏脱水D.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8、根据GB/T175-2007,下列指标中属于选择性指标的是()A.KH减小,SM减小,铝率增大。

B.KH增大,SM减小,铝率增大。

C.KH减小,SM增大,铝率减小。

D.KH增大,SM增大,铝率增大。

9、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烧结范围一般在()A.50-80℃B.80-100℃C.100-150℃D.150-200℃10、国家标准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中SO3()A<3.5%B≤3.5%C<4.0%D≤4.0%11、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A P·SB P·OC P·FD P·C12、国家标准规定骨质瓷的热稳定性为()A.140℃B.160℃C.180℃D.200℃13、一般来说,凡烧成温度降低幅度在()以上者,且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的烧成方法可称为低温烧成。

A.40-60℃B.60-80℃C.80-100℃D.100-120℃14、炉温为1250-1400℃的电炉,电热体可采用()。

考研复试题库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考研复试题库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考研复试题库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性能、应用以及相关工艺过程的学科。

对于考研复试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份较为全面的考研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1、玻璃退火玻璃退火是指消除玻璃制品在成型或热加工后中残留的内应力,以提高玻璃制品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的工艺过程。

2、水泥熟料水泥熟料是以石灰石和粘土、铁质原料为主要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制成生料,烧至部分或全部熔融,并经冷却而获得的半成品。

3、陶瓷烧结陶瓷烧结是指陶瓷生坯在高温下的致密化过程,通过物质迁移,使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孔隙减少,从而提高陶瓷的强度和致密度。

4、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抵抗高温作用而不损坏的材料。

5、微晶玻璃微晶玻璃是通过控制玻璃的晶化过程而制成的一类含有大量微晶相和玻璃相的多晶固体材料。

二、简答题1、简述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破碎与预均化;生料制备(包括粉磨和均化);熟料烧成(在水泥窑中进行);水泥粉磨与包装。

在原料破碎与预均化阶段,将石灰石、粘土等原料破碎,并通过预均化堆场使原料成分均匀。

生料制备中,将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磨,并进行均化处理,以保证生料成分的稳定。

熟料烧成是关键步骤,生料在水泥窑中经过高温煅烧,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水泥熟料。

最后,将熟料与适量石膏等混合粉磨,制成水泥成品。

2、玻璃的主要成型方法有哪些?玻璃的主要成型方法包括:吹制法、压制法、拉制法、浇注法和浮法等。

吹制法常用于制造空心玻璃制品,如瓶、罐等。

压制法适用于生产平板玻璃和较厚的玻璃制品。

拉制法可用于生产玻璃纤维和细管等。

浇注法常用于制造光学玻璃和大型制品。

浮法是目前生产平板玻璃的主要方法,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等优点。

3、陶瓷坯料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陶瓷坯料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原料的选择和配比,应根据陶瓷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并确定合理的配比;原料的细度和粒度分布,会影响坯料的成型性能和烧成质量;添加剂的使用,如增塑剂、粘结剂等,以改善坯料的成型性能;坯料的混合均匀程度,直接影响陶瓷制品的性能一致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2-1习题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2-1习题答案

问答题1.试述钙质原料的种类、化学组成及其性质。

答:(1)方解石:属三方晶系,晶体呈菱面体,有时呈粒状或板状。

一般为乳白色或无色。

杂质污染时可呈暗灰、黄、红、褐等色。

玻璃光泽,性脆,硬度为3,比重2.6。

分解温度900℃以上。

(2)石灰石:石灰石系由碳酸钙所组成的化学与生物化学沉积岩中的一种。

化学成分主要为CaO、CO2;主要矿物是方解石,并含有白云石、硅质(石英或燧石)、含铁矿物和粘土质杂质,是一种具有微晶或潜晶结构的致密岩石。

在自然界中因所含杂质不同,而呈灰白、淡黄。

石灰石一般呈块状,无解理,常包含生物遗骸,结构致密,性脆,普氏硬度8~10。

有白色条痕,密度2.6~2.8g/cm3;耐压强度随结构和孔隙率而异,在30~170 MP a之间,一般为80~140MP a。

分解温度一般为800℃。

(3)泥灰岩:泥灰岩是由碳酸钙和粘土物质同时沉积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沉积岩。

它是一种由石灰岩向粘土过渡的岩石。

泥灰岩中氧化钙含量超过45%。

硬度低于石灰岩,粘土物质含量愈高,硬度愈低。

耐压强度通常小于100MPa,(4)白垩:白垩是由海生生物外壳与贝壳堆积而成,主要是由隐晶或无定形细粒疏松的碳酸钙所组成的石灰岩。

我国白垩土一般在黄土层下,土层较薄,故埋藏量不大。

其中以色白、发亮的为最纯,碳酸钙含量可达90%以上。

白垩中常夹有软的或硬白裂痕石(主要为CaCO3)、红粘土和燧石等。

白垩易于粉磨和易烧性均较好。

除以上天然石灰质原料外,电石渣、糖滤泥、碱渣、白泥、沉淀碳酸钙等都可作为钙质原料使用。

2.钙质在典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在硅酸盐水泥生产中,钙质原料是烧制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之一。

主要提供生成熟料矿物所需的CaO。

陶瓷使用的钙质材料一般为方解石。

在生产中主要起助熔作用,缩短烧成时间,增加瓷器的透明度,使坯釉结合牢固。

玻璃中的CaO主要是通过方解石、石灰石、白垩、沉淀碳酸钙等原料来引入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测试试卷-B卷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测试试卷-B卷答案

济南大学201 ~201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试卷B卷评分标准(含参考答案)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任课教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流体状态发展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凝结时间。

2、可塑成型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水混炼后形成泥团,在外力作用下,可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不开裂,当外力去除后,仍能保持该形状不变的性能。

3、玻璃调整体凡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一般不进入网络而是处于网络之外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外体。

它们往往起调整玻璃一些性质的作用。

常见的有Li2O,Na2O,K2O,MgO,CaO,SrO,BaO等。

4、粘土触变性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在静置以后变稠或凝固,当受到搅拌或振动时,粘度降低而流动性增加,再放置一段时间后又能恢复原来状态,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

5、坯釉适应性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的整体不开裂、不剥脱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玻璃熔体常见的质量缺陷主要有 气泡 、 条纹 和 结石 三类。

2、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有氧化钙 、氧化硅 、氧化铝和氧化铁四种化学组成。

3、从外观质量来区别,常用的釉料可以分为 透明釉 、 颜色釉 和 艺术釉 三类。

4、调整陶瓷坯料性能常用的添加剂分为 粘结剂 、 解凝剂 和 润滑剂 三类。

5、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主要有 游离氧化钙 、 方镁石 和 石膏掺量 。

6、注浆坯料应满足的质量要求包括 流动性好 、悬浮性好 、触变性适当和 滤过性好 。

7、玻璃的熔化过程可以分为烧结体的形成 、玻璃液的形成 、玻璃液的澄清 、玻璃液的均化 以及 玻璃液的冷却五个阶段。

8、硅酸三钙的水化过程可以分为 初始水解期 、 诱导期 、 加速期 、衰减期 和稳定期五个阶段。

三、问答题(共40分)1、何谓陶瓷烧成制度?拟定烧成制度的依据有哪些?(7分)陶瓷的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3分),合理的烧成制度是保证获得优良产品的必要条件,拟定陶瓷烧成制度的依据有:(1)坯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形状变化(1分);(2)坯体形状、厚度和入窑水分(1分);(3)窑炉结构、燃料性质、装窑密度(1分);(4)烧成方法(1分)。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9习题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9习题答案

问答题1、简述石灰的水化硬化过程?石灰的水化又称消化,是指生石灰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

消化而得浆体即石灰浆,其硬化包括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干燥和碳酸化。

石灰浆体在干燥环境中,多余的游离水分逐渐蒸发,在石灰浆内部形成大量的彼此相通的毛细孔隙。

这时,残留在孔隙内的游离水分形成了弯月面,从而产生毛细管压力,使颗粒聚结而互相粘结,产生强度。

另外,当水分蒸发时,使液相中Ca(OH)2达到某种程度的过饱和,从而产生Ca(OH)2析晶过程,加强了石灰浆中原来的Ca(OH)2颗粒之间的结合。

石灰浆能吸收空气中CO2而碳酸化,其反应如下:Ca(OH)2十CO2十nH2O——Ca CO3十(n+1)H2O上式表明,Ca(OH)2与CO2只有在水分存在下才能发生碳酸化过程,形成Ca CO3。

Ca CO3晶粒或是互相共生或与石灰粒子及砂粒相胶结。

另外Ca CO3的固相体积比Ca(OH)2固相体积稍微增大一些,使石灰浆体的结构更加致密。

因此碳酸化也是石灰硬化的主要原因。

石灰浆体的碳酸化过程是从表层开始的,由于生成的碳酸钙层结构致密,阻碍了CO2向内层渗透。

因此其内层不易彻底碳酸化,同时浆体内部的水分也不易析出,硬化作用无法较快完成。

故石灰浆在较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强度不高,为其显著缺点。

从以上两过程也可看出,为了使硬化过程进行,都必须向环境排出水分,因此石灰不宜用于潮湿环境。

石灰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收缩极大且发生开裂。

因此,石灰浆不能单独使用,而必须掺入一些砂子等骨料。

石灰砂浆中的砂子好像是砂浆中的骨架,它可减少收缩和防止开裂。

掺砂可节省石灰用量,降低成本。

此外,砂子可使砂浆形成较多的孔隙,以利于石灰浆内部水分的排除和吸收CO2。

2、举例说明石灰的使用与作用?建筑:三合土、石灰浆(Ca(OH)2+CO2=CaCO3↓+H2O) 农业:配制波尔多液作为农药(Ca(OH)2+CuSO4=CaSO4+Cu(OH)2↓);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以中和酸性,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工业:制氢氧化钠(亦称火碱、烧碱、苛性钠)(Ca(OH)2+Na2CO3=CaCO3↓+2NaOH)、配制价格低廉的漂白粉(Cl2+2Ca(OH)2=CaCl2+Ca(ClO)2+2H2O)3、简述氯氧镁水泥的水化机理?MgO-MgCl2-H2O系统在常温下的主要水化产物是5Mg(OH)2·MgCl2·8H2O(简称5·1·8相或5相,下同)和 3Mg(OH)2·MgCl2·8H2O(简称3·1·8相或3相,下同)。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7-3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7-3习题参考答案

问答题1、釉的定义及作用。

“釉”指的是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玻璃状薄层。

改善陶瓷产品的外观质量(如光泽度、颜色、画面等)或者提高产品的技术与使用性能(如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防污性、渗水透气性、辐射散热能力等)2、釉层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分解反应这类反应包括碳酸盐、硝酸盐、硫酸盐及氧化物的分解和原料中吸附水、结晶水的排出。

2、化合反应在釉料中出现液相之前已有许多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在进行3、熔融釉料中由两方面出现液相:一是原料本身熔融,如长石、碳酸盐、硝酸盐的熔化,另外是形成各种组成的低共熔物,如碳酸盐与长石等。

由于温度的升高,最初出现的液相使粉料由固相反应逐渐转为有液相参与,不断溶解釉料成分,最终使液相量急剧增加、绝大部分成分变成熔液4、釉层冷却时的变化有些晶相溶解后再析晶,形成微晶相高温粘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再继续冷却,釉熔体变成凝固状态。

有些物质分解不完全,产生的气体未完全排除,以及坯体中碳素氧化后生成的气体未来的及排除,这些气体在坯釉中形成气泡。

3、影响坯、釉适应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热膨胀系数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2)中间层对坏、釉适应性的影响(3)釉的弹性、抗张强度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4)釉层厚度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4、陶瓷的基本施釉方法有哪几种?基本的施釉方法有浸釉、淋釉和喷釉三种。

1、浸釉法是将坯体浸入釉浆,利用坯体的吸水性或热坯对釉的粘附而使釉料附着在坏体上。

釉层厚度与坯体的吸水性、釉浆浓度和浸釉时间有关。

这种施釉法所用釉浆浓度较喷釉法大。

多孔素烧瓷坯用的釉浆其比重一般在1.28~1.5之间,炻质餐具用釉浆比重为1.74,卫生瓷器为1.63。

具体数值还须取决于坯体的形状与大小。

除薄胎瓷坯外,浸釉法适用于大、中、小型各类产品。

对大型产品可用机械浸釉代替人工操作。

2、 浇釉法是将釉浆浇于坯体上以形成釉层的方法。

可将圆形日用陶瓷放在旋转的机轮上,釉浆浇在坯体中央借离心力使釉浆均匀散开。

无机非金属材专业试题

无机非金属材专业试题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卷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1、影响熟料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A. 一次游离氧化钙B.二次游离氧化钙C.固溶在熟料中的氧化镁D.固溶在熟料中的氧化钠2、粉磨水泥时,掺的混合材料为:矿渣16% ,石灰石5%,则这种水泥为()A. 矿渣硅酸盐水泥B.普通硅酸盐水泥C.复合硅酸盐水泥D.硅酸盐水泥3、以下哪种措施有利于C3S的形成?()A.降低液相粘度B.减少液相量C.降低烧成温度D.缩短烧成带4、国家标准规定,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各个品种的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A. 45分钟分钟C. 60分钟分钟5、和硅酸盐水泥相比,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的如下那个性质较差()A. 耐水性B.后期强度C.抗冻性D.泌水性6、引起硅酸盐水泥熟料发生快凝主要原因是()水化快 B. C3A水化快水化快水化快7、水泥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A.铝酸三钙的含量过高B.石膏的掺入量太少C.磨水泥时石膏脱水D.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8、根据GB/T175-2007,下列指标中属于选择性指标的是()A. KH减小,SM减小,铝率增大。

B. KH增大,SM减小,铝率增大。

C. KH减小,SM增大,铝率减小。

D. KH增大,SM增大,铝率增大。

9、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烧结范围一般在()℃ B. 80-100℃C. 100-150℃℃10、国家标准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中SO3()A <%B ≤%C <%D ≤%11、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A P·SB P·OC P·FD P·C12、国家标准规定骨质瓷的热稳定性为()A. 140℃℃C. 180℃℃13、一般来说,凡烧成温度降低幅度在( )以上者,且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的烧成方法可称为低温烧成。

A. 40-60 ℃℃C. 80-100℃℃14、炉温为1250-1400℃的电炉,电热体可采用()。

A.镍铬丝B. 铁铬钨丝C. 硅碳棒D.二硅化钼棒15、一般将日用陶瓷的烧成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影响水泥水化速率的因素:①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含量、晶体结构;②水灰比:水灰比大,水泥颗粒高度分散、与水的接触面积大,水化速率快。

但是水灰比大,使水泥凝结慢,强度下降。

③细度:水泥细度细,与水接触面积多,水化快;细度细,水泥晶格扭曲,缺陷多,也有利于水化;④养护温度:养护温度提高,水泥水化加快。

但是温度对不同矿物的水化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对水化慢的 B -C2S影响最大。

C3A在常温下水化就很快,放热多,故温度对C3A水化速率影响不大。

温度越高,对水泥早期水化速率影响越大,到后期影响逐渐变小。

⑤外加剂:通常绝大多数无机电解质都有促进水泥水化的作用。

如:CaCl2; 大多数有机外加剂对水化有延缓作用,常使用的各种木质磺酸盐类。

12、生料易烧性的意义:指生料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熟料的难易程度。

影响生料易烧性的主要因素:①生料的潜在矿物组成:KH SM高,生料难烧;反之易烧,但有可能结圈;SM IM高,难烧,要求较高的烧成温度;②原料的性质和颗粒组成:原料中石英和方解石含量多,难烧,易烧性差;结晶质粗粒多,易烧性差。

③生料中次要氧化物和微量元素:适量存在,有利于烧成,易烧性好,但含量过多,不利于煅烧。

④生料的均匀性和生料粉磨细度:生料均匀性好,粉磨细度细,易烧性好。

⑤矿化剂:掺加各种矿化剂,均可改善生料的易烧性。

⑥生料的热处理:生料的易烧性差,要求烧成温度高,煅烧时间长。

生料煅烧过程中升温速度快,有利于提高新生态产物的活性,易烧性好。

⑦液相:生料煅烧时,液相出现温度低,数量多,液相粘度小,表面张力小,离子迁移速度大,易烧性好,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⑧燃煤的性质:燃煤热值高、煤灰分少、细度细,煅烧速度快,燃烧温度高,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⑨窑内气氛:窑内氧化气氛煅烧,有利于熟料的烧成。

13、(水泥孰料的形成过程)生料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干燥与脱水、碳酸盐分解、固相反应(固相反应一般包括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液相和熟料的烧结、熟料的冷却19、熟料冷却的目的:①回收熟料带走的热量,预热二次空气,提高窑的热效率;②迅速冷却熟料以提高熟料质量③改善孰料的易磨性④降低熟料温度,便于熟料的运输、贮存与粉磨。

20. 熟料急冷有什么目的?答(要点):防止C3S晶体长大而强度降低且难以粉磨,防止C3S分解和C2S的晶型转变使熟料强度降低,减少MgO 晶体析出,使其凝结于玻璃体中,避免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减少C3A 晶体析出,不使水泥出现快凝现象,并提高水泥的抗硫酸盐性能,使熟料产生应力,增大熟料的易磨性,急冷还可以收回热量,提高热的利用率。

17、影响碳酸盐分解速率的因素:①石灰石的种类和物理性质:结构致密,结晶粗大的石灰石,分解速率慢;②生料细度和颗粒级配: 生料细度细, 颗粒均匀, 粗粒少, 分解速率快; ③反应条件: 提高反应温度,分解反应的速度加快,同时促使CO2扩散速度加快,加强通风,及时地排出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则可加速分解反应。

④生料悬浮程度:生料悬浮分散良好,相对减小颗粒尺寸,增大了传热面积,提高了碳酸盐分解速率;⑤生料中粘土质组分和性质:粘土质中的矿物组分的活性依次按高岭土、蒙脱石、伊利石、石英降低. 粘土质原料活性越大,可加速碳酸盐的分解过程。

18、影响固相反应的主要因素:①生料的细度和均匀性:生料愈细,比表面积越大,组分接触面越大,同时表面质点的自由能越大,使扩散和反应能力增强,因而反应速率加快;生料的均匀混合,可增加各组分间接触,也有利于加速反应;②温度和时间:当温度较低时,固体的化学活性低,质点的扩散和迁移速度很慢。

提高温度,加速离子的扩散和迁移,促进固相反应的进行。

③原料性质:当原料中含有结晶SiO2和结晶方解石时,由于破坏晶格困难,使固相反应速度明显降低;④矿化剂:矿化剂可通过与反应物形成固溶体使晶格活化,反应能力加强;也可以形成低共熔物,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形成液相,从而加速扩散和固相的溶解作用31.降低f-CaO 的工艺措施有哪些?答(要点):(1 )配料要合理,KH 不要太高。

(2)合理控制生料细度。

(3)生料均化要好。

(4)物料煅烧时要保证一定的液相量和液相粘度。

(5)熟料急冷,以免产生体积膨胀。

氧化钙。

14. 熟料的率值有哪几个?简述硅率高低对熟料煅烧过程及质量的影响答(要点):熟料率值指KH、N、P;硅率(N )高,熟料硅酸盐矿物多,熟料强度高,但液相量少,对煅烧不利,需提高烧成温度;硅率(N)低,熟料硅酸盐矿物少,熔剂矿物多,液相量多,煅烧时易结块或发生结圈。

11. 熟料的KH 、SM、IM 的作用是什么?答(要点):KH :控制CaO与其他氧化物相对含量,达到控制C3S与C2S相对含量;SM :控制Si02与Ai3O2 和Fe3O2 相对含量, 达到控制C3S 和C2S 与C3A 和C4AF 相对含量和液泪量;IM :控制Ai3O2 与Fe3O2 相对含量, 达到控制C3AC 与4AF 相对含量和液泪粘度。

7、安定性不良的因素:①游离氧化钙水化生成氢氧化钙时,体积膨胀97.9%。

随着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增加,试体抗拉、抗折强度降低,3d 以后强度倒缩,严重时甚至引起安定性不良,我国回转窑一般控制在 1.5%以下;②方镁石的水化比游离氧化钙更为缓慢,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明显起来。

方镁石水化生成氢氧化镁时,体积膨胀148%导致体积安定性不良。

国家标准中规定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 5.0%;③石膏掺量。

混泥土的耐久性是指混泥土能抵抗环境介质的长期作用,并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具有维持混泥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

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碳化性,抗碱集料反应,以及混泥土中的钢筋耐锈蚀等。

影响耐久性因素:温度变化导致终凝时间变化,环境,有害物质的侵蚀。

混泥土的砂石比,水灰比,颗粒级配等因素。

影响耐久性的因素:抗渗性:差,各种有害介质易于进入内部;抗冻性:不良,在冻融交替的条件下容易剥落破坏;外界侵蚀性介质:会引起一系列化学、物理的变化,从而逐渐受到侵蚀;碱含量:含碱较多,且与集料配合不当,引起碱集料反应的膨胀破坏。

玻璃:3、黏度与玻璃组成的关系氧硅比:氧硅比大(如熔体中碱含量增大,游离氧增多),非桥氧多,网络结构不牢固,熔体黏度减小;反之增大。

键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粘度随阳离子与氧的键强增大而增大。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力大的阳离子对桥氧的极化力强,使得Si- O键作用减弱,网络结构易于调整与移动,使nJ。

结构对称性:网络基本结构单元的结构不对称,可能在结构中存在缺陷或弱点,使结构不稳定,粘度下降。

配位数:4 配位形成四面体进入网络结构,使结构紧密,粘度增大。

其它配位时就从网络中分离出来,使黏度降低。

如B2O3 和A2O35、影响玻璃强度的主要因素化学键与化学组成:玻璃的键强包括各种的强度及数目。

键强大,机械强度好。

结构网络紧密,强度好。

微不均匀性:玻璃中都存在着微相和微不均匀结构,相邻两相间成分不同且结合力弱,膨胀系数不一样,易产生应力,强度下降。

宏观和微观缺陷:缺陷处应力集中,导致裂纹产生与扩展。

活性介质:起化学作用,使结构破坏温度:低温时,温度升高,强度下降(裂纹端部分子的热运动起伏现象增加,积聚能量使键断裂)200 C时,强度为最低。

高温时,强度增加(产生塑性变性,抵消部分应力)应力:玻璃的残余应力,在多数情况下分布不均匀,将导致其强度大下降。

提高玻璃强度的方法: 1 设计高强度组成,严格遵守工艺制度 2 减少,消除玻璃表面缺陷,如采用表面火焰抛光,氢氟酸腐蚀等。

3.使玻璃表面形成应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及化学钢化。

如可采用淬冷,表面离子交换等。

7、玻璃的热学性质影响因素1)组成:凡能降低玻璃热膨胀系数的组分都能提高热稳性;硅含量高而碱含量低时,热稳性好。

2)制品选型复杂、厚薄不均匀的,热稳性差3)制品越厚,热稳性差,4)凡能使机械强度减低的因素,都能降低热稳定性。

提高热稳性的途径: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减小制品的壁厚等。

结论:凡能降低玻璃机械强度的因素,都能使热稳定性降低。

8、影响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因素化学组成:1) SiO2 :硅酸盐玻璃的化稳性决定于SiO2与R20(R0)的相对含量,其含量越高,化稳性越好。

2)含有一定的AI2O3、B2O3的玻璃,则Al、B具有一定的补网作用,可提高化稳性。

较高则出现反常现象。

3)含有一定的AI2O3、P2O5,可提高化稳性。

4)含有少量的Li2O取代Na20,可提高化稳性。

5) 玻璃中同时存在两种碱金属氧化物时,其化稳性比单一的要好,混合碱效应。

热处理:退火玻璃比淬火玻璃的结构紧密,化稳性要好。

玻璃钢化处理后,其化稳性要好。

表面状态:用表面处理的方法改变玻璃的表面状态,以提高化稳性。

温度和压力:一般说,温度升高侵蚀加快。

压力提高,一方面使侵蚀介质的吸附加快,侵蚀速度提高。

另一方面又使侵蚀物回收能力增加使扩散减慢,则降低侵蚀速度。

何为玻璃液的均化,影响因素:玻璃液的均化,使整个玻璃液在化学成分上达到一定均匀性的过程。

1.不均匀体的溶解与扩散,2,玻璃液的热对流和气泡上升的搅拌作用,促使其均化。

3,玻璃液与不均匀体的表面张力对均化的影响。

当前小于后时,不均匀体表面积减小,加速均化。

9、何谓玻璃的熔制?其熔制包括哪几个过程?把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形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称〜。

硅酸盐形成阶段:800 —900C,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

玻璃液形成阶段:1200 —1250C,硅酸盐和二氧化硅互熔,烧结物变成了透明体。

有气泡存在,成分不均匀。

玻璃液澄清:1400—1500C,黏度降低,消除可见气泡。

玻璃液均化:长时间高温下,不均匀成分相互扩散趋于均匀一致。

玻璃液冷却:将玻璃液的温度冷却降低200 —300C,使玻璃液达到成形黏度(102—103Pa • s)配合料的熔化阶段:将配合料熔化成玻璃液;玻璃液的精炼阶段:将不均匀的玻璃液进一步改善成均匀的玻璃液,并冷却至成形所需的黏度。

、影响玻璃熔制过程的工艺因素配合料的化学组成:配合料的化学组成不同,熔化温度亦不同。

配合料内助溶剂含量愈多,即配合科中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等总量对二氧化硅的比值愈高,则配合料愈易熔化。

原料的性质及种类的选择。

配合料的调制:配合料的均匀性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指标,混合均匀与否对玻璃液质量和熔制速度有极大关系。

加速剂的使用:在配合料中引入适量的氟化合物、氧化砷、硝酸盐、硼酸盐、铵盐等,均能加速玻璃的形成过程。

加料方式:加料方式影响到熔化速度,熔化区的温度、液面状态和液面高度的稳定,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