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父性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的心声
• “亲爱的妈妈,您在那儿生活还好吧,女儿不在您 身边,您要好好照顾自己。 • “三年前,您为了我到外地找工作。三年过 去了,女儿已不是那个好哭、好吃的小丫头了, 我已经学会了烧饭、洗衣服、扫地了,这些都是 老师和外婆教导我的,请您把心放下来。”写下 这段令人哽咽的文字的,是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 心小学六年级一班13岁的陈雪。 • 在陈雪的身边,还藏着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是写给2年前因病去世的父亲的。
• 各国一些研究证明,在人的一生中,父亲的影响至关重要, 甚至超过母亲。 • 美国一项研究也表明,与母亲亲近、与父亲疏远的男孩成 年后普遍适应性差、性格内向、缺乏进取精神;而与父亲 疏远的女孩成年后,在与男性形成亲密关系上容易形成缺 陷。也因此,有心理学家将父亲的影响力比作“离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它会持续不断地发生裂变、释放 “能量”,帮我们形成完备的人格。父亲的影响在儿童期 和青春期影响最大,在婴儿期、壮年期、老年期影响较小。 • 儿童期:规则的代表,效仿的对象。这时孩子面临重要的 人生发展任务——— 性别角色认同。心理学研究发现, 父亲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比母亲更重要。此时,父亲必 须给孩子建立规则,引导男孩向男人的方向发展,教他们 勇敢、理性、负责任、敢于参与社会活动、关注世界等。
• 要重视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格教育,以 完善孩子的人格。在这些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 是极其重要的,父亲们更是责无旁贷。
留守儿童
• 全国约有5800万留守儿童亟待全社会关爱。其中 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这一群体中普遍存 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 安全失保等问题,引起了中国各界越来越广泛的 关注。 • 从2010年6月2日开幕的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 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会议上获悉,当前我国儿童 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经超过国际15%-20% 的平均水平,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困扰,留守儿童、单亲儿童、 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
• (三)男老师缺乏更需父亲上岗 • 我国的幼儿园、小学里很少有男性教师,这就更 加减少了幼儿与男性接触的机会,这对男孩子的 损失尤其重大,因为他完全没有可模仿的榜样, 不知道男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使女 孩子受到的损失是:长大成人后在男人面前感到 手足无措,紧张和羞涩。 • 如果再深一步讨论的话,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有极少数男孩因很少接触父亲,性格中多数有女 性性格,甚至发生性别角色混乱,长大后的恋爱 与婚姻会遇到困扰和障碍。
• 90%以上的家教问题与父性教育缺失有关
•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对单亲家庭的研究, 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性教育的缺 失有关,这个数字在我们国家,应该更高, 因为我们还有独生子女、家庭暴力、封建 意识等其他问题与之相联系。
• 北京动物园出现了“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 这个事件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父性教育的缺失, 对于孩子人格发展潜藏的极端危害。 • 他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养成了对母亲的狭隘的 依赖感。妈妈对他管得很严,什么能做,什么不 能做,都有规定。他缺乏自我意识,很少与别人 交往;直到上大学才学会骑车,甚至他骑车上学 的路也要由母亲来指点。在填报大学志愿时,他 顺从母亲报考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电机专业,放弃 了他喜欢的生物学。
第七讲 父性教育
一、主要内容: 1.父性教育的内涵; 2.父性教育的现状; 3.父性教育的意义; 4.父性教育的要求 二、重点: 1.父性教育的意义; 2.父性教育的要求。 三、难点: 1.父性教育的要求与实践。
一、父性教育的概念
• 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 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通俗地说,由父亲 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 • 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 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有“父爱教育” 、 “父职教育”等。
• 孩子们刚性不够、骨气不足、意志薄弱、没有主 心骨;我们许多男孩子有“女性化”的倾向、女 孩子更有“软弱化”的倾向,这都源于父性教育 的缺失或偏颇。 • 一个民族如果不想变成“侏儒”、不想“去势”, 就必须加强弘扬阳刚之气的父性教育。 • 当孩子既享有母性教育,又享有父性教育时,他 就同时兼备了慈爱与尊严,就拥有完整的人性。
二、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现状
•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逐渐边缘化 • 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相当大比例的妈妈承担了过多的 教育责任。一项针对石家庄市光明路小学全校学生的调查 发现,除了家务劳动外,妈妈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 子”,而爸爸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 爸爸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 • 甚至有的家庭在角色分工上,妈妈会自动将爸爸当作 管教时的威吓对象,最常听到的就是,“你再不听话,爸 爸回来收拾你啊!”长久下来,孩子对爸爸产生恐惧、害 怕的心理,不太敢亲近爸爸,把爸爸定位为处罚自己的人, 父子间无法形成太过亲密的关系。这种情况下,父亲的角 色必须重新定位。
三、父性教育的意义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 研究会副会长、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认为: 长期以来我们的理解是有偏颇的:两性结合,有 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务 全部交给母亲。这样的分工有历史的原因,经济 的原因,但是是有缺撼的。在还没有实行计划生 育政策以前,许多家庭中有男孩也有女孩,很多 孩子可以从哥哥那里感受男性的力量。而现在城 市里大都是三口之家,如果父亲常年不在家,孩 子就是生活在女性世界里。他对男性没有深刻的 感受,会发生缺钙一样的精神营养不良。
• 孩子从5岁到小学三年级,愿意听母亲的比例高于 父亲很多,在三年级时达到了高峰。三年级以后, 母亲教育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到了初中二年级, 愿意听父亲的比例已经超过母亲。如果画出坐标 图来,母亲教育是一个抛物线,父亲教育则是缓 缓上升的斜线。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母亲们需要 在孩子上小学以后不断调整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 法,不能把“养育”的优势过多地带到教育行为 中来,过分的“无微不至”是渐渐长大的孩子所 反感的。
• 母亲的天性倾向于温柔、整洁、喜静,难免对孩 子过度保护,也难免爱絮叨、限制过多。父亲们 则粗犷、豪放得多。他们鼓励、宽容孩子冒险、 探索甚至“恶作剧”,玩一些动作幅度大、看起 来不那么安全的游戏。更重要的是,当孩子们在 玩的时候,做母亲的一般是扮演旁观者和监督者 的角色,而父亲则经常参与孩子的游戏,与孩子 一起玩。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大不一样的!由于父亲 们粗犷、豪放的天性,与父亲生活时间长、受影 响多的孩子,容易继承父性的基因特质:大度、 开朗、喜动、自尊心强、喜欢交往,更社会化、 甚至更幽默诙谐。
• (二)母亲问“冷不冷”父亲说“不用怕” • 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很少问你冷不冷、热不热、想吃什么东西吗、 渴不渴等生理性问题,而是注意力“向外”,“向前”。因此,勇敢、 幽默、豁达、自信等品质更容易从父亲那里得到。 • 在儿童乐园里的一件事:一个父亲带着儿子到这里来玩,这时几个儿 童在一种大型攀爬器械上爬得正高兴,儿子看到别人玩得开心,自己 也要上去,可是上去以后又害怕了,不敢往前爬,说:“爸爸,快抱 我下去。”爸爸却回答:“下来干什么?没事儿,往前爬!” • 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交往方式和活动内容,他们有 时把自己变成“大男孩”、“大朋友”,和孩子一起跑跑跳跳,做各 种游戏,有时和孩子一起修理各种玩坏的玩具,有时他们会极有耐心 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为什么”。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了孩 子们活泼、勇敢、自信、智慧等多种心理品质。
• 父性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 时代变化使得教育培养目标发生变化。 • 应试教育中强调知识至上,特别是理科知识至上。过去经 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家长的任务,就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其他的就帮不上什 么忙了。 • 现在的情况变了,只吃学校应试教育一口饭的孩子,根本 不可能适应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需要,即使考上了大学、有高学历,也 有可能被淘汰。
• 父性教育有许多母性教育不能取代的优势 • 儿童疏远父亲的“后遗症”将在孩子的成长中显露 出来。 •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的文化和社会阶 层中,爸爸经常用不同的方式来抱宝宝,妈妈通常 每次都用相同的姿势。这里传达出一个信息,那就 是母性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而父 性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变化性和多样性。所以,孩 子在妈妈面前表现得很安静,而在爸爸面前则表现 得比较兴奋。
父亲的严厉(案例)
• 我一年级时看到抽屉里有五角钱,拿出去 买了一些学习用品,等到父母发现时,钱 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父亲大为恼火,拧着 我的耳朵,让我交代花了多少,买了什么, 还有多少,最后郑重叮嘱:不经大人同意, 不得随意拿家里的钱,又补上一句,更不 能拿人家的东西与钱。在父亲的教育下, 我学会了自控,抵挡诱惑。
• 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 • 父亲这一角色,在孩子心中,是力量型、智双 型,充满粉人格魅力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人, 他给予孩子力量、安全、心灵慰藉,他影响。 孩子的性格和鲜明的性别角色,影响孩子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做父亲的不能不重视自 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 实施父性教育的前提,是父亲们自己先教育自 己。所以,更广义的父性教育,也包括对父亲 们自己的教育。
• 当然,这并不是贬低女性和母性。 • 女性和母性非常值得推崇的。冰心说过,女性占有50%的 真、60%的善、70%的美,完全赞同。 • 女性,特别是母性,其天性是更符合人性的:人类的未来, 必然属于女性所代表的发展方向。如果说,人类的发展是 不断扩展的圆圈,那么,女性就是这个圈的原点,男性则 由此出发,去伸展半径,拓展人类的空间。男性是向空中 飘扬的风筝,但系着风筝的绳头永远都握在女性手里。那 是未来趋势。 • 现实社会还是男性更有力量、更有支配权的社会;父性教 育,也有特殊的优势,是母性教育不可替代的。
• “父性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主心骨”的教育 • 我们自古有“天父地母” 、“严父慈母”的说法。 父亲与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上方式不同,特点各异, 作用有别。母性属于“地文化”“、坤文化”,相 对阴柔,具有慈祥温柔、亲切文静、细敛体贴、注 重感性的特点;父性属于“天文化”、“乾文化”, 相对阳刚,具有刚毅果断、强健有力、个性不拘小 节、注重理性的特点。这样一种阴阳两极性,对于 完整人性的养育而言,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同时汲取父性、母性的养料, 才能秉承天地和谐之气,达到感性理性的美的统一。
父亲的粗犷豪放(案例)
• 在我和弟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训练我们独立行 走。无论男孩女孩小时候去外婆家是家常便饭。 外婆家离我们家远,不在同一镇上,过去农村走 亲戚多从乡间小道经过,到外婆家要经过三个乡 镇的农田,过一条河,穿过两个村庄,步行十多 里才到达。在我8岁,弟弟5岁那年,父亲第一次让 我们独自去外婆家。了解了注意事项,我们就上 路了。 • 刚开始去外婆家常迷路,兴冲冲走在一块块农田 之间,没想到前面是一条小河,只得回头重新选 择道路。后来我动脑筋琢磨:可以走到底的路, 肯定看起来更光滑。
• 父教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特别对女孩来 说,父亲是第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异性, 有助于她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如果父亲是 个好父亲,给孩子好的印象,就为将来女 孩子和异性交往铺平了道路,打下好的基 础。对男孩子来说,父亲是第一个有深刻 印象的同性。男孩子常把父亲作为自己的 榜样,不承认是榜样他也是榜样。父亲怎 么对待母亲,就是在告诉他如何对待异性, 这既是性教育也是社会化教育。
• 没有父性教育,母性教育独力难支,而且 极容易变得偏狭。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 托在孩子身上,却没有给他应有的力量和 尊严,也没有给他发展个性的“天空”。 孩子的妈妈说:我到了收获的年龄,但却 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可 以说,在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身上,我们 都可以发现父性教育的缺失所投射下来的 长长的阴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