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价值取向探源

合集下载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都 能 知 晓 道 德 原 则 , 区 分 道 德 与 不 道 德 的行 为 , 学
先要 培养 如何 做 人 ,然后 是 培养 如何 做 一个有 用 的 人 ,再然 后 是 培 养 如 何 做 一 个 优 秀 的 人 ,高 尚 的
人 。⑦大 学 阶 段 是 大 学 生 自我 意 识 迅 速 提 高 和 趋 于 ” 完 善 的 重 要 时 期 ,大 学 时 期 自我 意 识 的 发 展 状 况 决 定 着 大 学 生 自主 功 能 的 发 挥 状 况 , 因 此 ,高 校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改 革 应 重 视 大 学 生 自我 意 识 的 发 展 :一 方
创 业教 育” 才培 养 模 式 的 理 论 与 实践 研 究 》课 题批 准 号 : H0 1 9 的 中期 研 究 成 果 。 人 ( C 81)

7 6

义 利并 重 、 自主择 业 、平 等竞 争 、诚 守信 义 、艰 苦
奋 斗 ;使学 生 无论 是在 公 共生 活还 是 在私 人 生活 中
学 习 自主 权 ” ∞,实 行 “ 门 进 , 五 门 出 ” 的 制 度 , 一
的发展 ,它 是 人 的 自然 生 命 和 自为 生命 的 成 长 过 程 ,是 人 的 自然 生 命 的增 长 和 自为 生命 的成 熟 过 程 。高 校学生 发展 指的是 处在青 春期 的个体 在接受 高等教 育的过程 中通 过社会 化 “ 构建人 生 的价值 导 向 ,体验 人生 的意义 ,满 足 自我 的需要 ,形成 个人 习惯 ,掌 握 专 业 知 识 和 技 能 ,使 自我 感 增 长 的过
高 教 研 究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M 0DERN EDU CAT1 0N SCI ENCE

教学引领——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

教学引领——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

教学引领——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摘要:教学管理改革中的传统价值取向存在控制主义、效率主义及人本主义内容不明等问题。

教学改革呼唤教学引领的价值取向。

教学引领的内容包括学术引领、管理引领和文化引领。

应通过构建教学引领的专门组织机构,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及设立教学改革的专项资金等措施保障实现教学管理改革的教学引领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教学引领;价值取向;内涵;措施2007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为主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及措施,进行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期破解高等教育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难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教学管理是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实践具有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职能,其改革的价值取向对教学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分析现阶段教学管理中的传统价值取向及其问题,提出适合当前教学管理改革的新取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管理改革中的传统价值取向及其问题分析1.控制主义取向控制从本意上讲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进行调节、引导和管理的行为过程[1]。

在教学管理中,控制主义体现在利用规定、规则和规范对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调节和约束,对违反约束的行为和现象进行预防、矫正和惩罚,是一种有计划的、规范的及约束式的管理取向。

控制主义是一种按照计划、不能超出控制范围的管理理念,在规范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教学秩序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控制主义崇尚权威和制度,反对批判和怀疑;注重教学实践的规范、统一,忽视突破和个性。

控制主义理念下的教学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集体意识,容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压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张扬,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控制主义理念下,教师为规避违反规定一般会循规蹈矩,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同时也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2.效率主义取向效率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安全、低成本并符合质量标准而取得的工作成果[2]。

文化自信:高校国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路径

文化自信:高校国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路径

文化自信:高校国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路径【摘要】高校国学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国学人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国学教育的历史背景,指出其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着分析了高校国学教育的意义,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等方面。

然后探讨了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推动国学课程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最后总结了推动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展望了高校国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国学教育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高校国学教育的分析和展望,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为推动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国学教育、价值取向、路径、历史背景、意义、发展现状、挑战、推动实践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文化自信:高校国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路径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维护本身文化传统的一种表现,更是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关键。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越发显得重要,因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自信的文化,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国学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校国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心,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既是当前文化自信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时代,高校国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拓展教育领域,深化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为文化自信的建设贡献力量。

高校国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更多学者、教育者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打造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

我国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

我国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现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保障。

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政策从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人本价值取向三个纬度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标签]本科教学评估政策价值取向理性价值目的价值因而,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的价值取向就是政策制定者(政府)在制定本科教学评价发展规划、解决本科教学质量问题时所持有的价值倾向。

同时,“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强调基本问题和复杂模型,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澄清政策的价值取向”。

所以,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规范,有助于加深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

一、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的演变1985年,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开展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工作。

迄今已分别开展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水平评估共四种不同的评估。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首次提出了“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概念。

1990年10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并在全国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评价实验和实践活动,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2月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从1993年开始,对1978年以来新建、以本科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校,开展了合格评估。

1995年开始,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开展了优秀评估。

从1997年开始,对处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高校,即办学历史较长、以本科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开展了随机性水平评估。

为了进一步做好评价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宏观调控体系和评价制度,在总结前几年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若干意见》。

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取向分析

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取向分析

知识文库 第09期208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取向分析赵海燕我国高校教学评估中的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可以表述为:为高校遵循教育规律奠定基础,为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提供方向指导,推动高校对教育自身的高度关注,促进高校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为了能充分发挥高校评估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要加强评估的科学性,彰显评估的核心理念,不断完善评估方案,加强指导作用,利用具有特色的、完善的评估体系,共同构建优质的高校评估文化。

评估是高校教学成果最重要的检测方式,要根据明确的标准和规定来对评估的主体进行价值判断和认同,充分实现对评估对象活动的干预和制约。

评估干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评估对象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要想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评估的作用,就要注重对评估程序的科学性规定,同时把握评估合理的价值取向。

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主体行为的连续性,只有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才能对高校科学发展观的推广起到推动作用,引导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

然而,一旦评估取向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高校在培育人才和提高科研水平等方面失责,因此,正确把握高校教学评估的价值取向,能够充分发挥评估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1 高校教学评估教育价值取向的实然表达高校教学评估中的教育价值取向并不只是局限于理性层面的要求上,同时还体现在实践层面中的具体行为上,开展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干预行为只是评估工作的手段,而评估工作的最终目的则是推动高校教学的发展。

评估的教育价值也就是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价值,针对我国目前高校教学评估中的实然状态来说,评估工作的教育价值取向在高校教学的实践层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 为高校遵循教育规律奠定基础高校教学评估是一种加强高校运行规律和社会要求有机结合的科学的运行体制,而评估方案作为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挥,能够以国家的教育方阵为基础,充分满足高校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同时反映出高校教学工作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探寻高等教育学校改革工作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随之变化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大学生面临的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最富有时代活力和时代气息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

因此,调查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有着积极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比较2004年吉首大学的价值取向问卷调查,经过调查分析,得出了当今社会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变化;调查分析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研究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本课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辽宁省几所高等院校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达到以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为突破点,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坚定信仰,树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

项目特色: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与2004年湖南吉首大学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相结合,通过比较得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本次调查特色之一。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调查方法:为了使数据真实可靠,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为了更好的与十年前吉首大学的调查数据做对比,分析近十年来学生价值取向发生的变化我们采取相应8道题目与吉首大学调查问卷基本一致,从而进一步表现出这十年来价值方面的变化,后根据当代社会特色自行又设计调查问卷合并在一起共同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心理素质特点。

精益求精使数据更好反应辽宁省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的整体状况,我们利用周末时间走访辽宁省内多所院校,进行分发调研。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析【摘要】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一直是高等教育中永恒不变的话题。

本文提出了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困惑,并从个人、社会、学校三类主体进行纠正,要求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平衡“钟摆”状态。

同时时代所要求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应当充分体现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精神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指高等教育主体对高等教育的价值判断和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教育选择对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

由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取向就必然有来自社会的、个人的和知识的等各方面的不同的价值倾向,这也就必然形成了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多元化发展。

1.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反思西方现代化肇始于启蒙运动,理性进步是启蒙运动努力促成的目标,可以说,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理性张扬的过程。

人们对理性的无限制追求决定了西方社会永不知足的经济增长,而要保障这种增长,就必须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所以,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满足人们不断膨胀的物欲。

当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是一种文化困境和人的价值的迷失,是人们一味追求社会发展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人的精神构建和文化创造所造成的。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理应担负起引领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责任,高等教育的多重价值应该得到全面体现,否则整个教育体系以及社会发展必将是病态的。

我国高等教育是在近代列强豪夺背景下,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为起点开始转型的,因此,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怀有一种更为强烈的期盼和梦想。

虽然经历过曲折,但我国高等教育始终以科技强国作为其发展和不断追寻的目标。

然而一面的过度彰显必然带来对另一面的遮蔽,科学技术在高校课程及教学内容中的强势和主导地位,导致人文学科地位的相对衰落以及教育价值的过分功利导向,使人们只满足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对教育的“终极关怀”、提升人的理想与发展智慧和精神的关注,结果是教育价值的迷惘和真正教育意义的迷失。

新时代大学教学价值取向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新时代大学教学价值取向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新时代大学教学价值取向探析—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谢瑞清金鑫教学主体的价值观念及对教学客体的价值判断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大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的问题。

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更凸显了大学教学价值取向对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导向作用。

因此,构建适合新时代特点的大学教学价值取向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大学教学价值取向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引导学生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一人才培养体系无不受大学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大学教学价值取向,会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类型,二者紧密的相关性再次表明构建新时代大学教学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

反思当前大学教学的实践场域,主要有两方面的困境:一是课堂教学的功利化倾向严重,二是大学教学地位的弱化。

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学生纯粹通过考试而学的课堂,难有思维的碰撞。

学生学习以拿学分为准则,教师以“不为难”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放水”,难有智慧的启迪。

这种扭曲的教学价值倾向遮蔽了教学本应具备的“育人”“育心”的使命。

同时“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上课跑一跑,科研认真搞”成为部分教师教学的真实写照,这种过度轻视教学地位的做法,其实是对大学“人才培养”职能的严重忽视。

大学教学地位的弱化,不仅会造成教学价值的乱象,更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

基于时代的呼声和现实的窘境,我们应该对大学教学价值取向做理性的沉思,思考我们这个时代到底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教学价值取向来引领大学教学实践。

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人们对教育的批判,往往是从价值始,从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始”。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转型的价值取向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转型的价值取向

国内许 多高 校 由 于 受 传 统 教 育 、 教 学 观 念 的影 响 以 及 高等教 育管 理体 制 、 机 制 的束 缚 , 依 然较 多 地 沿 用

高 校教 学管 理的两 种 主要价值 取 向
教学管理 的价 值 取 向从 抽 象 的角 度 而 言 ,就是
计划 经济 时代 “ 精英教育” 下 的传 统 教 学 管 理模 式 , 教学 管理 的主体对 如 何 正确 认 识 和 妥善 处 理 与 客体 这种 传统 的教 学管 理 模 式 在 当今 中国 高等 教 育 的 大 之间 的关 系 , 使 自身 的 观 念 、 立场、 行 为 得 到一 种 理 背景 下 已暴 露 出诸 多 问 题 。 因此 , 转 变 高 校 教 学 管 解 、 尊重 和响应 , 并 最终 实现 相互 满 足 的一种 认 识和 3 ] 。纵观 国内外 高校 教 育 管 理 的价 值 取 向 主要 理模 式 已是 当前高 等 教 育 管理 领 域 改 革 中 的一个 十 选 择[
分急 迫 的主题 。
有 以下 两种 : 一种是 科 学 主 义 的价 值 取 向 , 一 种是 人
所谓 高校 的 教 学 管 理 模 式 ,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在 一 文 主义 的价值 取 向 。
定 的教学 管理 理念 指 导下 形 成 的较 为稳 定 的 体 系 和
样 式 。 因此 , 不 同 的 教 学 管 理 理 念 就 形 成 了不 同 的
作者简介 : 沈 晓平 ( 1 9 6 3 一) , 男, 北京市人,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 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

86 9 ~
沈 晓平 : 高校 教 学管理模 式转型 的价值取 向 的“ 科层 组织理论 ” 组成 的一 种 以追 求 效率 为 核 心 的 件着 眼 , 而 必 须首 先 从 社 会 心 理 方 面 考 虑 合理 的组 管理理论 ( 统称 为“ 古 典 管理 理论 ” ) , 它 是 建 立在 “ 经 织 与管理 ; 管理 当局 必 须 重视 非 正 式组 织 的作 用 , 注

浅析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浅析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思考
增强时代性
价值取向教育的内容应紧跟时 代发展,融入新时代价值观和 理念,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伦理等。
强调多元化
尊重和包容不同价值观,引入 多元文化元素,帮助学生了解 和接纳不同价值观念。
强化实践导向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 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价值取向的 实际应用。
浅析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 的思考
汇报人:
日期:

CONTENCT

• 引言 • 大学生价值取向概述 •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改进策略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和 思想文化的冲击,这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现状
02
01
03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受到重视 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 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明显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内容单一,缺乏 多元化
缺乏针对性的心理辅 导
教育方式陈旧,缺乏 创新性
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80%
社会环境的影响
敏感性
大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 关注度,因此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容易受到各种社会 因素的影响。
可塑性
大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因此他们的价 值取向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到教育、家庭、 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04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社会文化 、道德规范、舆论氛围等。

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追求

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追求

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追求作者:叶枫岚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20年第01期摘要:学校管理是否科学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而且会影响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是每个校长面临的重大课题。

以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为例,学校在管理上坚持理念领航,坚定信念;追求价值,决策科学;强化顶层设计,激活师生主体;注重基础研究,建设校本课程;打造智慧教育,开展智能评价;建设学校文化,促进内涵发展。

关键词:学校管理;理念价值;研究;智慧教育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2-0062-03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管理现代化,中小学管理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平常所提及的中小学管理,包括政府对中小学的管理和中小学对自身的管理,它既要体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又要体现教育治理的价值追求。

笔者结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以下简称“梧桐湖学校”)的管理经验,从中小学自身管理的视角谈谈学校管理的实践感悟。

一、理念领航,坚定信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对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的精准描述,是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是关于“教育应然状态”的论断。

梧桐湖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顺应天性,多元育人”。

“天”是指人生长的规律,“性”是指孩子的本性,即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从办学理念出发,学校逐渐形成了“培养兴趣、凸显特色、发展个性”办学思路、“培养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快乐人”办学目标(包括“兴趣学习、自主发展、阳光成长”学生发展目标和“务实创新、品味成功、幸福生活”教师发展目标)、“自主学习、多元发展”校训、“爱生善导、儒雅精勤”教风和“自信自主、勤奋乐学”学风。

办学理念不应停留在文字上或应付对外宣传的口号上,而应该转化为指导办学实践的坚定信念,即把教育的“应然”变成“实然”的信心和决心,转化为学校上下一致的“办优质教育,做更好自我”的共同愿景,并进一步演变为“开发潜能,扶正不能”的教育实践。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引导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引导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引导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转变,也使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

分析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存在问题及其有效引导,对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引导“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即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1]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对该时期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是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本概括。

新时期社会的深刻变化,必然使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思想、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

分析新时期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以及引导途径,对于新时期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及存在问题1、主体性人格凸现,但“唯我主义”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为当代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觉醒和凸现创造了外在的条件和机遇,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个体人格被赋予了更多的尊重和自由。

当代大学生强调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要求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大胆追求个体利益和个人需求,普遍凸显个性意识和自我意识。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把‘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事业有成’作为评价人生最大幸福的主要标准。

”[2]无疑,这种主体性人格的增强表明当代大学生正走向理性与成熟。

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独生子女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之后,“唯我主义”的价值观念在大学校园内逐渐蔓延。

论我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论我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论我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摘要]价值取向是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之魂,它决定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与方法,影响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和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在我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中存在着价值扭曲和价值缺失,需要确立科学的价值取向。

一是准确把握大学教师劳动特点,确立教师为本的价值取向;二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确立质量为本的价值取向;三是延长评价周期,稳定教师待遇,确立激励创新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价值取向随着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不断深化,大学教师绩效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大学教师绩效评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矛盾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要化解这些矛盾与问题,推动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就需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取向的涵义及其作用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按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不同价值目标所作出的行为方向的选择,是理性层面的行为取向。

价值取向超越了心理层面,属于哲学范畴,它不同于心理范畴的心理倾向和动机取向,是对各种具体的心理倾向和动机的抽象、综合。

价值取向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与制约着大学教师的绩效评价,构成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行为的深层结构。

是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之魂。

价值取向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价值取向决定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与方法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等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价值判断,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高等学校开展教师绩效评价,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实现大学功能的最优化;二是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实现教师发展的最大化。

但在教师绩效评价过程中,促进大学发展与促进教师发展是一对矛盾。

只有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主导下才能实现大学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

否则,就会把开展教师绩效评价简单地看成是对教师实施奖惩的手段。

这些奖惩包括薪酬待遇、职称职务等。

【论我国正确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依据】哲学为我们确立了价值取向

【论我国正确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依据】哲学为我们确立了价值取向

【论我国正确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依据】哲学为我们确立了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问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是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

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的教育行为,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都起着导向作用。

因而,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问题。

本文从几种主要的教育价值观和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反思两方面论述了我国正确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依据。

一、几种主要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决定教育价值取向,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然而,对于一定形态的教育,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个人由于各自立场、观点的不同,教育功利标准的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判断,形成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价值问题认识过程中形成的衡量事物价值的稳定尺度或对价值问题的基本观念。

价值观属于意识范畴,对价值的认识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问题上有一基本观点:在各个历史时期内,一切价值观念,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其历史局限性来说,它是相对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衡量它有无价值,又不是任意的,而是以当时的社会实践作为检验标准,因而又是绝对的。

教育价值观就是人们基于对教育价值的内在本质的认识形成的,教育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一样,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纵观历史上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教育观,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观点是内在价值论或个人本位论。

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的发展,在于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从而把人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理想价值目标。

个人本位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

它强调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由于个人本位论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等,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对全世界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

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

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
朱强
【期刊名称】《求索》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管理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在对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一般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价值取向的现状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教学管理目标取向、教学管理主体选择、教学管理过程组织、教学管理评价导向等方面的现实选择.
【总页数】3页(P147-148,31)
【作者】朱强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6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借鉴PDCA质量管理循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从全面质量管理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4.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5.全面质量管理: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读《基于TQM 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价值取向探源摘要:我国大学教学管理正面临体制改革问题,而从价值取向上对其进行探究,应是问题的本质。

目前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中价值取向主要在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和“人性化”管理缺失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偏离,故强化学术权力,坚持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应是我们改革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价值取向;偏离从“计划”到“市场”的社会转型无疑将我国高等教育推向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改革前沿。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而从价值取向上对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探究,似乎更能抓住这一问题的实质。

一、学术与行政:谁为应然的权力主体从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到西方近代大学“科学精神”的产生,他们从人文与科学两个角度向我们诠释应该将“学术精神”作为大学办学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那么,随着大学的发展,当“学术精神”转化为学术权力之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该如何协调、谁是应然的权力主体等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1.学术权力的价值来源“学术权力”概念是高等教育思想家伯顿·克拉克于1978年在《学术权力》一书中明确提出的。

他认为,学术权力的内涵是指从代表高等教育管理的最上层的中央政府到最低层的诸如大学的讲座和院系等各个层级的决策机构及群体所享有的权力[1]。

在当代我国的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学术本位”的回归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规模、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正如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指出,“大学的本质依然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这也意味着大学应为学术而学术,为科学而科学,即对真理永不停歇的向往和追求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学术性仍然是现代大学组织的根本属性。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大学应当将“学术本位”作为始终坚持的原则。

但是,在我国,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仍然遵循行政本位的运行机制。

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集于一身,行政人员成了大学发展的主要支配力量。

随着大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行政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大学行政管理异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大学学术权力慢慢隐退并淹没在行政权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2)有利于保障“学术自由”从19世纪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始,“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的原则便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的基本准则和基本价值。

中外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若要实现学术发展和学术繁荣,“学术自由”是基本条件。

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机构——大学,“学术自由”是它的灵魂,是它精神的象征。

从90年前蔡元培先生进行北京大学改革,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到梁启超当年激情演讲立下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再到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可见,追求和保障“学术自由”一直是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宗旨。

然而,当前我国大学仍然延续行政主导模式下管理体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学的“学术自由”一直在大学行政权力与政府权力的夹缝中生存。

(3)有利于“大学管理”的柔性化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性组织,其内部管理是一种以知识为媒介的人文活动。

与科层制管理方式的“刚性”特点不同的是大学内部管理应是一种基于学术管理的“柔性化管理”。

大学是以培养人以及传递和创新知识为宗旨的,与工厂不同的是它产出的是人才和知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

因此,从本质上讲,上司不能像对挖掘工或从前流水线工人那样对知识工作者发号施令。

让学术权力在大学内部权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有利于改变行政权力所带来的“刚性管理”的弊端,使大学管理更柔性化,更人性化。

2.行政权力的内在限度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的行政权力表现为“科层化”的特征,它以效率为行动的追求目标,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依托,因此又可称之为‘制度化’的权力[2]。

教育家布鲁贝克指出,“无论学院还是大学都不是一个政治团体,它的职责不是行政管理,而是发现、发表和讲授高深学问,它的管理不是根据人数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是以知识为基础的”[3]。

然而在我国,应遵循学术本位原则的大学却成了一个行政本位的社会组织。

在苏联“计划体制”下运作的大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大学组织模式的样板,大学的职能实际上成为国家行政职能在大学的延伸。

教师学术行为的评价标准不在于它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而在于它是否顺应了大学行政系统的权力价值。

因此,有必要实行大学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即管理由专职人员负责,担任行政职务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学术权力,这样才能使学术活动不受妨碍,克服大学中的官本位。

应当通过制度设计和立法来重新规范大学行政管理行为,让行政权力“合法”地退出其主导地位。

3.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1)干扰教学管理目前大学中的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同时兼任大学教学职务,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的声音往往会屈从于教学决策层的意见。

此外,机构重迭,职能重复,分工过细,应下放的权力没有得到下放,院系一级管理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教代会权力有限,等等,都使两权力失衡。

在教师管理、学分制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学术权力也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教学自由”、“学术自由”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2)制约教学管理主体行政权力的泛化必然导致“官本位”意识的进一步加强。

教学管理队伍中自上而下关心得更多的是“权术”而不是“学术”,关心的是如何获取更大的权力而不是如何让教学管理更加科学。

不少人在等级森严的行政级别及其相关待遇的诱惑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轻易放弃原有的学术追求,去做一些表面上的工作为其以后的职务晋升积累资本,教学管理工作成为他们借以发展的台阶。

(3)导致管理重心的错位本应是学校主体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反而成为行政本位思想下被支配的次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术自由带来的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广大一线教学和科研人员逐渐习惯了被支配的角色,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在执行学校管理决策时,行政意志与部门意志的居高临下使得高校学术中心的特点被忽略了,理应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专家和专家委员会在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摆设。

即使某些高校为了形式上实现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领域选拔普通教师参与其中,但是由于行政本位下产生的“教代会”等组织不能真正实现教授治校,大学管理重心因此错位。

二、对高等教育“人性化管理”的诉求在大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越来越得到学者的认同。

作为与“人”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大学教学管理,理应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在整个管理中贯彻“人性化”的管理,将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为衡量大学教学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标尺,但事实并非如此。

1.大学教学管理人性化的重要性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具有典型中国语义的学术词汇,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来源于企业管理,其本质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在信任和尊重人的基础上构建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和谐、互信的关系,激发起被管理者积极的情感冲动和主人翁热情,从而共同实现管理目标[4]。

应该说,人性化应是大学教学管理的价值追求。

《说文解字》阐释了教育的内涵:“教,上所施,下所教也;育,养子使做善也。

”教学作为教育实施的组织形式,从诞生之初起就肩负着大学“育人”这一核心任务,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而且更要培养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人。

因此,应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到深切的人文关怀,侧重于精神追求的人性化管理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大学教学管理若失去了人性化的原则,培养完满人的诉求便失去了最关键的动力源泉。

2.大学教学管理人性化缺失的现实剖析(1)教师教学没有自由我国许多大学的教学管理无异于“流水线”和“工业化”模式下的机械管理。

这些管理制度不仅拟定了明细的规则、框定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进度和教材等,而且连课程教学的方法、手段乃至具体环节都加以限制。

这些规定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而且把大学教学理解为一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过程,显然违背了学术自由的原则,也不符合大学的教学规律。

同时,为了保证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减少教学“事故”的出现,不少大学为“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制定了相关制度。

诚然,这些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类制度中的某些条款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加以牢牢监管,严重侵犯了大学教师应享有的教学自由和权利,不仅异化了大学教学的内涵,而且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各高校为了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性,都对学分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在不少方面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度。

例如,对选择修读课程和教师进行了限制,忽视或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一些大学依然坚持“刚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出发点不是服务学生,而是管制学生。

具体表现在不合理淘汰学生、违反规定不授予学生学位和强制学生购买教材等方面。

“兼容并包”的特性要求大学理应成为学生在错误与失败中积极成长的天然教育场所,而且大学有责任和义务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从错误走向真理。

但一些大学似乎忘记了这些责任,对待学习一度失败的学生和曾经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棍子打死”,不恰当地干涉了学生的成长。

大学教学的人性化特质要求知识的传授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应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和谐和平等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然而,“学生至上”思想的缺失和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使学生被置于一种严肃死板的师生关系中,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僵化了教学模式,无法形成教学相长的积极氛围。

参考文献:[1][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6~198.[2]章晓莉.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06(10).[3][美]丹尼斯·朗.权力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85.[4]秦小芸.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25.[5]陈流汀,等.大学教学管理改革困境与突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