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主讲:成良斌教学内容和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思想,理解新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产生的影响,从而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展望当代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主要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从而确立创新意识。
•了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明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要求,从而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1)基本概念界定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生产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关系•(3)当代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古代:间接生产力。
•直接生产力:劳动经验和工艺。
•近代:直接生产力。
•与资本的发展逻辑相关,促进生产工具变革。
•当代:第一生产力。
•(4)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劳动的异化与科技的异化•生态问题2. 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1)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第三次科技术革命的兴起。
(2)新科技革命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
3. 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1)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
(2)社会约束程度越来越高。
(3)应用中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显。
(4)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的评价。
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三种观点:价值中性福祸(致毁知识)勾勒姆(Golem):犹太神话中的怪物,强有力、笨拙而又无知。
价值偏向在“动态”的科学技术中产生,这是由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案例分析核技术与核弹、核能发电转基因技术网络技术核技术的价值:福——核能发电祸——核弹核弹的价值:福——移山填海、开采石油和矿产、扑灭井喷、消灭化学和生物武器、地下核爆炸发电、防止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人口的需求 – 资源的需求 – 环境的需求 – 社会的需求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2.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人口需求: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
提高人口科学技术素质; 通过科学技术扩大就业; 提高公共卫生与健康水平。 水资源
– 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出现,推进世界科学家的合
作;
–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
技资源,获取强大竞争力,成为促进科技全球化的主 要力量。
(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1.信息科学和技术 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是知识型社会的基础科学技术; 未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网 络等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可能引发新一轮 产业革命。互联网、无线通讯将提供更为 有效的知识生产平台和传播、扩散空间, 引发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的巨大变化。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1.以资源、环境和十几亿人口为基点,确保经济 发展的需求
– 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和增加值率低,高技术企
业仍处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2013年国外在光学领域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国内的2 倍,运输、音像技术领域为1.8倍。从35个技术领域中 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来看,国外在华专利拥有 量是国内的4.4倍,电信领域甚至达到了10.8倍。 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75.5%。
(五)我国科技发展总体部署
——11个重点技术领域
• 能源 • 环境 • 制造业 • 水和矿产资源 • 农业 • 交通运输业
• 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 人口与健康
• 公共安全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_图文
3.细胞工程
在细胞水平上改变品种、创造新物种的技术。 细胞融合:植物、动物、动植物。 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农作物的试管化、
工业化、商业化。 克隆技术:无性繁殖、生物复制。 干细胞技术:万能细胞,制造器官组织。
细胞工程培养的试管苗
4、基因工程
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物质进行改造的技术。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 结构的长分子链; 基因: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由核苷酸的不同 排列顺序所决定(四种碱基A、C、T、G);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品种、创造新物 种。 人类基因结构图谱--30亿个碱基配对。 人类基因组"初步解析"--3万多个基因。对医疗诊 断、医药、基因治疗有重大意义。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 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 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 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二)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1、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 放在优先位置。
2、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 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 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下一代互联网。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
(4)智能模拟--智能化
专家系统 机器翻译 智能型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导游
3.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 *终端设备:电话、可视电话、手机、IP电 话 、传真机、数据终端、图象终端等。 *交换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交换系统。 *传输设备:同轴电缆、卫星通信、无线移动 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
转基因马铃薯
(三)新材料技术
1、结构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 型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等),新型非 金属材料(新型陶瓷等),复合材料。
第6讲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3)新科技革命引起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
•
高科技产业及研究与设计、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商 业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新科技革命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科学技术使国际经济交往的成本和交易大大降低; • 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国际贸易迅速崛起; • 科学技术为生产国际化或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创造了便利条 件; • 科学技术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在太空飞行的旅行者1号飞船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 容
6.海洋工程技术 • 包括海洋发电技术、海洋钻探技术、海 水淡化技术、海洋油矿开采技术、海岸风 力发电技术、海层探测技术、海洋物质分 离技术、海水提炼技术、海洋建筑设计等。
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及发展趋势
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科技革命及进程
• 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 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 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 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 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一、科技革命及进程
•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科学领域,然后是技 术领域。 • 第一次科学革命是指从15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叶 发生,由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始,以牛顿、伽利 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 命。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 后,故又称战后科技革命或新科技革命,它是人 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 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 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 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 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 代表人物:美国人比尔·盖茨。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科学家应该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 扮演重要角色
爱因斯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他不同意科学家 对政治问题,在较广泛意义上也是人类事务应当默 不作声。
“如果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 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能的。关心人的本身, 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 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 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 而不致成为祸害。”
(三)科学家的道德要求与社会责任
在科学已大规模介入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 化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不仅仅是科学 技术共同体的成员,而且也扮演着社会共同体的角 色。
由于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比较完备的专业知识,他 们比较了解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有可能导致的某些危 险,因此而具有了洞悉科技风险的特殊能力,这也 对他们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科学是统一的。认为科学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这个系 统之内并无在原则上不同的对象领域;所有的科学都可以 使用统一的语言和统一的方法,这就是物理学的语言以及 在物理学中得以典型体现的自然科学方法。 (2)科学是无界限的。认为科学知识是无限的,原则上不存 在科学所回答不了的问题,没有科学所永远不可解释的领 域。 (3)科学已在预测。科学在说明和控制世界方面取得巨大成 功。 (4)科学方法赋予科学活动以客观性。认为惟有科学方法最 能保证科学认知成果的客观性。 (5)科学是有益于人类的。认为惟有科学最能造福于人类, 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总是积极的、有益的,通过科学 及其发展能够保证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是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本身还要遵守人道主
义的原则以至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原则。
例如:1949年《纽伦堡法典》指出,人类被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ppt课件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 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
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科学技术加速化发展
当代科技以指数规律增长。科学知识更新 快;科学成果迅速增长;从科学发现——技术实 现——生产应用时间缩短;新技术新产品更新换 代快。
(二)科学技术整体化趋势日益显著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跨国公司的 活动,促进了全球科技资源的流动和科技信 息的共享。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四)创新成为科技发展的源动力 科技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
集成创新和引进创新。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 能力,成为各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首选。 (五)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趋势:三机合一(电视、电话、电 脑——多媒体),三网合一(电信网、广 电网、计算机网——高速宽带网),三业 合一(电信业、广电业、网络业——信息 服务业)。
下一代互联网。
2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
2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智能模拟--智能化 专家系统 机器翻译 智能型机器人
1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7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中国雷达旅指挥自动化系统
1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信息处理——网络化
网络时代: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与知 识共享时代。
革命性变革:信息传播、电子商务、 远程教育、电子政府、生活方式等。
趋势:“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宽带网 (宽带接入技术)。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生产工具的改变成为社会关系变革的指示 器
——科学技术成为摧毁旧的社会秩序、推进社 会变革重要的推动力量。
•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只研究过19世纪末以前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但 他们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今天对我们仍有宝贵的启示。他们 不是孤立地、单因素地考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而是把科学技 术纳入社会大系统中进行考察。 这些观点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科学技术》,第29页。
“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190页。
科学将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去,引起生产力诸要 素的变化,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科学革命、技术 革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引起产业革命,推动生产 力的飞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98页
第二,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 量。
1883年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写过这样一段话: “没有一个人能象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 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 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 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 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加以利用,在他看来,他所掌 握的渊博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历史的一切领域的知 识,用处就在这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373 页
马克思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曾说过封建势力把蒸汽、 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看成是比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巴 尔贝斯、拉斯拜尔、布朗基“更危险万分的革命 家”。他还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 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pdf
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思想,了解当代新科技革命对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
2.了解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基本趋势以及前沿动态。
3.了解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和战略要求。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科技革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当代社会进步与发展。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不断为实践所证明并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1.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运用逻辑思维所构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理论形态和知识体系。
它属于“发现”的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则是为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根据实践经验与科学原理所创造的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
它属于“发明”的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总体而言,科学技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实践关系,近代以来,已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特有的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始终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继承者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历史作用的一系列重要论断。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在古代,由于科学不具备独立的、系统的形态,劳动过程中的经验和工艺是直接生产力。
在近代,资本主义通过科学把巨大的自然力纳入工业化过程,促进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在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
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1、新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和双向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阐述新科技革命对改造自然、社会以及思想观念已经和将产生的重大作用。
2、结合新科技革命的事实,理解科学思想的革命性转换,以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环节和条件,从而提高科学思想素质和增强技术创新意识。
本讲教学内容和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思想,理解新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产生的影响,从而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在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展望当代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主要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从而确立创新意识。
了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明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要求,从而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教材要点:(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1、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革命(基本思想,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基本概念界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把握世界中的地位。
(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影响;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变化的推动;对人的发展的促进。
(3)当代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对科技发展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社会主义为科技进步开拓新的空间。
2、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基本思想的验证)(1)近现代前二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第三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
(2)新科技革命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改良;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演变以及时代问题产生;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挑战。
3、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基本思想的运用和发挥)(1)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生产领域;社会关系;人自身。
(2)社会约束程度越来越高:利益关系;体制;思想氛围。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修订PPT课件
.
25
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4)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 现代科学高度综合的表现,是多层次的学科相互交叉与相互 渗透,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一系列横断学科和综合性的学科群 不断出现。
❖ 交叉学科:社会生物学、社会心理学、人口地理学、计量经 济学、数学语言学。
❖ 横断学科:系统科学(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复杂性 科学(协同学、突变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
17
2、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
❖ 1945—1955年,原子能技术
❖ 1955—1965年,人造卫星
❖ 1965—1975年,基因重组技术
❖ 1975—1985年,PC
❖ 1985—1995年,软件技术
❖ 1995—
互联网技术
.
18
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1)科学认识的范围空前扩大,科学技术知识量以指 数律增长。
❖ 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了科学 ❖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哈贝马斯:科学和技术是第一位的生产力
.
28
1、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 ×科学技术αt
❖ 科学技术总量的增长呈指数型
.
29
2、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
❖ 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是一 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最高意义上的革 命力量”。
❖ 综合学科:环境科学、生态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 间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
.
26
二、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 巨大影响
两种作用方式:
❖ 通过科技知识的物化影响社会的物质生活 ❖ 通过科学思想、方法、精神向社会精神领域的渗透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课件
重要发明
飞机、生产线、 通讯卫星、激光、 基因图谱、纳米 磺胺药、半导 微处理器、避孕 技术、量子计算 体、计算机、 药、航天、DNA 机、生物芯片 彩电、原子弹 重组、录像机、 互联网 自动化、电子计 算机、原子能、 个人电脑、航天 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 因特网、电子商 务、生物工程、 软件 第二次信息革命 新生物学革命
表5 世界科技创新人员投入前10名 (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万人口)
国 家 芬 兰 日 本 瑞 典 美 国
1970-1974 1980-1984 1990-1994 2000 2000年排名
12 53 12 25
20 38 n 28
23 57 31 38
57 50 45 41
1 2 3 4
25
(1)创新型国家的概念
进 步 衰 退
生产要素导向 投资导向
创新导向
富裕导向
图二 迈克尔·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四个阶段
26
(2)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
1、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科技 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 2、创新投入高。创新型国家的R&D经费投入高, 占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科技创新人员投入高,用 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当量/万人 口表示,要达20人以上。 3、创新产出高。用居民申请国内发明专利数/百万 人,都达200个以上。 4、自主创新能力很强。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均在 30%以下。
在工业经济,是按生产、技术、科学顺序 发展的。如18实际下半叶,生产需求新的动力 蒸汽机技术 热力学原理。 在现代新经济,是按科学、技术、生产顺 序发展的。如先有量子理论 半导体技术、电 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电子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能:潮汐能涡轮
日本北海道一生物能发电装置
芬兰生物能电厂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 内容
4.生物工程技术 • 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
业、工业、医学、药物学、能源、环保、 冶金、化工原料等。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 容
5.空间技术 • 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
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
•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
后,故又称战后科技革命或新科技革命,它是人 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 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
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 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 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一、科技革命及进程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詹姆斯·瓦特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极具深刻的影响,使人类实现了把热能转
化为机械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以电力与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代表人物 美国人爱迪生。
第6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一、科技革命及进程
•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科学领域,然后是技 术领域。
• 第一次科学革命是指从15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叶 发生,由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始,以牛顿、伽利 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 命。
一、科技革命及进程
•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中期,以“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 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代表人物英国人瓦特。
纳 米 材 料 的 应 用 领 域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 内容
新材料推进世界建筑业革命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 内容
3.新能源技术 • 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燃煤、磁
流体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 风能技术、生物能技术等。
丹麦太阳能设备太阳电池板
冰岛一家地热能电站
风能
海洋能:波浪能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电力的发明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爱 迪 生 和 他 发 明 的 白 炽 灯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 第二次技术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生又
一次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使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 阶段。
一、科技革命及进 程
•
代表人物:美国人比尔·盖茨。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 内容
1.信息技术 • 在信息技术中,具有关键性的技术主要
发生在微电子、计算机、通信、自动化、 激光等领域。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 内容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 2013年6月,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以峰值 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 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天 河二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算 1000年。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成功发射并成功登陆火星
• 2012年6月1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经过 长达33年的长途跋涉,飞行约合177亿公里之后,目前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
在太空飞行的旅行者1号飞船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 容
6.海洋工程技术 • 包括海洋发电技术、海洋钻探技术、海
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 (5)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 力支持;
• (6)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 (7)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交融; • (8)科研开发国际化。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全趋势
• 整体化趋势更为明显;
• 科学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
水淡化技术、海洋油矿开采技术、海岸风 力发电技术、海层探测技术、海洋物质分 离技术、海水提炼技术、海洋建筑设计等。
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及发展趋势
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 (1)涉及领域和参与国家更为广泛; • (2)科技发展加速; • (3)与军事发展密切相关; • (4)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
• 据中央广播网2014年5月13日报道,中国曙光公司 将研发十亿亿次超级计算机超越天河二号。
•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一款新计算机名叫 “泰坦”,运算速度超过每秒2亿亿次,即 相当于全世界70亿人每个人每秒钟进行300 万次运算。“泰坦”的内存也超过了700兆 兆字节。
Hale Waihona Puke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 内容
•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
• 信息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科 学和技术、材料科学和技术、基础科学理论等领 域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
四、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 影响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与自然关系; • 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的发展; • 在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
1957年10月4日,苏联使用P-7火箭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卫星一号”。
1961年4月12日,苏联人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 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1965年3月18日,原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载人飞 船,在舱外活动23分钟。这是人类首次太空行走。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
2003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首次将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
“天宫一号”(左)与“神舟八号”对接图
2012年6月16日“神九”顺利升空
2004年11月1日,中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探月返回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顺利着 陆,第一次完成了绕月飞行器的回收任务。
2.新材料技术 • 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等。
• 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 业粮食”。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 内容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支持高强轻型 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 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稀 土功能材料等新材料。
国家新材料“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 为自给率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