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文亚的儿童散文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桂文亚的儿童散文美学
作者:陈余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1期
摘 ; 要:本文对台湾优秀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的作品进行了介绍,文章从桂文亚的亲情散文、校园散文和旅行散文三大类对她的儿童散文作了分析和理性的归结,探讨了桂文亚儿童散文中所体现的美学观,指出其儿童散文创作和理念对儿童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桂文亚 ; ;儿童散文 ; ;母爱亲情 ; ;儿童心灵
儿童散文是作家专为儿童写的散文。它的题材非常广泛,不论是叙事、抒情、议论,或者三者兼备,都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由于读者是以儿童为主,所以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必须考虑到儿童的语言世界和意识世界,贴近儿童的心灵。桂文亚是台湾儿童文学、儿童散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位作家。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之中儿童散文创作的最重要的代表。她在出版了十本成人作品集后,下定决心致力于儿童文学。儿童散文集《思想猫》(1998年出版)正是“挥别”成人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后来陆续出版了《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等少年儿童散文集,也主编《阿灰,我知道了》、《我知道,你也爱我》等儿童散文集。笔者把桂文亚的散文大致分成亲情散文、校园散文和游记散文,同时这三个部分又是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一个作家在其创作形成个人风格以后,不论接触、涉及何种题材,其精神内蕴总是萦绕在作品之中,并有一种独特的体现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桂文亚的散文,会处处感受到她“浪漫兼而诗情”的生命之光,感受到她爱心与童心和谐相映的儿童情趣了。
桂文亚早期的儿童散文,总在贯注母爱的同时追求着充盈的诗情。母爱与诗情,在《蛾之歌》里蕴含了对天真的感动,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对顽劣的痛心;在《春生》中则把“顽强的丝瓜”,奉为母爱崇高的象征和诗情沉郁的感发。《春天,你听我说》用惊跳的语言和形象,用萦绕通篇的往返回旋的音乐节奏,弹唱母爱情怀和诗意情感。《风景》的散文来自母爱对生命的礼赞与亲情,“人世间恒常不变的爱,恐怕父母之于子女的爱排行第一了。也只有这种爱,比起任何种类的情爱更为纯洁固执”(《想望》),正是深挚的纯洁固执的母爱,使她的心多虑而敏锐,“对生命总存有一份莫可奈何的悲悯与感伤”(《桂花记》),故而萌发了她芬芳的母爱诗情。她是那样动情地赋予文字“鲜活美好的生命”,让我们读到了“巷子里的月光是带着牛奶味的—早已不知多少婴儿在这里出生、啼哭、成长,以至月光也不得不母性起来了”(《巷子》),这样“浪漫兼而诗情”的妙句。
《班长下台》是本“校园散文”集,书中的作品多以学校生活为题材。作为桂文亚的代表作,《班长下台》在1993年出版的当年,即被台湾一次儿童文学研究活动投票公推为“优良童书”。这当然不是因为这类“校园散文”稀少,而是桂文亚此书写得极佳。对《班长下台》的原始评价,有蒋家语女士《推荐的话》①,蒋女士是这样说的:这本书的副标题可以叫做“桂文亚秘密大公开”,因为书中收集的24篇小品文,全是桂文亚个人小学时代、中学时代和长大以
后的秘密故事。从童稚的眼光旁观一些大人的行为,像老师用毛笔在捣蛋的同学脸上画黑圈、体罚成绩不好的学生甚至把他们赶出教室、婚姻不幸的六姨婆、得了“巨人症”善良寂寞的阿达、不守信用的大金牙老板娘……,作者不做任何批评,只忠实记录了事件,这中间有关怀、有同情、有体谅、有无能为力,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的情绪。
桂文亚38岁才开始到各地旅行并创造旅行散文。她以作家兼记者的敏锐、学识和情趣,看到、听到、感受到其他人所不能发现、不能感受的许多东西,又用快乐悠闲的字眼绘写成篇,给读者提供了神游的享受。这当中,又以《思想猫游英国》和《长着翅膀游英国》两本书最为精彩。作为台湾一流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更赋予她的游记散文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儿童情趣。跳跃着童心与爱心的儿童的情调与趣味,不仅把桂文亚的游记散文——也就是台湾作家、编辑家林满秋女士所说的“添加…孩子味‟的游记”②和任何别人的游记散文区别开来,而且形成她游记散文独特的审美品格。《古里古怪的老师》是一篇叙写在剑桥语言中心上课的名作。年轻的丽芝老师“古里古怪的”。上课时她忽然“变矮了”,原来她让两只高跟鞋“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在空桌子下休息”,她自己“赤着脚,站在地毯上”。丽芝老师每天都以不同的装束打扮“摇身一变”,有一天“那透明白色的棉质纱裙里,竟透出一条火红的内裤印子的就是这位丽芝老师”,上课最不“安分”,作者写道:有一次,“她竟然把一只光脚伸向桌面,就搁在我面前。那天,我实在没法子专心上课,足足瞪着这只光脚五十分钟!”完全是儿童的心理情趣,而丽芝老师活泼的不拘一格的形象和风貌,则以无比的真实呈现在读者眼前。
桂文亚在中国儿童文学界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她的散文创作实践上,同时也表现在她对儿童散文的思考和阐述上。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释桂文亚的儿童散文美学。
一、“平易自然”的风格和丰富的题材
桂文亚是儿童散文创作的努力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位儿童散文美学和创作理论的积极探索者。桂文亚一贯推崇“平易自然”的散文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那本有趣的论述儿童散文的文集《这一路我们说散文》的序言中,桂文亚是这样界定少儿散文的艺术风格的:“…辞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的散文,固然为少儿散文所摒弃,但…只明白晓畅,平实朴素,又摇曳生姿的散文‟也还不足以成就优秀的少儿散文,少儿散文所真正需要的,乃是…少年儿童式‟的明白晓畅,平实朴素,又摇曳生姿。”③的确,儿童散文作家始终应该记得:自己的作品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它必须符合儿童个性,富有儿童趣味。
在题材上,散文是一种自由自在地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文体,因此它的触角就显得异常宽阔和广大,天文地理、鸟兽虫鱼、山川自然,写人、叙事、状物、抒情,任何东西都可成为散文的题材。桂文亚认为,给少年儿童阅读之散文,基本题材不变,所变者为意旨与角度是否切合读者之体会能力与兴趣。④她坚持在进行儿童散文创作时应“过滤苦涩,给儿童以希望、快乐和信心”,尽量把生活中美丽、光明的一面展示给儿童看,如果实在无法回避现实中的悲伤和痛苦,她也“不直接给他们”,而是“迂回地让他们去感受”。那么,这些丰富的题材从何而来?桂文亚认为,题材的取得不外乎三条途径:一是呼唤童年,这是“儿童散文写作的第一步”⑤,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是儿童散文创作的基本素材;二是大量地阅读,因为书籍能提供丰富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