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习题集-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4-燃烧和灭火(含答案)
考点24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3.(2018·广西北部湾)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C.增大氧气的浓度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11.(2018·云南昆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答案】A(2018·江苏扬州)8、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答案】B19.(2018·甘肃兰州)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高于 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19.C(2018·贵州贵阳)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A.安全常识B.健康常识C.厨房中的化学D.家庭小实验【答案】A11. (2018•陕西)“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答案】D2、(2018·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B.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答案】A9.(2018•湖南益阳)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答案】A(2018•湖南岳阳)10.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B. C.D.【答案】B9.(2018·江苏南京)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 A2.(2018·江苏南京)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答案】D(2018•湖北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答案】 A4.(2018·四川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严禁烟火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答案】A(2018·四川巴中)2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有答案】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酒精燃烧、水没有燃烧燃烧要有__________2.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并加热铜片的中部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碎片先燃烧燃烧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______3.点燃一支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用一只烧杯罩住蜡烛罩上烧杯的蜡烛熄灭燃烧要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燃烧需要可燃物B.燃烧需要氧气C.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是可燃物2.(2019秋南昌月考)如图,将白磷a和红磷c分别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不仅能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B.a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的压强,同时防止生成的白烟进入空气中3.(2019成都模拟改编)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80 ℃热水的烧杯中(烧杯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B.温度足够高时,c试管中红磷也能燃烧C.对比a和b两支试管说明CO2不支持燃烧D.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4.(2018广东改编)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棉球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木屑,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燃烧的条件》专题复习.doc
《燃烧的条件》专题复习本实验旨在引导同学们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
一、探究燃烧的条件此实验包含着不安全因素,若在家做必须有家长在场。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发现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可燃物。
(2)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堆坍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发现两者都能燃烧。
再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屮部(见图1),很快发现乒乓球碎片燃烧,滤纸碎片炭化。
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图1(3)点燃两支完全一样的短蜡烛,然后将烧杯罩在其中一支蜡烛上(见图2),很快发现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熄灭了,而另一支蜡烛仍然正常燃烧。
此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Z 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综上可得,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图22.可燃物燃烧的改进实验⑴借助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见图3)o图3将少许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管的两个支管内,管口立即紧套一个小气球;在盛有80°C 热水的烧杯里,快速放入少许白磷,然后将Y形管的两个支管伸入热水中。
很快可以看到, 支管里的白磷燃烧,冒出浓厚的白烟,小气球膨胀,而红磷、热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
上述实验现彖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借助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见图4)。
木疾anyn B澄滴的単g呼石庾水图4首先,向处于常温状态的木炭通入氧气,木炭没有燃烧,这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 但由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350°C)却不能燃烧。
然后停止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木炭仍然不能燃烧,这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由于缺少氧气也不能燃烧。
2018年中考化学第七单燃料及其利用分类汇编
2018年中考化学第七单燃料及其利用分类汇编1.(2018重庆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 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答案】C【解析】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氧化铁是红色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即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物质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判断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故选C。
2.(2018安徽)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50mL的热水中加一滴红墨水比在50mL的冷水中扩散的快,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该实验可以探究水和氧气对铁钉锈蚀的影响;该实验可以探究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该实验不能探究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但用紫色石蕊可以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故选A。
3.(2018德州)珍爱生命,关注安全。
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B. 甲醛浸泡海鲜品用来保鲜C. 冬季吃水炭火锅关严门窗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答案】A【解析】盖上锅盖时,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会危害身体健康;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关严门窗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故选A。
4.(2018泰安)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B. 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C. 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豆浆、牛奶等解毒,并及时就医D. 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答案】A【解析】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B、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C、重金属盐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服用牛奶,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不符合题意;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逃生时应底下身子,不符合题意。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有答案,含解析)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8.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1所示.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1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B、实验2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实验3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D、实验4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1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B、C、D、1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14.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实验现象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A、AB、BC、CD、D1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7.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A、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D、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18.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 B改进后实验燃烧条件CO还原氧化剂目的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 D改进后实验测定氧气含量检验气密性目的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现象更明显A、AB、BC、CD、D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20.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21.2013年12月11日深圳光明批发市场发生重大火灾.原因是电焊工违规操作,电火花引燃了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酿成火灾.(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年地,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属于.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火情,应一边自救,一边拨打火警电话.正确的自救方法是,火警电话是(均填序号).A、用湿手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120C、站原地等待消防队员营救D、119.22.(1)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23.李琳与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野炊,她写的日记题目是“野炊中的化学问题”.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她的问题.(1)“灶”上悬挂铁锅,废纸引燃枯枝,我们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充分接触.看看石桌上的美味佳肴:白馒头、花生米、鲫鱼汤、腌黄瓜,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3)我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老师说过蚊虫分泌的蚊酸呈酸性而有毒,我们随身带了下列物品,应该涂抹的是(填序号).A.食醋B.食盐水C.肥皂水D.矿泉水.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25.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的关系.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 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26.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考点训练】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选:A.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要注意区分.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C、根据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分析回答.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解答:解: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有些物质和氧气反应却没发光放热,如铁生锈等;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C、氧气可以促进燃烧;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解答:解: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故A不正确;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故C正确;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D 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定义,化学变化时能量的变化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B、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D、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解释合理.故选:A.点评: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A、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B、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水解答;C、据核能又称原子能,是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解答;D、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但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解答.解答:解: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故A正确;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故B正确;C.绝大部分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有些原子没有中子,如故C错误;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8.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1所示.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各个实验条件分析: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解答:解: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A、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C、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的学习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总结归纳可燃性的一些物质,以便保存,使用和运输等.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判断;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C、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D、根据泡沫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判断.。
燃烧条件的探究
(2018年北京中考)1.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A B C D(1)设计B、D 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2017年北京中考)2.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MnO2,右管盛有双氧水Ⅰ. 打开K1和K2,使反应发生Ⅱ. 在K1的导管口处收集气体Ⅲ. ……左管中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Ⅰ. 光照引燃白磷Ⅱ. 待白磷熄灭,冷却,打开K2,至液面不再变化,右管中液体的高度为h1(1)实验1: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
(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h0、h1表示)。
(2016年北京中考)3.(4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实验I.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II.打开K,从长今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III.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实验中,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2015年北京中考)4.(3分)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2N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 、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2O ,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2014年北京中考)5.(6 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中考化学经典题型专题练习之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题一: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为60℃。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2)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二: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如下:①按图示将铜片、小烧杯、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加入约1/3体积的热水。
②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5%的H2O2溶液。
③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并燃烧,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题三: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 硫粉B. 煤粉C. 面粉D. 石灰石粉B. 收集的H2如果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为100%C.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已纯净D.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一定发生爆炸题五: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报告填写完整: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 。
初中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初中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初中化学中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1. 可燃物: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布料等。
2. 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如空气、氧气。
3. 着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的来源。
除明火外,电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及发热,造成自燃起火的氧化热等物理化学因素都能成为着火源。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化学中考真题含答案)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A CO2B O2C NaClD NaOH2.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 H2SO4B Al2O3C NO2D P2O53. 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 油污净(12∼13)B 西瓜汁(5∼6)C 洁厕灵(1∼2)D 橘子汁(3∼4)4. 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 AgB FeC ZnD Al5.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稀释B 取药C 称量 D 过滤6.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 Cl2B 2Cl2C 2ClD 2Cl−7. 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 FeB CO2C Fe2O3D NaCl8. 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试管b中得到H2B 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水槽中液面下降10. 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 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二、选择题组11. 依据下列20∘C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下列小题。
已知20∘C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1)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 ①③B ②④C ②⑤D ④⑤(2)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质质量:①<②B 溶液质量:②<④C 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 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三、填空题12. 补齐连线。
从13−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探究燃烧的条件》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探究燃烧的条件》练习题(含答案)1.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2.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答案】B【解析】A.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没有燃烧,选项说法错误;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若再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选项说法正确;C.在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选项说法错误;D.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
3.“纸火锅”(如图所示)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没有与空气充足接触,不会燃烧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纸张的着火点降低 D.锅里的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A.纸张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B.纸张与空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纸张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因此纸张不能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
2018年秋化学九年级上册习题:第7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空气(或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空气(或氧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
A
D
A
C
氧气 低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隔绝氧气
A
B
C
D
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并及时移走了可燃物
充足的氧气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
氧气(空气)
放热 2K+2H2O===2KOH+H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速向四周传递,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C正 确;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D正确。 【答案】A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线圈吸收热 量, 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
【解析】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 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热空气升高了火 柴梗的着火点,故A错误;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 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 来新鲜空气的助燃,故B正确;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 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
热铜片的中部 来
C
蜡烛
_取__两__支__相__同__的__蜡_ _烛__,__点__燃__,__其__中_ _一__支__用__烧__杯__罩__住_
一支熄灭,一 支继续燃烧
燃烧需要有氧 气(或空气)
【交流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正确解释了得出A组结论Ⅰ 的原因:__酒__精__具__有__可__燃__性__,__且__着__火__点__比__棉__花__低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 是__环__保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 出并___擦__干___后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空气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 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 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眉山市2018年初中实验操作考试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眉山市2018年初中实验操作考试
化学试题(十三)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考试时间:10分钟)
一、实验目的: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二、实验用品:碎石或大理石(装在广口瓶中)、木条(装在烧杯里)、酒精灯2个、镊子2支、石棉网1张、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火柴(放在表面皿里)、洁净的白纸、抹布。
三、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点燃一个酒精灯,将木条和碎石或大理石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点燃两个酒精灯,其中一个盖上灯帽,观察实验现象。
4、点燃一个酒精灯,将一根木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另一根木条作对比,观察实验现象。
5、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6、清理桌面。
眉山市2018年初中实验操作考试
化学试题(十三)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探究燃烧条件-导学案(1)
探究燃烧的条件【考试要求】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防火灭火的措施。
2.会探究燃烧的条件。
【知识清单】一、燃烧的条件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①②③燃烧条件有与足够浓度的接触温度达到灭火原理可燃物隔绝温度降低到以下二、探究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2.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实验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研究了多变量问题,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
4.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一实验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Ⅰ.向烧杯中加入80℃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块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到的现象为。
Ⅱ.用火柴点燃红磷,红磷燃烧。
向烧杯中加入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小块白磷。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到的现象为。
(1)分析上述实验,具备的燃烧条件画“√”,不具备的条件画“×”。
(2)上述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①使水中的白磷与隔绝;②,使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而低于红磷的着火点。
(3)上述实验中铜片的作用:。
(4)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为。
(5)分析上述实验,总结变量。
5.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思维导图】【基础训练】1.(2018西城一模14)用盖子盖灭酒精炉,酒精熄灭的原因是。
2.(2018海淀期末26)请从燃烧条件角度解释以下防火安全提示。
(1)冬季进入山林时禁止携带火种,原因是。
(2)定期清理抽油烟机管道内的油污,原因是。
3.(2019房山一模)右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
①处为木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
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如图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比①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③处火柴头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 .②处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D .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4.(2018西城期末43)用右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实验题(共10题)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1)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填字母序号).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2)根据下面2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①实验Ⅰ两支试管中出现现象的不同之处是,通过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②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在实验室做检验CO的溶解性实验时需控制两个2因素:一是两个塑料容器的容积相同,二是容器中加入的水量相同,则实验Ⅱ中控制的两个因素分别是、.(3)某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于是,他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②由实验可以得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4)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是多少?2、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 O;乙CO H2O;丙NH3CO2H2O;丁CO2CO H2O。
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第4题图(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01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三:________________。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如果将步骤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反思、拓展与评价】
1.从实验中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灭火的途径有哪些?
2.教师或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实验突破
1.(漳州中考)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2.(日照中考)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临沂中考)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1.蘸有酒精的棉花烧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需要氧气(或空气)将直立在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烧杯下【问题与交流】1.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是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2.木屑燃烧,而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反思、拓展与评价】(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降低温度,生活中一般用水;(3)隔绝氧气。
实验突破
1.D 2.C 3.(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3)用导管给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