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重庆市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重庆市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重庆市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________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 1712—1778 )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 (“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 1864—1920 )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重庆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重庆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荣格看来,原型是超个人意识的,是人类集体意识的财富。

这是就原型的整体存在形式而言,而对于形式的意味却不尽然。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文化发展环境,必然赋予原型模式以不同的意义。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原型系统是兴与象。

《诗》之兴与《易》之象是中国艺术和中国哲学对原型最古老的理论概括。

兴象系统那些富于联系富于传统的象征物,正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原型模式。

关于象,《易·系辞上》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系辞下》谓:“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象的本质是“见”,是具体的形象的,而最终归结为艺术的意象与哲学的抽象。

象实际上是把对事物运动发展的理性思维,寄托于客观的物象的表现,因为现象界比理性世界有更为广阔的表现语言。

象是一种哲学的表现方式,而兴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最为流行的观点是朱熹《诗集传》所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照朱熹的解释,兴是“引起所咏之词”,那么它为何不去直言,却偏要来个“先言他物”呢?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谓:“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钟嵘《诗品·总论》谓:“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

”兴要“依微以拟议”,“文已尽而意有余”,它就不可能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必须有意味,这种意味与形式的统一就是象征。

在前人关于兴与象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了二者的逻辑联系。

象要“拟诸形容”,用最简单的物象涵盖最广泛的物质世界的演变规律,而兴则要“托事于物”,用最基本的形象素材去表现最复杂的感情世界。

虽然象与兴一个抽象为哲学的阐发,一个升华为情感的表现,但二者在截取那些物理事实来作为自己意象阐发的媒介时,就不能不从传统出发,情感与哲理的阐发就不是单纯的物理形式,而是富有意味的文化系统。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试)0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试)0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9分)1. (6分) (2018高二上·会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著称,其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也________。

天坛名柏很多,以干纹奇特优美而驰名的“九龙柏”就是其中的代表。

“九龙柏”是明永乐十八年所植,如今巍然屹立在回音壁外西北侧,它高达18米,树干周长达3.8米。

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

细细品味,________。

然而这既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画工彩绘,却是树体本身天长日久________!“九龙柏”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除了“九龙柏”,天坛还有“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卧龙柏”等一大批有名柏树。

()?这是因为,柏树常青长寿,其木质芳香,经久不朽,人们视其为吉祥昌瑞之树,在天坛大量种植。

每年定期为古树施肥复壮,在地面打孔通气,改良土壤,增加保护设施,加强树周施工监管……多措并举之下,近几年,天坛公园没有一棵古树病亡。

众多古树虽已数百岁高寿,至今仍是枝繁叶茂、苍翠挺立,把天坛点缀得________、生机盎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举世瞩目惟妙惟肖浑然天成美轮美奂B . 举世闻名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美轮美奂C . 举世闻名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古色古香D . 举世瞩目惟妙惟肖巧夺天工古色古香(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B . 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C . 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D . 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

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

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文档资料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文档资料

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胚胎(pēi) 框架(kuàng ) 脖颈(gěng) 着手成春(zhuó)B.龟裂(jūn) 慰藉(jiè) 挣揣(chuài) 解甲归田(xiè)C.轮廓(kuò) 销行(háng) 骄横(hèng) 数见不鲜(shuò)D.氛围(fèn) 攒射(cuán) 缂丝(kè) 日薄西山(bó)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绚烂爆发力无所是从凤毛麟角B.青睐电线杆劳燕纷飞平心而论C.文身协奏曲桀骜不驯抑扬顿错D.膨胀蒸汽机其貌不扬殒身不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B.在“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职业取向下,基层和中小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却难以寻觅;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又聚集大城市,僧多粥少。

C.《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D.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4. 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2分)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陶器烧造上,人们都认为,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于中国人。

散布在亚洲、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唐代后期。

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

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17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开始走弱。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鳌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

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亚洲、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没有越过这一范围。

当然,中国瓷器输往朝鲜和日本的时间更早、品类更全、数量更多。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

这与欧洲航海家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

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

就品类而论,瓷器输出基本实现“全品类输出”,甚至在生产与市场之间基本同步。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

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

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试题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试题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答案1.答案A(“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与文中“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的内容不符。

)2.答案B(文章第③段与第②段一样,都是论证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迫切性。

)3.答案C(A“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错;B“只要……就”的分析过于武断片面;D“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于原文无据。

)4.答案 C (C项,“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分析不正确,由原文“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败与贫穷”“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可知,主要是因为贫穷与饥饿。

)5.①“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和故事载体,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木鱼”展开的。

②以小见大,展现出物质匮乏对主人公幼小心灵造成的创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试题分析:从结构上看,小说先详细描写了冬子“吃”木鱼的过程,然后写木鱼在冬子人生中的影响,最后写冬子赠木鱼、收藏木鱼,木鱼贯穿了小说全篇,起到了线索作用。

从主题表达来看,木鱼只是一个小物件,但作者却通过这个小物件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出群众心理的变化,以小见大,突出了主题。

6.①因动木鱼挨打遭受讥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冬子内心都充满了无法摆脱的羞愧。

②长大后,“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表现了冬子内心的质疑与反思。

③将做好的木鱼让儿子吃,表现出冬子放下了精神包袱,内心释然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可阅读相关段落,梳理出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然后概括。

第六段到第八段写冬子挨了打,受到乡里人的讥笑,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子,多年以后仍是“充满羞愧”;第九段写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表明他的心理有了变化,开始反思;第十段到结尾写冬子赠木鱼,收藏木鱼,最后将木鱼放在桌上让儿子吃,表明冬子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木鱼,完全放下了心理负担。

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19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胚胎(pēi) 框架(kuàng ) 脖颈(gěng) 着手成春(zhuó)B.龟裂(jūn) 慰藉(jiè) 挣揣(chuài) 解甲归田(xiè)C.轮廓(kuò) 销行(háng) 骄横(hèng) 数见不鲜(shuò)D.氛围(fèn) 攒射(cuán) 缂丝(kè) 日薄西山(bó)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绚烂爆发力无所是从凤毛麟角B.青睐电线杆劳燕纷飞平心而论C.文身协奏曲桀骜不驯抑扬顿错D.膨胀蒸汽机其貌不扬殒身不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B.在“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职业取向下,基层和中小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却难以寻觅;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又聚集大城市,僧多粥少。

C.《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D.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4. 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2分)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试)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试)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宣纸名噪艺林,关于其生产技艺,历代的制造者都讳莫如深。

但其所带来的财富和商机却使它自古以来便受到众多觊觎。

历代都有能工巧匠苦心孤诣钻研宣纸技艺。

根据可考资料国外仿制宣纸的企图也层出不穷。

可从结果来看,移地仿制的“宣纸”无论是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大相径庭,即便是造纸历史悠久的日本也是如此。

在饱受挫败后,日方也断了仿制的念头,直接向中国购买。

宣纸的秘密真的如此深藏不露吗?然而,宣纸专家却告诉我们,如今不仅买到宣纸即可化验出成分,大致的工艺流程也是妇孺皆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宣纸已经“无密可守。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关于B . 觊觎C . 层出不穷D . 妇孺皆知(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2分) (2017高三下·闽侯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检方在调查中发现,不但朴槿惠向崔顺实泄露了国家机密,还涉嫌与崔顺实等人同谋,强迫国内大企业为Mir财团及K体育财团出资。

B . 我国首次实现万米海底的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播放,这一最新科技成果靠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潜水器取得的。

C . 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

D . 我国自主研发的AG600飞机已经总装下线,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具有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物资运输、海洋探测等多种功能。

3. (2分) (2015高二上·石嘴山期中)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提起楷书,人们必称颜真卿。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第二段开头第一句说“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例、度、量、衡制度所必须的基础纪数字”。

“主要是用作”说明还有其他的用途。

)2.B(“最早出现在商代和周代的甲骨卜辞中”错,应是“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

)3.B(A除少数特例之外,多数文字系统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C项不准确,原文提到依类象形对于抽象事物无以为计。

D项从最后一段“这种新的构字法或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或在表音字(假借字)上附加形符,形成形与声相辅相成的形声字。

”可知形声字的构成只有两条途径,选项中的后两种是形声字的类型。

)4. C(C项“老人让他到拉萨投案自首”文中无据)5.(1)营造一种人獒急剧对立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老人的出现做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

(2)为下文藏族老人教育、感化“他”,突出老人的善良、阅历丰富等优秀品质做铺垫。

藏族老人在关键时候打破对峙局面的方法,表明老人善良、阅历丰富,善于运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解决问题。

(3)为“他”的转变、醒悟做铺垫。

藏獒“通人性”“你要是不接近它保护的那块地,它是绝不会跟你过不去的”等语句暗示人与藏獒应和谐共处,使“他眨巴着眼若有所思”,这是“他”醒悟的思想基础。

(4)为下文凸显主题作铺垫。

既然人与凶狠的藏獒也能化解矛盾,和平相处,那人与人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平相处。

【评分标准】共6分,上述4点说及3点即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6.(1)为一时冲动导致犯罪的悔恨而哭;(2)为自己多年逃亡生活的辛酸苦楚,如今即将结束而哭;(3)为感激藏族老人的关怀、挽救自己的苦心和救命之恩而哭。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7.C(“视频类节目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于文无据)8.B(“这表明这种校园新媒体必将被其他类型校园新媒体取代”这一推断于原文而言,依据不足)9.①新媒体营销,回报率高:校园新媒体广告投放回报率不低于预期的接近80%;②新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而新媒体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途径;③新媒体有优势:新媒体较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户参与感强。

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2019.04一、基础知识与语言字运用 (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近年,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其实,中国的传统化,资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在扬州,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但瘦西湖“五亭桥—二十四桥”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A.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改头换面B.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改头换面.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推陈出新D.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推陈出新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

或许,;,。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②只有雪野的空旷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⑥只有雪天的凄冷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A.①⑦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⑦②④⑥⑤.①⑦③⑥⑤②④ D.③①⑦⑥⑤②④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 近年,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取义的伎俩,写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B. 丰子恺早期的散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出的是一种宁静纯真的美。

. 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一起欣赏、探寻。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异乡的我,深深思念着故乡。

请转告牵挂着我的亲友,我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永生不变。

4.以下诗句中所歌咏的历史人物,前后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莫问灵均昔日游,江篱春尽岸枫秋B.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子长少不羁,发轫遍丘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D.讴云颂月无闻语,吐尽人间疾苦词/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5.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长亭送别》选自明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写莺莺、红娘、老妇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试题(有答案)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试题(有答案)

渝东六校联盟高2020级(高二)下期中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地理答案一.选择题:1--11 DAABB CBADB A二.综合题36.(1)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降水和融雪水多,流量丰富;贝加尔湖的调节,水位季节变化较小;纬度位置高,气候寒冷,冰期长;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流域植被覆盖较好,含沙量小。

(说明:每点简析和结论给2分,答对4点给满分)(2)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能耗大;线路长,工程量大,建筑投资多;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调水时间受限。

(说明:每点2分,答道关键词即可给分)(3)甲城淡水、矿产等资源丰富;铁路通过,近机场,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协作条件好。

(说明:能够从资源,交通,科技,工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回答即可给分。

答对4点给满分)37.(1)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北半球的夏季(6-8月)降水偏多;北半球的冬季(12-次年2月)降水偏少;原因: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带来大量水汽(沿岸暖流增湿),形成大量降水;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

(说明:特征2分,答到季节变化大就可给分;原因每点2分,若答出大气环流也可给2分。

)(2)热带雨林带;常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湿润气流影响,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说明:自然带名称2分,成因2点每点2分,关键词海洋信风,迎风坡,暖流。

)(3)畜牧业(放牧业、游牧业);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说明:类型和问题各2分。

)(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提高工农业生产水平;保障社会秩序,改善社会环境;促进教育、健康等事业的发展。

(说明: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38.(1)甲国北部为巴黎盆地,土壤肥沃;乙国北部平原地表波状起伏,土壤贫瘠。

乙国平原成因:冰川沉积(堆积)作用(冰碛物堆积而成)(说明:特点各2分,成因2分)(2)纬度高,热量不足;温带海洋气候,阴雨天气多,光照条件差;土壤贫瘠。

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11

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11

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0分钟分值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平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C。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论点。
B.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 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 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集"是最大的类别。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
②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抽搐(chù) 直惯(guàn)长空 电梯舱(cāng)
B. 鞭笞(chī) 眩晕(yūn) 坠(zhuì)落
C. 赤裸裸(luǒ)撞(zhuàng)击 地壳(qiào)
D。 怜悯(mǐn) 孤立无援(yuán)赡(zhān)仰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重庆市渝东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重庆市渝东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

渝东六校高二下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1. 答案:D【解析】(A有两处错:第一处错在文献资料表明错,文中没有相关表述;第二处错在唐代后期已经是大规模输出了B“直接输往欧洲错”“直接”在文中没有依据C“于是”前后强加因果)2. 答案:B 【解析】(文中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为了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而中外贵族事例是证明“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3. 答案:C 【解析】(A说明经济在当时领先无中生有;B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开启曲解原意D“必不可少”太绝对,原文说是重要方式)(二)文学类文本4. 答案:C【解析】C项,作者的故乡和《呼兰河传》中的村庄相似的地方是自由、落寞的气息,并不是说村庄本身相似。

《小窗絮语》中的村庄和《呼兰河传》中的村庄更是不同的。

C项错误。

5. 答案:“呼兰河传”四个字向我闪烁着急盼盼的眼神,这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封面题字人格化,(2分),十分传神而有趣地表现了“我”急于阅读《呼兰河传》的心情,(2分)引出下文对有关《呼兰河传》内容的描述。

(2分)6. 答案:1986年,萧红《呼兰河传》里对于农村的描写唤醒了“我”对故乡村庄的爱,让“我"不再厌恶村庄。

(2分)让“我”在城市中的压抑得到释放,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2分)使作者懂得自己原本就是村庄里的人,自己的故乡是村庄。

(2 分)(三)实用类文本7.答案:C【解析】高中认可度最高的不是“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击同学”,而是“威胁、恐吓同学”,达到9.2%8.答案:A 【解析】B项错在太绝对,由材料三可知影响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有学生自身成长问题、家庭环境及社会大环境影响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C项“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属于无中生有,材料并没有将两种欺凌类型的伤害程度进行比较。

D错在“这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此方面的不作为”,由材料四“他们与政府合作,给学校派驻社工……”来看政府并不是不作为。

2018-2019学年度名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度名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度名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

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

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

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

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

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陶器烧造上,人们都认为,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于中国人。

散布在亚洲、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唐代后期。

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

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17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开始走弱。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鳌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

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亚洲、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没有越过这一范围。

当然,中国瓷器输往朝鲜和日本的时间更早、品类更全、数量更多。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

这与欧洲航海家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

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

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

就品类而论,瓷器输出基本实现“全品类输出”,甚至在生产与市场之间基本同步。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

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

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中国之所以成为瓷器发明国,与其深厚的“尚玉文化”关系密切。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玉”乃“石之关者”,且包含有“五德”。

瓷器即追求“似玉”之关。

因此,某种意义上讲,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

中国精美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精美瓷器,法国国王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专门收集中国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

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断等。

显然,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历史证明,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广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是维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

伴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的,还有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从元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

青花瓷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

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这也是瓷器输出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对瓷文化、对瓷器输出史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学术研究,可谓恰逢其时。

(摘编自《瓷器: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人发明了瓷器烧造,并且输送出国也很早,从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瓷片及国内外文献资料可知,从唐代后期已经开始输送了。

B. 欧洲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使中国瓷器突破了原来的范围,直接输往了欧美等地。

C. 中国瓷器输出路线遵循从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原则,于是,先输往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然后输往非洲、欧洲等地区。

D. 明清时期,欧洲审美特点在中国瓷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说明海外文化已经融入到了中国瓷文化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写到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然后重点围绕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的各种情况展开论述。

B. 文章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与中外贵族对瓷器喜爱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中国成为瓷器发明国的原因。

C. 文章论证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审美走向的影响,这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D. 文章在论述中国瓷器与海外审美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方面,具有辩证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瓷器烧造技艺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可以说明中国的经济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B. 新开辟的新航路,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它对中国瓷器输出贡献巨大。

C. 从品类、造型、纹饰等方面时至今日依然可以看出中国瓷器曾深受域外文化影响。

D. 不管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想要其影响力持久不衰,广泛而深入域外交流必不可少。

【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从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瓷片及国内外文献资料可知,从唐代后期已经开始输送了”不合文意,文中只是提到“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第二处错在“唐代后期已经是大规模输出了”,原文相关表述是“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唐代后期”,选项与原文时间表述不一致。

B项,“直接输往欧洲错”“直接”在文中没有依据。

C项,“于是”前后强加因果,原文相关表述为“当然,中国瓷器输往朝鲜和日本的时间更早、品类更全、数量更多”,文中用的是“当然”,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与中外贵族对瓷器喜爱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中国成为瓷器发明国的原因”不合文意,文中相关表述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玉”乃“石之关者”,且包含有“五德”。

瓷器即追求“似玉”之关。

因此,某种意义上讲,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为了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而中外贵族事例是证明“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

本题A项,“说明经济在当时领先”无中生有;B项,“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开启”曲解原意,原文相关表述是“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选项错误理解成“开启”;D项,“必不可少”不合文意,原文说是重要方式,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萧红带我回到身后的村庄孙惠芬①遇到萧红,是1986年。

这一年3月,我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小窗絮语》,小说写一个青年在城里读了两年书之后再回到乡下家里的烦恼心绪,她闻不惯乡村恋人身上浓烈的化肥气味,听不惯奶奶、父母、哥嫂随地吐痰的声音,更不接受原来有着远大理想的闺中密友已结婚生子、被活生生拉进泥土的现实……想不到,小说发表之后,一个读者专程驱车从大连开发区来庄河见我,还带来一位热爱小说的朋友,那位朋友送给我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

②与慕名而来的朋友究竟说了什么,全然记不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把他们送走后,封皮上“呼兰河传”四个字向我闪烁着急盼盼的眼神。

在那个遮蔽了窗帘的昏暗的宿舍小屋,我彻夜无眠,像吸附在一块磁石上的铁屑,随着磁石的移动微微颤抖:一到冬天就裂了口子的大地,一到春天就陷进泥浆的马车,只有秋天才热闹起来的山野,还有漏雨的粉房,荒凉的草房人家,还有祖父、祖母,还有在大街上自由窜动的蜻蜓、蚂蚱、小燕子,分布在小城街头的金银首饰店、布庄、茶庄、彩纸铺……我不知道是被游走在文字里自由自在的灵魂打动,还是被镶嵌在荒蛮大地上的孤独寂寞感染,我一经走进去,便再也不能自拔。

第二天早上,当我睁着一双熬红了的双眼爬起来上班,我的眼前,已经站立起另一个村庄。

她坐落在盆地中央,前后街两排草房,她前边有两条细长的河谷,河谷两岸长着丰沛的野草,她就是生我养我的辽南乡村山咀子。

③1986年,通过萧红,我看到了自己的村庄。

我的村庄一直都在,它叫庄河,庄河,庄庄有河,所有的河谷都通着大海。

我故乡的河谷,两岸长满了野草,顺着长满野草的河谷向东南方向走,不出一小时就能走到海边小镇,那小镇叫青堆子。

在乡下待得寂寞厌倦时,被父母管束得喘不过气时,我就顺河谷小道逃往青堆子小镇,叛逆的情绪往往随着河谷岸边的野草一起摇曳。

我初始写作,抒写的就是这种急于逃离的叛逆情绪。

虽然在这种情绪中,也触及到村庄的人和事,也描绘过大街、土地、山野、草丛,可我的情感是厌恶的,憎恨的,我对村庄人事景致的书写是下意识的。

朋友喜欢《小窗絮语》,或许是他看到了那里边下意识的部分:朋友的朋友送来《呼兰河传》,或许是觉得我下意识书写的村庄和萧红笔下的村庄有点像,可他们不知道,他们唤醒了我对属于自己的那个河谷村庄的感情——那天早上,当我满眼都是我故乡的村庄河谷,河谷两岸丰沛的野草,一股挚热的溪流涌进眼角,我一瞬间热泪盈眶。

④伤害也同样来自于1986年。

这一年5月,我从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拥有城市户口的城里人,成了天天在文化馆上班的文化人,可是野草一样在山野里长大的我,对按时上下班,对程序和秩序有着天然的抵触:尤其受过教育的小城文化人的假模假式,为一件小事反复争议不断重复的无聊会议……我备感压抑,甚至得了严重的失眠症。

就在这个我失眠最厉害的时期,《呼兰河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河谷村庄一一无异于让一株在乡野上摇摇晃晃生长了20多年的野草,回到了那片自由的土地。

⑤我不知道,当年驱车而至的来访者,是不是心灵的自由在喧嚣的开发区备受压抑,才在我无意识写到的村庄里找到寄托?也不知道,那位送我<呼兰河传》的朋友,是不是从我的作品里了解了我的压抑,才有意让萧红带我回到身后的村庄?或者,是他们觉得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知道我是谁,我的故乡在哪里,才能在文字里建立起一个自由的艺术王国?我只知道,在我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陌生人专程为我送来萧红的书,是老天的眷顾,是上帝的垂青,是命运的奇迹。

4.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中记叙了作者对自己故乡情感的变化,由一开始的厌恶、憎恨到后来转而进行赞美。

B. 《呼兰河传》所描写的村庄蛮荒又充满生机,其间有自由自在的灵魂在走动,作者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被深深感染。

C.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所描写的村庄,和作者故乡的村庄很相似,作者在《小窗絮语》中所描写的村庄正是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