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查与癌症患者术后特征

合集下载

化疗后验血主要看哪项

化疗后验血主要看哪项

化疗后验血主要看哪项
化疗后的血检主要是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详情如下:
1.血常规:化疗后可出现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如果血常规检查后发现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异常,需要及时处理;
2.电解质:部分患者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导致摄入不足,电解质紊乱。

因此,需要注意血钾、血钠等指标的变化;
3、肝肾功能:化疗会影响肝肾功能,造成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

当肝功能的各类转氨酶、肾功能的肌酐、尿素氮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处理,确保化疗的副作用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避免更多的副作用。

并尽快纠正上述异常,可以为下一周期的化疗做准备,不会导致化疗延迟,影响治疗效果。

一般患者出院时,会告知患者出院后什么时候抽血化验,并将化验结果反馈给医生,明确异常指标,在当地进行相应处理。

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预后评估

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预后评估

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预后评估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以及预后评估成为关键的指标。

本文将介绍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常见病理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特征来评估患者的预后。

1. 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的分级、分期以及组织学类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特征。

1.1 分级前列腺癌的分级常采用格里森(Gleason)评分系统,该系统将前列腺癌细胞的组织学特征分为1-5级,级别越高代表细胞异常程度越高。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细胞特征进行评估,然后分别给出两个区域的得分,并将两个得分相加,最终得到总分作为分级结果。

一般来说,分级结果越高,代表着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越差。

1.2 分期前列腺癌的分期常采用TNM系统,该系统基于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处转移(M)等因素进行分类。

分期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早期分期的前列腺癌预后较好,而晚期分期的前列腺癌预后较差。

1.3 组织学类型前列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有腺癌(adenocarcinoma)、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等。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病例。

而神经内分泌癌则相对较少见,通常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预后差的特点。

2. 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预后评估通过对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

2.1 切缘检查切缘检查是评估前列腺癌切除标本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查肿瘤在切除标本边缘的情况,可以评估手术切除的完整性。

如果切缘呈阴性,即无癌细胞残留,那么预后较好;如果切缘呈阳性,即有癌细胞残留,那么预后较差。

2.2 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常常通过淋巴系统进行转移,因此检测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术前四项报告单

术前四项报告单

术前四项报告单引言术前四项报告单通常指的是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生根据一系列检查结果所填写的报告单。

这些报告单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手术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本文将介绍术前四项报告单的常见内容和意义。

术前四项报告单内容术前四项报告单通常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白细胞数量以及血小板的数量,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血液状况。

如果患者存在贫血、白细胞过高或过低以及血小板减少等问题,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2.生化检查生化检查一般包括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电解质等项目。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肝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电解质平衡情况。

如果患者的血糖过高、肝脏或肾脏功能异常,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患者心脏的心率、心律以及是否存在心脏传导阻滞等情况。

如果心电图异常,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4.胸部X光片检查胸部X光片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包括肺部结构、肺野透明度、肺血管等。

如果患者存在肺部感染、结构异常或者肺循环不良等问题,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术前四项报告单的意义术前四项报告单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估患者手术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通过对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和胸部X光片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预测手术的风险,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1.评估手术风险术前四项报告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进行手术的风险。

如果患者存在贫血、血糖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或心脏问题,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通过对报告单的分析,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手术方案,减少手术风险。

2.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术前四项报告单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例如,如果患者存在贫血,医生可以考虑给患者输血或补充铁剂;如果患者存在血糖异常,医生可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或要求患者控制饮食等。

肿瘤指南对血常规的要求

肿瘤指南对血常规的要求

肿瘤指南对血常规的要求引言:肿瘤指南在诊断和治疗肿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为一项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在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肿瘤指南对血常规的要求,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血常规的指标1. 血红蛋白(Hb):肿瘤指南要求对肿瘤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红蛋白检测,以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

贫血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要及时发现和纠正。

2. 白细胞计数(WBC):肿瘤患者常常伴随着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

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能够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血小板计数(PLT):肿瘤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易出现出血倾向。

血小板计数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出血问题。

二、血常规的频率和监测1. 肿瘤诊断前:在进行肿瘤的初步筛查和诊断前,应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以了解其基本的血液情况。

2. 治疗过程中: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监测。

3. 治疗后随访:在肿瘤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

血常规检查作为常规的监测项目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和治疗效果。

三、血常规结果的解读1. 血红蛋白: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值一般在120-160g/L之间,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贫血。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血红蛋白的下降可能与肿瘤本身、化疗药物或放疗有关。

2. 白细胞计数: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10×10^9/L之间,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都可能是肿瘤或治疗的影响。

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明感染或炎症,低白细胞计数可能与骨髓抑制有关。

3. 血小板计数: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一般在100-300×10^9/L 之间,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血小板计数的下降可能与骨髓抑制、肝脾功能异常或抗凝药物的使用有关。

血液科实习医生血液病例总结血液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分享

血液科实习医生血液病例总结血液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分享

血液科实习医生血液病例总结血液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分享血液肿瘤是一类常见的恶性疾病,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诊断和治疗血液肿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我的血液科实习中,我接触到了一位血液肿瘤患者,通过对其病例的全面分析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对这位患者的病例总结以及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的分享。

一、病例总结该患者是一位60岁的男性,因乏力、贫血等症状就诊于我所所在的医院血液科。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怀疑其可能患有血液肿瘤。

于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在血象检查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白细胞计数正常,而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这提示了患者可能存在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进一步的骨髓穿刺检查发现,患者骨髓中存在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并且这些细胞具有形态异常和染色体异常,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征相符合。

根据以上的检查结果,我们最终确诊该患者为淋巴细胞白血病。

接下来,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二、诊断与治疗进展分享1. 诊断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存在大量异常淋巴细胞。

通过对患者的血象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我们成功地确诊了该患者为淋巴细胞白血病。

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诊断工作,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 治疗进展对于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我们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

首先是化疗方面,我们使用了一种名为FC方案的化疗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经过连续几个疗程的化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骨髓中的异常淋巴细胞也有所减少,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其次是放疗方面,对于有局部结节的患者,我们进行了局部放疗。

通过放疗,我们可以缩小肿瘤的范围,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是免疫治疗方面,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我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单克隆抗体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该药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对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特点及血液指标分析

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特点及血液指标分析

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特点及血液指标分析秦涛;蒋宗惠;王维飞【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特点及血液指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住院期间死亡的133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肿瘤患者死亡时间有一定规律,在卯时死亡风险较高,申时死亡风险相对较低.(2)临终症状表现,有26.3%的肿瘤患者神志不清;在神志清楚的患者中,疼痛症状发生率较高,达61.2%,其次为疲乏(57.1%)、胸闷气喘或呼吸困难(53.1%)等.(3)在死亡患者中统计发现,有39.1%的肿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6.9%的肿瘤患者有糖尿病史.(4)晚期肿瘤患者死亡时仍有36.8%的患者家属要求积极抢救,且晚期肿瘤患者发生猝死风险达10.5%.(5)晚期肿瘤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率、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尿素均显著异常于正常人群,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临终阶段表现及血液学检查均有一定特点,加强对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特点的认识,有利于提升临终关怀的水平,改善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04【总页数】4页(P502-505)【关键词】癌症;临终阶段;临床特点;血液指标;回顾性研究【作者】秦涛;蒋宗惠;王维飞【作者单位】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安徽滁州 239000;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安徽滁州 239000;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安徽滁州 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7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

平均每5位癌症患者有3人死亡。

我科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共收治肿瘤患者4 000余人次,其中住院期间死亡133例。

肿瘤患者的血常规会有什么表现?

肿瘤患者的血常规会有什么表现?

肿瘤患者的⾎常规会有什么表现?⾎常规作为我们⽇常接触最多的检验⼿段之⼀,具备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和临床应⽤价值⾼等诸多优点。

通常患者主要通过⾎常规检测筛查是否有炎症、感染、贫⾎等情况,但⾎常规参数变化的应⽤和指导性远不⽌于此。

⾎常规参数变化与很多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发展及治疗预后结果都存在⼀定的相关。

其中典型的疾病包括:慢性疾病:如结核、肺⼼病、慢阻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肝炎等。

恶性疾病:如⽩⾎病、淋巴瘤、⾷道癌、卵巢癌、肺癌等。

尤其在⽣殖系统、泌尿系统肿瘤⽅⾯,⾎常规的变化与肿瘤的治疗、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常见恶性疾病的⾎常规表现1、⽩⾎病:⾎液病患者⾻髓的异常造⾎,使⾎常规及外周⾎细胞形态出现异常,是发现⽩⾎病的第⼀道“门槛”,通常患者⽩细胞数值变化不明显,主要与机器不能识别形态异常的⽩细胞有关,但⼤多数患者红细胞RBC计数、⾎红蛋⽩浓度Hb、⾎⼩板PLT均降低明显,临床体现为贫⾎、出⾎的症状,再合并⽩细胞计数升⾼或降低及散点图形态异常,要引起⾼度重视。

2、组织器官肿瘤:由于肿瘤通常伴有⼀定程度的⾮特异性炎症,机体会攻击异常的组织细胞,从⽽常导致⽩细胞WBC计数,及细分的中性粒细胞NEU、单核细胞MON、嗜酸性粒细胞EOSR计数上升,但淋巴细胞LY计数常减低。

肿瘤细胞由于⼤部分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会引起慢性贫⾎。

因此体现为⾎红蛋⽩Hb减低,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升⾼。

在补铁治疗⽆效的情况下,要引起重视筛查恶性疾病。

⽽⾎⼩板PLT的计数常见增⾼,则与部分肿瘤患者异常消耗⾎⼩板导致机体⽣成、凝聚⾎⼩板的功能亢进有关。

以及消化道肿瘤患者突发急性出⾎也会引起⾎⼩板应激性增多。

⾎常规对恶性肿瘤的预后指导现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与肿瘤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因为肿瘤引起的慢性炎性反应会使中性粒细胞数长期增⾼,⽽淋巴细胞因负责清除肿瘤细胞,其数量减少时,则使肿瘤细胞发⽣转移的机率增加。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临床常用检验的结果判读临床常用检验是医生评估疾病状态和制定治疗计划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然而,正确解读检验结果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结果。

1. 血液检验血液检验是评估人体器官功能、健康状况和炎症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血液检验项目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1.1 血红蛋白 (Hb):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应在130-170 g/L范围内,正常成年女性的应在120-150 g/L范围内。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1.2 白细胞计数 (WBC):白细胞计数衡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应在4-11 × 10^9/L范围内。

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

1.3 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凝血功能的状态。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50×10^9/L。

较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易出血,而较高的计数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2. 尿液检验尿液检验通常用于评估肾功能、排泄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尿液检验项目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2.1 尿比重:尿比重反映了尿液的浓稠程度和肾脏浓缩功能。

正常尿比重应在1.010-1.025范围内,较高的尿比重可能表示脱水。

2.2 尿蛋白:尿蛋白测定是评估肾脏功能和尿路疾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尿中蛋白的浓度应该很低或者不可检测。

如果尿液中存在大量蛋白,可能暗示肾脏损伤或其他疾病。

2.3 尿培养:尿培养是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尿培养结果显示细菌种类和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尿路感染的指标。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器官结构、大小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影像学检查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3.1 X射线:X射线照片提供了关于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结构的信息。

一般人血液体检报告

一般人血液体检报告

让你看懂血液常规检查报告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行血常规检查。

其中的指标的异常会影响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

但很多病人与家属拿到化验单看不懂,感到很困惑。

现仅就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1、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0~16.0g/dl)【10】女:110~150g/l(11.0~15.0g/dl【10】临床意义: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

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400~550万/mm3)【0.01】女:(3.5~5.0)×1012/l(350~500万/mm3【0.01】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临床意义: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

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

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临床意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分析

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分析

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分析梁华兵;吴玉清;梁玲琪【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的血象与骨髓象特征.方法对20例癌症恶病质贫血患者进行血细胞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和骨髓活检,分析血象和骨髓象改变特点.结果 20例患者血象以轻度贫血为主,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或轻度异常,锯齿状红细胞则增多明显,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多为轻度减低.骨髓穿刺液呈不同程度的胶冻样外观,变性成分松脆而不易涂片,镜下Wright-Giemsa染色为圆泡状或条片状浅(紫)红色匀质性物质,部分匀质区域无有核细胞;造血细胞增生均为明显减低,其中4例检出小簇癌细胞.14例骨髓活检获取的组织均缺乏坚固的圆条形软组织,切片上有核细胞极少,造血主质区为多少不一的匀质性变性成分.结论癌症恶病质贫血有不同于其他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对进一步认识其病理生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6(034)004【总页数】3页(P281-283)【关键词】癌症恶病质;血象;骨髓象;骨髓胶冻样变性【作者】梁华兵;吴玉清;梁玲琪【作者单位】台州市肿瘤医院,浙江温岭317502;台州市肿瘤医院,浙江温岭317502;台州市肿瘤医院,浙江温岭3175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恶病质(cachexia)是人体显著消瘦、贫血、精神衰颓等全身机能衰竭的现象,多由癌症和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引起。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恶病质贫血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现将我们收集的20例作一总结和报道。

1.1 研究对象2000-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中,因血细胞计数减少而进行骨髓检查并诊断明确的癌症恶病质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8~77岁,中位年龄62岁。

20例均为癌症晚期,其中胃癌10例、大肠癌6例、肺癌2例、肾癌2例;体质指数为12.00~15.73,均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15%。

晚期癌症患者持续血液透析2例分析

晚期癌症患者持续血液透析2例分析

晚期癌症患者 由于肿瘤 广泛转移 , 多器官受损 , 能衰竭 , 机 尤其 既往 有肝 肾疾 病患者 , 易发 生肾功能 衰竭 , 肾功能 衰竭患
者一旦出现无尿 , 如果不做透析 治疗 , 一般均在 1 周内死亡。 然 而, 晚期癌症 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及 患者 本人均不愿做血液透 析治疗 , 绝大 多数 患者放弃治疗 。为 了探讨 晚期癌症合并 肾功 能衰竭 患者血液透析 的效果 ,我科 2 0 0 6年 7月起对 2例晚期
联合终点急性 心肌梗死 ( I 、 AM )血运 重建 、 死亡 等 , 而未 引起 皮 肤黏 膜或消化 道等出血 , 对血 小板数 量无影 响 , A T 对 P r和出 血时间无 影响 , 可安全使用 。此 与大规模 临床试验 O SS 5结 A I一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 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为 : 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斑 块破 裂 , 血小 板黏 附 、 聚集和 释放 , 血 系统激 活形 成血 凝 栓, 同时 可伴血管痉挛 , 引起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因此不稳定 型心绞痛 的治疗 中抗栓 ( 包括抗凝及 抗血小板 凝集 ) 治疗 非常 重要 。 抗栓 治疗 能减少冠状动脉 阻塞 , 改善冠状 动脉血流 , 减少
肾功能 : 尿素氮 78 moL 肌酐 12 moL 尿酸 3 7 moL, .m l , / 8 l, / 8 l /
E m i a gu l 7 @1 3c m - a : n jn 5 . l Y 9 6 o 基层 医学论坛 2 1 年 3 02 月第 1 卷第 7 6 期
( )心 电图正 常 。行护 肾降血尿酸 、 +, 血尿 素氮 、 血肌酐对症 治
疗 , 得患 者及 其家属 同意后 以 G 征 P方案 ( EV + D ) G l D P 化疗 , l Z

医学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癌症筛查项目中的异常指标及建议处理方法

医学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癌症筛查项目中的异常指标及建议处理方法

医学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癌症筛查项目中的异常指标及建议处理方法医学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癌症筛查项目中的异常指标及建议处理方法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异常指标是指与正常参考值存在一定差异的检测结果。

对于癌症筛查项目,及时准确地解读和处理异常指标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在癌症筛查中常见的异常指标及相应的建议处理方法。

一、血液检查异常指标在癌症筛查项目中,血液检查是常见的一项检测指标。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其解读和处理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癌症筛查中,异常指标如下:-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或骨髓增生异常有关,建议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 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与炎症、骨髓增生异常或恶性肿瘤有关,建议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 血红蛋白浓度异常: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与贫血相关,需要进一步确定贫血类型,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2.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在癌症筛查中也非常重要,以下是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处理方法:- 肝酶升高:肝酶升高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建议进一步评估肝脏功能,如抗乙肝病毒、抗 HCV 抗体、肝脏彩超等检查,确诊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 胆红素升高: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肝胆疾病等有关,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疾病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3.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常用于评估肾脏功能是否正常,以下是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处理方法:- 尿酸升高:尿酸升高可能与痛风、肾脏疾病或恶性肿瘤相关,建议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二、影像学检查异常指标除血液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是癌症筛查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其解读和处理方法。

1. 乳腺X线钼靶检查对于乳腺癌筛查,乳腺X线钼靶常用于早期乳腺癌的发现。

异常指标如下:- 微钙化灶:微钙化灶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现之一,建议进行进一步乳腺超声或乳腺磁共振检查,以确定病灶的性质和形态,有需要时进行乳腺穿刺活检。

肿瘤五项化验单正常标准

肿瘤五项化验单正常标准

肿瘤五项化验单正常标准肿瘤五项化验单是用于筛查和诊断肿瘤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它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液常规。

这些指标对于了解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和肿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肿瘤五项化验单的正常标准。

首先,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

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维护人体的免疫功能。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示有炎症或感染的存在;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提示免疫功能下降或骨髓功能异常。

其次,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在4.3-5.8×10^12/L之间,而正常成年女性的红细胞计数在3.8-5.1×10^12/L之间。

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它们能够将肺部吸入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

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与贫血、失血、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有关。

第三,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30-175g/L之间,而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15-150g/L之间。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它能够携带氧气并在组织细胞中释放氧气。

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出血等疾病有关。

第四,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之间。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细胞,它们能够在血管受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阻止出血。

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与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有关。

最后,血液常规是指对血液中各种细胞和成分的常规检查。

通过血液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和形态,同时还可以了解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

血液常规异常可能与感染、贫血、炎症、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有关。

CEA、NSE、CYFRA21-1、ProGRP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CEA、NSE、CYFRA21-1、ProGRP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CEA、NSE、CYFRA21-1、ProGRP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接受CEA、NSE、CYFRA21-1、ProGRP联合检测内的效果。

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0月内收治得的26例肺癌病患,将其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CEA、NSE、CYFRA21-1、ProGRP联合检测,对比效果。

结果:实验组血清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

无转移/无复发的人数为16例,转移/复发为10例,对比两组发现转移/复发高于无转移/无复发,P<0.05。

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血清联合检测,能为医生提供更多参考数据,便于医生分析患者的病情,提高预后。

关键词:CEA;NSE;CYFRA21-1;ProGRP;肺癌在众多癌症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且近期这两项指标还在持续攀升[1]。

因此,寻找与肺癌病程预测相关的生物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做出预测,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显得至关重要[2]。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以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等血清标志物,经常被用于肺癌的检测工作[3]。

此外,乳酸脱氢酶(LDH)是控制糖异生和糖酵解的关键酶,其在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也在不断升高。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年龄在25-92周岁,平均为(56.43±1.21)周岁,男14,女12。

对照组年龄在25-92周岁,平均为(56.44±1.22)周岁,男13,女13。

资料分析,P>0.05。

纳入标准:(1)知晓试验。

(2)可正常沟通。

(3)确诊为肺癌。

排除标准:(1)未签署文件。

(2)存在沟通障碍。

(3)无家属。

1.2方法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液,室温静置半小时后,对其实施离心处理,转速设置为3500r/min,离心处理10分钟,离心半径为12.5cm。

血常规也能发现肿瘤!线索藏在这些指标里

血常规也能发现肿瘤!线索藏在这些指标里

血常规也能发现肿瘤!线索藏在这些指标里作者:梁赟来源:《祝您健康》2020年第06期无论健康体检,还是住院检查,血常规检查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但面对密密麻麻的血常规化验单,很多人往往只会关注其中的箭头,箭头向上表示结果高出正常值,箭头向下则表示低于正常值,但具体到每一项指标升高或降低的意义,很多人不明就里。

其实,一张小小的血常规化验单中,反映出的信息量非常大,一些肿瘤的“线索”就隐藏其中。

许多肿瘤在早期阶段并没有异常表现,即使是肿瘤标记物检查有时也难以发现。

但是,有经验的血液科医生,可以从最简单的血常规报告中发现一些肿瘤的蛛丝马迹。

一张血常规化验单中,有20多个项目名称,我们重点要关注三项指标的数值与意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

这三项指标分别反映了人体血液中最主要的三种成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

血液是流动在我们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黏稠液体。

它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两类成分组成,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是人体主要的防御细胞,是血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身体抵抗外来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入侵。

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正常的白细胞计数是 4×109/L~10×109/L。

白细胞的“家族”中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这些“成员”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

因此,除了白细胞计数外,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也值得关注。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恶性增殖和堆积,同时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

这时,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在血常规报告中会标注:幼稚细胞(也可称为异常细胞、原始细胞)。

典型急性白血病的血常规报告中会出现“一高二低”:白细胞异常升高,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患者会出现头晕、脸色唇色苍白、活动后胸闷气急以及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肤轻微碰撞后出血等症状。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血凝五项是指血液中凝血因子I、II、V、VII、X的测定,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

在肿瘤患者诊断中,血凝五项的临床应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一、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的预测肿瘤患者常常存在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的问题,而血凝五项可以评估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的风险。

肺癌患者中,血栓形成是常见并发症。

血凝五项的测定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同时,血凝五项也可以评估肿瘤患者手术后出血的风险。

例如胃癌患者手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血凝五项测定可以帮助评估出血风险,指导后续处理。

二、评估化疗药物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化疗药物对凝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血凝五项的测定可以评估化疗药物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某些化疗药物可以抑制某些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血凝五项的监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指导化疗方案的调整。

三、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血凝五项的测定可以帮助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

一些研究表明,肝癌、胰腺癌等肿瘤患者中,凝血因子VII的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凝血因子VII水平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差,可以通过血凝五项的测定来评估患者的生存风险。

四、辅助肿瘤诊断肿瘤患者中,血凝五项的改变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

例如,肝癌患者中,凝血因子II的水平较高,可以作为肝癌的辅助指标。

此外,肺癌患者中,凝血因子X的水平也与肺癌的恶性程度相关,较高水平的X凝血因子可以用作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综上所述,血凝五项在肿瘤患者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可以用于预测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评估化疗药物对凝血系统的影响、预测患者的预后以及作为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血凝五项,指导肿瘤的治疗和管理。

血液瘤评估标准

血液瘤评估标准

血液瘤评估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病情变化等。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等异常情况。

2.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评估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常见的血液检查包括完全血细胞计数(CBC)、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和活检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MRI和PE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身体内部是否存在肿块或其他异常情况。

4. 生物标志物检测:某些血液瘤会产生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5. 病理学检查: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组织特征,从而确定是否为血液瘤以及具体的类型。

常见的病理学检查包括骨髓穿刺和活检、淋巴结活检等。

6. 分期:血液瘤的分期是根据疾病的扩散程度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分期通常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是否侵犯了其他组织或器官等因素。

7. 风险分层:风险分层是根据血液瘤的特定特征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年龄、性别、血细胞计数、基因突变等。

综上所述,血液瘤的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和技术来确定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血液瘤,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肺癌术后病理报告

肺癌术后病理报告

肺癌术后病理报告背景介绍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肺组织的恶性细胞。

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术后病理报告是通过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了解肿瘤的类型、分级、浸润程度等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术后病理报告的意义和价值。

病理报告格式肺癌术后病理报告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标本编号、切除日期等。

2.标本描述:对切除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标本的大小、颜色、质地等。

3.肿瘤类型:根据病理学特征确定肿瘤的类型。

4.肿瘤分级: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浸润程度进行分级。

5.肿瘤扩散:描述肿瘤的浸润范围和扩散情况,包括淋巴结转移等。

6.其他病理学所见:描述伴随肿瘤出现的其他病理学改变,如炎症、纤维化等。

7.结论:对标本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病理报告内容解析下面我们将对以上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1. 标本信息标本信息是病理报告的基础部分,用于唯一标识和识别不同的病理标本。

其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标本的编号、切除日期等。

2. 标本描述标本描述是对切除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

这包括标本的大小、颜色、质地、表面特征等。

对于肺癌标本,一般会描述肿瘤的位置、大小、质地(实性、囊性等)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 肿瘤类型肿瘤类型是通过病理学分析确定肿瘤的分类。

肺癌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型。

NSCLC又可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

肿瘤的类型对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肿瘤分级肿瘤分级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浸润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肺癌中,常用的分级方法是根据肿瘤的大小、细胞型态、核分裂象等指标进行评估,常见的分级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和WHO分级系统。

5. 肿瘤扩散肿瘤扩散是指肿瘤细胞在体内转移扩散的过程。

癌症血液检查

癌症血液检查

一、血液检查的概述癌症的检查,是诊断癌症的一个必须的项目,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提供都有明显帮助;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有、、、胆管癌;存在、、、胰腺癌时也有升高;二、癌症血液检查的项目血液检查:癌症诊断过程的下一步是血样的实验室检查;有两类用于帮助癌症诊断的血液检查; 1、非特异性检查绝大多数血液检查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它们能显示血液中的异常,表示有某些疾病,但不能明确具体是哪一种; 用于癌症诊断的血液检验非特异性检测碱性磷酸酶骨和肝脏的肿瘤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有肝损害时升高SGOT和SGPT胆红素肝脏有疾病时升高,特别是胆汁阻塞尿酸在痛风、血液及淋巴结癌症和肿瘤治疗后升高肌酐和血尿素氮肾脏疾病时升高钙癌症播散到骨时升高,由于肿瘤产生类甲状旁腺素蛋白而升高和在多发性骨髓瘤升高,同时一些非恶性疾病也升高电解质钙、钾、二氧化碳、氯化物用于新陈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以检测营养状况和疗效淀粉酶用于检查胰腺疾病特异性检测和标记物——不是所有癌症都产生这些标记物CEA癌胚抗原患结肠、直肠、肺、乳腺和胰腺癌时升高CA-125患卵巢癌和子宫癌时升高CA-19-9患结肠癌、胰腺癌、胃癌和肝癌时升高CA15-3/CA27-29患乳腺癌时升高甲台蛋白AFP患和某些睾丸时升高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一些睾丸癌、卵巢癌和一些肺癌中升高;妊娠中也升高PAP前列腺的酸性磷酸酶在某些明显升高PSA特异性的前列腺抗原血清蛋白电泳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检查复发和指导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现异常的γ球蛋白单克隆的“峰”IgG、IGA、LgM血清蛋白免疫电泳法同上,但可对异常的γ球蛋白分类例如,血常规检查可查出贫血;为什么会贫血原因许多,其中包括癌症;贫血可能与肿瘤无关,但需排除有肠道出血史,并且X线检查未发现结肠癌;肝脏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的异常,原因可能是胆石、、肿瘤或药物毒性所致;一些检验指标提示肿瘤或其他原因的胆汁阻塞;而另一些指标提示肝炎,但这些指标实际上只是重要的线索;但不能解决诊断问题; 有如此多的用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检查方法,使医生能获得完善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检查,新陈代谢的检测包括电解质的水平,如钙及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检查结果可提示某类型的肿瘤,但不能单独根据检查做出确切的诊断; 2、特异性检查:另一些血液检查是专门针对特殊种类的癌症,常常是几种,如果医生高度怀疑这些肿瘤中的某一个,就会下医嘱检查; 最重要的是对称作肿瘤标志物的化学物质的检测;这些物质由于不同类型的肿瘤产生;例如,乳腺、肺及肠道肿瘤产生一种称作癌胚抗原的蛋白质CEA;同样地,前列腺癌及许多睾丸癌和卵巢也会产生大家所熟知的化学物质;也可以应用这种检查; 3、其他血液学检查:当癌症起源于血细胞本身,做出诊断最必须的是检查血液造血器官;白细胞的癌症——白血症,常常能通过指头或手臂的血样检查诊断,然后通过检查制造这些细胞的骨髓细胞,以明确诊断;骨髓分析也用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原生质细胞占主要的恶性肿瘤;三、常见癌症的血液检查项目分别是什么1、的血液检查项目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早期无吞咽困难,但有的病例可有咽下食物梗阻感,胸骨后针刺样疼痛或烧灼和食管内异物感;随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当癌肿引起的食管痉挛、水肿及炎症消退,或部分癌肿脱落后,梗阻症状可暂时减轻;持续胸痛或背痛多表示癌已侵犯食管外组织;如侵犯喉返神经,可发生声音嘶哑;癌肿侵入主动脉,可引起大呕血;如侵入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或由于高度阻塞致食物返流入呼吸道,可引起进食时呛咳及肺部感染;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便隐血试验; 检验结果判定1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 2血钾、钠、氯化物减低; 2、肺癌血液检查项目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急、发热、喘鸣、消瘦及恶病质等;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转铁蛋白,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痰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脑脊液常规、生化找癌细胞必要时,胸水常规; 检验结果判定1痰涂片找癌细胞,阳性率可达60%-90%; 2血清转铁蛋白可降低; 3血清癌胚抗原可增高; 4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增高; 3、胃癌的血液检查项目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肿,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日本、智利、芬兰等为高发国家,而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则发病较低,两者发病率可相差10倍以上;我国也属胃癌高发区,其中以西北地区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北华东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本病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胃癌多发于40岁以上,41-60岁者约占2/3,男女之比约为3.6∶1;临床表现为早期有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厌食肉类,晚期有进行性消瘦、贫血、低热、食欲消失、低蛋白血症致全身浮肿;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血沉,便常规、隐血试验,胃液检查,血清胃泌素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 检验结果判定1血液检查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血沉大多增快; 3便隐血试验多持续阳性; 4胃液可混有血液或呈咖啡色样沉渣,乳酸、乳酸脱氢酶、β葡萄糖醛酸酶增高; 5血清胃泌素显着升高; 6血清癌胚抗原CEA可呈阳性; 4、原发性肝癌的血液检查项目原发性肝癌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肝细胞型;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肝癌的病死率地理差别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五位;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闷胀、腹内肿块、肝脾肿大、黄疸、腹水、尿黄等;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测定,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同工酶,血清铁蛋白SF,α1抗胰蛋白酶α1-AT,甲胎蛋白AFP,腹水涂片、生化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1甲胎蛋白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其阳性率为70%左右; 2血清铁蛋白虽非特异性,但除肝癌、胰腺癌中度升高外,其他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均不升高,阳性率为66%;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预后不良,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特别是对AFP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 3α1抗胰蛋白酶α1AT测定,肝癌的阳性率为65%; 4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同功酶测定,肝癌的阳性率为50%; 5凝血酶原测定,肝癌的阳性率为72%; 5、乳腺癌的血液检查项目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40-60岁的妇女,30岁以下的女性发病机会较少,20岁左右的青年女子多数为良性纤维腺瘤;为无痛的单发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滑、境界不清楚、活动性差、或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凹陷,乳头下陷或移位;晚期癌肿块侵入胸肌筋膜,并与之固定,肿块不易移动;进一步发展,形成皮肤水肿并呈橘皮样改变,以后发生溃破、出血,扩散至乳房及其周围皮肤、腋窝,锁骨上淋巴结则发生很多硬的小结节并肿大;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血清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 检验结果判定1血清酸性磷酸酶ACP 可升高; 2血清癌胚抗原CEA可增高; 3组织多肽抗原TPA 可增高; 6、的血液检查项目大肠癌包括直肠与结肠部分癌瘤,直肠癌发生的原因,到当前为止仍然不十分明了,不过多数认为可能与食物或遗传有关;在食物方面,由于人们对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提高很多,大肠癌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遗传方面,肠癌病人的家族人群患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总之,肠癌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绝对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导致的,而且它是由多种步骤演变而成;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胀、腹痛、大便脓血或大便变形等;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 检验结果判定1血红蛋白可降低; 2定期做便隐血试验,对早期发现大肠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3血清癌胚抗原CEA增高,原发性结肠癌阳性率为45%-80%;7、前列腺癌的血液检查项目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有很大差别;欧美各国发病率较高,东方发病率比较低;但是,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表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流变细变慢,严重时可出现血尿、尿痛、尿潴留等; 检验项目选择尿常规,尿液涂片找前列腺癌细胞,前列腺液检查,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精浆蛋白r-Sm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BB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骨髓酸性磷酸酶BMAP测定; 检验结果判定1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增多; 2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 3血清精浆蛋白r-Sm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和转移时均可升高; 4血清肌酸激酶CK-BB89%可出现阳性,治疗后可消失; 8、胰腺癌的血液检查项目胰腺癌大约占人类全部癌症发病率的3%,占全部癌病死亡率的5%左右;多数胰腺癌发生在65岁以后;吸烟是惟一已知的致病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胰腺癌的发病机会达2-3倍;胰腺癌的发病还与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以及与接触环境中某些化学致癌物有关;病人可出现厌食、体重减轻、放射性背痛、黄疸、肝脾和胆囊肿大等症状; 检验项目选择便常规、隐血试验,尿三胆,肝功能,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酞酶γ-G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脂蛋白-XLp-X,血、尿淀粉酶,脂肪酶测定,血清胰腺转肽酶PGGT、总转肽酶TGGT,血糖及糖耐量试验,糖抗原Ca19-9,胰胎抗原PoA,胰腺相关抗原PCAA,胰腺特异性抗原PaA,血清癌胚抗原CEA; 检验结果判定1便隐血常呈阳性; 2在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强阳性,完全阻塞尿胆原可为阴性,粪胆原减少或消失;3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含量均升高,提示胰管梗阻合并; 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酞酶γ-G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脂蛋白-XLP-X等均升高; 5血清胰腺转肽酶PGGT、总转肽酶TGGT之比>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较大; 6血糖及糖耐量试验升高,提示胰岛细胞被癌细胞破坏; 7血清癌胚抗原可升高; 8糖抗原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指标,诊断正确率可达90%; 9糖抗原Ca19-9、胰胎抗原PoA、胰腺相关抗原PCAA的阳性率在67%以上; 10胰腺相关抗原PCAA与胰腺特异性抗原P a A联合监测诊断率可达成94%;9、的血液检查项目膀胱癌是指膀胱原发的癌肿;依其浸润深度的不同,可分为原位癌或浸润癌,膀胱癌在泌尿系统各癌肿中,发病率较高;以间隙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为特点,可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类似膀胱刺激症状,晚期有严重贫血; 检验项目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沉渣脱落细胞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1晚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2尿沉渣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约在50%-70%;。

解读血液检查报告

解读血液检查报告

解读血液检查报告一、血液检查的重要性及常见指标血液检查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可以提供许多有关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的重要信息。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血液指标。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含有的一种铁蛋白,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正常成人男性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以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

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10×10^9/L之间,超出该范围可能表明存在感染、炎症等问题。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主要参与止血过程的细胞元素,负责血液的凝结。

正常成人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25-350×10^9/L之间。

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可能意味着存在出血或血栓等问题。

二、常见异常指标及其可能的原因对于血液检查报告,除了了解正常范围外,还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异常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其可能的原因。

1. 贫血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质量减少引起的一组症候群。

可能的原因包括缺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如果发现贫血相关指标(如Hb)偏低,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2. 感染感染是机体对微生物入侵反应产生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白细胞增加(WBC升高)。

各种类型的感染均可引起白细胞升高,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如报告中WBC超过正常范围,建议找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

除了WBC增多外,还有其他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CRP)也会升高。

常见的慢性炎症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

如果怀疑存在慢性或复杂的炎症,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的解读。

4. 血液相关疾病血液相关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异常(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导致血液指标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常规检查与癌症患者术后特征
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进行血常规检查。

其中的指标的异常会影响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

现仅就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做一些简要阐述:
1、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
女:110-150g/L(11.0-15.0g/dl)
临床意义: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

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5-5.5)×1012/L(400-500万/mm3)
女:(3.5-5.0)×1012/L(350-500万/mm3)
临床意义:
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它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4-10)×109/L(4000-1000/mm3)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

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型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
0.50-0.70(50%-70%)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
0.01-0.05(1%-5%)
临床意义:
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参考值:
0.005-0.05(0.05%-5%)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4)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参考值:
0-0.01(0%-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慢性粒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5)淋巴细胞(L):
正常参考值:
0.25-0.35(25%-35%)
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减少:接触放射线及应用皮质激素之后。

(6)单核细胞(M):
正常参考值:
0.03-0.08(3%-8%)
临床意义:
增多: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109/L(100-300)×103/mm3
临床意义:
减少: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及进行体外循环时、化学药物中毒。

增高:某些化学药物或放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其它的疾病引起则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手术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