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分析

合集下载

个体的失败与困境——《榆树下的欲望》悲剧原因评析

个体的失败与困境——《榆树下的欲望》悲剧原因评析
[ 关键词] 尤金 ・ 奥尼尔 ; 《 榆树下 的欲望》; 自由意志 ; 伦理缺失
[ 中图分 类号] B 2 4 8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4—7 0 7 7 ( 2 0 1 4 ) 0 6—0 0 1 4— 0 3 下 的农 庄 。年 过 7 0的卡 伯 特 是 农 场 主 人 ,
苦 。现代戏剧对个体 主义与 自由意志 的推崇 , 使 历史 和社会力 量对悲剧 人物命 运的影 响在作 品中被弱化 。个 体心理
的、 伦理的 、 以及信仰 的因素成为悲剧 的主要动 因。无论是农场主人老卡伯特 , 还是伊 本和艾 比, 都受制于 表现为强烈
的物质欲望 , 都受本能欲望所驱使。此外 , 伦理道德的缺失 , 是 导致剧 中个体悲剧 的另一重要原 因。
不 可 为 而 为 之 的豪 决 , 而 多 是 因 为 个 体 本
身 , 其 后 果 也 只能 由 自己承 担 。
伯 特 娶 艾 比 是 希 望 她 能 生 下 农 场 的 继 承
人 , 而 艾 比嫁 给 年 过 半 百 的 卡 伯 特 则 完 全
是 为 了 占有 这 f l- 农 庄 。对 农 场 的 欲 望 使 艾
的一 笔 金 币 后 离 家 出走 , 远 赴 西 部 淘 金 , 并 与 他 们 签 下农 场 所 有 权 转 让 的 协 议 。就 在 伊 本 对 农 场 志 在 必 得 的 时 候 , 继 母 艾 比 的 到来 给 他 带来 了严 峻 的威 胁 和 挑 战 。老 卡
切 。 悲 剧 的 产 生 不 是 来 自于 主 人 公 明 知

1 4 ・
胡媛媛
个体 的失败与困境— — 《榆树 下的欲望》 悲剧原 因评析

无法操控的欲望——浅析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无法操控的欲望——浅析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盾 ,正是 欲 望的 不可控 导致 了最 后弑 婴 的发生 ,从而 给该 把 我 和 西米 恩往 死 里 劳 作 ( 5 ) 。 ”西 米 恩 也 持 赞 同观 点, 剧增 添 了希腊 的悲剧 色彩 。 认为 “ 是某种东西 ( s o me t h i n ’ )一一 在 驱 使 着 他 一 一 去
功能 。彼得 将石 墙视 为奴 役他 们劳动 的对 象 ,将他 们 困在 却 认为 是伊 本母 亲那边 的亲 戚 有意夺 走属 于他 的农场 。不 石 墙 里面 如同监 狱一 般 。榆树 的压抑 感 与石墙 围 困的感 觉 论谁 对 谁 错 。不 可 否 认 的是 伊 本 的 母 亲 虽然 是 一 个 柔弱
奥 尼尔 对榆 树这 一意 象描 写得极 为用 心 :两棵 巨大 的 5 2 ) ” ; 它是 众 人 都触 摸不 到 却 能感 受 到 的 不受 控 制 的 力 榆 树环 抱在 农舍 的两 侧 ,茂密 的枝 叶低垂 到房 顶上 ,似 乎 量 。在这 种力 量 的影响 下 ,凯博特 的命 运有着 不 同于 爱碧


外 国文 学
无法操控 的欲 望
浅析奥尼尔 的 《 榆树 下的欲望》
陈 怡 厦门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
摘 要: 《 榆树 下 的欲 望》讲 述 的是 一个 人在欲 望 的操 控 下走 向孤 独与 幻灭 的悲剧故事 。尤金 ・。 榆 树 、。 凯 博特 的上 帝 、“ 伊 本的 已经逝 去 的母 亲 、“ 天空 。通 过这 四个 意 向,他 展现 出来 的是 人 的欲 望与欲 望不 受其 控制 的矛盾 ,正是 欲望 的不可 控导 致 了最后弑 婴 悲剧 的发 生。 当欲望过 于 强大 时,人往 往就会 被
是欲 望与 人 的关系 这一 不可 逃避 的悖论 主 宰着剧 中人 的命 帝不过 是他 自己对土 地 的欲望 的化 身;他 将 自己对农 场孜 运 ,使他 们 不可避 免地 走 向最后 的悲剧 。在 剧 中,不 论是 孜不倦 的追 求 外化成 一个 上帝 。他 为上帝 所奴 役 ,实际上 老 凯博特 ,还 是伊 本和 爱碧 ,都 无一例 外地 对农 场有 强烈 就是 为 自己 的欲 望所 驱使 。彼 得和 西米恩 是剧 中受欲 望 毒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研究分析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研究分析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分析————————————————————————————————作者:————————————————————————————————日期:2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2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3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4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ors’Ove rall Qualities In Translation5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6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7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8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10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1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12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4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5 肯德基本土化战略的实施研究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18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9 网络英语词汇探究2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1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22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3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24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吸血鬼日记》中的吸血鬼形象25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2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27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堕落28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29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1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2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33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3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35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36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37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3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39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40 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懦弱性格41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42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43 从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44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45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46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47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48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49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50 文化视角下探析刘半农翻译观的嬗变---从《小说大观》到《新青年》51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52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53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54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55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56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57 格莱斯合作原则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58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The C 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61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6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63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64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6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66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67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68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69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70 浅析中美两国隐私观的差异71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72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73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74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75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76 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77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78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79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80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81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82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分析83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8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85 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86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要求及赏析87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88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89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9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91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92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93 从“绯闻女孩”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浅析中美青年婚姻爱情观的异同94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95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96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97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98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99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100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01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02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3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10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05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106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07 论《红字》中的孤独感108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109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110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111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12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113 Strategies of Activating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for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11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115 论《最蓝的眼睛》里黑人女性身份的迷失116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117 中文学术讲座报道的体裁分析118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19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120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121 浅析中式菜名的英译122 An Analysis of Catherine in A Farewell to Arms123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24125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126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127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128 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129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130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131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132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133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13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5 美国吸血鬼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以《吸血鬼编年史》、《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为例13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浅析售后服务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137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38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139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40 论《红字》里“A”字的象征意义141 生存危机和渴求改变——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体研究142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143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144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解析145 英文商标的汉译146 A Feministic Study of the Theme of “The Chrysanthemu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7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48 On the Tragic Death of Martin Eden149 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150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51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152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153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54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55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6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157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158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159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60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161 浅析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和《霍元甲》为例162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163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164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65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166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67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168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69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研究170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171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72 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173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174 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 Works175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76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177 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178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179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180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181182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183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185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186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187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188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189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90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191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2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93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194 女性主义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与《莳萝泡菜》中男性形象的对比研究195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96197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198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199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200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榆树下的欲望》——悲剧致因述评

《榆树下的欲望》——悲剧致因述评

最 下 来 。 三 任 妻 子 爱 碧 之 所 以愿 意 嫁 绘年 龄 上 足 以做 自己父 亲 的凯 勃 他温暖和依托 。老 卡伯特 的禁欲主义 以及对妻子 内心需 求的漠视, 第 特 , 全 是 为 了 将 田庄 据 为 己有 。故 事 主要 描 写 了伊 本 和 爱 碧 出 于 各 终 成 为 把 她 推 向 道 德 深 渊 的 黑 手 。 完 伊 本 和 爱 碧 年 龄 相 当, 方 是 缺 少男 人 爱抚 年 轻 妩 媚 的 新 婚 少 妇 , 一 自不 可 告 人 的 目的 而 互 相 利 用 , 们 从彼 此 仇 恨 到 相 互 理 解 , 至 陷入 他 直
维普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o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 N O M TO I
20 0 8年
第9 期
《 榆树下的欲望》
悲剧 致 因述 评
吴 丹 ’ 李 晶晶 郑 州 4 1 9 ;. 州航 空工 业管 理学 院 5 1 1 2郑
尔 戏 剧 创 作 的 最 高 成 就 , 在 于 它 的 宏 伟 悲 剧 色 彩 , 及 悲 剧 色 彩折 射 就 以
婚后 他 只 把 年 轻 貌 美 儿 子 以继 承 家 业 。 第 一 任 妻 子 留下 的两 个 儿 子 西 蒙 和 彼 得 , 继 承 田 私 欲 竟 然 娶 了小 自己 四 十 岁 的漂 亮 女 人 做 妻子 , 在 为 为 他 庄 的希 望 破 灭 后 , 赴 加 利 福 尼 亚 “ 金 ”以 实 现 他 们 的发 财 梦 。/ L 的 妻 子 作 为 为 农 庄 劳 作 的 劳 动 力 , 了 农 场 , 了金 钱 , 每 日每 夜 辛 远 淘 , bJ 他 只 子 伊 本 是 第 二 任 妻 子 所 生 , 替 死 去 的母 亲 复仇 , 为 占有 田庄 而 留 了 勤 劳 作 , 甚 至 宁愿 舍 弃 妻 子 而抱 着 农 场 的奶 牛入 睡 , 有 母 牛 才 能 给 为 也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与精神救赎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与精神救赎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描写的是一个为利益争夺而导致的家庭悲剧,在这场争夺中继母爱碧与儿子伊本产生了爱情。

爱碧为了证明自己的真情将他们的儿子杀死了。

奥尼尔希望他的爱情角色能克服自私,消除贪欲,唤醒精神的力量,超越现实的束缚。

故事以爱碧与伊本甘愿共同赴死、正视死亡结束。

他们的爱得以升华,人性得以净化,灵魂得以拯救。

奥尼尔想通过其剧本告诉我们,唯有爱以及一切积极意义的情感方能将我们的精神救赎。

关键词:爱碧爱救赎一《榆树下的欲望》描写的是1850年新英格兰一座田庄上的家庭悲剧。

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凯勃特冷酷自私,他是对物质利益追求的集中代表,他的眼里只有田庄这份看得到的财产。

他的前两任妻子被他逼迫为田庄辛勤劳作,终因过度劳累而早早离开人世。

他在七十多岁竟又娶了三十多岁的第三任妻子――爱碧。

凯勃特的三个儿子与他们的父亲一样,内心充满着占有田庄的强烈愿望。

小儿子伊本甚至不惜利用计谋给他的两个哥哥每人300元,将他们的田庄份额买走,将两个哥哥逼走,从而使他自己争夺田庄的压力减小许多。

之后,他又与继母爱碧,展开了争夺田庄的斗争,从而在这场斗争中上演了一幕丧失伦常却最终撞击心灵的悲剧。

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不止是这个家庭,这个家庭所在的小镇亦是如此。

在第三幕中的舞会上镇上人们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心冰凉的画面。

舞会上,人们大声谈笑,挤眉弄眼,推推搡搡,有的还意味深长地向凯勃特点头。

这样的举止足以说明他们都知道一个秘密,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奥尼尔利用这些细节描写为读者所呈现的这幅画面中的人际关系状态图让人觉得窒息,农民所应具备的淳朴与良善荡然无存。

小提琴师甚至还提议“让咱们为老色鬼戴绿帽子庆祝一番”,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义的一幅场景,人们醇良本性消失殆尽的本质被展露无遗。

人们似乎一个个成了没有道德、丧失人性美好的驱壳。

这个场景所呈现的是一幅人性是多么漠然、邻里关系是多么畸形的悲凉画面。

作为局部代表的一个小小的闭塞村庄已然如此,社会的整体就会是一座被畸形心理和畸形人际关系所充满的精神荒原,整个社会也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石头牢笼。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研究分析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研究分析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研究分析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分析————————————————————————————————作者:————————————————————————————————日期:2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2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3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4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ors’Ove rall Qualities In Translation5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6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7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8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10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1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12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4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5 肯德基本土化战略的实施研究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18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9 网络英语词汇探究2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1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22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3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24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吸血鬼日记》中的吸血鬼形象25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2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27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堕落28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29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1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2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33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3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35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36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37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3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39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40 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懦弱性格41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42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43 从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44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45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Short Stories46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47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48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49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50 文化视角下探析刘半农翻译观的嬗变---从《小说大观》到《新青年》51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52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53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54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55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56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57 格莱斯合作原则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58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The C 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61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6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63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64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6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66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67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68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69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70 浅析中美两国隐私观的差异71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72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73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74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75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76 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77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78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79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80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81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82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分析83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8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85 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86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要求及赏析87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88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89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9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91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92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93 从“绯闻女孩”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浅析中美青年婚姻爱情观的异同94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95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96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97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98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99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100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01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02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3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10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05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106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07 论《红字》中的孤独感108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109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110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111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12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113 Strategies of Activating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for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11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115 论《最蓝的眼睛》里黑人女性身份的迷失116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117 中文学术讲座报道的体裁分析118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19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120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121 浅析中式菜名的英译122 An Analysis of Catherine in A Farewell to Arms123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24125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126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127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128 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129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130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131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132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133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13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5 美国吸血鬼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以《吸血鬼编年史》、《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为例13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浅析售后服务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137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38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139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40 论《红字》里“A”字的象征意义141 生存危机和渴求改变——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体研究142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143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144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解析145 英文商标的汉译146 A Feministic St udy of the Theme of “The Chrysanthemu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7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48 On the Tragic Death of Martin Eden149 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150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51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152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153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54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55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6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157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158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159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60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161 浅析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和《霍元甲》为例162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163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164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65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166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67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168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69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研究170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171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72 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173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174 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 lan Poe’s Works175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76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177 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178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179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180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181182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183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185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186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187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188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189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90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191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2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93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194 女性主义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与《莳萝泡菜》中男性形象的对比研究195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96197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198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199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200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榆树下的围城——试析《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

榆树下的围城——试析《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
引 言


运。 主要人 物包 括父 亲凯博 特 , 他 的三个 儿子彼 得 、 西
尤金 . 奥尼 尔是 美 国最伟 大 的戏 剧家 . 被誉 为 “ 美 蒙 、 伊本 , 还 有他 的第 三任 妻子 爱碧 。 故事 主要是 围绕 国戏剧 之父 ” . 曾先后 4次获 得普 利策 戏剧 奖 。 并荣 获 着 农 场 的继 承权 展 开 , 进 而引 发 对 在金 钱 、 欲 望 压抑
发 展 中的 突破 . . 而家 人 自己又慢 慢 营 造起 来一 堵 墙 , “ 伊本 : 还 得 型的现 代 主义 实验 剧 . 而是 现实 主义 中糅合 了现代 主 造 围墙 ……墙 越 垒 越 高 .咱们也 被 围在里 面 出不 去
诺 贝尔 文学 奖 。其作 品以别 具启 示性 的行 文 。 真实 生 下 孤独 心灵 的讨 论
动 地 反 映 了第 一次 和 第 二次 世 界 大 战期 间 的美 国社 故 事一 开始 就营 造 了紧张 、 压迫 的气 氛 。 “ 农 舍 的
会 在 借 鉴 当时西 欧先 进戏 剧理 念 的基础 上 . 奥尼 尔 两 侧 各有 一 棵 硕大 无朋 的榆树 . 既像 在 护 卫它 . 又像
筑 起高 墙 . 在这 围城 中孤 独 , 在这 围城 中挣 扎 . 最终 沦 女 人救 赎 爱碧 的到 来为这 个 孤独 困顿 的家庭提 供救
陷 。《 榆树 下 的欲 望》 以悲剧 性 的叙事 , 展 现 了现代 人 赎 的可能 。身 世凄苦 的爱 碧 , 本 只想 通过 婚姻来 改变 的精 神 困境
二、 围城 中的 孤独 和挣 扎
自己的处境 ,才嫁 给一个 可 以 当 自己父 亲 的老 男人 。
文本 是 这样 描 述她 的“ 她 的嘴角 有 力 、 执 拗 …… 身上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人性的幻灭与重生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人性的幻灭与重生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人性的幻灭与重生作者:路鸿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4期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是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经典之作,同样也是美国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戏剧。

在这部戏剧中,尤金·奥尼尔尝试将古希腊悲剧元素植入美国新英格兰的背景。

所有的戏剧冲突皆发生在农场上,主人公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被展露无疑。

然而,我们仍能在戏剧的结尾发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正是主人公残酷无情的行为特点以及其复杂矛盾的内心,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也使此剧深入人心,发人深省。

基于故事情节的复杂多面,此文将深入分析《榆树下的欲望》中人性的幻灭与重生。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人性;幻灭与重生作者简介:路鸿乐(1991.1-),女,山东淄博人,现于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1、人性的幻灭《榆树下的欲望》讲述了农场主卡伯特为了农场所有权,同儿子伊本和妻子爱碧之间发生的三角纠纷。

这部戏剧深入地讽刺了在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的情感与本性是如何被压抑与扭曲的。

对财产无穷的欲望使父子、母子、夫妻与兄弟之间尔虞我诈,虎视眈眈,父不父、子不子,丈夫奴役妻子,父亲提防儿子,儿子诅咒父亲,继母与儿子乱伦。

他们的生活中无半点温情可言,甚至使人伦纲常不复存在。

在这个病态的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只剩贪婪、狡诈、邪恶、虚伪。

卡伯特身为一家之主、农场的主人,是一个典型的清教徒,性格古板,为人冷酷严苛。

在他年轻时候,自称受到了上帝的指引,一辈子兢兢业业辛苦开垦农场、一心寻求家业成功。

这份执念令他痴狂,甚至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起早贪黑地开垦土地、辛苦劳作,他更是变本加厉的控制他的家人,将其看作自己的工人和务农的工具。

他逼迫妻子不眠不休的做苦力,以致妻子年纪轻轻过劳而终,甚至在临终前仍痛苦不堪、饮恨辞世。

他同样奴役自己年轻力壮的儿子,用武力强迫他做农活、建农场,看不得其有一点喘息休息的机会。

浅析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浅析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格中的悲剧 色彩可 以带给人 一种崇高 感,可 以净化人 的
心灵 ,让读 者和观众 更深刻地 感受 当时历史背景 下人物
内 心 的苦 如 ,
家庭 内部矛 盾 ,反 映了在金钱 占统治地 位 的资本主义 社 会 中 人 与 人 的 真 实情 感 和 人 性 被 压 抑 的 现 状 , 人 们 在 物
欲 横 流 的社 会 中 ,心 灵 被 扭 曲变 异 , 而 内心 的 欲 望 使 得

爱蓓为 了向伊本证 明 自己的爱,宁可 自己杀死 儿子 ,以
表 明 真 心 , 在 面 对 法 律 的 制 裁 时 ,其 依 然 毫 无 后 悔 之 意 , 而 伊 本 也 在 最 后 选 择 与 爱 蓓 一 起 承 担 罪 责 。当 他 们 面 对 毁灭时 ,一 度沉沦 的人性却被 作者彰显 出 了崇 高、悲壮 的色 彩 。 除 此 之 外 , 尤 金 ・ 奥 尼 尔 在 其 创 作 中还 继 承 了古
发生 了变化 ,人们不 再愿意恪 守清教徒式 的严格 的生活 信条 ,加之 ,该 时期 的加利福 尼亚州淘金 热使得越 来越
多 的 人 试 图 冲 击 传 统 、守 旧的 家 庭 宗 教 理 念 ,追 求 自由 、 理想 的生活 。尤 金 ・ 奥 尼 尔 曾 指 出 , 人 们 大 都 没 有 理 解
尤金・ 奥尼尔 被誉为美 国的 “ 戏剧之 父 ” ,作为美 国 现 代戏 剧 的奠 基人 ,其 曾多次 获得 美 国普利策 戏剧 奖 , 并成为美国历史上至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 。 在 其创作 的作品 中,都 包含 了浓 厚的悲剧 思想和哲理 内 涵 ,其注重 对艺术 的不 断创新 ,形成 了独 具 自身特色 的
子 ,伊本在看 到 自己孩 子时 ,一方 面心 中感 到高兴 ,另

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尤金·奥尼尔对人性的解读

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尤金·奥尼尔对人性的解读
宁 琳
( . 州 大学 外语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南教 育学 院 外 语 系, 南 郑州 4 0 0 ) 1郑 河 5 00 2 河 河 5 0 0
摘 要 : 过 对 奥尼 尔经 典 作 品 之 一 《 树 下 的 欲 望 》 主要 人 物 的 分 析 , 现 出奥 尼 尔的 悲剧 论 , 通 榆 中 展 以及 他 对 贪 婪
人 性 的敌 对 、 望和 对唤 起 人 性 真 实的 渴 望 。他 认 为人 的 悲剧 是 由 多 方 面 因素 造 成 的 , 自身 性 格 的 弱 点 和 缺 陷 是 失 而
不可忽视 的重要 因素 。故事试 图向人们揭 示 出, 3金钱 成 为衡 量一切 的标 准 时, 的 自然情 感是怎样被 压抑 和扭 曲 " - 人
量 的源头 。本 我 只 按 照快 乐 的原 则 行 事 , 唯 一 的 的财 富 。他辛 勤 劳作 , 它 把一 片荒 地 变 成 了一 个 大 庄
超我 三部 分组 成 的 。本 我 即原 本 的那 个 我 , 含 着 饱
目标 就是 尽可 能地 获得 快 乐 , 回避一 切形 式 的痛苦 , 园。他逼 迫前 两任 妻 子 像 牲 口一样 地 劳 作 , 以至 于
指 限制 本 我 , 像一 位 严 就 财富, 曾先后 4次 获 得 “ 利 策 戏 剧 奖 ” 并 于 1 3 照至善 原则 行事 , 导 自我 , 普 , 96 , [ 榆 一 年 获得 “ 贝尔 文 学 奖 ” 诺 。奥 尼 尔才 华 横 溢 , 长 创 厉 正经 的 大家长 ,引。《 树 下 的欲 望 》 剧 正 是 描 擅
终 不可 避免 地走 向灭 亡 之路 , 究其 原 因是“ 由人 性 中
加 利福 尼 亚 的金 矿 引发 了全美 淘金 热潮 的背 景下展 黑 色 的欲望 所 导致 , 类 无 法 摆 脱 本 性 中的 黑 色欲 开的 。剧 中卡 波特 的家人 为 了争夺 田庄 斗得你 死我 人

《榆树下的欲望》悲剧的成因分析

《榆树下的欲望》悲剧的成因分析

《榆树下的欲望》悲剧的成因分析作者:吕丽芳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12期内容摘要: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的戏剧作家,尤其擅长悲剧创作。

《榆树下的欲望》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奥尼尔自身的悲剧意识影响到其作品风格,同时受到作品创作时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人物塑造上体现出悲剧命运,由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物质占有欲望、扭曲的爱情观等原因造成。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悲剧一.悲剧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叔本华认为,悲剧是人类苦难的一种特殊表现,人生来就有痛苦。

尼采说悲剧的美是一种痛苦与狂喜的交融状态,它使人回归到本真生活的世界,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体验生命的永恒与欢乐。

戏剧作品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划分为英雄悲剧、家庭悲剧和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等几种类型。

美国剧作家奥尼尔是著名的悲剧大师。

其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是一部深刻的家庭悲剧,其根源在于对物质的占有欲望。

剧中主人公们被各种欲望包围。

在欲望的支配下,他们做出各种疯狂举动,造成悲惨的命运结局。

二.奥尼尔自身的悲剧意识奥尼尔的悲剧意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根源在于他自身原生家庭的不幸。

其父亲是一名演员,但他对妻子和孩子吝啬和刻薄,奥尼尔感受不到父爱,很早步入社会谋生,尝尽生活辛酸艰难;其母亲因为对婚姻的失望而产生怨恨,极少关爱孩子,整个家庭环境冷漠而缺乏關怀和温暖。

不幸的家庭给奥尼尔的眼睛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痛苦的心灵成为奥尼尔戏剧的源泉。

奥尼尔对家庭悲剧体会颇深。

这种体会使奥尼尔写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家庭悲剧,作品根植于其真实生活经历中,意义深刻值得研究。

除家庭原因外,意识形态上奥尼尔深受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悲剧理论影响。

奥尼尔称自己的偶像是尼采。

“如果问我的偶像是谁,我的答案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尼采”(Sheaffer,1973)。

榆树下的欲望读后感

榆树下的欲望读后感

《榆树下的欲望》——欲望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现代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3幕悲剧。

被称为是美国“第一部伟大的悲剧”。

主要写了农场主卡伯特和儿子伊本、妻子爱碧之间由财产引发的三角关系的纠纷。

年过七十的卡伯特有自己的农场他,他和两个前妻共生了三个儿子,但都不喜欢。

小儿子伊本憎恨父亲抢走了母亲的财产,为了自己得到农场,他诱使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偷了父亲的一笔钱出走。

卡伯特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爱碧。

爱碧嫁给老卡伯特的目的就是为了钱。

为了拿到农场的继承权,爱碧对伊本多方挑逗,想借种生子。

爱碧生了一个儿子后,卡伯特宣布了这个儿子将是农场的主人。

伊本因此知道被爱碧利用,但爱碧早已对伊本产生了感情,为了向伊本证明自己的爱,爱碧亲手结束了他们孩子的生命,伊本在愤怒之下报了案。

虽然爱碧向伊本证明了爱情,两人消除了误会,但是警察已经来了,伊本不忍爱碧伊人接受法律的制裁,于是和爱碧一起被警察带走了。

在这个剧本中,是通过围绕争夺农场来展开的。

每个人的欲望都是一样的,都被金钱支配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都是金钱罪恶下的悲剧。

女主人公爱碧出生社会底层,死去的丈夫是个酒鬼,当卡伯特把她带回农场时,她表现出了一种渴望拥有一个家的强烈欲望“家!真美!美极了!我不能相信这是我的”。

爱碧对农场显示出了强烈的占有欲,她一遍遍地强调:“这是我的农场,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厨房”。

但是卡伯特并没有想要把农场留给任何人,在面对的伊本的阻扰和卡伯特顽固的想法,这时爱碧的欲望开始转化。

卡伯特向她承诺,要是她能为卡伯特生下一个儿子,那么农场就由这个孩子来继承。

虽然卡伯特天生就比别人强壮,但是爱碧和七十多岁的卡伯特是生不出孩子的,所以爱碧开始接近伊本,而伊本也深深的被爱碧所吸引,就这样,爱碧和丈夫的儿子、伊本和父亲的妻子,两个人不顾伦理道德结合了。

爱碧如愿以偿生下了一个儿子,卡伯特为了庆祝自己老来得子,在家里宴请朋友邻居,并宣布新生的孩子将是农场的继承人。

浅谈《榆树下的欲望》

浅谈《榆树下的欲望》

浅析《榆树下的欲望》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界中唯一获过诺贝尔奖的戏剧大师,曾有评论认为在他出现之前美国只有剧场,有了他美国才有了戏剧。

奥尼尔一生致力于心理悲剧的创作,试图展现二十世纪美国人民的精神桎梏以及社会的道德困境。

《榆树下的欲望》便成为了这一主题探索的杰出作品。

一、《榆树下的欲望》所渗透的社会悲剧因素《榆》是一场极致的人性悲剧。

但追其悲剧根源却不是无根去寻的,其中社会环境就是这场悲剧的第一大温床。

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大发战争横财,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

可是这种繁荣并没有如意想中那样美好,相反,物质的迅速发展冲毁了传统的道德信仰,对物欲和肉欲的追求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一战的浩劫,更是全面瓦解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树立的价值准则,使美国民众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幻灭,甚至悲观绝望。

如此说来,剧中凯伯特的冷漠金钱观、伊本和爱碧通奸乱伦的爱情以及爱碧的弑子似乎都合理了许多。

另外在这一时期,新英格兰清教主义正在美洲盛行。

清教主义提倡不知疲倦的劳动与主动性的自我克制,力图将个人的职业劳动看作是自己在宗教方面洁身自好的理想方式,并把这种劳动所得的成果理解为上帝对自己的恩惠和挑选。

极端信奉清教主义的凯伯特,在恶劣的石头地里,如苦行僧般带领着一家人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 操劳、压抑,人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在《榆》中凯伯特有这样一段对白“上帝是严厉的,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上帝是在磐石上建立起圣殿的……遵循上帝的意志,就像他的仆人一样。

这可不容易啊!这很辛苦,是上帝让我这么辛苦的。

”他坚信在石头上开垦土地,是上帝赐予他的使命也是他必须坚持的理想哪怕“这么多日子我一直是孤独的”。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他奴役着自己,也奴役着家人,最终累死了两任妻子逼走了两个儿子激怒了伊本和爱碧。

二、以自然主义衬托出的奥尼尔悲剧意识《榆树下的欲望》一剧,以“欲望”作为自始至终的关键词,作家奥尼尔毫不掩饰的展露人心中黑暗的欲望造成的行为的扭曲,他用赤裸裸的自然主义手法将最肮脏、最冷漠的关系人情全权展现在大众面前。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冲突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冲突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冲突作者:杨春霞李小艳肖莉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2期摘要:20世纪初美国经历战争后经济得到繁荣发展,由于受到欲望的诱惑,人们逐渐抛弃传统价值观,将对财富的追求与占有作为唯一生活准则。

尤金·奥尼尔创作了《榆树下的欲望》,主要描写普通人受到财富、土地的诱惑而遭遇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悲剧冲突分析引言《榆树下的欲望》是著名作家尤金·奥尼尔在1913年至1924年这一创作早期的最后一部著作,享有“美国第一部希腊式悲剧”的荣誉。

[1]该剧中充满冲突,事情发生时间为1850年,凯博特是一个农庄的主人,他拥有一个新英格兰农场,其家人为抢占农庄及财产,产生了各种矛盾与冲突,最后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

该剧中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利益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等。

一、《榆树下的欲望》悲剧根源(一)来自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经济上获得极大繁荣。

然而,正是受到这种繁荣的影响,物质文明以及科学技术才获得极大发展,并且在极大程度上摧毁了人们的信仰以及传统观念,人们开始疯狂追求物质,但是精神上却出现了极大空虚,致使他们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

由此导致了当时社会所推崇和倡导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等价值观逐步沦丧,这是《榆》悲剧的社会根源。

(二)来自个人凯博特被认为是最难忘的角色,是《榆》中所有相关人物悲剧的主导。

凯博特处于当下社会物欲横流的形势下,仿佛难以融入人群中。

他对当时盛行的主流思想不管不顾,同时对于当时所充斥的信仰危机以及道德沦陷感到十分痛心。

他认为他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拜金社会中找寻生活真义,同时对自身信仰进行恪守,绝不动摇。

剧中体现出了他的毅力与能力,有人认为他是守财奴,但他坚守农庄并非只为财富,他更多的是为实现生命价值,故而农庄是他的精神乐园。

然而,他的物质欲望虽然得到了满足,道德上却没有受到约束,形成了狭隘、自私与偏执的性格。

《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与人性

《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与人性

《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启示作用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中期作品之一,描写了普通人在物欲与情欲的纠葛下产生的悲剧故事,反映了奥尼尔对人性独到的见解。

本文试图通过抽丝剥茧,重新审视作品中的丰富世界,以图获得新的发现。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悲剧;人性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著名的悲剧作家,是美国戏剧的缔造者。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中期作品。

这部戏剧中自然地叙述了一出古希腊悲剧和现代心理分析结合的家庭伦理悲剧。

讲述农场主凯伯特一家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态下的家庭,为了各自心中的欲望,而导致兄弟反目,父子相残,通奸乱伦等一系列悲剧发生。

这出对金钱和性赤裸裸的欲望的现实悲剧不仅单纯的展示美国物质文明发展背后的残酷性和人类精神的堕落,更展现了悲剧的净化作用。

一、悲剧的净化作用当代学者余秋雨曾说到,悲剧乃是最深沉的文学。

早在古希腊,悲剧就是诸文体中的第一宝座。

那时我们就有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累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皮德斯,到了十七世纪莎士比亚用其动人心魄的悲剧作品成为了世界文豪,近代的伏尔泰、雨果以至现代的尤金·奥尼尔都对悲剧做出了独到的精神阐释[1]。

我国知名学者朱光潜在他的《悲剧的理学》中提到:“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取得杰出成就的悲剧家也是人间最伟大的天才。

”[2]“真正的悲剧是不仅能激起我们的悲伤,同情和同感,甚至还有思慎;还能给我们带来知识或启迪…激起一种升华了的意识,使我们意识到剧中人应该是怎样。

”[3]即是说预示事情应当是什么样子的是剧作者的责任之一。

因为,只因到得到希望而错失才能称之为悲剧。

悲剧作家把这样的错失呈现给观众,为的是激发观众思考。

“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我们应当争取成为什么样的人。

”[4]面对他人悲剧而产生了自我的恐惧和深沉的反思,正是悲剧作家所希望的结果。

这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净化。

有意的缺席——论《榆树下的欲望》中埃本母亲的形象

有意的缺席——论《榆树下的欲望》中埃本母亲的形象
一受清教主义思想束缚和资本主义压榨的平凡人物的代表埃本的母亲一生默默无闻境遇凄惨最后死于家庭的操劳和农场的劳作但她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孩子们无力也无意同情她帮助她因为他们本身也负荷了大量的劳作并且在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习以为常的心态
第2 4 卷 第8 期 2 0 1 5 年 8月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M d a j i a n g- U n
的欲望》中, 埃本的母亲从未真正出场 , 读者和观 众 只能从在 场人物 的对话 及独 自中推断 出她是一
个勤劳 、善 良 、美丽的女性 。 但在老卡伯特看来 , 埃本 的母 亲却是愚蠢而软
弱 的形象 。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她无法调解娘家人 与老卡伯特关于农场所有权 的纷争 , 另一方面是 因
德 国社会 学家穆 勒里尔将 婚姻 的动机分 为 三 种 :经济 、繁衍 和爱情 。然而 ,对老卡伯特来说 , 埃本 盼母亲只是生育 工具和劳动: 【具 , 婚姻被其视 为单方 面的服务 和牺牲 。 在这个意 义上 , 埃本 的母 亲以死亡作 为缺席 的形式 , 更在侧 面烘托 和强调 了
要 ,自己却被男性标准置于社会 的边缘地位 。她被
排除 了再现 的可能 ,她是一个 缺席 、 一面镜子 、 一 个欲望的对象 。 ”… 二 、埃 本母亲形象的文本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表 ) 并不是剧作家的随意安排 , 而是体现着深刻 的文本意义和象征内涵 。
缺 席的埃 本母亲的形 象 缺 ^ . 物指的是未 出席剧本创作和剧作表演 、
得意义。在场人物对埃本母亲形象的言说 , 不仅建 构了埃本母 亲的形象 ,也获得了 自身的意义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1 7 作者简介:殷房 ( 1 9 9 O 一) ,女,山东枣庄 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 0 1 3级硕士,研 究方向: 比较 文 学 与 世 界 文 学 。

解读存在主义悲剧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解读存在主义悲剧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解读存在主义悲剧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作者:晏娜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1期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大师奥尼尔的典型悲剧代表作之一。

本文试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进行解读。

通过悲剧哲学来启迪人们追求人生意义,而非悲观沉沦,陷入深深的绝望。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存在主义哲学;尤金·奥尼尔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伟大的剧作家。

他曾先后四次获得美国普利策奖,也是美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

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榆树下的欲望》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戏剧被称作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历史剧”,奥尼尔的第一部杰出的悲剧。

该剧以19世纪新英格兰的农村作为背景,用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剧中每一个人物的悲剧人生。

剧中75岁的老卡伯特在前两任妻子相继死去后又娶回了一位35岁年纪轻轻的艾比,而艾比嫁给老卡伯特是为了他的农场,后来她为了达到目的,勾引并疯狂爱上老卡伯特的第三个儿子伊本,并生下了孩子。

之后在老卡伯特和伊本争斗过程中,老卡伯特对伊本和盘托出艾比的真实意图,伊本怀疑艾比对他并非出自真心,而是为了争夺农场,弃她而去。

艾比为了证明她对伊本的真心又亲手将自己的儿子杀死。

伊本知道后,又把艾比告发,抓进警察局,最后伊本醒悟,艾比和伊本双双入狱,接受法律制裁。

奥尼尔塑造了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激起了人们强烈共鸣,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本文试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对《榆》进行解读。

萨特是西方 20 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以及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自由选择是萨特存在主义的精义所在。

自由选择的核心是自由。

人就是自由,人生而自由。

萨特即主张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自由的,无论对什么环境、采取什么行动、怎样采取行动,都可以自由选择。

一、存在先于本质——剧中人做剧中事“存在主义是唯一能给人尊严的理论,是唯一不把人还原为东西的理论”。

伦理混乱下的自我毁灭——简析《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

伦理混乱下的自我毁灭——简析《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性

作者: 张侠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42-4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榆树下的欲望》 复仇 乱伦 杀子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展示了复仇、乱伦、杀子的伦理悲剧,埃本因母亲的死要报复父亲卡伯特,而他的复仇又引发了与继母阿比的乱伦之恋,孩子成为乱伦的产物,而这种伦理混乱必然造成伦理犯罪,即阿比杀子。

深陷伦理困境的埃本与阿比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伦理道德的审判,接受破坏伦理秩序所造成的一切后果。

笔者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分析剧本所呈现的伦理混乱现象,以此揭示作品的悲剧性质。

安全感的缺乏——《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和伊本的爱情悲剧解析

安全感的缺乏——《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和伊本的爱情悲剧解析

安全感的缺乏——《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和伊本的爱情悲
剧解析
张颖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安全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缺乏安全感对人的生活和成长有很多
不利的影响。

在尤金·奥尼尔的著作《榆树下的欲望》中,主人公爱碧和伊本由于安
全感的严重缺乏,对物质和精神产生了无止境的过度追求,这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张颖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基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3
【相关文献】
1.试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对男权的反叛 [J], 付美艳
2.安全感的缺乏——《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和伊本的爱情悲剧解析 [J], 张颖
3.从茶文化视角对《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的悲剧解析 [J], 张静
4.被泛化的爱情——解读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中爱情的悲剧情结 [J], 岳进;李姬巍;;;;;
5.女人·爱情·杀子——《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的杀婴行为剖析 [J], 唐仁芳;施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人_爱情_杀子_榆树下的欲望_中爱碧的杀婴行为剖析

女人_爱情_杀子_榆树下的欲望_中爱碧的杀婴行为剖析

二o o 六年第十二期南京社会科学女人#爱情#杀子)))5榆树下的欲望6中爱碧的杀婴行为剖析唐仁芳1施常州2(1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讲师 南京 210029)(2南京审计学院对外汉语系副教授 南京 210029)摘要:奥尼尔在5榆树下的欲望6中塑造了一位有着复杂性格的、有血有肉的悲剧女性)爱碧。

本文以对杀婴做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剖析了爱碧杀婴行为的动因,认为其根本动因是本能的驱使,直接原因是为了真挚的爱情,而妇女地位低下是杀婴悲剧发生的社会原因。

爱碧的形象,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性来批判,将其视为男权社会的反叛者更为公正。

关键词:女人;杀婴行为;爱情中图分类号:I 307.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6)012-0107-04历史学和人类学显示,杀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每个时期和世界的每一种文化中普遍存在。

这种充满争议的社会现象也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

在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情节屡见不鲜。

如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5美狄亚6中塑造了一个因为丈夫不忠而怒杀亲生骨肉的母亲形象。

歌德的5浮士德6、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5山楂树6、沃尔特#司各特的5中洛锡安郡中心6、乔治#艾略特的5亚当#比德6、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5兔子,跑吧6,以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5宠儿6等等,都出现了母亲杀婴的故事情节。

但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

莉莲#考缇曾说:/文学中涉及这一令人发指的行为,尤其给文学评论出了个大难题0112;评论界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回避似乎暗示着一个研究的禁区。

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学者们开始面对人类社会及文学中的杀婴现象,在各自的领域,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122本文对5榆树下的欲望6中杀婴的母亲爱碧做个案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历史因素剖析其杀婴行为的动因。

1924年,尤金#奥尼尔创作了5榆树下的欲望6,该剧被认为是奥尼尔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分析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2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3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4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ors’Overall Qualities In Translation5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6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7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8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10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1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12 A 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4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5 肯德基本土化战略的实施研究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18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9 网络英语词汇探究2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1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22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3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24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吸血鬼日记》中的吸血鬼形象25 C 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2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27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堕落28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29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1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2 P 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33 O 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3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35 T 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36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37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3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39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40 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懦弱性格41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42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43 从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44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45 T 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46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47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48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49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50 文化视角下探析刘半农翻译观的嬗变---从《小说大观》到《新青年》51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52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53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54 T 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55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56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57 格莱斯合作原则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58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T he C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61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6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63 T 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Progress64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6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66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67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68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69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70 浅析中美两国隐私观的差异71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72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73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74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75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76 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77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78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79 A 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80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81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82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分析83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8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85 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86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要求及赏析87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88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89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9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91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92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93 从“绯闻女孩”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浅析中美青年婚姻爱情观的异同94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95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96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97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98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99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100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01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02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3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10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05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106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07 论《红字》中的孤独感108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109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110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111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12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113 Strategies of Activating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for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11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115 论《最蓝的眼睛》里黑人女性身份的迷失116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117 中文学术讲座报道的体裁分析118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19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120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121 浅析中式菜名的英译122 An Analysis of Catherine in A Farewell to Arms123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24125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126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127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128 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129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130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131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132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133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13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5 美国吸血鬼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以《吸血鬼编年史》、《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为例13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浅析售后服务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137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38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139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40 论《红字》里“A”字的象征意义141 生存危机和渴求改变——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体研究142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143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144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解析145 英文商标的汉译146 A Feministic Study of the Theme of “The Chrysanthemu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7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48 On the Tragic Death of Martin Eden149 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150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51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152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153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54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55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6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157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158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159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60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161 浅析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和《霍元甲》为例162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163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164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65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166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67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168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69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研究170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171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72 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173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174 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Works175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76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177 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178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179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180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181182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183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185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186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187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188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189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90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191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2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93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194 女性主义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与《莳萝泡菜》中男性形象的对比研究195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96197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 198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199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200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