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7年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合集下载

吉林省西部土壤盐渍化地球化学评价与成因分析

吉林省西部土壤盐渍化地球化学评价与成因分析

《吉林省西部土壤盐渍化地球化学评价与成因分析》2023-10-27•引言•吉林省西部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分布特征•土壤盐渍化地球化学评价•土壤盐渍化成因分析•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与建议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

开展土壤盐渍化地球化学评价与成因分析,对科学防治土壤盐渍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盐渍化进行地球化学评价,明确其分布特征、程度及影响因素。

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测试等多种方法,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成因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提出适合该区域的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包括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分布状况、成因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等。

技术路线采用地球化学评价方法,通过对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获取土壤盐渍化数据;同时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综合分析土壤盐渍化的成因机制;最后提出防治措施,为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02吉林省西部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分布特征土壤盐渍化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土壤中可溶性盐分不断积累,导致土壤盐度升高,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生长的现象。

土壤盐渍化分类根据成因和分布特点,土壤盐渍化可分为盐土和咸水灌溉型土壤两类。

土壤盐渍化概念及分类吉林省西部土壤盐渍化现状吉林省西部地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土壤盐渍化问题较为严重。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盐渍化土壤面积较大,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白城、松原、双辽等地区。

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吉林省西部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在沿江河、沟谷、低洼地等区域,这些地区的地形低洼,排水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使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此外,吉林省西部的草原和沙地地区也是土壤盐渍化的高发区,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保水能力差,也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土壤盐渍化。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驱动力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驱动力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主要表现形式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主要表现为土地用途转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经济属性。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方式的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护、旅游休闲、军事等。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

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与类型的变化和土地属性的转变,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土地覆被变化现象也是形形色色的,可归纳为三种:(1)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伐木引起森林覆被密度降低;(2)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地被全部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3)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三种土地覆被变化中,转换和改良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监测;而退化却较难观测,因而其记录最不完备。

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如土地利用、工业生产等有意无意地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但土地覆被状况及变化不完全受控于人类,人类活动只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极为复杂,其动因与广泛的人类活动及自然变化相关,其结果将影响全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研究涉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驱动力以往的驱动力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前者是对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策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了定性描述,它是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的基础;后者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理论,通过建立社会经济因素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的方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土地利用和治理【发文字号】吉市政办发[2017]46号【发布部门】吉林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09.23【实施日期】2017.09.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市政办发〔2017〕4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吉林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9 月23 日吉林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方案为全面调查摸清我市城区低效用地现状,切实做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147号)文件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具体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基本导向,规范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城镇更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国土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

二、工作目标在掌握全市城镇低效用地基本情况基础上,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使我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得到增强;城镇用地结构合理优化,产业转型升级逐渐加快,投资消费有效增长;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化质量有所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三、基本原则(一)政府引导、规划先行。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专项规划,对改造开发的规模、时序等进行统筹安排,确保改造开发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城乡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变化以及气候变暖都推动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但主要驱动力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地理位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坡度等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耕地向森林和草原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气温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暖是东北和西北地区贫瘠草原和荒地转为耕地的主要驱动力。

一、乡村土地利用及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已利用的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

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虽以农林渔牧用地即广义的农用地为主体,但其他形式的用地亦占一定的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未利用地等。

乡村土地利用受人口迁移、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政策等的影响,土地利用形式发生改变。

1.人口外迁,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撂荒地增加,引发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如土地流转;2.城市化推进,交通、住宅等对耕地的占用等;人口的迁移变化会影响城市郊区化速度、土地开发状况、房地产发展状况;3.乡村引进工业,工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用地结构发生变化;4.退耕还林、农业保护政策等都会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1.(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

【解读】(1)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珠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洼,河流多分叉,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使得能用来耕种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在土地上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耕作、建筑、采矿、林业、城镇建设等。

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则是指土地利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和影响的原因,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时空变化特征(一)时间变化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等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也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也在逐渐变化,即从最初的农业、牧业、渔业发展到工业、城市化等现代经济活动的利用方式。

同时,不同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主导特征也不尽相同,比如在20世纪初,农业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产业,土地逐步用于农业生产,而到20世纪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和工业用地占据了土地利用的主导地位。

(二)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一般是指在不同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态的差异。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受到地理、气候、土地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地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也显得十分明显,在不同地域内,土地利用的主导产业及其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二、驱动力分析(一)人类活动驱动人类的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驱动力。

人类对土地的活动主要通过征地、改造、建设等方式进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追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等都是人类活动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

同时,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压力十分巨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人类活动中,需要不断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引导人类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经济发展驱动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总体来说,经济发展带来了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变化。

尤其是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用地的大幅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有限、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因此革新诸如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经济模式,加大农村、生态、水环境等领域的投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姓名:XXX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土地资源管理XXX班学号:XXX成绩:指导教师:XXX 职称: XXX2015年10月28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1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本文对国内外的耕地利用状况、耕地保护政策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只有着眼于长远利益制定长期而非短期的政策,着眼于全局利益制定多样化、系统化的调控和保护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因素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许多可持续发展问题均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变化有关,而耕地恰恰是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的利用变化是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1]。

分析耕地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为区域耕地的动态平衡与区域调控,实现区域耕地的持续利用,特别是对农业优势地区的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2-4]。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结构和布局,利用效益和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2 国外耕地利用状况及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2.1 研究现状和方法2美国是世界上实现城市化较早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规模的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产品的需求。

近40年来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40年来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23 doi:10.11838/sfsc.1673-6257.22297近40年来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 的时空变化特征白 萱1,焉 莉1*,朱健菲2*,高 强1,李 旭1,孙 萌1(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2.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吉林 长春 130033)摘 要:土壤pH 是土壤在其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重要属性,是土壤化学与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空间插值分析2008(2005—2008)年和2018(2015—2018)年两个时间段中大量的吉林省土壤样品数据,明确了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 的时空变异特征,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1978年)进行对比,分析了土壤pH 的变化趋势。

时间上看,从1980年至今的近40年间,土壤平均pH 从pH 1978-pH 2008的每年下降0.03个单位变化至pH 2008-pH 2018的每年下降0.02个单位,2008—2018年的10年间虽然农田土壤的平均pH 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前30年(1978—2008年)时间相比较,酸化趋势有一定的减缓。

不同类型的农田土壤的pH 下降程度不同,草甸土、水稻土的pH 下降较大,降低了1.3、1.6个单位;黑土的pH 下降了大约0.4个单位;白浆土和暗棕壤酸化程度相对较小;而盐碱土pH 却上升了1.5个单位,从pH 1978-pH 2008的每年增长0.01个单位变化为pH 2008-pH 2018的每年增长0.12个单位,盐碱耕地盐碱化有加重趋势。

在空间上,吉林农田各耕层土壤pH 整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酸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5.7%,弱酸性土壤占36.9%,中性土壤占32.4%,弱碱性占24.3%,碱性土壤占0.7%。

与2008年相比较,酸性土壤下降了1.6个百分点,弱酸性土壤上升了2.9个百分点,中性土壤上升了2.5个百分点,弱碱性土壤下降了4.2个百分点,碱性土壤上升了0.4个百分点。

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变化态势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变化态势分析

第17卷第5期2010年10月水土保持研究Resear ch o f Soil and Wat er Conser vation V ol.17,No.5Oct.,2010收稿日期:2010 06 19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208);吉林大学博士后基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作者简介:李晓燕(1975-),女,内蒙古阿拉善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与GIS 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E mail:lxyan @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变化态势分析李晓燕,赵广敏,李宝毅(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摘 要:基于遥感和GI S 技术,研究了1986-2000年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变化趋势,并对空间差异和主要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属于土地利用急剧变化型,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草地、水域和沼泽大量减少。

从变化速率来看,水田增加最快,1986-2000年增长了20%,草地和沼泽减少最快,分别减少了17%和12%。

分析东北三省土地利用特征的差异可知,辽宁省以水田和林地的减少及旱地的大面积增加为主,吉林省主要特征为水田和旱地的增加与草地的大幅度减少,黑龙江省主要特征为水田与旱田大幅度增加与林地、草地和沼泽的大面积缩减。

东北地区耕地增加的分布区域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的山地丘陵,三江平原和黑龙江、吉林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林地减少的分布区域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的山地丘陵。

草地减少的分布区域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与内蒙古东部交接地带的半干旱、半湿润的草原地区。

气候变暖为耕地开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人口增加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重要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驱动力;东北地区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3409(2010)05 0068 07Analysis of Changing S itu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LI Xiao y an,ZH AO Guang min,LI Bao y i(Co llege of Ear th Sciences of J ilin Univer sity ,Changchun 130061,China)Abstract: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ing trend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1986to 2000.After doing this,spatial differences and main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s were explored.Results show ed that,Northeast China w as characterized w ith intensive land use chang e due to increment of human activities.In the study period,cropl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w hile woodland,grassland,water body and marsh decreased largely.Among all land use types,paddy field increased the fastest,and increased by 20%from 1986to 2000.In contrast,grassland and marsh decreased the fastest,by 17%and 12%,respectively.In terms of features of land use in three provinces,Liaoning provi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loss of cropland and woodland and increase of dry farmland.Jilin provi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 of paddy field and dry farmland and loss of grassland.H 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 of dry farm land and dry farm land at the cost of shrinkage of w oodland,grass land and marsh.In Northeast China,cropland increased in mountanious and hilly reg ions of the Great Xing an Mo untains,the sm all Xingan M ountains,and Chang bai Mo untains,semi aid and semi humid r eg io ns of San jiang Plain,Jilin Pr ovince and H eilongjiang Province.Woo dland decreased in m ountanious and hilly regions of the Great Xingan Mo untains,the small Xingan Mo untains,and Chang bai M ountains.Grassland decreased in semi arid and semi humid grassland regions,located in transition regions of H eilo ng jiang prov ince,Jilin pro vince,Liaoning pr ovince and eastern part of Inner Mo ng olia.In term s o f driving forces,clim ate w arming supplied favorable co nditions for ag ricultural reclamation.Population augment,reg ional econom ics dev elo p m ent,and quick urbanizatio n w er e confir med as m ain driving factors for land use change.Key words:land use change;regional difference;driving factors;Northeast China 人类的土地利用对土地覆被和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远远大于任何自然要素的作用,在 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IGBP)和 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 (IH DP)的共同推动下,有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CC)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1 2]。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摘要:基于1997-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变化等方面,对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宏观政策、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等。

结合1997-2010年重庆市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表明,人口驱动因子和经济发展驱动因子是影响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三高”农业既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一圈两翼;主成分分析;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30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788-04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时期,也处于全国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与重点突破阶段,如何协调好建设、发展和吃饭的问题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往对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只见于局部地区和小流域[1-5],关于全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也仅限于少数文献[6-9]。

本研究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通过对相关文献阅读[10-15],从多个角度更加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1997-2010年这1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以期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土地资源,正确处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1 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1.1 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土地利用格局迅速变化。

①耕地面积1997-2010年逐年减少,每年平均减少7 031.46 hm2。

耕地的占用主要是人们追求经济利益和人口增多、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产业、旅游业等政策的结果及重庆市直辖后城市化建设,由1997-2010年建设用地审批情况来看,每年建设用地均占用较大面积的耕地。

吉林省低等级耕地分布及性状分析

吉林省低等级耕地分布及性状分析

土壤与作物2021年3月第10卷第1期SoilsandCrops,Mar 2021,10(1):27-36杨 松,朱健菲,尤 迪,等 吉林省低等级耕地分布及性状分析[J] 土壤与作物,2021,10(1):27-36YANGS,ZHUJF,YOUD,etal Distributionandpropertyanalysisoflow-gradecultivatedlandinJilinProvince[J] SoilsandCrops,2021,10(1):27-36收稿日期:2020-07-02;修回日期:2020-09-14 基金项目:吉林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项目第一作者简介:杨 松(1990-),女,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相关研究 E-mail:1175759365@qq com 通信作者:张惠琳(1963-),女,研究员,主要从事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相关研究 E-mail:418269105@qq com吉林省低等级耕地分布及性状分析杨 松,朱健菲,尤 迪,张惠琳,李德忠,杜东明,于卫昕,潘 宇(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吉林长春130031)摘 要:本文在吉林省耕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分析了低等级耕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分类汇总的方法,对各障碍因素的概念型评价指标和数值型评价指标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低等级耕地面积为157 7万hm2,主要障碍因素是盐碱、酸化、瘠薄、障碍层次和渍潜。

其中,盐碱面积最大,占低等级耕地面积的54 34%,主要分布在白城市和松原市等平原地区,pH平均值最高,为8 34,有效磷平均含量最低,为10 1mg·kg-1。

其次为酸化,占低等级耕地面积16 93%,主要分布在吉林市和通化市等山地丘陵区,pH平均值最低,为5 21。

瘠薄占低等级耕地面积15 79%,有机质平均含量最低,为17 1g·kg-1。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1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3班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性质设计?论文? 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 生产?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题目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一、研究目的、意义:1。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等方面的分析,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与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可以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土地系统功能,又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因此,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起点,是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2。

研究意义: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丰宁县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土地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从而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整体功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整体优化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丰宁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研究现状:1.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

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

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驱动力

土地利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驱动力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主要表现形式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主要表现为土地用途转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经济属性。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方式的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护、旅游休闲、军事等。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

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与类型的变化和土地属性的转变,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土地覆被变化现象也是形形色色的,可归纳为三种:(1)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伐木引起森林覆被密度降低;(2)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地被全部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3)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三种土地覆被变化中,转换和改良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监测;而退化却较难观测,因而其记录最不完备。

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如土地利用、工业生产等有意无意地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但土地覆被状况及变化不完全受控于人类,人类活动只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极为复杂,其动因与广泛的人类活动及自然变化相关,其结果将影响全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研究涉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驱动力以往的驱动力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前者是对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策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了定性描述,它是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的基础;后者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理论,通过建立社会经济因素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的方法。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收稿日期:2004-11-05;修订日期:2005-03-04作者简介:袁丽丽(1977-,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城市土地利用管理。

E -mail :yuanlily@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袁丽丽(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该文简介国内外学术界对城市用地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对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以及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力;驱动机制中图分类号:F29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503-0051-05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比例和空间结构及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

宋启林指出,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即城市空间结构,它离不开对土地的依托,同时也是城市土地利用物质和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是同质的[1]。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一直是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形态学和规划学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城市地理及经济领域需要研究企业布局的最大利润问题,产生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地域结构理论、地租理论、门槛理论及空间均衡理论等,国外开始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系统研究。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以解决城市社会及环境等问题为宗旨的城市土地空间利用理论,如以解决城市过分密集庞大而产生的有机疏散理论以及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星座城市等规划理论,对城乡一体化、郊区化、城镇群、城市连绵区、大都市区等城镇蔓延发展形态的分析研究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混合功能区理论等。

总体而言,国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侧重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过程、动力机制和增长控制3方面,并形成了历史形态学派、区位经济学派、社会行为学派及政治经济学派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派系[2]。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在背景介绍了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研究目的是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问题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对策。

论文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

结论部分总结了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此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经济发展、解决对策、不足、总结、展望、建议、政策。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土地资源丰富。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土地流转是指农民通过出租、承包等方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他人或组织使用,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虽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村土地空置、荒废的现象日益严重;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化、碎片化问题凸显;土地承包期满后无法有效续约、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亟待解决。

深入研究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对策,对于促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解决对策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为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探讨其规模、方式、主要参与主体等情况;二是深入分析影响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因素,包括政策法规、农民意识、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三是研究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土地流转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四是提出解决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政策调整、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措施;五是剖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吉林省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吉林省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0 3 . 0 0 1
吉林 省林 地 动态 变化分析
刘 震 李宝 勇
吉林 市林 业 调 查 规 划 院 , 吉林 吉林 1 5 ; 2 0 1 3
摘 要 本 文根据 中国资源环 境 数据 库和 全 国林地 空 间 分布 数据 内容 ,从 时间序 列和 空间尺度 上 对 吉林省 林 地 动态 变化 进行研 究探讨 。结果
草地 、建 设用 地 及其 他林地 形式 转 换成 不 同 之 间的林 地 。林地 转换 可 以转 换成 林地 、灌 木林 地 、疏林 地 及其 他林地 。林地 的转换 是 林地 资源 的利 用 的一种 重要 途径 ,它牵 动着 我 国的经 济发 展和 环境 保护 ,所 以做 好林 地 转换 工作 刻不 容缓 。在 林地 转换 过程 中 ,也 应 该 注 意 不 同 类 型 之 间 的 林 地 平 均 相 互 转 换 ,保持 一定 的持 平状 态 。根据 我 国林地 资 源数据 库 显示 ,我 国 的还未 利用 的林 地数 量 远 远 多 于 草 地 和 建 设 用 地 的 数 量 ,结 果 显 示 ,这 3 O 年 来 ,我 国林 地转 换总 面积 在耕 地 面 积上 还 没有 一定 的变 化 ,反 出现 减少 的 趋势。
引言
森林 资源 中有一 个重 要 角色 ,它就 是 林 地 ,它是 森林 资 源 中必不 可少 的部 分 之一 。 林业 发展 是林 地 的必 然结 果 ,林地 还 能影 响 森林 资源 的存 亡 ,有 利于加 强 保护 森林 资 源 意识 ,有 利于 完 成 国家经 济可 持续 发展 战 略 和 目标 。文章 以 我 国森林 资源 为 出发 点 ,从 时 间序列 和空 间尺度 上准 确性 地对 吉林 省林 地 动 态变 化的 具体 分 析 ,从而 分析 我 国林地 动态 发生 地 巨大 变化 。

1980-2017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分辨率15m-1km

1980-2017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分辨率15m-1km

1980-2017全国⼟地利⽤数据,分辨率15m-1km⼟地利⽤是指⼈类有⽬的地开发利⽤⼟地资源的⼀切活动,对于⼟地利⽤变化的分析是希望通过长时间序列在相同空间范围内对于特定类型或特定区域的⼟地使⽤情况变化进⾏分析,从⽽判断该区域或该类型⼟地变化的规律,进⽽分析⼈类⽣产⽣活和环境的变化对于⼟地利⽤的影响。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制作的全国⼟地利⽤数据是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经过影像融合、⼏何校正、图像增强与拼接等处理后,通过⼈机交互⽬视解译的⽅法,将全国⼟地利⽤类型划分为6个⼀级类,25个⼆级类以及部分三级分类的⼟地利⽤数据产品。

本数据包含栅格数据集和⽮量数据集,其中耕地和城乡、⼯矿、居民⽤地平均分类精度达到85%以上,其他⼟地利⽤类型平均分类精度75%以上,可满⾜各⾏业⽤户的应⽤需求。

数据说明数据名称全国⼟地利⽤数据数据类型栅格⽮量数据格式GRID,TIFF Shapefile,Geodatabase分辨率/⽐例尺15m,30m,100m,250m,500m,1km等多种分辨率1:10万覆盖范围中国全境陆地国⼟坐标系默认投影为Krasovsky_1940_Albers 其他坐标系可进⾏投影转换时间序列基本时间序列: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2015年可定制产品:2016年、2017年及2000年以后任意年份技术路线⼟地利⽤数据分类体系应⽤领域1.国⼟资源:⼟地利⽤动态监测、⼟地规划、⼟地整治、资源勘查、农业估产、⾃然资源监管等2.⽣态环保:⽣态景观格局分析、热岛效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等3.社会经济: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参数估算、灾害评估等4.智慧城市建设。

样例图 更多相关地理信息数据请咨询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电话:010-********转898,QQ:2863548516,微信号:DLGQJC。

基于PLUS的耕地驱动因素分析与未来预测——以图们江流域为例

基于PLUS的耕地驱动因素分析与未来预测——以图们江流域为例
r
en
ts
c
ena
r
i
o
s.[
Re
su
l
t
s]
yandspa
① Thet
o
t
a
la
r
e
ao
fa
r
ab
l
el
andha
sbe
ende
c
r
e
a
s
i
ngcon
t
i
nuous
l
i
nc
e1990,bu
tt
heove
r
a
l
ls
i
t
ua
t
i
on wa
s
ys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22
05
09
2022
09
28
资助项 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图 们 江 流 域 湿 地 退 化 及 其 环 境 效 应 模 拟 研 究 ”(
to
fa
r
ab
l
el
andr
e
s
ou
r
c
e
si
nt
heTumen
Ri
ve
rba
s
i
n,andl
andspa
t
i
a
lp
l
ann
i
nggoa
l
sshou
l
dc
on
t
i
nuet
obeimp
l
emen
t
ed.
Ke
r
d
s:Tume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地利⽤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第69卷第1期2014年1⽉V ol.69,No.1January,2014收稿⽇期:2013-07-29;修订⽇期:2013-11-08基⾦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2010CB950900;2014CB954302);国家科技⽀撑计划项⽬(2013BAC03B00);中国科学院重点战略部署课题(KSZD-EW-Z-021-02)[Foundation: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China,No.2010CB950900;No.2014CB954302;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No.2013BAC03B00;The Ke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KSZD-EW-Z-021-02]作者简介:刘纪远(1947-),男,研究员,博⼠⽣导师,中国⾃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625M),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与⼟地利⽤/覆盖变化及其宏观⽣态效应研究。

E-mail:liujy@/doc/8e9ac008fe4733687e21aac9.html03-14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地利⽤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刘纪远1,匡⽂慧1,张增祥2,徐新良1,秦元伟1,3,宁佳1,3,周万村4,张树⽂5,李仁东6,颜长珍7,吴世新8,史学正9,江南10,于东升9,潘贤章9,迟⽂峰1,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学,北京100049;4.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5.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态研究所,长春130012;6.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7.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程研究所,兰州730000;8.中国科学院新疆⽣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齐830011;9.中国科学院南京⼟壤研究所,南京210008;1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摘要:⼟地利⽤/⼟地覆被变化(LUCC)是⼈类活动与⾃然环境相互作⽤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采⽤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地利⽤变化数据进⾏定期更新。

吉林省西部土地沙化动态变化

吉林省西部土地沙化动态变化
212 各县分布不均衡 20 世 纪 90 年 代 末 , 吉 林 西 部 土 地 沙 化 面 积 为 67142 万 hm2 , 占 西 部 土 地 面 积 的
1414 %。沙化面积高于 10 %的县市为长岭县 、通榆县和前郭县 ; 低于 5 %的县市为白城 市 、乾安县和大安市 ; 其他县市居中 (表 4) 。 213 以轻度沙化土地为主
表 3 沙化程度评价的综合指标 Tab13 The comprehensive indexes for sandy desertification extent assessment
项目
评价因素
轻度沙化
中度沙化
强度沙化
状态
植被破坏强度 ( %)
< 25
25~50
> 50
土层厚度 (cm)
> 50
50~10
摘要 : 吉林省西部沙地位于中国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 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 区 。采用多时相 、多波段 TM 影像 , 结合实地考察 , 建立沙区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 选取植 被退化状态 、风蚀强度和土层厚度为沙化程度评价的综合指标 , 在 GIS 平台支持下对沙区土 地沙漠化进行动态评价 。结果表明 , 近 20 年来土地沙漠化基本得到控制 , 局部有所发展 。沙 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燥的气候条件和地表丰富的沙源 ;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速 了沙漠化进程 。 关 键 词 : 吉林西部 ; 沙化程度评价 ; 动态变化 ; 成因 ; 遥感 ;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 P208 ; P941173 文章编号 : 100020585 (2004) 0220249208
表 4 吉林省西部 80 年代和 90 年代各县市沙化土地面积统计 单位 : 万 hm2 Tab14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 in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in western Jilin ( 104 h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versity, Liaoning Dalian 116029, China )
学 数 据 中 心(http://www /),统 计 数 据 均 来 自 于 《中国统计年鉴》《吉林省公报》。通过 ArcGIS 软件对图 像进行处理,形成吉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分
Abstract: 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 change deepening, land use 类系统,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工矿居民用地和
史 涵 1,李 蒙 2,王向东 3
(1.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2.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3.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0006)
摘 要 :全 球 变 化 影 响 不 断 深 入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成 为 重 要 问 题 之 一。对吉林省 1980-2017 年的土地利用的变化幅度、动态变化 度以及运用 ArcGIS 计算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揭示了吉林省
年,Marsh 认为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了地 中海和 美国 大
平原的生态环境[2]。90 年代,日本以及北美各国对土地
1980-2017 年吉林省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利用的驱动力因素、时空演变规律、土地覆被变化对土 地 利 用 方 式 的 改 变 [3],欧 洲 注 重 土 地 利 用 的 量 变 与 质 变、人类活动影响,强调各个圈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
·14·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2019 No.4
文章编号:1003-7853(2019)04-0014-03
础 ,集 中 体 现 了 人 地 关 系 和 地 球 表 层 生 态 系 统 变 化 [1]。
4
calculated by ArcGIS,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land use in Jilin Province in the past 40 years are revealed. Land use area in 1980: woodland >cultivated land >grassland >unused land > urban and rural industrial and mining residential land>water area; land use area in 2017: woodland >cultivated land >unused land > grassland>urban and rural industrial and mining residential land > water area.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d use types is mainly cultivated land and unused land.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economic factors and technology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land change. The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land resources regu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Key words: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Transfer matrix;
近 40 年土地利用整体、分区的变化特征及规律,1980 年土地 动态信息系统,并开展了近 10 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
利用面积:林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城乡工矿居民 区域特征、驱动因子分析等研究[8]。
地>水域;2017 年土地利用面积: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
草 地 > 城 乡 工 矿 居 民 用 地 > 水 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转 化 以 耕 地 、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 1.1 数据来源及分类方法
in Jilin Province from 1980 to2017
吉林省的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科院资源环境科
SHI Han et al (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Liaoning Normal
未利用土地为主。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经济因子、技术因子是土地变化的主要因子。研究为吉林省土
地资源调节、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转移矩阵;驱动因子;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分析 1980-2017 年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揭 示了土地利用的整体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土地利用主 要通过土地覆盖改变而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改变生 态系统的结构,进而在不同尺度上对于生态系统的功 能产生影响。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影响[4-6]。1995 年,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 IHDP (全球变化人文计划) 两大国际项目合作进行土地利用 变化课题,核心为提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系统与 人类日益发展的生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7]。 90 年代国内顺应国际研究趋势,展开了对北京、广州、 沈阳、大连等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2002 年中科院 成功地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成了土地利用
chang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Based on 未利用地 6 个类型。
the land use data of Jilin Province from 1980 to 2017, the change 1.2 研究方法
range, dynamic change degree and the transfer matrix of land use 1.2.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P。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