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
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 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
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
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 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来自《点拨》
赠序 赠序是一种文体,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 以“送„„序”为题,如柳宗元的《送孟东野序》。
“送东阳马生序”即“送给东阳姓马的年轻人的临别
赠言。”
来自《点拨》
宋濂的故事——为太祖进言
宋濂常随侍明太祖,曾向太祖建议:“得天下以人心为本, 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rèn,“满”的意思),将焉用之?” 太祖深纳其言。太祖问以帝王之学,对道:“人主诚以礼义治心, 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太祖 乃征召四方文士,挑选年少俊异者,使入文华殿从宋濂授业。刑 部主事茹太素上书言事,文长万余言,太祖阅未竟,甚怒,朝官 指茹不敬,杖于庭,独宋濂奏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 言路,恶可深罪。”太祖悟,复阅太素书,多有可取之处,道: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
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 欣悦,则又请焉。
(六)文言句式
省略句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点拨:省略主语“我”。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部分来自《点拨》
点拨:“又”前省略主语“我”,介词“与”后省略宾语
“我”。
倒装句 1.弗之怠。
日期(按时)送还。(赶上冬天)天气很冷,砚池里的水结成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版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第一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二)课前预习:1.给加点词注音:嗜.()砚.()叩.()问叱咄..()()俟.()皲.()裂媵.()人衾.()烨.()然缊.()袍容臭.()负箧.()曳屣..()()2.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
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_______”。
宋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第一段)。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三)课内导学:1.导入: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作家、文体: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9170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课文全解6.特殊句式(1)省略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后省略介词“于”)(2)倒装句①宾语前置弗之怠(“之”代笔录的事。
正常语序为“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②状语后置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本文通过叙述作者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作者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结构宋濂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即其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课文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
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全解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全解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全解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背景课文全解课文结构字词快解①嗜:特别爱好,喜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余则缊袍敝衣
却 旧絮 破旧 穿着破旧的衣服
处 ( 于 ) 其间, 略无慕艳意。
生活在 他们中间
毫不 羡慕 毫无
以 中 有
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
吃的穿的
(我)心中足以快乐的事 因为 足乐者:指读书
不若人也。盖余之
大概
勤 且 艰若此。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 生活在他们当中, 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 (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 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等待
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于)深
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
大 严冬
当:在……的时候 背着书箱拖着 鞋子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走在
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知。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 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 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故事 李白铁杵磨成针。李密牛角挂书。 名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 尔基)
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 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 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 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稍微 超过
冰
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古: 气味
1.臭
今:
难闻的气味
2.走
古: 跑
今: 指“行走”
3.再
古: 两次
今: 一次又一次 古: 热水 4.汤 今: 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文言词语3——一词多义
礼愈至
周到
至舍
到达
无从致书以观
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以是:因此
以衾拥覆
用,拿
足肤皲裂而不知 却 (表转折)
久而乃和
表顺接
文言词语4——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 (用笔,名词用作状语) 腰白玉之环 (腰佩,名词用作动词)
问题探究: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克服的?(要求引用原文的词 语或句子回答)
(1)无从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
——致书之难
(2)又患无硕师……未尝稍降辞色……遇其 叱咄
负箧曳屣……大雪深数尺
——求师之难
(3)足肤皲裂……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 敝衣
——生活之艰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
有所闻”?
⑴手自笔录……走送之……
遍观群书 ⑵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色
①“勤”
愈恭,礼愈至
②“以中有
⑶大雪深数尺,负箧曳屣,足肤皲 足乐者”
裂而不知…… ⑷略无慕艳意
(勤奋、刻 苦、XXX)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 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 《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 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 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 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 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2)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阅读《巴蜀英才》P9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 练习。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
巨谷中,穷冬 烈风,
大 严冬
刮着凛烈的寒风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客舍 僵硬 动弹 支通肢
围裹覆盖 媵人:指古代陪嫁的人 寓:名作动,住在 仆人 热水 浇洗 灌通盥
逆旅主人,日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 覆,久而乃和。寓
旅店
每天 给两顿饭吃食:给饭吃,动词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Nhomakorabea因 得 遍
因此 都 把
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 学说 担心
观
各种书籍 已经
群 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大师
交往求教
跑到 向,当地 前辈
拿着经书 请教
执 经 叩问。先达德 隆望 尊,门人弟子
道德高 声望高
言辞脸色 挤满屋子 稍微缓和 站着陪伴
一种文体
相当于前言后记, 书序 一般是介绍作家的 生平,或成书过程 本文是一篇 与宗旨,为阅读和 赠序,其中 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 评价作品提供一定 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 的“序”, 的参考资料,或给 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 并 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 非“序言”, 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 而是“赠言” 种写法。 的意思。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 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 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 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 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 文的前半部分。东阳马生: 东阳的马君 则。全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 《朝京稿》。
听读课文,梳理文意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件
已 停止,曰“今日存,明
guǐ,收藏
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 业已经为吾所
有,必高 束 挂 焉,庋藏 焉,曰“姑
姑且俟 sì ,等 异日 以后 观 看 ”云尔。
• 1、用自己的话概述文段对借书阅读的看法。 • 2、请在文中找出跟“不敢稍逾约”的借书心情类 苦 寒 来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资料积累2: 劝学的诗句
初 中 语 文
九 上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增广贤文》
思考与讨论(三)
• 宋学士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 闻”,是什么力量推动他的呢? •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 者”。
• 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说“人 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满足。”作 者便是这样,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 不如乐知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 追求,就可以领略到学问的趣味,生活才 更具价值。
初 中 语 文
九 上
(1) 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读好。
(书非借不能读也)
(2)必虑人逼取,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 已;曰“今日存,明
日去,吾不得而见
之矣” 。
总结课文
• 一、学习本文的启示 • 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 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求,关键在 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 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 二、立意与结构 • 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 提出“嗜学”,接着叙述“力学”,然后说学生学习 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 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习的中心思想。 • 三、对比突出中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宋濂通过叙述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来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章开篇即点出作者“嗜学”的特性,但由于家境贫寒,无法购买书籍,只能向藏书之家借书手抄。
即使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作者也坚持抄写,而且守时归还。
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令人钦佩。
随后,文章又提到作者成年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但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与之交流,于是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向乡里的先达请教。
作者对待学习的态度非常恭敬,即使遇到先达的责备也能保持颜色和礼貌,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描述从师学习的过程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的场景,以及同舍生的华丽装扮和自己的破旧衣着形成的鲜明对比。
但作者并不羡慕别人的物质生活,而是沉醉在学习的快乐中,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整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勤奋刻苦、虚心求教等学习态度的赞扬和推崇。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预习了本篇课文之后,你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第一章节
研读课文
合作交流:
小组之间合作翻译第一段。
01
画出小组成员有疑问的句子。
02
即嗜学 每假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越.
贰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说一说(说出下列句子的汉语意思)
壹
练一练: (一词多意)
多以书假余 以 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则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把
02
而
因为
副词,就
05
连词,却
古义 古义 1.余 3.走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2.再 4.汤 今义 今义
赠送 遗失 留下 各 众多 兼词 之于
想一想
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议论,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 这两种不同的写作方法能产生什么效果? 描写当今太学学生学习、生活的优越条件,无形中和自己当时对比 通过议论,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深化观点,使前后对比更加突出.
议一议
第三段是作者对马生的勉励,马生自身有哪些优点呢? 善学 ②文章写的好 ,有才华 与长者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 在赞扬马生的基础上,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勉励他更加刻苦(言外之意:他已具备多种品质,只要在优越条件下继续努力,今后定能成才) 对这些优点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一试(解释红色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支”通“肢”,肢体
“辨”通“辩”,辩论
“被”通“披”,穿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阅读篇新人教版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阅读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
庶母‘注'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日:“若幼,何学?”继盛日:“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举乡试,卒业国子监.(选自《明史·杨继盛传》)【注】庶母:父亲的妾.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睹.里中儿读书()(2)因语.兄()(3)兄言于.父( )(4)益.自刻厉(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3。
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答案l(1)见,看见(2)告诉(3)介词,对,向(4)更加2年纪小的人可以胜任放牛这件事.竟然胜任不了读书这件事吗?(关键词:幼者、任、乃)3 【答案示例】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尽力克最各方面的困难;有志者事竞成,苦心人天不负.(任答两点即可)【解题思路】由“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可见他喜爱学习;由“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可见他对学习的自信;由“家贫,益自刻厉。
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可知他排除困难。
坚持学习并学有所成.根据以上内客,联系学习实际,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杨继盛,字仲芳,是容城人。
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
庶母忌恨(他),让他去放牛。
继盛经过同里的私塾。
看见同里的孩子们读书,心里十分喜欢:于是告诉哥哥,请求能够跟从私塾的老师学习。
哥哥说:“你这么小.季什么呢?"继盛说:“年纪小的人可以胜任放牛这件事,竟然胜任不了读书这件事吗?”哥哥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就任他学习。
但是也不能停止放牛。
(继盛)十三岁,才能够艰从老师学习.家里贫穷,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参加乡试的时候中举,最后在国子监学完全部课程。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
3、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示X朗读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二、解题:(文前导语)三、作者简介:(课文P179)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分两大组竞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2、教师播放示X朗读带,要求听读。
(注意上述几个方面)3、齐读。
4、自主与合作:解决字、词、句的意思5、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找出难译词语。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1、选定一名学生朗读。
2、分小组进行创造性复述教师提示:以“宋濂求学记”为题。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
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的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说课稿新人教版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苦读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刻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勤学苦读的思想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立志勤学这一美德教育的绝好素材。
据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古人立志成才,勤奋苦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拔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境,深切感受作者的求学之苦。
三、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要以读为主,通过听读——朗读——诵读——品读来理解内容,领悟主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对联)同学们一定熟悉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是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许多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学苦读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
了解一下明代文学家宋濂的求学故事。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我先播放课文的示范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通过听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再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单个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熟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疏通文意。
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再让学生观看动画,讲一讲宋濂求学的故事。
3、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是小时候,家贫无书,靠借书、抄书来顽强学习。
二是成年后,求教无师,不得不到百里之外,从师叩问。
三是求学生活异常艰苦,负籍远游,环境恶劣。
粗茶淡饭,衣着破旧。
(三)、品读赏析、领悟主旨
首先,我问:文中哪一情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最让你感动?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揣摩、品味,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时节,砚台都结冰了,宋濂还坚持借书、抄书,足见其意志之坚。
“负箧曳屣”“蕴袍蔽衣”,体现其生活穷苦;再如“穷冬冽风”,“大雪深数尺”以恶劣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求学的决心之大。
通过对这些关键语句的品读赏析,使学生以进一步认识作者的求学之苦。
2、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家贫无书,没有老师,生活艰苦,作者宋濂的求学之路可谓困难重重,而他最终却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
那么你认为宋濂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从而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思考,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
原因之一:作者具有非凡的毅力,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勤学苦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原因之二:坚定的志向。
宋濂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学问渊博的人,(这个志向、目标是他成功的动力。
)正是这样一种宏伟的志向支撑着他,激励着他,让他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原因之三:他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有精神境界的高尚追求,因此不在乎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学业上,所以终有所成。
3、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
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己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达官显贵,而赠言的对象是一个同乡的晚辈,但文章却没有盛气凌人之感,这是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因为作者不是以长者身份自居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通过叙述自己年轻时代求学的故事,让晚辈从中领悟道理,这种现身说法、寓理于事的写法,极大增强了本文的感染力。
(四).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1、理解宋濂故事的时代意义。
请学生说一说:从宋濂求学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谈。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在古今学习环境的对比中,感受幸福、学会珍惜,进一步明确立志勤学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讲一讲,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画荻教子
3、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那么在学习中,除了要继承古人“勤奋刻苦”的精神之外,还需要怎样做才能使学习更科学更高效?
在教学中学生说出了以下观点
①今天古人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像这样在夜晚强忍着困倦学习,虽然他们精神可嘉,但是效率不高而且有害身心健康。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休息和睡眠虽然浪费了时间,但他却为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蕴蓄了精力”应该讲究方法,抓紧白天的学习时间,晚上尽量不“开夜车”,这样劳逸结合、有张有驰才能让学习更科学高效。
②可以利用网络来帮助学习。
现在,几乎每个同学家里都有电脑,它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捷。
比如有一次我在读书时遇到了一句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上网查找,结果关于这句诗出处、作者、背景、
解释甚至与这首诗相关的其它诗,等全部资料就一下子呈现在我的眼前,真是应有尽有。
从那之后,我经常上网查找我需要的学习资料。
我觉得借助网络学习太方便、太快捷了。
希望同学们也能有效地利用网络。
③科学用脑,讲究学习方法,如利用人体的生物钟规律,比如早上八点到十点,是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适合学文科,而下午2点到4点,则是推理能力最强的时候,这时最好做理科的题。
还有,连续用脑1小时之后要休息一会。
保护好视力
④不要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变勤学苦读为勤学乐读,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拒绝诱惑,专心致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并且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可一劳永逸。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固然需要古人“勤”的精神,但要勤而有度,勤而得法。
这样才能学到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古训说得好:“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同学们,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让我们秉承中华民族立志勤学的传统美德,勤字当头,猛志常在,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在求知成才的大道上阔步前行,早日成才,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