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是一课关于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爱护家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对家庭和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家庭关系紧张、不尊重家人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的亲情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理解亲情之爱的内涵,学会珍惜和爱护家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和谐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亲情之爱的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庭温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关于家庭关系的故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3.讨论探究:分组讨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和措施。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手工制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亲情之爱的内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让家更美好》_3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水平。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了解相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理解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点。
上述规定为本课“准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协助学生理解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生实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相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因为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仅仅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所以,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协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协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准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七年级上册政治亲情之爱笔记
七年级上册政治亲情之爱笔记
一、家庭关系
1.家庭的概念: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夫妻父母子女和其他亲属之间的关系。
3.家庭的主要功能: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
二、亲情之爱
1.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为子女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2.子女对父母的爱:子女应该尊敬、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分担父母的忧愁。
3.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爱,互相扶持。
共同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三、亲子沟通
1.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亲子沟通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的重要途径,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谐。
2.亲子沟通的方法:多倾听、多表达、多理解、多支持。
3.亲子沟通的技巧:尊重、理解、信任、接纳。
四、亲子教育
1.亲子教育的意义: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亲子教育的方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亲子教育的注意事项:不要溺爱孩子,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政治亲情之爱笔记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本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在家人间传递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沟通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同时也开始对家庭关系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了一定的家庭经验,但对于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深化对家庭关系的理解,提高沟通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相处方式,提高家庭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加深对家庭关系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提高家庭凝聚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的材料,如卡片、彩纸等,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觉得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家庭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案例内容可以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者是家庭中的温暖瞬间。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二、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听音乐《回家》。
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家的意味。
活动:阅读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回答: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一、生命的居所1.教师: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
家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场所,更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阅读教材P72探究与分享,回答: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答案提示:物质生产功能:农村家庭承担着包土地进行生产的功能,城镇个体户家庭承包着生产经营的功能。
经济功能:家庭成员就业获得家庭经济收入。
休闲娱乐功能:家庭是家人经常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教育功能:家庭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学校,不仅幼年受家庭教育,而且人人都要受家庭文化的影响。
3.阅读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这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4.教师: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场所,是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等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味那一份温暖。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构成,亲情之爱的内涵,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家庭有着初步的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
他们对亲情的感知比较直观,但可能缺乏理性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理解家庭和亲情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理解亲情之爱的内涵,掌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家庭,尊重亲情,重视教育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构成,亲情之爱的内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难点:亲情之爱的内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指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庭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家庭的构成,亲情之爱的内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家庭教育的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教育对自己的影响,分享彼此的感受。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亲情之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家庭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家庭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1.家庭的构成2.亲情之爱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部分: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家庭,亲情,教育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珍惜家人,关爱家人。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片,以及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以及如何去爱家人。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对家人有深厚的感情,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家人的爱。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既能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也能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理解家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由于亲情之爱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去感受,理解这份爱。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用言语,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人之间的爱。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亲情之爱。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
4.情感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行动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亲情之爱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亲情之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亲情之爱。
2. 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3. 懂得如何与家人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教学内容: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家庭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亲情之爱。
2. 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学习1. 什么是亲情之爱?a. 家人之间的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b. 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帮助。
c. 家人之间的共同经历和回忆。
2. 为什么我们需要亲情之爱?a. 给予我们安全感和归属感。
b. 帮助我们建立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c. 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3. 如何表达亲情之爱?a. 直接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
b. 通过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c. 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4. 如何解决家庭矛盾?a. 沟通:与家人坦诚地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b. 理解:站在家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立场和观点。
c. 包容:接受家人的不同之处,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d. 寻求外部帮助:如家庭咨询或亲子辅导等。
三、实践活动1. 请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家庭互动活动,如家庭游戏、家庭聚餐等,以促进家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请学生记录下自己与家人的互动过程和感受,分享给全班同学听。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亲情之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和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
2. 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和感激之情,并记录下家人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习题(7)亲情之爱
(7)亲情之爱1.2023年湖南省最美家庭评选揭晓,醴陵市孙家湾镇何大爷家庭光荣上榜。
作为者党员何大爷时常带领儿孙参加公益活动,并把家教理念和育儿方法编辑成《何家家教》,传播好家风。
这告诉我们( )①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③只要有了家风,就一定能构建和谐家庭④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尽孝在当下,要孝亲敬长,因为( )①角色不同,责任相同,要勇于承担责任②孝敬父母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双方良好的互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古人云:“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使长辈开心)。
”下列行为,践行这一要求的有( )①常给长辈做早餐②节日送上暖心礼③长辈批评不理睬④经常陪伴勤问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孝顺有“三种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
下列能体现这“三种境界”的行为是( )①关爱父母健康,悉心照料,让父母衣食无忧②关切父母精神,常伴左右,让父母心情顺畅③尊重父母选择,全力支持,让父母老有所乐④安排父母生活,以我为主,让自己生活愉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打开App查看实时画面和回放,滑动指尖切换镜头角度,点击按钮陪长辈聊天……如今,只要长辈同意,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长辈家中安装视频系统,让远方的家人“近在咫尺”。
由此可见( )①亲情在传递中得以表达②每个家庭亲情表现相同③家庭生活也须尊重隐私④两代人的差异逐渐消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小华最近一段时间不愿与父母交流,有时候还顶撞父母。
为了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他为自己制订了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父母“唠叨”自己,过问自己的学习成绩,自己不反感,及时沟通②尝试全部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③为了让父母放心,回家给父母说自己在学校的优点,用“善意的谎言”掩饰自己的错误④当父母批评自己时,要认真倾听,心平气和地与父母交流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④7.航天英雄王亚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每当她遇到压力和困惑时,总会得到家人的呵护和疏导。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知识点家的意味1、家庭的含义?(P7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P72相关链接)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
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
④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家的重要性?(P72-P74)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P74)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5、★如何孝亲敬长?(P74-P75)①尽孝在当下。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尊敬。
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③聆听。
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聆听他们的心声。
④感恩。
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爱在家人间1、什么是亲情?亲情是怎样产生的?(P76)(1)含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产生:这份情感的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2、亲情之爱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由此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态度?(P78)(1)表现: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2)态度: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为什么家庭结构会发生变化?怎样正确对待家庭结构的变化?(P78)(1)原因: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亲情之爱》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从而学会珍惜和回报家人的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到家人的关爱,并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可能没有深刻的认识,容易忽视家人的关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人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理解家人的关爱,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家庭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家人的爱,培养他们对家人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理解家人的关爱。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到家人的关爱。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亲情经历,增强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家庭角色扮演,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故事、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家庭亲情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亲情经历,相互交流感受。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
亲情之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人的一生中,亲情是最最重要的情感,是我们最亲近最依赖的情感。
亲情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因为它牵扯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家庭成员的爱、尊重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亲情之爱,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珍视亲情之爱。
一、亲情之爱的定义亲情之爱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怀和支持的情感表达。
亲情之爱并不仅限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还包括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夫妻之间的情感等。
亲情之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构建健康家庭关系的重要保障。
二、亲情之爱的重要性1. 家庭和谐稳定:亲情之爱是家庭和谐稳定的基石。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少家庭纷争,从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2. 子女成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成员的爱与支持,亲情之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心灵慰藉:亲情之爱可以给家庭成员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慰,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依恋和归属感。
三、培养亲情之爱的方法1. 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2. 尊重:尊重是维系亲情之爱的重要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对待彼此的意见和选择给予支持和理解。
3. 关怀:家庭成员应该关心彼此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对方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帮助。
四、亲情之爱的表现1. 父母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为伟大和无私的,他们为子女付出一切,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幸福。
2. 子女之爱:子女对父母的爱是忠诚和孝顺的,他们应尊敬和孝顺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 兄弟姐妹之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应该包括理解、支持和尊重,共同维护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五、亲情之爱的意义1. 亲情之爱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情感之一,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
爱在家人间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题内容。
本框重在引导学生体悟家人间的亲情之爱,化解亲子冲突,构建和谐家庭。
由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关爱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不被当下的孩子重视和珍惜。
第一目“体味亲情”,通过分析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帮助孩子发现爱,进而明确亲情是割舍不断的;第二目“爱的碰撞”主要分析亲子碰撞产生的原因,即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和依赖心理的矛盾显现,成长中叛逆心理的呈现以及亲子之间的代际差异,让碰撞不可避免,进而明晰其危害,为化解冲突预留伏笔,第三目“沟通传递爱”,重在寻找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换位思考用沟通化解冲突,有效改善家庭的亲情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根据《道德与法治(2022年版)》课程标准依据,第七课亲情之爱对应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对应的内容为“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好成员”和“理性平和,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依据的学段目标是“体贴父母长辈,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为父母分忧,懂得感恩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心智不成熟,虽然能够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意义和重要性,却容易忽略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并且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
因此,教育引导学生“慧眼识爱”,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培育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初中生通常认为父母与子女是至亲骨肉,即便有矛盾,也不会影响与子女的关系,却很少想到长期忽视亲子交流,会给家庭和每个成员的危害。
由于年龄的局限,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和能力不足,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予学生成长的支持,帮助他们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创造和谐家庭,培养感恩情怀,进而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课时)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七课,主题是“亲情之爱”。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爱护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会亲情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独立,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可能认为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而忽视了家人的付出。
同时,由于学业压力和社交活动的增加,学生可能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疏离感。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案例和故事来感受亲情的力量,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的付出和关爱,学会珍惜家庭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家庭责任感,更加关爱家人,积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的付出和关爱。
2.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会亲情的伟大。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故事和情感引导,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故事、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a.家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b.家人之间的关爱是如何体现的?c.你认为家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什么?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5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味亲情之爱,理解家的意义。
教材从生活中的家、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明白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对家庭的认知,他们生活中感受过家庭的温暖,知道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基本社会单位。
但他们对家庭的关系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暖,明确家庭的关系,理解家庭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体味亲情之爱,理解家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明白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体味亲情之爱,理解家的意义。
难点:理解家庭的关系,明确家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庭的照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引出本课的主题。
2.教学基本内容1)生活中的家: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家庭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2)家庭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家庭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3)家庭的作用:讨论家庭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提供物质支持、精神支持等。
3.巩固提高利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庭的作用,每组选取一个家庭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分享给其他组。
4.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回报家庭的爱,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引导他们学会感恩、珍惜家庭。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珍惜家庭。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是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教材。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亲情之爱展开,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感受亲情的伟大,进而学会珍惜和回报。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亲情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价值。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家庭背景、亲情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但同时也可能对父母的关爱产生误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亲情之爱,体会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之爱的内涵,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内涵,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亲情之爱》。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亲情之爱的感人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亲情之爱的感人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亲情之爱的定义,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亲情之爱,总结出孝敬父母的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说课稿一、教材背景《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小明和小华在家中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亲情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亲情的概念和特点;2.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3.掌握使用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家庭差异的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视亲情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人家庭的情感;3.培养学生积极履行家庭责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亲情的含义;2.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与付出;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奉献。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含义,让学生了解亲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学习课文(15分钟)步骤一: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并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步骤二:个人思考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做个人思考记录:•你觉得家庭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理解亲情的含义?•你觉得在家庭中有哪些责任和奉献是需要承担的?步骤三:小组讨论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互相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倾听他人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深入探究(30分钟)步骤一: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明、小华、爸爸、妈妈),并用他们的角度来讲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家庭关系。
步骤二:小组讨论让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就课文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为什么小明和小华这么关心他们的父母?•你觉得小明和小华的父母在家庭中有哪些责任和奉献?•你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什么样的?4. 总结归纳(10分钟)步骤一:个人思考让学生再次个人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答案:•亲情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和成长的?•在家庭中,你觉得自己有哪些责任和奉献?步骤二:小组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小组成员分享,归纳总结亲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 课时家的意味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二、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听音乐《回家》。
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家的意味。
活动:阅读教材P71 运用你的经验,回答: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一、生命的居所1.教师: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
家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场所更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阅读教材P72 探究与分享,回答: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答案提示:物质生产功能:农村家庭承担着包土地进行生产的功能,城镇个体户家庭承包着生产经营的功能。
经济功能:家庭成员就业获得家庭经济收入。
休闲娱乐功能:家庭是家人经常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教育功能:家庭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学校,不仅幼年受家庭教育,而且人人都要受家庭文化的影响。
3.阅读教材P73 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这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4.教师: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场所,是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等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味那一份温暖。
二、中国人的“家”1.教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描述思乡情感的诗句。
你都知道哪些?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诗句的,是怎么看待这种属于中国人的情感的。
2 •阅读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了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 ,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3. 教师: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家是甜蜜、温暖、 避风港。
家是我们天然的学校。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良家风 规”“家训”。
你是怎么理解“家规”“家训”的呢? 4 •阅读教材P74探究与分享,回答:(1) 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 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期的家风。
答案提示: 学礼,无以立。
以致远。
”等。
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5.教师:《论语 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吧!在现代社会“孝悌” 被引申出更多的含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6•阅读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与技能。
回答:(1) 分享我国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 分享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 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孝亲敬长?答案提示:(1)(2)略。
(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
7.教师: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情 ,从 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比如:亲自给父母做一顿饭;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父母上网;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看一场电影等。
爱不是简单的话语,而是 贴心的陪伴。
【课堂小结】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我们既要爱自己的小 家,也要爱自己的国家,立志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愿在大家的努力下 ,家能真正地成为 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家的含义 生命的居所~家的萍用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轻松的,例如,成为新时 (1) 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女口:孔子家训“不学诗 ”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2) 古代“家规”“家训”的内容中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无以言;不 ,非宁静无 ,如提倡节俭、注 枉中华文让中*家的意味屮国人的唧 “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尽孝在当下一、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了解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二、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让同学们结合与父母相处的经历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享受快乐。
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在这里与父母发生碰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家更加充满温馨、充满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爱在家人间。
一、体味亲情1.教师: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亲情、亲人作诗。
2.阅读教材P77 探究与分享,回答: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答案提示:第一“碰”:双方有差距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了解不深,关心不够。
第二“碰”:知道原因后,我的想法会有变化。
因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第三“碰”:我发现了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3.教师: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的牵挂。
从这两首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是不一样的。
有的亲情温馨和睦、自然随和,有的亲情磕磕绊绊、内敛深沉。
我们不能因为感受不到而否认亲情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
但是如果家庭结构变化了,亲情还在吗?4.阅读教材P78 阅读感悟,思考:萌萌家的亲情还在吗?答案提示:在。
虽然萌萌家的家庭结构变化了,但家中的亲情还在,只要用心感受就能发现新的美好。
5.阅读教材P79 阅读感悟,回答:从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案提示: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6.教师:爱是相互,爱是陪伴,爱是付出,爱是关怀,爱是感受,爱是成长,爱是亲情。
它不会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深刻,我们要有发现爱的眼睛,心存感激,感受亲情。
二、爱的碰撞1.教师: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感觉,你是怎么处理这种感觉的呢?2 •阅读教材P79探究与分享,回答:(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提示:(1)略。
(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父母是爱我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3.教师: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4.阅读教材P80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⑵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提示:(1)①在学校里有什么事吗?②很好,继续努力。
③反对和朋友发生矛盾,会说是不是你的错。
④很着急,送我到医院,并陪伴左右。
⑤不要紧,还有下一个进步的机会。
⑥不赞成。
(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5.教师: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三、沟通传递爱1.教师: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往平凡又琐碎,这就造成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我们很少能回头看到父母为我们细小的付出,却会放大与父母的冲突,这就会造成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不理解。
2.阅读教材P81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⑵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答案提示:(1)我会听妈妈的话。
(2)不发生冲突是自己所期望的(3) 做子女的要主动亲近父母;发生矛盾时,先冷静下来,要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理解父母,多了解父母,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耐心解释,笑口常开,沟通中做到求同存异等。
3.教师:爱需要呵护,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爱在沟通中加深,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长大,也会成人父或母,多些理解,多些交流,才能创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
4.习题精练:周末,小雅写了一会儿作业,想到客厅看电视休息一下,妈妈制止了:“不许看。
”小雅关上电视,拿起漫画书,妈妈又说:“不许看漫画,写作业去。
”接下来,小雅要怎么办?你认为最恰当的做法是(D)A .放下漫画书,转而打开电脑玩游戏B •责问妈妈:“你怎么老是干涉我的自由?”C.扭头回房,关上房门,不再理妈妈D.对妈妈说:“我有点累了,想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