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知识网络】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口号“自强”;求富”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列举);创办民用工业(列举);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重难点重点:1.能够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简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作用。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1.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够粗线条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中央:奕2.【讨论】简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归纳】(1)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2)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维新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将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发展到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的近代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3)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特点:①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器物(技术)—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思想(资产阶级思想);②最终都失败。
3.【讨论】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归纳】(1)相同:①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②目的:都为了发展资本主。
③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④最终结果和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融入情境,探究问题,深化认识本单元内容,学以致用,进一步探索民族危机的加深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维新变法。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由于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向西方学习阻力重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步履维艰。
拓展
延伸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经济:赔款4.5亿白银
政治:改设外务部,严禁人民反帝
军事:拆毁炮台,驻兵要地
外交:划使馆界,禁中国人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师列学习提纲,引导学生看书强化记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书、记忆,可同位互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每课知识结构,夯实基础。
教师在复习基础知识后,帮助学生理出本单元的思路:
(1)结合近代化早期探索的相关内容,举两例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2)学习“新器物”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
生: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小组讨论、补充、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近代化的探索是指我国在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和尝试。
(2)掌握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近代化的探索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近代化的探索的整体认识。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史料实证法,培养学生对近代化的探索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化的探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代化的探索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近代化的探索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近代化的探索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我国近代化的探索。
(2)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近代化的探索的主要内容。
(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合作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讨近代化的探索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学生分享合作交流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教师运用史料实证法,讲解近代化的探索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标准版文档
第四页,共10页。
大事 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 代
利用西方先进技
目的 术,强兵富国,摆
主张 脱困境,维护清
朝统治
中央:
人物
方:曾国藩、李 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前期“自强”,
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
内容
开办民用工 业;70-80年代,
筹建三支海
第九页,共10页。
3. 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yíwèn),由老师引导学生共
同探究解决。
第十页,共10页。
《中外纪闻》 革命组织
为大旗《新青年》
——团
——同盟会; 为阵地;内容为四
体形成;
三民主义
提倡四反对;1917
下诏变法
——民族、民 年后,开始宣传马
——百
权、民 克思主义
日维新
生
起 的 作到用了思想启第五蒙页,共10推结使深页。 翻束民入清封主人朝建共心统帝和治制观念,,
中国近代第一场思 想大解放
2.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tàn suǒ)历程
领域 大事
经济
洋务 运动
戊戌
政治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 思想 化运
动
主张 师夷 长技 变法 图强 三民 主义 “民 主” “科 学”
向西方学习 特点和启示
器物(技术) 中国近代化
经历了一个
制度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的
发展过程,反
映了中国人
思想文化
民具有不懈 的探索精神
剥 地削方的:曾境国况藩,、这李样鸿,领章导(、民2左主)宗革农棠命、的民张任之务阶洞就历级史性:地于落到1了8无9产8阶年级(发jiējí)的起肩上义。 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 的口号,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中考复习8上第2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一、整体感知1、本单元所指“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2、据材料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可分为几期,具体的事件指什么3、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主要的学习目标有哪些?指南P114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请写出ABCD所代表的近代化事件A B C D(一)第一期: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洋务运动1、读一读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2、说一说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3、写一写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二)第二期:学习西方的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读一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2、说一说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3、写一写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三)第三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1、读一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2、说一说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3、写一写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其该事件的影响(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及其特点1、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_________,到学习西方的________,再到学习西方的________,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2、从整体上,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领导辛亥革命的是谁?列举他早期的革命活动。
4、小结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特点(五)重难点突破1、世界近代化材料反映的世界近代化的是怎样的?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一样吗?请再写出两个西方政治近代化的事件。
2、下图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图中所示这一主题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形成性测试构建知识网络。
初中历史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课教案学案
初中历史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学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法指导】本单元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运动。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理解】近代化主要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复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二、知识梳理:三、自主建构:运动名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间原因清政府内外交困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政治派别主张、内容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领导人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进步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四、知识巩固与能力提高:1.看课本概括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探索?分别说说这几次探索的实质、领导阶级、性质。
2.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理解其主要内容,重点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代化探索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2. 各个历史事件的特点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近代化探索的曲折性与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知识点。
2.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梳理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相关知识点。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案例分析:选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
2. 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第六课洋务运动: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 第七课戊戌变法:学习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3. 第八课辛亥革命: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4.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5. 第十课近代化探索的总结:总结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分析其成败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化探索的意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近代化的探索历史复习课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历史复习课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历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 分析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历程3. 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晚清社会变革的具体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历史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初步尝试一、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2. 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和不足。
3. 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和启示。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过程2.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和不足3.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和启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和不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影响和启示的理解。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2. 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历史地位。
3. 分析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其历史地位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目标1.掌握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
2.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近代化探索的原因、特点、启示等,形成单元内部知识体系。
3.知识整合,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知识框架,形成历史整体认识。
4.通过看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通过背诵加强知识记忆巩固。
复习重点记忆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复习难点理清单元知识联系、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教学方法看书—讲解—背记—练习复习教具课本、课件、《说明检测》、练习教学设计一.教师首先明确近代化概念,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不同方面,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体系(如下图)二.板书表格化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比较,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如图)三.教师串讲中国近代化探索单元知识体系1.单元重点内容点拨(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维新派)。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资产所阶级革命派)。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2.明确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共同点4.近代化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5.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代表事件6.中外近代化的区别7.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方面影响8.关于南京、上海9.明确推动近代化发展的原因、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启示四.教师讲解,知识整合,单元联系,中外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形成历史知识框架1.侵略与反抗和近代化探索的联系2.近代化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3.近代化探索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联系4.近代化探索与近代科技、教育、思想文化联系5.近代化探索与新中国“一五”计划联系6.中外联系,近代化与世界的联系五.学生背诵记忆本单元知识六.试题练习略●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_3.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新人教版_3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通过本课学习,巩固二单元的基础知识,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 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武昌起义及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及结果。
目标达成:1、了解近代化探索的几件大事。
2、激发学生的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评价洋务运动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境激趣】【自学导航】【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D.第一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2.中国近代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军事工业,维护“闭关自守”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制外国侵略C.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B.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提出了“自强”的口号C.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了“救亡”的口号D.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万国公报》的创办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5、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A、1894年B、1895年C、1897年D、1898年6、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人C、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马关条约》的签订7.提出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文章是()A.《敬告青年》 B.《孔子与宪法》C.《狂人日记》 D.《庶民的胜利》8.《每周评论》的创办者是()A.陈独秀 B.李大钊C.胡适D.鲁迅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对东西方文化作了客观的评价二、填空题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复习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目标:1、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摆脱列强侵略实现国家独立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并进行分析、评价。
2、认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复习重点:1、洋务运动的概况、作用2、戊戌变法的概况3、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意义4、新文化运动(时间、代表人物、两面大旗、主要阵地、内容、影响)知识梳理:第6课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内忧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患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富国强兵维护的统治。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4、口号前期“”后期“”5、代表人物:奕(中央),曾,李,左,张(地方)6、内容或主要活动:(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
注意: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
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d创办新式学堂作用: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e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宗旨是培养外语翻译和外资人才。
7、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性质)②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③(积极)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兴起标志及发展情况等基本内容。
2、通过复习能够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复习重、难点:重点: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内容。
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复习线索: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
(三)内容整合:一、洋务运动------________阶级的探索活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2)派产生2、主张和目的:“师夷长技”,维护。
口号:前期“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3、代表人物:中央:为代表地方:、、、。
4、时间:从19世纪到。
5、主要内容前期:创办工业。
主要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创办____工业。
主要代表、、。
中期:筹建。
主要代表:、、兴办。
第一所新式学堂建立的时间和名称:6、结果:破产,破产的标志:破产的根本原因:运动没有触动制度。
7、评价:(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 ________ 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极性: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 _,使中国出现第一批。
②为中国_______积累了___________,培养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________ 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__ 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________阶级______派的探索活动(1895年—1898年)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2)经过:、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重难点
重点:
1.能够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简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作用。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1.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够粗线条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1.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列表
中央:奕
2.【讨论】简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归纳】(1)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
(2)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维新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将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发展到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
和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的近代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3)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特点:①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器物(技术)—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思想(资产阶级思想);②最终都失败。
3.【讨论】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
【归纳】(1)相同:
①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②目的:都为了发展资本主。
③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④最终结果和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
①方式: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②政治主张:戊戌变法是依靠清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③结果:戊戌变法是彻底的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讨论】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归纳】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善于学习他国经验,依据国情,批判地吸收与继承。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反馈演练
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