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有效性现状的实证研究
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初探
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初探【摘要】分析高职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在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特性,探寻实施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特征,提出实现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实践课程教学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本文试分析高职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在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特性,探寻实施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特征,提出实现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现状(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能很好衔接。
目前高职院校推行的实践教学有几种常见的形式,一是先集中上理论课后再安排实践课;二是先上部分理论课,然后安排与之相关的实践课;三是“一体化”教学,以工作过程或者岗位任务为主线,逐步教授各种理论与实践知识。
现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能做到前两种,但是做到第三种的并不多,只在一些重点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里才能实现。
(二)对学生旧知的预判不够准确。
在备课时,许多教师只顾着埋头教,忘记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现有程度,或者对学生的旧知判断不准确,无法在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另外,实践课程有着其特殊性,它要求教师能提供操作示范,设置实践任务和目标,现场指导与点评等等,这些都是理论教学不具备的,需要教师从实践、社会经验等方面对学生的旧知作出重新评估。
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都未能重视这个方面准备工作,影响了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得不够充分。
许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对学生的兴趣、时代特点了解得不够,导致许多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在实施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很好回应。
(四)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依旧普遍存在,部分教师的企业经验停留在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设计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五)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不足。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不少的社会知识、设施设备,学生对这些知识与器材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情绪时把握不好,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实践的热情,或者无法及时疏导学生高涨的情绪,结果成为有效课堂的绊脚石。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①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
教学有效性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也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
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教学设计高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环境的营造。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符合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出合适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
二、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
教学组织是教学管理的基础,它是指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安排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它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任务的布置等一系列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效果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评价是对教学环节的评价,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设计是教学效果的基础,优良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实施效果现状和成因论文
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实施效果的现状和成因摘要:自教育部提倡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来,各个高校就将其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部分组织实施。
高校和毕业生对该课程有着相当高的期待,实际的课程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作者引用相关调查数据,对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各高校的课程实施情况,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指导课程效果成因教育部2007年底发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所有普通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作者运用了相关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并运用自身实践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成因。
一、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缺乏吸引力的现状职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形式,在中国高校开设之初就备受瞩目。
课程开设以来被寄予厚望,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就职业指导课程期望很高,而对于学习这门课程,高校的学生们又怎样的感触和体会呢?2008年10月,《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联合搜狐就业频道围绕职业指导课在网上开展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作为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形式,职业指导课程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一方面学生翘首以盼,教师们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目前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
调查显示,大约有67%的学生和家长对这门课程有着较高的期待,而课程效果却让人无法满意,学生被问及“对目前课程的整体评价”时,“非常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为74.66%,选择“很满意”和“非常满意”仅为1.35%。
不同学校授课内容各有千秋,那么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最大受益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到了想要获得的知识?针对这个问题,57.09%的学生认为课上“什么也没有学到”;20.61%的人认为“较少了解就业政策、形势”,指导应聘准则,体验了应聘流程,避免了求职盲目;仅有5.07%的学生认为通过上课使他们对求职更有信心①。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①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①摘要:高职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了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出课堂教学的要素、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高职教育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一、引言二、高职课堂教学的要素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的教学氛围等要素的支持。
1. 教学目标: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与实际问题相关,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性、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堂因素等。
3. 课堂因素: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都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课堂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宽敞的教室,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重视课堂互动: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鼓励学生的提问和思考,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①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①当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高职课堂教学的概念高职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室内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以使他们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训练效果、学习态度等方面。
有效的高职课堂教学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教师的水平教师是高职课堂教学的关键人物。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高职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知识背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发言,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法是确定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测试法、案例分析法等。
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
关 键 词 :高 职 教 育 ;有 效 教 学 ;人 才 培 养 在 同 务 院 大 力倡 导 开 展 职 业 教 育 的 今 天 , 职 院 高
校 得 到 了 蓬 勃 发 展 , 因 起 步 较 晚 , 没 有 被 人 们 普 但 还 遍 认 知 , 上 大 多 数 院 校 为 了 完 成 招 生 计 划 , 生 源 加 使 质 量 处 于 良莠 不 齐 的 状 态 ,随 着 教 学 改 革 的 深 入 , 大 2 教 学 方 法 过 分 强 调 讲 授 , 生 自 主 学 习 时 间 少 . 学
互 动 , 学 生 理 解 为最 终 目的 。 以
教 得 认 不 认 真 , 而 是 指 学 生 有 没 有 学 到 什 么 或 学 生
学 得 好 不 好 。如 果 学 生 不 想 学 或 者 学 了 没 有 收 获 , 即 使 教 师 教 得 很 辛 苦 也 是 无 效 教 学 。同 样 , 果 学 生 学 如 得 很 辛 苦 ,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 发 展 , 是 无 效 或 低 效 但 也 教 学 。 因 此 , 效 教 学 是 为 了提 高 教 师 的 工 作 效 益 、 有 强 化 过 程 评 价 和 目标 管 理 的 一 种 现 代 教 学 理 念 。
维普资讯
一
37一
高 校教学 职院 有效性的 状分 对策探 现 析与 究
◎ 高海 亲
摘 要 :根 据 目前 高 职 院 校 教 学 中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 出提 高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对 策 , 提 旨在 确 立 以 教 学
质 量 强 校 的 理 念 , 索 高 职 高 专 培 养 高 技 能 应 用 型 创 新 人 才 的 途 径 。 高 职 院 校 提 高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关 探 键 是提 高教 学准备 的有 效性 、 堂教 学 的有效性 、 践 教 学的有 效性 。 课 实
【精品】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精选教育文档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一、引言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受到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因为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二、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
通过有效性教学,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第二,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掌握知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只靠训练就能实现,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的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更要有所影响。
而传统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而有效性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有效性改进措施1.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1)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
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
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室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难点和训练点,商讨高效的教学策略。
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课堂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方向。
目前高职高专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师生互动不足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
急需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如何改进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议。
将结合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如何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目前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有助于改善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2 问题意义高职高专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具有实用性强、就业率高的特点。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缺乏对现代教学理念的认识和应用,导致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分析和解决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而高职高专教育又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的关键阶段。
只有深入了解并有效解决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①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①【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了高职学生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为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如注重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手段等。
通过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得出了一些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对高职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评价。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提升高职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对高职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升方法,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评估指标,发现总结,研究展望,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和趣味性等。
研究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分析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
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旨在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够全面了解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高职学生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探讨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教师、教学内容、学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3.提出提升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改进方向;4.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验证教学有效性评估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目前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资源匮乏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师角色转变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对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以及掌握更多的技术手段应用,为教学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对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应对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力,对于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高职高专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是培养专门化、技术化、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在高职高专教育领域,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真实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用能力不足。
其次,教学方法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调查与分析
1 . 1 学 员参 与教 学 活动 的程 度 比较低
有 关调查 显示 ,在 职业教育 的理 论课教 学中 ,约有 9 . 8 %的学员 能够积极参 与课 堂学习 ,有5 4 - 3 %的学员能够参 与大部分课堂教学活 动 ,有2 1 . 3 %的学员只能参与一半课堂教学活动 ,有 1 4 . 6 %的学员仅仅 参与少数课堂教学 活动。实践课上 ,情况稍有好转 ,约有1 6 . 8 %的学 员能够积极参 与课 堂学习 ,有6 1 . 1 %的学员能够参 与大部分课 堂教学 活动 ,有 1 6 . 5 %的学员只能参与一半课堂教学活动 ,有6 . 1 %的学员仅 仅参与少量课堂教学活动。
3 . 2 “ 三 为一 体” 的现代 教员 观
表 面看来 ,学员大都中学阶段成绩不好 ,文化基础不扎实 ,学习 态度 、学习热 情等方面存 在着 一定 的缺 陷等 ,常常给人 一种不愿 学 习 、学习动力不足的感觉。其实 ,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着各种不同的 原 因。其 中主要原 因有 两点 :一是他们 不适应传 统的学 科式教 育方 法 ,二是他们没有学习动力 ,找不到努力的方 向,进而表现为学业上 的落后。但并不能因此就断定他们缺乏聪明才智。因此。确立 正确的 学员观是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首先 ,要树立相信学员能成 功的职业教育观。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者的认识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教学的成败和效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信任 、期望和肯定 , 是 种教育力量 ,有利于促进学员的进步和发展。著名的 “ 皮格马利翁 效应”充分展示了教员 的期望在学员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在 职业教 育中 ,学校对学 员 的课 外活 动的意 义并没有 足够 的关 注 ,更 少有精 心的设计 ,教员 较注重对 学员进行 常规学 习的课 外指 导 ,而对 于与学员职业有关的课外活动组织较少 ; 2 教学效率低 下的原 因分析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分析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高职院校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中职中专基础上升格或合并而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管理模式基本停留在后高中时代的一种管理模式之上,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职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严重阻碍了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理念的更新,也不利于发挥现代高职实践教学开放性、实践性特点。
一、现行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多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一直沿用“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科为本位”。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科技形势、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原来的教学模式已呈现出许多弊端。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加强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时要注意把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二)根据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重视学生敬业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职教育指导思想落后,办学定位模糊。
由于我国前期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职业教育吸引力也不强,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观念非常落后,使得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再者,指导思想的落后,导致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相对本科院校来讲比较模糊,到底是压缩版的本科,还是比中职教育更高层次,很难去把握。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培养方法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高职院校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教学改革。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扩招,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紧缺,实验实训设备普遍不足。
试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
试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了探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将进行浅谈。
首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等多个方面,其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是关键。
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科特长、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因素,选用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演示、实验、研究、讨论、提示、问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应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育、微课堂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
其次,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教育心理学素养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也是影响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应具备兼备数学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判断,分类,比较,组织,抽象,推理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复杂、高级的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
另外,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也是影响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之一。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实用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活动,树立数学学科的良好学风、思维方式和态度。
最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是影响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检查、反思,促进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难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与有效性教学方法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与有效性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近年来中职学生生源的持续变化,中职学校教学中存有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面对这个形势,我校的教师人人都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持续的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改观。
为了全面分析现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特点不相适合的关键点和主要问题,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我们在校内展开了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设计了调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问卷,为了使采集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较大的可信度,我们在设计的问卷时,采取了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注重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用选择答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判断,尽量避免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直接评价,从而得到比较真实的数据。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数据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之后,能够比较全面的描绘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为第二阶段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找到方向和提供依据,以便为我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
问卷调查于2003年9月完成。
调查对象是我校03级全体新生,涉及到“机电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与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四个专业,11个班级,共回收有效问卷428张。
在对调查数据实行汇总的基础上,我们又对问卷中的相关因素实行了归纳,并针对数据中反映的重要因素做了综合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构成这些重要因素的主要原因,下面是我们对数据分析的归纳和总结。
一、 数据与分析我们从问卷中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横轴)和学生选择率(纵轴)用柱状图直观表示如下:学习兴主观努教师教学习基同学帮学习方其它原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原因基本归咎于:“学习兴趣”、“主观努力”、“教师教法”、“学习基础”、“同学协助”和“学习方法”6个方面。
职业教育下实践教学课程有效性研究
职业教育下实践教学课程有效性研究摘要:质量是高校的生命和灵魂,教学质量作为职业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高对于教学质量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质量问题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
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实现课程教学有效性,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期末考试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质量评价的需要,本文将立足职业教育,从构建有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角度出发,实现课程有效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有效性(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与评价方式研究立课题编号:14Z031)一、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涵(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
其本质至少应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因材施教,三是科学管理,四是文化塑造。
(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分为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三个方面。
本文中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习(实训)课程,在校外实训基地的专业实习两种。
校内实训主要包括项目训练、工程任务等实践环节,重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主要是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职业人意识,提升职业环境适应能力。
(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特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主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实践任务真实性、适用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借助于真实工程任务,面向真实工作环境,实现教学任务工程化;二是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教学开设初衷是加强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强化,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三是职业人意识的培养,职业教育结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于理论基础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实践技能强化,树立学生的职业人意识,让学生实习期间,以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我,缩短学生毕业与就业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课程有效性现状的实证研究刘松林1, 谢利民2[摘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粮食。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编制了问卷,对福建省部分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一般高职的抽样调查发现,男女生对高职课程效果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对课程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大工科高职生比大文科高职生更喜欢现行高职课程。
国家级示范建设高职比省级示范建设高职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比一般高职的课程更受学生喜爱。
来自县城的学生比农村、镇的学生对高职课程持有更肯定的态度。
不同年级、入学前不同中学的高职生对高职课程不存在显著差异。
以“技术专家”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比以“老板”、“白领”、“普通工人”和“其他”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更喜欢高职课程,以“老板”和“普通工人”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比以“白领”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对课程持有更积极、肯定的态度。
[关键词] 高职课程,有效性,态度,实证研究作者简介:刘松林(1961-),男,江西永丰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论;谢利民(1949—)男,吉林珲春人,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一、问题的提出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养料,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程。
高职课程的有效性程度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程度。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高专传承了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
尽管国家对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类型进行过不断的调整:1982年提出“技术员”型人才,1985年提出培养“应用型和工艺型”人才,1991年调整为“工程师”,[1]但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环境没有进行过根本性改革,课程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2000年,教育部提出高职高专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后,组织实施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但是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并没有得到检验。
2006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提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同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
以示范性建设而带动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四年,高职课程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调查探究课程的有效性程度。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高职在校生经过一至二年多的高职学习,通过参加实习和实际职业岗位工作的体验对自己所学课程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可以了解高职课程的状态。
本研究抽取了福建省6所高职1-3年级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270份,有效问卷1066份,有效问卷占83.94%。
在具体统计中剔除了个别缺失值后,其中男生446人,女生609人;大文科学生602人,大工科学生为454人;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376人,省级示范性建设院校256人,一般高职428人;大一学生557人,大二学生491人,大三学生11人;农村学生677人,镇138人,县城128,县城以上105人;入学前来自一般高中641人,重点高中336人,职业高中73人,其他2人。
(二)研究工具问卷编制。
根据高职教育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从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环境等方面设置了16个题目组成问卷。
本研究采用SPSS13.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
问卷分析。
问卷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调查问卷。
问卷分析可以从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项目分析的方式有多种,本研究采用极端组检验法判断每道题目的通过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项目分析结果,16道题目的“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都具有极其显著差异,表明各题项均能鉴别出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具有良好的鉴别性。
对问卷的信度分析表明本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内在信度(intenal reliability)为0.84。
一般认为,如果内在信度在0.8以上,表示量有高的信度,如果研究工具的信度过低如在0.6以下,应以重新修订研究工具或重新编制较为适宜。
[2]内在信度系数值低于0.6的问卷无法有效地测出问卷中各题目的一致性程度,即问卷中的题项不是测验同一个概念,因而问卷的结果不可信。
本问卷的内在信度大大超过了0.6,表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采用专家判断法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
问卷初稿应成后,往求了2位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又分别征求了教育学博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问卷。
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检验方式,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通过对样本进行推断统计,实现用样本特征观察总体特征的目的,即通过样本的数据推断出样本所代表的群体的整体的性质、特征、状况。
三、结果在校生对现行课程态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
(一)不同性别、不同科类的在校生对高职课程态度的分析男女生两组高职课程有效性态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00<0.05,男女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男生平均得分比女生高,表明男生对课程有效性持有更积极的态度。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文科学生与工科学生对课程有效性态度的临界置信水平为0.008<0.05,不同科类学生对现行课程有效性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对现行课程持有更积极的态度,或者说工科学生更认可他们的课程。
(二)对不同学校类别学生课程态度的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主要用于两组样本平均数的比较,学校类别、就读年级、生源地和生源学校类型都涉及到三组至四组的平均数比较,因此,需要用另一种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实验中因素对各反应变量是否存在显著影响。
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与一般高职的学生对课程有效性态度进行的方差检验结果显示F值为13.922,P值为0.000<0.05,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学生对课程有效性的态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国家级示范建设高职的得分最高为34.380,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学生得分为33.336,一般高职得分为32.070。
进一步的多重事后比较发现,国家级示范建设高职与省级示范建设高职的P值为0.038<0.05,存在显著差异,且国家级示范校学生比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学生对课程持有更积极、肯定的态度。
国家级示范建设高职与一般高职的P值为0.000<0.05,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国家示范性高职学生对高职课程的积极态度高于一般高职学生。
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与一般高职的P值为0.010<0.05,存在显著差异,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学生对课程的肯定态度高于一般高职学生。
(三)对生源学校类型、就读年级高职学生课程有效性态度的分析对学源来源学校学生课程态度的方差检验显示P值为0.804>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来自一般高中、重点高中、职业高中和其他来源的高职生对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看法没有显著差别。
大一、大二、大三高职生对课程有效性态度的方差检验显示P值为0.355>0.05,表明不同年级高职生对课程有效性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不同户口所在地高职生的课程有效性态度的分析不同户口所在地高职生对课程有效性态度的方差检验显示P值为0.003<0.05,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来自农村、镇、县城及县城心上城市的高职生对高职课程有效性的认识有显著差异,但不明确是哪一或哪些组之间显著差异,需要做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
多重事后比较发现来自农村组与县城组学生、镇与县城组学生之间P值都是0.001<0.05,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县城组比镇与农村组得分高,表明来自县城的高职生对高职课程的实际效果持有更积极的态度。
农村组与镇、农村组与县城以上城市组、镇与县城市以上城市组、县城组与县城以上城市组之间不存显著差异。
(五)不同职业理想的学生对现行课程效果的分析表8职业理想中A代表做“技术专家”,B代表希望自己当“老板”,C代表做“普通工人”,D为当“白领”,E为“公务员”,F为“其他”。
不同职业理想高职生的课程有效性态度方差检验显示P值为0.001<0.05,存在显著差异。
以希望成为“技术专家”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得分最高,其次是希望做“普通工人”,第三是以做“公务员”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
得分最低的是以做“白领”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组。
但不明确究竟哪一组或哪些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多重事后比较显示A组与B组、A组与D组、A组与F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的相伴概率分别是0.005、0.000、0.008、0.027、0.026,均小于0.05,表明他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A组得分高于B组、D组和F组,表明以“技术专家”为职业理想的高职学生比以“老板”、“白领”及“其他”为职业理想的高职学生对课程有效性持有更肯定、积极的态度。
以“老板”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比以“白领”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更喜欢现行的高职课程。
以“普通工人”为职业理想的高职学生比以“白领”为职业理想的高职生对高职课程的有效性持有更积极的态度。
其他间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他们对高职课程的实际效果不存在显著的不同的态度。
四、结论与讨论1.从对高职在校生的调查看,男生对高职课程持有更积极的态度,高职课程逐渐反映了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课程内容体现了职业岗位技能与技能操作的需要。
调查显示男生比女生更满意高职课程,男生更关注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学习,高职男生对课程的技能学习“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之和为50.8%高于女生的39.4%。
对高职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36.8%高职男生认为“学一门技术,好就业”,而女生只有27.4%,而调查显示女生选择“通过高职学习,能够进一步深造”为21.1%,“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基础”为18.9%,分别高于男的20.6%和11.4%,这表明女生更注重继续深造和长远发展,因此,要求课程与“专升本”的课程及长远发展相适应。
2.高职工科课程的认可度更高,文科课程需要进一步改进。
调查表明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更高。
工科课程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联系更紧密,工科课程也更容易与生产、建设一线密切相关。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学生对工科课程内容的“非常满意”率为23.5%,文科课程为16.3%,对工科课程体系的“非常满意”率为13.9%,而文科课程为8.6%,表明工科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满意度更高。
学生认为文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太多,缺乏实践配合”为22.4%,高于工科课程的19.7%,表明文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太多,比较空泛,同时也表明文科专业应加强专业实践、实训。
3.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课程满意程度高于一般高职院校的课程,预示着示范性高职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方差分析显示高职生对国家示范性高职、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一般高职的课程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课程优于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省级示范性建设高职优于一般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