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金到延安:政治动员与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教育述评
333教育综合背诵笔记
333教育综合冲刺背诵笔记目录目录 (1)第一篇:《教育学》 (3)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3)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3)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第五章教育目的 (4)第六章教育制度 (5)第七章课程 (7)第八章教学(上) (8)第九章教学(下) (9)第十章德育 (11)第十一章班主任 (12)第十二章教师 (12)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13)第二篇:《教育心理学》 (14)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4)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14)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16)第四章学习动机 (18)第五章知识的学习 (20)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20)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20)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21)第三篇:《中国教育史》 (24)第一章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24)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24)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28)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29)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30)第六章早起启蒙教育思想 (32)第七章中国近代教育的转折 (32)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34)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完备 (34)第十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建设 (36)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36)第十二章现代教育家的探索 (36)第四篇:《外国教育史》 (39)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 (39)第二章古罗马的教育 (39)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39)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41)第五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41)第六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43)第一篇:《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历史的先声: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
的伸缩性:“失学儿童在15岁以内的,仍需施以学龄儿童 的教育;其中有家庭教育基础或其他教育条件,能早完 成规定的课程的儿童,修业年限可少于5年,如不能完成 时得增加年限。”[2]1042从上述规定可知,各根据地均把 至少接受小学教育当成苏区儿童的权利和义务,这是苏 区义务教育制度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在新中国成立之 后仍然持续了很长时间。
苏区的小学名称最初并不统一,有“红色小学”“列 宁小学”“劳动小学”“人民小学”等,1934年起统称为 “列宁小学”。在学制方面,苏区的小学大都分为初级小 学和高级小学两级,其入学年龄、修业年限等最初也不 统一。1930年,闽西苏维埃政府规定:“采取强迫性质 的教育,凡6岁至11岁的儿童有必须受小学教育的权利 和义务。”[2]1025其学制实行“三三”制,初小和高小各3 年。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 例》规定:“小学教育的目的,要对于一切儿童,不分性 别与成分,皆施以免费的义务教育。”[3]小学实行“三二” 分段:“小学修业年限以5年为标准,分前后两期:前期3 年,后期2年。以8~12岁为学龄。”但这个规定留有一定
一、革命根据地普及小学义务教育的探索 1. 苏区时期:优先保障工农劳苦大众受教育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以保障工农劳苦大众受教
育的权利为目的,推行全面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而且把这 一权利放在比其他阶级和阶层优先考虑的地位,这也体 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工农大众的阶级属性。早在中 共二大的纲领中,早期共产党人就倡导男女平等的教育 权,提出了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的主张。1927 年,毛泽东对苏区教育的性质进行分析,认为:“这里一 切文化教育机关,是操在工农劳苦群众的手里。工农及 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优先权。”[1]181931年,中华苏维埃 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出:“工农劳苦群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作者:王文涛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12期延安中学创建于1938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
毛泽东主席题词“光明在前”,周恩来总理题词“艰苦奋斗,努力学习”。
近年来,学校秉承革命传统,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确立了“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办学理念,着力开展责任教育、创造教育、生活教育和励志教育四项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当好延安精神的传承人和实践者。
一、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开展责任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人格品质,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构建起了“三种模式、三个结合”的革命传统教育新模式,即体验模式、自我教育模式和文化陶冶模式,与延安精神教育相结合,与重大节日和重大时政相结合,与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相结合。
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祭扫烈士陵园、朗诵红色诗词、讲述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表演红色剧情,举办纪念活动,激励学生坚定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开发德育课程,开展特色活动。
编订《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德育校本教材,通过每天一次的班会课、每周一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一次的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每年一次的成人礼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树立“政治品德”“社会公德”“生活美德”。
三是进行校史教育。
学校建起了1600平方米,珍贵实物和图片达2000余件的教育史馆,把校史教育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教育学生继承和弘扬延安中学的革命传统。
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着力开展创造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学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勇于创新、敢于超越,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
讲话语重心长
讲话语重心长讲话语重心长在我这大半生中,不知听了多少次政治报告?但有印象的并不算很多,读初中时有过一个西城区的郑美容(原在北京搞学生运动的地下工作者,名字是化名,真名不详。
)人长的漂亮、口才又好,每次报告结束真是掌声雷动,很打动年轻学生的心!到了高中听过吴运铎(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钱伟长、和彭真、周总理(录音)。
在大学期间,几乎每月都有学院组织的政治时事报告,每次自带马扎坐在大食堂里听报告。
那时并无反感但也很少再激动过,而且永远再也找不回来,当年听郑美容报告的感觉啦!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时的激情慢慢消失了的缘故吧?不过昨天,当我听到温家宝总理在纽约有关会议期间的讲话(未查到讲话原稿)时,心有所动,故而费了很大劲,才勉强记录下只言片语,有朝一日全文发表时,我一定好好精读,因为这是我们的好总理,作为一个政治家,一次难得的语重心长的讲话!我担任六年的总理生涯可说是多灾多难!从萨斯的爆发到冰雪灾害和特大地震,从煤矿事故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些都给予我们深刻地启示,也使我们在困难中学到了新的东西,正像我经常说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
(这个精神)请看看那些所谓的伟大的人物,他们现在都到哪里去了?都烟消云散了,有的成为了故事,有的甚至连半点故事都算不上。
(这时可能有人提问)温总理说:我希望给后人留下两点精神遗产:第一,遇到灾难时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并且带领人民去克服,这需要坚定、勇气、和信心。
第二,一个政府除了要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当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利都属于人民、一切权利都是为了人民。
在我离开人世之后,人们会记住这位总理,确实是按照这两点去做的。
反复听了上面一段讲话之后,我把他留在了日记里,正如嘉宾许子东引用托尔斯泰的话:一个人的讲话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我之所以受到了感动,是因总理语重心长话,真是字字珠玑啊!总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两点精神遗产,将会是我们后代儿孙的宝贵财富,他身为总理,在历次灾难中总是身先士卒,这是历届总理中未曾见到过的,他确实是深受我们人民爱戴的好总理!------------------------------------------------------------9月17日,研究生院在二教扇形报告厅举行了2002年研究生迎新大会,456名2002级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参加了本次大会。
共产党是如何动员农民革命的
(1)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1947年9月),《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4—395页。
(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92、99、170、240—242页。
(3)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24—125页。
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动员农民革命的呢?
(一)土地集中、家庭贫困与农民革命
土地分配不均、家庭贫困与农民革命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是中国大陆学界最为传统的解释,也是传统革命史观的基本体现。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和中共革命领导人就对此作过阐述。中共革命领导人刘少奇,从土地改革的角度作出解释。1947年9月,他在中共中央全国土地会议上报告指出:实行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只有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土地改革,才能战胜蒋介石。我们解放区有一万万五千万人口,蒋介石管区有三万万多人口,比我们多,但蒋介石那里农民没有翻身,在反对他,在他的脚下安了“磙子”。我们这里农民翻了身,我们脚跟站得更稳了。这样,就将使我们与蒋介石的力量对比上发生根本的变化。我们有一万万五千万人,群众自动参战,人力、财力、物力是无穷的。中央苏区过去只有二百多万人口,几个县的土地改革搞彻底了,支持了多年战争,抵住了蒋介石,直到现在还在那里搞。土地改革搞彻底,群众发动好,力量是无穷的。(1)
到1970年代以后,不少外国学者也倾向于社会经济改革的解释,不过其分析视角与中共传统解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否认土地分配等社会经济结构与农民革命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但又认为中共社会经济改革对动员农民革命起了重要作用。这种看法在西方学者看来,属于“社会交换理论”,内含道德经济论和理性经济论两个方面,总之就是通过给农民最急迫的实在利益换取他们的广泛支持。中共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只在于抗日爱国,而是社会经济方面的改良,例如累进税给贫雇农和中农很多好处,这是中共得人心的基础。
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转变和时代命题-精品文档资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转变和时代命题The Communist Party's Leading Role in China'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me of the TimesLI Jian-ping(Department of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The ninety-year's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three aspects: What is education? What is the focus of CPC's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How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At this historical junctur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recognized that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education-oriented, that priority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given to building a learning society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equity and that the new style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should beParty's self-discipline and rule by law. The theme of the times of CPC's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lies in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being people-oriented and facing the future.Key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ducational undertaking; Modern education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甚至比党的组织成立的历史还要长一些。
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
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作者:罗春花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19年第6期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苏区军民进行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武装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一系列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之材,为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要搞好各种建设和培养人才,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
党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教育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中央苏区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央苏区是以瑞金为中心,主要由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
赣南、闽西地处偏僻,交通、信息闭塞。
土地革命战争以前,“国民党统治下一切文化教育机关,是操在地主资产阶级手里的。
他们的教育政策,是一方面实行反动的武断宣传,以消灭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思想;一方面施行愚民政策,将工农群众排除于教育之外。
反动国民党把教育经费拿了作为进攻革命的经费,学校大部分停办,学生大部分失学。
因此在国民党统治之下,造成了人民的愚昧无知,全国文盲数目占全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1]p328。
加之因经济落后,使文化更加落后,受过教育、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更少,文盲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更多,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甚至只有10%左右。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党和苏维埃政府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和中心任务。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
”[1]p331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呢?毛泽东说:“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
”[1]p331二、中央苏区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央苏区教育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为创办的最初形式,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为实践基础,以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广大干部和工农群众的支持为前提。
延安红色教育
延安红色教育红色教育资源开发是一项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意义于一身的系统工程。
赣南苏区是我国红色教育资源分布最广泛、内涵最厚重、种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
当前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内容结构失衡、开发思路守旧、整合措施不力等问题,因而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宣传推广,打造红色品牌;改革管理体制,转变开发模式等对策措施,以加强和推进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
从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和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篇章。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风起云涌、战火纷飞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这些老同志正值青春年华,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共同目标,与成千上万优秀的中华儿女一起,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延安,投身革命队伍,接受革命教育,学习革命本领。
杨家岭、南泥湾,见证了我们与边区军民同训练、同战斗、同劳动的革命情谊;宝塔山下、延河岸边,留下了我们一代热血青年追求真理、共赴国难的奋斗足迹。
正是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我们学文化、学军事、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参加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不仅在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世界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养成了一种坚定不移、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永不休止的革命品质。
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就是从这里树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成为中国革命的生力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延安是革命历史的教科书。
勤劳勇敢的延安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正是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考社会模拟试卷:九年级创新试题2社会试题
2021年金华市初中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命题比赛试卷卷Ⅰ说明:本卷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相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1.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专门对地球和月球进行了合影“拍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A.天问一号B.神舟五号C.嫦娥四号D.嫦娥一号2.2020年12月10日,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时代楷模称号。
( )A.黄诗燕B.孙景坤C.徐振明D.张桂梅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观察右图,回答3-4题。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位于热带和低纬度B.珠穆朗玛峰南坡位于中国境内C.登山队登顶线路一直沿山谷前进D.从一号营地至峰顶一段最难攀登4.尼泊尔气候复杂多样,图中所示区域大致为( )A.高原山地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图1 测量线路周边等高线地形图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举行。
据此回答5-6题。
5.该铜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之前它与其他十一个兽首流失源自()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这场战争发生在以下事件之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③英国通过《权利法案》④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20年12月,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特点为“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以下主张或教义与之类似的是( )A.“民贵”“君轻”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C.“兼爱”“非攻” D.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8.中共中央驻地在近代曾发生过下述变化: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八年级上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作者,中文名施乐。
1928年来上海后,先后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
斯诺称“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同时,斯诺也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另外,宋庆龄促成斯诺进入红区,斯诺也在书的扉页写上:“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宋庆龄同志,你是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
书中的不妥之处请见谅。
1936.6-1936.10月,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斯诺是一位幽默、正直、爱好和平、主持正义,十分关切中国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人。
【写作缘由】“红色中国”太神秘,想要一探究竟。
【作品相关】《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政府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
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报告文学),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轰炸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西方舆论评价说该书的出版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主要内容】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作品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应用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篇目解读】【习题精选】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董 瑛 李 济 林提 要:一部百年党史也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历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革命主题和自我革命主线,不断探索和推进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管党治党制度体系,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有力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百年历程 从严治党 历史探索 清廉中国作者董瑛,男,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浙江省委党校权力监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杭州 311121);李济林,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武汉 430070)。
一部百年党史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历史,是“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①。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主题,以巩固党的领导、执政地位及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不断探索和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和完善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管党治党经验和“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为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打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严治党的初步探索(一)建党之初,首部党纲、党章彰显了管党治党鲜明的严紧硬要求党的一大《党纲》(俄文译稿)规定,不仅地方组织中的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党员“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最严格的监督”,而且“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也要“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
② 党的二大在管党治党上有三大历史性贡献:一是提出两个重大的政治纪律,即“党的*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强化对纪检监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研究”(20BDJ019)的阶段性成果。
①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8页。
②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革命化的仪式运作
㊀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23年5月㊀㊀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May2023第24卷㊀第3期㊀㊀(Social Sciences)Vol.24㊀No.3Җ历史研究Җ革命化的仪式运作:基于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考察吴承望摘㊀要:㊀纪念仪式是政治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纪念仪式能够有效宣传革命理念,激发群众的政治认同和主动参与意识㊂中央苏区时期,为了有效开展革命动员工作,中国共产党以纪念活动为载体,通过对诸多纪念日的革命化仪式运作,如纪念日的确立㊁纪念活动的筹备和与预动员㊁纪念活动的展演等一系列行为,使纪念活动成为宣传革命理念和增进群众凝聚力的有效方式,激发调动了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增强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为苏维埃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㊂关键词:㊀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革命;纪念活动;纪念日;仪式运作;革命化;群众动员收稿日期:㊀2022-02-11基金项目:㊀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社会边缘群体改造研究 (22HMY014)作者简介:㊀吴承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㊁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E-mail:wuchengwang0107@㊂中央苏区时期,如何实现广泛的社会动员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与追求㊂走进中央苏区时期的乡土社会,不难发现,革命化的仪式遍布各个苏区㊂据一项报告称: 群众大会在赣西南成了经常工作,每月至少有四五次大的示威游行,如追悼死难者㊁阵亡将士等㊂每次各乡区分别举行,人数动辄在一两万,少亦数千,到会群众无论男妇老幼,尽数武装,红旗蔽天,呼声雷动,空气极为热烈㊂ 1 纪念活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群众集会,有其特定的运作过程和政治意蕴㊂有学者认为: 纪念活动指的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㊂ 2 通过纪念活动这一具有明确目标和实际效果的群众性仪式化行为,能够触发和调动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增强人们对新生苏501第3期吴承望革命化的仪式运作:基于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考察维埃政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㊂举行纪念活动时,革命纪念仪式必不可少,它作为分析苏维埃革命的重要切入点,为理解外来的苏维埃运动与传统乡土社会的结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㊂近年来,关于纪念史的研究逐渐成为党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既有跨阶段的宏观把握,也有针对某一阶段或专题的微观考察㊂比如魏建克以 八一 纪念为中心,探析了 八一 纪念的历史过程㊁特点及其意义 3 ㊂陈金龙则从党史文化的角度出发,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展开系统性分析,认为这些纪念活动实质上也是党史文化建构的过程 4 ㊂然而从 仪式运作 的视角出发整体把握和分析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研究不多㊂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纪念活动为对象,透视在这一革命化的仪式运作之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凭借纪念活动实现对群众的革命动员,群众又是如何通过参与纪念仪式触发自身的革命情感,参与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以期对理解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动员机制有所裨益㊂㊀㊀一、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仪式生产㊀㊀中央苏区时期,各种标语㊁口号㊁传单随处可见㊂据一名随红军行军的外国传教士回忆: 他们所到之处,大写标语,红的㊁白的㊁蓝的㊁一个个方块字格外醒目 这些标语都是由宣传班写成,这些人走到哪总是带有一桶漆,凡是能写字的地方㊁显眼的地方,他们都写大标语㊂ 5 事实上,类似标语之类的符号可以象征多种含义,但如要将其与特殊的革命象征相连接,不仅需要在内容上彰显出革命理念,还需要特定的中介 革命仪式 赋予某项符号特定的象征内涵㊂纪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仪式,各苏区通过纪念日的筛选与确立㊁纪念活动筹展与预动员以及纪念活动的展演三个阶段完成了革命仪式的生产,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某些符号向特定革命象征的转换㊂(一)纪念日的筛选与确立纪念是通过一定的仪式和程序定格和放大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文化活动㊂ 6 借助各种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凝聚党心㊁民心和军心的目的㊂中国共产党对纪念日的选择并非随心所欲,往往针对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会沿袭国际传统惯例,并根据时势变化作出相应调整㊂总体而言,苏区各地的纪念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针对特殊历史人物的纪念中国共产党会选择一些特殊历史人物如马克思㊁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李卜克内西㊁卢森堡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作为纪念对象㊂纪念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时采取实体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纪念的方式,以革命导师之名成立各类学习机构或是修建相关纪念设施㊂如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中央局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以求广泛系统地传播马克思所创造的共产主义 7 , 在该学校开学时,举办隆重的开学典礼仪式勉励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8 ㊂此外,苏区各地也修建了以革命导师列宁命名的列宁室或是列宁学校㊂1933年,在红军退出闽西一带时,有人在游历期间注意到 每个小角落里,都可看见列宁学校,劳动学校的踪迹 9 ㊂除实体纪念外,以文本为载体展开纪念,也是较为普遍的形式㊂如为了纪念列宁㊁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历史贡献,有报告指出: 列宁是世界革命的导师,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号召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起来以阶级战争来消灭帝国主义战争 ①㊂2.选择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国内外历史事件进行纪念在纪念日选择上,中国共产党也很关注国内外一些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如国际上的巴黎公社,国内1923年发生的 二七 惨案(京汉铁路大罢工遭暴力镇压的流血事件)㊁1925年发生的 五卅 事件与沙基惨案(广州工人和学生为声援 五卅 运动而遭到英法军队的突然袭击导致的惨案)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发生的广州起义和1931年的宁都起义等㊂1931年6月,共青团闽西特委发布了‘为沙基惨案六周年告青年群众书“, 号召广大青年不仅要开会游行㊁散传单㊁呼口号,更是要继承英勇的革命精神,完成尚未完成的任务,包括争取劳动保护法㊁保障青年读书㊁婚姻㊁娱乐参加政权的权利等等 ②㊂九一八 事变发生以后,民族危机的加重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 九一八 具有了深刻的革命内涵㊂为了纪念 九一八 两周年,中国共产党在瑞金举行反帝宣传展览会, 展览会的内容有相关的图画,统计,纪事,像片等 通过展览会不仅有助于宣传反对帝国主义,而且也对发扬革命艺术具有很大的意义 10 ㊂3.对国际传统节日展开纪念每逢 三八 妇女节㊁ 五一 劳动节等具有国际性意义的节日到来之际,苏区各地都会举办相应的纪念活动㊂如1932年3月8日,瑞金九区各乡劳动妇女在叶坪大会场上集会,纪念 三八 国际妇女劳动节, 会场中妇女情绪非常热烈,高呼 反对老公打老婆! 劳动妇女万岁! 等革命口号,大会结束后各乡妇女出发游行,并沿途高呼口号,及至夜晚,又举办热闹的晚会,表演劳动妇女的出路和家婆压迫媳妇等新剧 11 ㊂作为中央苏区和红色根据地机关报,‘红色中华“也针对一些节日出版特刊和纪念专号㊂如为纪601①②中央档案馆㊁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3“(内部资料)第10页,1984年㊂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六辑“(内部资料)第112页,1981年㊂第3期吴承望革命化的仪式运作:基于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考察念 五一 劳动节,‘红色中华“在红中文艺副刊上刊发了有关 五一 纪念的专号,其内容包括与 五一 相关的诗歌㊁剧㊁曲㊁散文以及图画等㊂除了 三八 五一 等传统国际节日外,为纪念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将十月革命节也作为一项重要纪念日㊂1931年中共江西省委发布了‘关于十月革命纪念运动的决议案“,文件指出: 为了举行广大的武装示威运动,必须切实执行包括开会讨论㊁筹办纪念筹备会在内的等八项工作 12 ㊂1933年武阳在纪念十月革命节时, 除了常规的化装㊁讲演等宣传外,还准备举办晚会三次,会上还表演新剧,同时召开红军家属联合会等 13 ㊂从这些细致且完善的工作要求足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纪念的重视㊂4.根据苏维埃革命时局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日期进行纪念中国共产党还会根据苏维埃革命时局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日期进行纪念,包括对革命英烈的纪念㊁中央苏维埃政府成立周年纪念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等㊂如1929年8月30日澎湃㊁杨殷㊁颜昌颐㊁邢士贞烈士被残忍杀害㊂1930年8月30日,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专门出版了纪念四位烈士的特刊,周恩来以 冠生 为笔名,饱含深情地写道: 彭㊁杨㊁颜㊁邢四烈士的牺牲是中国革命㊁中国党之很大的损失 他们的战绩不可磨灭!它犹如一团火,照耀在千万群众心中,熔成伟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的群众的热情,一齐奔向革命的火原! 14 同时这一天也被当做 八卅 纪念日,在苏区各地被广泛纪念①㊂如1931年8月18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发表‘纪念彭㊁杨㊁颜㊁邢四同志及追悼工农武装阵亡战士“的通告, 号召各级政府成立筹备会,组织宣传队,开展相应纪念活动 ②;8月25日, 闽西丰稔区委发布了‘关于 八卅 纪念的工作布置“的通知,并开展了相应的筹备工作 ③㊂除了纪念革命英烈外,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尤为引人注目,它其实就是 八一建军节 ㊂然而,与 八一建军节 紧密相关的南昌起义在早期并不受重视,大革命结束后,它被认为是一次 软弱的军事投机的尝试,违背了中央政策的行动 15 ㊂所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 八一 纪念活动与南昌起义并无多大关系,早先 八一 多是指 反帝战争日 ,是 共产国际指导下的国际性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活动 16 ㊂尽管当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 八一 纪念,但纪念的核心和主题多为 反帝拥苏 ,并未将其同南昌起义相关联㊂如1932年7月12日苏区中央局曾发布‘反帝拥苏粉碎敌人 围剿 庆祝红军胜利的701①②③1929年8月30日,彭湃㊁杨殷㊁颜昌颐㊁邢士贞四位同志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史称 龙华四烈士 ㊂为了纪念四位烈士,遂将8月30日设定为 八卅 纪念日㊂中央档案馆㊁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1933)第166页,1985年㊂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六辑“(内部资料)第152页, 1981年㊂80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八一示威运动宣传大纲“,指出: 自从共产国际决定 八一 为反对帝国主义世界大战赤色示威日后,每年的 八一 成为反对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斗争的节日,到处举行盛大集会,游行示威㊂ 12 中共福建省委的一项通告更明确指出: 伟大的国际日 八一节快到了! 八一 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动员自己队伍与检阅自己的力量反对世界大战武装拥护苏联大示威的日子㊂ 17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在实现武装保卫革命根据地和顺利开展土地革命的目标指引下,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再加上红军实力的壮大,使中共中央对红军和南昌起义的看法有了转变㊂1933年6月23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 八一反帝战争日 的决议“,强调: 今年 八一 反战日适为红军成立纪念日,并向广大群众指出只有中国的工农红军才是中国劳苦群众的唯一救星 12 ㊂7月2日,苏区中央局正式颁布‘关于 八一 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决定“,指出: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一九二七年八一的南昌暴动,已确定 八一 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 18 ㊂朱德和周恩来称八一南昌起义是 中国工农红军的胚胎 19 ,进一步诠释了南昌起义与工农红军纪念日的内在关系㊂自此之后, 八一反帝战争日 实现了内涵的转换和规格的提升,逐渐转变为 八一建军节纪念日 ,在纪念南昌起义这一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服务于当时动员群众参与反 围剿 战争等一系列活动的现实需要㊂(二)纪念活动的筹备与预动员纪念活动的筹备与预动员是整个纪念活动的核心环节,决定着纪念仪式最终是否能够取得成功㊂1.制定活动议程纪念仪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定活动议程,依照既定的议程开展纪念, 能使具体纪念活动之间相互衔接,使纪念活动走向规范㊁有序,增加纪念活动的庄重感㊁神圣感,从而强化纪念活动的整体效果 2 ㊂纪念活动的议程体现整个纪念仪式的总体安排,虽然各有差异,但大致包含鸣炮 升旗 奏乐 宣布开会 代表发言 检阅 授奖 散会游行 召开晚会等程序㊂如石城县在纪念 二七 时规定了两天的行程: 第一天包括鸣炮开会㊁奏军乐㊁行升旗礼㊁唱国际歌㊁致开会词㊁宣布赤卫军军部及模范师师部成立㊁就职㊁誓师以及各机关代表致辞等,第二天主要是阅兵和政治检阅㊁颁奖等㊂ 20 当然,并非每项纪念仪式都会如此完整,但基本上都能通过议程设定满足活动需要㊂2.注重以 宣传下乡 的方式对分散的农民进行组织整合举行纪念仪式时,中国共产党通常会借助标语㊁传单和墙报等媒介广泛宣传㊁组织动员群众参与㊂如在1933年 五一 纪念前夕,有社论指出: 五一的宣传鼓动必须要充分利用口头的(讲演谈话)㊁文字的㊁木板(标语㊁传单,墙报及各种小册子,刊物,画报)等,第3期吴承望革命化的仪式运作:基于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考察把环绕在今年 五一 周围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传达给广大工农群众进行最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㊂ 21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逐渐注重结合群众具体需要进行宣传㊂张闻天认为, 宣传活动应该结合群众在某一具体问题上的迫切要求进行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斗争 22 ㊂然而,有些苏区在开展纪念活动宣传时存在不注重结合群众实际㊁缺乏耐心和材料不生动的问题㊂杨尚昆曾提到: 苏区内的习惯是这样,每一个纪念节和政治运动,各团体长篇大论的宣言非常之多,而内容差不多都是一样,我认为这完全是不必要的㊂ 23 因此,中共福建省委在开展 三八 纪念时,要求 各地应积极散发对女工农妇宣传的传单㊁标语和画报,利用‘福建红旗“为平台,积极宣传苏区妇女在土地革命斗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如参加苏维埃政权,和男子一样平分土地,离婚结婚得到自由,家婆不敢压迫媳妇,家庭财政公开等),引起女工农妇斗争的热情和对斗争的认识 ①㊂相较于长篇大论的宣讲,这些具体要求简单明了,切合群众利益,符合群众需要,因此更易被群众接受㊂3.相应组织的成立为宣传工作落实到位提供了坚实保障一般来说,组织建设是否完备和充分有力,关系到宣传工作的成败㊂中央苏区时期,每逢比较重大的纪念活动,各地都会根据中央局的要求组织和成立纪念筹备会㊁各种特别队以及宣传队㊂如在纪念 四一五 反白色恐怖运动周时,闽西苏维埃政府要求: 选择一区为单位召集群众大会,由各级群众团体,赤色工会㊁雇农工会㊁贫农团,及政府选出代表组织各区乡纪念筹备会开展一切工作 ②㊂这些组织成立后,不仅要发挥组织的统筹和指导作用,也要对各组织的工作进行严格检查㊂如 汀连县在 三八 纪念时要求各种特别队(慰劳队㊁洗衣队㊁交通队等)能够经常开会讨论实际工作,并在每一工作进行时有严格的检查 ③㊂另外,各苏区也会组织宣传队深入乡村,通过寓乐于行的方式到每家每户进行宣传,吸引群众广泛参与㊂如 兴国县在 八一 纪念时每日派宣传队到各农村中作挨户宣传,组织专门晚会,编制富有政治的 八一 新剧,深入圩场农村进行活泼的表演,组织化装宣传队有计划的去宣传,兴奋了群众对 八一 的热情 24 ㊂当然也有个别地区由于组织动员不到位而使纪念活动流产的案例,如 石城地区在 五一 检阅过程中出现了参会人数少㊁打野操㊁逃跑和开小差等问题,致使阅兵并未如期进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组织上的不健全以及组织中党的领导的薄弱 25 ㊂因此,严密且强有力的组织工作是纪901①②③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7“(内部资料)第64页,1984年㊂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5辑“(内部资料)第150页,1981年㊂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5辑“(内部资料)第104页, 1981年㊂01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念活动如期进行的重要保证,这不仅在于组织本身所具有的分工协作和高效性,而且通过组织也能发挥出聚合放大的效应,最大程度上实现对群众的动员与整合㊂4.一定的空间和场地布置是开展纪念活动的硬性条件场地空间的大小㊁开放度以及交通是否便利会直接影响到一项纪念活动是否能够如期进行,因此活动的组织者往往会选择比较空旷㊁平整和开阔的场地,如瑞金在 三八 纪念时选择叶坪大会场㊁ 五一 纪念时选择空旷的飞机场(中央运动场)㊁ 八一 示威时选择红校炮兵场召开纪念会㊂此外,分布在瑞金下肖地区的大埠桥㊁汀州的列宁公园㊁泰宁的北门内广场以及才溪的马道坝等地也都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常用场所㊂这些地方交通都较为便利,而且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群众,可以为纪念活动的召开提供必备的硬性条件㊂另外,场地的布置也格外重要,它关系到纪念活动的氛围营造㊁主题呈现和纪念仪式的基本格调㊂ 在五一纪念过程中,上杭才溪区的场地中设有一红色讲演台,左旁建立一小台,为公开征收党员团员和自愿加入红军的报名处,对面又建立一座少先队检阅指挥台,会场四周满布纪念标语,悬挂彩旗㊂ 26 这种场景布置虽然简陋,但营造出一种较为庄重㊁正式和肃穆的氛围,设立的各种报名处也能彰显纪念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政治主题㊂(三)纪念活动的展演虽然苏区各地开展纪念活动的形式各有差异,包括示威大会㊁纪念大会㊁授奖㊁阅兵㊁运动会㊁文娱晚会等多种类型,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宣传动员㊂在具体展演过程中,苏区各地通过维护活动秩序和营造群体氛围等方式保障了纪念活动能够成功举办㊂1.维护活动秩序是纪念活动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苏区各地纪念活动对参会人员入场一般有详细的规定,如瑞金下肖 八一 纪念时要求 到会的群众每人都要有一样武器(如梭标,土炮,鸟铳,手旗,花灯),以及到会的群众要整齐森严,呼口号和唱歌等 27 ㊂活动组织者偶尔也会以入场券的形式维护某些活动(比如晚会或剧场演出等)的入场秩序,如工农剧社在举行 八一 庆祝晚会时就规定: 由于三十日下午有盛大晚会,除表演两个剧本和两个活报以外,并有毛主席或项主席报告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㊂届时必有一番极大盛况,为维护剧场秩序,已发有入场券,观众必须凭券而入 28 ㊂与此同时,为保证活动有序召开,活动组织者还会指定专门的负责人维护现场秩序,如丰稔区在 八卅 纪念时明确规定: 各乡所到会的群众,各乡所负责人应维持秩序,加紧注意严防社党捣乱 ①㊂会场秩序得到保障,能使参与者感受到一定的政治权威,某种程度上也更易于接纳相关革命理念㊂①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6辑“(内部资料)第152页, 1981年㊂111第3期吴承望革命化的仪式运作:基于中央苏区时期纪念活动的考察2.群体氛围的塑造是达到纪念活动预期目标的核心动力人是活动开展的主体,大规模的群众汇集是营造纪念活动氛围的基础㊂声势宏大的纪念活动可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并通过群众的相互感染㊁相互激励,将革命的意志传递和辐射到更大的范围,从而影响到群众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形成强大的动员力量㊂中央苏区时期的纪念活动举办情况如表1㊂表1中央苏区时期部分纪念活动举办情况纪念活动名称时间和地点参与人数㊀㊀㊀㊀㊀㊀资料来源三八 1932年,瑞金第九区六千余人‘ 三八 妇女节纪念大会盛况“,1932年3月9日‘红色中华“第5版四一五 1932年,上杭县七八千人‘纪念 四一五 和庆祝克复龙岩大会盛志“,1932年4月21日‘红色中华“第5版五一 1932年,上杭才溪区两千多人‘上杭才溪村 五一 纪念中“,1932年5月25日‘红色中华“第6版五卅 1932年,汀州市四千多人‘汀州市 五卅 示威“,1932年6月2日‘红色中华“第4版二七 1933年,瑞金万余人‘ 二七 纪念盛况“,1933年2月10日‘红色中华“第3版九一八 1933年,太宁三四千人‘ 九一八 纪念在太宁“,‘红色中华“1933年10月12日第4版八一 1934年,瑞金两万多人‘赤色首都 八一 阅兵记“,1934年8月4日‘红色中华“第3版㊀㊀从表1可知,参与纪念活动的群众少则几千人,多达上万人,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的参与人数远多于其他地区,这不仅源于瑞金人口数本身较多,也因为瑞金周边地区的革命渗透程度要强于其他地区㊂尽管苏区各地纪念活动都服务于特殊的政治目的,但参加纪念活动的群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㊂如 庆祝 二七 时,示威者全体武装,手执红绿纸旗,大呼口号㊂同时,各地化装宣传队,跳舞队均随队出发,极为热闹㊂沿途并高呼 打倒国民党 等口号,晚七时纪念晚会人数极多,中央大礼堂未开幕就已人满为患 29 ,由此可见当时群众参与纪念活动的热情之高㊂总之,通过纪念日的筛选和确立㊁前期的宣传和筹备以及仪式的运作和展演,中央苏区最终实现了纪念活动的仪式生产㊂在此过程中,革命的 符号 贯穿始终,并获得了特定政治内涵:一方面,各项纪念日本身就是一项符号,通过筛选与确立,更被赋予了内在。
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爱国救亡...
摘 要杨贤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同中国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吸收中外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教育学思想体系。
他用唯物辩证法阐述了教育的起源,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分析了教育与社会其他现象的关系,奠定了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杨贤江在指导青年运动中,形成了“全人生指导”思想,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自动自学的学习方法,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了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托,同时也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涵盖的德育论、教学论、课程论、课外活动等内容,对当前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杨贤江的学校管理思想也渗透着丰富的管理原则,揭示了科学管理的规律,成为其教育学体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杨贤江教育学思想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特点,他对现代教育科学的贡献启迪我们应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主导思想加强教育学的理论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杨贤江;教育学;思想IAbstractYang Xianjiang is the early Chinese Marxism educational theoretician, he integrated the Marxism educational theory with Chinese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established the systematical educational theory system by absorbing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theory. With the materialistic dialectic, he expounded the origin of education, posted the essence of the education, analyzed the relations of the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other phenomena, he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y system. While guiding the youth movements, Yang Xianjiang formed the thought of “the full life guide”, stipulated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content, brought forward the learning method of the initial self-teaching, evaluated the vocation of teacher highly, illustrated the education principles, methods, organization forms on the basis of revealing the education rules. He not only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ical support for the teaching staff, but also provided the new thought and methods for the pedagogy study, including the moral education theory, the teaching theory, the curricula theory, the after school activity and so on, which have the direct guiding meaning for the total re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school educations.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ought of Yang Xianjiang also has rich administration principles, revealing the rules of scientific administration, it is the necessary part of his teaching theory system.The teaching theory thought of Yang Xianjia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His devotions to the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edifies us that we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to explore, seek truth from facts, enhance the academic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 theory guided by Marxism educational theory.Keywords Marxism ; Yang Xianjiang; pedagogy; thought目 录引言 (1)一、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1)二、研究现状 (1)三、研究方法 (2)第1章杨贤江教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4)1.1杨贤江教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4)1.2杨贤江教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7)第2章教育的基本理论 (14)2.1教育的起源 (14)2.2教育的本质 (16)2.3教育的目的 (20)2.4教育与社会发展 (22)2.5教育与人的发展 (27)第3章 德育思想 (30)3.1道德的特征 (30)3.2德育的内容 (31)3.3德育的方法 (33)第4章 教学思想 (35)4.1教学论 (35)4.2课程论与教材观 (36)4.3课外活动 (38)4.4教师观 (41)第5章 学校管理思想 (45)5.1民主治校 (45)5.2学生自治 (46)5.3管理原则 (47)第6章 杨贤江教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科学的贡献 (50)III6.1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入教育学领域 (50)6.2创建了“全人生指导”的青年教育理论 (52)6.3奠定了我国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 (54)6.4把心理学研究运用到教育学领域 (57)结语 (62)参考文献 (63)引言一、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撰写和翻译了大量文章,著有《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以及300多篇关于青年问题的论文、100多封通讯、1400多则答问。
政治动员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思政研究政治动员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吴金萍1闫鹏"1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院;2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是关于中国抗战方针的军事、政治光辉篇章,其中深刻阐述了政治动员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政治动员思想中深挖精髓,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具体表现为:以“四个自信”为指引,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要》“十大体系”为载体,以辅导员骨干作用发为依托。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细致、统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动员一、政治动员的精神实质1.政治动员思想的提出。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批判中国抗日战争“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思想。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但需是持久的。
在说明了为什么是持久战和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之后,毛泽东同志进一步科学阐释:“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吓)8))2.政治动员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谈抗日政治动员时,比较系统地论了政治动员的目的、义、、和/(1)告知抗战的目的,动员民众思想。
在分析抗战形势时,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的的政治动员,是能胜利的。
”叫80>政治动员?:“是战争的政治目的:军队和人民……其,单单说明目的,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是说,要一个政治。
”让民众在持的战争中到,到光明。
(2)明确途径和,%如进政治动员?政治动员的和是通过多种和众、进,毛泽东同志说:“怎样动员?说,,,,学,靠民众,人员。
”一形式,一方面了民众的,一持久战、全抗战的人%(3)组训民众团体,统一战线%政治动员,全国上了的抗日亡运动,动员众、、参战,、、、妇、儿童团等抗日救国群众%仅壮年、妇女甚至老人、儿童都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为抗日亡做贡献,强大的政治动员力量也让人为之震撼。
教育救国论的那些事
“新教育救国论”批判书萧若辰自从1927年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后,中国***人就在思想上认清了“教育救国论”的荒谬之处。
后来在教育学中,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为指导和理论基础,在“教育与社会关系”中详细阐述和批判“教育救国论”的观点及其危害,是为学教育学的人最熟悉的知识之一。
到了20世纪末,世界各国不分什么社会状况,普遍响应美日等国,提出依靠教育强国、立国的口号,自然中国也不例外。
遂中国教育学中对“教育救国论”的批判成为了不适时宜的东西,退居“陈词滥调”的地位。
90年代初,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堂皇地出现了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前辈张燕镜教授为迎合“科教兴国”战略而提出的“教育强国论”。
张先生文章题目为《教育救国与教育强国》,发表在《教育研究》1993年第7期。
文章认为,如果说“教育救国”在革命时期是麻痹人民的理论,那么在和平建设时期说依靠教育强国、立国就不能说错。
张先生的看法不是个人独到见解,而是一种普遍思潮的代表,我们称这种教育强国思潮为“新教育救国论”。
“新教育救国论”建立在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挂在嘴上、写到书本乃至文件里的一种单线思维基础上:当前世界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基础在于教育。
于是教育被看成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教育--->人才---->科技---->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不禁要问: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放在生产方式上,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弄错了,忘记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需要教育来培养?仔细考察才明白,不是马克思主义弄错了,而是“新教育强国论”错了,是“新教育强国论”忘记了教育发展也是需要以一定生产方式来规约,以一定生产力制约,以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由于忘记了这一条基本的道理,就混淆了教育过程和生产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處爲雑t翁嫌2016年第11期(总第257期)[文献编码]d〇i:10.3969/j.issn.l004-6917.2016.11.027从瑞金醒安:政治动员与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教育述评刘建民(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摘要:瑞金时期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广泛的社会教育运动,勾勒了一幅从理 论到实践、从苏区共产主义社会教育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教育的画卷。
无论是从中国革命运动的需要,还是从20 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抑或从当下深化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来看,这场充满政治动员与社会变革的社会教育都 值得我们去认真回顾与总结。
关键词:瑞金;延安;政治动员;社会教育;中国共产党;社会变革中图分类号:K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 (2016) 11-0135-0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实 现了中国社会历史性的转折。
这种转折不仅是社会 制度与经济技术上的,更是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上 的。
瑞金时期和延安时期的社会教育,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审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画卷的重要视角。
对 此,学界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
但是,仍有一些问题 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苏区的社会教育与陕甘宁 边区的社会教育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社会教 育体现了党对国家、社会与群众之间怎样的思考?如何审视社会教育所引起的政治动员与社会变革上 的变化?我们今天的观察应该做到“身临其境”而 又客观冷静地思考。
一、先声:苏区共产主义社会教育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教育理念可追溯到马克思主 义早期传播的时期,但具体的教育实践要到秋收起 义上井冈山后,或者更准确地说,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成立后的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逐步建立起共产 主义的社会教育制度。
当时的社会教育主要是俄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形式,各级教育培训机构不仅仅是“教书”的更是“育人”的,是首先作 为一个宣传、动员及培养革命后备人才的机构而存 在,突出地表现出教育为政治服务的特征,反映着 苏区共产主义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在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以政治动员为主要 任务的苏区社会教育实践活动颇具规模。
在教育方 针上,苏区的社会教育以政治斗争和革命动员为出 发点,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教 育是为了提高工农劳苦大众的政治觉悟,“为着革命 战争的胜利,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为着 动员民众一切力量” [1],要达到群众随时能以饱满的 热情投人到革命战场上的效果,力求最大限度地挖 掘出深藏在群众中的伟力。
在教育机构上,从中央 到省、县、区、乡都建立了社会教育的机构或组织,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社会教育系统,如扫盲工作,中央一级有“消灭文盲协会临时中央干事总会”,领 导着各级“消灭文盲协会”开展工作,社会教育活动 伊始就处于有组织、有计划的状态。
在教育对象上,虽然明确指出机会是给予苏区全体群众的,但在中 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收稿日期:2016-06-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DJ006)作者简介:刘建民(1978—),男,河北大城人,博士,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
-135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o.11.2016 (Cumulatively,No.257)利为目的”[2]的氛围里,还是主要以阶级论的标准考察教育对象的家庭出身和思想观念,事实上在人学、教学等各个环节实行工农子弟和地富子弟区别对待的标准,着力培养教育忠于信仰、坚定立场、敢于斗争的革命后备力量。
表1苏区社会教育组织简表序号名称主要授课对象授课时间主要授课内容1夜校工农群众夜间政治教育和 文化教育2半曰学校工农群众白天政治教育和 文化教育3业余补习学校工厂企业工作人员、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工作人员工作外时间文化教育4识字组工农群众随时文化教育5识字牌工农群众随时文化教育6俱乐部工农群众随时政治教育和 文化教育资料来源d艮据余伯流、凌步机的《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历史 经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和吕良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整理。
苏区广泛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在政治动员上 成效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政治动员平战转换能力,当时流行的一个关于“识字”的故事极具代表性:“组长用筷子在地上写了个‘田’字,教大家认。
旁 边的一个青年把田字中间的一竖向上延长,告诉 大家是‘由’字,因为要‘自由’,所以不能受框框 的限制,结果就出了头。
又有一个青年靠上前来,把由字当间的竖又向下延长,接过话题笑着说,他 抬起了头,我再跺下脚,就成了个‘申’字,也就是 穷人翻了身,伸直了腰的意思。
” [3]这个故事里包含 着几个关键性的词语,“土地”、“自由”、“翻身”代表着革命运动话语体系的精髓,群众对此的了 解与运用体现了党政治动员的效果。
当然,大众教 育的效果也很明显,夜校、半日学校、识字班、识字 组、俱乐部、列宁室、识字牌等形成了一个网格状 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文化学知识不仅仅是一项任 务,更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在“学习模范”王秀 珍的心里,学习是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大家都 在努力学文化,为将来搞建设做准备”,所以要有 一种紧迫感,时刻自省“我不抓紧就要掉队啦!”[4]这种心态在当时颇有代表性。
1933年底兴国县建立 “识字运动总会130个、村识字运动分会561个、识 字小组3387个,参加识字小组的组员22519人” [5],群众的文化水平提高迅速,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 群众开始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种在当时较为普遍的现象反映出社会的变革。
国民党政权连续的“围剿”对苏区生活影响巨 大,社会教育实践的正常进程在长征后几乎中断了,但社会教育给苏区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是极为 深远的。
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 社会教育活动,反映了党对教育改革的重视,并以 实践活动对思想理念进行了检验,进而在一定程度 上实现了政治动员与社会变革的联动。
更为重要的 是,苏区社会教育的理念、内容及形式等方面在陕 甘宁边区实现了转换,使得党社会教育事业的进程 得以延续和创新。
二、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处于日本侵华的民族 危亡关头,这种社会现实不同于苏区时期国共之间 的“内战”,而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这就 决定了在继承苏区社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大幅度 增加了爱国主义的内容,进而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社 会教育的话语体系。
我们不妨以两个符号来审视新 民主主义社会教育的话语体系:一为社会教育政治 化,一为新文字运动。
把这两个符号放在一起很有 意思。
从内涵上说,社会教育政治化是一种理念,一 种指导思想,新文字运动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两 个符号并不对等;但从逻辑上说,社会教育政治化 表现了强调政治的教育理念,新文字运动则是对此 的重要诠释。
或许,两个符号之间的同与不同有益于 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教育的话语体系。
所谓社会教育政治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理论 的语境下,依然突出社会教育理念、内容及形式的 政治色彩,强调通过对受教育者系统的理论教育,强化其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认同,进而帮助受教育者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感。
在新 民主主义的话语体系中,社会教育政治化集中表现 为民族主义话语,党要教育群众意识到生活的意义 是“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否则“抗战不 月利,大家当亡国奴,甚么.没有了”[6]。
这!,中国传统的守卫家园观念和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理念 结合起来,在党创新的阶级话语和民族话语体系中 传达给群众,使得受教育群体在价值观念、思想情 感、知识体系、行为规范等多层面发生重大变化,进 而表现出对党的执政理念的认同与极大的政治参 与热情。
这种在普通群众中所表现出来的认同和参与上-136 -【历史研究】从瑞金到延安:政治动员与社会变革中的社会教育述评的变化,如果放到特殊群体一■二流子身上,可能更 容易观察到社会教育所蕴含的巨大功效。
二流子群 体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但他们大多是扰乱社会秩序的不安定因素,甚至在一定程 度上威胁着边区政权。
边区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对二 流子进行改造,其中社会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使不 少二流子感到重获新生。
刘生海曾是陕西定边“远 近闻名”的二流子,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帮助下,刘生 海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开始自谋生计,而且 带领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组织运盐运动,成了众口 称赞的“劳动英雄”和“运盐模范”。
刘生海把发生 在自己身上的“蜕变”归结为党的教育,激动地表示 “我要报答政府这样好的待我,我以后更要好好的 劳动”[7]。
这种“新人’的改造过程及展现出来的功 效也许更有助于理解社会教育政治化符号的内涵。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视角,以新文字运动来透 视新民主主义社会教育。
所谓新文字运动,严格意 义上是指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这场运动可追溯到清 末民初,初始是近代以来欧风美雨吹打下中国思想 界提出的文字改革运动,但又不仅限于思想界,在 文化界及教育界同样影响深远,党的元老瞿秋白、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等人都曾投身于此运动。
说 到这里,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两点认知:陕甘宁边 区新文字运动的倡导者们如林伯渠、徐特立、吴玉 章等,几乎都受到近代以来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影 响,又在苏联的文字改革运动中经受过锻炼,深为 新文字运动所描绘的前景所鼓舞,认为这是思想文 化上除旧布新和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不过四五 年,边区的文盲可以扫尽,大众的文化知识可以大 大提高,这是我们新文字推行的光明前途,也是我 们多年来心中的期望”[8]。
当然,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按照某个人或某个政党的主观意愿直线前行,而是像恩格斯指出的是 “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194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新 文字运动;1943年初,新文字运动基本结束。
从轰 轰烈烈到戛然而止,新文字运动的实践轨迹波动之 大,在教育改革的历史上亦不多见。
以历史长时段视 角来看,在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背景 下,从民族解放运动的现实需要出发,倡导者及组 织者在美好图景下的鼓呼、设计、推动与受教育者 接受、应付甚至躲避之间的矛盾,新文字运动本身的复杂与矛盾,众多的个体意志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导致了无法消解的冲突,新文字运动的黯然退场似 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理念到形式的梳理,使得新民主主义社会教 育的话语体系从内核到轮廓都逐渐清晰起来。
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教育改革中突出了 政治动员与社会变革的结合,尝试在民族国家话语 的语境下获得群众对党及其政策方针的认同。
虽然 社会教育的内在理念与实践活动皆存在不可回避的 局限与矛盾,但其中体现出的共产党人对中国民主 革命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社会教育运动背 后的努力、成效与经验,依然体现了党在局部执政 时期治理能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