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理念集锦简短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理念集锦简短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每一位中学历史老师都要谨慎学习、深化探究的纲领。
如何把握好新课标理念,上好每一堂历史课,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我校历史教研组做了有益的探究和尝试。
一、变更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改革的须要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试量中学的办学理念,我们适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目标,由以传授学问为主、造就实力为主,转变为“以传授学问为根底、激发学生爱好、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实力为主”,从而把初中学习由一个独立的阶段变为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机环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底。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爱好是主观能动性的来源。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是历史老师的首要任务。
历史是一门涉及广泛、充溢情趣的学科。
这就是我们活泼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爱好的根底。
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历史学问与学生原有学问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共鸣,形成兴奋点,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情愿学习、主动学习历史。
今日的社会是学问社会,自主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存须要。
自主学习实力的造就成为现阶段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局部。
为此,我们变更了过去传统的“教书”方式,由单纯地教教材变为合理地运用教材,在完成根底学问传授的同时,把学生自主学习实力的造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实力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和自信念随之增长,从而确保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开展三者有机统一。
二、加强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合作是当代社会取得胜利的重要根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关注合作的范围、对象、方式,更注意合作的效果。
只要对学生学习有利的合作我们都尽可能加以采纳。
详细的合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老师之间的合作我校有一项长期坚持、效果良好的集体备课制度。
历史组在每堂课前老师先集中,进展集体探讨,再确定这堂课的主要备课人,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摘要】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怎样教决定怎样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
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方式策略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由”教师讲”变“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一讲到底,偶尔也提问,但毕竟是“戴着镣铐跳舞”。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让学生“做”。
因为学生不做,教师既看不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也看不出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
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其自主性、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形成技能,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责任和乐趣。
因此,教师不要独占课堂,要把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合作、探究、发现。
如:九年级上册《圆锥侧面展开图》一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个扇形纸片,学生做的纸片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量出扇形的圆心角和半径,计算出扇形的弧长和面积。
然后利用多媒体,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老师的做法,边做边思考,围成一个圆锥,同学们亲自动手做、观察、交流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各组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收获很大。
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学得透彻明白,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教师只宜“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学生的智慧集中在做的过程中。
2、由“静听”变“亲自动手”,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根据神经功能反馈的特点,要培养理性思维就是注意学生的活动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思维。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指现代教育改革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新的教学方式所取代和改进的过程。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
新课改强调知识的整合和综合,不再强调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跨学科思考和运用知识。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讲解和传授。
而新课改中,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师需要通过讨论、研究、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包括评价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记忆和机械运用。
而新课改中,教育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包括观察、记录、访谈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别差异的平衡。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上。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育资源主要由教师掌控和分配。
而新课改中,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
教师需要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将教育资源共享给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广泛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它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
这种转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转变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

转变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也在不断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们需要不断革新课堂教学,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在过去,教学观念主要是以“灌输式”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这种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摆脱以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而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
他们需要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革新课堂教学1. 创设情境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单一的教学内容为主,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
而现在的教学更加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培养合作精神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而革新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学习的孤立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入多媒体教学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媒体和信息丰富的时代,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产生了厌倦。
革新的课堂教学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提倡体验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革新教学要提倡体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悟知识的奥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科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论文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
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1.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验,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身份:从传统意义上的“塑造性教育”的灵魂工程师、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沦落”为实施“服务型教育”的组织者、工作者、服务者、学习者和“研究型教育”的探索者和合作者。
而学生也从过去被动的“服从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者”。
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作为促进者,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2.教学目标的转变。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教学也要遵循发展的策略。
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便不满足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本文将就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学生中心教学方式的推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路人。
而在新课改中,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被大力推崇。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不再是一个统治者,而是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探究式学习的普及在新课改中,探究式学习也成为了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探究和研究为主导的学习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更好地适应了未来社会的需要。
探究式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实验和调研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多元评价的应用在新课改中,对教学成果进行多元评价已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分数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能力。
而多元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科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
多元评价是对教学方式的转变的一种重要体现。
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了四个任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现实生活的联系。
那么生物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呢?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1、教学理念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这充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1.1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实施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任务。
新课标安排了多个实验设计项目,通过这些实验设计,学生就可以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一般研究方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参与生物学有关的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搜集一些科学资料,整理成科学小论文等,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1.2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学校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进一步挖掘“面向全体学生”的内涵,还应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科学的结论,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1,3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师的课堂地位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高临下的地位。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
研究性课题在生物课本中的出现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产物,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培养学生如何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知识大门的能力,决不是机械地传授教材知识,更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

转 变 教 学 理 念 ,改 革 教 学 方 式
浅谈 高职 高专 英 语教 学的 改 革
石 静 波
( 苏 省 徐州 技 师 学 院 基 础 部 , 江 江苏 徐 的 英语 水 平参 差 不 齐 、 总体 偏 低 , 大 多数 学 生 听 、 、 、 、 的 能力 都较 差 。 因此 改革 教 法 , 说 读 写 译 创 新教 学 , 高教 学质 量 . 高 职英 语 教 学 中的 一 个 重要 目标 。 提 是 本 文探 讨 了英 语教 学 的创 新 模 式 : 立 互 动 的教 学模 式 , 施 开 建 实 放 式教 学 : 据创 新教 育 思想 确 立全 新 的课 堂教 学 目标和 评 价 依 体 系 ; 挥 学 生 的能 动性 , 发 营造 宽松 、 自由的课 堂 教 学环 境 。 关键 词 : 高职 高专英语教 学 课 堂教 学 考核 制度 改 革 当今 英 语作 为 一 种 媒介 , 已愈 来 愈 显示 出它 的重 要 性 。掌 握 英 语 已成 为 现 代 社 会 各 类 人 才 必 备 的 素 质 。所 谓 对 英 语 的 掌 握 , 是学 习者 对 听 、 、 、 能 力 的综 合 掌 握 。 目前 在 校 就 说 读 写 但 的大 多数 高 职高 专 学 生 由于 受 “ 试教 育 ” 应 的影 响 . “ 师 讲 。 受 教 学 生记 ” 学 模式 的影 响等 , 听 、 、 、 能力 的 发展 受 到 了 教 其 说 读 写 限 制 , 本 实践 性 很 强 的 英 语 教 学 变 成 了 “ 鸭 式 ” 原 填 教学 ; 生 学 不具 备 英 语实 际 运用 能力 , 能适 应 社 会 的 需求 。 不 因此 , 高 高 提 职 高专 英 语 教 学水 平 与 质 量 , 键 是 改革 传 统 的教 学 方 法 , 关 以 适应 2 世 纪人 才 的需 求 。 教师 应 在 “ 用 为 主 . 1 实 够用 为 度 ” 则 原 的指 导 下 。 整教 学 目标 , 调 改革 教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和手 段 等 。 教 课堂 教 学 过 程 和教 学 手 段 的 改革 所 谓 教学 过 程 的改 革 .就 是 要 打 破 一 些课 堂 教学 法 的 常 规 , 破 传 统 的 质 量 评 价 观 念 , 英 语 课 划 分 为 不 同 的课 型 , 打 将 进 行 多课 型教 学 , 高 学 生 学英 语 的兴 趣 。 体 将 英 语课 的课 提 具 型 分 为 :1词 汇 教 学 课 ;2 语 法 教 学课 ;3 课 文 教学 课 ;4 () () () () 泛 读课 ;5 听 力 训 练课 ;6 会 话课 等 主要 课 型 。 () () 以 “ 用 性 ” 语 教 学 为 出 发 点 . 对 课 型 的 特 点 采 取 不 实 英 针 同的 教学 方 法 及 教 学模 式 . 挥 学 生 的 特 长 。 动 学 生 的积 极 发 调 性 。 高 学生 的综 合 能 力 。具 体 做 法 如 下 : 提 ( ) 。 在课 堂 上 尽 可 能 多 地 运 用 英 语 进 行 教 学 , 用 一 听 少 甚 至 不 用 汉语 。 比如 在 进 行 单 词 教 学 时 , 着 学 生 词 汇 和 语 随 法 知 识 的 增 长 , 以 采 用 以 英 语 解 释 单 词 的 形 式 。这 样 一 方 可 面可 以使 学 生 尽 可 能 多 地 听 英 语 , 一 方 面 也 可 以使 学 生 扩 另 大词 汇 量 。 ‘ 高 职 学 生基 础 差 . 习少 。 听 英 语 时 常 出 现 如 下 几种 问 练 在 题 :1 眼 熟耳 不 熟 , 不 上 语 速 ;2 连 读 、 读 口语 中 的 变 音 () 跟 () 略 形 式 抓 不住 :3 对 英 语 国 家 的 文化 风俗 、 言 习 惯 知 之 甚 少 ; () 语 ( ) 乏 经 验 和技 巧 。 解 决 上 述 问 题 , 采 取 以下 练 习方 法 : 4缺 为 可 () 1 由短 到 长 , 少 到 多 , 慢 到快 . 从 由 先易 后 难 。 2 听 、 、 结 () 看 写 合 。 3 多 听 勤 听 , 成 习惯 。 4 多 利 用 录 音 , 学 生 多 听 内容 () 养 () 让 与所 学 知 识 难度 相差 不大 的音 带 . 鼓 励 引 导 学 生 课 余 收 听 、 并 收 看程 度 适 中 的英 语 广 播 、 电视 节 目。 ( ) 。 方面 . 二 说 一 从一 开始 要注 意培 养学 生开 口说 英语 的 勇 气 和 习惯 , 心理 上解 除学 生不敢 说 、 从 不愿 说的 顾虑 。另一方 面 , 在 学生 说错 时不要 加 以简 单粗暴 的 不 当纠正 。具体 做 法如 下 : 1 程导入。 . 课 介 绍课 程 主 题 , 导人 相关 背 景 知识 和 文 化 内 涵 。 学 生 对 使 课 程 主题 有 相 应 的 认 知 , 扩 展 自己 的知 识 面 。 可 以让 学 生 并 也 分 享 各 自的信 息 和 知 识 , 到 资 源 共享 。 做 2实 践 环 节 。 . 此 环 节 为 口语 课 的 精 髓 所 在 .教 师 可 通 过 此 环 节 检 验 学 生 的 口语 作 业 完 成 情 况 ,也 可 让 学 生进 行 即 兴 演 讲 、互 动 对 话 、 图说 话 等 锻 炼 语 言 运 用 能力 的练 习 。 此 环 节 给 学 生 传 看 在 递 压 力 . 长动 力 。 增
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落实六项工作

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落实六项工作校长是学校的领头羊,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对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在具备理论素养与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同时,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有推进教育发展的情怀,有甘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引导教师的教育思想、工作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笔者认为,学校校长在课改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转变教育观念,引领教师走课改之路校长对课堂改革新理念的高度认同,是实施课改的前提。
校长是学校实施课堂改革的组织者、领导者,其观念具有很大影响力,只有校长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转变,认同新课程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全体师生才可能具有课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如果校长教育观念不转变,很可能会出现“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的局面。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传统课堂中的陋习有非改不可的决心,对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预见,并制定出相关措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为课改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增强对课改的信心与勇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用新的教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教师逐步进入课改的境界,使课改理念逐渐深入师生心中,并进一步去实践、去探索,逐步形成习惯与能力。
二、营造探索课改氛围,形成课改环境课堂教学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课改要改的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行为,要在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发动学生、发展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勇于解疑,把课堂变成他们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乐园。
诚然,教师的课堂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需要一个适合的环境。
校长是课堂改革的倡导者、领导者和实施者,在引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为课堂教学改革铺路搭桥。
转变教学理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不仅仅是二十一世纪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已变成教育界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之必须。
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又取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为了确保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必须在教育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整体改革。
改革的重心是课堂教学,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
我们的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这种教育理念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来实施,离开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成为一纸空文。
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就必须从以下三个转变上下功夫:一、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交往的舞台。
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想办法把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激活,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教师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导师,是教育工作者,具有教书育人的天赋职能。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习,激活学生,激发灵感。
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方法、备学生。
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引领课堂教学,调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重组,这是我们每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
而现阶段已经不仅仅是思考的问题,而是要我们亲身践履,亲自下水,以我们的实践和努力来实现课堂教学轴心的转变。
课堂教学轴心能否转变,关键在于教师。
课堂上起调控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轴心转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轴心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可以不讲,教师要少讲、精讲,以经典的导读语引导学生入境,让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习主体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感受课堂学习的乐趣,学并快乐着。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是指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改变上。
新课改强调问题导向和学生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不再只是传统的纸上谈兵,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案例,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在社会科学类课程中,可以通过讨论和研究来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表现在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灌输式”教学的作用,只是传授知识和信息给学生。
而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课堂讨论等,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评价方式上。
传统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在新课改中,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还可以采用综合评价、项目评价、实验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反馈。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
新课改倡导营造积极、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为此,学校和教师可以创设各种学习场景,如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以提供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平台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如何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

学校应如何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学校应当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学校应加大对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投入,建设多媒体教室、在线学习平台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将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通过在线互动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再者,开展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也是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项目式学习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展开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则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课程设置的优化也是教学方式改革的关键。
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多样化的课程。
除了基础学科课程外,还应增加拓展性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例如,开设艺术鉴赏、科技创新、劳动实践等课程,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需求。
同时,要注重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衔接,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

1、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理念,
落实学案导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这一环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首先在教学教研组试行“学案导学”这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学期我们在全校除音、体、美外,各学科均以逐步铺开,并努力在落实的过程中进行不断总结和完善,使之更适合我校的教学实际,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2、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有利于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的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不是让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
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
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同层次的相互合作探究,不同层次的互相帮助。
小组之间合作、竞争,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通过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习,倡导多元素质教育,倡导人文关怀,倡导跨学科教学等。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转变打破了以往的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独立进行学习的,缺乏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而新课改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新课改倡导多元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新课改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探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获得发展。
第四,新课改倡导人文关怀。
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而新课改提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文素养。
这种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倡导跨学科教学。
传统的课程设置是按学科划分的,各科之间缺乏联系,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综合认识。
而新课改提倡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整合。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新课程改革)是指教育部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旨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全面调整和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下面将介绍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教师的角色是主导的,而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师会在课堂上详细地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则需要认真听讲和记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愿意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等。
而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主动思考、探索和创造。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新课改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中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实践活动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不同,新课改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演讲和参与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方向。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教育技能和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种积极的变化。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是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表现为注重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更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表现为注重学生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新课改中,教师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环节,让学生合作探讨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表现为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在新课改中,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更综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表现为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也不例外。
在新课改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共享、在线互动讨论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表现为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传统的课程划分比较死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叉。
而在新课改中,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的能够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浅谈大 学英 语教 学改革
7 1 0 0 2 1 陕西科技 大学外 国语 与传播 学院 陕 西 西安 孙 小敏 要 】目 前我 国 旨 在提 高大学生语 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有些教师 囿于传统 进而学 到更 多的知识 。二是要把 学生坐在教
习惯与观念的影响 ,对课件 的认识还不深 , 因此,课件制作 旧瓶装新酒 ,仅停 留在教案 + 板书 +资料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 ,缺少说 服力,课件在质 量上也很难有所突破。 二、改变教 学理念 ,对现有的教学方式
根本 上讲 就 是 最大 限度 地 把 学 生 的学 习 、思
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独 立 意 识 和 创 新 意 识 是教 学 中丞 待 解 决 的 问
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 题 。 下 面 笔 者 根 据 自己十 几 年 的 英 语 实践 , 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 结合 自己的课 堂教 学 , 提 出 了转 变教 学理 念 , 能 力 。这是 两种截 然 不 同的教 学方 式 ,前者 主 改革教学方式 ,以达到兼顾提高学生实际表 要 是在 教师 的作 用下 ,学 生 消极被 动 地进行 学 达 能 力和 应 试 能力 的 目的。 习 ,学生一般没有 自己选择的余地 ,尤其是对 【 关键词 】 教 学理念 ;多媒体教 学的问 些成年的大学生来说 , 由于思想的日趋成熟, 题 :非 网络 化 课 堂教 学 不 愿表达 自己 的意见 及观 点 ,常常 地依 赖老 师
一
维、实践交 给学生 自己,让学生认真学 习, 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 习能力 ;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 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 开创 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 ,使教师从 单纯 的知识 传授者转换 为课堂活动 的组织者 、引 导者、参与者 和评估者。这种教学改革具有
转变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

转变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因此转变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本文将就转变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一、转变教学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以前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以讲解和灌输知识为主,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
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我们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地位,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共建,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和潜能。
二、革新课堂教学革新课堂教学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
革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的改变。
革新课堂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革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育技术在转变教学观念和革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育技术是转变教学观念和革新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教育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引入多媒体、网络、虚拟实验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式。
教育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通过教学软件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技术还可以提供跨时空的教学资源,实现网络远程教学、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灵活的学习时间。
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
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走出教学误区:“误区”原本属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术语,现已被广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特指一些似是而非的谬误,具体而言,人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形成了一些看起来似乎正确而其实为错误的观念或行为。
在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就存在着许多被认为是常理或公理的想法和做法,但从语言教学的科学性角度看,却是严重的误区。
其类型有三种:㈠教学观念误区、㈡教学方法误区、㈢学习评价误区。
就教学观念误区来讲: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反映其认识水平。
每一位英语教师,无论承认与否,都会有意无意地对英语语言、英语教学、学生学习等问题形成各自特定的看法,因此,其教学手段和学习评价都受其语言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影响。
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走出教学的误区。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新尝试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新尝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诸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
为此,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作如下探讨: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
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
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
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
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注重乐理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歌唱的训练,侧重情感、兴趣的培养,忽略对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
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
"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
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
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
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
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
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
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
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
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
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
如:"英语日"、"外语角" 、"课本剧" 、"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改革尝试和具体作法
(一)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解
《大纲》中规定: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我们应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特征。
英语既是该语言过的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传播的媒体。
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
--充分体现出外语工作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
(二)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各课型教学的初探
从对《大纲》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目的。
二这一目的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来实现。
1、对话课教学教学模式:通过free talk duty Report 或图片等引入话题(topoc)→带着问题听对话大意→对子或小组情感朗读→教师提供新的话题→组织学生运用对话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进行言语实践。
以Book II Unit 13"Albert Einstein"为例,针对本单元的交际项目(topoc),(Identifying peopli)在进行了大量的操作之后,给
学生创设了一种新的语境,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一组经过讨论,在纸条上写出两个人的名字,可以是Singer Scientist football star film star anyone ghey like 完成,交给我老师上记号(①②③),然后每组选派一个人到前面来把对少组写的纸条贴在他(她)的背上,让他(她)"guess"Who can it be ? 这时组员可以用English给以提示(但不准超过三句话),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写"Hitler""Jordan",还有的写"Clinton"。
通过这种练习,同学们可以熟练的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表达思想,而且还对一些Singer scientist Star 等famous people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效果很好。
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2、阅读课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根据有关话题的关键词或图片和提示进行听的活动→提取语篇大意→教师设计问题(whquestions)引导学生限时阅读。
获取语篇的主要信息→教师提出阅读目标→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一问一答(抢答、比赛方式)→教师提出新的话题,学生结合话题,学生结合话题,运用所给词汇进行口头或笔头作文训练→教师提出由语篇引发的某个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以Boll II Unit 17 "life in the future"一课为例,在对课文进行多方位的操练和理解之后,教师便提出新的话题"from the text we know omprter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future life? Think over besides this what other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our future life that is If you were given such a title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同学们便自告奋勇,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想法,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的观点甚至引人发笑,但笑后有所悟,听后有所感,有的观点听来后令人吃惊,但惊后有所喜,惊后有所得,最后我说:"no matter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knowledge is the most omportant so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hard"。
3、语言结构(单元第三课)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的:以新的语境和情景,强化学生对语言结构的运用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
教学模式:呈现(Presentation)→实践(Pracice)→运用(consoldarion)如讲"be against"词义时,有的同学说:we must be strongly against "Falungong"and fight against 李洪志"。
4、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由同学自己归纳总结本单元的语言功能(词汇、语法、句型)和交际功能(topic)。
(3)口语和写作实践:老师提话题或提供相关的词语和结构,要求限时(2-3分钟)作文(口头、笔头皆可),并当场要求学生之见相互修改对方所写的语篇(从中掌握改错题技巧),并选出1-2篇作为范文进行评价。
三、成果和体会
我从1996年开始摸索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一直以来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1)我所教的班级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进步幅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