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舆情课题立项要点
立项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立项依据及可行性分析一、立项依据在任何项目的筹备之前,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是指项目发起人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或实现特定的目标,确定该项目的原因和依据。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立项依据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 需求存在:项目应该基于一定的需求存在,不能仅仅出于个人的兴趣或好玩而进行。
通过调查研究和市场分析,确保项目能够满足一定的市场或社会需求。
2. 团队能力:明确项目发起人及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确保团队拥有完成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源和知识,能够应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挑战。
3. 目标明确:明确项目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指项目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短期目标则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里程碑。
4. 可行性分析:从技术、经济、市场、法律等方面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等。
二、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是否存在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通过评估所需的技术难度、技术成本以及技术可行性研究等,确保项目的技术实施具备可行性。
2. 经济可行性:项目是否具备经济可行性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预估项目的投资、收入和盈利能力,以及项目的回报期和投资回报率等,来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3. 市场可行性:项目的市场可行性是指项目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
通过调查研究和竞争分析,了解潜在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等,来评估项目的市场可行性。
4. 法律可行性: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和合规隐患。
通过政策咨询和法律审查,确保项目在法律上具备可行性。
总结起来,立项依据是确定项目实施的理由和依据,而可行性分析则是为了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只有在立项依据充分、可行性得到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决定立项前,务必对项目的立项依据和可行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4年全国教育科学课题立项公示
课题批准号 AFA140001 AGA140002 AJA140003 AHA140004 AIA140005 AFA140006 AFA140007 AHA140008 ACA140009 BAA140010 BAA140011 BAA140012 BAA140013 BAA140014 BAA140015 BAA140016 BAA140017 BOA140018 BOA140019 BOA140020 BOA140021 BOA140022 BOA140023 课题类别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重点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课题名称 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实现 途径和政策研究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及实现高质量就业 路径研究 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研究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研究 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 略研究 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保障研究 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研究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格研究 中国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国民性培育的学校教育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的学术传统研究 生命教育学学科建构研究 基于甲骨文史料的商代教育史研究 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中的心态问题研究 中国幼儿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 政治、宗教与教育:马相伯研究 教育“右转”的抵制:批判教育研究的历史及其 理论建构研究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精英大学群体的崛起 (1875-1945) 姓名 陈国良 范国睿 杨 进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1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立项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1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高校辅导员专项)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4.07.08
•【字号】川教函[2014]428号
•【施行日期】2014.07.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1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
导员专项)立项的通知
(川教函〔2014〕428号)
各高等学校:
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经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共有55项批准立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50项。
现将立项结果予以公布。
请入选立项课题组认真组织实施项目研究,各有关学校按照《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管理,按时向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结题。
附件: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立项一览表
四川省教育厅
2014年7月8日
附件
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注:以专家评审得分高低排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4年度课题指南
管理学1.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2.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研究3.经济稳定增长与注重供给管理研究4.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研究5.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风险管理研究6.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7.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8.企业异质性理论与我国出口战略研究9.商业生态系统与企业平台战略研究10.企业战略认知与价值观管理研究11.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研究12.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整合性研究13.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活动的影响研究14.网络条件下的企业组织创新行为研究15.企业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吸收与扩散研究16.基于云经济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17.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行为研究18.绿色创业与企业绿色管理问题研究19.民营企业代际传承问题研究20.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及劳动力培训问题研究21.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问题研究22.企业价值观管理与情感管理研究23.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24.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战略研究25.中国物质流分析与资源产出率测算研究26.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与政府责任研究27.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供给问题研究28.老龄产业管理与核算方法研究29.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研究30.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问题研究31.优化行政区域划分相关问题研究32.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研究33.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研究34.社会协同发展的区域性府际合作模式研究35.政府流程再造和效能提升研究36.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研究37.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研究38.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研究39.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研究40.推动形成统一规范的口岸管理体制研究41.气候变化与防汛抗旱的战略管理研究4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研究4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44.地方债务审计及风险管理研究45.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局部实验研究46.我国应急管理文化传统的演变与发展研究47.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研究48.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研究49.公共价值伦理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50.基层公务员行为模式与激励机制实证研究51.我国事业单位劳动价值的衡量与比较研究52.地方公务员薪酬与福利待遇实证研究53.我国MPA教育中的公共领导力提升研究54.国际廉政体制模式比较研究55.世界各国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比较研究56.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制度研究57.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研究58.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研究59.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相关问题研究60.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研究61.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研究62.我国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63.我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化问题研究64.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研究65.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研究66.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创新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67.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与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68.创新驱动发展下的科技战略与管理政策研究69.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子化社会治理模式研究70.信息体验市场消费者行为研究71.网络消费市场消费者行为研究72.分领域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73.推进以公平和质量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发展研究74.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研究75.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战略研究76.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77.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78.教育统筹权与学校办学自主权研究79.完善我国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政策研究80.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81.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研究82.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管理的实证研究8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84.我国大范围雾霾天气与公共健康研究85.家庭医疗体系构建与医保支付制度的衔接研究86.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87.医保付费机制创新与公立医院改革研究388.医疗体制改革与民营医院发展研究89.健康服务业放宽准入与改进监管研究90.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创新研究9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与控制“三公”经费问题研究92.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与完善国、地税征管体制研究93.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研究94.财政审计促进财税改革研究95.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研究96.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研究97.完善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对策研究98.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研究99.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研究100.股票发行注册制研究101.利率市场化后的央行基准利率问题研究102.我国金融机构倒闭和退出机制研究103.我国汇率市场化问题研究104.网络金融监管制度研究105.信贷资产证券化及风险防范研究106.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研究107.公司债券市场改革与金融体系改革研究108.资本项目开放对人民币汇率与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109.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外汇储备管理研究110.影子银行交叉传染风险度量机制研究11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与投资效率研究112.我国支付清算市场创新与改革研究113.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114.垄断性行业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研究115.价格管理的理论和政策研究116.城市建设管理创新研究117.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研究118.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119.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测评理论与方法体系创新研究120.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城乡联动效应研究121.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研究122.城市管理与城市效率提升路径研究123.城市综合承载力测算及提升路径研究124.城市垃圾减量化管理模式研究125.食品分配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126.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研究127.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128.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研究129.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5130.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研究131.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研究132.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研究133.资源税改革研究134.我国环境绩效管理体系研究135.跨区域减排的技术经济优化路径及政策模拟研究136.欠发达地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研究137.全国内河航道建设养护管理体制研究138.区域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139.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140.中国旅游业国际地位的评价与提升研究141.公民出境文明旅游和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研究142.深化军事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研究143.健全军费管理制度研究144.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研究145.优化军队规模结构研究146.深化军队院校改革研究147.健全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研究148.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研究149.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150.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研究151.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研究152.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153.国防动员应急预警管理机制研究154.比较管理理论与跨文化管理实践研究155.学科交叉与管理学方法论研究7。
网络舆情分析课题报告社交媒体舆情与公众情绪分析
网络舆情分析课题报告社交媒体舆情与公众情绪分析网络舆情分析课题报告社交媒体舆情与公众情绪分析摘要:近年来,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得公众对于特定事件或话题的讨论、表达意见和情绪管理成为可能。
本报告旨在对社交媒体舆情与公众情绪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公众舆情分析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1. 引言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社交媒体的兴起,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表达看法、评论和分享内容,因此社交媒体数据中蕴含了大量的公众情绪信息。
社交媒体舆论分析能够对社会舆情的走向和公众情绪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对于政府决策、舆论引导以及企业品牌形象维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 社交媒体舆论分析方法2.1 数据采集社交媒体舆论数据的采集是社会舆论分析的基础,一般采用网络爬虫技术从社交媒体平台上抓取数据。
数据的来源可以包括微博、论坛以及在线新闻等多个渠道,以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2.2 情感分析社交媒体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通过情感分析可以对用户的情感倾向进行判断。
情感分析可以根据文本中的词语、表情符号、语气等因素对情感进行分类,常用的方法包括情感词典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等。
2.3 主题分析社交媒体上的舆论一般围绕特定的话题展开,因此主题分析是舆论分析的重要环节。
主题分析可以通过对于文本中关键词的提取和聚类分析,以及社交网络关系的挖掘来实现。
其中,主题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根据文本中的共现关系来挖掘隐藏的话题。
2.4 形势分析形势分析是对社交媒体舆论整体走向的评估和预测。
通过基于舆情数据的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得出社交媒体舆情的态势走向与趋势。
3.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的应用3.1 政府舆情引导社交媒体舆情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决策的参考依据,根据社交媒体上的舆论情绪进行针对性引导和调控。
政府可以通过及时掌握公众对特定问题的关注和情绪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满足公众需求。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告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法学会
•【公布日期】2014.12.16
•【文号】
•【施行日期】2014.12.16
•【效力等级】团体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告12月4日—14日,我会在中国法学会网、中国法学创新网对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进行公示。
公示期内,收到有效异议。
经审核,有一项自选课题在课题名称、内容、研究思路、主持人及研究团队组成、研究基础等方面均与司法部2013年度已立项专项任务课题高度近似。
该申报课题主持人所做解释未能排除合理怀疑。
根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消该课题立项资格。
现将最终正式立项名单(共192项课题,其中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7项,一般课题53项,青年项目11项,自选课题120项,)予以发布(名单详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件:《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中国法学会
2014年12月16日附件: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2024年网络舆情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课题申报
2024年网络舆情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课题申报尊敬的评审专家:我特此申报2024年网络舆情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课题,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与指导。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网络舆情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从而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和应对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网络舆情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组织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幅提升,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显著。
合理分析和管理网络舆情对于实现社会治理和企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 目标:通过深入研究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的关系,提出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应对策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全面的舆情分析和危机管理支持。
2. 内容:a. 网络舆情的定义和特点分析;b. 网络舆情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评估;c. 网络舆情分析方法与工具选型;d.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策略和机制构建;e.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有效实施与评估。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全面、准确地评估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
2. 步骤:a. 收集与网络舆情分析、危机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b. 进行网络舆情的梳理与分类;c. 分析网络舆情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d. 确定适用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和工具;e. 探索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策略和机制;f. 实施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并评估效果。
四、预期成果与影响1. 预期成果:a. 提供网络舆情分析与危机管理的理论体系与模型;b. 提出适用于不同领域和组织的网络舆情分析工具和方法;c. 建立科学、高效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策略和机制。
2. 预期影响:a.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b. 促进企业和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升;c. 提高社会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理解。
五、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1. 研究计划:a. 阶段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确定(预计3个月);b. 阶段二:数据收集与分析(预计6个月);c. 阶段三:理论构建与方法设计(预计4个月);d. 阶段四: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预计8个月);e. 阶段五:结果总结与论文撰写(预计3个月)。
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4A001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陈谷纲,浙江大学L2014A002数据标准化对医保服务提升作用研究,梁俊,浙江大学L2014A003浙江省大病保险与长寿风险相关性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L2014A004大学生职业未决影响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陈国宏,浙大城市学院L2014A005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胡哲,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6在杭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叶城均,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7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效应研究,吴莉云,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8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周炳,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9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何星舟,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10双重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王晓萍,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1大学生就业创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周翔,浙江工商大学L2014B012基于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构建,周钰,嘉兴学院L2014A014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其治理研究,潘敏,绍兴文理学院L2014A01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6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陈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7区域性创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机制研究——以浙商文化为例,邱雷鸣,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8基于“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谢云锋,丽水学院L2014A019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郑秀梅,丽水学院L2014A020基于法律风险视角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林朽,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1基于“虚拟学院”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2文化产业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吕朝亚,浙江科技学院L2014A023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匹配的比较研究,王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融入度测评视角,黄小灵,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5文化学视角下体育行为对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余新苗,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6浙江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叶丽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院L2014A027应用大数据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路径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8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9基于校企互惠式合作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范黎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0高校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陈林,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一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2和谐视阈下民企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王立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3企业年金的法律支持制度研究,王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4“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吕侃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5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实证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6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王益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7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包卫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8浙江省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体育硕士为例,张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9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姚向珍,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0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姜明伦,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1浙江地方政府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职能定位研究,赵洪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2我省90后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3收入来源对浙江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研究,王生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A044医疗保障对重大传染病诊疗补助状况及对策研究,陈松华,省疾控中心L2014A045“用工荒”背景下的柔性化管理研究,张建华,广厦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6浙江省高校微信就业平台建设研究,李佳佳,浙江传媒学院L2014A047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王凌,宁波市委党校L2014A048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构建,于施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9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1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王瑞荣,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2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研究,王海红,浙江越秀外语学院L2014A05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模式与平台研究,袁江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4“售后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5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6完善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青年群体创业,董叶英,省就业局L2014A057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问题研究,黄佳莺,省劳科院L2014A058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丽慧,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L2014A059创新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研究,曹永平,杭州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0完善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曹挺,临安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1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双向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二)资助项目L2014B001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张林,杭州市就业局L2014B002浙江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胡晓东,江干区人力社保局L2014B003浙江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评价——以绍兴市为例,邵泓,绍兴市就业局L2014B004创业生态链、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研究:机理分析与案例比较,黄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B005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B006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服务R2014G00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市场边界界定与公立医院发展, 程小平,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2014G00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适度规模探索——以杭州市12333为例,郑晓哲,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咨询服务中心R2014G00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入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翁曦勉, 浙江工业大学R2014G004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 方海涛, 嘉兴学院R2014G005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研究——以宁波为例, 张陶然, 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0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为例,马隽, 浙江工商大学R2014G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 胡榕, 浙江农林大学R2014G008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基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韦余东,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2014G009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研究, 洪赞, 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G01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 崔起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4G01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失位研究, 韦晓蓓, 浙江财经大学R2014G012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 邵阳,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4G01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以宁波为例, 葛红军, 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14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及协同发展研究, 蔡伟, 宁波工程学院R2014G01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新探讨, 杨宁, 浙江海洋学院R2014G016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 陈翔,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G017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严勇杰,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4R001校企联盟互动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为例, 胡蝶,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2基于战略缺口理论的“职业适应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梁辰浩,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3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孙颖,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04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李东华, 浙江工业大学R2014R005基于CBE模式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吴晓涵,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6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预测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田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7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基于产学合作视角, 周鸣阳,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8温州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 董黎晖,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R2014R009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王扬眉, 浙江万里学院R2014R010浙江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 贺武,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2014R011职业教育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祝蕾,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2基于外贸风险防范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 邵作仁,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3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胡俊,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4“五位一体”促进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研究, 杜金玲,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5基于转型升级的浙江高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刘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6基于胜任力体系的浙江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研究, 魏晋童,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7高端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刘莉,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8校政企研协同参与的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王妙娟,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2014R01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许锁迪, 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0浙江外贸型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耿浩, 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1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 陈秀,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2电子商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成路径研究, 龚松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3浙江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成长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陈婧,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4杭州IT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证研究, 李清平,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研究, 钱慧娜,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6小微企业软件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对策研究, 朱涛,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7浙江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傅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28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体系研究, 温雷雷,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9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赵晶, 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4R030区域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 朱淑珍,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1人才集聚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张鹏,浙江传媒学院R2014R032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的测量、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 廖中举, 浙江大学R2014R033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投入激励机制研究, 陈汉君,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4人才增长因素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中的定量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朱丽萍, 宁波大学R2014R035浙江动漫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机制与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研究, 张月月, 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6义乌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 崔轩玮, 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7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建设研究, 李茂松,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8高校跨文化人才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谢怡, 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39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一, 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40 “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罗水秀,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41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研究, 陈水良, 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2 “人才特区”建设与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 潘源源, 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3舟山群岛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 钟淼, 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4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龚琦, 安吉县社保局R2014R045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管瑜珍, 浙江警察学院R2014R046企业高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鲍国荣, 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7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与效能研究, 丛国栋, 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8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研究, 夏江峰, 杭州师范大学R2014R049企业人才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章迪平, 浙江科技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4S001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研究,陈荣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2014S002 EAP在浙江民办高校的应用研究,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R2014S003浙江省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童珊珊,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4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背景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5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强,湖州师范学院R2014S006基于能力和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4S007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崔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08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齐嘉阳,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4S009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林慧,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0岗位设置改革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张道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职工激励研究,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优化管理探析,范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过程化”培养与鉴定模式研究,王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4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驱动研究,黄莉,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R2014S015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师为例,黄乐丹,中国计量学院R2014S016岗位聘任制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准入及退出机制研究,姜艳,浙江理工大学R2014S017基于产业升级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郑文君,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8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陈树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S019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马晓芸,浙江农林大学R2014S020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林雅莲,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4Z001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保障理论研究, 米红, 浙江大学R2014Z002政府推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 杨晓刚, 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03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研究, 瞿孝志, 杭州城市学研究会R2014Z004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 童嘉, 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2014Z005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 颜青,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6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研究, 张湖东, 浙江财经大学R2014Z007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流动、竞争、激励机制研究, 张清阳,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8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黄菊火,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2014Z009浙江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驱动聚集效应研究, 张帆, 浙江工业大学R2014Z01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研究, 陈旭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4Z011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研究, 梅胜军, 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12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标准研究, 殷宝庆,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建议立项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建议立项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在选择立项选题进行研究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内容和方向:
1.研究领域的重要性:选题的首要要求是要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可以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问题,选择与之相关的研究领域。
例如,选择与环境保护、医疗健康、教育发展等方面相关的研究领域。
2.前沿性和创新性:选题应具备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寻找新的研究方向和突破口。
可以从同行的研究成果中寻找空白或者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的范围和难度要与研究条件和时间限制相适应,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以考虑选择可以与现有资源相结合的选题,如利用实验室设备、调查问卷等进行数据收集。
4.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选题要考虑所需的数据来源和适用的分析方法。
可以根据选题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手段,如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实验室实验等,并结合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5.专业知识和个人兴趣:选题要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个人兴趣相匹配。
研究需要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同时,个人对选题应有一定的兴趣和激情,便于持续投入和深入研究。
6.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选题的研究成果要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能够为学术界和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可以考虑选题对学科发展的推动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有何贡献。
总而言之,在选择立项选题进行研究时,要充分考虑选题的重要性、前沿性、可行性、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个人条件和兴趣、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等方面的因素,以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权威资料]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
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
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达6.32亿人,目前网络舆情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网络舆情成了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
做好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网络舆情;对策G206 A 1009-914X(2014)44-0100-01一、网络舆情涵义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的特点简单的讲,网络舆情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1网络舆情来源于现实,是现实舆情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形式。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舆情的复杂性。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网络舆情的源头除了有公共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以外,还包含着民族、宗教的因素,这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又和政治问题、国际问题相互交织。
因此,涉及这些方面的网络舆情如果处理不恰当、不及时,就会容易引起网络舆情危机,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第二、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密切相关。
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代表和反映某一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和意志的思想观念体系不受来自外部或者内部因素的威胁、侵蚀以至于同化,并使其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
就新疆而言,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界,是我国抵御境内外“三股势力”进行渗透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近几年,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尤为严重,他们的反动网站多达50余个,其所进行的反动宣传严重毒害了新疆一些少数民族受众,尤其是大中学校学生和社会青少年。
二、我国少数民族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较之我国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工作的复杂程度高、难度大,主要表现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舆情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
舆情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1.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舆情分析成为了企业、政府等组织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
舆情分析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公众对其产品、服务和决策的态度和反应,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
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开展舆情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舆情分析系统,通过对社交媒体、新闻媒体、论坛等各类公众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组织提供全面的舆情信息。
具体目标如下: - 收集和整理各类公众平台上的舆情信息; - 进行舆情数据的清洗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分析舆情数据,提取关键信息和趋势; - 提供舆情报告和建议,帮助组织制定相应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3.项目内容和方法3.1数据收集和整理为了获得全面的舆情信息,我们将从以下渠道进行数据收集: -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 - 新闻媒体:包括各大新闻网站和报纸; - 论坛和社区:如知乎、豆瓣、Reddit等。
收集到的数据将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2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将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文本预处理:包括分词、去除停用词、词干化等; - 情感分析: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对文本情感进行分类; - 关键词提取:通过算法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和热点话题; - 趋势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识别舆情的发展趋势。
3.3舆情报告和建议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将生成舆情报告和提供相应的建议。
报告将包括以下内容: - 舆情概况:总结舆情的整体态势和关键信息; - 热点话题:列举当前热门话题和相关讨论; - 情感分布:分析舆情中正面、负面和中性情绪的分布比例; -趋势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舆情的发展趋势; - 建议和应对: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民族问题研究)5篇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民族问题研究)5篇第一篇: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民族问题研究) 民族问题研究1.中国梦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2.中国梦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研究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4.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研究5.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研究6.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研究7.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8.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研究9.加快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等开放的政策措施研究10.落实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研究11.维护新疆、西藏及其它藏区稳定和发展研究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研究13.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与自治条例关系研究14.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与自治区自治条例研究15.民族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研究16.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条例功能与作用的实证比较研究17.新疆地区自治州、自治县制定自治条例调查研究18.全面正确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与密切联系群众研究19.社会治理与服务中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研究20.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21.援助西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22.援助新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东西部发展差距预测研究24.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研究25.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26.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研究27.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城乡分布研究(基于“六普”数据)28.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29.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交往研究30.东部城市少数民族聚居性社区调查研究(3-5个城市)31.少数民族民营企业类型及其发展现状研究32.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职工族别构成调查研究33.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吸纳当地少数民族就业调查研究34.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惠民措施调查研究35.西藏地区便民警务站建设与社会稳定研究36.新疆地区基层(乡镇、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研究37.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村官”调查研究38.少数民族地区牧民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39.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问题研究40.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41.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研究42.中华民族学的学科理论创新发展研究43.少数民族文字珍善本的搜集、整理和研究44.民族国家建构与国家民族整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45.中国少数民族史(志)研究46.边疆民族地区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研究47.少数民族妇女在边疆稳定中的作用研究第二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课题指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课题指南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8课题指南》围绕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
舆情项目立项申请书模板
标题:舆情项目立项申请书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您好!为了有效应对当前社会舆论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升我国在舆情管理方面的能力,我们特提出设立“舆情项目”,并请您予以审批。
以下是我们的项目立项申请书: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范围广泛,舆论环境日益复杂。
各种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对政府形象、社会稳定和公共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在舆情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舆情监测手段不足、分析能力有限、应对措施不够及时等。
因此,设立舆情项目,提升舆情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测、分析和应对体系,提高政府部门对舆论场的把握能力,提升舆论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具体目标如下:1. 构建多元化的舆情监测平台,实现对各类舆情信息的全面覆盖。
2. 建立专业的舆情分析团队,提高舆情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完善舆情应对机制,提高政府部门在舆情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4. 推动舆情管理技术的创新,提高舆情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项目内容1. 舆情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舆情监测平台,实现对互联网上的舆论信息进行实时抓取、分类和整理。
2. 舆情分析:组建专业的舆情分析团队,对抓取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 舆情应对:根据舆情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策略,提高政府部门在舆情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4. 技术研发:开展舆情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舆情管理技术的创新,提高舆情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四、项目实施计划1. 项目启动:进行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分工。
2. 舆情监测平台建设:完成舆情监测平台的架构设计、开发和部署。
3. 舆情分析团队建设:选拔和培养专业的舆情分析人员,形成分析团队。
4. 舆情应对策略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策略。
5. 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舆情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管理办公室关于公布《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的通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管理办公室关于公布《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4.21•【文号】•【施行日期】2014.04.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闻出版正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管理办公室关于公布《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项目,主要研究新闻出版(版权)领域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和重大业务问题,面向全国新闻出版(版权)行业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具备资质的研究团队,通过公平竞争实现择优立项。
现公布《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欢迎业内外具备资质的单位(部门)积极申报,于2014年5月20日前提交相应申报材料。
具体申报工作及研究要求,详见《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申报说明》。
我们将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立项。
有关材料可在网站“通知公告”栏目下载。
附件:1.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2.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申报说明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研究项目论证活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管理办公室2014年4月21日附件1:2014年新闻出版课题研究指南2014年新闻出版行业重点课题项目,主要研究新闻出版(版权)领域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和重要业务问题,面向全国新闻出版(版权)行业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具备资质的研究团队,通过公平竞争实现择优立项。
具体研究项目及其说明如下。
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问题研究1.出版权和制作权分开问题研究说明:本课题要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这一重大改革问题,立足当前新闻出版相关领域实际,科学界定出版权和制作权的概念,按照既放活市场又有效掌控内容导向的原则,深入分析出版权和制作权分开的现实意义及现有相关政策的利弊,提出出版和制作分开的合理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
课题立项依据
课题立项依据
课题立项依据指的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意义:阐述研究的重要性及对学术、社会等方面的贡献,说明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和现实应用的需求,以及研究带来的可能的创新和改进。
2. 研究现状:介绍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对该问题的描述及解释,掌握现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对象,为研究提供前期工作的基础。
3. 研究缺口:指前述研究中尚未涉及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或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否存在数据不足、平台不完善、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
4. 研究态度:系统阐述研究的学术态度、方法论与研究范式,描述实现研究目标的研究方法和策略,确保研究能够高质量、高效地进行。
5. 研究价值:概括阐述研究所带来的预期结果和价值,展示研究成果所能够实现改进或者创新的领域和影响。
网络舆情相关研究开题报告
[9]李斅葳. 基于信息挖掘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3.
[10]冯颖. 网络舆情话题发现平台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七、学院院长意见及签字
(办公室盖章)
二、拟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纲)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相关支撑理论、监测分析过程、技术的应用及意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特别是通过对近期微博社交平台中舆情“红黄蓝虐童事件”的分析监测过程详细介绍网络舆情技术。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走出贡献。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网络舆情的分析监测,传统的处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分类与处理,现实中需要实时跟踪监控的网站数量多、形式复杂、内容广,传统舆情监控已经难以适应网络的需求。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相关支撑理论、监测分析过程、技术的应用及意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特别是通过对近期微博社交平台中舆情“红黄蓝虐童事件”的分析监测过程详细介绍网络舆情技术。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走出贡献。
北外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网络舆情相关研究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学号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与意义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网络已经造成了一种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
北外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网络舆情相关研究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王来华撰写的《舆情研究概论》中是这样定义舆情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主体的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刺激,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1]。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舆情在其语境下拓展诞生出网络舆情这一新事物。[2]网络舆情就是对互联网上传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它借助互联网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或表达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课题 立项思路
课题立项思路
1.明确研究课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课题,考虑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可以从社会需求、学术理论、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入手,确定研究方向。
2.分析研究现状:在确定研究方向后,需要对该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现有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自己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3.明确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包括研究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技术应用等方面,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4.确定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实验、模拟、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5.编制研究计划:根据研究目标和方法,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时间节点、任务分配、经费预算等方面,确保研究能够按计划有序进行。
6.撰写研究申请书:将以上内容整合起来,撰写详细的研究申请书,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计划、预期成果等方面,向资助机构或上级部门提出申请。
- 1 -。
网络舆论 开题报告
网络舆论开题报告网络舆论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互动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舆论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逐渐凸显,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舆论的现状、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网络舆论的挑战。
二、网络舆论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舆论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的公众舆论。
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舆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去中心化:网络舆论的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控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意见的发表者,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和迅速。
2. 匿名性: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使用匿名身份发表言论,这种匿名性使得网络舆论更加自由和开放,但也容易导致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3. 互动性:网络舆论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舆论话题中,形成多元化的意见和观点。
4. 时效性: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几乎可以实时发布和传播,这种时效性使得网络舆论对事件的反应更加迅速和敏感。
三、网络舆论的现状与问题网络舆论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谣言与虚假信息:由于网络舆论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点,谣言和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迅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 群体极化与仇恨言论:网络舆论容易形成群体极化和对立,一些人利用网络舆论平台传播仇恨言论,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3. 隐私泄露与网络暴力:在网络舆论中,个人隐私往往面临泄露的风险,一些人利用网络舆论平台进行网络暴力,对他人进行辱骂和恶意攻击。
4. 舆论监管与言论自由:如何在网络舆论中实现有效的监管,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又不损害言论自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网络舆论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公众舆论:网络舆论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对公众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舆情项目立项申请书
一、项目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效率和能力,特提出“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舆情监测与分析体系。
二、项目目标1. 建立全面、实时、准确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实现对我市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
2. 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度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 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 增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提升政府形象。
三、项目内容1. 舆情监测系统建设- 建立覆盖全市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实现对我市网络舆情的全面监测。
- 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整理,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 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的舆情进行预警。
2. 舆情分析系统建设- 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挖掘舆情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 对不同类型的舆情进行分类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 对舆情传播路径进行追踪,分析舆情传播规律,为政府应对舆情提供策略。
3. 舆情应对能力提升- 建立舆情应对机制,明确各部门在舆情应对中的职责和任务。
- 定期开展舆情应对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舆情应对能力。
- 建立舆情应对专家团队,为政府提供专业的舆情应对建议。
4. 政府与公众沟通互动- 通过多种渠道,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 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了解公众意见,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信。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筹备阶段(1个月)-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 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 系统建设阶段(3个月)- 进行舆情监测系统、舆情分析系统、舆情应对机制的建设。
-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试运行阶段(1个月)- 对系统进行试运行,收集反馈意见,进行优化调整。
课题立项报告
课题立项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迅速推进,各行各业都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作为一名研究者,我们需要不断关注最新的问题和领域,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旨在展示一个新提出的课题,并介绍其背景、目标以及可能的研究方法,以期获得立项的支持。
一、背景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下,社会结构与组织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
新兴技术的兴起,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正在对各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二、问题陈述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旨在寻找创新的方法和策略,帮助组织和个人有效地适应和应对这些新技术的影响。
具体而言,如何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组织运营效率和个人生产力,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探索和开发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组织和个人在新技术背景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我们的目标是开发出一种智能化的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和学习用户的行为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并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四、重要性和价值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首先,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组织和个人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新技术,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其次,本课题将探索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为学术界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我们将使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组织和个人适应新技术背景下的应用和影响。
六、预期成果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开发出一个智能化的系统原型,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2. 提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技术的挑战。
3. 在学术界发表相关论文,并参与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舆情课题立项要点
一、深化改革
1.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意见建议;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3.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保障均等化遇到的困难及创新做法;
4.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间人口流动和户籍管理的建议;
5. 深化水、电、燃气价格改革、实施阶梯价格的舆情反映及应对措施;
6.“营改增”改革对税收和企业的影响及完善改革的意见建议;
7.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意见建议;
8. 推进国有公用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方面改革引发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9.鼓励社会办医及推进民办医疗机构面临的问题及破解之法;
10.“一方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两孩”政策引发的思考及建议;
11.推广辽河凌河治理模式的启示和建议;
12.实施封山禁牧和治理矿山生产的新思考、新举措;
13. 加快建立乡村卫生环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建议;
14. 大气污染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举措建议;
二、经济发展
15.加快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支柱产业调整升级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应对挑战应采取的积极举措;
16.提高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建议;
17.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8.发展现代物流基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9. 当前金融市场运行存在的风险探析及应对策略;
20.发展温泉旅游、沟域旅游和乡村旅游需要破解的难题及对策建议;
21.制约文化、信息、健康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建议;
22.沿海经济带、产业带、城镇带和旅游带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及解疑之策;
23.朝鲜和中日政局变化对我省外经贸影响的舆情反映及建议;
24.加快科技、软件、租赁和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发的问题思考和对策建议;
25.推进辽西北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26.辽西北供水、东水西调、猴山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27. 节假日市场物价异常波动的舆情反映和保证货丰价稳的应对措施;
28. 万户小微商贸企业专项贷款扶持工程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三农”工作
29.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0.农民售粮难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31.海洋牧场试点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32.渔业资源保护与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及县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34.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35.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36.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防灾减灾措施;
四、生态建设
37.碧水工程实施过程中,治理和开发辽河、大小凌河流域,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遇到的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38. 青山工程实施过程中,围栏封育、闭坑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遇到的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39.蓝天工程实施过程中,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重点行业达标排放、扬尘污染治理、绿色交通推广、大气质量监控预警、治理雾霾天气遇到的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40. 大伙房水源综合治理面临的困难和应对建议:
4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屯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难点问题和对策建议;
42.淘汰落后产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及措施建议
43.重特大污染事件的舆情反响及处置建议;
44.造林绿化、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恢复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暴露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五、民生工程
45.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城乡低保、五保等特困群体救助标准的对策建议;
46. 中小学实施营养午餐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47.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探析及对策建议;
48.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9.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50. 灾区群众对生产生活困难的舆情反映及救助建议;
51.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帮扶建议;
52.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六、安全稳定
53.特殊敏感时期维稳形势和不稳定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54.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苗头和问题建议;
55.退伍军人、银行协解人员、征地拆迁户、教师群体、出租车群体、企业职工群体上访维权的苗头动态和完善信访调解工作机制的举措;
56.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实际困难及建立食品药品全程监管制度、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议;
57. 影响民族团结的涉藏、涉疆敏感问题舆情分析及维稳建议;
58. 互联网涉辽舆情不稳定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59. 校车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60. 群体性食物中毒、禽流感和其他敏感公共卫生事件分析预判及应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