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学”》课内训练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优化课堂】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一问: 回忆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简述在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三位人物及其观点。
二问: 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接替秦朝的又是什么朝代?新朝代又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来加强自身的统治?新课导入●2用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图像,并简要介绍董仲舒生平。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
设问:《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对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文帝为什么采纳他的建议并予以实施?基础达标1. (2014年扬州模拟卷)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C)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黄宗羲解析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这是董氏儒学对儒家思想最主要的创新。
2.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
”这里的“群儒之首”是指(B) A. 孟子 B. 董仲舒 C. 程颐 D. 朱熹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人,程颐、朱熹都是宋朝人。
3.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D)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解析A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B项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C项体现了董仲舒“三纲”的思想,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
4.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
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学案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学指导】汉武帝之前儒学发展状况:1.春秋:,2.战国:,3.秦朝:,4.汉初:,一、从“无为”到“有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提出的背景)1、“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的思想(“黄老之学”),采取政策。
(3)措施:、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有为”(1)原因(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内:的势力日益膨胀,,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天立王,以为民也。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作用:促进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有为”(1)条件:汉武帝时期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必要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思维点拨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极端贫困的局面,为恢复经济、缓和矛盾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统治政策。
简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其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新儒学(1)形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内容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深化理解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2)结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思维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也就是说“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1.举措(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时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教官,称为“博士”。
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教案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本课为第二个历史阶段,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四、教学建议: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国力日盛。
②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北方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威胁西汉稳定;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重用。
汉朝儒家代表,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新儒学思想的特点: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思考:“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社会根源是什么?你认为上述思想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西汉封建政治大一统局面对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需要。
即需要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对后世的影响:正面有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影响极其深远。
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立博士,传五经,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全国各郡设学校,推广儒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标导航]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政策:与民休息政策。
(3)作用: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1)原因: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由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
2.特点:糅合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3.概况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上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博士”。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汉武帝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易错提醒]1.“与民休息”不是为“民”服务: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极端贫困的局面,为恢复经济、缓和矛盾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统治政策。
简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其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绝对地否定其他各家学派的主张,其改造儒家思想也是更多地吸取了百家思想中合理的成分,特别是道家的“无为”思想,阴阳五行家的阴阳五行说,以及法家中的大一统思想。
[轻巧识记]三个“一”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易错提醒]汉武帝的作为并非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儒学获得统治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
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
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
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请问: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汉初实行的治国理论又是什么?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法家“法治”;道家“无为而治”;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1)概念阐释:什么是“无为而治”?“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2)原因:①吸取秦朝灭亡教训;②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3)目的: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4)表现:与民休养生息(5)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6)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匈奴为患等;③儒学逐渐复苏。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实际上是为了适应汉初和汉武帝期间社会环境的转变治国思想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相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两种思想主张不同,但从根本上都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过渡: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①法家: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易导致暴政;②墨家: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③道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④儒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二、学情分析:1.普通高一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
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
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什么思想?儒家思想在什么时候成为正统思想,这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关。
带领学生回忆知识: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荀子、孟子的继承和发展,使儒学成为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使儒学陷入低潮,那汉朝会采取哪家思想呢?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一、从“无为”到“有为”汉初形势:材料展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学生总结归纳:战争破坏,经济凋敝,那么什么措施呢?(休养生息,与民休息,)这便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课本8页,学生指出‘老师讲解’)问题:汉初积极“无为”取得一定效果,有没有隐患呢?图片:“白登之围”“七国之乱”激发学生兴趣材料展示:材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晁错《论贵粟疏》隐患: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阶级矛盾过渡:国力昌盛时,面临问题汉武帝采取“有为”还是“无为”措施?(有为)汉武帝“有为”措施:推恩令、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设身处境:如果你作为汉武帝:“有为”的措施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但哪家思想可以为“我”所用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加以分析)指出董仲舒杂糅其他思想的新儒学指出新儒学“新”在哪里。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②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2)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作用①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②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武帝的“积极有为”(1)背景①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②潜伏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
[知识点拨]“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形成: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糅合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于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误区警示](1)董仲舒的新儒学并非是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全面否定,而是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糅合而成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2)道家最早阐述“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以神为中心,将人神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具有神权迷信色彩。
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政治方面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案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难点】了解实行“无为”而治到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变化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从“无为”到“有为”无为而治: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积极有为:汉朝经济实力恢复、增强,但潜伏着危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A.地狱——秦(始皇):焚书坑儒儒生倾慕周朝制度,固守的治国方略,反对秦推行制度和秦始皇严刑峻法的暴政,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B.天堂——西汉(武帝):儒术独尊1.儒术独尊的含义①“儒术”是以“孔子学说”为根本,经董仲舒吸收、各派思想改造而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②“独尊”突出儒学的社会政治地位,是汉代官方统治哲学,其实质是。
③不禁止其它学派思想在民间的流传。
2.儒术独尊的原因①时代的召唤:汉武帝加强的需要。
②儒学的改造:董仲舒的言论(材料)反映的观点直接目的评论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天下之心同心归之。
有神学化倾向;有利强化君权。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遣知之。
规范君权有利抑制;目的是维护封建政权的长治久安。
今师异道,人异论,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春秋大一统以思想统一促进统一①加强了,巩固了统一②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③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封杀,不利于的发展。
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三纲(五常)规范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①有利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②是束缚人民的精神绳索,具有封建意识,应予扬弃。
三、儒学成为正统儒术独尊的表现①思想上:独尊儒术,设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②政治上:成为选才任官的标准;起用儒学家参与国政(如通过制度选拔儒士)。
儒学在政治上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③教育上: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建立和地方教育系统。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④儒术独尊的影响(见上表“评论”的内容)。
启示: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命运主要取决于什么?【达标检测】1.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 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 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2.黄老之学指的是()A.黄帝和老子互相交流,合作创立的学说B.阴阳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C.黄帝年老时创立的学说D.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3.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汉武帝的“有为”(1)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安全。
(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深度点拨]黄老之学中的“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
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形成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
3.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于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重点精讲]与先秦儒学相比,董仲舒的新儒学有何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深化探究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设计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1.知道汉代儒学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2.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的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精读】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产生背景: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再适应统治者需要。
2.内容:①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思想,主张限田、薄赋、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3.特点: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糅入儒家思想,兼采各家之长;外儒内法。
4.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评价:(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薄赋和省役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而“限田”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
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5)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人教版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学案(1)(1)
人教版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学案(1)(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内识记容源学科网[来理解通过学习“举贤良”、新儒家思想的主张及历史地位,理解“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过程。
运用通过对本课“举贤良”、新儒家思想的主张及历史地位,“独尊儒术”的学习,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网Z#X#X#K]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产生的社会背景;方式及作用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简介;主要的思想主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问题探究概括阐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儒术”的措施及的作用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为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集中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中社会存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
【学习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的措施【学习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及“独尊儒术”的理解【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感悟思考】儒家思想是怎样成为正统思想的?自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之后,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善,也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并付诸实施,从此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知识梳理】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1、背景:⑴儒学的坎坷历程蔚然大宗―遭到打击―逐渐复苏⑵西汉前期对人才的重视:汉高祖和汉文帝曾下令招贤⑶鼎盛时期的社会问题:边境不宁,王国势力依旧威胁中央,阶级矛盾激化2、经过:3、作用⑴发掘了⑵有力推动了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2、儒学体系的形成:3、主要思想:(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和“ ”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 ”、“ ”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1)起用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2)(3)(4)兴办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巧建结构自主探究1.“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坑灰未冷”指秦朝时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参考答案:(1(2)维护秦朝的专制统治,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以传统的知识体系为思想工具,对时(3)秦始皇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是对先秦思想2.汉武帝当政时面临的社会矛盾有(①民族矛盾②阶级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答案:A3.参考答案:(1(24.秦始皇像请回答:秦皇汉武两人的文化政策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秦始皇是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罢1.董仲舒生活在西汉文、景和武帝时代。
公元前140年,他应汉武帝“举贤良对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赏识,受到重用。
他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2.材料一:《春秋繁露》书影材料二:董仲舒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汉书·董仲舒传》(1(2(3参考答案:(1)①春秋大一统(针对中央集权需要)。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中央集权需要)。
③“君权神授”(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④“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⑤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相应的措施(针对当时土地(2(3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2.下列关于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儒学地位大大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答案:A3.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罢黜百家,独尊儒学”》课内训练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
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历史背景;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五经”、太学和郡县教育体系。
2.理解:
(1)西汉儒家思想从复苏走向尊崇到独尊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
映。
(2)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诸子
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具有时代特色。
3.运用:
(1)通过对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简要分析,说明加强思想统一是时代的
需要o
(2)通过对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观点的分析,说明发展后的新儒学已完全成为封建统
治阶级思想统治的工具o
(3)通过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措施和儒家思想已逐渐成为封建主流思想的分析,说明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各方面。
(二)过程与方法
1.提取图片和史料信息,拓展教材知识。
2.通过图书或网上查阅资料,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
3.设置问题.组织小缉讨论、比较、分析.探究解决历史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儒家在秦朝遭打击,在西汉得到推崇,都是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重大发挥,有积极作用,也有许多消极作用,它对中华民族心理特征、性格形成和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要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评价其观点。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及其评价。
(二)难点:为什么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无为”到“有为”
情景激凝
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政治哲学流派。
它发端于战国,盛行于汉初。
该学派以老子为宗师,因托古讲学言政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它又攀援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为远祖,故称黄老学派。
黄老思想在汉初曾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这一思想为什么后来逐渐被儒学所取代?
知识归纳
1.历史背景
2.汉初的“无为而治”
(1)指导思想:道家“元为而治”的思想。
3.从“无为"到“有为”
典型剖析
【例1】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其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是( )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变式训练l】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 )
A.巩固统治和恢复经济的需要 B.儒家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宣扬“天为”思想
知识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情景激凝
2005年10月16日到18日,“首届董仲舒学术思想暨董氏I渊源研讨会”在董仲舒故里衡
水景县召开。
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刘向把他比之为姜太公和伊尹,认为其功业远远胜过管仲和晏婴。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知识归纳
1.董仲舒的生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典型剖析
【例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由于( ) A.是董仲舒的建议 B. 朝中大臣均为儒家弟子
C.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D.其他学派的主张不适用于治国
【变式训练2】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日:“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知识点三儒学成为正统
情景激凝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上书说,火灾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
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
汉武帝为什么这样做呢?影响如何?
知识归纳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措施:
(2)作用: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3.独尊儒术的结果
典型剖析
【例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变式训练3】汉武帝推崇儒学思想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④举贤良对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例4】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余波仍极大地影响了汉武帝的统治。
各派思想不统一,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故汉武帝召集天下谋士云集长安共商治国之法。
此时儒家代表董仲舒力排众议,脱颖而出,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
结合教材讨论:为什么董仲舒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变式训练4】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思想界异彩纷呈,儒、法、道、墨最为著名。
统治者在采取哪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上摇摆不定,法、道、儒纷纷登场,秦朝崇法抑儒,汉初利用道家的“无为"思想,休养生息,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但众多的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特点并不是单纯的儒学思想,而是“外儒内法,剂之以道”。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课堂巩固
1.西汉初年,政府推行修养生息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政策的内容是()
A.减轻田租,以减轻农民负担
B.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使其不再对地主有依附关系
C.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D.免除复员士兵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萧规曹随”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
A.西汉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B.曹参与萧何一样也面临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问题C.二人都尊崇黄老之学 D.曹参的才能有限,只能执行萧何的政策
3.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 )
A.孟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孔子的思想
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
5.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
①限制君主的暴政②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说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使儒家思想发扬光大
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 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7.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不包括 ( )
A. 兴办太学
B.规定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课程
C.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D.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8.汉武帝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是 ( )
A.黄老无为之学
B.“独尊儒术”
C.尊儒尚法 D.以“柔道”治天下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唯心主义的谶纬之学
10.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同目的是( )
A.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 B.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D.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教育课程
11.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 )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的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
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以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巴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思想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