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合集下载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下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4)在服药期间应暂禁食。待燥屎泻下后再 给以米汤、面条等养胃气之品,禁食3~5日后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及 饮酒,以防热结再作。 (5)服药期间不可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 (6)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忌用。。
下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2、温下: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脐下硬结,大 便不通,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迟。代表方有大 黄附子汤、温脾汤等。 (1)温下病证,宜住向阳病室,注意保暖,使病人 感到温暖舒适。 (2)同时,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给予温热性味之食品。 (3)温脾汤,方中大黄应先用酒洗后再与其它药同 煎,药宜饭前温服。 (4)服药后亦应观察腹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宜取 连续轻泻。服药后,如腹痛渐减,肢温回缓,为病趋 好转之势。
五、温法与护理

温法,亦称温阳法。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 回阳、通络等的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 络通,血脉和,适用于· 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 “治寒以热”,就是温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寒病的成因,有外感、内伤的不同, 或由寒邪直中于里,或因治不如法而 误伤人体阳气,或其人素体阳气虚 弱,以致寒从中生。。
《伤寒明理论》说:“伤寒邪在表者, 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 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 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 是当和解则可以矣。”
和解是专治病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 法,它既没有明显的祛邪作用,也没 有明显的补益作用,而是通过缓和和 解与调和疏解而达到气机调畅,使表 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 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至复。症见寒 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等。调和指治肝 脾不和,肝胃不和等症。在太阳病 中,和法首推桂枝汤。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一)病证不同,同一季节加相同时药
临床上病证很多,在同一季节,因其所 处的气候环境大体相同,所以,在辨治 本病的同时,应加相同的季节性时药。
(二)病证相同,不同季节加不同时药
除一些季节性很强的疾病外,大多数病 证在四季内皆可出现,单因发病所在的 季节不同,虽然是同一病证,却要加不 同的时药。
3、护理方法:
1.生活起居及一般护理。
2.补益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3.饮食调护上应对证进补。
4.情志护理
5.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血 色素、体重等情况;若遇外感,应停 服补药以防“闭门留寇”。
6. 指导患者坚持用药。
辨时给药法
教学目标
识记: 1、以下概念: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
四、和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 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2、适应症:
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 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证。
3、护理方法:
1.饮食宜忌。
2.注意饮食要配合药物。
3.服调和肝脾药时应配合情志护理。
4.注意服药时间,注意病情观察。 5.防止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时产生副作用。
清法、消法、补法。 2、能准确复述汗法、下法、温法的护理要点。
理解: 1、辨时给药的原理。 2、以上用药方法的原理及禁用要点。
应用:
1、能根据辨时给药的理论因人制宜为病人实施用药护理。 2、能指导病人如何预防中药中毒,能明确如何为乌头、
半夏中毒的病人实施急救。
辨时给药法:
3.服温中祛寒药,应在服药后饮热粥少许, 并避免外感。
4.灵活应用给药方法。 5.注意病情观察。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充实精制]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充实精制]
发汗能祛散外邪,也能劫津耗液,血虚或 心脏衰弱以及有溃疡一类的患者,用时谨慎, 以免发生痉厥等病变。一般发汗太过,汗出不 止,也能引起虚脱的危险。
一类特制
5
护理方法: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 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 不易散寒。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药宜 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 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下热稀粥约200毫升 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 汗;若与麻黄、葛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 药细需助,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中医用药“中医治病的八种治法 2、 掌握用药“八法”及相关护理
一类特制
2
中医用药“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 医家对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八法”通 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 清法、消法、补法。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 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 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八法”有助于辨 证施护顺利进行。
10.使用涌吐药应注意用量、用法和解救方 法。
11.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可根据需要保留 呕吐物,以便化验。
一类特制
13
三、下法及护理
下法,亦称泻下法。
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 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 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主 治邪正俱实之证。
6.吐而不止者,一般可以服用少许姜汁或服用冷粥、 冷开水解之。若吐仍不止者,可根据给药的种类分 别处理; 因服巴豆吐泻不止者,可用冷粥解之。因
服藜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 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散剧 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水冲服解 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若吐后气逆 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1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法'通常是扌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

、汗法及护理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为身体发热如同焚烧的炭火,汗出之后,热随汗外散。

又如《素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如《素问热论篇第三寒,而未入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阳经属腑,阴经连脏;未入于脏,说明邪气未及于三阴,仍在肌表,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而未满三日,则指病程较短,邪气仍在肌表,亦可以用汗法治疗。

但汗法不是以使人出汗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

所以,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外,凡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者皆可以用汗法治疗。

如:外感风寒、风热;疹未透法或疹发不畅的外邪束表;头面部及上肢浮肿的水肿兼表证;疮疡初期兼有表证的红、肿、热、痛;风湿痹痛等。

医用药V法及护理杨艳艳阳经络皆受其汗法及护理护理方法: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 酸性和生冷食物。

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 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护理方法: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 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 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 下热稀粥约0毫升或给予幵水、热饮料、热 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 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

因药细需助, 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护理方法:6、病位在表者服药后仍无出汗,纵然热不 退,也不可给予冷饮和冷敷,避免门留寇 使邪无出路,而入里化热成变证,热反更甚; 可以针刺大椎、曲池穴位达到透邪发汗目的。

中医八法及施护

中医八法及施护
第二页,共23页。
【护理】
❖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性
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不 易散寒。 ❖ 3.对表证兼有风湿者,须用数次微汗,以达祛风除湿之 功效。由于风湿互结,湿性重浊,粘滞不爽,要使其 遍身微似汗出,缓缓蒸发,则营卫畅通,风湿才能俱 去。忌大汗,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 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汗而出,则风气 随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不能愈,还使卫阳耗伤。
第十七页,共23页。
【护理】
1.服药期间,要加强病情观察。如大便性状、 次数;水饮消退之势:腹胀、腹痛及呕吐的情 况等。
2.饮食调护: ① 控制食量。 ② 给清淡易消化食物。 ③ 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气积证,应给山楂、 桔饼等理气消食之品,并配合情志护理。 ④ 小儿食滞可配合捏脊疗法。
第十八页,共23页。
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第十页,共23页。
四、和法及护理
【概念】
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 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
1、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2、肝脾不和病证。 3、肠胃不和病证。
第十一页,共23页。
【护理】
1.肝脾不和者,应做好情志护理,以防情绪波动 而加重病情,也可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以达怡 情悦志,精神愉快,气机通利,有利于提高治 疗效果。
第六页,共23页。
【护理】
1、一般服药的剂量应从小量渐增,一服即吐者,不必尽剂。
2、服药后应多饮开水,以助药力,或用手探喉引吐。 3、服药后呕吐不止者,用生姜汁、冷开水或药物解之。 4、患者呕吐时应取坐位或侧卧位。 5、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更换或清洗衣被。
6、服药期间应禁食,然后从流食开始逐渐到普食。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

用法选择
根据药物性质和功效,选择合适 的用药方法,如煎服、泡服、冲
服等。
注意事项
注意用药时间和频次,避免过量 或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产 生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患者 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
药方案。
PART 03
常用中药分类及功效解析
REPORTING
解表药类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
副作用小
中医用药以天然草药为主,副作用相 对较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轻。
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 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
预防保健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不仅关注疾病治 疗,还注重预防保健,帮助患者增强 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标准化程度不高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缺乏统一的 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地区和医 疗机构之间存在差异。建议加强 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操作流 程和规范。
智能化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中医用药及八法 护理的智能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国际化推广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未来有望在国际上得 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副作用小
相比西医药物治疗,中医用药 通常副作用较小,对患者身体 的损伤也较小。
预防保健
中医用药和八法护理不仅可用 于治疗疾病,还可用于预防保 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
病的发生。
PART 02
中医用药基本原则
REPORTING
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八法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包括下面的八种治疗方法:
1. 解表法:主治表浅的热病,如感冒、发烧等。

通常采用辛凉发汗或清热解毒的药物。

2. 祛风法:主治风邪入侵引起的疾病,如头痛、关节疼痛等。

通常采用祛风透疹、活血通络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3. 祛湿法:主治湿邪困滞引起的疾病,如风湿病、水肿等。

通常采用祛湿利水、化湿化痰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4. 清热法:主治内热外热等热病,如疮疡、热淋等。

通常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

5. 消积法:主治脾胃虚弱造成的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

通常采用健脾开胃、消积化滞的药物。

6. 止血法:主治各种出血症状,如鼻出血、咯血、便血等。

通常采用收敛止血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7. 安神法:主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症等。

通常采用安神定志、镇静安眠的药物、针灸疗法和气功。

8. 补虚法:主治各种气血亏损引起的虚证,如贫血、萎缩性疾病等。

通常采用补气养血、滋阴添精的药物和养生保健措施。

以上八种治疗方法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同时,延伸出的中医“十法、十二法、十六法”,也是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医八法及护理

中医八法及护理

第十三章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中医治病的八种治法2、掌握用药“八法”及相关护理中医用药“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八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

一、汗法及护理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为身体发热如同焚烧的炭火,汗出之后,热随汗外散。

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再如《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三阳经络皆受其寒,而未入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

因阳经属腑,阴经连脏;未入于脏,说明邪气未及于三阴,仍在肌表,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而未满三日,则指病程较短,邪气仍在肌表,亦可以用汗法治疗。

这些都是汗法的理论依据。

但汗法不是以使人出汗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

所以,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外,凡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者皆可以用汗法治疗。

如:外感风寒、风热;疹未透法或疹发不畅的外邪束表;头面部及上肢浮肿的水肿兼表证;疮疡初期兼有表证的红、肿、热、痛;风湿痹痛等。

护理方法: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性和生冷食物。

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

中医八法及护理

中医八法及护理

寒下
➢适用于里实热证,高热烦渴,大便燥结,腹胀疼痛,腑气不通,脉沉 实;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腹胀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 滑实;或里热实证之高热不退,谵语发狂;或咽喉、牙龈肿痛以及火热 炽盛等证。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
➢护理
(1)患者有高热、烦躁不安、口渴舌燥等表现,应安排在调节温湿度方面良 好的病室,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有利于静心养病。
(5)服药期间不可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
(6)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忌用。
寒下
➢适用于里实热证,高热烦渴,大便燥结,腹胀疼痛,腑气不通,脉沉 实;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腹胀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 滑实;或里热实证之高热不退,谵语发狂;或咽喉、牙龈肿痛以及火热 炽盛等证。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
6、病位在表者服药后仍无出汗,纵然热不退,也不可给予冷饮和 冷敷,避免“闭门留寇”使邪无出路,而入里化热成变证,热反更甚; 可以针刺大椎、曲池穴位达到透邪发汗目的。
吐法及护理
➢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 ,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 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 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 作用
➢基础护理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 、肉面、五辛、酒酪、酸 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 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 物不易散寒。
不要吃 我们哦
➢用药
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 比理通等,防止汗出太过。
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
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药宜后下;服药 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 在短时间内大口喝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 、热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根同用 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药细需助,药重不需助,以防 出汗过度。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精选文档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精选文档

2、适应症:
适用于病势较缓,虚实夹杂之证,尤
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块,不可能迅 速消除,必须渐消缓散。
消法与下法虽皆治有形之实邪,但两者有所
不同: 下法是适用于病势急迫,形证俱实之证,必 须急下,速除;
消法适用于病势较缓,虚实夹杂之证,尤其 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块,不可能迅速消除, 必须渐消缓散。消法也常于补法或下法配合 运用,但仍然是以消为目的。


最难言的是“阳痿” 最无奈的是“早泄” 最危险的是“肾虚” 最尴尬的是“秒射” 最心碎的是“老公” 最伤心的是“老婆” 所以请关爱它,保养它,做个自信的男人吧 , 应当在中医的建议下,积极配合治疗,对症下药。 欢迎迦葳亻言msdf003咨询。
七、消法与护理
1、定义: 消法,亦称消导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软 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 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 法。 消法又分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 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
四、和法及护理
1、定义: 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 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2、适应症:
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
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证。
3、护理方法:

1.饮食宜忌。
2.注意饮食要配合药物。 3.服调和肝脾药时应配合情志护理。
4.注意服药时间,注意病情观察。
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
补法的内容很多,既有补阴、补阳、补血、
补气、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之 分,又有峻补、平补之异,更有兼补、双 补、补母生子之法。
3、护理方法:
1.生活起居及一般护理。 2.补益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3.饮食调护上应对证进补。

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

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熏洗法
v 定义 是用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待 温后再用药物淋洗、浸浴全身或患处局部 的一种外治方法。 v 渊源 本疗法起源甚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五十二病方》中已载有熏洗方八首
中药熏洗法
v v v v v v
了解患者的中药用药史及药物过 目的 敏史,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女 适应证与禁忌证 性经、带、胎、产 操作前准备 注意熏洗的温度,防止发 生烫伤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2
40
中药灌肠法——概述
v 定义 以中药溶液,从肛门灌入肠道,达到 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v 渊源 起源较早,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伤 寒论》中记载“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 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
中药灌肠法——方法
v v v v v v 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 肛管插入直肠的深度25~30cm; 操作前准备 药液的量不超过200ml;液面距 操作步骤 肛门不超过30cm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中药擦浴要对证治疗,对于不同类 型的发热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中药介入疗法
v 定义 v 适用范围 v 特点 v 注意事项
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神色、血压、脉搏、 呼吸等;手术后要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 征、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皮下瘀 斑、硬结等,有无血尿、牙龈出血及全身 性出血倾向;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作适当 功能锻炼
v v v v v v 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 药物摊制厚薄要均匀,药物的温 度为患者可以接受为度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皮肤过敏、中毒反应、烫 伤
中药湿敷法——概述
v 定义 是采用中草药煎汤或取汁后用纱布直 接敷于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湿敷法
v v v v v v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治疗疾病的同时平衡全身的阴阳五行,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而在中医治疗中,八法是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病的八法。

一、解表法当病人出现感冒、发热等表象外的早期症状时,中医普遍采用解表法治疗。

解表法主要通过发汗使体内邪气排出,达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常用的解表法包括汗法、泻法以及通过汤、丸、散等中药剂型进行治疗。

二、清热法清热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体内的热邪引起的症状,如高烧、咽喉发炎等。

清热法可通过清热药物的使用,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火气,达到解毒清热的效果。

清热法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清热降火法、清热解毒法等。

三、泻下法泻下法是中医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方法。

当病人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时,中医常常会采用泻下法进行治疗。

泻下法通过通便、润肠,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湿气、毒素等有害物质,达到清肠胃、宽中通腑的目的。

四、利水法利水法是中医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尿、排尿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湿气,达到行水利水的目的。

常用的利水方法包括舒张血管、调整水盐平衡等。

五、攻下法攻下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肝胃失调、积食等症状。

攻下法通过刺激肠胃,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积食,达到通肠利便的目的。

常用的攻下方法包括灌肠、泻下等。

六、温里法温里法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病症,如寒疮、胃寒等。

温里法通过使用温热的药物帮助病人温养内脏,达到温里行寒的效果。

常用的温里法包括温药法、灸法等。

七、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液循环不良、淤血等症状的重要方法。

活血化瘀法通过活化血液循环,帮助病人排解体内的瘀血,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捏按疗法等。

八、祛痰法祛痰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痰湿引起的症状,如咳嗽、胸闷等。

祛痰法通过使用祛痰药物或针灸疗法,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痰湿,达到祛痰的效果。

常用的祛痰方法包括吐痰法、化痰法等。

总结:中医治病八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们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自行购药服用
告诫患者不要自行购买和 使用中药,以免药不对症 ,加重病情。
提供科学合理建议
倡导科学用药
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遵循科学用药原则,确保用药 安全有效。
注重药物搭配与禁忌
提醒患者在服用中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搭配和禁忌,避免不良反 应发生。
关注个体差异
强调不同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
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教授自我护理技能
自我护理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 手段之一,护士需要教授患者自 我护理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健能力。
05
常见问题解答与误区澄清
解答患者关于中药用药疑问
药物煎煮方法
01
详细解释不同药物的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等要点,确保患
者正确掌握煎煮技巧。
服药时间与剂量
02
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和剂量,提高
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打下了坚实基础。
0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我不仅掌握了中药用药八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望未来中药用药发展趋势
个性化治疗将更加普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中药用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 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祛湿类中药选用策略和误区提示
01
选用策略
02
误区提示
祛湿类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湿邪引起的病症,如风湿性关节 炎、湿疹等。在选用时,应根据患者湿邪的轻重、部位以 及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祛湿类中药。
祛湿类中药并非适用于所有湿邪病症,患者在使用时应避 免盲目跟风。同时,祛湿类中药多具有利尿作用,因此患 者在使用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1.解表:指用药物来解除外邪所致的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等。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适当休息,并定时观察体温变化。

2.泻下:指用药物来清除体内的积痰、湿、瘀等物质,以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常用的药物有大黄、芒硝等。

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大小便情况,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清热:指用药物来清除体内的热毒,以缓解发热、口渴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野菊花、金银花等。

护理措施包括注意营养摄入,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等。

4.利湿:指用药物来消除体内的湿气,以改善湿盛所致的体重增加、胸闷、浮肿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六一散等。

护理措施包括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腻和高盐食物,适当运动,保持排汗和排尿通畅等。

5.祛风:指用药物来消除体内的风邪,以缓解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羌活、川芎等。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风寒,不要吃寒性食物,适当着装,注意保暖等。

6.燥湿:指用药物来消除体内的湿邪,以改善潮湿、胸闷、乏力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苦苣、车前子等。

护理措施包括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腻和湿性食物,保持室内环境干燥通风,不穿潮湿的衣物。

7.化痰:指用药物来分解和排出体内的痰湿,以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半夏、白前等。

护理措施包括适当清润喉咙,避免话多或喝冷饮,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湿腻食物。

8.行气:指用药物来疏通气血,以缓解疼痛、胀满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川芎、香附等。

护理措施包括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

总之,中医药的八法及护理是中医药疾病治疗的基础,药物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人体情况,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中医外治八法及护理

中医外治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中医用药“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八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

一、汗法及护理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为身体发热如同焚烧的炭火,汗出之后,热随汗外散。

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再如《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三阳经络皆受其寒,而未入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

因阳经属腑,阴经连脏;未入于脏,说明邪气未及于三阴,仍在肌表,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而未满三日,则指病程较短,邪气仍在肌表,亦可以用汗法治疗。

这些都是汗法的理论依据。

但汗法不是以使人出汗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

所以,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外,凡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者皆可以用汗法治疗。

如:外感风寒、风热;疹未透法或疹发不畅的外邪束表;头面部及上肢浮肿的水肿兼表证;疮疡初期兼有表证的红、肿、热、痛;风湿痹痛等。

护理方法: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性和生冷食物。

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下热稀粥约200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

因药细需助,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4、观察出汗特点;有汗、无汗、出汗时间、遍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