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亳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答案(A卷)
亳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A卷)1、[满分3分]答案:A。
混淆是非。
原文是“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错误。
..”,这里表述为“总是暗藏在概念之中2、[满分3分]答案:A。
文意理解有误,A项中“进而提出全文观点”概括不当,应概括为“进而提出全文论述话题”。
3、[满分3分]答案:D。
A项扩大范围:原文为“许多..为人传诵的..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这里表述为“那些诗篇都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B项变猜测为肯定:原文为“大概..遇见‘树叶’就都简称之为‘叶’”。
这里表述为“把诗歌中‘树叶’就都简称为‘叶’”。
C项强加因果:原文第②段尾句意在强调杜甫“落木”一词使用具有创新性。
4、[满分3分]答案:A。
“臧”是赃款、贪赃之意。
5、[满分3分]答案:B。
A.前“以”介词,表原因;后“以”连词,表原因。
B.两个“而”都是副词,“反而”;后“而”连词,表递进。
C.前“乃”副词,于是;后“乃”副词,才。
D.前“其”副词,表推测;后“其”第三人代“它”。
6、[满分3分]答案:D。
“陟司空、司徒”表述的恰是仕途顺境,因“陟”是提拔、晋升,诸葛亮《出师表》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并且,“甚至不得不‘托疴逊位’‘以疾笃称’”在《太尉桥玄碑》看不到,反而可能让人感到是桥玄“无大体”。
7、[满分10分,每句5分]⑴独自在门口玩,突然有三个人拿着棍棒挟持了他,来(向桥玄)要钱财(赎人),桥玄不答应。
[采分点:“门次”“卒”“劫”“货”各1分,句意1分]⑵起初,曹操地位很低的时候,没有人欣赏他。
他曾经去拜见桥玄,桥玄见到他认为与众不同。
[采分点:“微”“人莫”“候”“异”各1分,句意1分]8、[满分4分]苏诗以流莺婉转鸣叫之声反衬出别院的幽深静谧(2分);韦诗以流莺婉转鸣叫的美景反衬宦游的羁旅愁苦(2分)。
9、[满分4分]此句寓情于景,诗人遥想故乡杜陵芳草青青的美丽景色(2分),含蓄表达出对故乡与诸弟的深切思念之情(2分)。
2014-2015年度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微课大赛评比结果
二等奖获奖名单
作者 赵新龙 袁涛、熊燕燕 王杰 付丽丽 张元伟 郭茂勇 郭信 桂媛媛 汤青青 张玲玲 李阳颖 马翠翠 张新美 学段 小学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小学 初中 高中 小学 初中 学科 数学 英语 历史 历史 物理 语文 生物 物理 音乐 英语 语文 信息技术 化学 所属市 安庆 安庆 亳州 亳州 滁州 滁州 滁州 滁州 滁州 阜阳 阜阳 阜阳 阜阳
陈文静 李萍 乐静雨 蒋谢芳 刘家军
高中 初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语文 语文 语文 生物 体育
宣城 宣城 宣城 宣城 宣城
பைடு நூலகம்
单
工作单位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第二中学 桐城八中 安徽省滁州中学 滁州中学 滁州中学 滁州中学 凤阳二中 安徽省阜阳三中 临泉一中 安徽省巢湖市第七中学天河分校 安徽省肥东县第三中学 安徽省肥西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 合肥三中 合肥十三中 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学 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 合肥市肥东实验小学 合肥市锦城小学 合肥市庐阳中学宣国庆.杨梅 合肥市梦园小学 合肥市阳光中学 淮北市西园中学 淮南二中 淮南实验中学 淮南市谢家集区三和中学 安徽省舒城中学 马鞍山市珍珠园小学 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 宿州二中
郝玉玺 刘芳红 王霞 罗文静 许高洁 丁乐乐 周稳 田义明 沙莎 王冬 黄莉莉 王静 丁蓉、吴英 吴春华 尹娜 张英 董刘斌 程红 苏豫 王莉莉 赵艳 陈莉 孙佳妮 王春贺 张莲莲 葛文磊 刘宇杰 戴冠永 王淮群 许岑岑 张玲 陈强 刘文 刘艳敏 汪彩虹 戴华芳 段颖 章亮 许珊珊 张立华 林敏菲 吴跃 陈玉川 罗风云 朱学伏 吴志强 尹灵娣 赵春燕 魏常安 王文
初中 初中 小学 高中 小学 高中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初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小学 小学 学前 高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高中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小学 初中 小学 小学 小学 初中 初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初中 小学 初中 初中 高中 高中 高中 初中 初中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客观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主观题将答案书写在试卷后的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作文部分。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涡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第Ⅰ卷(75分)一、一般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者要经过从酝酿构思到艺术表现的过程,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就是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活动是以一幅幅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的。
在酝酿构思阶段,作者的头脑就像一匹奔马,在一幅幅生活图画间驰骋,一会儿涌现出从生活中捕捉到的形象,一会儿浮现出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虚构的画面。
清代画家傅山作画前,手舞足蹈,或跳或跃,形同疯子。
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看,傅山作画前的情形是能理解的。
画家构思时,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仿佛身临其境,连自己似乎变成了画中的蝴蝶或飞鸟,于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傅山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说明作者在创作的酝酿构思阶段,的确是以一幅幅具体的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来思考的。
随着作者对这些生活图画的选择、加工,逐渐形成了一些最清晰、鲜明、生动的图画,完成构思的深化过程,从而进入艺术表现阶段。
在艺术表现阶段,那些清晰、鲜明、生动的生活图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更加活跃地在作者头脑中跳动着,仿佛是那些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催逼着作者拿起笔将他们描绘出来。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的体会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写到高峰处,就搁不下笔,我写书时,不感觉是坐在温暖的宿舍,而是在林海雪原里,和小分队的战友在一起。
”曲波说的情形,正是形象思维深化的表现:作者全神贯注进行创作的时候,正是他头脑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最活跃的时候,因此作者完全被自己构思的形象吸引住,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感觉,而与笔下的人物融为一体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形象思维进入成熟阶段,人物形象就要按照他自身的逻辑去行动。
鲁迅开始写《阿Q正传》时,并没有料到阿Q的“大团圆”结局,阿Q自己却一步步向这个结局走去。
法捷耶夫写《毁灭》时,最初的构思,美蒂克应自杀。
但后来似乎是美蒂克自己出来说服作者,他不应自杀。
XXX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后有答案
XXX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后有答案XXX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后有答案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50分一、基础与阅读(17分)材料一古人云“冒之以衣服,旌之以章旗,所以重其威也”,通过服饰表明贵贱在夏商时期当已形成。
我们通过《孝经》对服饰的论述片段,便能了解到古代“不僭上逼下”的着装要求。
穿错颜色,不但会受到惩罚,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清朝XXX 赐死年羹尧时,列举的罪状有几条就跟着装用色有关——用鹅黄色的荷包。
用黄布包裹衣服。
中国历代的服饰色彩与五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代的服饰色彩演变中不难发现,古代服饰色彩始终以正色为尊,注重衣色之纯,五种正色白、青、黑、赤、黄源于五行金、木、水、火、土。
而历代所崇尚的颜色各异,《檀弓》有云“夏后氏尚黑,XXX尚白,XXX”,《史记·殷本纪》也记述XXX“易服色。
尚白”。
《礼记·王藻》云:“衣杂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
”个中的“列采”就是杂色服饰,也就是说,没有穿着杂色衣服是不能进入公门的。
作为封建社会初步的秦朝尚水德,于是黑色便成为打扮的首要颜色,“郊祀之服皆以袀玄”。
皇帝也经常是“玄衣绛裳”,即黑色上衣和深红色下衣,同样是以黑色为主调。
普通百姓单调的服色与礼制限制有关,“散民不敢服杂彩”(《春秋繁露·服制》)的描述正反映了这一现实。
《汉书·五行志》也曾记录,XXX微服私行,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遂穿着“白衣”。
封建社会中期当前,关于打扮颜色和等级的划定越发明确具体。
XXX虽然划定“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但没有特别划定皇帝常服的服色。
而到了唐初,以黄袍衫等为皇帝常服,厥后逐渐用赤黄,“遂禁XXX不得以XXX为衣服杂饰”。
今后当前,黄色就成为了皇帝御用的颜色,成为皇帝王权的象征。
据《清史稿》记录:“龙袍,色用明黄。
领、袖俱石青,片金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基础及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niǎo)翩翩.(piān)褐.色(hè)疏.朗(shū)B、特殊.(shū)羡.妒(xiàn)笼.统(lǒng)引诱.(yòu)C、腐.化(fǔ)影壁.(bèi)水榭.(xiè)匹.配(pǐ)D、蚊冢.(ahǒng)商埠.(bù)内疚.(jiù)郁.闷(y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通霄难堪狭隘鞭笞B、消遣游离蕴藉异常C、鉴别影射雕刻饶恕D、纯粹寒暄副射拯救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③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为了表达同样的感情,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A、乃至甚至乃至B、甚至乃至乃至C、乃至乃至甚至D、甚至甚至乃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B、我们曾一度看到了中国移动捧红飞信的决心与信心,但却没有想到最终会是合作双方的劳燕分飞....。
C、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D、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诗中,他以瑰丽的语言,娴熟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
2023-2024学年亳州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亳州市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宇宙是什么?天与地的形状是怎样的?古埃及人设想宇宙像一个箱子,稍凹的箱底是大地,箱盖是天,其形状有人说是圆的,有人说是方的。
古巴比伦人认为天像个圆罩,地是个圆形平面。
天空之上、地面之下全都被水包围着。
天空上有一个天窗,天窗打开,就会下雨。
太阳每日沿着天穹东升西落,然后又在夜里通过地下管道再回到东边,而天穹本身是不动的。
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也对天地的形状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这些看法是观测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在中国古代各种宇宙理论中,盖天说最早始于周代,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人们看到头顶上的天很高,而四周的天都在远方同大地接触,很像一个圆盖。
为什么要设想地是方的呢?这是因为古人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人们活动的范围,从根本上说是个二维平面,所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比上下两个方向有更重要的意义。
《尸子》说“四方上下曰宇”,把四方与上下加以区分,就是这种实际状况的反映。
盖天说认为大地不动,天穹旋转,日月星辰则在天穹之上,随天穹旋转。
天穹绕本身的一个极点旋转,就像车轱辘绕轴旋转一样。
起初人们以为天顶就是天的中心,后来发现北斗星绕不动的北极星旋转,就认为北极星是天的中心。
实际上天穹上这个极是地球自转轴正对的一点,所以成为天体周日视运动的不动的极。
中国最早的盖天说实质上是天拱地平说、天曲地直说。
天圆地方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宇宙模型,能对某些现象作出某种解释,又符合天尊地卑、天动地静的哲学观念,所以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由于最初的盖天说不能解释实际问题,所以天圆地方说就逐步演化为“天地双拱”的学说。
新的盖天说主张:“天似盖笠,地法覆盘。
天地各中高外下。
”天穹犹如一个斗笠,大地像一个底朝天倒放着的盘子。
14-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安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活动安排长武县中学2014年9月长武县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第一周(9.1~9.7)1、开学报到;2、开学典礼;3、法纪安全教育活动;4、高一学生军训;5、各班制订各项计划、公约;6、学生仪容仪表、行为规范、管制刀具班级自查整改;7、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8、中秋假期安全教育;第二周(9.8~9.14)1、教师节庆祝会2、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3、三类课:公开课:计斌长卫燕示范课:赵菊王彩丽张娟胡致瑞4、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建三个年级体育特长班白云峰陈军李锐第三周(9.15~9.21)1、九一八爱国主义教育;2、学校卫生大检查;3、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主题教育活动。
4、三类课:公开课:沈丽芳示范课:马卓文曹健崔宏平5、专题研究:如何鉴赏古诗的形象与意境鱼云龙物理研究方法杨荣6、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建高一高二美术音乐特长班田峰陈强第四周(9.22~9.28)1、学生仪容仪表、管制刀具大检查;2、学生交通安全专项教育;3、三类课:汇报课:曹雪莹姚小艳公开课:曹婉丽常明辉陈宝丽示范课:梁海刚曹健胡彩丽成永录马宏科4、教学改革: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曹雪莹高三一轮复习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高三物理备课组5、专题研究: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史国锋魏宝江陈新平6、课题“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崔宏平崔斌李宏发7、高三第一次月考动员第五周(9.29~10.5)1、“国庆节”宣传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班会;2、国庆假期安全教育。
3、反邪教警示教育。
4、国庆节假观摩课:曹长龙公开课:谢科林代云示范课:赵俊明贺晓晔5、专题讲座: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的衔接宇文莉6、专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梁海刚学生个体差异与体育课的自主教学研究陈军第六周(10.6~10.12)1、九月份班务工作月考评;2、班干部工作座谈会。
3、第一次教育教学工作量化月考评4、高三第一次月考5、三类课公开课:孔祥静谭朝庆王雪李小霞观摩课:焦文华高文婷赵忠群曹继平示范课:李宏斌甘睿锋杨俊昌任金瑞张鹏亮6、教学改革:提高早读的阅读效率君宏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薛文斌魏妮冯义平张超陈雪玲7、专题研究: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王彩丽万丽贺晓晔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发挥其功效梁小宏8、高三第一次月考工作总结(召开“四会”:年级组跟踪分析会;学科组教情分析会;包教组学情分析会;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第七周(10.13~10.19)1、班级主题活动:积极锻炼、强身健体;2、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3、高三家长会。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传统文化,其实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那一部分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大量的文本典籍是传统文化中非常突显的部分。
而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更是多得无法计数。
何况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
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是同一个概念。
文化传统是看不见的,它充溢流淌在不同民族的从古到今的人们的精神血液中。
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结构。
但当异质文化之水悄然进入这条河流时,经过相遇相熟到彼此吸收溶解的过程,固有的传统会因之增加或减少,直至发生变异。
此时,传统更新的历史时刻就来到了。
但更新不是废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加了新养分和新资源。
所以陈寅恪说,即使吸收西方的思想,也不应忘记本民族的历史地位。
儒家学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由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的融入,产生了宋明理学,这是不同于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形态,思想史家称之为新儒学。
陈寅恪高度评价这一文化融会和思想合流的现象。
而儒家思想吸收道教的思想,以及道教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在唐以后更日趋明显,终于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奇观。
追其原由,主要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
同时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东汉的佛法东传和明代的耶教来华,同为中华文化这一品格的见证。
清朝的道光、咸丰以后的历史,所提供的则是这种精神旨趣反向的历史见证。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沭阳县潼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形成性测试(二)
潼阳中学高二语文阶段性测试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泾(jīng)渭诤(zhèng)友闷(mèn)葫芦一哄(hòng)而散B、攒(chuán)射犄(jī)角卡(qiǎ)脖子一曝(pù)十寒C、伺(sì)机勾(gòu)当露(lòu)马脚横(hèng)行霸道D、抨(pēng)击踯(chí)躅冠(guān)心病光阴荏(rěn)苒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天一阁藏书之丰富斐声学术界,阁中明代的典籍较多,并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帖,其中著名的是北宋的拓本。
B、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历经春风秋雨,酷暑寒冬,但一直矢志不渝,奋力前行,在十多年持续创建的过程中,广州收获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的硕果,自我超越,脱胎换骨,已在南中国树起新的标杆。
C、在我国渊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对,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性著作中具有才情和注意语言修辞的作品。
D、朦朦胧胧一场春雨,给校园凭添了几许诗意。
看那花圃,那栀子花开得生机盎然,满目的洁白,满眼的新绿,清醇而妩媚,毫不矫情!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曾经想,徽州人吃臭菜,恐怕是地理环境使然,山里闭塞,吃不到新鲜的食物,再加上山里人节约,坏了的食物也不愿扔了,于是就创出了臭菜,真是自出机杼,化腐朽为神奇啊。
B、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整个会场沸反盈天,各位代表聚焦无锡发展热点、难点话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C、在度过了一段低迷期后,李金羽居然一发而不可收拾,以12个进球在射手榜上独占鳌头。
曾经以个性张扬而闻名的阳光少年,在这个赛季再次让人领略到那逼人的青春气息。
D、世事维艰加上酒价上涨,甚至让英国人对花钱买醉也开始意兴阑珊。
传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新西兰红鱼的故事2005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渔业部长表示:由于过去10年的过度捕捞,新西兰红鱼(也称橙连鳍鲑,或罗非鱼)的总容许捕捞量由约40000吨降低到2680吨。
这种鱼是一位丹麦鱼类学家125年前在亚速尔群岛首次发现的,体长24~42厘米,呈明亮的砖红色,分布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500~1500米的广阔海域,虽头大貌丑,但即使数次冷冻和解冻后仍肉质细嫩,味道如蟹肉般鲜美,迅速风靡欧美国家的餐桌。
可惜新西兰红鱼也是生长最慢的深海鱼类之一,33岁才达到性成熟,目前发现寿命可达150年之久。
同时,这种鱼虽然分布广,但繁殖率很低,又很少迁徙,喜欢在海山周围大量聚集,有时鱼群长达200公里,很容易被现代捕捞技术大量捕获。
寿命如此长的鱼类被过度捕捞,必然形成巨大的空当。
全世界最多时有约30个新西兰红鱼渔场,以新西兰查塔姆高地附近最多,但此地自70年代末开始捕捞,1979年产量就迅速下降。
然后是澳大利亚圣海伦斯山附近,1989年5月当地报纸称“海底遍地是金”,仅仅30个月后新闻就变成“拯救罗非鱼已经太迟了”。
20世纪80到90年代全球每年捕捞6万吨新西兰红鱼,以致处理和储存设施不足,造成巨大浪费。
大西洋东北部的捕捞始于1991年,1994年产量就只及原来的25%,国际海洋利用委员会的报告说此后当地资源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
1999年发现的马达加斯加海岭渔场2001年后产量也大幅下降。
现在全球30个此类渔场有一半捕获量不及原来的30%,25年来总捕捞量已超过100万吨。
实际上,与近海大陆架资源完全不同,对深海鱼类的研究手段至今仍非常有限,我们对深海食物链失去新西兰红鱼后会怎样还一无所知,深海捕捞还会破坏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和海底沉积物。
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战略,很多生物将在我们还未见过之前就被破坏。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风”,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字,又是一个拥有旺盛“生殖能力”的“根词”。
由这个“风”字辐射的语义场,曾经覆盖了炎黄子孙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层面,并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生态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社会作为一个早熟的农业社会,对于自然界的风有着悉心周到的观察、区分和理解。
可以说,殷商时代黄河流域的一个“土民”对于风的敏感程度,要远远胜过当代大都市写字间里的“白领”。
与现代工业社会不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自然界中的“风”,对于国计民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风的方向、时节、强弱、干湿不同,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收成的好坏。
但在先秦时代的中国古人看来,“风”,并非单纯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是“天”的情绪和意志。
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不同,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是由天地自然孕育化生而成的,人与自然原本就是一体化的。
因此,大地上、天空中的“风”,也同样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人体之内。
人体内的“风”与天地间的“风”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感应。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别开生面的创举,并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中国,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的道德崇尚、文化习俗也全都和“风”字联系在了一起,甚至,一个朝代的国家法度、朝廷纲纪、民众心态、政府吏治也都被笼罩在“风”字头下。
自然界的“风”便因此拥有了社会学、政治学的涵义。
在中国古代,“风”与音乐歌舞、文学艺术的联系源远流长。
最显著的例子是《诗经》中“国风”的命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诗总六艺,风冠其首”……一个“风”便将一部《诗经》的渊源、体用全都包括在内了!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的音乐歌舞集中体现了彼时彼地的风土、风情,“风”便成了一个地区“民歌”“民谣”的代名词。
“风”的语义场辐射到音乐、歌舞诸多领域之后,便衍生出许多“风”字头的文艺学和美学的术语,如“风雅”“风骨”等。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4年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高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桑与蚕的秘密公元1世纪前后,远在欧亚大陆西部的罗马人,第一次接触到丝绸。
公元前30年左右,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农事诗》中写道:“中国人从树叶上梳下的精细的羊毛。
”直到1世纪末期,那些拉丁语诗人仍然对“羊毛树”传说深信不疑。
也不怪罗马人无法想象桑与蚕的故事,识蚕辨桑、驯化野蚕、养蚕种桑,皆是中国人的创造。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桑树资源分布中心,时至今日,在中国繁育的桑树有800个品种。
上亿年前,雅鲁藏布江流域为桑树提供了原生环境。
中国人在国内能找到的野生桑树,有15种之多。
这是桑蚕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因素。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创造了一个成语“沧海桑田”,以桑田代指大地、农田,形容世事变迁,可见桑树在中国种植之普遍。
《山海经》频繁提到桑树,《中山经》有14处关于桑树的描写。
《诗经》描绘桑树时,三次写到它的叶子——茂盛、柔嫩、色幽。
桑树能合成2000多种蛋白质。
蚕发现了桑树的秘密,通过啮食桑叶,贪婪地吸收着蛋白质,自己也变成蛋白质的储存者。
挑食的野蚕把蛋白质的味道刻入自己基因。
而为了对付“害虫”野蚕,桑树试图唤来喜欢吃蚕的鸟类反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然后有一天,人类来了,另一场大戏拉开帷幕。
华夏文明迈出的重大一步在桑、蚕、人三者中,最早诞生的是桑,而最晚出现的是人。
人为何会加入,结成桑、蚕、人的源三角关系?远古先民“靠天吃饭”,对一切自然都崇拜,包括桑,也包括蚕。
民间的蚕神传说在四川、江南等蚕桑地区,以各种版本流传。
在蜀地,人们相信上古有个蚕丛国,国王即为纵目人“蚕丛氏”,教人蚕桑。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奇特的青铜面具,隐约可见蜀王蚕丛纵目传说的影子。
翻开正史,被朝廷承认的正统蚕神则另有其人。
西汉刘安撰写《淮南王蚕经》,认为“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到了北宋《通鉴外纪》中,又变为“西陵氏之女嫘祖”,嫘祖是中国桑蚕丝绸发明人的说法由此广为流传。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诊断物理试题(A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题A 卷(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位置运动的位移—时间(x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t 时间内甲物体的速度方向与乙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B.1t 时刻甲物体的速度与乙物体的速度相同C.13~t t 时间内甲物体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D.3t 时刻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A .根据x t -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二者在10t 时间内速度方向相反,且二者在1t 时刻速度方向相反,故此时刻速度不同,故AB 错误;C .甲、乙两物体在13~t t 时间内初末位置相同,经过时间相同,故13~t t 时间内甲物体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 正确;D .由图像可知3t 时刻甲的斜率小于乙的斜率,故甲物体的速度小于乙物体的速度,故D 错误。
故选C 。
2.近年来,中国发射了多颗北斗卫星,a 、b 、c 为其中的三颗卫星,三颗卫星的轨道半径a b c R R R =>,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 、ωb 、ωc ,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ωωa b<B.ωωa c<C.地球对卫星c 的万有引力一定大于地球对卫星a 的万有引力D.地球对卫星a 的万有引力与地球对卫星b 的万有引力一定等大【答案】B【解析】【详解】A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22Mm GRm Rω=解得ω=因为a b c R R R =>,所以a b cωωω=<故A 错误,B 正确;CD.因为不知道卫星abc 的质量大小,所以无法判断地球对卫星abc 引力的大小,故CD 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4)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鲁迅小说中,看客群体始终是以模糊不清的群体方式存在的,他们更多的是无名无姓,无思想无意识的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甚至有时候他们仅仅只作为小说的背景或者人物生存的环境而存在,但却能够使人感到强烈的压迫,压抑,甚至“吃掉”“狂人”。
这样的力量群体更多的是一个个象征性的符号,是一张张大同小异的面孔。
鲁迅在描写他们时往往以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征来作为他们的称谓,例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等。
外在形象的模糊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空洞苍白,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浑浑噩噩的生活使他们既可怜又可悲。
而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描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绘上,而是更注重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内在灵魂的深处是愚昧无知,是精神极度空虚,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进取。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所以他们的生活才会是百无聊赖,对周围事物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有着狂热的态度,对低级趣味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痴迷其中。
安徽省宿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宿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A卷)参考答案一、1.B (原文并没有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这样的观点,属无中生有。
)2.D (从意义的内在联系上来看是递进关系。
)3.A.(B. 原文:“中国”不是“中国文化”快步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史。
C.原文“不仅仅是技术危机”D.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是电影得到观众认可,达到奥斯卡提名水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二、4.B (埸,边境,边界。
)5.C .取独(A.递进/承接 B.凭借/因为D.祈使语气,还是/反问语气,难道)6.D.对江南春天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景象描写主要是为了勾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对江南美丽故土的思念。
7(1):推寻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时候,并没有其它原因,只是因为没能在内心对自己仔细考察,外面又受到流言的蛊惑,以致(或因而)到了这个地步。
(共6分,“寻”“去”、“就”、“直”、“直以”的“以”、各1分,其它句意通达1分)(2)然而将军却像鱼一样在烧沸水的釜鼎之中游泳,像燕子一样在飞动摇荡的帐幕之上筑巢,不是令人迷惑不解吗?(共4分,“鱼”、“燕”名作状语,共1分,两个状语后置翻译时提到前面共1分,“巢”,名作动1分,其它句意通达1分)8、相同点:①突出“愁”之多,都暗含故国之思。
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江水”喻“愁”,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2分)不同点:李词自问自答,写法曲折,突出“愁”如东流之水,汹涌浩荡,无穷无尽。
屈词则以“不东流”突出“愁”之重。
(2分)9、①饱含愁情的飞花,偏偏依傍让遗民难于面对的景阳殿,传达出作者浓重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②“只余”“空有”写出六代繁华都已消亡,现在只有年年重生的芳草和园中空啼的乳莺,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③用“白门”与“白头”都用一个“白”字做文章,说金陵故都往事令人愁生白发,表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无奈感。
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联合检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安徽省高三质量联合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化潮汐隐含了古典社会与现代性之间的激烈冲突。
一系列观念的剧烈震荡造就初具规模的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学”概念的建构与完成。
先秦至晚清,尽管诗、词、文、赋、传奇、小说、杂剧陆续登场,但是,概括性的总称迟迟未曾出现——古代汉语的“文学”一词泛指各种博杂的人文知识,而不是描述某个独立的学科。
置身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新闻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文学”的诞生来自复杂的理论运作,现代知识的重组、教育体系的改变与新型传媒体系的崛起构成不可或缺的文化条件。
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叙事文类进入文化舞台中心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均是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无论是现代“文学”概念的确立还是文学形式的转型,这种状况不仅呼应了美学意识的急剧裂变,同时为未来的美学意识敞开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儒、释、道的各种观念曾经在中国古典美学意识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那么,如同许多人指出的那样,启蒙与革命促成了现代“文学”美学意识的重大转折。
从梁启超对于小说寄予的厚望,陈独秀、胡适发起的“文学革命”,鲁迅“铁屋子”里的“呐喊”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革命文学主张,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迥异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意识愈来愈强大。
古典美学意识对于审美愉悦的关注完整地承传至五四新文学。
不论是孔子的“兴、观、群、怨”之说、《毛诗序》的“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还是梁启超阐述小说与“群治”关系时提出的“熏”“浸”“刺”“提”,中国古代思想家曾经从不同的维度描述审美愉悦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徐贲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
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
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
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②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购买力与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
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
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
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③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
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
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
“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
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
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光荣,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④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
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
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⑤涨工资的幸福感是收入带来的幸福感的一个部分。
许多研究都发现,对于幸福感来说,收入是一个相对的因素。
当人的生活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且有了相当程度的保证时,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会大大减弱。
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说的(当然也有那种钱越多越贪婪的变态的幸福)。
那些因涨工资而觉得幸福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基本欲望满足还没有达到“钱买不来幸福”的程度。
对他们来说,收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需要,柴米油盐、子女的教育、医疗、房贷,等等。
因此无论他们自己觉得如何幸福,他们其实并不生活在哪怕还只是物质性的幸福之中。
⑥美国的“加图研究所”有一项研究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必须同时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
“社会公正”要比只是“碰运气”的涨工资更能带来具有普遍意义、真实意义的幸福感。
该研究还指出,前东欧国家人民的收入在当时不能算低,但人民的幸福感却比不上一些虽然贫穷但却相对政治自由、人民可以批评不公正分配制度的国家。
⑦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格里萨尔指出,幸福是包含价值目标的,因此,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有时会显得是在降低自己的幸福。
例如,有人觉得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来得幸福(慈善捐款便是如此)。
这种幸福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
自由是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只是支配收入和金钱的自由,还包括运用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自由。
⑧注重价值观是“德行伦理”思考幸福的特点。
幸福不只是感到满足或快乐的情绪,更是一种关于“好生活”的理念。
好生活的“好”是用“幸福”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亚里士多德觉得幸福或者好生活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进行中的生活方式,一种以德行为目的的行为,“幸福是一种完全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
许多人“以生活享受为满足”,更有许多人过着一种“明显奴性的生活,然而,却显得很是幸福”。
⑨20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些对幸福进行计量统计的“幸福经济学”。
例如,有的用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指标,发现虽然富国比穷国的幸福度要高,但当人均值达到1.5万美元后,平均收入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便几乎不再发生影响。
中国人均收入远低于这个水平(至少对普通老百姓是如此),这成为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的一个原因。
在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如免于焦虑和恐惧,人身、未来或食品安全有保障,有干净的环境、良好的医疗条件,政治权利、社会福利得到保障,等等。
当人们感觉到这些因素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成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时,涨工资便成为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惠”。
于是,它提升幸福感的作用也就带有讽刺性地,表现得特别明显和重要了。
(选自2014年21期《读者》)1.下列关于“幸福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涨工资总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哪怕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心理满足,随时都有可能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B.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是指当收入能够保证满足人们的生活基本欲望时,收入就不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了。
C.幸福是完全符合德行的,而以满足社会享受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合乎德行,因而很难带给人们真正的幸福感。
D.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越高,那么人们的幸福感就越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段引出话题,②③指出涨工资会提高购买力,会使人觉得自己有“运气”,因而涨工资者在主观上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B.④段承接上文,指出涨工资带来的幸福感是脆弱的;⑤段进一步指出,因工资觉得幸福的人,其实没有生活在幸福中。
C.⑥段从美国相关研究指出,看待幸福,不仅要看经济收入,还要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⑦⑧段进一步阐明幸福的深刻内涵。
D.⑨段指出,由于中国人均收入不够高,而且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其他诸多因素又不在掌控之中,因而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涨工资意味着购买力提高,而购买力的提高能增强满足欲望的能力,这使人们觉得幸福,但物价上涨却削弱了这种幸福感。
B.涨工资者觉得幸福是因为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人没涨,有人涨得比自己少,觉得涨工资是一件意外的好事。
C.有人慈善捐款,把钱花在别人身上,这种追求幸福的行为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幸福;相反,这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
D.“碰运气”的涨工资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往往是脆弱的,而“社会公正”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则更具有普遍意、真实意义。
二、(33分)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姚鼐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
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
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鼐曰:“夫黄、舒①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
独浮屠之俊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
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
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
”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
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
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
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
”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渐知先生。
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
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②之志,斯世之异人也已。
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
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学文于先生。
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
注:①黄舒:黄山、舒城。
桐城在黄山、舒城之间。
②卫武懿诗:卫武即春秋时卫武公姬和。
《诗经•大雅》中的《抑》篇,相传为卫武公晚年为警戒自己而作。
懿诗:美诗,指《抑》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曩者,鼐在京师曩:过去B.不足掖起世之英少掖:扶持C.然先生穷居江上穷:穷困D.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劝:努力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久乃渐知先生臣乃敢上璧B.有卫武懿诗之志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鼐认为,黄山舒城一带,是天下风景秀丽的地方。
沉默压抑了千余年,没有多少人在史册上留名。
唯独佛门英才辈出,佛教衰落之后,儒家就兴盛起来。
B.康熙年间,方苞闻名天下。
刘大櫆以平民的身份到京城去,把自己的文章呈给方苞看。
方苞看了之后推许刘大櫆为“国士”。
刘大櫆因而名声大震,誉满京师。
C.序文的第二、三两段是寿序的主体。
第二段叙述刘大櫆与方苞的交往,言方苞对刘大櫆文章的赏识,突出刘大櫆的文学地位。
第三段叙述自己与刘大櫆的关系,作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强调了自己与刘大櫆的师承关系。
D.本文是姚鼐为刘大櫆八十寿辰而作,同时,他也希望家乡的年轻人了解刘大櫆的事迹,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
(2)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8—9题。
(8分)月上海棠【金】党怀英傲霜枝袅团珠蕾。
冷香霏、烟雨晚秋意。
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
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
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