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技术方面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政府政策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一)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
(三)培育若干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特色显著的生物产业基地。
(四)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安全。
二、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五)生物医药领域。
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
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
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
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
(六)生物农业领域。
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
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
开发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
(七)生物能源领域。
加快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推动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发展。
政策曙光照耀生物产业国务院发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
资料显示 ,20 年至20 年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 06 08
保 持年 均2 %的高 增速 ,2 0 年 ,我 国生物 产业 总产 值接近 5 08
自主知识 产权 的生物药 品 ,按照 国家 有关程序进 行评审 ,符合
条件的纳入医疗保险 目录 。
10 0 元 ,其 中2个 国家生物 产业 基地实现 产值 占全行业 产值 0亿 1 2
用 ,未形成 无形资产计入 当期 损益的 ,在按 照规定据实 扣除的基础上 ,再按照研 发费用的5 %加计 扣除 ;形成 O
无形 资产的 ,按照无 形资 产成本 的 10 5 %摊 销 。对被认
定为高新技术 企业 的生物企业 ,按 照税法规 定减按 1 % 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发
展的生物农业 、生物医药 、生物 能源 、生物 基材 料等生 产企业 ,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政 策。 关于积极 拓宽融资渠道 ,通 知指出 :第一 ,要 引导 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 ,鼓励设立 、发展生物技术创业投 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鼓励 、引导金融机构 支持生物产 业发展 ,支持信用担 保机构 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
通 知 同时 规 定 了应该 发 展五 大重 点领 域 ,即生 物 医药领 域 、生物农业领域 、生物能源 领域 、生物知指 出 ,在生物医药 领域 ,我 国将 重点发展预防和诊 断严 重威胁我国人 民群众生命健 康的重大传 染病 的新型疫苗和 诊断试 剂。积极研 发对治疗常 见病 和重大疾病具 有显著疗效 的 生物技术 药物 、小分子 药物和现代 中药 。在生物 农业 领域 ,我 国将重 点发展优质 、高产 、高效 、多抗的农业 、林业 新品种和 野生动植物繁 育种源 。大 力发展生物 农药 、生物饲料 及饲料添
解读科技创新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
解读科技创新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科技创新产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解决社会问题。
为了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认识到科技创新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
本文将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进行细致解读。
一、政策支持1. 财政支持: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进行科技创新产业的支持,包括投资基金、创新补贴、研究经费等。
这些资金的注入为科技企业提供了研发资金、技术改进和市场推广的支持,降低了科技创新的风险成本。
2. 税收优惠:为了鼓励科技创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这些措施降低了科技企业的税负,增加了其投入研发的积极性。
3. 人才引进和培养:政府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来支持科技创新产业。
例如,设立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
4. 产学研结合:政府鼓励科技创新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补贴资金,帮助科技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
二、市场潜力1. 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产业能够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无论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够改进现有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科技创新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产品、跨界AI产品等都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3. 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产业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大做强,能够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人才,增加出口,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4. 潜在市场:科技创新产业还有一些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潜在市场,例如,绿色科技、新能源技术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产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并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生物医药产业对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持作用
生物医药产业对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持作用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从创新环境、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医药产业对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持作用。
首先,生物医药产业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成果和技术支持,而只有在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的环境下,生物医药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必要的创新环境,包括政策支持、法律保护、研发投入等。
例如,国家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激发了创新活力。
其次,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
生物医药产业是现代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医药产业在新药研发、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进步。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为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更多先进的科技成果。
最后,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健康需求,也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大量的投资进入生物医药领域,推动了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同时,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输出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利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产业,进一步加强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
总的来说,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通过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进步和带来经济效益,生物医药产业为国家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优势关联性分析
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优势关联性分析一、自主创新能力概述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自主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
这种能力是推动国家持续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自主创新能力的构建不仅涉及到技术研发,还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
1.1 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资源: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 研发投入:持续的研发投入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 创新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包括激励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等。
- 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创新成果得到认可和应用的前提。
1.2 自主创新能力的应用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升级、社会管理等多个层面:- 高新技术产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 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 社会管理创新:在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方面实现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二、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关系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越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就越大,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提升国家形象。
2.1 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 增强经济自主性:减少对外依赖,增强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提高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需求。
2.2 自主创新能力面临的挑战尽管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创新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国家,创新资源可能过于集中在某些领域或地区,导致其他领域的发展受限。
生物科技的法规和政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知识产权保护:对农业生物技术的 专利、商标等进行保护,鼓励技术 创新和转化。
要求:遵守法规要求,确保知识生物科技法规的 执行和监督机制
各国生物科技法规的执行机构和程序
各国设立专门的生 物科技监管机构, 如美国的FDA、欧 洲的EMA等。
伦理要求:对细胞治疗涉及 的伦理问题及其要求,如知
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定义:对细胞进行干预或操 作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相关技 术和方法
未来发展:细胞治疗未来的 发展方向及其对法规和伦理
要求的挑战与机遇
农业生物技术的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要求
法规要求:对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 和应用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法律法规。
具体领域:涉及转基因作物、植物 新品种、农业生物制剂等领域的研 发和应用。
中国生物科技法规执行和监督机制的改进方向
增强法规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生 物科技应用领域,制定更加具体的 法规,提高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 性。
完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督体 系,包括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事 后检查,确保法规的执行和监督贯 穿于生物科技的全过程。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 处罚力度,提高法规的威慑力,确 保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生物科技法规面临的伦理和社会挑战及应对策略
挑战:伦理问题,如人类基因 编辑、基因歧视等
挑战:社会问题,如技术滥用、 社会不平等加剧等
应对策略:建立严格的监管体 系,规范技术应用
应对策略:加强公众参与和伦 理审查,确保技术合理使用
生物科技法规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及政策建议
法规对生物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政策建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平衡生物科技法规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政策建议: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2.29•【文号】农市发〔2015〕6号•【施行日期】2015.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农市发〔201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机关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意义(一)农业农村大数据已成为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
当前,大数据正快速发展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农业农村是大数据产生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正在与农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定位仪、农业市场的导航灯和农业管理的指挥棒,日益成为智慧农业的神经系统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关键要素。
(二)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
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
突破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制约,需要运用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的制约,需要运用大数据推进农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改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的利用效率。
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运用大数据加强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定价权和影响力。
中国 科技政策解析
中国科技政策解析
中国的科技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与科技发展、创新和应用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1. 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提升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国政府通过设立奖学金、优先资助科研项目和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
此外,中国政府也鼓励人才引进和人才回国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
3. 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国政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的建设,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转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推广应用。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创新: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国际科技事务,加强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企业和机构开展跨国合作和创新。
综上所述,中国的科技政策旨在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提
升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创新,以促进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的政府支持政策
推动科技创新的政府支持政策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推动科技创新的政府支持政策展开论述。
一、资金支持政策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来帮助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科技创新基金,向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研究课题、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此外,政府还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二、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量,为了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政府可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支持高层次人才的科研项目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便利的科研条件。
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回国或者留在本国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政府应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立项和执法力度,维护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提高科技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政府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和应对。
四、合作交流政策科技创新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推动科技合作交流,促进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
政府可以设立科技合作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科技政策的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科技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地,政府应建立科技政策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通过科技政策的监督与评估,政府可以及时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若干对策
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若干对策1 抓住机遇,加速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支约2 万人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科技队伍,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开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
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
继1996~1997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上市的高潮之后,预计在2003~2005年我国将出现生物技术产品上市的第二个高潮。
由此可见,与其它高技术领域相比,我国的生物技术总体水平及产业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在我国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中,从目前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态势来看,生物技术最有希望取得创新性进展,最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
因此,建议国家将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21世纪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突破口”。
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力争在21世纪的前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 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选择发展模式总体战略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应改变以往跟踪为主的战略,实施积极创新为主集成应用的战略方针。
基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水平和能力,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宜采取“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关于集成应用,主要是指把现有的已成熟的先进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源自何处)组合集成起来运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
充分借助和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1)战略目标21世纪初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在: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生物产业与生物技术发展的政策与方向
• 重点项目
– 以产品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 以实现产业化或临床应用为指标 – 以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开发为主要内容
• 专题
– 以加强前沿技术的原始性创新为目标
“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
重 大 项 目
•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 药物创新 – 转基因生物 – 重大传染病防治
“十一五”科技计划体系
主体科技计划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基础 研究
9 7 3 计 划
8 6 3 计 划
高技术 研发
科 技 攻 关 计 划
应用 研究
成 果 转 化 计 划
产 业 化 计 划
产业化 推进
“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
• 重大项目
积极筹备实施“四个一工程”:一个领导小组、一本规划、一个生物技 术中心、一笔专项资金
研发投入迅速增加
研发经费增长示意图
十五
50
20
25
25
时期
七五-九五
14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经费(单位:亿元) 科技部 发改委 中科院 自然基金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863 经费投入(单位:亿元)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 •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成立 • 组长陈至立,副组长徐冠华、陈近玉、 张晓强 • 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农 业部、卫生部、中科院等14个部门组成 • 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我国的科技政策
我国的科技政策
我国的科技政策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科技产业化进程,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政府也致力于推动科技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总之,我国的科技政策旨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
- 1 -。
对加快生物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建议
对加快生物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建议
1. 加强科研和技术开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支持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为生物技术行业提供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2. 促进跨学科合作。
生物技术的发展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如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政府和高校应鼓励多学科间的合作研究,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
3. 提供政策和法规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加强对生物技术的监管,保障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4. 推动产业化和商业化。
加强和推动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鼓励企业投资和创业者创新。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措施。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生物技术是全球性的重要技术领域,在国际合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政府和高校应鼓励和支持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和人才交流,提高我国在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影响力。
6.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生物技术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生物技术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加强生物技术的教育,培养更多具备生物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7. 关注伦理和社会问题。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涉及到一系列
伦理和社会问题,如基因编辑、生命伦理和隐私保护等。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生物技术的应用符合伦理和社会的规范。
国家生物育种实施方案
国家生物育种实施方案
国家生物育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利用生物学原理和遗传学方法,改良和培育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品种,以提高其经济效益、抗逆性和适应性。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国家制定了生物育种实施方案。
首先,国家将加大对生物育种科研的投入。
通过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和人才队
伍的培养,提高生物育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生物育种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其次,国家将建立健全的生物育种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对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
和推广,推动生物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建立健全的生物育种产业标准和认证体系,规范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此外,国家将加强生物育种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生物育种专业人才的培养
和引进,提高生物育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同时,鼓励和支持生物育种人才的创新创业,激发生物育种人才的创新活力。
最后,国家将加强生物育种产业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和完善生物育种产业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的投入,推动生物育种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加强生物育种产业的市场监管,保障生物育种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国家生物育种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国家生物育种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生物安全时代世界各国围绕什么和生物经济安全的竞争
4.国际合作: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生物安全问题,各国都在加强国际合作,例如参与国际生物安全机构、参与国际生物安全多边谈判、合作应对生物安全风险等。
在生物安全时代,世界各国围绕生物经济安全的竞争主要包括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国都在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提升自身的生物经济安全。
2.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生物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都在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保障自身的生物经济安全。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得若干政策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得若干政策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二○○九年六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9〕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九年六月二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一)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
(三)培育若干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特色显著的生物产业基地。
(四)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安全。
二、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五)生物医药领域。
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
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
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
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
(六)生物农业领域。
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
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一)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
(三)培育若干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特色显著的生物产业基地。
(四)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提高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障生物安全。
二、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五)生物医药领域。
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
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
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
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
(六)生物农业领域。
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
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
开发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
(七)生物能源领域。
加快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推动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