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三叠纪界线时期硫同位素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二叠-三叠纪界线生物灭绝原因探讨

二叠-三叠纪界线生物灭绝原因探讨

二叠—三叠纪界线生物灭绝原因探讨一、选题依据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其中二叠纪一三叠纪之交(P/T)的生物大灭绝,摧毁地球上90%以上的海洋生物种,70%的陆生脊椎动物属和大多数的陆生植物,是地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因此P/T界线事件是多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证明,在二叠一三叠纪之交相当短的时期内,全球的海洋、陆地和大气环境几乎同时发生了一系列突发性事件,使全球的生态系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浩劫。

本文主要根据前人研究资料,以我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为例,对P/T之交的生物集群灭绝的诱发机制进行简单探讨。

我国煤山剖面为全球二叠系一三叠系层型剖面和点(GSSP),具有代表性、可比性。

选择煤山剖面P/T界线地层作为研究对象,对界线地层各种异常的地质记录进行挖掘和剖析,有助于揭示P/T之交发生的各种重大地质事件以及地球环境的剧烈变化,探索生物大规模灭绝的真正原因。

而对这些生物灭绝事件的研究有助于对当代地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生存状况提供大尺度、长历程的地史借鉴。

二、研究方法1、剖面地质背景煤山剖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1984年殷鸿福领导的中国地质大学界线工作组在浙江煤山发现了三叠系底部重要化石—微小欣德牙形石。

1986年殷鸿福等提出了以微小欣德牙形石作为P/T界线标志化石的建议,这项提议在大量的界线地层研究中不断得到证实,为绝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所接受。

1993年,中国浙江煤山剖面被定为全球二叠系一三叠系层型剖面和点(GSSP)。

煤山剖面 P/T界线在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古地磁、事件地层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是我国地质科学研究资料最详尽、最丰富的剖面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生物地层学家对中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地层划分标准。

表1.1列出了长兴煤山剖面P/T界线地层划分沿革。

24层到29层,代表了地史上生物演化的重大转折,对于研究P/T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2012年8月August2012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1,No.4753~756中国地质实验室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TheBeijingSHRIMPCentre,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rastructure刘敦一,王 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1 发展历程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成立于2001年12月18日,当时是由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出资,以共建共享方式建立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11年11月,中心通过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组织的联合认定,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

中心自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高效、联合、流动的运行方针,坚持实行每天24小时、每周7天不间断分析的高效运行机制,被誉为世界上同类仪器中运行效率最高的实验室。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来自中国(包括港台)、美国、德国、意大利、巴西等13个国家的数百名学者在中心完成锆石定年研究,基于中心的SHRIMP定年结果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达97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330余篇。

据国外同行统计,自2007年起,中心单台SHRIMP仪器的年度科研成果产出量(国际期刊论文数)在同类仪器中已跃居世界第一。

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发展,中心已成为一个依托于高技术、高效率,向国内外开放的,拥有国际优秀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国家级矿物微区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实验平台;一个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国际性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为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中国地质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强有力的保障。

中国地质学家一致评价:“SHRIMPⅡ的引进和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成立加速了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速度”。

中心已成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面向全社会高效共享运行的典范,并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级的年代学平台”。

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

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

2023/039(11):3479 3490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11.16索青宇,李昌昊,申萍等.2023.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 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岩石学报,39(11):3479-3490,doi:10.18654/1000-0569/2023.11.16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 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索青宇1,2,3 李昌昊1,2,3 申萍1,2,3 赵俊康4 楚翔凯1,2,3SUOQingYu1,2,3,LIChangHao1,2,3,SHENPing1,2,3 ,ZHAOJunKang4andCHUXiangKai1,2,3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3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4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产地质勘查院,厦门 3610001 KeyLaboratoryofMineralResources,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 CollegeofEarthandPlanetarySciences,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 InnovationAcademyofEarth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4 GeologicalProspectingInstitute,ZijinMiningGroupCo ,Ltd ,Xiamen361000,China2023 06 29收稿,2023 09 20改回SuoQY,LiCH,ShenP,ZhaoJKandChuXK 2023 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oftheDuobaoshanCu(Mo)depositinHeilongjiangProvince:IndicatedbythemolybdeniteRe Osisotopicdatingandsulfurisotopecomposition.ActaPetrologicaSinica,39(11):3479-3490,doi:10.18654/1000 0569/2023.11.16Abstract Porphyrycopperdepositscanbedeformedbysubsequentmagmatic tectonic metamorphicevolution,resultingintheconsequent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ndtheremobilizationofpre existingores Thisprocessmightpotentiallyincreasetheoregradeand/orresource WefocusontheDuobaoshanCu(Mo)deposit,twomineralizationperiodswereidentifiedwithintheDuobaoshandepositinthisstudy,i e ,theporphyryperiodandthesuperimposedperiod TenmolybdenitesamplesfromthesuperimposedperiodyieldRe Osisotopicmodelagesof435 6±10 5Mato446 1±7 1Ma,andanisochronageof440 1±4 5Ma(MSWD=0 56) Combinedwiththeageofmagmaticactivitydevelopedintheregion,itissuggestedthat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ndtheLateOrdovicianbasalticandesiteshouldbeformedinaunifiedgeologicaleventintheDuobaoshandeposit Thein situsulfurisotoperesultsofchalcopyriteandpyritefromdifferentmineralizationperiodsshowthattheaverageδ34Svalueofchalcopyriteintypicalporphyryveinsis-2 12‰,whilethoseofchalcopyriteandpyritein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are-1 78‰and-1 03‰,respectively,whichfallintotherangeofamantlesource,indicatingthatthesulfurofthedepositmainlycomesfromthemagma However,previousstudieshavefoundthatchalcopyriteformedduringthe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haslowδ34Svalues(-12 9‰~-5 6‰)asaresultofthemigrationoflightsulfur32Swhichiseasilycarriedbylate stagefluidsanddepositedinareasofalowerstress Theisotopiccompositionsindicatethatthemineralizedelementsinthesuperimposedperiodeitheroriginatedfromnewmagmatismorinheritedfrompre existingrock(ore)bodiesKeywords DuobaoshanporphyryCu(Mo)deposit;Superimposedmineralization;Re Osisotopeage;Sulfurisotope摘 要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

二叠纪 三叠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二叠纪-三叠纪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一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于古生代二叠纪与中生代三叠纪之间,距今大约2亿5140万年前。

[1][2]若以消失的物种来计算,当时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以及高达96%的海中生物消失;[3]这次灭绝事件也造成昆虫的唯一一次大量灭绝,计有57%的科与83%的属消失。

[4][5]在灭绝事件之后,陆地与海洋的生态圈花了数百万年才完全恢复,比其他大型灭绝事件的恢复时间更长久。

[3]此次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的五次大型灭绝事件中,规模最庞大的一次,因此又非正式称为大灭绝(Great Dying),或是大规模灭绝之母(Mother of all mass extinctions)。

[6]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过程与成因仍在争议中。

[7]根据不同的研究,这次灭绝事件可分为一[1]到三[8]个阶段。

第一个小型高峰可能因为环境的逐渐改变,原因可能是海平面改变、海洋缺氧、盘古大陆形成引起的干旱气候;而后来的高峰则是迅速、剧烈的,原因可能是撞击事件、火山爆发、或是海平面骤变,引起甲烷水合物的大量释放。

[9]年代测定在公元2000年之前,二叠纪与三叠纪交界的地层很少被发现,因此科学家们很难准确地估算灭绝事件的年代与经历时间,以及影响的地理范围。

[10]在1998年,科学家研究中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附近的二叠纪/三叠纪岩层,他们采用铀-铅测年方法,研究锆石中的铀/铅比例,[2]估计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发生年代为2亿514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并发现此后有随者时间持续增高的灭绝比例。

[1]在灭绝事件发生时,全球各地的碳13/碳12比例极速下降约9‰。

[11][12][13][14][15]因为二叠纪/三叠纪的界线难以用放射性定年法测定,科学家们多用急遽下降的碳13/碳12比例,测定岩层中的二叠纪/三叠纪交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贵州青岩. 生物复苏与辐射 生物地层 灭绝型式 湖南慈利 湖北崇阳 微生物生态系 微生物岩 大灭绝 介形虫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二叠系-三叠系 下-中三叠统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3年 科研热词 长兴组 湖南 慈利 康家坪剖面 大灭绝 黔西 生物地层 牙形刺 渔洞子剖面 江油 有孔虫 早三叠世 微生物岩 四川 叶肢介 卡以头组 二叠纪一三叠纪过渡期 (筳)类有孔虫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群落演替 盘龙洞 海平面下降 大灭绝 古环境变化 华南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黑碳 米兰科维奇旋回 碎屑沉积岩 生物灭绝 生物大灭绝 物源 燃烧源多环芳烃 沉积速率 构造演化 小波分析 大火事件 兴蒙造山带 二叠纪-三叠纪 上寺剖面 p-t界线 nd同位素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颗粒物 酸性 过程 硅质海绵骨针 白黏土 煤山剖面 灭绝 模式 华南 二叠纪末 p/t界线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微生物岩 表面微观结构 硫酸盐还原菌 灭绝型式 湖南慈利 湖北崇阳 微生物生态系 川东北 大灭绝 介形虫 二叠纪末大灭绝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二叠系-三叠系 上扬子地区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号 1 2 3 4 5
2011年 科研热词 重庆 牙形类 化石带 凉风垭 二叠-三叠系界线 推荐指数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4年 科研热词 群落演替 盘龙洞 生物地层 环境地层 海平面下降 年代地层 大灭绝 古环境变化 华南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 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 下三叠统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重庆 1 蓝细菌 1 胶须藻 1 滇东 1 海陆交互相 1 早三叠世 1 密德b剖面 1 宣威 1 卡以头组 1 二叠纪末 1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 1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1 ophiceras(蛇菊石)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大贵州滩 锶同位素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生态系演变 湖南慈利 微相 微生物岩 三叠系沉积历史
推荐指数 3 2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地层划分 标准对比

地层划分 标准对比
总结:地层界线的划分我综合考虑多种划分标准,优中取优,相辅相成。
文献:
[1]李任伟.分子地层学[J].地球科学进展,1992,02:78-79.
[2]梅冥相,从地层记录的特性论岩石地层学的困惑,地层学杂志,1996,03
[3]陈源仁,石 和.层序生物地层学,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
分子地层学划分标准
分子地层学是运用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s)探讨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并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学科。它不同于传统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具有一定等级的地层单位。在研究内容上,分子古生物学侧重于分子化石特征、分子化石所记录的生物体特征和属性、所揭示的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等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而分子地层学则主要研究地层中分子化石所反映的地层特征和属性,以及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应用等地层学信息。分子地层学主要是利用地质体中的各类分子化石来划分、对比地层。分子化石在地球科学乃至环境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不管是哪类分子化石(古DNA、古蛋白、地质类脂物等),其地层学应用的主要原理实际上是依据分子化石的生物源信息和其离开生物体后发生的一系列转化途径来实现的。
地层记录有4个特性:
1不完整性----地层记录是不完整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所发育地层,总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即使那些被认为是“连续沉积”的地层,其间也存在不同时空幅度的间断。
2非渐变性----形成地层的沉积作用过程不是一个逐渐变化的递加过程,而是一个非渐变作用过程。非渐变性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1)那些突发性的事件沉积总是比正常沉积显著,如洪水作用沉积在河流相地层中所占的比例比正常沉积大、深海沉积地层中总是包含较大比例的浊流沉积等;2)地层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各种时空幅度不同的间断,它包括暴露间断与加深饥饿间断。

二叠_三叠纪生物绝灭事件的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二叠_三叠纪生物绝灭事件的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2006年第34卷第2期地球与环境V ol.34, No.2, 2006 EARTH AND ENVIRONMENT35 文章编号:1672-9250(2006)02-0035-06二叠-三叠纪生物绝灭事件的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张 俊,梁汉东*,梅亚青(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摘 要:二叠-三叠纪生物绝灭事件在地史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灭绝加速了物种的进化和更替。

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全球地球化学、地质和古生物等学者关于P-T生物绝灭事件的研究,包括事件的测年研究进展和事件原因的种种学说,其中详细阐述了地外碰撞(小行星或彗星)、火山学说、缺氧学说以及海洋酸性化假设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绝灭事件研究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二叠-三叠;生物绝灭;碰撞;火山喷发;缺氧中图分类号:P534 文献标识码:A自显生宙以来(540 Ma左右),地球生命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绝灭(Big Five),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1-2]。

其中灭绝程度最为严酷的是发生在二叠纪末期的全球生物大绝灭,大约有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无脊椎动物在该次事件中消失[3-5]。

Erwin[6]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对该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推测,但限于没有足够证据,不能确定导致该次事件的原因是海进海退事件、火山事件、还是地外事件(小行星或彗星碰撞),亦或是几种原因共同所至。

但自此以后,全球地球化学家、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等开始对该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浙江省煤山剖面2001年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确定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层型剖面和点”(即“金钉子”)[7-8],该地层记录相当完整,是研究界线层序、古生物学、地层学和界线问题的首选剖面。

收稿日期:2005-08-23;修回日期:2005-1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020、4023202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290005)第一作者简介:张俊(1981-),男,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地球化学。

中国南部边界层二叠系 - 三叠系样本核心的分子碳同位素变化

中国南部边界层二叠系 - 三叠系样本核心的分子碳同位素变化

中国南部边界层二叠系 - 三叠系样本核心的分子碳同位素变化摘要:对中国南部碳酸盐沉积稳定碳同位素(δ13C)组成和二叠系 - 三叠系(PT)连续地层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二叠系 - 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变化的地球化学信号。

二叠纪时期结束以前,碳酸盐碳同位素值向正转变,接着在三叠纪,二叠系 - 三叠系界线时期之上,转移为负。

这些生物标志物是无环类异戊二烯,从C15 - C40,二叠纪层样品中的甾烷(C27的占主导地位)和萜类化合物比从三叠纪层中获得的均更为丰富。

三叠纪层是通过分子量较高的正构烷烃占主导地位来区分的。

稳定碳同位素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正构烷烃、如植烷及ISOP-C25的无环类异戊二烯和角鲨烷,与二叠纪样品相比,它们在三叠纪δ13C中耗尽剩余8-10‰。

在PT层中测量分子和同位素的有机质变化,支持了在PTB二叠纪海洋停滞之后有大规模上涌的有毒深海水的普遍被接受的观点。

一系列大规模的(全球)放气事件可能与我们测量的碳同位素位移有关。

我们观察到在这一地区的白色薄粘土层这也是与岩性一致的证据。

我们发现,文章中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二叠纪海洋,之后是大量有毒深海谁上涌,可能是引起发生在二叠系 - 三叠系界线的全球最大的大灭绝事件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中国南部;PTB;大灭绝的碳同位素;δ13C;上涌;气体释放1.引言二叠纪到三叠纪年龄的连续海洋沉积物广泛分布再中国南方大面积扬子大陆之上。

众所周知,这两个年龄,尤其是他们的界线(PTB)见证了显生宙最大的大规模灭绝(Sepkoski, 1982) (Sepkoski, 1986)。

PTB也见证了了许多其他在海洋化学方面重要的变化,也证明了地球化学异常,如在同位素组成方面的变化或转移。

举例来说,碳酸盐中δ13C 值从3‰〜-1‰的改变(例如 (Chen等, 1984) (Holser & Magaritz, 1987) (Magaritz & Schulze, 1980) (Baud等, 1989);硫同位素组成,δ34S数据的转变,从〜+10‰〜+25‰(Holser等, 1996; Holser等, 1989);同时,显生宙锶同位素丰度最大的变化在PTB 中也被观察到(综述(Holser等,1996年))。

二叠-三叠纪分界的远洋海域深海沉积岩中古生物的地球化学研究

二叠-三叠纪分界的远洋海域深海沉积岩中古生物的地球化学研究

二叠-三叠纪分界的远洋海域深海沉积岩中古生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编译:王立群原著:高桥聪摘要:在地球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物种灭绝发生在二叠纪的末期,而该物种灭绝的恢复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早三叠世。

来自于许多浅水地台沉积岩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绿硫菌和蓝菌的单位体积数量在增加以及陆源有机物质出现于晚二叠纪到早三叠世的浅海环境中。

此外,在最近的远洋深海的海相沉积岩研究中,尤其是日本的冲积复合体的研究增加了对晚二叠世到早三叠世的低纬度古地层记录的理解。

牙形石化石的出现以及连续的深海二叠-三叠纪边界部分的有机物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都表明物种灭绝的时间位于黑色粘土岩层的开始位置,其下部是富含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硅质粘土岩。

尽管这种黑色的粘土岩层表示缺氧条件,但是根据测得的不含任何同位素质量信息的圆滑有机碳同位素曲线的分析,细菌的繁盛和来自远洋的陆源物质的输入并不是特别有意义。

之后的放射虫燧石沉积的恢复发生在早三叠世晚期到中三叠世早期的过渡时间。

有机物分子从这些地层中被检测到。

分析它们在远洋深海的形成过程,认为早三叠晚期黑色燧石的高浓度硫表明当时为富硫沉积条件。

同时高浓度的多环芳香烃则表示在早三叠世的晚期海相有机物质的高度可变性。

因为这些事件在细菌类中存在变化,而且放射虫化石的多样性降低,所以该事件可能相对地延缓了在二叠纪末期物种灭绝之后生命和环境的恢复。

1、二叠纪末期的大量灭绝我们知道在显生宙一度以急剧的速度多数物种减少的大量灭绝事件曾多次发生。

在该大量灭绝事件中化石生物种属最大幅度减少的是在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分界处(约2亿5千万年前)发生的二叠纪末期大量灭绝事件。

三叶虫、笔石、有关节腕足类、头足类、腕足类、珊瑚、海葵、介形虫、有孔虫和放射虫等海生生物以科这个级别计算约减少一半,在古生代繁荣的三叶虫和四方珊瑚在该次事件中完全灭绝。

要弄清引起这种大量灭绝事件的背景,有必要明确当时的地质记录。

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大陆汇集为超大陆,存在被超大陆包围的特提斯海和包围超大陆的超大洋(古太平洋)(图1),在这一方面曾经在特提斯海浅海成因的沉积岩层方面做过大量的研究。

重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新认识

重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新认识


J i a n gH Xa n d Wu Y S .2 0 0 7 .R e s t u d yo ft h emi c r o b i a l i t ef r o m t h eP e r mi a n T r i a s s i cb o u n d a r ys e c t i o n ,C h o n g q i n g .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2 3 ( 5 ) : 1 1 8 9- 1 1 9 6 R e s t u d yo f t h em i c r o b i a l i t ei nt h eP e r m i a n T r i a s s i cb o u n d a r ys e c t i o ni nL a o l o n g d o n g ,C h o n g q i n g ,r e v e a l s t h a t t h em a i n A b s t r a c t f a c t o r s c o n t r o l l i n g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t h ed e n d r o i d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 m i c r o b i a l i t e w e r e d i a g e n e s i s a n dm i c r o b e s .D i a g e n e s i s l e dt o f o r m a t i o n o f c e m e n t s o f c o a r s ec a l c i t ei nt h ep o r e sb e t w e e nc a r b o n a t eg r a i n sa n di n n e r p o r e so f f o s s i l s ,a n dl o c a l r e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o f c a r b o n a t e c o m p o n e n t s .T h ei r r e g u l a rc o a r s e l y c r y s t a l l i n ep a r t o f t h er o c kr e s u l t e df r o mt h et w od i a g e n e t i cp r o c e s s e sa p p e a r sa sd a r k c o l o r e d d e n d r o i dp a r t o ft h er o c ko u t c r o p .T h ep r e s e n t so ra b u n d a n c eo fm i c r o b e si nt h em i c r o b i a l i t ef o r m e dp o r e sa f t e rt h e yd i e da n d ,w h i c hp r o v i d e dp a t h w a y f o r m i g r a t i o no f d i a g e n e t i c f l u i d s a n dp o r e s p a c e s f o r c e m e n t s .T h e m i c r o b i a l f o s s i l s a r e i r r e g u l a r d e c o m p o s e d ,a n da r eb u t t e r f l y ,c l o u d l e t ,i r r e g u l a r r o u n da n dl u n u l a r s h a p e s i nt h i ns e c t i o n s .T h e y g e n e r a l l y v a r y f r o m1 0 0t o 6 0 0 mi n i ns h a p e s μ ,t h e ya r eg e n e r a l l yi n t e r n a l l yf i l l e db yc a l c i t ec e m e n t s .I nt e r m so f t h e i r s i z e .Wi t h o u t a n yo r i g i n a l i n n e r s t r u c t u r eb e i n gp r e s e r v e d s h a p e s a n ds i z e s ,t h em i c r o b i a l f o s s i l s a r ep r e s u m e dt ob ef o r m e df r o ms o m eb a c t e r i a l c o l o n y . K e yw o r d s M i c r o b i a l i t e ,B a c t e r i a l c o l o n y ,P e r m i a n T r i a s s i cb o u n d a r y ,C h o n g q i n g 摘 要 通过对重庆老龙洞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生物岩的研究, 认为微生物岩的树枝状构造的形成有两种控制因 素:( 1 ) 成岩作用, 成岩流体对碳酸盐沉积物颗粒之间的孔隙及化石内部的孔隙的胶结作用, 以及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重结 晶作用, 使受成岩作用影响的区域因晶体较粗在露头上表现为深颜色的树枝状和斑点状构造;( 2 ) 微生物的影响。在微生物 富集的地方, 微生物死亡腐烂后形成孔隙, 成岩流体易于在这些区域运移, 在孔隙中形成胶结物, 使这些区域成为露头上颜色 较深的树枝状和斑点状构造。岩石中的微生物化石形态不规则, 在薄片上呈蝴蝶状、 云朵状、 不规则圆形的或者新月形等形 状, 大小在 1 0 0~ 6 0 0 m之间, 内部被方解石胶结物充填, 没有保存任何内部构造。根据形态和大小, 推测这种化石可能是某 μ 种细菌的菌落形成的。 关键词 微生物岩;菌落;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地层 中图法分类号 P 5 3 4 . 4 6 ;P 5 3 4 . 5 1 剖面, 在早三叠世薄层蓝灰岩之下有一段层面穹隆状起伏的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表层系统的多幕式变化:分子地球生物学记录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表层系统的多幕式变化:分子地球生物学记录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表层系统的多幕式变化:分子地球生物学记录谢树成;殷鸿福;曹长群;王春江;赖旭龙【期刊名称】《古生物学报》【年(卷),期】2009()3【摘要】以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在分子和同位素方面的重要进展。

2-甲基藿烷指数反映了蓝细菌繁盛集中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约1Ma的时间内,对应于第26—37层,并主要以两幕形式出现。

第一幕在第26层,第二幕在第29—37层(由多个峰值组成)。

海洋有孔虫、腕足类和牙形石等动物的灭绝也主要表现为两幕,分别对应于煤山剖面第25层和第28层。

碳酸盐碳同位素出现两幕负偏,分别对应于第24—26层和第29—37层,可以在特提斯海域进行对比。

绿硫细菌分子标志化合物指示的海水透光层富H2S事件集中在两个层位,分别出现在第21—24层(由多个峰值组成)和第11—14层,但第一幕(第11—14层)距离动物大规模灭绝时间约1Ma之久。

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和陆地风化作用的加强也主要表现为双幕式。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危机和环境变化均以幕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双幕式,反映了当时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即不稳定性和长期性。

值得注意的是,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三叠纪-侏罗纪之交这4次生物大灭绝均表现出双幕式特点,是生物对同一地内事件两种不同状态(如海平面变化中的海退和海进,气候变化中的变暖和变冷等)或者多种地内事件的综合响应,可能是地内事件导致生物危机的一个共同特征,从而区别于地外事件引起的单幕式生物灭绝。

【总页数】10页(P487-496)【关键词】分子化石;生物标志化合物;微生物;动物集群灭绝【作者】谢树成;殷鸿福;曹长群;王春江;赖旭龙【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1;X43【相关文献】1.分子化石揭示了距今约250Ma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 [J], 刘羽;姚玉鹏2.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古海洋水化学条件变化证据——以贵州织金剖面为例 [J], 王超勇;鲍园;孔凡凡3.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 [J], 黎虹玮;李飞;胡广;谭秀成;李凌4.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研究——从重大地质事件探寻地球表层系统耦合 [J], 王成善5.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微生物变化与动物集群灭绝的两次耦合 [J], 谢树成;RichardD.Pancost;殷鸿福;王红梅;Richard P.Ever-shed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越东北Hat Han金锑矿地质、地球化学及硫同位素特征

越东北Hat Han金锑矿地质、地球化学及硫同位素特征

越东北Hat Han金锑矿地质、地球化学及硫同位素特征摘要Song Hien 裂谷盆地是越南北东部最重要的金矿区之一。

矿区中金矿主要赋存在上三叠统沉积地层中。

然而,Hat Han金矿赋存在细粒基性岩中,与赋存在三叠系沉积物中的金矿特征相似。

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炭质页岩中的相似,表明硫是从裂谷盆地沉积岩中提取。

含金硫化物(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是金在矿体中的主要形式。

黄铁矿中金呈Au+1,少量呈纳米级的自然金(Au0);而砷黄铁矿中,金呈八面体的化合物AuAs2。

地质分析,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Hat Han金矿与Cao Bang基性岩浆作用无关;它只是作为围岩。

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围岩辉长岩只是提供了硫化物形成所需的Fe。

对于矿体形成来说,Hat Han 金矿与沉积岩中金矿相似。

Hat Han 金矿与中国西南的卡林型金矿具有相同的标型特征。

关键词:Hat Han 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Song Hien 裂谷越东北1.简介北越南的地质研究只有二十世纪中期由一群俄罗斯和越南地质学家汇编的1:500 000 地质图。

尽管进行了很多区域地球动力学和岩浆事件的工作,但成矿系统的研究却是很少。

最值得成矿研究的区域是Song Hien裂谷盆地。

该盆地包括了三叠系富硫化物黑色页岩层,该层中赋存了很多重要的多金属矿物,例如Sb,Hg,含Au硫化物矿床。

三叠系Song Hien 沉积盆地,沿着中越边界呈NW-SE向,是一个陆内裂谷,它的形成可能与峨眉山地幔柱有关。

北西的中国广西和云南省的南盘江盆地(右江盆地)与其具有相似的沉积,该盆地内有多个金矿床,有―金三角‖之称。

金矿主要赋存在中生代(少量古生代)泥质岩、砂岩、一部分灰岩和火山碎屑岩。

Song Hien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岩石圈,金矿赋存在下三叠统地层。

但是,Hat Han金矿赋存在细粒基性岩,具有与三叠系沉积岩中金矿相似的特征。

矿体赋存在辉长岩-粗玄岩-辉绿岩的Cao Bang杂岩中。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纪硫同位素组成与地质成因分析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纪硫同位素组成与地质成因分析

集轻硫同位素。
表 1 四川 盆地 中 、 三 叠 系硬 石 膏 中硫 同位 素 下 ( 统计表 6 S)
浅海相一
局 限海相一
泻湖 相— 盐湖相一
陆相
的沉积演化过程。本文针对该 区域三叠纪硫 同位素 8 s具有异常高值 并呈现 随时间 由早到 晚逐 渐轻化 的特
点 , 细探讨 导 致这 种情 况 的地 质成 因。 详
2 硫 同位 素组 成 与 沉 积 环 境 的 关 系
l 硫 同位素组成的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纪硬石膏的 6 S 异常高和随 值 通过对四川盆地三叠纪采 集的 11 硬石膏 6 8件 S 值对 比发现 , 不同层段硬石膏 8 S 弘 值不同, 相同层段 8 ” 蒸发而逐渐贫化 的特点 , 归结起来可能是以下 因素引起
关键词 : 同位 素; 值 ; 硫 6S 同位素分馏 ; 沉积环境 ; 蒸发岩
中图分 类号 :53 P9 文 献标 识码 : A
引 言
四川 盆地 早 、 中三叠 世是 一 个 以上 升 为 主 的从 海 侵 到海退 有 着多 韵律 结 构特 征 的印 支旋 回 。早 、 中三 叠 世 为海 相碳 酸盐 岩夹 蒸发 岩 及 碎 屑 岩 , 三 叠 世 主要 为 陆 晚 相 碎 屑岩 。整 个 三叠 纪 经历 了 从 广 海 盆 地 相 一 台棚
V0. 3 No 2 12 .
Ap . 0 0 r2 1
文章编号 :6 31 4 (0 0 0 - 3 - 1 7 -5 9 2 1 )20 80 2 5
四川 盆地 海 相 三 叠纪 硫 同位 素 组成 与地质 成 因分析
陈林 容
(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成都 60 8 ) 10 1

二叠纪瓜德鲁普世末生物大灭绝的zn同位素研究

二叠纪瓜德鲁普世末生物大灭绝的zn同位素研究

摘 要瓜德鲁普世末灭绝事件(GLB事件)是一次发生在中二叠世与晚二叠世过渡时期的全球性集群绝灭事件。

相对于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而言,其研究程度较低。

对于此次灭绝事件在全球的影响范围、选择性、程度、起止时间以及成因机制,都存在着较大争议。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地球化学指标,对此次灭绝事件进行更精确的解析。

锌是一种生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广泛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碳酸盐岩与海水之间的Zn同位素分馏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碳酸盐岩中真实地保存了表层海水中原始的Zn同位素的信息。

本文利用Zn同位素,对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时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对生物演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瓜德鲁普世末灭绝事件的可能灭绝机制。

本文通过对乐平统底界GSSP广西来宾蓬莱滩剖面的Zn同位素研究发现,GLB附近出现了两次明显的Zn同位素负异常。

第一次Zn同位素负异常开始于Jinogondolella xuanhanensis与J. granti牙形类化石带的过渡层,负偏范围达0.46 ‰,对应珊瑚和腕足的灭绝层;第二次Zn同位素负异常开始于J. granti牙形类化石带的顶部,负偏范围达0.65 ‰,对应□类、牙形刺和菊石的灭绝层。

说明Zn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与GLB事件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结合当时的古环境背景,本文认为灭绝的第一幕是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活动有关,而灭绝的第二幕是与全球性的大规模海退相关。

因此,Zn同位素对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事件的灭绝机制,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关键词:瓜德鲁普世末灭绝事件,Zn同位素,蓬莱滩剖面,华南AbstractThe end-Guadalupian mass extinction (the GLB event), occurred at Middle-Late Permian transi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global event. However, the extent, bio-selectivity, level, temporal constrain, and mechanism of this event are far beyond consistency. Thus,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find a new geochemical proxy to analyze the GLB event.Zinc is an essential micronutrient element to organisms, which widely involves in a variety of bio-processes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biological life. Zn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the carbonate rocks and sea water can hardly be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and thus the carbonate preserves the original Zn isotope in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seawater. In this study, we studied the Zn isotope from the GSSP section of basal Lopingian at Penglaitan in Laibin, Guangxi, South China, and the main objectives are to reveal the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mpact on bio-evolution during the late Guadalupian extinction, and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the end-Guadalupian mass exti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wo significant Zn isotopic negative excursions around the GLB. The first phase of ~0.46 ‰ negative excursion begins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Jinogondolella xuanhanensis conodont zone to J. granti conodont zone at most, corresponding to the extinction interval of corals and brachiopods. The second phase of excursion begins with the top of J. granti conodont zone with value down to ~0.4 ‰, corresponding to the extinction interval of fusulinids, conodonts and ammonite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changes of Zn isotopic composition are temporally agreement with the GLB event. Considering of the paleoenvironment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the first phase of extinc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volcanism of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and the second one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high amplitude regression on global scale. In sum, Zn isotope data may provide a useful constraint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end-Guadalupian mass extinction.Keywords:The end-Guadalupian mass extinction, Zn isotopic, Penglaitan, South China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 瓜德鲁普世末灭绝事件 (1)1.2 Zn同位素在古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5)1.4 主要工作量 (6)第二章 Zn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7)2.1 Zn同位素 (7)2.2 Zn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 (7)2.3 不同储库中的Zn同位素组成 (8)2.4 低温过程中的Zn同位素分馏 (10)2.5 Zn同位素在海洋中的循环 (12)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 (15)3.1 二叠纪华南板块地质背景 (15)3.2 蓬莱滩剖面地质背景 (16)第四章实验分析方法 (21)4.1 Zn同位素实验分析方法 (21)4.2 Sr同位素分析方法 (25)4.3 C、O同位素分析方法 (27)4.4 主量元素分析方法 (28)第五章对瓜德鲁普世末灭绝事件的响应 (31)5.1 Zn同位素对GLB事件的响应 (31)5.2 Sr同位素对GLB事件的响应 (36)5.3 C同位素对GLB事件的响应 (37)第六章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第一章前言1.1瓜德鲁普世末灭绝事件1.1.1 瓜德鲁普世末灭绝事件在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中,发生过多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硫同位素分析在古珊瑚生长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硫同位素分析在古珊瑚生长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硫同位素分析在古珊瑚生长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发明显,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寻找更好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便是硫同位素分析。

本文将介绍硫同位素分析在古珊瑚生长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一、硫同位素分析的基本原理硫同位素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中硫同位素相对丰度的变化来研究一系列问题的技术。

硫同位素分析基于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它假设地球上硫元素存在于不同的同位素中,即硫-32、硫-33和硫-34。

硫同位素的分析需要使用质谱仪进行,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硫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并与标准确定其比例,就可以得到样品的硫同位素组成。

二、古珊瑚生长和气候变化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古珊瑚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

古珊瑚是在海洋环境中生长的珊瑚,它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记录下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信息。

通过对古珊瑚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过去的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情况。

古珊瑚上众多化学元素都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其中硫同位素就是一个重要示踪元素。

在海洋环境中,硫元素的同位素组成会受到不同的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这些过程会导致不同海洋环境中硫同位素比例的差异。

通过对古珊瑚中硫同位素比例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而推断出气候变化的情况。

三、硫同位素分析在古珊瑚生长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硫同位素分析在古珊瑚生长和气候变化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古代海洋环境中,硫同位素比例的变化与地球气候变化的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古珊瑚中硫同位素比例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气候变化的情况,为现代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另外,硫同位素比例的变化和人类活动也有关。

近年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环保和生态保护。

硫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出现为人类认识到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带来了更多的积极效果。

总体来说,硫同位素分析在古珊瑚生长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论苏浙一带三叠纪最早期的菊石群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定义-王刚义(古生物学报1984-5)

论苏浙一带三叠纪最早期的菊石群及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定义-王刚义(古生物学报1984-5)

第23卷第3期古生物学报V ol. 23, No. 3 1984年5月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May., 1984论苏、浙一带三叠纪最早期的菊石群及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的定义王义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一前言自中国南方的长兴阶被国际上承认为二叠纪最年轻的沉积以来,其上是否出露有三叠系的底,一直是国内外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以Otoceras woodwardi带的底作为三叠系的底,是目前广为接受的传统意见。

在中国南部和西部,除喜马拉雅地段见及真正的Otoceras外,仅许德佑描述过产自江苏南京附近龙潭的Otoceras cf. woodwardi Griesbach (Hsü, 1936—1937)。

但因标本保存不好,层位又不很清楚,赵金科等(1965)将其改为?Otoce- ras cf. woodwardi Griesbach,以示存疑。

1978年冬,加拿大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代表团访华时,Tozer和Nassichuk确认许氏的标本为Otoceras。

Tozer回国后,并有专文论及(Tozer,1979)。

不同的意见不仅反映在对标本鉴定的看法上,实际上还涉及到对南京附近的“Otoceras cf.woodwardi”菊石群的层位和时代等比较重要问题的认识,亦即许氏的“Otoceras”菊石群能否代表三叠纪最早期的菊石群?在中国南方,代表三叠纪最早期的菊石群究竟应该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盛金章、陈楚震、芮琳、廖卓庭、江纳言和笔者,曾于1980年夏去南京龙潭,在许氏当年采集Otoceras cf. woodwardi的原产地和浙江长兴煤山等地,系统测制剖面,补充采集化石。

本文主要对其中的菊石标本,连同近年来,赵金科等历次在相同产地所采的菊石标本加以整理和描述。

并结合许德佑“Otoceras”菊石群的原标本重新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牙形石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牙形石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牙形石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崔亚圣;吴奎;王伟;余浩宇;辛杰;彭小桂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22(36)6
【摘要】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地球发展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发生了自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国内外地质研究的热点领域。

牙形石作为该时期主要的标准化石,是开展地层对比及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研究的重要依据。

近来通过测量牙形石磷灰石的氧同位素,发现来自不同古地理环境下的不同剖面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均发生了约2‰~3‰的快速负漂移现象,且发生的时间和规模相似;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水温度的迅速升高,即在短时间内(<20 ka)出现了可达8~10℃的升温;此外,气温的上升基本与生物大灭绝界线保持一致,表明快速升温对二叠纪末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崩溃具有重要贡献作用。

【总页数】7页(P727-733)
【作者】崔亚圣;吴奎;王伟;余浩宇;辛杰;彭小桂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Q911.2
【相关文献】
1.西藏西部狮泉河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2.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凝块石(微生物岩)的沉积成岩过程——以华南广西百色地区作登剖面为例
3.四川通江诺水河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牙形石的发现
4.二叠-三叠纪之交牙形石生态新模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二叠—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

华南二叠—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

华南二叠—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
王薇薇
【期刊名称】《现代地质》
【年(卷),期】1994(8)4
【摘要】华南二叠─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华南二叠一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这一研究成果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杨进仪教授为首的科研集体完成的。

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其成果包括一部专著(共五章,13万字),附18条剖面描述,6个图版及参考文献。

在已...
【总页数】1页(P420)
【作者】王薇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6
【相关文献】
1.华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酸性火山灰的源区与规模 [J], 王曼;钟玉婷;侯莹玲;
沈树忠;徐义刚;何斌
2.赣西北地区二叠——三叠纪之交的灾变性地质事件 [J], 邹爱建;许连生
3.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凝块石(微生物岩)的沉积成岩过程——以华南广西百色地区作登剖面为例 [J], 郭业达; 杨浩
4.二叠—三叠纪过渡期灾变事件研究进展 [J], 张克信
5.“二叠纪末真菌事件”质疑——兼论二叠-三叠纪过渡孢粉植物群 [J], 欧阳舒;朱怀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硫同位素差异成因探讨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硫同位素差异成因探讨

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硫同位素差异成因探讨
卿志明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本文探讨了四川三叠纪海相硫酸盐硫同位素异常高的原因,即由沉积环境、沉和模式及物质来源所致。

在局部区域上,可用硫同位素来分析、确定沉积环境及
地层对比。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卿志明
【作者单位】地矿部第二地质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硬石膏和盐卤水的硫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J], 林耀庭;曹善行;熊淑君;宋鹤彬
2.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纪硫同位素组成与地质成因分析 [J], 陈林容
3.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气田(卤)水和硬石膏硫同位素出现同步罕见异常 [J], 林
耀庭;曹善行
4.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林耀庭;宋鹤彬
5.四川盆地东部海相三叠系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地质解释 [J], 黄建国;刘世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会 多元 治理格 局 中志愿 者 组织 面』 临的 困境 般而言 , 志愿 者组 织是经登 记注册 正式建 立的非政 府 、 非盈利 组织 。 它 以 志愿精神为内在动力, 以满足公共需求、 提高公共g 4 5 " 效能、 实现社会公益为目 标。 志愿 者组 织在 一定 的组织 框架 下 以志愿 者为主 体实 现 自我治 理 , 开展 或推 广志 愿行 为 , 传播 志愿 精神 , 并具有 自愿 性 、 无偿性 、 公益性 、 自治性 、 相 对独 立 性、 非 政府 性 的特点 。 志愿者 组织 在现 代国 家治理 体系 中所担 当的 责任和 做 出的贡献 是有 目共 睹的。 然而 , 我 们也 必须看 到 志愿者 组织 能够发 挥 的作用 与实 际作用 的发 挥之 间还存 在一 定的 差距 , 未 来 的发 展面 临 以下 困境 : 是志愿者组织与政府角色定位及其 良性互动的问题。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 中国 , 志愿 者组 织和政 府之 间的关 系处于一 个非 常微妙 的阶段 。 有学者 认为 , 我 国志 愿者 组织 的行 为并 不像西 方国家 那样属于 纯 民间行为 , 但 同时又与官 方行 为 有 区别 , 普遍 意义上 的 组织分 类都基 本 上按 照其发 起模 式划 分 , 大致 可分 为 以下三 类 : 第一 种是 由政 府发起 并推 广的 “ 自上而 下发起 、 自上而 下推 广” 型 志 愿者 组织 , 第二 种是 由民 间 自发成 立并获 取政府 支持的 “ 自下而上发 起 、 自上 而 下推 广 ” 型志愿 者组 织 , 第 三种 是在 民间 自发产 生并在 民间 自行发展 的 “ 自我 发 起、 自我推广 ” 型草 根类 志愿者 组织 。 现行 的发起 和推广模 式意味 着在 未来一 段 比较长 的时间 内 , 志愿 者组 织的运行 和发展 将仍 然处于行 政启动 推进 与公 民 自
一 一Leabharlann 觉行 动交 互存在 、 相 互促进 状态 中 , 因此 , 志 愿者 组织与政 府的 关系及 互动将 直 接影响 志愿者 组织 的发展走 向 。 当前 , 就两者 的关 系和互动 而言 , 一方 面政府 与 志愿者 组织平 等合作 的格局 并未真 正形成 , 政府 往往可 以通过垄 断性 地制定 规 则, 单方 面决 定志愿 者组 织的 生存 空间和 行动权 利 , 行 政主 导性过 强最 终导 致 志愿者 组织 自主. 胜和 独立性 不够 , 志愿者 组织行 为有 时会呈现一 定 的行政化 运 作倾 向 ; 另一 方面政 府对 志愿 者组 织 的扶持 监管 、 财政 保 障、 法 制建 设 、 合法 权 益保护 等制度 供给 不足 , 容易导 致志愿 者组织 在实 践中 出现 资源 , 权益 、 行 为和
理 论广 角
I L N - '
浅 议 志 愿 者 服 务在 经济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董 国敬
( 河北 省唐 山市 丰南 区精 神 文明建 设 委员会 办 公室)
[ 摘 要] 志愿 者 组织 的培 育和 发展 , 面J } 缶 着政 府角 色定 位 、 市 场激励 作 用发挥 、 自身治理 能 力提 升等 问题 , 要充 分发 挥政 府 的培 育和监 管 作用 , 构建政 府 市 场与 志愿 者组 织的 三方 互动 合作 、 协调整 合 机制 , 加 强组 织 自身建设 并 推动 志愿 者组 织 间的协 同发展 。 [ 关键 词] 志愿 者 组织 国 家治理 现 代化 角 色 功 能 中图分 类号 : D 6 3 2 . 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5 ) 0 3 — 0 3 2 8 — 0 1

国家治理体 系与治理 能力 现代化 的提 出, 意味着政 府不 再仅仅是 治理 的主 体, 而且在某 种程 度上说 也是被 治理 的对 象 ; 同样 , 社会 也不再 仅仅是 被治理 的 对象 , 也可 【 而且 应当成 为治理 的主体 。 社会 治理是 国家治 理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推进 国家 治理体 系和 治理 能力 现代化 , 必 然要 求创新 社 会治理 体 制 , 推 进社 会 治理 现代 化 , 其实质 就是 要实 现 国家和社 会协 同共 治 , 实现 从一元 单 向治理 向 多元 交互 共治 的结构 性变 化 , 有效 形成 一个政 府 、 市场 、 社 会共 同治理 的格 局 。 “ 然而, 合 作共治 需要某 种驱动 力量 , 志愿者 及其 志愿服务 正是这 种力 量的 发生 器。 ” 志愿 者组织 作为 我国非政 府组织 的主要 代表 和重要力 最 , 在 多元 主体 的社 会体 系 中将发挥 越 来越重 要 的作用 。 在 现代 国家治 理 的视野 下 , 充分 挖掘 志愿 者组织 的潜 能 , 在 实践 中实现 与政府 、 市场 的 良性 合作互动 , 激 发志愿 者组织 的 活力 , 在 社 会多 元结 构 中发挥 良好 的治 理作 用 , 是值 得探 讨 的 问题 。
发展 能力 的缺 失 。 二是构建 社会协 同机制和 市场激励 作用 发挥 的问题 。 志愿者组 织要彻底 摆
者组 织重新界 定 、 发展和 完善其 与政府 、 市场, 以及社 会大众之 间 内外部 的合作 伙伴 关系和技 能 , 形成 畅通有效 、 互为 监督 的关系 网络 , 是 当代志愿者 组织 行为 实践 和活动开 展所 面临的 新问题 。 实 践表 明 , 成熟 的公 民社 会 、 浓厚 的志愿 服务 精神 、 深 刻 的社会 文化认 同及 其广 泛的 社会监 督 , 是社 会 协同机 制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作为 自主性 的社会 组织 , 志愿者 组织 及其行 为应该 强调社 会化参 与 、 社会 化运 作 、 社 会化服 务 、 社会 化竞 争和社 会化 评价 , 其中, 社 会市场 对于 志愿者 组 织的 科学合理 的评估 激励 机制 尤为重要 , 这是 一种开 放透 明的肯 定 、 激励、 问责 和 改善 的文化 。 西 方发 达国 家对 志愿者 组织 的评估 活 动主要 是 由特定 的 、 专业 化 的组 织来进 行 , 也就 是所谓 的 “ 第 三方评 价机 构 ” , 而这种 评估 体系 正是 我 国 当前 明 显缺 失的 。 推进 国家 治理 现代 化 中 志愿者 组 织 的培育 和 发展 推进 国家治 理现 代化 , 实现 多元 共治理 念 , 这就 意 味着志愿 者 组织必 然要 与政 府 、 市场 、 其他 社会组 织乃至社 会个 体形成 良性互 动 , 并不断 提升 自身参 与 社会 治理 的供 给 能力和服 务水 平。 其一 , 要充分 发挥政府 的培 育和监 管作 用 。 所 有 组织 , 不 管它是 什么 样 的组织 , 都 必须 与其环 境进 行协 商谈 判 … ・ ・ 组 织必 须 始 终不 断地寻 求控 制 并且支 配这 些不确 定性 , 以保护 自身 , 并且促 进 自身 的发 展壮 大 。 当前 , 我 国志愿者 组织 的社 会支 持监督 评价体 系 尚未 建立 , 相 关法律 制 度 尚未完 善 , 社 会环境 的不确 定性也 就意 味着志愿者 组 织 目前还 不可 能完全 脱 离, 而且是 有必要 紧 紧依靠 政府 的培 育和 规范 。 从 重塑政 社关 系 的治理 主体 角 度 上看 , 政府 要从管 理者转化 为监 护者 , 从组 织者转 化为培 育者 , 在平 等合作 互 补 的关 系中 , 加大引 导监管和 扶持 鼓励的 力度 。 在改 革管理 体制方 面 , 政 府能 够 在 主动地 对志愿者 组织进 行权 力让渡 的同时 , 引导 构建 较为完善 的志愿 服务 监 管 体系 , 实现 志愿者 组织 内部 与政 府职能 部 门、 第三 方独立 机构 、 媒体 公众 等力 量 内外监管 的有 效配 合 , 促 使 志愿者 组织 逐步 形成 完善 的行业 自律 机 制。 在 夯 实法制 基础 层面 , 政 府要 以法 治化 的评价 尺度 和标 准 , 创 造有 利于 志愿 者 组织 良性 发展 的法律 环境 , 在 志愿者 组织 的注 册登 记和权 利义 务规 定 、 保护 激励 和 监管 约束 机制 、 效能 评估 和 民 间捐 赠 制度 等政 策法 规上 要 有充 分 的供 给和 创 新。 在创 新培 育机 制领域 , 政 府在 加大 财政 支持 力度 、 提供 税 收优惠 政策 、 放 宽 志愿者 组织从 事经济活 动 限制等方 面 , 能 够为 志愿者组 织的运 行成 长创设 更为 良好 的社 会环 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