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10篇
《鸿门宴》说课稿10篇《鸿门宴》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和价值目标:①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②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汉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汉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①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②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第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B大王来何操C持白璧一双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有关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是本课重点。
2、对比分析项羽、刘邦性格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预习,自由发言。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分析课文。
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文言词语,教师作重点点评。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均为古代叙事散文,这些文章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历史事件的发展。
《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它所叙述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精炼,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政治斗争和人物智慧,还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对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理解文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矛盾斗争的复杂性,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学习古人的智慧和谋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2023年《鸿门宴》教案四篇
2023年《鸿门宴》教案四篇《鸿门宴》教案篇1一、激趣导入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
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结果呢?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
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请看《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二、作者、背景简介1、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材料: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三、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__重点字词句1、课文疏通: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鸿门宴说课稿11篇
鸿门宴说课稿鸿门宴说课稿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说课稿1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大纲要求,高中语文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进入文学鉴赏的层次。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于其中的《鸿门宴》,可谓“史圣”司马迁的典范文笔。
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
它一直被中学选为文言文教材,是以鸿门宴为特定舞台,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其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主要形象项羽,以其独特的风采成为千百读者们欣赏与品评的话题。
2、说学生情况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具有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但还不具备古文学习的主动性,所以着力培养他们古文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3、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情节概述法2、讨论质疑法3、人物品评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1. 学习司马迁身遭侮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 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教训。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学生在第一单元刚刚学过小说的顺序,这重点的设置就是对旧有知识的回顾,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故事总是引人入胜的。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文言文的学习古文知识一直是重点,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内容及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必须加强积累和掌握文言词句)3、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就要培养学生客观的多元化的评价,人物可以开放性地让学生自由点评,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能自圆其说既可) 难点:1、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鸿门宴(说课稿)
张良留谢(五起) 沛公诛奸(五落)
2.人物特点
将 领 谋 士
豪爽,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自大无谋 项羽:பைடு நூலகம்能屈能伸,善于应变,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刘邦:
范增 :深谋远虑,赤赤丹忠心,但越俎代庖,没
鸿 门 宴
司马迁
切入角度
1.文言重点字词句
2.欣赏和理解叙事艺术
课时
3课时
主题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问题探究
1.情节
2.人物特点
3.描写方法
1.情节
全文情节五起五落,张弛有效,波澜起伏:
有把项羽分析透彻,思虑不周。
张良: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深谋远虑,赤丹忠
心,善于分析他人心理。
樊哙:直率勇猛,忠心不二,粗中有细,粗犷豪放。
3.描写方法
①对比手法:(项羽对范增的献计、刘邦对张良的献计所表
现出的不同态度。)
②行动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外貌描写
三、作业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项 羽或刘邦的看法,要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
辅助板书
(手写)
情节 五起五落
将
项羽 刘邦 范增 张良
人 物
领 谋 士
忠臣: 樊哙
对比、行动、语言、外貌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三、了解作家作品《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鸿门宴》说课稿1教学目的:1、理解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
2、了解课文安排情节曲折,完整的特点。
3、学习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掌握古汉语常识及字义。
教学重点:1、课文的结构与情节。
2、文言实虚词的含义,字、词、句常识。
教学难点:1、人物的形象。
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中对项羽“人杰”“鬼雄”的评价,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鸿门宴》,展开与项羽、司马迁的心灵对话。
二、历史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鸿门宴”。
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三、引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
(8分钟)1.学生再次速读课文,自主概括故事情节。
(3分钟)2.分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概括故事情节。
(3分钟)3.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并板书故事情节。
(2分钟)四、理清故事情节1、__中心:鸿门宴__线索:杀不杀刘邦__顺序:时间顺序__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2、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游说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樊哙力斥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五、研讨第二部分1、第二部分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是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情节有“三起”“三落”,请在文中找出。
2、小结曹无伤告密开端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发展刘项约婚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高潮项伯翼蔽樊哙闯帐刘邦逃席结局张良留谢六、探究人物性格1、刘邦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一、说教材《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学习意义: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二、说学情优势:高中生已经具备相当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文涉及的历史人物,比如项羽、刘邦、张良等,在历史上都十分著名,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但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可能还是会有些困难。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不足: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汉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汉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鸿门宴》教案3篇
《鸿门宴》教案3篇《鸿门宴》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核下歌》。
要读出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力拔山兮气盖世,《核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简析《核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起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
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在他的履历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神奇故事。
此刻,面对四面楚歌的惨败结局,面对爱妃虞姬,项羽感慨万千。
人教版语文《鸿门宴》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鸿门宴》说课稿人教版语文《鸿门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鸿门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冯亭、昌文君等人的故事,阐述了智勇双全、智者无敌的道理。
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引导学生思考智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冯亭和昌文君的故事;2.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智慧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2. 培养学生勇敢、聪明、诚实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 理解文章故事情节。
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智慧和智勇双全的道理;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智慧的理解以及智勇双全的概念,呈现本课主题。
教学展开(30分钟)1. 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智慧的重要性;4.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讨论智慧的应用场景。
教学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智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勇敢思考。
五、教具准备1. 课文教材;2. 课堂展示板;3. 班级黑板;4. 学生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鸿门宴冯亭聪明勇敢诚实昌文君智勇双全智慧的重要性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智慧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全面展开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辅导。
同时,故事的情节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故事情节理解不深,今后需要在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运用。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鸿门宴》说课稿1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鸿门宴课文说课稿
鸿门宴课文说课稿鸿门宴课文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课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鸿门宴课文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下面我将从说理念、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理念:高中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最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重视人文性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因此在《鸿门宴》教学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学生与文本情感的沟通。
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材:1、教材简析及作用和地位:《鸿门宴》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节选部分主要叙述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在新丰鸿门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的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2、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句子含义,读懂课文。
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审视作品内容和思想倾向。
单元要求:学会抓关键词,理清文章叙事脉络,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大纲和单元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提高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史传文学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情感和价值目标: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明白性格对于成败的重要影响。
《鸿门宴》说课稿(精选9篇)
《鸿门宴》说课稿(精选9篇)《鸿门宴》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鸿门宴》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鸿门宴》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六课。
本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古代记叙散文,在内容上,作者通过把巨大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人物的性格、语言以及人物冲突等几个方面,将刘邦虽贪财好色,但有勇有谋;和项羽虽气拔盖世,但有勇无谋的人物性格进行鲜明对比,揭示了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发人深省,给后人以启示。
在语言上,作者在传记文学著作上,具有独创精神叛逆情感,所以他能自觉地靠拢人民向民间语言学习;受有明显的影响。
许多民间传说与歌谣谚语,都成为作者创作思想与创作语言的重要来源,构成作品的新鲜血液。
使它的语言艺术,推进到中古时期散文文学的一个新的高峰:浅切、明白、活泼、朴实。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本文是一首古代记叙散文,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现刘邦、项羽、项伯、张良、樊哙等人的人物性格。
但是学生对于评价人物还只存在片面的评价,不能够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没有科学的历史观,所以应多加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常识,学会辩证性地分析人物,评价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鸿门宴》说课稿范文
《鸿门宴》说课稿范文《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关于《鸿门宴》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
《鸿门宴》说课稿整理学生队列,安排见习生,学生在音乐《找朋友》的节奏中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
达到课程的初始要求,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身体处于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下面是三年级下册《你追我赶》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一、开场白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二、说教材《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策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今天,“鸿门宴”一语已经成了危险之约的代名词。
学习《鸿门宴》所在的这个单元,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过秦论》中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着重了解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的悲剧性格的揭示。
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
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鸿门宴》说课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鸿门宴》说课稿
一、开场白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二、说教材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策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今天,“鸿门宴”一语已经成了危险之约的代名词。
学习《鸿门宴》所在的这个单元,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过秦论》中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着重了解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的悲剧性格的揭示。
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
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鸿门宴》说课稿1一、开场白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二、说教材学习《鸿门宴》所在的这个单元,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过秦论》中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着重了解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的悲剧性格的揭示。
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
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三、说教法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表达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开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四、说教学程序《鸿门宴》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三课时教学本文。
高一语文《鸿门宴》说课稿
高一语文《鸿门宴》说课稿高一语文《鸿门宴》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鸿门宴》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鸿门宴》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鸿门宴》属于古代记叙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
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
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
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四专题,是一篇文言文。
节选自《史记》。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这篇课文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同在一个板块“仔细理会”。
这个板块意在梳理理解文言文的词义、句义和文义的常用方法,并掌握解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为“融会贯通”板块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文言文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同学有畏难情绪,自主学习能力相当差(基本上没有预习的习惯),需要靠老师课上的引导。
4、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掌握“军”、“活”、“从”“翼”“王”的用法和“山东”、“婚姻”、“非常”、“细说”等词古今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和价值目标:
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汉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汉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知识。
②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二、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朗读法是语文的第一大法。
老师据此反馈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并将其作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深入研习文本。
2、讨论法在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
通
过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法依据:高一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圈点、勾画、批注法能及时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和感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学会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和协作。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安排2课时,我说的是第2课时)
1、巩固复习
复习上节课内容,并对文中的重要的文言词语进行检测。
温故而知新,为文本研习作铺垫。
2、主题探讨
因为本单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是:走进小说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
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题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题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宜用学法1。
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
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
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突破难点。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拓展延伸
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他还会有后来气势恢宏,慷慨悲壮的《大风歌》吗?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他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真的就能衣锦还乡吗?
理由: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
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宜用讨论法。
4、布置作业:
项羽自刎乌江之前,曾仰天长啸:“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那么你是否同意呢?请你说说你的理由,作为我们的课后作业。
意图: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地建构其知识和技能。
为了深化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体验,拓展他们的思维,我布置如上作业。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