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
其五
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妇女相伴,她们是从永安宫外踏青回来。
其六
城西门前大江中的滟滪堆,年年被波浪冲击也不能摧毁。
懊恼的是人心比不上这石头,一会儿往东去,一会儿又朝西来。
其七
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其三
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其四
日出三竿高,春雾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帆。
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其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巫峡苍苍在烟雨迷蒙的时节,凄清的猿啼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
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断肠,但从来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悲哀。
其九
山上层层开满桃花李花,白云里升起烟火是山上人家。
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译文: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一、《竹枝词》。
竹枝清,竹枝清,鸦声碎,霜满天。
夜久依稀梦里魂,故乡何处是家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不堪回首千行泪,恨别鸿雁过南浦。
二、《竹枝词》。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人自惊。
山色有无夜来雨,树阴浓淡夕阳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没了几回醒。
三、《竹枝词》。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没了几回醒。
四、《竹枝词》。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扬州甲子梦魂中,江海春归越天空。
不堪回首千行泪,恨别鸿雁过南浦。
五、《竹枝词》。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
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发谁家翁媪。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六、《竹枝词》。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
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发谁家翁媪。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七、《竹枝词》。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
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发谁家翁媪。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八、《竹枝词》。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九、《竹枝词》。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以上就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每一首词都充满了离愁别绪,展现了刘禹锡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愿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词句,感受到刘禹锡的豪放清新之美,感受到他对人生、对家园的热爱与思考。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古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古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竹枝词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组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竹枝词九首》原文唐代: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⑴岁正月: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
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大约到任时已是次年正月。
⑵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参见《隋书·地理志》上巴东郡),今属重庆市。
此当指夔州。
⑶睢:仰视。
⑷激讦:激越清脆。
吴声:吴地的乐歌。
⑸伧儜不可分:听不太懂。
⑹淇、濮:周代卫国(今河南省内)的两条水名。
《诗经》多处咏及。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⑺俾:使。
巴歈: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
歈即民歌。
变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后人对变风变雅的解说很多,大意是说太平盛世产生的风、雅之诗是正风正雅;而乱世产生的诗歌则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气,故称变风、变雅。
刘禹锡此处使用变风一词,似乎并非强调世事之治乱,而是侧重于体察民俗风情之意。
刘禹锡《竹枝》原文及赏析
竹枝
[唐]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
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
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
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
“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
“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不禁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
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
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
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
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
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竹枝词》翻译及全诗赏析
《竹枝词》翻译及全诗赏析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释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赏析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
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
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
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竹枝词四首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翻译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
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
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
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
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注释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
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
水烟:水上的烟霭。
白帝: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闇鸟:指归宿之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注释,译文及赏析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译文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
注释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
鉴赏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
比喻贴切、动人,使人读了,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
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正是从“水流无限似侬愁”一句脱胎而来的。
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全诗比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
创作背景这组诗一共九首,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
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唐代刘禹锡的诗全集刘禹锡游玄都观的历史典故刘禹锡。
刘禹锡《竹枝词·莫道谗言如浪深》翻译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莫道谗言如浪深》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竹枝词·莫道谗言如浪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翻译】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鉴赏】“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
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
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
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中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尽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如果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谏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
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
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
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诗词赏析 I 〔唐〕刘禹锡《竹枝词》
诗词赏析|〔唐〕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译文】岸边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澈;忽然听到江上情郎悠扬的歌声。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下着小雨;原以为没晴天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其一,这首诗模拟民间情歌,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
“竹枝词”是巴渝地区(主要指重庆)反映风土民情,歌咏男女爱情的民歌。
通常边唱边舞,有竹笛、鼓笙等伴奏。
《新唐书·列传93卷》记载:“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
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821年(唐长庆元年)冬,49岁的刘禹锡调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在此任职两年半。
期间,革新当地民歌《竹枝》,依调填词,雅俗共赏,风靡一时。
这首《竹枝词》中以“晴”代“情”,玩了一把谐音梗。
其实,“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典型的“太阳雨”天气,它是指在晴天发生下雨的现象。
春夏季节空气对流旺盛,形成大小不一的云块;当两块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块碰撞,造成局部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过大而降雨,但又因太阳辐射蒸发很快停止。
其二,这首诗语言直白,格调清新,含蓄表达男女微妙的情感。
前两句中,即景叙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放眼望去,春风和煦,江水平缓,青翠的杨柳条随风摇曳。
忽然之间,耳边传来悠扬的歌声;熟悉的声调与旋律,原来是“郎”(心上人)呀!于是,少女春心荡漾,原本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涟漪。
后两句中,心情忐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风云变幻,明明是晴天,却又下起了小雨;到底算“晴”,还是“无晴”呢?爱慕之心,算“有情”,还是“无情”。
模棱两可,难道是自作多情?有些迷惘,又满怀憧憬;有些欢喜,又有些担忧。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曾任监察御史,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辗转各地;后经裴度荐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原作】竹枝词——[唐]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竹枝词:词牌名,又名《竹枝子》。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一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踏歌:一作“唱歌”。
踏歌,是指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作“道是无晴还有晴”。
“晴”与“情”二字谐音,属双关用法。
【古诗今译】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中流水,平如明镜。
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
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歌声一飘过来,就知道是谁唱的了。
她从歌声中觉得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伏天里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杨柳青青江水平”。
作品开篇写景,写的是女主人公的眼前所见。
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诗人一开篇就为这位多情的女子铺设了美好的,这是很美好的环境啊。
“闻郎江上踏歌声”。
这一句写的是声,写的是女主人公耳朵听到的。
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了歌声。
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歌声一飘过来,她就知道是爱慕已久的心上人唱的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两句写的是女主人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
姑娘虽然早就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小伙子还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
竹枝词的注释和译文
竹枝词的注释和译文竹枝词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下面分享几首著名的《竹枝词》注释和译文。
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1江水平:形容江水上涨,与河道接近齐平。
2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二、《竹枝词二首·其二》唐·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注释:1楚水巴山:指现在的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楚水巴山一词并非指具体某地,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在古代巴山指的是四川东部,而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2北客:古时北方人客居南方时称之为“北客”。
3.纥那:是指踏曲的和声。
译文:(梅雨季节)南方巴山楚水之地雨水非常多,当地人很擅长吟唱本地的民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乡心切,渴望能够回到家乡,回乡受到乡亲们披绿罗,踏着歌声的隆重欢迎。
三、《竹枝词·其一》唐·白居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注释:1.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奉节县境内,全长8公里。
2.白帝城:古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3.啼:鸣叫。
译文: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四、《竹枝词·其二》唐·白居易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注释:1.竹枝:即竹枝词。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后经唐代刘禹锡改良为诗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竹枝词[唐] 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分类标签: 爱情诗思乡诗作品赏析【注释】: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
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
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
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
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
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
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
“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
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
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缕淡淡的清愁。
就象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
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
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
【诗歌鉴赏】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禹锡《竹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刘禹锡《竹枝词》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落西边雨,道就是并无云间却存有云间。
刘禹锡《竹枝词》注释、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
这一迷人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发一些诗人嗜好并仿造。
刘禹锡传世之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刘禹锡《竹枝词》译者译文一: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
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
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译文二: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陡峭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高速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见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赢得的印象就是,对方虽没更明晰的则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道就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道就是雨天吧,东边还出来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就是并无“情“还是存有“情”呢?刘禹锡《竹枝词》赏析《竹枝词》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词作品,这就是一首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风雅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下一位恋爱少女听见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繁杂心情。
这首诗语言词藻,诗意清爽,情调纯朴,历年来受读者钟爱。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故事情节。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见了江面上飘荡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是一块石头资金投入平淡的江水,飞溅起至一圈圈涟漪通常,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竹枝词二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作品原文:竹枝词二首⑴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⑵。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词句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白话译文: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作品鉴赏:《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原作】竹枝词——[唐]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竹枝词:词牌名,又名《竹枝子》。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一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踏歌:一作“唱歌”。
踏歌,是指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作“道是无晴还有晴”。
“晴”与“情”二字谐音,属双关用法。
【古诗今译】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中流水,平如明镜。
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
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歌声一飘过来,就知道是谁唱的了。
她从歌声中觉得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伏天里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杨柳青青江水平”。
作品开篇写景,写的是女主人公的眼前所见。
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诗人一开篇就为这位多情的女子铺设了美好的,这是很美好的环境啊。
竹枝词 刘禹锡
竹枝词刘禹锡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任监察御史,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又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他的诗通俗清新,别具风格。
注释解说:
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⑵晴:与“情”谐音。
全诗解释:
江边的杨柳条垂拂,江中的水面平静如镜,姑娘忽然听到江上传来了歌声。
这歌声是那么的熟悉,为什么他不直接对我表白呢?哎,这个人呀,让人捉摸不透,就像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东边出太阳了西边却还在下雨,说不是晴天可又有阳光,这是无晴(情)又有晴(情)。
竹枝词刘禹锡古诗讲解译文
竹枝词刘禹锡古诗讲解译文竹枝词唐代: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人在花间相对饮,隔窗笑指落花花。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中期著名诗人。
刘禹锡天性豪迈,胸怀大志,少年时曾跟随柳宗元参加革新活动,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他和柳宗元一起被称为“刘柳”,因诗文与白居易齐名,又称“刘白”。
一阵轻风吹过,片片桃花飘落在碧绿的江面上,这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岸上有人在轻声地哼着歌曲,歌声清脆悦耳;杨柳丛中飘来缕缕轻烟,那是村里人家升起的炊烟;天空中映着朝霞,也映着一片片的桃花。
桃树上长满了艳丽多姿的桃花,朵朵向着太阳绽放。
地上的芳草长得丰茂,青翠欲滴,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绒毯,绿茵茵的,色彩明丽。
远处一个村子隐约可见,一座座粉红色的房屋出现在远方,那就是依山傍水的村庄。
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中期著名诗人。
刘禹锡天性豪迈,胸怀大志,少年时曾跟随柳宗元参加革新活动,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他和柳宗元一起被称为“刘柳”,因诗文与白居易齐名,又称“刘白”。
2、背景:《竹枝词》是乐府旧题,主要是描写民间生活的歌词,是为民歌体。
唐朝人刘禹锡所作《竹枝词》共六首,这六首诗是根据民歌改编而成的,其中第三首(四句)直接采用了流传千古的民谣。
如此别致的诗篇必定脍炙人口,流传开去。
所以作者才会用很多笔墨详细叙述。
由于本诗篇幅较长,情节也较复杂,下面作者就把它分为几个部分,逐一介绍。
刘禹锡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诗人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鉴赏】《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刘禹锡
《竹枝词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其二》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情。
《竹枝词其三》江上春来新雨晴,口西春水彀(gou)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竹枝词其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rao)。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竹枝词其五》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词其六》城西门外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词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词其八》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词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