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答案 B 从1921年开始,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年平均税款 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实行固定粮食税,故B项符合题意。1921年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 收集制和实物配给制不复存在,A、C两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9年,D项错误。解题的关 键是准确把握苏俄(联)历史上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答案 D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材料表明,《赫鲁晓夫回忆录》不同年代的版本在内容上均有
所不同,说明时代影响了历史叙述,故D项正确。回忆录是当事人所写,掺杂了个人主观因素,准 确性上有一定出入,不一定比相关研究著述的可信度更高,A、B两项错误;版本新旧与是否更接 近历史真实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
12.(2014江苏单科,15,3分)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 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份 平均税款(卢布) 1920—1921 10.30 1921—1922 6.11
(
)
1922—1923 3.98 1923—1924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增产,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明生产者即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抵消了 生产工具进步带来的优势,故C项符合题意。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会造成机械闲置,不会带来农 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相对于个体经营能有效促 进农业发展,不是导致农业增产不明显的因素,B项错误;集体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D项错误。 评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状况,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 的关键是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要求]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考点1 俄国十月革命1.条件⎩⎪⎪⎪⎨⎪⎪⎪⎧客观条件⎩⎪⎨⎪⎧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 阶段。
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浓厚的军事封 建色彩,对内进行压榨,对外推行扩张和瓜 分世界的政策。
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殖民地人民的反 抗斗争此起彼伏。
主观条件⎩⎪⎨⎪⎧ ①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召开。
②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 诞生。
2.二月革命⎩⎪⎪⎨⎪⎪⎧原因:一战使俄国局势恶化,人民群众掀起反战、反饥 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过程: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并转为起义。
结果⎩⎪⎨⎪⎧ ①推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②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进程⎩⎪⎪⎨⎪⎪⎧《四月提纲》⎩⎪⎨⎪⎧ ①俄国革命第二阶段应使政权转移到 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
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 武装起义的方针。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
《告俄国公民书》的发表,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
4.结果⎩⎪⎪⎨⎪⎪⎧ 建立新政权⎩⎪⎨⎪⎧ ①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 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 苏维埃。
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性质: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 社会主义革命。
5.意义⎩⎪⎨⎪⎧(1)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 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9页,共24页。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9)
1、实行的背景
(1)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3)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目的:
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支持叛军;②内:国内战争爆发,政治、 义政策引致农民不满,暴动频繁;③调整企业生产的
经济形势严峻
需要。
①初:应付战争,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
政权。②后:力图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 渡。
解决国内经济、政治困难,并由此逐渐过渡 到社会主义。
主 要
农 业
内工
容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大中、小)
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第11页,共24页。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9)
生机勃勃的工厂
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农民 的积极性提高,踊跃交纳 粮食税。
第12页,共24页。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9)
第13页,共24页。
政策
背 景
目 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后:①外:列强武装干涉, ①国内战争结束后,急需恢复经济;②战时共产主
和政治危机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
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第6页,共24页。
“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 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 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切温古尔》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 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 于你们。”
最新公开课专题14 教案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14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自主落实】引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
今天我带领大家重温这段历史,来进一步认识苏联经济发展道路的历程。
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经济方面: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但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落后政治方面:沙皇专制统治,激化各种社会矛盾(2)、一战的影响: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机会。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过程(1)二月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2)《四月提纲》革命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方式:和平方式取得政权(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1917年11月6日夜,列宁亲自领导这次伟大的革命。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
彼得格勒的武装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对俄国历史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鼓舞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三.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合作探究】探究1: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管理方式、所有制)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不同:新在哪里?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探究2:有人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也斯大林模式,败也斯大林模式。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沙俄 1547-1917、3
1861年 废除农奴制改革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推翻沙皇 两个政权并存 现 代 化 的 新 道 路
1917、3 二月革命
1917、11 十月革命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苏俄 1918-1922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背景 经济急剧恶化
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经济
方向与原则:根本性变革——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内容
问题:加速发展——重工业 宏观决策缺乏配套措施 企业自主权未能落实 政治 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不是过度到纯粹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正确道路
2、新经济政策 1921(苏俄) 经济破坏严重
背景
农民暴动 政府没有能力领导所有的企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内容
允许资本家和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允许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理论意义:找到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利 用 市 场 和 商 品 的 供 求 关 系 来 扩 大 生 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斯大林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赫鲁晓夫
结果
问题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失败 失败
勃列日涅夫
对原有经 济体制的 小修小补
戈尔巴乔夫
苏联剧变并 放弃了马克思 全面改革 最终解体 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
这是一幅反映苏联解 体的漫画。斯大林去 世后,后继的苏联领 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 行了改革。赫鲁晓夫 把苏联改乱了,勃列 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 死了。走在棺材之前 的就是戈尔巴乔夫, 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 辈都不相信自己的眼 睛,但却无法改变解 体的事实。
14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3、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 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 符合事实的有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苏联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 同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制度改革 D.福利制度改革
(一)背景 客观: 1.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物质基础 革 布尔什维克为 必 2.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命 薄弱 然 俄文多数派之 环节 领 3. 袖 社会矛盾尖锐 革 意,原为俄国 命 列 4.一战激化矛盾 社会民主工党 宁 中的一个派别。 主观: 5.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后来经过裂变, 最后以列宁为 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相对集中,有很强的 首的布尔什维 革命性和战斗力强; 克成为俄国独 立的马克思主 有成熟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义政党。 农民深受压迫,易结成工农联盟;
(二)过程与结果
① 二月革命 (1917.3)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 面 ② 《四月提纲》的发表 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③ 七月事件 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 ④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⑤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成。
5.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 A.取得一定成效 B.提出“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目 标 C.迈出了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整合练习:专题14 世界近代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专题十四整合训练1、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
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成功了。
其客观原因是( )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C.列宁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D.—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2、《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A.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4、从革命性质方面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
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
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5、甲问:“什么军舰最厉害?”乙答:“巡洋舰。
”甲吃了一惊,问: “为什么?”乙答:“一艘巡洋舰的炮声改变了世界。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意味着( )A.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B.资产阶级政府的建立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推广6、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试大纲]●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梳理】●俄国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3、俄国革命力量强大;4、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直接促成革命的爆发;5、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主要经过1、《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2、七月流血事件——教育了人民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11月6日—7日)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衩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2、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寻求解放的道路。
启示: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质极度匮乏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幻想真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劳动,实行配给制。
4、评价:①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经济形势严峻,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②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2、目的:为迅速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3、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一、革命发生和取得成功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客观原因2.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根本原因3.“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直接原因4.《四月提纲》——-理论指导二、经过1、二月革命(1917)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经过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四月提纲》: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七月流血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
3、十月革命的胜利时间:1917、11 彼得格勒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政权:苏维埃政权。
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政府:人民委员会4、巩固政权措施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
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经济上:对内发布《土地法令》,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外交上:对外发布《和平法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三、十月革命的特点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先例。
②走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权的革命道路。
③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四、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③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五、苏联的成立与解体成立:1922年,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成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1991年标志:独联体的成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第三部分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部分现代历史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013.海南单科·18)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3.(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5.(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1-2012学年度区级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考纲要求: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分析解读: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
学习时要理清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脉络,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从中体验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新材料,分析、概括、提炼、总结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从中体验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教学难点:“斯大林模式”教学内容: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
可分为三个阶段: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二战之后。
一、俄国十月革命例题第一部分1.2011年是苏东剧变、苏联解体20周年。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
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美国记者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
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下列不符合该材料含义的是A工兵代表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 B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C布尔什维克颁布《和平法令》 D布尔什维克颁布《土地法令》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经过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流血和奋斗。
,圣西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攻打冬宫请回答:(1)某学习小组拟对上述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2)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曾发表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社会生活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革命事件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奠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革命过程以及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分析和探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19世纪末,沙俄是一个封建军事专制的国家,民主和自由被压制,工人和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不断加深。
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西方国家的影响下,俄国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无论是普列汉诺夫的《什么是做》还是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任务》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俄国革命的必要性。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临时政府,但并没有解决社会问题。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坚信“枪杆子里出政权”,在十月革命中发动了武装暴动,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工人和农民的苏维埃政权。
这个革命意义重大,标志着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成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不平坦,经历了战争、经济困难、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但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苏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经济方面,通过国家集体农庄化以及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措施,苏联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突破,工业化进程迅速。
苏联在军事科研技术、航天工程、重工业等领域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教育文化方面,苏联重视教育普及,并且发展了一套全面的教育体系,为人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苏联成为了全球科学研究与文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一,为世界人民带来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文学作品。
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局限和挑战。
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着集权过度、缺乏民主、腐败等问题。
经济上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
此外,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也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无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它的建设成就仍然被世界所肯定。
苏联的劳动人民从一个封建农民到工人阶级,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到社会主义强国,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体制弊端;赫氏 经济全面滑坡 改革造成的混乱 社会陷入危机
扩大农庄(场) 推行“加速战略” 农 是重点;玉米运动 自主权 方针;实施根本 措 业 是重点;新经济 性变革、改革所 施 工 部分管理权下放; 业 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体制;扩大企业 有制;后转向政 治改革 自主权 积 冲破传统束缚,取得 突破旧体制; 前期收到成效 评 极 一定成效。具有探索 但缺乏配套措 经济有所提高 和开创性 施;政治改革 价 局 未突破旧体制;脱离 没突破旧体制;后 偏离社~方向, 限 实际;盲目性大;造 期军备竞赛改革陷 导致苏联解体 成混乱 停滞;经济滑坡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11月(俄历十月) 苏联成立—1922.12.30 苏联解体—1991.12.21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建设
课标: (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 践中的经验教训。 (4)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 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相同: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苏联解体 1991】
1.原因: ①历史: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矛盾积累 ②内部:戈~推行错误的路线和政策。 ③外部:西方的“和平演变”。 (意识形态的渗透;经济、技术和援助的利诱、施压; 扶植反对派) 2.影响: 1)标志两极格局终结; 2)国际共~运动遭受重大损失,处于低潮; 3)新的动荡、冲突和战争; 4)国际力量对比倾向西方。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此后,政府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这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新经济政策”。
②评价
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转而进行政
治改革。
【课后检测】
1、《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是指()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苏联的工业化和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4、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梳理】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提供物质前提。
②俄国的落后及矛盾的尖锐,使俄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且易爆发革命。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暴露沙俄的弱点。经济遭受致命打击,战场形势恶化,国内矛盾进一步尖锐,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4、该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部分现代历史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2012·高考广东文综卷)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2.(2012·高考江苏文综卷)《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3.(2012·高考江苏文综卷)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4.(2012·高考福建文综卷)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5.(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答案:1.【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战^ (1918~1921春)
内外危机; 背景 客观:
新^(1921~1927)
内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 容流 取消商品贸易 通 配分 实物配给,强制劳动 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评价 (1)积极作用:保证了军事斗争的
胜利,捍卫了苏维埃政权 (2)局限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 益,引起新的经济政治危机,不是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目的
改革重点 结果
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问题
赫鲁晓夫其人其事
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
总书记。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 义,就是笨了点;而一提起赫鲁晓夫,中 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 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 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 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他对玉米的 痴狂程度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他曾满怀自 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 ‛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 联最高领导。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结合九)
社会主义之路
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共^》发表)
社会主 巴黎公社革命.1871(无C专政伟大尝试) 尝试 —— 义革命 取胜——俄国十月革命.1917(第一个胜利,发展了马~
家( 封 建 ) 奴 制 国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 评价 积极作用 : ...... 局限性 : ......不是向社会 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 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
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
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
斯大林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结合九) 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列宁的探索 2.斯大林模式(1925-1953)
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 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 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7.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 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 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 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 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 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 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探究:以下材料和图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工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80%以上,农业也达到美国的 85%。
工 业 总 产 值 : 亿 卢 布
农 1128 业 总 产 883 值 2294 : 亿 卢 1975年 布 1966 1975 1966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年
511 2
年 年
畸形的经济发展:
(4)评价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来自,他留下的是 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也有人说,‚他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光辉的成就
600%
243% 100% 13% 1913Ä ê 1920Ä ê 75% 1925Ä ê 1932Ä ê 1937Ä ê
µ Á Ï Ð 1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光辉的成就
内外危机; 背景 客观:
内 容 通流
农 工
国内战争结束,需要进行 主观: 领导人希望直接过渡 和平建设;但战^的实施却 使矛盾日益突出 。 到社^
战^ (1918~1921 春) 计划
新^(1921~1927) 计划+市场
余粮征集制 工业国有化
固定粮食税
国有为主,允许私有 允许自由贸易
农民交粮食税;工人按劳分配
1941年,希特勒发动 袭击后,苏联只用了 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 万人入伍,仅用4个 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 事工业基地。
光辉的成就
当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陷入一片停顿的时候,苏 联利用‚计划‛方式取得 经济的巨大发展,引起西 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 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一时间,‚计划‛成了最 时髦的词。
材料一:‚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
2.斯大林模式(1925-1953) (4)评价 积极: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 局限: 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且逐渐僵化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经: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 重积累轻消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 ★政: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盛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 ★成为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货币。
eg:美国罗斯福新政; 战后资B经济的调整
全球化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春) 建立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斯大林模式 (1925-1953)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 原子能发电站。
1961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第一个征 服太空的是加加林。
东方1号
赫鲁晓夫急躁喜怒无常的性格 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
赫鲁晓夫的墓碑 用 7 块黑白大理 石相向衔接堆砌 而成 代表的是赫鲁晓夫 功过参半的一生, 毁誉参半的改革。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
一.(1917-1945:)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十四) 资本主义现代化:调整(十五) 二.(1945年至今) :整体世界的扩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十六)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十七)
现代化 eg:苏联开创社~现代化模式; 苏联的改革与困境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结合九) 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1925-1953) (1)确立: 20C30S中 (2)途径: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五年计划(1928开始,重工业优先) (3)特点: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①单一的公有制 ; ②高度集中; ③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行政手段管理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 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 否同意这种观点?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斯大林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 60S中 50S中 革 80S中
目的
改革重点 结果
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农业
失败
问题
勃列日涅夫其人其事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1925-1953) 3.苏联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3.苏联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 60S中 50S中 革 80S中
爱发勋章的书记:
勃列日涅夫其人其事 1964-1982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他不
爱读书,极少动笔写作。他的文集和获奖的回 忆录都是专门组织作家和记者写的。在他晚年 的时候,即使念稿,也经常出错。他在开会或 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 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 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他 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 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采取急 进冒失的举动。他是在斯大林体制下成长起来 的比较典型的党的领导干部,他是一个相当不 错的执行者,但绝不是一个合适的领袖人物。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结合九) 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1925-1953) (4)评价 积极: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统资 治本 主 义 沙 皇 专 制 ) (
1861年 农 改革
资两 高方 级( )个 涨向 专社 政 明 政会 确 权 主 二月 《四月提纲》 、 十月 并 义 革命 七月事件* 革 革命 立 ) 命 ( 无 情 苏 产 绪 、 阶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结合九) 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列宁的探索
牛刀小试
5、 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 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 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 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
牛刀小试
6.下列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 大林模式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都在苏俄(联)的建设中起过积极作用 B.都是计划经济模式 C.都是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过渡的正确途径 D.都是一种失败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