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宽甸县苏甸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宽甸县沙窝沟—万宝一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

宽甸县沙窝沟—万宝一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

宽甸县沙窝沟—万宝一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摘要沙窝沟-万宝一带位于鸭绿江成矿带北东段,对其金矿进行了分类,以沙窝沟金矿床和万宝金矿点为例论述了区内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成因,进而得出本区的金矿成矿模式。

关键词沙窝沟;万宝;成矿地质特征;花岗闪长岩;成矿模式1区域地质背景在中生代拗陷盆地及鸭绿江断裂带形成的地堑中还出露有少量侏罗系小岭组。

该区老变质岩系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区域基底构造为近东西向复背斜,横亘营口—宽甸,对金矿的分布起一级控制作用,鸭绿江深大断裂控制了岩浆岩的展布以及整个金多金属矿带的生成与分布。

断裂省内部分长180km,宽25km,走向45°倾向NW(局部SE)倾角70°,主要由断层泥、破碎带、构造片理化带,构造角砾岩组成。

属多期活动的导岩、导矿构造。

鸭绿江深大断裂的次一级构造发育,其中与金矿关系密切的有长甸—太平哨断裂主周家屯—万宝断裂。

区内脉岩有辉绿岩脉、闪长岩脉、石英斑岩脉、闪长玢岩脉、煌斑岩脉、伟晶岩脉等,其中闪长玢岩、煌斑岩与金矿关系密切。

2金矿的分布及类型鸭绿江金矿成矿带分为南西(五龙-四道沟)和北东(沙窝沟-万宝)两段,其南西段有辽宁的两个大型矿床,五龙金矿和四道沟金矿床,成矿带的北东段进行金矿地质工作时间晚,已知矿床少。

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体控制,根据金矿化分布规律,以长甸—太平哨断裂为界,将北东段分为南北两个带,区内分布有沙窝沟金矿床、小东洋河金矿点、万宝金矿点,庙台子金矿点、碑沟金矿点等。

根据金矿产出地质背景,可将沙窝沟-万宝一带金矿划分为三类。

Ⅰ类:产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中,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与岩浆活动有明显的生成关系,矿体与脉岩密切伴生,如沙窝沟金矿。

Ⅱ类:产于寒武系地层中,以硫化物为主的金矿化体。

这类金矿点与岩浆侵入关系较隐蔽,矿点分布上受构造控制,而含金地质体构造控矿明显。

如万宝金矿点。

Ⅲ类:是铜、铅、锌矿中的伴生金,分布在宽甸县大川头—青山沟一带。

辽宁荒甸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辽宁荒甸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科 学论 坛
l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关。 其 中黄铁 矿 、 毒 砂的 多少常 常直接 影响着 金 品位 的高低 , 方铅 矿 、 闪锌 矿 的 多少常 常 影响着 银 品位 的高低 。 3 5 围岩 蚀变 本 区围岩 蚀变 主要类 型有 硅化 、 钾 长石化 、 碳酸 盐化 , 其次 为绿 泥石化 、 绿 帘石化 、 绢 云母化 、 石墨 化、 蛇 纹石化 、 叶蜡 石化 等 与 金银关系 密切 的蚀变主 要 为硅 化和 钾 长石 化 , 且 硅化 、 钾 化蚀 变越 强则 金 品位越 高 。
荒甸 子金矿床 主要富 集区位 于著名 的尖山子 断裂西 部约 1 0 0 0 米, 荒甸 子金 矿 区另 外发 现的各 类产状 的 断裂近 1 嘹 。 这 些断 裂具有 较强 的石 墨片理 化 、 泥 化 现象 , 断裂局 部被 脉岩或石 英细脉 充填 , 绝大部分 为成矿 期断裂 。 如 此多的 断 裂 穿梭 在矿 床周 围 , 不 是偶然 而 是有一 定 的必然 性 。 矿体 易赋存 于 主干断 裂旁侧 次级 断裂 中、 不同方 向断裂交 汇处 、 断裂与有 利岩层 交切 地段 、 断 裂与褶 皱构 造交切 地段 。 因为这 些部位 具有更 大 的容矿 空 间, 为矿 体的 的富集提 供 了场 所 ; 断裂切割 有利理 化 眭质 的岩石 时 , 可 以直接成 矿; 断裂本 身 的构造 泥 阻止矿液 上升 而成矿 ; 断裂 中充填有 不透 水岩墙 而遮 挡 成矿 , 断 裂作 用使 不透 水层 覆盖 于断裂 上盘 阻挡 矿液 而成 矿 。 3 . 2 . 2 褶 皱 荒 甸子金矿 床的周 围几公 里发育有一 系列褶 曲 , 荒甸 子金矿 床主矿体就 赋 存在翻卷 向斜 的一翼 。 金矿 体易赋 存在褶 皱交汇部 位、 褶皱共用 端 、 翻卷 向斜 翼 部、 褶皱轴部、 褶皱倾伏端等部位。 因为这些部位应力较为集中, 应变强度较大, 常发育 有多 种伴 生 构造 。 ( 例如 : 当褶皱 的岩层岩 性不均 一时 , 易产 生层 间滑 动 、 羽状 张 性裂 隙和 扭性 裂 隙 。 ) 这 些伴 生 构造 , 为 成矿 流体 的集 中提 供 了有 利空 间。 所 以当成 矿流 体 由下 向上 运移 时 , 易 向背 斜轴 部 、 向斜两 翼 、 伴生 裂 隙多 的 部位 集 中 , 这 些 部位 是矿 化富 集有 利部 位 。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引言辽宁省宽甸县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著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地区。

沙窝沟金矿床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非常丰富。

本文旨在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地质背景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属于蛇河金矿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金矿床之一。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丰富,金矿资源潜力巨大。

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当地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次矿床的成矿作用,金矿床呈现出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成因特征。

三、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层位主要是上古生代的沉积岩系,包括变质岩和沉积岩。

具体包括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硅卡岩等。

这些地层的形成为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构造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主要为中生代的叠前构造,这种构造对于金矿的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构造的活动性使得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热液脉和矿脉。

3.矿体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体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砂金和金化物,矿体呈现出了脉状和层状分布。

矿体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

4.矿石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石主要以含砂金的石英脉为主,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辉石等。

矿石质地较硬,颜色呈黑灰色,质地坚实。

2.岩浆活动在叠前构造带中,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在地下不断运动,同时也向地表抬升,形成了石英脉和热液脉,这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3.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受到加热和压力的影响,形成了含有金等矿物质的热液,这些热液在地下运动并逐渐形成了金矿床。

4.地下流体活动地下流体活动也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和热液在地下通过脉状岩缝的流动,逐渐沉淀形成了金矿体。

地下流体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金矿床的形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

该矿床地质特征复杂,矿体呈
层状分布,南北走向,由主矿体和副矿体组成。

主矿体位于底部,副矿体位于主矿体上部,岩性为石英岩、花岗岩和蛇纹岩。

矿体主要由黄铁矿、石英、方铅矿、菱铁矿等矿物组成。

石英含量为矿体的主要成分,由于受到石英的包裹作用,黄铁矿和方铅矿的颗粒很细,顶部副矿体中的赤铁矿和菱铁矿
的含量较高,但是矿体内的总矿化率不高。

该矿床的成因为岩浆热液成因。

根据野外考察和化探资料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在中酸
性岩浆从上地壳向下逆渗透作用下的结果,主要是在石英岩、花岗岩和蛇纹岩等岩石中的
缝隙和褶皱中形成。

根据矿区内的剖面,可以看出矿床形成的历史较为复杂。

矿床形成初期,受到断裂的
影响,产生了大量的节理和褶皱,这些褶皱形成了矿床的主要矿体和副矿体。

经过多次构
造运动和地质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矿床结构。

综合以上分析,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的金矿。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有多次成
矿活动的历史,属于成矿潜力较大的地区,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北部,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北东向张性构造带,矿床主要赋存于断层带中。

本文将对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

一、地质特征1.岩性沙窝沟金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中。

其中,花岗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二苏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辉长岩主要为辉长岩和辉石辉长岩;闪长岩主要为斜长闪长岩和微斜长闪长岩。

2.矿化类型沙窝沟金矿床主要存在黄金、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矿物,主要矿化类型为蚀变-韧化矿化和石英脉状矿化。

3.地质构造沙窝沟金矿床位于盘锦-葫芦岛褶皱构造带的北端,矿床主要赋存于断层周围和断层带中。

该构造带是一个在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北东向张性构造带。

4.成矿作用沙窝沟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在断层和岩石蚀变带中形成的。

在矿化过程中,黄金主要是随着水的运动沉积在热液中,然后通过矿液的蒸发浓缩或沉淀,形成了黄金矿石。

二、成因分析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矿床的形成场所主要在断层带和蚀变-韧化带,这都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有关。

盘锦-葫芦岛褶皱构造带是一个北东向张性构造带,这种构造带的存在会使地下水体流动加速,因而促进了黄金的富集和成矿。

2.矿床物质来源沙窝沟金矿床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下水体和地表水体。

矿床周围的天然水体经过地下流动,会对岩石中的矿物质进行浸蚀、溶解和再结晶,形成金矿蚀变带和石英脉状矿化。

此外,由于地表和地下气候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使得矿床形成的时间和富集程度都有所不同。

3.热液作用总之,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矿床物质来源、以及热液等复杂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深入了解该矿床的成因及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于五 龙 背 斜 的 轴 部 。 矿、 毒砂 、 黄铜矿 、 孔雀石等矿物 ; 非 金 属 矿 物 的 组 成 成 分 主要 6 . 1 . 2 大 地 构 造 格 局 与 金 矿 的 空 间分 布 是 由 长石 与 石 英 , 还 有 少量 的 方 解石 、 云母 绿 泥石 等 。 但是 , 矿 ( 1 ) 不同的大地构 造单元 , 其金矿化 强弱、 金 矿 化 特 征 都 物 中金 属 矿 物 的 含 量 却 不足 1 %。 矿 石 中金 元 素 以 自然 状 态存 有 所 差异 , 各 具 自身特 色 。 在. 其 成 色相 对 较 高 并且 是 以无覆 膜状 态存 在 。围岩 蚀 变为 泥 ( 2 ) 我 国金 矿 主要 分布 于 东部 地 区 , 并 且 主要 分 布 于 古 老 化、 硅化 、 碳 酸 盐化 与 黄 铁 矿 化 。其 中黄 铁 矿 化 与 硅 化 大 多是 的 中朝 板 块 内 。
4 . 1 蚀变花 岗斑岩 型 金矿石
于 大断 裂 的 侧 翼 次级 断 裂 中, 并 与 大 断 裂 距 离一般 为 2  ̄ 8 k n。 i 该 矿石 具有 自形一 半 自形 的粒状 结 构 、 包含 结构 、 压碎 结构 、 ⑤ 大型 金 矿 床 多数赋 存 在 强 烈挤 压 的 背斜 或 倒 转 背斜 的轴 部 超 显微 结构 等结 构 类型 , 该矿 石 为不 均 匀的侵 染 状结 构构 造 。
隆起、 胶 东隆 起 、 五凤嘉隆起等 , 皆为金 矿 集 中分 布 区 。 ③ 中朝 4 矿石 的物质组成成 分以及 围岩蚀变 板 块 的 古 老基 底 发 育 着 东西 向 与 北 东 向 两 组 主要 断 裂 带, 其 从 矿 石 类 型 上 分 析 . 该矿 区 的矿 石 大致 可 划分 成 蚀 变花 相 交处 附 近 通 常是 大型 金 矿 富 集 部 位 。 如 比较 明显 的 北 纬 4 0 。 岗斑 岩 型 金 矿石 、蚀 变石 英砂 岩 型矿 石 以及 蚀 变砂 板 岩 型 金 断 裂 带 及 4 2 。 断裂 带 与 北 东向 断 裂相 交处 , 控 制 着几 个 重 要 大 缉 五 型金矿床分布 . 并显示一定的等距性分布 。 ④大型金矿床均产

辽宁省宽甸县大立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辽宁省宽甸县大立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辽宁省宽甸县大立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摘要:辽宁省宽甸县大立志沟金矿位于鸭绿江贵重、有色金属成矿带内。

以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最为发育,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并控制着区内金矿体的展布。

该区的金矿属于蚀变岩型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黄铁矿型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

关键词:辽河群大石桥组金矿构造蚀变带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078-01该区位于辽宁省宽甸县红石镇大立志沟地区,周边有多处金矿床,如杨树金矿。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多次地质评价工作,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规模形态和资源潜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近年来,通过对本区金矿的进一步研究,对该区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及资源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1 区域地质概况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到宽甸台拱与太子河浑江台陷东部交接部位,地处鸭绿江贵重、有色金属成矿带内,区域上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著名的平北金矿集中区隔江相望。

区内广泛出露有辽河群变质岩、辽河期侵入的磁铁角闪条痕状花岗岩(过去亦称条痕状混和岩)及燕山期各类脉岩等。

特别是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发育,且与区内贵重、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加之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为含金矿液的运移、沉淀富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空间。

可见该区附近具有较好的金矿资源形成潜力。

该区附近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高家峪组、里尔峪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其中以辽河群大石桥组地层为主,高家峪组、里尔峪组地层少量出露。

大石桥组地层以发育有厚层大理岩为特征,主要岩性为;白云质大理岩、含墨金云方解大理岩、疙瘩状白云质大理岩、含石墨透辉透闪变粒岩、含石墨透闪透辉方解大理岩及硅质白云质大理岩、疙瘩大理岩。

属正常海洋环境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及硅酸盐岩建造的一套变质岩系。

2 矿体地质特征矿体两侧围岩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一段地层,灰白色白云质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含墨金云方解大理岩和疙瘩状白云质大理岩等。

辽宁宽甸地区硼矿区域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宽甸地区硼矿区域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i t h Li a o j i g r a n i t e .No t o n l y t h a t , t h e d e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l a t e f o l d a n d f a u l t
s t r u c t u r e c a n n o t b e i g n o r e d . Th e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t h r e s h o l d o f b o r o n a r e 3 .9 p p m a n d 6 . O p p m b a s i n g o n s o me g e o c h e m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a t a i n s c a l e 1 : 2 0 0 0 0 0 . Th e p e a k v a l u e s a r e b e t we e n 1 4 . 5 p p m a n d 4 5 0 p p m o f
第2 4卷 第 8期
2 0 1 5年 8月
中 国 矿 业
CHI NA MI NI NG M AGAZI NE
Vo 1 . 2 4, NO . 8
Au g. 2 01 5
辽 宁宽 甸地 区硼 矿 区域 成 矿 特征 及 找 矿 标 志
谢 忠,张 院 ,辽 宁 沈 阳 1 1 0 0 3 2 )
摘 要 :辽 宁 宽 甸 地 区硼 矿 资 源 丰 富 , 其 矿 床 赋 存 于 早 元 古 代 下 辽 河 群 里 尔 屿 岩 组 一 段 金 云 母 蛇 纹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沙窝沟金矿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是该县最大的金矿床之一。

本文旨在对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

一、矿床地质特征1.岩性:沙窝沟金矿床主要产于侏罗系上部火山岩系中的玄武岩和安山岩中,以及其中的细粒化、碎屑化和热液改造的角岩、角质石英闪长岩。

2.构造: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东半岛的太阳沟断裂带南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形和热液作用。

矿区内的岩石构造多样性,除了变形的断裂、褶皱和滑移带之外,还有许多原生结构,如火山角状、交错层状、层理状等。

3.矿体形态:沙窝沟金矿床主要以页岩中的脆性断层为主,围绕纵走向分布的矿体覆盖面积较大,形成明显的矿化带。

矿体以狭长带状和片状为主,呈北东向伸展,长约1.5km,宽度为40-150m,厚度为5-20m左右,矿体一般沿侵入物和变形构造分布。

4.矿物组合:沙窝沟金矿床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碳酸盐、闪锌矿、方解石、钨矿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黄铁矿和石英。

石英晶体以短柱状、表面似火柴头,配合黄铁矿形成金矿物化的黄铁矿-石英脉状体。

二、矿床成因分析沙窝沟金矿床的成因主要与早期的火山-热液作用和后续的甘泉型热液作用有关。

具体原因如下:1.火山-热液作用:矿床产在侏罗系上部火山岩系中的玄武岩和安山岩中,是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热水和气体向上渗透进入地下,掌控了矿床的形成。

在活动的火山环境下,高温、高压让地下水和气体通过裂隙、断层、岩石构造聚集,使得有害金属离子得以被有效淋滤、分馏为矿物。

2.甘泉型热液作用:在早期火山-热液作用基础上,随着地震的发生,新的热液水和气体从深部地壳上升形成了第二次热液作用,其中高温、高压和高流速的热液流体通过断层和岩石构造聚合进入矿体中,使含有矿物质的地下水与热液相遇,促使出现金、银等矿化物。

综上所述,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经历过多期成矿事件,主要是由地球构造变动、火山活动和热液作用共同作用所致。

虽然其成因与其他金矿床相似,但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矿物组合等差异点,成为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于宽甸辽河群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关于宽甸辽河群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地理研究·GEOGRAPHY
关于宽甸辽河群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班允峰
(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铁岭 112000)
摘要 :振江四道沟矿区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
构造
隆营口—宽甸台拱的东端,区内石墨矿体赋存于下元古
褶皱构造是区域内最发育的构造体系,它反映测区
界辽河群高家峪岩组和里尔峪岩组二段。通过本次工作, 地质构造基本骨架特征。该体系由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
也逐渐被提上日程。环境水文地质的问题也不断出现, 山区岩石水文地理环境,平原地区的水资源主要以淡水
本篇文章通过几个方面来分析现阶段我国环境水文地质 资源为主,而山地地区的水资源主要以咸水水资源为主,
的的问题,并制定出一系列对策,为今后的地下水开采 据调查显示,沧州地区山地区域的供水效果较好。基岩
查明矿区内石墨矿体 19 条,其矿体规模、形态、以及厚度、 岩系和条痕状混合岩所组成的复杂褶皱构造所组成。
品位变化较为稳定,产状较缓。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褶皱构造是区内东西构造体系的主体。 其广泛分布
物组分研究分析认为该石墨矿床成因为区域变质矿床。 关键词 :宽甸 ;辽河群 ;晶体石墨
于区内的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遭受了多次构造运 动及变质作用的改造。 使岩石发生强烈的朔性性变。区
混合崖呈混合交代接触,混合岩中有斜长角闪岩混合残 留体。该段赋存硼矿、与硼矿伴生的铁矿及装饰用大理 二、矿区(床)地质
石矿、水镁石矿等。
矿区位于鸭绿江断裂中部以西,辽东古裂谷内,区
里尔峪岩组二段 :主要岩性为浅黄色细粒黄铁浅粒 内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发育,混合岩化作用较强,构造
岩、黄褐色含黄铁电气磁铁浅粒岩、灰色磁铁浅粒岩(具 较为发育,岩浆侵入活动一般。

辽宁省宽甸县钓鱼台金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省宽甸县钓鱼台金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 第 一作 者简 介 :秦健 ( 1 9 7 0  ̄) ,男, 资源 勘查 专业 ,从 事地 质勘 查及 管理 工 作 ,高级 工程 师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2 - 2 0 :改 回 日期:2 0 1 4 . 0 2 . 2 1
1 0 2



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位 于该 断裂 的西侧 。太 平 哨壳 断裂位 于 鸭绿江 断 裂 之西 ,展布 干 宽甸长 甸一 太平 哨一 桓仁 步达 远
元 宝顶 子一 线 ,长 1 2 0 k m。走 向北 东一 北北 东
向 。长 甸南 与鸭 绿江 断裂相 交 。切割 白垩 系及 其
以前地层 和 岩石 ,两盘 明显 逆 时针错 动 。表现 走
滑特 点。在永甸岭、蒿子沟岭发育断层泥、构造
透镜 体 、挤 压片 理 ,组成挤 压破 碎带 ,据 上述 可 知其为 压剪 性壳 断裂 ,局 部重熔 物质 上 涌 ,在 张 剪 断裂 与其 它方 向断裂 的交 汇 部位 ,形成 了浅成 超 浅成 的 中性~ 中酸 性岩 柱 、 岩 枝 或岩 脉 n 。该 断裂在矿 区附近约 2 0 0 0 m地 段 出露宽 度 1  ̄2 0 m, 走 向北 东 ,倾 向南东 , 中充填碎 裂岩 、构造角 砾
1 . 辽宁省4  ̄ , v . - - 地质勘查院 ,辽宁 锦 州 1 2 1 0 0 7
2 . 宽甸国沣矿产勘查开发有 限责任公 司,辽宁 宽甸 1 1 8 2 0 0
提 要 辽宁省宽 甸县太平哨镇 钓鱼台金银矿 应属岩 浆热液 中、低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总结其进一
步找矿的找矿标志约 6 个方面,具有 明显 的地球化学异常 区域;壳断裂构造活动为成矿提供 了 足够的 热源及热液;具有 多期活动 ,构造交汇部位 ; 有较发 育的上辽河群地层;围岩蚀变,尤其是硅化强者 地段 ;矿体在 空间分布上与 闪长玢岩 、石英脉 紧密伴生,并且各种脉岩愈发育,则成矿越好 。

金矿找矿标志

金矿找矿标志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所以用我浅薄的知识及参考名人的资料浅谈一下寻找金矿的标志。

(一)地化标志:特定的元素组合Au—Ag—As—sb—Pb —zn指示金矿体的存在。

(二)构造标志:①构造蚀变破碎带、韧性剪切带是本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点)均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地表常表现为褐红色、褐黄色,破碎蚀变带标志较为明显.②规模较大的挤压片理岩化带中,应注意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③断裂构造和脉岩产状多变及复合部位,往往是形成金矿的有利地段。

(三)(三)岩浆岩标志①碱性系列分异完全的中酸性岩体,其次是富含钠质的长英质侵入岩。

②金丰度较高,离散度大且有热液蚀变的后期岩脉是金矿化的标志之一。

③中基性一基性火山岩发育区,对寻找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亦有利。

④高磁性、高碱性指数的花岗岩是找金的标志。

(四)(四)热液蚀变标志①碱质交代作用:即热液期的钠化和钾化,表现为钠长石化、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

②硅化:由于金在活动溶解、迁移过程中析出大量的SiO。

并与SiOz沉淀条件相同,所以,金矿化与硅化、石英脉相伴出现,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③黄铁矿化:金的氧化络合物,可以被硫化物还原而发生沉淀。

所以,金往往与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伴生。

黄铁矿化富集地段,也是金矿化或金矿典型存在地段。

④碳酸盐化、褐铁矿经,特别是“红化”也常与金矿化有密切关系。

(五)(五)矿物标志①黄铁矿:物理特征:颜色暗淡、硬度小,它形微粒状及胶状黄铁矿与金矿关系密切,特别是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含金最高。

化学特征:黄铁矿中Cu、Pb、Zn含量与含金量呈正相关关系,Co、Ni与金为负相关;黄铁矿中As、Te含量较高时,表明可能含金,若Ag>15g/T、Cu>0.1 时,可作为找金标志。

辽宁荒甸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辽宁荒甸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辽宁荒甸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作者:韦宏帅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9期[摘要]荒甸子金矿床位于青城子矿化集中区,金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脉状产出于大石桥组大理岩与盖县组片岩接触部。

矿体受地层产状、断裂、褶皱、岩浆岩脉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

主要矿化类型有硅钾蚀变型、糜棱岩化型、绿泥石化型等。

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磁黄铁矿为主,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毒砂等次之,金银以自然金、自然银、银金矿、砷红银矿为主。

矿石主要呈粒状变晶结构,团块状、晶洞状、角砾状构造。

[关键词]找矿方向地质背景荒甸子金矿床中图分类号:TQ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97-02荒甸子金矿床位于青城子铅锌矿田北部,距离著名的白云金矿东南部约5公里。

荒甸子金矿床是辽宁有色地质局一〇三队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规律的基础上发现的,目前已累计提交金资源量(332+333)10余吨。

荒甸子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赋矿规律与周围的白云金矿、林家三道沟金矿有着很多的异同点。

对荒甸子金矿床进行研究工作,这必将对青城子矿田外围找矿、矿区找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区域地质背景荒甸子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辽东裂谷中部,营口-宽甸断隆与大石桥-草河口断坳的衔接地带。

荒甸子金矿床位于塔里木-华北成矿域,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成矿带。

它属于古元古代裂谷SEDEX型铅、锌-金-银成矿系统。

区内主要出露太古界鞍山群及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

太古界鞍山群由老至新划分为茨沟组、大峪沟组和樱桃园组。

下元古界辽河群由老至新划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

下部浪子山组、里尔峪组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中部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属于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上部盖县组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

区域内主要分布以东西向为主体的线性褶皱构造,隶属于草河口复向斜的低序次构造,局部由于复杂构造的干扰,沿枢扭有∽型扭褶,构造比较复杂。

辽宁省宽甸县车轱轳沟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省宽甸县车轱轳沟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吉 林 地 质
第3卷 0
图 l 车轱辘沟多金属矿大地构造位置图
Fi . e t coni oc to ofC he ul ou m uli e a i ng a e g 1G o e t c l a i n g ug tm t lm ni r a
大理 岩与其 它岩 石 的接触 处 及其 附近 为蕴矿 的最 佳
e o o i c n t ci n i r v ed v l p n f n r l e o r e 。 t d f e g o o i a f a u e n r s e t g c n m c o sr t , mp o et e e o me t e a s u c s 血es y o e l g c l e t r sa dp o p c i u o h o mi r u h t n c i r emi i g a e a r v d en c s a e r n a i cs p o f rt ef t r e l g c l r s e t g wo k rt i i t n n r a c n p o i et e e s r t o a dp c f u p  ̄ o u eg o o i a o p c i r . eanh h y h y i h u p n Ke r s C e u u o i e o y t l co e ; y r t e ma l n ; e l g c l e t r s p o p ci g c i ra y wo d : h g l g u sl r l mea l r s h d o h r l l g g o o i a a e ; r s e t r e i v p i i f i f u n t
b g n ig o i e t r st e c n u to , a ft e n t n l c n my c n n tb e. o e a l e s o o i . e i n n f h sc n u y i h o s mp i n D k o ai a o o a o e m t T n b e t mo t s c o t e h o e h h

辽宁省宽甸县苏甸地区金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苏甸地区金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区域上发育的构造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 :该区的区域褶皱构造多为杨木川—长甸向 斜的次级褶皱,区域内见有蒲石河 ~ 长甸向斜、金坑 ~ 太平 沟背斜及一些层间褶曲 [2]。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按形成 时间可分为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 4 组。
收稿日期 :2019-12 作者简介 :杨福鹏,男,生于 1986 年,工程师,研究方向 :地质矿产勘 查与研究。
2 苏甸地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有古元古代盖县组地层、第四系。 盖 县 组 :主 要 岩 性 为 黑 云 片 麻 岩。片 麻 理 倾 向 70° ~150°,倾角 45° ~70°。片麻状构造差异较大,与 后期长英质脉体侵入有关,脉体少时则应为黑云母石英片 岩,脉体规模大时则形成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残留体赋 存于古元古代似斑状花岗岩之中,接触面平直,陡立,无交 代现象。第四系 :分布于沟谷及阶地内,主要为冲积和洪积 物,成分由砾石、砂、粘土等组成。 2.2 构造特征 工作区内的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走向可分为四组, 即 NW 向、NE 向、近 EW 向、近 SN 向断裂。 NW 向断裂 :区内 NW 向断裂主要为张性断裂,较为 发 育,地 表 可 见 被 后 期 闪 长 岩 脉 和 煌 斑 岩 脉 充 填,断 裂 沿 280° ~330°方向展布,宽度 1-15m,倾角近直立 ;该组 断裂是含银控矿构造。NE 向断裂 :工作区内 NE 向断裂主 要为张性断裂,发育程度低于 NW 向断裂,地表可见被后期 闪长岩脉和煌斑岩脉充填,断裂沿 14° ~65°方向展布,宽 度 1m 左右,倾角近直立。该组断裂为含金控矿构造。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辽宁省宽甸县苏甸地区金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杨福鹏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地处岭南地质背景,西邻宽甸县山沟乡,东接小沟乡,南界刘家柳乡,北临清池镇,地质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属于鞍山带,受了宽甸新生代火山
及断裂活动的影响,形成金矿的构造环境较好。

沙窝沟金矿床地质为晚侏罗纪时与中三叠统火山岩有一定的接触,金矿床内控矿物以
黄铁矿、硫滑石为主,具有特殊的古压系列痕迹,金属矿物斑状分布,充分体现出古压系
列性质,这是沙窝沟金矿最典型的地质特征。

地质调查表明,沙窝沟金矿床以常见的破片摩擦带发育,部分矿床内以低温排出闪锌
矿等矿物粒状分布,受平行构造带变形影响形成金矿化,在受到褶曲断裂活动控制下,金
矿具有优质赋矿和较佳的赋矿表现力,层次分明,显著地展示出向北部由浅深分布的特征。

同时,平行构造带在古生代响应子极块移动拉伸下形成偏形断裂,以及受整体挤压南
北变形控制下的垂直张开的构造发展,形成金矿构造环境及地质条件,对金矿床形成有重
要作用,因此认为沙窝沟金矿床主要是古生代地质活动所致。

综上所述,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属于岭南地质背景,以黄铁矿、硫滑石为
主的古压系列痕迹,控矿物斑状分布,使床具有较好的构造环境,受火山及断裂活动的影响,对金矿床形成有重要作用,推测其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地质活动所致,因此,宽甸县沙
窝沟金矿床是古生代地质活动形成的优质赋矿矿床。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地质特征宽甸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其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鲜明,成因复杂。

沙窝沟地区地层主要由中元古界花岗岩、斑状闪长岩、含矿千枚岩及构造套标今水晶片岩组成,岩石稳定性高,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沙窝沟地区地形地貌为山地丘陵地,表现为阶梯状剖面,岩层夹角大,裂隙发育,构造活动强烈。

这些特征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地质勘探工作发现,沙窝沟金矿床土壤微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含金元素富集,其中含有高含金值的土壤金矿,进一步证实了金矿的存在和丰富。

沙窝沟地区还存在多条断裂带和构造变形带,这些构造带的存在为金矿床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断裂传导和围岩交代是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构造活动和热液活动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二、成因分析1. 地质构造作用2. 热液活动作用在地球内部,地热作用和岩浆活动导致了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斑状闪长岩等岩石。

这些热液活动和岩浆侵入带来了丰富的金属元素,经过地下水和热液的混合、携带和输移,最终形成了金矿床。

流体活动包括地下水和热液两种类型,它们在地下的作用下,不断混合、溶解、携带金属元素,形成了金矿床。

地下水和热液的流体作用还造成了矿石原来的变质和重结晶,使得金矿物质得以富集。

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是多种作用因素的综合结果。

地质构造作用、热液活动作用、流体活动作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断裂带和构造带的存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通道和空间,热液活动和岩浆侵入带来了金属元素,而地下水和热液的混合、携带和输移则最终形成了丰富的金矿床。

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深入研究这些特征和成因,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金矿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也为其他类似金矿床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宽甸县苏甸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伞志强(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3)摘 要:辽宁省宽甸县苏甸金矿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Ⅲ-5)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Ⅲ-5-7)之辽吉古元古代古裂谷以东,鸭绿江北东向断裂带的西侧。

本文通过详细阐述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分析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提出找矿标志。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辽河群、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地层;北东向大断裂及其有共生关系的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其交汇部多控制金多金属矿床的产出。

构造交汇部位,物探异常特征以及石英脉出露位置等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苏甸;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1-0079-2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Ⅲ-5)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Ⅲ-5-7)之辽吉古元古代古裂谷以东,鸭绿江北东向断裂带的西侧。

1.1 区域地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辽河群、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地层。

辽河群古老变质岩系,呈北西西向展布,底部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中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上部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自下而上为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盖县组。

中生界白垩系分布在西南部,分布范围极少,主要为小岭组流纹岩、砂岩[1]。

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河床、沟谷低洼处。

1.2 区域构造矿区位于鸭绿江北东向断裂带西侧,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发育。

区域见北发磨子沟-东石门沟-侯家堡子向斜,该向斜构造由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为两翼,盖县组为核部的一个水平直立褶皱[2]。

区域断裂构造以北东向鸭绿江断裂为主,低序次断裂非常发育。

北东向大断裂及其有共生关系的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其交汇部多控制金多金属矿床的产出[3]。

1.3 区域岩浆岩岩浆岩在区域上大面积出露。

主要为燕山早期中侏罗世侵入岩、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侵入岩和辽河群受侵入岩体的边缘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多种脉岩。

2矿区地质特征2.1 矿区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及第四系。

辽河群盖县组在矿区中部零散分布,在大面积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中呈残留体状产出,地层产状走向300°~340°,倾向北东,倾角30°~50°,厚度200m~500m。

主要岩性有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

第四系分布在区内鸭绿江江岔的河谷中,厚度0.5m~10m,主要由腐植土、粘土、亚粘土和砂石砾石组成。

2.2 矿区构造矿区位于北东向鸭绿断裂带内,受次级构造影响,区内发育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

这些断裂控制着区内金矿体和部分脉岩的产出。

其中F1号断裂延长2000m,延深大于270m,幅宽0.50m~11.0m,沿走向幅宽出露变化较大,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60°~75°。

控制区内Ⅰ号矿化蚀变带的分布。

F2号断裂延长800m,延深大于150m,幅宽0.2m~10.0m,与F1断裂平行产出,间隔450m~600m,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50°。

控制区内Ⅱ号矿化蚀变带的分布。

2.3 矿区岩浆岩特征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大面积出露的辽河群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北东部出露的燕山晚期早白垩系二长花岗岩以及分布广泛的多种类脉岩。

其中见石英脉9条,广泛的分布在工作区的中,总体呈近东西向脉状产出。

石英脉中见黄铁矿、方铅矿、褐铁矿等副矿物。

2.4 矿区地球物理异常矿区标本测定结果显示:视电阻率上,混合岩与花岗岩平均电阻率高于其他岩性,而混合岩与花岗岩视电阻率均值上比较接近,但混合岩因其成分及含量复杂,其视电阻率值波动范围较大。

视极化率上,全区大面积出露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视极化率都比较低,其中混合岩的视极化率有随暗色矿物含量的多少而呈高低起伏的趋势;黑云片岩比黑云变粒岩极化率略高,也是因为前者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较高。

通过激电测量,全区共划分出5条低阻异常带、4条高极化异常带,推测为构造发育硫化物富集所致。

其中D1、D2低阻异常带与F1、F2断裂控制的Ⅰ、Ⅱ号金矿化蚀变带位置基本吻合,推测异常由硫化物富集引起。

3矿床地质特征3.1 矿(化)体地质特征矿区内的辽河群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中共发现金矿化蚀变带2条,含金石英脉1条。

Ⅰ号金矿化蚀变带位于矿区西北部苏甸村附近,围岩为辽河群混合花岗岩,受F1断裂控制。

蚀变带延长1000m左右,幅宽8m~15m,倾斜延深大于270m,近东西向展布,整体倾向南,倾角50°~65°。

蚀变带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钾化等。

蚀变带内见金矿体1条,矿体延长80m左右,宽1.5m,倾斜延深大于270m,品位Au 0.28×10-6。

Ⅱ号金矿化蚀变带位于矿区的西北部,围岩为元古代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受F2断裂控制,与Ⅰ号金铅锌多金属蚀变带平行产出。

(下转81页)收稿日期:2019-01作者简介:伞志强,男,生于1986年,汉族,吉林榆树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查与评价。

79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基于地震数据的有效方法,近20年来,层析成像方法发展迅速,拥有成熟的分辨率和极大的探测深度,特别是探测深部的铅锌多金属矿中,优势非常明显,目前在铅锌多金属矿的勘查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此外,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也是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的勘查方法。

2化探在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化探作为化学勘查的简称,在勘查铅锌多金属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发现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异常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化学分析以及勘查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水系沉淀物进行传统勘查日渐成熟,并且解释方法也朝着综合化、定量化、模式化等方向发展。

在地质勘查找矿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近地表与露头矿已基本被查清,隐伏矿成为当今地质找矿的重点,化探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3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中物化探技术应用的注意要点3.1 要科学合理的分析各种成矿地质条件在对异常情况进行定性解释的同时,也要对地质成矿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不同的地质条件类型,减少影响异常判断的各种因素,指导物化探找矿工作。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学会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规避找矿工作中出现的干扰现象。

3.2 由矿找矿,攻深找盲铅锌多金属矿矿产资源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使用物化探技术进行找矿的时,应该以一种资源为核心和目标,并向其四周逐渐扩展。

只有在遵循地质学相关知识基础,才能更好的对物化探技术进行高效的利用,并对各种金属资源、地质构造以及岩层情况的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可能存在资源的区域,重点进行探测与开采。

4结语为了进一步推动物化探技术在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必须要与实际勘查工作联系起来,在协同合作中,减小多解性。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只使用物化探进行铅锌多金属矿勘查是不太理想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工作区域成矿地质,整合工作区钻探信息,并且结合地质理论进行解释、分析,而不是脱离地质条件单纯的使用某种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物化探进行铅锌多金属矿的勘查工作。

参考文献[1] 张海涛,刘继然,王兴.铅锌多金属矿勘查的进展及找矿前景[J].中国矿山工程,2016,(3).[2] 宋恩培,张欣欣等.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小井铅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17,(4).[3] 王建荣,李建新,侯继业等.物探综合方法在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6,(4).[4] 戴自希,王家枢.地质勘查中物化探技术的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5,(3).(上接79页)由地质简测控制点控制,蚀变带延长700m左右,宽4m~10m,近东西向展布,整体倾向南,倾角50°。

蚀变带发育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

Ⅲ号含金石英脉出露在矿区的东部上河口村,围岩为辽河群混合花岗岩。

石岩脉延长430m左右,宽3m~8m,倾斜延深未知,倾向330°,倾角60°。

石英脉内品位Au0.50×10-6。

3.2 矿石特征3.2.1矿石组分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黄铁矿、磁铁矿。

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3.2.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为他形粒状结构,粒状片状变晶结构。

矿石构造为致密块状、浸染状构造,呈细粒状、脉状等特征。

3.2.3矿石类型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

3.3 围岩蚀变区域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以脉状为主的金铅锌矿体,主要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钾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

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与铅锌银成矿关系密切。

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

4成因分析下元古代辽河群在区域上沉积。

其特点是:下部为里尔峪组、高家峪组碎屑岩建造,中部为大石桥碳酸盐岩建造,上部为盖县组火山碎屑岩和陆源碎屑岩建造。

其中大石桥组碳酸盐岩建造和盖县组碎屑岩建造金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背景值,为金成矿提供最原始的物质来源。

燕山期早期岩浆岩活动、构造活动强烈,温度升高、压力加大使得部分岩浆岩与辽河群地层发生混合岩化作用,生成本区大面积出露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

金成矿物质进入混合岩中并在局部进一步富集形成初始矿源层。

后期的断裂构造活动中成矿物质提供运移通道或赋存空间、含矿热液沿断裂上移定位成矿。

5找矿标志(1)构造交汇部。

区内发育的北东向、东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是寻找金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

近东西向的断裂是控矿构造,控制着金矿的产出。

(2)物探电阻率、极化率异常带。

本区物探激电测量干扰较少,异常多由深部硫化物富集引起。

本次工作对物探异常带的深部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因此物探异常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为找矿的重要标志。

(3)石英细网脉。

区内金铅锌矿体以两种形式产出:①破碎蚀变岩型。

②石英脉型。

本区石英脉单条宽0.30m~7.00m不等,多呈网脉产出,并伴随发育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等。

因此石英细网脉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为找矿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1] 中国区域地质志•辽宁志/辽宁省地质勘查院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8.[2] 毛永涛.辽东裂谷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部探矿工程,2017,29(9):161-164.[3] 刘国平,艾永富.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田控矿构造与找矿方向[J].矿床地质,2001,20(2).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