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 第1课时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诗。

2.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3.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及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琵琶行》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提问: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诗歌解读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分析诗歌的背景,了解白居易创作《琵琶行》的动机。

讨论诗歌的意象,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等,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作用。

3.情感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如孤独、惆怅、失落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体会古代文人的悲欢离合。

4.表现手法分析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阐述其作用。

5.课堂讨论诗歌中的琵琶女形象有何特点?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哪些社会现实?你如何看待诗歌中的情感表达?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7.作业布置背诵《琵琶行》全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琵琶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仍显得较为拘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深入理解《琵琶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感受诗人情感变化的细微之处。

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播放《琵琶行》朗诵音频,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音频中听到了什么?这首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2.诗歌解读教师引导学生:“现在请大家自读诗歌,注意诗中的意象,比如‘浔阳江头夜送客’,这里的‘夜送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解释:“这里的‘夜送客’不仅仅是指夜晚送别客人,更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课前预习】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教案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琵琶行》鉴赏课二课时备课组高一语文编辑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搜集资料结合初中所学,概括诗人生平创作,了解创作风格。

2.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提升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注释,熟读成诵,领会诗歌情感,掌握诗歌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诗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女性,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法诵读、自主学习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步骤一:课前导学1.展示学习目标2.掌握基础知识:完成《高效课堂》板块一“助读导入”和板块二“以本为本”语言基础习题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引导同学互助解决疑难。

步骤二:课中引学【问题引入】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你知道什么是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又该如何理解?今天我们走进白居易的《琵琶行》学生活动: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回答,运动多媒体补充点拨。

明确:个性补充内容:【自主学习】学生听课文朗诵音频,正音、疏通文意,反复诵读小序和1~2段。

完成:1.请概括小序的内容及作用2.请解析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的内涵。

3.第2自然段运用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比喻诗句声音内容①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②③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④⑤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⑥⑦凄厉学生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展示情况,点拨补充个性补充:【小组交流】学习要点: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本文写作意图活动任务:1.有感情地朗诵。

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6《琵琶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4、背诵课文。
重点
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难点
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六、整体感知,疏通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
2、播放朗读视频(PPT),初略感悟,正音。
3、齐读课文
七、解读序言∶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
掌握序言中重点文言字词:1、左迁:降职(补充:右迁,升职)2、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命酒:酒,名词活用为动词,摆酒;4、因为:因此创作,为动词,写作,创作。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
三、写作背景:见ppt
五、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5、长句:古义:七言诗,今义: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
6、歌以赠之,歌:名词活用为动词,作歌7、命曰:命,名词作动词,命名,题名。
序言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情基调。
八、课后作业
利用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梳理文句意思,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课程教学设计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白居易一、教材分析: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 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 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 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琵琶行》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如琵琶女的人生遭遇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本课语言通俗易懂(稍微有点难度的可结合文下注释)。

琵琶行》是一篇情感充沛的美文,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学导学案的方法,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诗人的感情做准备。

音乐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创设意境,导入课文,通过问题的回顾思考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核心素养:语言:1.整体感知,品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精析第二段,感受音乐意象所关联的感情。

审美:1.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文学趣味,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四、教学重点:音乐描写技巧,体会主旨句的内涵五、教学难点: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高山流水》的琵琶乐曲,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在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在浔阳江畔相遇,琵琶女用琵琶演奏出人生的起伏和世间的冷暖,因为音乐,他们演奏出一曲千古传诵的知音曲,今天我们一起踏着诗人白居易的诗行,去聆听感受悦耳动听的音乐。

二、关于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三、回顾思考(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郑月明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

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

“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

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

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

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二、预习思考。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文阅读方法。

2.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3.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内容。

4.学会朗读和模仿古诗词的韵律。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琵琶行》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2.讲解古文阅读方法(20分钟)提醒学生在阅读古文时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熟悉文字的发音和意义。

②遇到生字或生词,应及时查找字典或手册进行补充了解。

③注意阅读体裁和文化背景,寻找文句和词语的奥秘。

④注意句子结构和含义,透过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描绘手法。

3.分析文章结构(30分钟)按照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教材内容,介绍《琵琶行》的结构,由头、骨干和尾构成,骨干部分为故事主体,头尾部分为铺垫和收尾,通过讲解文中表现的情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4.背景和内容解析(40分钟)通过讲解《琵琶行》的产生背景和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分析文中的特定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伦道德的关注。

5.朗读和模仿韵律(20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的特点,通过口语训练和朗读操练,让学生体验古代文学的美妙和神韵,提高学生的音韵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课后复习(10分钟)强调学生要认真复习每一课,巩固所学知识,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和梳理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更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自身学习水平的反思。

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难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吸取精华,激发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琵琶行》是一首表现人生苦难和人生观的优秀古诗,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分析文章结构、背景和内容解析、朗读和模仿韵律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4.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重点与难点: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总体思路: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

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教学设计:1.两课时。

2.借助诵读和音乐,感受诗情。

3.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某某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某某某某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X“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琵琶行 (并序) 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3.体会诗人贬谪郁闷之思教学重难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主要内容:1.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

2.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3.理清文章结构,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导入。

从杜甫《登高》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高》,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一边。

……在《登高》中杜甫写尽了人间的凄凉,道尽了人生的沧桑。

今天我们来走进与杜甫在创作上一脉相承的另一位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

二.白居易及诗歌创作。

出示幻灯,介绍白居易。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善其身”。

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青年时代,因而能广泛接触社会,了解民生疾苦,所以他的诗歌从创作开始就走上了现实主义道路。

2.诗歌主张和创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反映人发疾苦。

著有《白氏长庆集》,有代表作《长歌恨》、《琵琶行》等。

3.创作《琵琶行》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和十一年秋,诗人送客盆浦口,夜闻琵琶,心有所感,因此创作了《琵琶行》。

4.文体常识: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统称“歌行体”。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第一课时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3 《琵琶行》第一课时

本是京城女
名满京都的艺人
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讨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两人有何相同之处?
1、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 2、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 遇一落千丈; 3、两人同处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 倍感凄凉寂寞; 4、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
解题: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 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 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 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 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 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
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字词正音
湓 贾 思 嘈 舫 虾蟆 钿 篦 呕哑 嘲哳 pén(江名) gǔ(商人) sì(名词,思绪) cáo(声音粗重) fǎng(船) háma 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 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思考探究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 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 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 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缘由,定下了 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三课时
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6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6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新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⒉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
重点
理解诗人出色的音乐描写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
教学
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提到白居易,我们会想到《新乐府》、《秦中吟》,更不能忘记《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弹奏了一千多年。它和它的姊妹篇《长恨歌》一道,成为奉献给千秋万代艺术精品,人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今天我们学习《琵琶行》——这篇描写音乐的绝唱,借此,走进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精神家园,学习诗人描写音乐的技巧。
《琵琶行》是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人教版《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琵琶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琵琶行》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感悟人生哲理,培养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解读:《琵琶行》的诗歌形式、意象、情感和哲理。

1.2.2 文化背景:了解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代音乐和诗歌的关系。

1.2.3 审美鉴赏: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1.2 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1.3 文化背景的掌握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2.2.1 古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

2.2.2 诗歌中情感和哲理的感悟。

2.2.3 文化背景对诗歌影响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自读、共读、分组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1.2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1.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诗歌内容和背景。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3.2.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音乐厅等地,增强学生对古代音乐和诗歌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4.1.1 课时:本章节共安排2课时。

4.1.2 课型:新授课。

4.2 教学步骤4.2.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4.2.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形式和背景。

4.2.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鉴赏本诗中的音乐描写。

2、分析音乐描写的手法。

学习方法:比较阅读,专题讨论。

教学工具:音频教学步骤:一、导入:声音无形,摹声最难。

它是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东西,难以让人用文字去描述。

可是,优秀的作家却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去描绘声音,并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人感叹语言的神奇。

这节课,我们重点鉴赏分析《琵琶行》中音乐描写。

二、鉴赏分析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三次琵琶弹奏。

明确: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湿。

教师:这三次音乐描写,有详有略。

哪次是详哪次是略?教师:下面我们重点分析第二次弹奏。

在分析之前,先检查背诵情况,谁来给大家背一遍?学生活动:单背,齐背。

2、多媒体显示第二次演奏中具体写声音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学生活动:找出运用的修辞方法。

明确:比喻。

问:这些比喻表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教师点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强大的声音应像急雨扑面、扣人心弦而不燥,弱小的声音要如窃窃私语、情真意切而不虚。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各种声音“错杂”交织、音量不一,但音质都像珍珠一样圆润、清晰。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鸣水下滩。

”曲折的旋律应演奏的像在树丛花中的莺歌燕语一样委婉流畅。

而忧伤的旋律则应演奏的像地下的泉水一样,虽然时隐时现、若即若离却又连贯缠绵、“缓若流水而不绝”。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在“无声”的空拍和停顿中蕴藏着“有声”所无法表达的“大音”“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音乐的高潮到来之前常给人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水浆迸”的心理预感,这也就是音乐演奏艺术中的“力度衬托”。

而音乐的高潮“突出”之时则应使听者如置身于“铁骑”飞奔、短兵相接的战场一样惊心动魄。

《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2.理解并记忆《琵琶行》的内容和词句;3.领会《琵琶行》的主要思想和寓意;4.感受《琵琶行》的艺术审美魅力,欣赏美妙的音乐;5.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琵琶行》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2.欣赏《琵琶行》曲调和音乐的美感;3.掌握《琵琶行》的意境和词句。

三、教学难点1.掌握《琵琶行》的涵义和思想内涵;2.理解《琵琶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3.欣赏《琵琶行》的艺术构思和音乐精华。

四、教学方法1.讲解解析法: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深入解析词句的含义和艺术特色;2.听写默写法:聆听《琵琶行》的曲调和歌词,理解和记忆词语的用法和意义;3.音乐欣赏法:通过听取《琵琶行》的曲调和音乐,尊重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美;4.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前预习:将《琵琶行》的文本和音频准备齐备,在课前安排合理的复习和预习时间。

2.课堂讲解: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分析词句的语言艺术及其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出其寓意;3.听写默写:学生可以利用课内时间聆听和表演《琵琶行》,并根据歌曲歌词进行听写和默写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记忆力。

4.音乐欣赏:学生可以欣赏不同版本的《琵琶行》音乐及其背景介绍,领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5.讨论交流:老师可以提出不同的主题和问题,让学生针对诗歌内容开展讨论和辩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教学总结: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共同掌握《琵琶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爱国情感。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评价标准:依据课堂表现、听写默写成绩、作文和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新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教案

新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教案
②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③品味《琵琶行》的语言。
2.4.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提前分组,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完成任务。
②教师指导学生,组长汇总本组同学的疑问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③综合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分类汇总,得出结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能力
高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具备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古诗文有着较高的鉴赏评价能力。
应对策略:
①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规划,特别做好教学流程的总体设想。预设情境,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点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②及时指导学生,并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提问。
2.3.学习的主要内容:
①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4.对策
①多媒体教室为载体,经过教师精选和推荐的资源网站为平台,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正确引导,积极鼓励。
②通过学习,写读后评论,评价论文等。
《琵琶行》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以及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在时代的共名历史背景下初识白居易的创作风格。
②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②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条获取美感的途径,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审美态度,并以此去感受人生,领悟生活的真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重点
①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②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作者如何通过音乐艺术沟通人物之间的情感,进而塑造人物形象。

备课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案

备课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案

备课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案语文《琵琶行》教案一【总体思路】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

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1、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6琵琶行习题课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6琵琶行习题课第一课时

2017—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 年3 月2 日课题教课要点琵琶行记着文言诗歌翻译要依照的原则和步骤,娴熟掌握各种文言现象。

课时第一课时课型习题课依照:高考要求:“理解文言诗歌的粗心并会正确翻译重要句子”教课辨析辨别各种文言现象,运用技巧正确依照: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语感较弱。

难点翻译文言句子。

运用能力:原由翻译辨别正确翻译各种文言现象,学生可以记着文言文翻译要依照的原则句子是高和步骤,并会运用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正确翻译文言句子。

考必考内学习容之一目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背诵琵琶行第 1、 2检查学生背诵情翻开小考本累积高考必备 3 分钟三分钟段况诗词考察内容抽签1展现练习 p41-43 页 1 巡视检查学生正学生评论总结培育自我评论 5 分钟承接结习题答案,并校正确率,进行实时评能力果环节价。

2 增补有关知识2 做议文言诗歌翻译的原1、统计翻译句子1、概括步骤和训练学生概括10 分讲评则、步骤、技巧的失分处。

方法总结的能力。

钟环节2、指引学生总结2、笔录上记录翻译句子的失分小组长检查原由3 讲堂概括出文言文翻译提示:切分后,不在笔录本上记总结提的三个原则、四个同的词怎样处录,记准例句升环节步骤和六种技巧。

理?和方法。

回想背诵4 目标三个例句翻译1、巡视学生。

1黑板和小考检测2、宣布答案。

本作答环节3、评论学生作2同桌互批。

答结果。

3代表解说4校正答案。

5布置 1 学生收集对于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整理在笔录上。

下节课 2 你以为诗歌考察有哪些考点?(学优生)自主学习任务7 板书1、原则:依照原文语气、语义、习惯设计2、步骤:审、切、连、誊3、技巧:留、对、换、补、删、调8课后反省稳固本课所学,达成学习目标7 分钟检查学生对本10 分课所学的掌握钟状况5 分钟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白居易、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

2、赏析本诗结构艺术。

3、学习描绘音乐的方法。

4、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音乐的解读,难点是主旨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白居易。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琵琶行》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行: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多用于铺叙记事,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换。

三、简析小序
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文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四、内容感知:
1、通过诵读和对小序的学习,简要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诗人被贬官后谪居江州,月夜送客至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诗人自己和琵琶女。

3、学生再读诗歌,并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各个诗节的内容。

(教师逐字逐
句解释翻译每一段,讲析一段,叫学生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浔阳江边闻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江中听诉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同病相怜感慨多(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卧病浔阳城)、重闻琵琶青衫湿。

4、请同学们概括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看看两者有没有共同点。

诗人:当年在京城曾位居高官,作为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每日诗酒流连,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但因为犯颜直谏被一再贬官,而今谪居浔阳城,有酒无
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琵琶女:年轻时在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只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过着凄凉的生活。

共同点: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有深深的忧虑。

因此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5、作者在听琵琶女弹奏时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孤寂落寞、凄清感伤的。

诗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处即是这种心情的印证。

产生这种感受是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其中哀怨凄凉的感情,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伤身世。

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