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公民素质
浅谈公民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公民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作者:乔旭春兰玉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在过去的一年里,道德失范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刺痛人们的心灵,官员的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企业的制假贩假,教师的虐待儿童,路人的见死不救……于是人们惊呼:我们的社会已经道德失守,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拯救国人的道德,拯救他们的灵魂。
为什么我国道德领域会存在诸多问题?一;我国公民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国家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
1为官不仁。
由于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手中职权损公肥私,大肆贪污公款、行贿受贿;搞权钱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利用贪污受贿得来的不义之财包养“二奶”,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让百姓深恶痛绝。
2为富不仁。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为此,个别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制假贩假,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健康和生命。
从假烟假酒到毒大米地沟油,从苏丹红到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塑化剂,从人们的食品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
一桩桩一件件企业的道德失守的真实案例一次又一次的叩击着人们心理承受的底线。
人们禁不住感叹:我们到底还能吃什么?(二)媒体导向错位让人们良莠不分。
1好人不得好报。
新闻媒体报道了许多见义勇为者在救他人的过程中受伤却自己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更有甚者个别老人病倒在大街上,好心人上前施救却被讹诈为肇事者,他们被迫承担老人的医疗费用。
再出现类似的情形人们望而却步了,于是出现了诸多见死不救的现象。
2错误的心理暗示。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为了有较高的收视率,用暴力、绑架甚至凶杀以及不堪入目的床上戏吸引人们的眼球。
生活中诚实守信、善于帮助他人的人被人们称为“傻子”,而奸诈、善于耍心眼的人被说成是聪明,错误的评价标准让许多人远离了传统美德。
浅谈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浅谈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可见,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前提。
大学生做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
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公民意识大学生意识教育公民意识具体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1.权利意识。
这是公民意识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公民意识是基于民主制度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渗透着民主的基本精神,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在现代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权利,每个人权利存在的前提又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不珍视自己的权利,或者不尊重别人的权利,都是公民意识欠缺的表现。
大学生在学会珍视个人权利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公民之所以称“公”,还在于每一个公民都有相应的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社会责任不可剥夺、不可回避、不可转让。
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无视消极逃避责任的后果,使大家都将不能拥有一个健全的社会。
2.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的主观认可并体现于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
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关注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公德意识和自律精神。
这不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而且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保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浅谈国民素质
浅谈国民素质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中国的人民也为五千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如同其他任何一个国民一样,我们也绝不完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这些缺陷并非仅仅是指国民中的“劣根性”,而且还包括着国民素质,即国民质量上与现代人的差异,以及与发达国家国民的差距。
国民素质是现代化的基石,而观念则是国民素质的核心。
我们的国民在传统文化、专制制度、极左思潮和计划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形成了种种陈旧、错误的观念,犹如一副沉重的枷锁,严重阻碍着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的进程①。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实现现当代化进程,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对提高国名素质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这种形势之下,宣传我们的长处,有利于发扬光大;正视我们的缺陷,则有利于弥补完善-----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一件更为紧迫的事情。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提高国内全民素质的实例:深圳宝安区关于全区人口素质培训提高,2007年以来,深圳市宝安区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文明城区建设,作出了在全区实施素质工程的决策和部署。
三年多来,围绕系统提高党政领导、公务员、社区干部、社区居民、劳务工、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文明素养的目标,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不仅全区人员素质得以大大提高,而且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事实上,宝安区的做法,是长期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
在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中,全民素质的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都起着支撑作用。
这一点,无疑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和推广。
从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
具体措施如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乃国之大计 。
浅谈高中教育中的公民教育的现状
浅谈高中教育中的公民教育的现状现代公民怎样才能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又能满足自我需求,既能得到社会公认,又能实现自身价值?关键看是否有正确的公民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公民意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公民自身的发展方向、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
而要真正做一名“国家需要、社会尊重、家庭放心、个人满意”的现代公民,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公民教育,也使得近些年来,公民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其表现在政府文件予以认可,学者研究给予论证,学校实践加以探索。
公民现代意识教育也并不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说法。
比如,近年来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勿庸置疑,现代公民意识应当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如,邓小平教育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公民教育内容。
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著名的教育“三个面向”思想。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可以归纳为一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
为什么呢?很简单,所谓面向世界,是因为现代世界的紧密联系,我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
所谓面向未来,是因为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没有超前性,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新世界。
开放性与超前性是内在与现代化的,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因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其目在于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一代公民。
但是与发育较早的国外公民教育相比,我国公民教育还处于蹒跚起步阶段。
特别我们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又面对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如何根据国情,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借鉴国外成熟的公民教育经验与成果,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公民教育之路更显为重要。
甚至可以说公民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改革的的成败。
由于我国公民教育还处于蹒跚起步阶段,公民意识薄弱,公民素质急需提高,即使是大学教授,也没有几个有真正的公民素养,传统意识还占据着相当大的地位。
更不用说一般平民百姓。
跟一些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公民教育差距还是很大。
现代教育中公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是每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须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浅谈国民素质
说“国民素质”那么首先,什么是国民素质?我认为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所表现出来的总体修养,也就是指这个国家的民众所具有的整体质量。
但绝不等同于国民身体素质。
可以说,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综合修养程度越高,其生活质量也必然越高;反过来,他们的综合修养很差,其生活质量就一定很差。
可以说,如果某国国民没有素质,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秩序;而一个民族没有秩序,这个民族就没有前途。
这都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所在。
国家之间的国民素质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影响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这个国家所实行的社会制度或者说是政治体制。
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就决定了它的执政理念、政策法规和宣传意向,这个体制就决定了它的教育方式、内容和效果,从而就影响到文化的优劣,影响到经济的兴衰,影响到政治的明暗,影响到法律的强弱,而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
现在我们的国民素质已经低落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何以见得?概括起来讲,就是法律信仰难产,道德信仰流产,政治信仰破产,宗教信仰绝产之后,剩下的只有迷梦迷茫迷失,拜金拜权拜恶,无道无信无情无义,无法无天无所不为。
已丧失平和平实平等的正常心态的盲目地自负自大或自卑自轻,无助地自私自保或自斗自辱,可笑地自闭自赏或自欺自残;已经抛弃公平公正公开的正确原则的争相急功近利投机钻营以致尔虞我诈兴贿贪腐叛经离道,使社会各类人员的观念和各个领域的秩序全面混乱,早已是历代之最。
国人在国外大出洋相,丢人现眼之事屡见不鲜。
因带去习以为常的假冒伪劣阴险欺诈而导致中国商铺被封被砸,商品被烧被毁被禁,因浅薄无知的显富摆阔而常发生中国商人被打被抢杀;因根深蒂固的心术不正而不学无术地集体制造和买卖假文凭虚学历而导致许多中国留学生被驱除或行为被限制学历被否认,甚至把为中国留学生造假的学校所发的文凭全部作废,取消其办学资格;因积重难返的惯性作用而在国外不拘小节违背公德,以致多国多处公共场所用中文赫然辱示:不得随地大小便,不得随地吐痰,不得随地丢垃圾,不得乱涂乱画,不得大声喧哗等等等等,如此文明时代竟会受到如此让人脸红无颜让人垂头低贱的歧视羞辱,仿佛对待野生动物一般,简直丢尽人格国格。
浅谈我国提高社会公德的途径
浅谈我国提高社会公德的途径社会公德是社会伦理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会公德的认识也随之加深。
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并提高社会公德。
那么,我国提高社会公德的途径有哪些呢?一、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要提高社会公德,就必须首先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社会公德的理念和精神,在广大民众中形成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素质。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场所,要通过教育,将社会公德育人教育纳入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形成好的社会公德观念。
二、强化法律制约,加强社会公德的法治建设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支撑。
要提高社会公德,就必须加强社会公德的法治建设。
政府应该完善社会公德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公德予以明确规定,同时还应强化对社会公德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让那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达到警示作用。
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才能巩固社会公德的发展。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公共服务事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能够有效推进社会公德的提高。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
同时,也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
通过逐步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能够促进公民对社会公德的自觉遵守。
四、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力度,整治社会治安和活动环境,增强公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同时,要建设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协作,这也是提高社会公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提高社会公德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和广大公民共同协同,不断加强教育宣传、法律制约、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提高公民政治素质促进有效选举分析
提高公民政治素质促进有效选举分析摘要:公民的政治素质对公民有效选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能够极大地增强公民选举的有效性。
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加强公民思想政治的教育建设,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立法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从以上几方面,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确保公民选举有效性。
关键词:政治素质;公民素质;选举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96-02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公民的政治素质受到政治、经济、思想诸多条件的制约。
“公民政治素质是指公民群体在一定阶段上所形成的政治行为能力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客观现实在公民身上的综合反映。
”政治素质的缺乏是公民有效参与选举的最大障碍,只有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才能做到公民有效选举。
为了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加强公司参与政治制度建设,最主要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主要的政治方式。
要树立人大权威,强化人大监督功能,健全人大组织机构和规范人大选举制度。
除此以外,还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最直接、最基本的参与方式。
在这三种选举中,选民的素质、政治意识,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程度,选举过程中的透明度、公开度都是影响到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提高选举的质量就要求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此调动公民的政治热情,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使选举真正反映和体现民意。
听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对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领域的拓展,是民主政治的有效实现形式。
另外,随着申诉、控告、信访、陪审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使公民对这些权力的运用有了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朝着自主型、理性化、制度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浅谈公民与公民意识
浅谈公民与公民意识首先,公民是个法律概念。
一个人取得了某一国家的国籍,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他就可以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如果他侨居在国外,他也受所属国家外交机构的保护。
同时,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全体社会成员。
在这之中,公民是有区别于人民的,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相对敌人而言,凡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是以阶级内容划分的。
其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只占极少数。
被专政的敌人虽然也包括在公民范围之内,但并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基本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而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
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而其构成要素则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民的参与意识等。
也就是说,公民一旦明白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利是什么,就不再成为政治权威的附属品,并能外化为自觉的参与活动,对公共权力运行的方向、过程和结果发生现实的影响,走出一己之狭隘局限。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公民意识就是公民政治素质的代名词,公民意识的高低也就反映了公民政治素质的高低。
如果要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则要从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第二,要转变法制教育导向,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公民意识的培养,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公民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第三,在对公民的守法教育中,尤其要对领导干部加强法律权威教育,培养其自觉带头护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第四,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教育和实践。
浅谈我国提高社会公德的途径
浅谈我国提高社会公德的途径要提高社会公德,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我国提高社会公德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提高社会公德的基础。
从小培养和加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品行。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出品学兼优、品行端正的新一代人才。
通过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公德。
二、加强法制建设法制是社会公德的保障。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各种不良行为的惩罚和监管,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也要完善法律救济制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能够依法维权,增强社会公德的法治意识。
三、营造社会氛围社会氛围与社会公德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引导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营造浓厚的社会道德氛围。
在公共场所,加强道德引导和监督,倡导礼让、守纪、诚信等美德,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
四、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
家长应该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美德,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加强公民素质建设公民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公德的重要保障。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增强公民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也要注重对公民的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增强社会公德的公益意识。
六、鼓励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提高社会公德的有力途径。
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主动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形成一种主动服务、互助互助、友爱奉献的良好风尚,增强社会公德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社会公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积极推动社会公德建设;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媒体要积极宣传正能量;社会组织要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之处做起,践行社会公德。
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必要性及措施论文
浅谈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必要性及措施【摘要】未来各个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家人口素质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口素质亟待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人口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教育一、人口素质的内涵人口素质又称作人口质量,指的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
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在质的规定性方面的发展水平,总是体现为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人口具有多方面的质的规定性,一般认为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方面的内容。
人口素质的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二、分析我国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的原因(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工作压力增大,虽然一方面促进了人们的竞争观念、进取观念,但更大程度上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务实,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
(2)教育功利化是国民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的教育投入是以投向高等教育为主,只想从高等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中出人才,而忽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3)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欠缺,过分溺爱。
家庭教育是对一个孩子最早的教育,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也使得他们受到父母的过分溺爱与呵护,这就造成了独生子女缺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我意识太重,缺乏团队合作能力,缺乏责任感。
(4)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因也有很多。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说,由于目前社会上存在学生升学率压力大的问题,有些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健康问题,有些甚至取消了毕业班级的体育课,学生们用于体育锻炼的机会少。
其次是家庭因素,由于现在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也就越大,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努力刻苦地学习,将来能够考上好的大学,在节假日或者双休日给孩子聘请家教补习孩子的功课,使孩子每天埋头于书海,他们甚至反对孩子适当的体育活动,这也是造成孩子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
浅谈历史教育与提高公民素质
21 坚 持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导 向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创 立 是 人 类 认 识 史 . 上 的伟 大 革命 。 它破 天荒 地 第 一 次 把 人类 社会 历 史 的认 识 放 到 唯物 主 义 的 基 础 之 上 . 而 提 供 了一 种 科 学 的历 史 观 。 从 坚 持 历 史 唯 物 主义 , 是 要 坚 决 反 对 以 历 史偶 像 主 义 、 史 虚 无 就 历 的作 用 。 社会 经 济 日益 发 展 的 今天 , 样 提 高 公 民素 质 , 当前 我 国 在 怎 是 历 坚 崇 歌 面 临 的 一项 重 要 任 务 。 者 认 为 , 历 史 教 育 的 影 响提 高公 民素 质 , 笔 用 不 主 义 、 史 虚 构 主 义 为 表 现形 式 的 历 史 主 义 : 决 反对 恋 古 、 古 、 失 为 一 种 行之 有 效 的 方 法 。 功 颂 德 的 封 闭 心态 . 引导 公 民 确 立 自觉 的历 史 意识 。确 立 自觉 的历 史 意 识 , 是 贯彻 “ 理 解 现 在 , 不 理解 故 去 ” 就 不 就 的思 维 原 则 。 在贯 彻 这 一 1 历 史教 育对 公 民 素质 的影 响 思 维 原 则 时要 牢记 : 自觉 地 把 当 代 生 活 中 的本 质 性 的价 值 导 向带 人 到 历史 问题和历史经验的解读 中去才是正确 的。但 同时也 史 学 的 职 任 是 记 录 人 类 社 会 的发 展 历 程 。 结 其 发 展 规律 . 保 对历史事件、 总 以 证 社 会 的 良性 运 转 , 进 社 会 的文 明 和 进 步 , 足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促 满 求 。 论 任何 时代 , 学 成 果 作 为一 种 精 神 产 品 , 无 史 其传 播 范 围 的广 狭 都 直 接 决 定着 它 对 人 们 的 文 化 素质 、 民族 的 精 神 面 貌 和 社 会 的 总 体 状 态 的 影 响 程度 。 因而 , 史 教 育 作 为史 学 成 果 的 传 播 手段 , 提 高 公 民素 历 对 质的作用, 不言而喻的。 是
国民素质
• 1.新闻评论语言要犀利、深刻。 新闻评论语言要犀利、 新闻评论语言要犀利 深刻。 • 2.文章没有厚重感。 文章没有厚重感。 文章没有厚重感
新闻材料重现
• 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逐渐增 加,人们对世博会的兴趣越来 越大, 越大,尽管媒体和世博园内的 志愿者不断提醒公众不要随地 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但仍制止不了。 但仍制止不了。中国国民素质 也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也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本次作文的失误
• 1.词语乱用现象。 词语乱用现象。 词语乱用现象 • 国民素质何去何从? 国民素质何去何从? • 何从何从:往哪里去?跟什么人?多指在重大问 何从何从:往哪里去?跟什么人? 题上做出某种抉择。 题上做出某种抉择。 • 例句:抗拒从严;坦白从宽;对于贪污者来说; 例句:抗拒从严;坦白从宽;对于贪污者来说; 何去何从;等待最后的抉择。 何去何从;等待最后的抉择。 • 国民素质强弱:强?弱? 国民素质强弱: • 2.受到范文影响太大,形成了很多拼接作文。 受到范文影响太大,形成了很多拼接作文。 受到范文影响太大 • 没有形成自己独特和鲜明的观点。 没有形成自己独特和鲜明的观点。
出色之处
• 1.题目鲜明,有评论的特色。 题目鲜明, 题目鲜明 有评论的特色。 • 2.做到在首段引述新闻,并提出鲜明的 做到在首段引述新闻, 做到在首段引述新闻 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 3.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结尾有升 文章层次清晰, 文章层次清晰 结构完整, 华。
• 需要改进: 需要改进:
• 要么赶紧死, 要么赶紧死, • 要么精彩地活着。 要么精彩地活着。
• ——断臂钢琴师 刘伟 断臂钢琴师
怀有梦想而不 去努力实现的人, 去努力实现的人, 就没有资格抱怨这 个世界不公平。 个世界不公平。
浅谈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对社会的总体影响
浅谈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对社会的总体影响【摘要】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对社会的影响深远。
国民道德思想素质的提升能够促进社会公德建设、凝聚社会共识,法律素质的提高则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国民道德和法律素质存在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加以改进。
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加强对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和引导,对于建设文明社会、构建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国民道德思想素质、法律素质、社会影响、互相影响、积极影响、不足之处、改进方法、综合影响、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国民道德思想素质是指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个人的品行修养、行为规范、社会责任等方面。
而法律素质则是指人们在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制权益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每个个体的自身发展和幸福,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道德和法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因此加强和提升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意义尤为重要。
只有让每个个体都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社会才能更加和谐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引导和促进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对于构建法治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国民道德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这两方面素质的分析,可以揭示其对社会秩序、公共秩序和整体社会稳定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比较和对比国民道德思想素质与法律素质在社会中的作用,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
申论作文政治素养范文
申论作文政治素养范文
政治素养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治素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每个公民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
首先,政治素养包括了对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尊重。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尊重法律法规,遵守宪法,遵循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保持国家政治稳定。
其次,政治素养还包括了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和参与。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参加选举、提出建议、参与公民讨论等方式,为国家政治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政治素养还要求我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
在面对众多信息和观点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并辨别真伪,不盲从和信口雌黄。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我们才能够从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
最后,政治素养还要求我们保持公正和善意的态度。
作为公民,我们要保持对他人的善意和尊重,不偏袒和歧视。
在处理政治问题时,要以公正的态度看待,不受个人利益的干扰,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
总而言之,政治素养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对
国家政治稳定和个人权益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
学生的公民素养自我评价
学生的公民素养自我评价学生的公民素养自我评价1我喜爱我们的党,喜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初,乐观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
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当班学习委员等职务。
工作专心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初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
天资聪颖,学习专心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擅长质疑、析疑、解疑。
乐观探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思维机敏,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把握的学问。
初中三年以来学习成果优异,名列年段前茅。
乐观参与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学问。
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乐观参与体育熬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与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
学生的公民素养自我评价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始终认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我自己成为一个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果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气。
三年来,学习上才我严格要求我自己,留意摸索适合我自己情况演算法的学习方法,乐观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果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会,集体舞赛等。
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与朗诵、小提琴表演。
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精彩,获“最佳辩手”称号。
我也捕获到了我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自食其力精神不够,详细情况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
当然,在我发觉我自己的不足后才,要是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果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点点滴滴即将告辞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查找另一片更加宽阔的'天空。
在这最终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果,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华丽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学生的公民素养自我评价3一、道德品质与公民权利素养我,喜爱祖国,遵纪守法,以我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光荣,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舟五号放射的日子,申奥胜利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高尚情操我和每好几位喜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袭来而欢呼雀跃。
社会科学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社会科学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公民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民主素质的公民,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公民教育的概念、意义和实施三方面进行浅谈。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公民教育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从公民教育的含义来说,二是从公民教育的定义来说。
1.公民教育的含义公民教育是指一种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民主素质的公民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过程和方法。
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制教育、政治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
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2.公民教育的定义公民教育的定义是指一种教育模式和方式,通过学校或社会等机构对公民进行教育和培养,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公民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的、全面性的、渗透性的教育过程,强调培养公民的国际观念、责任感、伦理道德、文化素养等方面。
二、公民教育的意义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具体来说,公民教育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释。
1.提高公民素质公民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和培养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水平,培养具有健康心态、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公民,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促进社会进步公民教育可以协助社会管理机构来促进社会进步,为公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资源,并能够转化公民的社会参与和投入成为实际的社会价值。
3.增强社会凝聚力公民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公民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公民教育可以从自身、他人、自然环境、圆桌会议等方面理解和监督各方面事务。
4.巩固社会安全和稳定公民教育可以锻炼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使公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浅谈德育在政教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在政教工作中的重要性德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政教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教工作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传播道德信仰,培养良好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下面就德育在政教工作中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探讨。
德育是培养良好公民素质的基础。
在政教工作中,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是一个核心目标。
公民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思想、道德、文化、法律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
只有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才能够秉持正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规范,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只有通过德育才能让每个公民都有清晰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良知的公民。
德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社会和谐稳定是政教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每个公民内心的道德素质。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够引导多数人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互助、宽容、尊重他人的精神,从而营造一个和谐、乐观的社会氛围。
国家需要通过政教工作中的德育,塑造人们的精神追求,引导人们以和谐的状态去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
德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政教工作中,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合作精神、责任感的公民,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的发展。
德育能够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积极参与,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德育是助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政教工作的根本目标之一。
只有通过德育,在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政治素质,促进社会的良好运行机制,国家的治理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德育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伦理观、法治观念,引导他们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国家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的公民素质
田 雪 (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 管理专业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摘 要:9 月i 7 号来 自大陆河南的一个旅游团在 阿里山喧哗 , 被 一台北市民劝 阻并 当场辱骂:“ 中国人滚 出去” !结果遭 大陆游客殴打。针对这一事件说明 了我 国 公民的素质 亟待提高。我 国提 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本 身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 为本 的社会 ,只有推 进人 的全 面发展 ,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
一
公 民性 的一个 最重要 的体 现就是 追求 超越私人性 的整体意识 ,自觉地关注公共利 益与价值 ,关心和参 与公共事务 , 要有公共 热情 。罗伯特 ・赫钦斯 曾经说过 :“ 民主不 会因为突如其来 的打击而死亡 , 却可能在公 众的麻木不仁 、后 继乏人 中销声匿迹 。 ”目 前, 有一部分公民呈现 出缺乏社会责任感 的 倾 向, 价值取 向存在偏差 , 只活在 自己的世 界里 ,只关心 自已的事情 ,脱离集体 活动 , 只有 在公共 事务关 系到 自身的切身 利益之 时 ,才会参与其中。 ( 四) 公共意识淡薄 长期 以来 , 我国的公共生活处于一种萎 缩 的状态 , 很多 中国人对于陌生人 以及公共 事务报 以冷漠或旁观的态度 , 缺乏积极参与 的意识 和行动 。 公共精神的缺乏在公 民生活 中也很普遍 。 在公共场合中经常会看到不注 意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 对公共财物 的损坏 熟视无睹的现象 。 个别公民参与公共活动仅 仅是为了其他功利性的 目的。相当一部分公 民公共精神淡 薄,缺乏公共意识 。在高等教 育大众化背景下, 很 多公 民的公共精神离公 民社会所要求的还相距甚远 。 公民的公共精 神培养还任重而道远 。
( 三) 强化新闻媒体作用 新 闻舆论 在提 高 国民素质 中具 有两个 方面 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就是要引导和 告诉人们应该提倡什么 , 应该反对什么 ; 应 该 怎样做 ,不应该 怎样做 。 要充分运用各种 新 闻媒体 广泛 深入地 宣传提高 国民整体素 质 的必要性 、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 宣传我们 党 和 国家在提 高 国民素质方 面所 采取 的一 系列方针 、政策和措施 , 宣传现代科学文化 知识 和道德行为规范 , 宣传在提高 国民素质 中涌现出来 的突 出典型和重大成果 。 从而在 全社会形 成一种抓素质教育 。比素质提高 , 学文明先进 , 创文 明一流的强大舆论氛围。 二是监督。就是运用新闻媒体广泛性、多样 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 及时地揭露和鞭挞社会 上 的消极现象和不 良 现象 , 从而达到弘扬正 气 ,遏制邪气的 目的。可以说,新闻舆论 的 这 种监督 功能是 任何其他 形式的监督 所不 能 比拟和替代的。 ( 四) 培植廉洁诚信 文化 廉洁文化 以崇 尚廉洁、追求廉洁为价值 取向, 融思想观念 、 价值规范、社会风尚于 体, 反映着人们对廉 洁的总体认识 。是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加强廉洁 文化建设 , 荡涤腐败文化 ,对于加强廉政建 设, 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具有重要 作用。诚实守信是廉洁从政 , 建设廉洁文化
变 的。
( 一) 主体意识缺失 独立 自主的公 民并 不是 ‘ 独善其 身 ’ ,
不问世事 ,而是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生
活。 ”从总体情况来看 ,我 国有 一部分公 民 具有相对较强的主体意识 ,具有 自我控制 、 独立判 断的能 力 ,能够 自主展示 自己的思 想、 观点 ,探索 问题解决的新 思路 。但是还 有一部 分公 民对 自我和对社会 的认识 、 理解 缺乏全面性和辩证性 , 盲 目追求个性化 , 脱 离社会现实一味追求 自我 , 容 易偏执 和走极 端。 通过访谈式调研的数据可 以得出 , 对 于 社会上的一些黑 暗现象 ,比如贪 污、腐败 、 潜规则等 ,6 7 %的公 民表现出无 奈的态度 , 失望 以及无助的心理。面对多元 价值 观的存 在 。一部分公 民无从选择 自己的价值观 , 无 法确定 自己的公 民角色 。 ( 二 )权利意识匮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公 民社会就是权利 社会。良 好 的公 民性要求个体能超越 自我意 识的局限, 把 自己认同于一个与他者联 系在 起的共 同整体 , 这个共 同整体是个体存在 和发展的条件 。 也需要个体 的主动营造和积 极维护。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 , 文化价值观 的转变 , 人们的权利意识 日益增强。在整个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 公民的权 利意识也得
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宣传我们党和国家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宣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宣传在提高国民素质中涌现出来的突出典型和重大成果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抓素质教育比素质提高学文明先进创文明一流的强大舆论氛围
探索争鸣 2 0 1 4年 2月 ( 上)
二、 提 高我 国公民素 质的途 径和 方法 ( 一) 加强公 民道德教育
提高公 民道德 素质 ,教育 是基础 。 要 紧 紧抓住影 响人们 道德观念 形成 和发展 的重 要环节 。通过家庭 、学校 、机关 、企事业单 位和社会各方面 , 坚持不懈 地在全体公 民中 进行道德教育 ,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 观念和道德要求 , 不断灌注到全体党 员和干部群众 的头脑之中 , 使 人们懂得什么 是对的 , 什么是错的 , 什么是可以做的 , 什 么是不应该做 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 , 什么 是坚决反对的。 ( 二) 创造公正法治环境 十八大报告强调 。 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实现国家各 项工作法治化。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 , 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 为构建和谐社会 所 必需 。当今 中国 。 改 革发展进人关键阶段 ,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 , 利益主体愈见多 元化 , 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利益
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 . 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 ,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受益者 , 是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根 本力量 。因此,公 民素质 的提高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 关键词:公 民素质 ;主体意识 ;公共 意识
构建 和谐社 会必须 全面提 高社 会全体 公 民的素质 , 从道德修养、科学素养 、法律 意识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 从 而使公 民主 动地推进和谐社会 的建设 , 真正地与和谐社
会 相适应 。
公 民素质 的 内涵 公 民素质 即是 国民素质 是指 一个 国家
一
、
的人 民在改造 自然和改造 社会过 程 中所具 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总体水平 。它是
国家综合 国力的重要体现 , 是 国际竞争 的重 要方面 , 也是 国家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 、我国公 民素质的现状 。目 前 ,中国国民 素质还很差。从现实情况看 , 我 国的公 民教 育发展还不够完善 , 公 民素质有高有低 。 公 民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主体 意识缺失 、 权利意识匮乏、参与意识 不强 、公共意识 淡 薄, 这也是当前国家教育应该重视和亟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