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研究述评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
3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刘 凯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由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仅靠政府单方面的支撑难以应对现实中频发的灾害性公共危机。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简要描述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产生缺陷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 政府 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借鉴了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但总的来说,对于危机管理特别是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来说,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主体一般集中于政府,忽略了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非政府组织(Non-go vernment Organization,NGO )在参与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主要发展历程2003年的“非典”事件可以被看作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一个起始点。
但当时学者主要研究分析了我国的社会力量尤其是NGO 的力量和作用缺失的现状和原因。
而我国NGO 的优势与作用得到较多的体现是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在此之后,学界对在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中除政府之外的各类社会参与力量以及管理体系中多元化的参与主体的作用以及发挥进行了更多的关注,各地的NGO 研究机构也得到迅速地发展。
二、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1.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1.1缺乏必要的政策鼓励和管理条例。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NGO 参与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力和途径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
而受传统的“全能政府”思维的影响,政府在做决策时,会忽略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无法给予适度的自由让NGO 进行发挥,无形中削弱了NGO 参与公共事务尤其是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力。
1.2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财政条例。
在我国,因为给予NGO 资金支持并没有在财政预算内列项,所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如购买服务等进行。
但选择这种方式又将面对缴税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相对于在西方国家中政府对NGO 达到40%的各种资助,我国NGO 能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研究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研究传统的政府应急管理模式,政府独享应急管理资源、独握应急管理权限,其他社会力量无法有效参与到公共危机的管理中,社会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到公共危机的管理过程中。
这对于防范社会风险、减少危机频率和损害,增强社会公众参与精神产生了不利影响。
随着我们正从传统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过渡,转变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公共危机治理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注重将私人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纳入到公共危机治理中来,建立起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相互合作的多元危机治理模式,一改过去政府独享公共危机管理权力和资源的危机管理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发展,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和愿望不断增强,这为社会对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多向选择提供了可能。
但是实践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并不表现出其优越的危机治理能力和持久的参与精神,参与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困境。
本文选取汶川地震作为分析案例,研究非政府组织在参与汶川地震过程中的表现,发现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地震救援中存在诸多困境:自身管理混乱、公信力不足、身份畸形、盲目参与、内部发展不平衡以及缺乏持久的参与精神等问题。
公信力不足、身份畸形和内部管理混乱使社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产生质疑;缺乏持久的参与精神导致其参与危机治理虎头蛇尾;缺乏危机管理专业知识、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又导致在参与过程的盲目性;而内部发展的不平衡由进一步阻碍其各参与组织平等协作的潜力。
摆脱困境,实现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持续的参与能力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需要解决的拦路虎。
本文希望通过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强化其内部管理等方式赢得社会公信力;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其参与能力;通过法治建设,理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权力边界、关系,进一步强化其独立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身份。
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进一步增强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治理的参与能力和参与精神,推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创新。
浅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浅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 中的作用
丁文 喜
( 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河南 郑州 4 0 4 ) 郑帅f 5 02 中图分类号 : 9 C1 文献标识码 : A
摘要 : 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就要建 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危机管理机制 , 政府的性质与职能使其在危机 管理机制 中扮演 着至 关重要的主导 角色 . 但政府不是万能的 , 它不能也不 必要代替 一切 , 作为危机管理机 制中重要一员的非政 府组织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 也发 挥 着霞要作用 。 关键词 : 公共危机 非政府组织 作用
二 、 政府 组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参 与公 共 危机 管理 的 必要 性 非
2 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纽带 、 有效地信息传播。非政府组织在危 言息传播方面扮
1 . 弥补睨府 资源不足 。 rs 和 C o y 2 认为, By n o rs ( 9) b1 9 城市在灾难发 生后能否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管理能力 ,而城 市管 理能力是由可得 资源和资本的多少 , 以及有效发挥这些资源最大效用 的能力决定的 , 因此 , 应急资源融通、 聚集 的能力 是城市公共危机管
一
、
非政 府组 织概 述
非政府组织( 缩写 NG 在国际 上又称非营利组织( O) 缩写 N O 、 P ) 第三部门等 , 是介于政府与社会、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社会组织。根 据一般界定 . 它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自愿组成、 具有稳定组织形式和 法律地位、独立于政府和企业运作、不 以营利 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组 织。 学界普遍 同其七大4{ , 寺 正 即非营利性 、 民间性 、 组织性 、 自治性 、 志 愿性、 非政治性、 非宗教性。 从中国当前看 , 广义的非政府组织包括社团、 民办非企业单位、 国有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 、 其他组织 ( 含单位内部的、 以 企业形式注册的、 未登记的社团等) 。狭义 的非政府组织是指符合《 社会 团体登记管理 条例》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和《 的社会组 织, 包括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
(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缺乏沟通协调机制。长期以来,“全 能政府”的管理理念使政府几乎包揽公共危机事件所有阶段 的全部工作,表现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主要依靠的力量还 是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部队和相关的组织工作人员,在整 个应对过程中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基本没有建立起 来。一方面,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政府部门与非政 府组织之间或是疏于联系,或是政府部门仅以传统行政命令 的方式传达其决策,彼此之间缺乏互动沟通;另一方面,在 公共危机事件治理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分别应该承担哪些 职责、具体负责哪部分工作,或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一起又 应该承担哪部分工作等情况,在中国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中 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参与方式
公共危机治理的重点在于:危机信息的获取和预警; 危机的准备与预防;危机的控制与回应;危机后的恢 复与重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非
政府组织通过在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参与,有效地发挥
了自己的作用。 一是公共危机发生前进行宣传与预警。 二是公共危机发生时进行社会动员与整合。 三是公共危机结束后进行善后修复与回应反馈。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
(二)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生存能力太弱,其主要表现在资金问 题和人力资源不足方面。 1.资金问题。在我国,非政府组织资金少而且来源单一,由 于缺乏公益传统,民间的捐赠比较少,而且我国非政府组织的 资金主要依附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在政府机构改革后,政府也 鼓励非政府组织在参政上自负盈亏,它们能够得到政府的拨款 数量大幅下降。资金不足,使得相当一部分非政府组织在物质 资源上严重匮乏,他们的活动仅仅局限在发发传单。因此,非 政府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其第三部门的作用,必须加强其自身筹 集资金的能力,成为一只真正独立的公共管理力量。 2.人力资源不足。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中国很多非政府组织 成为吸收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既不了 解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技能,也缺乏专业能力,这也制约着非政 府组织的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行为探析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行为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指出他们在危机响应、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后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策略,强调了危机预警、应急准备和灾后恢复等方面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挑战,包括资源不足、协调困难等问题。
随后列举了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其成功经验。
最后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合作与应对策略,提出了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非政府组织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非政府组织、作用、策略、挑战、成功案例、合作、价值、发展趋势1. 引言1.1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行为探析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长期紧张性事件造成的各种意外、自然和人为灾害,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往往需要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来进行协同应对,因为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快速和专业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行为特点及其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包括人力、物资、信息和专业知识等。
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非政府组织还可以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追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
这包括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合作,建立跨领域、跨区域的应急协作机制,加强人才培训和技术储备,提升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
非政府组织还需要注重公众宣传和教育,提升社会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可能性分析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可能性分析在公共危机的预防、应对和恢复重建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快速的决策反应能力、强大的动员与整合协调能力、雄厚的资源保障能力。
政府凭借其所具有的强制性公共权力和法律的基本保障,并且基于其所建立的自上而下的正式官僚组织而符合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缺陷和弊端尽管政府具有优势,但现实中缺少其他主体的参与,使得近年来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暴露的弊端与缺陷日益明显。
首先,与常规管理相比,公共危机管理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组织的集权与政府的强权,因此政治动员与行政动员往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运用的主要方式。
①但这种方式在获得正常秩序的同时也打破了一些正常的秩序,因而只能应用于有限的事件内,否则将会打破社会整体结构。
其次,随着官僚制内管理层级的增加、命令线条的拉长,组织内的信息流动以及整合会出现滞缓、不充分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应对危机的速度与处置能力。
第三,公共危机对公民的生命及正常生活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政府机械化设计的官僚体制、依靠强制力运行的动员方式与干预方式都无法适应危机事件处理中弹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二、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功能优势非政府组织产生于社会,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其能够更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通过社会机制加以解决,具有减压阀的预防功能。
它所提供的更为个性和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在恢复与重建阶段,非政府组织凭借其信息搜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对财政、资源运用及公平性问题发挥监督作用,同时还可凭借专业优势长期持续地为受灾地区及灾区群众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服务。
②这些特性是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功能优势的基础,主要体现为成本、贴合、信任和弹性优势。
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志愿服务基础以及慈善动员能力是其独特的资源运行基础,相对于政府基于公共财政之上的物质保障资源供给,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表现出一定的成本优势。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行为探析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行为探析【摘要】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协助政府处理紧急情况和提供救援和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行为特点、与政府的协作、挑战与机遇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探讨。
非政府组织的灵活性和专业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响应危机,同时也面临着资金和资源匮乏等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非政府组织需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本文总结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为进行探析,可以为提升公共危机管理效率和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非政府组织、角色、行为特点、协作、挑战、机遇、发展方向、作用、建议、展望、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或灾难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合作,协调资源,保障公共安全和稳定。
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公共危机频发且复杂多变,需要各方共同应对。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中的独立力量,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为和作用备受关注和探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共危机频发且严重,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恐怖袭击等,给社会和个体造成严重影响。
政府单打独斗不再有效,需要借助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提高危机应对的效率和质量。
研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为和作用,对于促进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整体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为政府决策和社会行动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为特点、与政府的协作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为及其对应的作用。
具体而言,研究将重点分析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试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试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摘要:在应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大势所趋,但非政府组织有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要性和优势,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影响着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对此,应在从政府层次、非政府组织自身角度以及社会层次三方面努力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其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危机治理;政府;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日渐崛起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多次公共危机事件中已凸显其独特优势。
因此,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探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依据(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社会必要性非政府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
这与政府公共机构的公共价值目标相同。
两者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多样化、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方面,是不冲突的。
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
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因此,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应该是政府。
但是政府也存在“政府失灵”,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可能出现低效与寻租的情况。
所以,在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可以进行互动合作,实现政府危机治理能力的提高。
非政府组织的生存空间正是以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的存在为前提。
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非政府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时还能极大减轻社会管理的成本。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特有优势1.行动灵活。
当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组织往往由于严格的层级体系或某些政治原因、价值因素使得其反应缓慢。
与政府体系相比,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机制,决策是分散而独立的,它可以即时作出反应,迅速渗入事件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各种既定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战略、策略和计划,灵活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2.专业性。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李鹏飞 吉林财经大学摘要:在全球化发展的大时代下,中国这一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制约着中国的向前发展。
我国由于体制以及非政府组织力量的薄弱等因素,公共危机治理一直是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的。
非政府组织等其他政府以外的组织通常不能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中去,也就不能发挥这些非政府组织的优势,不能做到从多个方面有效地治理公共危机。
这样做难以使公共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会加重政府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不能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本文通过探讨汶川地震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举措以及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将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作为出发点,概括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治理的优势与问题,为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治理;汶川地震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7-0057-02自然灾害的频发与不可预知性以及全球化的发展所带来的许多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引发了公共危机的频频出现。
一直以来,我国长期的体制决定了公共危机的治理一直是以政府参与为主要解决方式,由于历史、体制原因和政府理念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等方面的因素,在我国传统公共危机治理模式中,一直是以政府作为主要的应对力量。
随着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发展向前,非政府组织在这个时代的带动下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日趋成熟起来。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
与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措施不同,非政府组织有其独特的优势。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与政府组织相比有着更大的灵活性与各式专业优势,能够应对诸多不同的公共危机,针对不同的公共危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当公共危机出现需要治理的时候,一方面政府应该启动它的强制性机制去应对公共危机;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应该自发的组织起来,配合政府去协同治理公共危机。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作者:张健荣程纬光来源:《商情》2015年第43期社会转型和风险社会的双重背景下,公共危机管理不再只是政府的舞台。
在公民社会、政府失灵、治理与善治等理论支撑下,非政府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共危机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不同功能和作用。
现实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却遭遇了制度障碍、资金障碍以及志愿性难以发挥的障碍。
因此必须从优化外部环境、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和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入手,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性。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政治参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从2008 年年初肆虐我国南方部分省市的罕见雪灾到5·12 汶川大地震,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山西疫苗事件再到上海11·15 特大火灾事件等等。
基于社会转型和风险社会的双重视角,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表明公共危机事件已经常态化,也日益挑战着政府的治理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紧急性、灾难性等特点,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无法快速、灵活、有效的应对。
因此,挖掘社会资源,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优势便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现代社会中,非政府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正如美国著名的非营利组织学者莱斯特·萨拉蒙所言:我们正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之中。
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治理更有其强大的理论依据:首先,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是指由自由的公民和组织机构自愿组成的社会,它应该是自主、多元和开放的。
与公民社会相对的概念是指以强制权力维系的实行各种政治制度的国家和以追逐利润作为宗旨的市场。
公民社会囊括了政府和市场之外所有领域,而其中就包括全部民间组织及民间组织之间的网络。
20世纪60年代,作为人们对“国家主义”的反思,公民社会再度流行并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非政府组织以其所具有的独立性、非营利性、多样性、专业性、灵活性以及低成本性等优势而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并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
试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
一
危机管理者准确把握民情 , 握有关危机管理的各方 面信息 , 掌 以便 更 有
针 对性 地 应 对 处 理 危 机 , 好 群 众 的 安 抚 工 作 。 政 府 对 于 民众 意愿 的 做 及 日反 馈 和有 针 对 性 地 工 作 , 民 众 可 以 看 到 一 个 负 责 任 的政 府 在 积 寸 使 极 地控 制 危机 , 强 战胜 危 机 的信 心 o 增
提 出 解决 的 对 策 : 府 应 对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发展 和 规 范创 造 良好 的 法律 政 策 环境 , 时 , 政 同 完善 对 非政 府 组 织 的 社 会 评 估 监 督 体 系 ; 会 应 培 养 公 社 众 的 志愿 精 神 和 互 助 品 质 , 政 府 组 织 应 加 强 危机 管理 制 度 建设 ; 非 非政 府 组 织要 提 高 应 对 公 共 危机 的 能 力 , 大 经 费 融 资 渠道 。 扩
此 阶段 非 政 府组 织 的作 用 主要 是 以募 集 资 金 、 供 技 术 、 息 及展 提 信
开 公 益 活 动等 方 式参 与 政 府 主 导 的 灾 后 重 建 工 作 , 方 面 是 为 群 众 生 一 活 提供 生 活 必须 品 , 帮助 民 众 度 过 心 理 危 机 期 , 复 灾 区 的 社 会 秩 序 。 恢 另 一 方 面 , 分收 集 和 整 合 各 种 信 息 , 面 分 析 危 机 产 生 的 原 因 。开 展 充 全
自然 在 其 中 起 主 导 作 用 , 但它 也 有一 些 局 限 , 如 特 定 的 公 共 危 机 要 求 比 特定 的 专 业 技 术 去 应 对 , 府 严 格 的 层 级 体 系 可 能 阻 滞 公 共 危 机 信 息 政 的传 播 等 。 因 而 作 为 非 营 利 性 的 非 政 府 组 织 , 于 其 本 身 所 具 有 的 一 由 些 特 性 , ( ) 共性 、 治性 、 如 准 公 自 民间 性 和 志 愿 性 等 , 防 范 和 应 对 危 机 在 时对 政 府 有 着 “ 理 ” 助 的作 用 。正 如 美 国经 济 学 家 伯 顿 ? 韦 斯 布 罗 德 在 政 府 失 灵 理论 中 指 出 , 府 、 场 和 非营 利 部 门 在 满 足 个 人 对 于 公 共 物 政 市 品 需 求 时 具 有 相 互替 代 性 和 互 补 性 。 也 正 由 此 , 定 了 当 国 家 面 临 危 决 机 的 时 候 , 政府 组织 应 充 分 发 挥 其 在 社 会 民 众 与 政 府 部 门 之 间 的 缓 非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重视的领域之一。
公共危机有着广泛的定义,包括自然灾害、疫情爆发、恐怖袭击、经济危机等各种类型。
在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NGO)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NGO的作用。
什么是NGO?非政府组织,即NGO,是指不依赖于政府官方权力、由社会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发形成、具有组织形式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不仅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人力资源和物资支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NGO可以为政府提供人力资源和物资支持。
当灾难发生时,政府面临着救援和恢复的巨大压力,而NGO可以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物资支持。
例如,在中国2008年汶川地震中,许多NGO为受灾地区提供了救援物资和医疗救助。
发挥信息传递作用NGO可以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为政府提供关于危机情况的准确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政府和公众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越来越严重。
与政府机构不同,NGO 通常具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快速了解到危机的发生情况,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政府和公众,起到及时警示的作用。
增强公众参与和危机应对能力NGO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危机应对能力,促进公共意识的提高。
NGO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效益显著。
在公共危机中,NGO通过宣传、组织、协调和参与救援等多种方式,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到危机的威胁和后果,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的抗灾能力。
监督政府行动NGO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组织,不受政府控制,可以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行动进行监督和评估。
NGO可以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诉求,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批评,促进政府更好地应对危机。
NGO存在的问题虽然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包括:资金缺乏NGO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捐赠,很难像政府和企业一样拥有充足的财力。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
乱 以及 现 行 法 律体 制 的 不 完 善 ,导 致
其立 法 困难 。
首 先 ,非 政 府 组 织 作 为 法 律 主 体 的定 位 不 明 确 。 由于 我 国 对 于 非 政 府 组 织 没 有 明 确 的社 会 角 色定 位 ,导 致 在 法 律 上无 法 为 非 政 府 组 织 明 确 界 定 其法 人类 别 。 其 次 ,我 国的 民办 非 企 业 单 位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非政 府 组 织 形 式 , 目前 在立 法上 也不 明确 。
同时 ,我 国有相 当一 部分草根 组织 是 由一 批精 英 杰 出人士 领 头 发起设 立 ,
非政府性 管
非政 府组织接 触到 的社 会层面 ,以及地 现状及 其得 出的启示 ,以期为宁波 市提 域性 的社会群 众基础 ,在某些 方面 比之 高公共危机 管理水平提供一 定的参考 。 政府 具有更 强的社 会号召力及 物资调 动 能 力 ;而在 应对危 机 中,政 府的宏 观调
会 力 量 。但 从 目前 实 际情 况 来 看 ,非 政 府 组 织参 与公 共 危 机 管 理 的 表现 差 强 人 意 。首 先 ,我 国 的 非政 府 组 织 对
二 、造 成非 政府 组织 参 与公 控管 理和 非政 府组织 的微观调 控管 理是 相 辅 相成 的。例 如 ,在 20 年 的汶 川 08 共危机 管理 不力 的原 因分析
议 的参 与途径 , 但在 公共危机 管理方 面 ,
个多种社会组织角色的承担者。
对 于 非 政府 组 织 承 担 的 社 会 角 色 的认 识 ,本 文认为 : 首 先 ,非 政 府 组 织 是 一 个 介 于政 府和 社会公众 之 间的第三方组 织 ,就其 社会 性质而言 , 非政府组 织的 非营利性 、 民众 的方 向一 致 其次基 于我 国的国情 ,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作者:肖慧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1年第05期摘要: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政府不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唯一主体。
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织,具有贴近民众、灵活快捷等独有的优势,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中应该且也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
从认识公共危机和非政府组织开始,指出目前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非政府组织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进行一些探索,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管理作用对策思路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的优势,在应对公共危机中有其显著特点,在历次公共危机中,非政府组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自身和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仍存在诸多不足,这大大影响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需要政府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深入推进法制建设、加快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来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一、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更多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公共危机则是相对于人类生活中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引入的一个概念,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
如飞机失事、海啸、恐怖活动、地震、恶性疾病流行等,其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可控制性、重大性和广泛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灾害;第二类,是事故灾害,主要是指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这种事故;第三类,是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第四类,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非政府组织,英文全称是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NGO,即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赵昕(1981-),女,四川遂宁人,博士,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西部行政管理㊁行政法学;刘倩伶(1998-),女,四川攀枝花人,硕士,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㊂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研究赵㊀昕㊀刘倩伶(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㊀要:公共危机管理是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维持和保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㊂近年来,随着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转变㊁协同治理的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NGO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但是,非政府组织(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却面临着重重困境㊂对非政府组织(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非政府组织(NGO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㊂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管理;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F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0.031㊀㊀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证明,非政府组织(NGO)能够在公共危机管理当中发挥不同于政府的积极性且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其优越性㊂在我们国家,有NGO 的身影出现在公共危机的管理当中,NGO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㊂但是,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却因内外部多种因素而陷入困境㊂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改革和协同治理的背景之下,非政府组织(NGO)如何突破困境㊁更好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㊂1㊀现实呼唤非政府组织(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1.1㊀非政府组织(NGO )内部条件非政府组织(NGO)内部的条件呼唤其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这主要体现在NGO 自身的优越性以及其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意识两大方面㊂一方面,非政府组织(NGO)由于其属性以及不同于政府的特殊性,在公共危机管理当中有着贴近民众㊁反应迅速㊁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㊂因为NGO 是从民间来的,所以NGO 也比政府更亲民,更能体会到老百姓真正的利益诉求㊂在公共危机管理当中,非政府组织(NGO)能够更加有效地与民众进行沟通,能够更好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当中的矛盾和冲突㊂此外,非政府组织(NGO)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当中来,能够更好地调动社会的积极性㊂非政府组织(NGO)由于自身系统相比较而言较为简单,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能够对公共危机事件更快地作出反应和行动㊂非政府组织(NGO)由于组织成员来源的多样性,其拥有的资源也较为丰富和多样㊂丰富多样的资源让NGO 在公共危机处理中更好地扮演了它的角色㊂另一方面,NGO 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意识在增强㊂ 市场失灵 使得非政府组织(NGO)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社会的需求使得非政府组织(NGO)不断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当中㊂近年来,尤其是疫情以来,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㊂1.2㊀非政府组织(NGO )外部条件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这既是随着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变化㊁协同治理的发展㊁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也是社会对NGO 参与危机管理的一种呼唤㊂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一系列法规和制度相继出台㊂我国长期以来的公共危机管理都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往往包揽了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绝大部分环节㊂随着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进行以及多元治理的发展,政府之外的力量逐渐凸显㊂一份名为‘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就是对这一现实的一种回应㊂在这份意见中,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由单一政府转变为多元参与,包括政府㊁企业㊁NGO 和公众等㊂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转型的必然要求是NGO 的参与,而推动NGO 更好地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则是NGO 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㊂协同治理理论是从协同理论和治理理论中诞生出来的,是治理理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㊂协同治理强调治理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协同㊂由于不同主体在治理当中有着不同的优势,将不同主体的力量协调起来从而达到治理目标是协同治理的要求㊂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协同治理要求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不同的主体都要参与进来㊂在协同治理的大背景下,NGO 参与其中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㊂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托,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㊂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㊃98㊃信息,让NGO参与到公共危机的管理中来㊂信息封闭是过去信息不够发达的时期的状态㊂由于掌握的信息不足,NGO即使要参与公共危机处理工作,也不可能如愿以偿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非政府组织(NGO)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地了解公共危机的发生并作出反应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让NGO参与到公共危机的治理中来㊂非政府组织(NGO)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共危机的预防与宣传㊁进行公共危机的相关数据分析等㊂2㊀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2.1㊀非政府组织(NGO)内在困境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内在困境主要涉及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㊁总体数量㊁参与领域㊁资源与资金㊁工作人员㊁合作等方面㊂具体来说,内在困境主要是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㊁非政府组织(NGO)总体数量较少㊁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域有限㊁非政府组织(NGO)资源和资金缺乏㊁非政府组织(NGO)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㊁非政府组织(NGO)之间合作交流缺乏㊂中国的NGO组织目前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㊂非政府组织(NGO)由于专业性不足,其运行往往较为混乱,人员分工与管理亦存在许多的问题㊂中国的NGO组织总体数量较少,处理公共危机事务,能够参与的NGO组织数量也不多㊂而从小区域来看,NGO在特定区域出现的数量也比较小㊂既然如此,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对于NGO来说,压力就更大了㊂非政府组织(NGO)能够参与管理的领域往往与自身的定位㊁人员㊁资源等有着很大的联系㊂NGO介入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域,往往因为自身条件所限而显得十分有限㊂公共危机管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危机事件预防㊁宣传和处置的方方面面㊂目前,NGO参与的公共危机管理往往是某些环节,它涉及的领域并不是公共危机处理的所有环节㊂在资源方面,受非政府组织(NGO)性质影响,非政府组织(NGO)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内部成员,因此,非政府组织(NGO)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㊂在经费上,我国民间组织在经费上大多还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民间组织本身并无源源不断的经费来源㊂政府财政对NGO组织的支持,往往只能维持其基本的运转㊂NGO内部的财务管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差㊂资源㊁资金上的匮乏,让希望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NGO们力不从心㊂非政府组织(NGO)具有一定志愿特征,组织内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出于志愿而参与到非政府组织(NGO)的相关工作,因而组织的专业性总体上来说不足㊂此外,非政府组织(NGO)还存在着人员培训欠缺的问题㊂NGO人员的非专业性和缺乏对人员的培训,使得他们在公共危机处理的参与上出现了问题㊂危机管理,沟通协作不可获取㊂但是,国内的NGO 大多都有自己参与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㊂国内NGO与国外NGO更少交流与合作㊂在多元合作治理的局面之下,非政府组织(NGO)之间合作交流的缺乏对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㊂2.2㊀非政府组织(NGO)外在困境非政府组织(NGO)所面临的外在困境主要在于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以及不同主体的责任不够明晰这两个方面㊂NGO参与处理公共危机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㊂一方面,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合法性还没有在法律层面得到体现㊂NGO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者,其主体性需要从法律上得到认可㊂如若其主体性在法律上得不到认可,那么它的参与活动将大大受限㊂另一方面,对于NGO的规范,法律上并没有对其加以规范㊂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NGO需要得到规范㊂对于NGO 的监督,要贯穿其活动始终㊂在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前㊁中㊁后阶段皆应有监管存在㊂但是,对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管并没有体现在法律层面㊂此外,多元主体参与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主体之间责任划分不明晰的问题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需要对不同的主体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㊂各主体应当依照责任划分开展活动,履行各自的职能并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㊂在面临问题时,应当谁负责㊁谁解决,而非因为责任划分不清晰而互相推诿㊂3㊀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3.1㊀政府为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创造良好环境非政府组织(NGO)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参与公共危机管理㊂为促进更多的NGO更好地参与到危机管理,政府应当在法律制度㊁公共危机管理体制㊁资源资金㊁权力责任等方面发挥作用㊂具体而言,政府应建立健全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不断完善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支持NGO 参与,明确各个主体的权责㊂非政府组织(NGO)在没有相关法律明确其地位以及权利义务的情况下,会存在诸多问题㊂一方面,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地位并未得到规定,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会被质疑其资质来自自身以及公众等各个方面㊂另一方面,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利与义㊃09㊃务,则存在着不清晰的认识问题㊂基于这样的现状,政府应通过立法形式明确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地位,对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㊂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能够进一步明确参与模式,使非政府组织(NGO)的参与方式㊁参与途径更加清晰㊂政府要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推动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到公共危机的管理中㊂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动力不足,参与的过程中也因为缺乏资金和资源等问题出现了很多问题㊂为解决非政府组织(NGO)因资金㊁资源不足而难以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去的问题,在资金方面,政府应当公平地给予非政府组织(NGO)资金和资源,在技术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促进技术型人才流动至非政府组织(NGO)内㊂协同治理之下,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㊂政府应促进非政府组织(NGO)更好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和责任㊂一方面,政府应明确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权利㊂政府应赋予NGO权利,使其拥有部分公共危机管理相关权利并区分NGO与其他主体的权利以促进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㊂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划分所有参与处理公共危机的主体的责任㊂清楚明晰的责任划分是责任履行和认定的基础㊂政府应当在各个主体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之前,将各个主体的责任划分清楚,以便于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当中促进各个主体履行责任和承担责任㊂3.2㊀非政府组织(NGO)自身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奠定基础非政府组织(NGO)作为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应当积极为参与活动奠定良好基础㊂主要路径包括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㊁拓展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领域㊁做好资源和资金的管理㊁提升人员综合素质㊁对外加强合作与交流等㊂在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NGO的运行机制㊁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缺失都有一定的体现㊂NGO在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上的缺失,使其参与公共危机处理工作受到阻碍㊂所以NGO本身应该把它内部的运作机制㊁管理体系完善起来㊂NGO内部运作流程要不断优化,运作效率要不断提高;要强化资源管理,提升效益㊂NGO应该主动出击,扩大公共危机处理的参与面,因为目前来说这是有限的㊂一方面,非政府组织(NGO)应当主动关注公共危机管理的各个领域,增进对更多领域的了解,并积极参与到各个领域当中去㊂另一方面,而NGO则更多的应该在自身的资源㊁技术等方面有所准备㊂为扩大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领域,非政府组织(NGO)需要做好相应领域所需要的资源㊁技术等㊂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资源和资金的缺乏是一个很大的障碍㊂在政府为非政府组织(NGO)提供资源㊁资金的同时,非政府组织(NGO)自身也应当不断努力,加强对资金㊁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㊁资金利用度㊂在经费上,NGO要不断加强对自己的资金管理㊂NGO不能光靠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自己理财也很重要㊂在资源方面,NGO要做好分类㊁清理各类资源等工作,以参与公共危机管理㊂NGO要把提高内部人员整体素质作为工作重点㊂在人员的招募㊁培训㊁管理等各个过程当中都要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为目标㊂在人员的招募上,NGO对人员的招募要严格执行㊂在流程上应当注重规范性,在人员选择上应当注重综合素质㊂在人员的培训方面,非政府组织(NGO)应当做好不同阶段的人员培训㊂非政府组织(NGO)应当避免出现内部人员对于组织职责不清晰㊁对于自身工作不理解等情况的发生㊂在人员的管理方面,非政府组织(NGO)应当注重内部人员管理的有效性㊂NGO的人员流动往往比较大,因为它有一定的志愿者性质㊂通过有效的人员管理,促进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NGO来说十分必要㊂信息共享,经验借鉴,往往是合作交流的过程㊂NGO在外部加强合作与交流,对其参与公共危机处理有好处㊂协同治理之下,非政府组织(NGO)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主体之一,需要不断加强与其他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㊂NGO要与外界加强合作与沟通㊂不管是国内的NGO和NGO,还是国外的NGO和政府㊁企业等都应该加强合作,加强交流㊂3.3㊀社会认可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社会的认可对于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非政府组织(NGO)而言具有重要影响㊂对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NGO组织来说,社会认同度高是有很大好处的㊂社会公众对NGO组织参与公益危机管理的认可,对NGO组织参与其中意义重大㊂NGO参与公共危机处理需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拥护㊂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在缺乏公众认可和支持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掣肘㊂目前,由于得不到公众的认同和支持,而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大多数NGO组织本身也不愿意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来,因此会产生很多麻烦㊂所以,重视提高民众对NGO组织的认同度,就显得特别重要㊂在大众媒体作用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媒体宣传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有利于NGO参与㊂媒体对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宣传不但对于非政府组织(NGO)自身有益,而且对于提升社会认可度也有益处㊂对于NGO而言,更多的NGO会通过媒体的宣传认识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可能性和㊃19㊃作者简介:王思佳(1998-),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方向㊂必要性,从而介入其中㊂同时,通过媒体的宣传,公众和企业也能够提升对NGO 的认同度㊂总之,由于媒体宣传覆盖了包含NGO㊁公众㊁企业在内的广泛作用对象,且媒体宣传传播速度快,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社会认可度提高的重要途径便是媒体宣传㊂4㊀结语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内部资金资源不足㊁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㊁非政府组织(NGO)间交流缺乏以及外部法律体系不完善㊁主体责任不明晰等问题㊂NGO 参与公共危机处理的路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NGO 自身㊁政府和社会㊂政府应当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㊁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㊁提供资金技术支持㊁明确划分主体权责等方面创造出有利于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非政府组织(NGO)自身应当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㊁扩大参与领域㊁做好资金资源管理㊁提高人员综合素质㊁加强合作交流等发挥主体作用;对于NGO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行为,媒体和民众应该加强认同㊂参考文献[1]王文萍.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1):9-10.[2]翟年祥,唐先路,孙雨奇,等.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探微[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24(01):52-59.[3]陈珑凯,唐敏康.多元主体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有效参与[J ].中国应急救援,2018,(06):11-14.[4]温坤,孔令毅.非政府组织(NGO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管理观察,2018,(06):35-36.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劳务派遣和用工治理王思佳(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㊀要:在新时代十年取得伟大变革的基础上,在世界之变㊁时代之变㊁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的大背景下,二十大提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㊂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劳动关系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㊂虽然在当前形势下劳务派遣对促进就业再就业,保持劳动用工灵活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劳务派遣存在着不少弊端㊂本文通过梳理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概念,分析劳务派遣的典型案例,揭开现实生活中劳务派遣的面纱,提出新时代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劳务派遣用工治理建议㊂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劳务派遣;用工治理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0.0321㊀中国的劳务派遣1.1㊀劳务派遣现状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到发展中国家㊁小到公司企业为了高速扩展经济规模,新型劳动关系将取代旧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也伴随着资本的国际化而快速发展㊂资本的全球化意味着非正规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国际化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低廉劳动力㊂迄今为止,全国企业劳务派遣员工占企业职工总数13.1%,约3700万人㊂我国大部分行业都存在使用劳务派遣的现象,其中金融业㊁水利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第三产业使用劳务派遣现象更为明显㊂从劳务派遣工的工作岗位来看,大部分劳务派遣工是普通的操作工和一般的技术工人,少部分为初中高级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㊂从企业受欢迎来看,劳务派遣特别受到外资企业㊁优势企业和国有企业欢迎㊂外向型企业㊁股份制企业以及竞争激烈的电信㊁银行等行业对劳务派遣的需求很大㊂从地区发展来看,劳务派遣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且规模较大㊂已经开展劳务派遣的地区主要包括北京㊁天津㊁上海㊁广东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广西㊁黑龙江㊁辽宁㊁吉林㊁江西㊁湖南㊁山东等地,并且劳务派遣也在其他地区陆续不断地开展起来㊂目前劳务派遣在国内应用领域㊁派遣规模逐渐扩大,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接受劳务派遣服务㊂然而,虚假的劳务派遣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曾一度大行其道,这些所谓的 劳务派遣关系 实质上㊃29㊃。
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资金支持力度不够,非政府组织难以获得发展的物质保证。
我国政府在处理灾害危机时,政府有权调动政府掌握的任何资源。
但是,一旦政府动用了所有的资源,那么,其他NGO和民间力量就失去了使用政府资源的机会。
在重大公共危机管理中,官办NGO往往能得到政府强有力的资金、物资支持,但对于没有官方背景的NGO,它们能够得到的政府资金和物资屈指可数甚至是没有。
NGO获得的捐赠越是不足,就越是希望依赖政府,造成资金链条的非良性发展,使得相当一部分NGO严重缺乏资金,因而缺少必要的物质资源储备,以至于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2、没有法律法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无法明确。
西方大多数国家为防范各种灾害危机事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
各国通过制定配套的单项具体法规措施来应对具体的灾害,使灾害危机事件在相对的单项具体法规的框架内就能得到处理和解决。
而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完整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同时,已有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还不完善,从而使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而且,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权利和途径尚未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使非政府组织权责的规定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规定。
(二)自身因素: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不足1、非政府组织的组成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功能的发挥。
据统计,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中的职员主要有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三部分人构成。
其中,专职工作人员的比例较少,大部分是兼职人员,较少使用志愿者。
而只有具有专业化和高层次的人才,才能使每个NGO都应当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才能在某一特定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才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专业化人才的缺乏,使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缺乏一定的权威,社会公信力不够。
这使得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群众进行城市管理时,很多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
2、非政府组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难以进行独立自主决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研究陈思瑶【期刊名称】《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16)004【摘要】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并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得政府难以独自应对公共危机,因此,非政府组织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非政府组织因其政策倡导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社会治理功能有利于应对公共危机。
但是,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管理还存在不足因素,受到我国现行政府制度的制约;自身发展的不足和组织性质模糊的影响,因此,应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各项举措。
%The complex and diverse nature of China's frequently occurred public crisis event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government alone to deal with.Therefore,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began to enter the public view,because of their policy advocacy functions,public services and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will help deal with public crises.However,there are insufficient factors in their current management of public crisis,which are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our current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the deficiency of self-developm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vague nature of the organization.So,Various management initiatives should be improved f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总页数】3页(P104-106)【作者】陈思瑶【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0.8【相关文献】1.妇女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实践及启示——以我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为例 [J], 沈国琴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研究 [J], 林兰贞;3.新形势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探析 [J], 李震4.浅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 [J], 冯兵华5.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J], 李书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区域广,造成损失大,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降低损失以及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和政府公信力,是中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社团革命使非政府组织蔚然兴起。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解决提供可能,并且已经在一些社会问题突出的领域 ,如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方面 ,发挥其特有的重要作用。
在国内改革日趋深化的背景下,公共危机时有发生。
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弥补政府的不足。
如何让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灾害性危机管理;挑战一、非政府组织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非政府组织不断涌现。
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非政府组织发展加速。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9.9万个,比上年增长8.1%;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比上年增加2.3%;形成固定资产1425.4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525.6亿元,比上年减少20.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23%;接收社会捐赠470.8亿元。
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教育、卫生、扶贫、帮助弱势群体(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等各个领域。
二、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一)外部环境的压力1、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我国长期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格局导致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形成大包大揽的风格,限制了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发挥作用。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够信任,未能给它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研究述评作者:马全中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摘要: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是近些年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内外学者围绕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内学者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危机管理参与的背景和意义、对非政府组织危机参与的理论解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而国外学者主要研究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和经验,同时也有国内学者对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经验介绍。
关键词:危机管理;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政府;治理;合作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3-0026-08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各国出现了一场公民结社的浪潮,其主要特征是非政府组织的勃兴。
非政府组织是具有鲜明道德取向和伦理精神的组织,正是非政府组织的公益目标取向,使它能够向社会边缘群体提供服务,缓解、预防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的发生;不但如此,非政府组织在危机救助和灾后重建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此,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读,而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
总体来看,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背景与意义,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理论视角解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关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解决路径等方面。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必要性(一)转轨时期和风险社会的背景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是一定时代背景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决定的,在我国是由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决定的。
具体来说,第一,后工业社会是参与的时代背景。
自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便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是高度不确定和高度复杂性的社会。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出现了三种形式的危机:人与人之间的危机、社会与社会的危机、人和环境之间的危机。
第二,转轨时期的特殊国情。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农业社会向市场经济、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背景使我国的危机管理形势更加严峻。
首先,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千亿以上。
其次,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重大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再次,公共卫生事件增多,重大疫情和食品药品管理难度加大。
此外,还有社会安全形势严峻、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国内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问题。
第三,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目前危机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二是社会转型的阵痛;三是政府信任的流失。
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各种经济社会危机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根源。
第四,传统治理模式的失效。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复杂的经济社会结构导致了三种类型国家治理的失效:制度性失效、政策性失效以及结构性失效。
结构性失效是指以国家为核心的整体性治理结构的失效,制度和政策性失效在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逐渐成为现代国家的常态,这些问题都是危机多发的体制原因。
因此,面对各种危机,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机制和治理模式,来应对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给人类造成的挑战,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民族国家和政府当然的选择。
(二)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功能社会危机的多发和传统治理模式的失效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前提条件,但非政府组织是否能够参与,主要取决于它在危机管理中起到何种作用。
有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其在危机管理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第一,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草根性等特点有助于危机的预防与应对。
比如,一些环保组织和关注社会公平的组织,它们的目标就是为了消除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改善社会不公平的状况,所以,它们能够纾解和祛除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风险诱因。
非政府组织来自于民间社会,能及时发现危机的前兆,充当预警机制。
非政府组织能够成为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它能够在社会与政府之间传达民意信息,使公民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形成官民矛盾的调解舒缓机制。
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凭借其专业能力和资源吸纳优势,在施加人道主义救援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能够构建应急文化和进行危机教育。
谢菊认为,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应急文化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体,与政府合作建立一种危机社会教育体系,从而提高社区应急教育和文化建设。
沈荣华认为,非政府组织由于其贴近群众和基层,所以能够在危机现场救助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非政府组织能够筹集危机管理所需的各种资源,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德国等国家的经验,非政府组织能够进行防灾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抗灾能力和防灾意识,降低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
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的各个阶段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也有学者依据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各个阶段的具体效用来论述它参与危机管理的意义。
譬如,陈秀峰认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发生前具有预警和宣传作用,在危机发生后可以组织社会动员,筹集政府以外的各种社会资源,协助政府进行危机治理,在灾后进行危机后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马海韵、张晓阳认为,在正常阶段,非政府组织在组织建设、人才培育、信息传递沟通、普及抗灾知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危机预兆时期,非政府组织能够维护社会秩序、进行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准备等工作;在危机爆发阶段,非政府组织以其行动灵活迅速、提供救灾服务细致入微而见长,能够有力支援政府的危机管理工作;在灾后恢复阶段,非政府组织能够进行心理辅导、损害救助和进一步的危机教育工作。
有人认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微观基础在于它具有公民信任结构。
在个体的微观层面,它能生成个人间的亲密信任关系;在中观层面,它能创造群体的信任关系;在宏观层面,它能增加对社会制度的信任和认同。
在危机发生的各个环节,非政府组织的公民信任结构都具有开启信任网络、巩固信任结构、促进信任社会资本再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在信息传递、补充政府资源不足、救援过程协助等作用之外,非政府组织还能够在危机发生时成为跨区域联系的纽带,从而克服行政区划和行业隔离给危机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
概言之,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的优势,能够在危机发生的各个阶段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理论阐释对于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学者们从多种理论视角进行审视,从中寻找其参与危机管理的学理依据。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大都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出发,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寻求理论依据。
多中心治理是私人的或公共的个体和组织管理共同事务的各种方法的集合,通过治理,它能够使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调和,人们既可以遵守正式的规则,也可以遵循基于同意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治理是公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合作、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互助合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伙伴关系,治理不再具有强制性质,而是信任与合作。
所以,现代社会任何人类的管理活动都需要治理,危机管理更是如此。
丁颖等人认为,通过对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应用和挖掘,可以为危机管理提供新的范式和新的思路,以治理理论为切入点,重大危机事件应建立以专业组织为媒介的双轴机制,继而实现非政府组织、政府和社区等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网络治理结构,最终达到危机损失的最小化。
(二)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理论协同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实现组织从无序到有序的理论,“集中研究以自组织形式出现的那类结构,从而寻找与子系统性质无关的支配着自组织的一般原理”。
公共危机协同管理就是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主体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使危机事件中无序的要素整合到目标明确的网络结构中,促使各要素成为有序、协同的自组织态势,从而达到防止、应对危机的目的。
协同治理需要从完善制度设置、加强权责体系、建设信息平台、优化资源保障和培养社会资本等方面完成危机管理的协同机制。
此外,有学者从五律协同理论出发,论证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譬如,马道明认为,社会危机的发生受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协同是危机解决的最好方法,而非政府组织是重要的公民社会组织,它蕴含着技术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因素,因此,它是危机管理重要的协同变量,能够在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也是学者们审视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理论视角之一。
“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震荡,恰恰是建构服务型政府的机遇,我们在应对各种各样危机事件的同时,需要改革政府,需要朝着建构服务型政府的方向改革政府”。
服务型政府在价值取向上突出伦理精神和公平公正,在组织特征上体现非控制导向和充分开放的特质。
服务型政府强调建立一个与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社会治理模式。
我国危机管理现状要求我们必须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最大限度预防危机造成的损害。
目前,应该从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提高政府效率、建立社会参与平台和制定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在我国的双重转型中,社会整合机制处于失效状态,公共权力也面临着社会认同的危机,因此,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价值引领社会管理的创新,构建政府服务-信任-社会合作的治理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是帕特南、布尔迪厄、科尔曼和林南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普通公民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参与网络,能够形成一种信任和互惠的非正式制度规范。
这种社会资本的良性循环能够产生社会均衡,形成高水平的公民参与、信任、合作和集体福利;反之,缺乏社会资本则会导致背叛、混乱、停滞等危机状态。
社会资本对一个社会的安定和危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团体。
所以,有学者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论证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路径。
譬如,黄志坚等以汶川大地震为例,指出志愿者组织的参与救灾,对于灾害的救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志愿者组织将分散的、零星的社会资本融汇为共用的、统一的社会资本,使地震产生的危害尽可能最小化,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现代社会危机的高度复杂性特点,导致了危机不可能仅由政府来进行治理,必须寻求新的治理途径,而社会资本对危机管理具有明显正效用,所以,必须构建非政府组织、公民、企业和政府合作的危机治理体系。
在危机管理中,通过鼓励非政府组织等广泛参与,培育和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从而建设一个政府社会一公民三位一体的新型危机管理模式。
三、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博弈在实然状态的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处在一种博弈的状态。
有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即二者追求共同目标时的合作一互补关系类型、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功能不足的拾遗补缺类型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对立关系类型(即政府寻求规制非政府组织,而非政府组织则倡导和督促政府政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