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俗语中的物理知识二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成语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成语、震耳欲聋。
2、掩耳盗铃。
3、闻鸡起舞。
4、窃窃私语。
5、一唱一和。
6、夫唱妇随。
7、充耳不闻。
8、电闪雷鸣。
9、曲高和寡。
10、五光十色。
11、立竿见影。
12、坐井观天。
13、镜花水月。
14、海市蜃楼。
15、杯弓蛇影。
16、形影不离。
17、隔岸观火。
18、绿树成荫。
20、惊弓之鸟。
21、海底捞月。
22、滴水成冰。
23、扬汤止沸。
24、釜底抽薪。
25、屡教不改。
26、一往无前。
27、勇往直前。
28、一日千里。
29、旭日东升。
30、刻舟求剑。
31、孤掌难鸣。
32、愚公移山。
33、势均力敌。
34、同心协力。
35、朝发夕至。
36、脚底抹油。
37、咬牙切齿。
38、一刀两断。
39、一无所有。
40、迎刃而解。
42、引而不发。
43、芳香四溢、俗语、诗词中也有物理知识,你会解释吗?1、潭清疑水浅。
2、破镜难重圆。
3、闻其声,知其人。
4、霜前冷,雨后寒。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8、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0、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2、八月秋高风怒号。
13、大树底下好乘凉。
14、身正不怕影子斜。
15、下雪不冷化雪冷。
16、真金不怕火来炼。
叮叮小文库17、小小秤砣压千斤。
18、酒香不怕巷子深。
19、墙里开花墙外香。
20、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2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7、冬天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习初中物理的部分口诀(一)知识类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口诀确定对象先隔离,绕其一周找施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依此顺序来分析。
叮叮小文库次要因素可略去,找力忌漏忌多余;全部受力都画齐,平衡概念检验题。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现象(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国的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光沿直线传播1.坐井观天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立竿见影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
3.一叶障目,不见泰ft。
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ft都看不见。
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ft亭夏日》)解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ft》)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ft峰挡住,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ft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
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1.镜花水月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玉不琢不成器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的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知识。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出自《春ft夜月》)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
【公基常识】30个俗语、诗句中的物理化学知识
【公基常识】30个俗语、诗句中的物理化学知识一、力学、运动学1.四两拨千斤、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2.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3.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4.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瓷器的硬度很高,要想在瓷器的上面打眼、修复,需要使用比瓷器硬度更高的材料才行,而金刚石的硬度比瓷器高,可以用来切割玻璃、给瓷器打眼。
5.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的相对性。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水倾泻而下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光学1.立竿见影、坐井观天:光的直线传播。
2.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3.近水楼台先得月:水边的楼台先看得到月光,是一种光的反射。
4.海市蜃楼: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三、热力学1.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2.瑞雪兆丰年:雪覆盖在农作物上面,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起到保温作用。
3.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近朱者赤:分子的扩散作用。
4.煽风点火:扇动扇子使空气流通,为火焰燃烧补充氧气。
5.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6.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取出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四、声学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2.弦外之音: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这些声音我们是听不到的。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民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积 小 , 压 强就 大 。 则
6 真 金 不 怕 火 来 炼 .真 理 不 怕 . 争 辩
— —
水 沸腾之前 , 由于 对 流 , 水
内气 泡 一边 上 升 . 边 上 下 振 动 . 一 大 部 分 气 泡 在 水 内压 力 下 破 裂 ,其 破
液体 沸 腾 有 两个 条 件 : 是 一
9 但 闻 其 声 , 见 其 人 . 不
— —
当分 子 问 的距 离 较大 时 ( 大
于几 百 埃 ) 分 子 间 的引力 很 小 , 乎 , 几
为零 , 以破镜 很 难 重 圆 。 所 3 摘 不 着 的 是 镜 中 月 。捞 不 着 . 的是水 中花
— —
人 们 利 用 电 磁 波 传 送 声 音
的物 体 外 面 , 得 物体 不 可 能 和 空气 使 接触 , 没 有 了空 气 , 烧 就 不 能 进 而 燃
行 பைடு நூலகம்
由压 强 公式 可知 。 当压 力 一
前 , 气湿 度 较 大 , 面 温度 较 低 , 空 地 靠
近地 面 的水 汽 遇冷 凝 聚 为小 水 珠 , 另
定时, 如果 受 力 面 积 越 小 , 压 强 越 则
物 质 燃 烧 .必 须 达 到 着 火
点, 由于 水 的 比热 大 , 与 火 接 触 可 水
由于 光 沿直 线 传 播 . 由几 何
大 量 吸 收 热 量 。至 使 着 火 物 温 度 降
作 图知 识 可知 , 蛙 的视 野 将很 小 。 青
1. 8 如坐 针 毡
— —
低; 同时 汽 化后 的水 蒸气 包 围在燃 烧
金 的熔 点虽 不 是 最 高 的 . 但
40条民间俗语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帮孩子收藏吧
1.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阻力臂(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的几分之一,那么所需的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因此,如果称砣的力臂较长,“一两拨千斤”是可以实现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物体碎裂后,碎片之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非常小,几乎为零。
因此,即使碎镜的碎片重新靠近,也很难完全复原成完整的镜子。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它们只能在镜中看到,无法实际触及或捞取。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多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这使得在共同作用下,合力可以非常强大。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因此,麻绳提豆腐,豆腐受的压强过大,容易被压碎。
6.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金的熔点在1068℃左右,而普通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火焰的温度低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会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水滴像小棱镜一样折射光线,形成月晕。
因此,月晕常预示有风。
地面反潮通常意味着空气湿度大,将有降雨的可能。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会由于多次反射产生回音,形成宏大的声音效果。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当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例如,声波的波长大于普通墙的高度,因此能够绕过墙壁传播声音。
而光波的波长远小于墙的高度,不能绕过障碍物。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在沸腾前,气泡因对流在水中上升并破裂,发出声音。
水沸腾后,气泡在水面破裂,声音变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且像是左右对称的,因此猪八戒看到的镜像还是一个猪的像。
12.水火不相容——水的比热容大,能有效吸收热量,使物体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水蒸气的存在阻碍空气与燃烧物体接触,从而扑灭火焰。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1-2)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 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 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 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 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 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 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 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 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 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 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 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 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 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 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 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 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 (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 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 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
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
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
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 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
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 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 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 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 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 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 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 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 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 不能熔化。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 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 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 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 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完整word版)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现象
中国的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光沿直线传播1.坐井观天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立竿见影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解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
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1.镜花水月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玉不琢不成器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的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知识。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出自《春山夜月》)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7真金不怕火炼 , . 真理 不怕争辩
附着在地 面 人 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 射到墙外 , 墙 从金 的熔 点来 看 ,虽不是最 高的 , 中的水蒸气凝华 成小冰 晶 , 所 霜前冷 ” 的感觉 。雪 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 内人 。 但也有 16  ̄ 0 8C,而一 般火焰 的温度 为 上形成 霜 , 以有 “
二 : 学知 识 热 1. 冷 , 3霜前 雪后 寒
一
般围墙的高度为几 米 , 波的波长 比 声
围墙的高度要大 , 以, 所 它能绕地 高墙 ,
在深秋 的夜 晚 , 地面附近 的空气 温 使 墙外 的人 听到 ;而 光波 的波长 较短
度 骤然变冷 ( 温度低于 OC以下 )空 气 ( 0 6米左右 )远小 于高墙尺 寸 , 以  ̄ , 1~ , 所
由压强公式可 知 ,当压力一定 时 ,
由于分 子在不 停地 做无 规则 的运
如果受力面积越小 , 则压强越 大。人坐 动 , 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 外。 墙
在 这 样 的 毡子 上 就 会感 觉极 不 舒 服 。
6 蛋 碰 石 头— — 自不量 力 . 鸡 1 . 雪 兆 丰年 2瑞
水 沸腾 之前 , 由于对 流 , 内气泡 寒” 水 的感觉 。 边上升 , 边上 下振动 , 一 大部 分气泡
三: 光学 知 识 1 . 晕而 风 , 润 而 雨 4月 础
根据杠杆平衡 原理 , 如果动力臂是 在水 内压力下破裂 , 其破裂 声和振动声 阻力 臂的几分之一 , 动力就是阻力 的 又 与容器产 生共 鸣 , 以声 音很大 。水 则 所
至几 百 年 , 千 年 。 几
5如 坐 针 毡 .
能继续 吸热 , 能制止液体沸腾。 便
生活物理知识科普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科普如下:
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菜刀的刀刃薄,是用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菜刀的刀刃抹油,是为了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就能知道水量高低,因为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对您有所助益。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含有物理知识的俗语
含有物理知识的俗语
俗语是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
关于含有物理知识的俗语也有不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含有物理知识的俗语,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您。
含有物理知识的俗语
1. 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2. 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3. 真金不怕火炼。
4. 玉不琢,不发光。
5.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6. 缸穿裙大雨淋。
7. 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8. 墙内开花墙外香。
9. 纸里包不住火。
10.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11. 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
12. 霜前冷,雪后寒。
13. 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14.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15.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16. 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17. 霜后暖,雪后寒。
18. 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
19.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20. 真金不怕火炼。
21.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2.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23. 水火不相容。
24. 爬得高,跌得重。
25. 破镜不能重圆。
26.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7.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28. 小称砣压千斤。
29. 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
30.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点
【学习妙招】学习物理从身边开始,生活中的物理知识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
【高中物理】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高中物理】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高中物理】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中国古代诗歌、成语和谚语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在这里,我们共同了解古代诗歌、成语和谚语中的光学知识,从而加深我们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光沿直线传播1.静坐观天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立竿见影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
3.一片树叶遮住眼睛,没有泰山。
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4.绿树密布,阴霾弥漫,夏日漫长,建筑倒影落入池塘。
(摘自晚唐诗人高篇《山亭之夏》)解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5.有许多山峰巧妙地挡住了白天,河流远离天空。
(摘自宋朝苏轼的江山之旅)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6.云层消散后出现高峰,天色半亮。
(宋朝杨万里摄于蒲场镇)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
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1.镜花水月分析:水中和镜子中物体的图像是一个虚拟图像,因此我们不能在水中捕捉月亮,在镜子中采花。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分析:就像平面镜中的两颗豌豆一样,平面镜的图像与物体相同,并且图像是对称的。
所以猪的形象和它自己完全一样,仍然是猪的形象,自然是“内外世界”3.玉不琢不成器分析:研磨前,玉石表面不平整,光线发生漫反射。
研磨后,玉石表面光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说明:“月亮是在镜子中形成的,月亮的形象是在镜子中形成的。
”。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分析:“宝钗的头闪闪发光”表明,珠宝反射的光线进入人们的眼睛时特别耀眼;“明镜辨形”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俗语”中的物理知识(二)
力学和运动学:
1.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车到山前必有路倒是没有什么物理学原理,船只有直着才能通过桥洞。
这其中是水流把船自动冲为直的了。
横着的情况很少几乎不存在。
原理是: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发生了偏转,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稳定形状了。
这和风向标的原理是一样的
2.四两拨千斤
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当动力臂很长而阻力臂很短时,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了。
这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的原理是相同的。
3.人心齐,泰山移
分力的方向一致时,合力就等于各分力的和,此时合力最大。
4. 一个巴掌拍不响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一个巴掌也就拍不响了。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7.如坐针毡
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8.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9.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10.磨刀不误砍柴工
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
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12.大船漏水——有进无出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13.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
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14.劳而无功
力和功的关系,及机械效率。
15.冰山一角
浮力和浮沉条件。
16.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17.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1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钟声”是由于钟的振动所产生的。
19.四两压千斤
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0.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
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21.坐地日行八万里
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