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蕴含物理知识的谚语
生活中蕴含物理知识的谚语1.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学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俗语中的物理原理
俗语中的物理原理热学:1.燕子低飞有雨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
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
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丰年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
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
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
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
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
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
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
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
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
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俗语科学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爬得高,跌得重。
重力势能。
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物体具有惯性。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物的选取。
9.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现象。
10.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1.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12.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现象。
13.人面桃花相映红
光的反射现象。
14.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回声。
17.缸穿裙,大雨淋。
水蒸气遇冷液化。
1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光的色散现象。
15、坐地日行八万里。
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9、如坐针毡。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35、瞎子点灯白费蜡。
光的反射。
43、四两拨千斤。
杠杆的平衡原理。
【精品】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积 小 , 压 强就 大 。 则
6 真 金 不 怕 火 来 炼 .真 理 不 怕 . 争 辩
— —
水 沸腾之前 , 由于 对 流 , 水
内气 泡 一边 上 升 . 边 上 下 振 动 . 一 大 部 分 气 泡 在 水 内压 力 下 破 裂 ,其 破
液体 沸 腾 有 两个 条 件 : 是 一
9 但 闻 其 声 , 见 其 人 . 不
— —
当分 子 问 的距 离 较大 时 ( 大
于几 百 埃 ) 分 子 间 的引力 很 小 , 乎 , 几
为零 , 以破镜 很 难 重 圆 。 所 3 摘 不 着 的 是 镜 中 月 。捞 不 着 . 的是水 中花
— —
人 们 利 用 电 磁 波 传 送 声 音
的物 体 外 面 , 得 物体 不 可 能 和 空气 使 接触 , 没 有 了空 气 , 烧 就 不 能 进 而 燃
行 பைடு நூலகம்
由压 强 公式 可知 。 当压 力 一
前 , 气湿 度 较 大 , 面 温度 较 低 , 空 地 靠
近地 面 的水 汽 遇冷 凝 聚 为小 水 珠 , 另
定时, 如果 受 力 面 积 越 小 , 压 强 越 则
物 质 燃 烧 .必 须 达 到 着 火
点, 由于 水 的 比热 大 , 与 火 接 触 可 水
由于 光 沿直 线 传 播 . 由几 何
大 量 吸 收 热 量 。至 使 着 火 物 温 度 降
作 图知 识 可知 , 蛙 的视 野 将很 小 。 青
1. 8 如坐 针 毡
— —
低; 同时 汽 化后 的水 蒸气 包 围在燃 烧
金 的熔 点虽 不 是 最 高 的 . 但
40条民间俗语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帮孩子收藏吧
1.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阻力臂(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的几分之一,那么所需的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因此,如果称砣的力臂较长,“一两拨千斤”是可以实现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物体碎裂后,碎片之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非常小,几乎为零。
因此,即使碎镜的碎片重新靠近,也很难完全复原成完整的镜子。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它们只能在镜中看到,无法实际触及或捞取。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多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这使得在共同作用下,合力可以非常强大。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因此,麻绳提豆腐,豆腐受的压强过大,容易被压碎。
6.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金的熔点在1068℃左右,而普通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火焰的温度低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会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水滴像小棱镜一样折射光线,形成月晕。
因此,月晕常预示有风。
地面反潮通常意味着空气湿度大,将有降雨的可能。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会由于多次反射产生回音,形成宏大的声音效果。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当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例如,声波的波长大于普通墙的高度,因此能够绕过墙壁传播声音。
而光波的波长远小于墙的高度,不能绕过障碍物。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在沸腾前,气泡因对流在水中上升并破裂,发出声音。
水沸腾后,气泡在水面破裂,声音变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且像是左右对称的,因此猪八戒看到的镜像还是一个猪的像。
12.水火不相容——水的比热容大,能有效吸收热量,使物体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水蒸气的存在阻碍空气与燃烧物体接触,从而扑灭火焰。
俗语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 6—10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中考物理_专项_民俗中的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民俗中的物理知识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7真金不怕火炼 , . 真理 不怕争辩
附着在地 面 人 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 射到墙外 , 墙 从金 的熔 点来 看 ,虽不是最 高的 , 中的水蒸气凝华 成小冰 晶 , 所 霜前冷 ” 的感觉 。雪 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 内人 。 但也有 16  ̄ 0 8C,而一 般火焰 的温度 为 上形成 霜 , 以有 “
二 : 学知 识 热 1. 冷 , 3霜前 雪后 寒
一
般围墙的高度为几 米 , 波的波长 比 声
围墙的高度要大 , 以, 所 它能绕地 高墙 ,
在深秋 的夜 晚 , 地面附近 的空气 温 使 墙外 的人 听到 ;而 光波 的波长 较短
度 骤然变冷 ( 温度低于 OC以下 )空 气 ( 0 6米左右 )远小 于高墙尺 寸 , 以  ̄ , 1~ , 所
由压强公式可 知 ,当压力一定 时 ,
由于分 子在不 停地 做无 规则 的运
如果受力面积越小 , 则压强越 大。人坐 动 , 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 外。 墙
在 这 样 的 毡子 上 就 会感 觉极 不 舒 服 。
6 蛋 碰 石 头— — 自不量 力 . 鸡 1 . 雪 兆 丰年 2瑞
水 沸腾 之前 , 由于对 流 , 内气泡 寒” 水 的感觉 。 边上升 , 边上 下振动 , 一 大部 分气泡
三: 光学 知 识 1 . 晕而 风 , 润 而 雨 4月 础
根据杠杆平衡 原理 , 如果动力臂是 在水 内压力下破裂 , 其破裂 声和振动声 阻力 臂的几分之一 , 动力就是阻力 的 又 与容器产 生共 鸣 , 以声 音很大 。水 则 所
至几 百 年 , 千 年 。 几
5如 坐 针 毡 .
能继续 吸热 , 能制止液体沸腾。 便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1. “小小秤砣压千斤”,这可真是神奇啊!就像在跷跷板上,一个小小的东西却能翘起比它重好多倍的物体,秤砣虽小,它的力量可不容小觑呢!
2.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就好比两个人吵架,得双方都有回应才吵得起来呀,要是只有一个人在那叫嚷,可吵不起来呢,不是吗?
3. “真金不怕火炼”,就如同那经过千锤百炼的运动员,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和困难,都能展现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厉害吧!
4. “人心齐,泰山移”,这和拔河比赛一样呀,大家齐心协力往一个方向使劲,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多了不起!
5. “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你看那软软的豆腐,可不就像一些没有骨气的人,怎么扶都扶不起来嘛!
6.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哎呀,这多像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很低调,而那些咋咋呼呼的人其实没啥真本事呢!
7.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就好像一只小蚂蚁妄想撼动大象,这不是自讨苦吃嘛,嘿嘿!
8.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知识也能掌握,是不是很有道理呀!
9. “霜前冷,雪后寒”,这不就和冬天来了会先降温然后下雪之后
更冷一个道理嘛,大自然真奇妙啊!
10. “早虹雨,晚虹晴”,这就像个天气预报员一样,早上看到彩虹可能要下雨,晚上看到彩虹可能就晴天啦,多有意思!
我觉得这些谚语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生活道理,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和学习呀!。
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些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这些生活语言中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能注意分析,了解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是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列举一些事例。
一、声学方面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子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
扬起的汤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像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谚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1、缸穿裙、大雨淋(空气中水蒸气液化);2、霜后暖、雪后寒(霜凝华放热,雪熔化吸热);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音调与震动频率有关);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连通器的原理);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
又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难于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8、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无规则运动)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10、爬得高,跌得重。
(重力势能随高度升高而增大)11、玉不琢,不发光。
(玉被打磨后非常光滑,发生镜面反射)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
(平面镜成虚像)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光的反射成像,光的折射成像)15、小小竹排江中游,悠悠青山两岸走。
(参照物的选择决定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河岸,竹排)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声)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8、小小秤砣压千斤,四两拨千斤(省力杠杆)19、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距较大时,分子间力很小)20、人心齐,泰山移(各力方向一致,合力就等于各力之和)21、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压力一定,受力面积小,压强大)22、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争辩(金的熔点高)23、但闻其声,不见其人(声音能绕过高强,而光沿直线传播)24、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利用温差来解释)2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平面镜成像是物像对称)26、水火不容(燃烧条件,水的比热容大,水蒸气隔断空气)27、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8、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暂时性与永久性)29、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0、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沿直线传播)31、如坐针毡(受力面积小,压强大)32、瑞雪兆丰年(雪中有许多空隙,里面充满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作用)33、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凸透镜成像)34、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力相同,能承受的压强不同)35、纸包不住火(纸的燃点比火的温度低)36、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3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易冬(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蒸发吸热)3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物体受重力作用,方向竖直向下)39、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空气受热膨胀,形成对流)40、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小水滴,形成色散现象)41、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3、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且具有流动性)44、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表面光滑,摩擦力小)45、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6、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厨房中的物理知识1、电饭锅煮饭,电炒锅炒菜,电水壶开水(电能转化为内能)2、排风扇,抽油烟机,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微波炉的优点: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
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
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
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
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
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
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
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
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
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
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
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
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
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
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41、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2、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3、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4、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5、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6、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