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word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关于非洲地理、气候、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使学生了解非洲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非洲的基本概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对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存在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非洲的经济状况、人口问题和文化特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经济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热带草原气候、高大山脉、热带雨林等。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分布、城市化、农业发展、经济状况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非洲国家或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对人口、城市、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8第3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word教案 (1)[精选]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1.黑种人的故土〔1〕地位〔2〕范畴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0多个国家 ,面积较年夜 的有尼日利亚、多少 内亚、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南非、刚果等,都属于开展 中国家 。
〔3〕地形①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年夜 陆〞之称;阵势 东南高、东南低。
要紧地形区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等。
②海岸线比较平直,半岛、岛屿、海湾较少。
〔4〕气象①气象 分布特色 :以赤道为核心 ,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②气象本区以热带气象为主,热带草原气象面积宽敞。
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因为海拔高,气温低,不形成热带雨林气象。
〔5〕河道与湖泊本区要紧有四条年夜河跟两个湖泊。
①尼罗河:发祥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流,注上天中海,全长6 600多千米,是天下上最长的河道。
②刚果河也发祥于东非高原,它自东向西流,注入年夜西洋,是天下下水能最丰富的河道。
③尼日尔河:位于西非,向南注入多少内亚湾。
④赞比西河:位于南非,注入莫桑比克海峡。
⑤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泊。
⑥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年夜的湖泊。
〔6〕天然景不雅差别的气象前提下,天然景不雅是差别的。
热带雨林气象长年高温多雨,因此植被旺盛,生涯着年夜猩猩、长尾猿、河马、年夜象等野生动物。
热带草原气象分为清楚的干季跟湿季,因此草在湿季旺盛,野生动物活跃,在干季旺盛,野生动物长颈鹿、羚羊、斑马等也因此迁徙。
热带戈壁气象长年炎热枯燥,寸草不生,戈壁广布。
〔7〕住平易近本区有6亿多人,此中 90%以上是黑种人,因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非洲黑种人的原始居住地要紧分布在中部跟西南部的盆地跟高原区,本区外来移平易近有从欧洲、中东来的阿拉伯人,另有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人等。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多少百个差别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跟原始宗教。
黑人能歌善舞,存在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余手工艺品等方面的艺术才干。
比年来,非洲黑人的体育禀赋也在天下体坛年夜放光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材,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地展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风土人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非洲这个大洲,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这部分内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非洲,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把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在此方面的援助政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本册教材中关于非洲地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还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和问题,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2.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问题。
3.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2.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4.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讨论话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非洲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地图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了解非洲的特点和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优秀教案 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地形特点。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及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非洲黑人文化的了解,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的家乡在哪里?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新课学习】课件二非洲大陆轮廓图学生活动二: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
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课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学生活动三:1、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大陆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增强其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
2.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表格,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人口、经济增长等情况。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现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非洲大陆的典型国家,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非洲大陆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等。
2.数据表格:准备非洲大陆的人口、经济增长等数据表格。
3.案例资料:准备非洲大陆典型国家的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特点资料。
4.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对非洲大陆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5,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特点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使学生对非洲大陆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拓展视野,丰富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非洲大陆、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类关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分析其特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2.素材:收集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3.学具:准备地图、笔记本等学习用品,方便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撒哈拉以南非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形象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我所授课的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基础一般,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所以,教学宜以“创设情境,引起兴趣——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提炼知识”为主。若单纯的知识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一向充分考虑学生这一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遵从学生的特点,力求简易明了,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效果分析
本节课,设计新颖,形象生动,简明扼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覌评记录
优点:
1,教学设计环节清晰,重点难点突出,突破形式多样有效。
2,课件设计精美,使用充分,很好的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难点突破。
3,课堂节奏紧凑,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主体地位明显。
4,学生习惯培养贯穿始终,情感教育到位,学生注意力集中,参入课堂积极性高,得到学习的快乐。
A自然资源贫乏
B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C自然条件恶劣
D人口过度稠密
评测练习
最后让学生完成同步自主学习指导第一部分选择题
检测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二、快速发展的经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展示本节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让图片,地图,案例,视频相结合,丰富有趣,形象生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学生情感培养方面。不足之处,课堂练习量不足,知识挖掘的深度不够。
2、选择加纳国家为做案例,通过加纳进口与出口产品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
3、结合图片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本区迅速发展的经济,并了解我国与本区的经贸合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包括非洲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概况,提高对非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的基本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知识。
但他们对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非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非洲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准备好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非洲的基本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展示的图片和视频,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1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资源丰富、文化多样的大陆。
本节教材从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和现状。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认识到非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非洲大陆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片段化的信息。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同时,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掌握非洲大陆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非洲大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2.难点: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非洲大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非洲大陆的现状。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4.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非洲大陆地图、世界地图。
3.案例材料:关于非洲大陆的案例文章。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洲大陆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非洲大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等特点,掌握非洲大陆的发展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非洲大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非洲大陆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了解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情况。
3.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了解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非洲大陆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数据:收集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数据,用于分析。
3.案例:准备典型的非洲大陆发展问题案例,用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数据和案例,呈现非洲大陆的人口、城市和经济等情况,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发展现状。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非洲大陆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个地理概念,涵盖非洲大陆中撒哈拉以南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本节内容将重点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现象以及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资源分布、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以形成对这一地区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现象,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现象以及发展现状和挑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现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教学辅助资料:地图、图片、案例分析材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大陆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资源分布、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认识到非洲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非洲大陆的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非洲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和理解非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了解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地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平等对待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分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非洲大陆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非洲大陆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3.学生活动:预习教材,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等,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资料,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等,让学生对非洲大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和出口状况,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学习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2、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解决的途径。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P66—67,图8.26)1.大洲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洲的以南,90%以上属于人种,因此有“”之称;以北我们称之为非,是以人种为主的阿拉伯世界。
2.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洋,西临洋。
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 ,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
3.纬度位置(重要纬线)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和(两条纬线)之间。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带。
学习任务二:气候类型1.看书P9图6.12“非洲的气候”,本区域内共有几种气候类型:、、、、。
其中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学习任务三:地形——P67,认真读图8.26.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区主要有沙漠、盆地、高原、高原和高原,所以地形以为主 ,因此被称为大陆。
其中在非洲大陆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
2.山脉:本区具有非洲的最高峰 ,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故名雪峰。
3.河流:世界第一长河 ,最终注入和非洲第二长河 ,最终注入。
学习任务四:黑种人的故乡1、读P67回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共有6亿多人,其中以上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掌握非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相对较浅,对非洲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非洲大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知识。
2.教学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非洲大陆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加深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本章内容,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位置和形态。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对非洲大陆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8第3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word教案 (10)
课题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 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
教学难点
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课本68页的阅读材料去欣赏。
赤道穿过撒哈拉 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 带
有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 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用教师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 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备注
创
设
情
境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主
学
习
合
作
共
建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第3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word教案(8)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题:撒哈拉以南非洲共1课时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人的故乡。
(2)利用地图描述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特点。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以及现在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教材P60和P61的两幅图引导学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特点。
(2)通过教材P62活动题分析本区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3)通过流程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气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气候、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体表现,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开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3)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
2.教学难点经济发展过程分析,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
备注三、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导入】以一张黑人图片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1.(过渡)他们头发卷曲,皮肤黝黑,体毛较少,是典型的黑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文明的的发源地之一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
2.现在请大家把教材打开到P60,然后根据学案提示快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要求: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不得讨论,又不会的直接跳过。
3.(教师巡视观察完成情况)利用5分钟时间小组合作讨论,同一组内答案,并准备展示。
4.学案处理过程(1)***同学来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特点。
(2)***同学来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要求:将地形、河流流向及注入的海洋、气候三点要素表述清楚,并按着以下思路表述“通过第*页图*(或第几行)可以知道自然环境中的气候是***气候,其特点是***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适时的纠错补充。
(3)(过渡)通过圈划“①快速发展的经济;②矿产资源的宝库;③充满希望的土地;④原材料仓库”这几个词汇可以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和出口状况,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学习重难点: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
2、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解决的途径。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P66—67,图8.26)
1.大洲位置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洲的以南,90%以上属于人种,因此有“”之称;以北我们称之为非,是以人种为主的阿拉伯世界。
2.海陆位置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洋,西临洋。
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
3.纬度位置
(重要纬线)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和(两条纬线)之间。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带。
学习任务二:气候类型
1.看书P9图6.12“非洲的气候”,本区域内共有几种气候类型:、
、、
、。
其中气候在本区分布的面积最为广大。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学习任务三:地形——P67,认真读图8.26.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区主要有沙漠、盆地、高原、高原和高原,所以地形以为主,因此被称为大陆。
其中在非洲大陆还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
2.山脉:本区具有非洲的最高峰,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故名雪峰。
3.河流:世界第一长河,最终注入和非洲第二长河,最终注入。
学习任务四:黑种人的故乡
1、读P67回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共有6亿多人,其中以上是。
结合P69图8.29主要分布在湾、盆地和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区。
但目前迁入了一些国外移民,主要是人、人、人、人和人。
2.读P68文字部分,回答:最初欧洲人来到非洲是为了掠夺、、等物产,后来就演变为罪恶的贸易,并长期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土崩瓦解。
学习任务五: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由于殖民主义者长期的和,使得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变成殖民国家的供应地和的倾销市场,很多国家形成过分依赖或初级产品生产的“”。
2.读图8.30“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
(1)写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主要出口的产品有:、、或等,这些产品都是、等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价格。
(2)主要进口的产品有:、等工业制成品。
这些国家卖出、买进,在国际地位中处于。
学习任务六:人口、粮食与环境(P71)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是本区面临的三大问题。
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的速度,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人们为了生存,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
这种做法导致、,加剧了,
致使环境恶化。
[讨论]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
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
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
请大
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
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结合P69活动题和图
8.29,填写下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海湾)
B (大裂谷)
C (岛屿)
D 角
E (盆地
F (高原)
G (高原)H (山峰I (河流)(海)(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为主。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4)读图8.29,非洲的黑人原居住地和外来移民图,回答: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哪里?
探讨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
合作探究二:读P9图6.12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是什么气候类型?
2、读课本P72图8.33,概括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3、读课本P72图8.34,描述不同季节,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景观有什么差异?并找出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合作探究三:地形:
(1)读P67图8.26,填写下图:
河流:
C D
E F
海湾:G
高原:K L M
沙漠:J
(2)概括本区的地形特点:
【整体感知】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概况
1、位置范围和组成——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地形 -- 以高原为主
3、气候——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几内亚湾)
热带草原干季草原枯萎;湿季草原茂盛
热带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4、人口与人种
主要以黑种人为主——分布、文化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什么叫单一商品经济?后果?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