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前预热:师:肖老师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你呢?生:我也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

师:除了上课的地点不同,还有什么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

生:平时是唐老师给我们上课,今天是肖老师给我们上课,平时教室里没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师:人不同。

生:平时我是比较放松的,换了个地方,今天我觉得有点儿紧张。

师:心情不同。

不错!我也有点儿紧张,你能说一两句安慰我的话吗?生:肖老师,你要深呼吸,这样可以放松心情。

生:我们会认真听讲,大声发言,你要放心。

师:你们都能这么做吗?生:能。

师:那好谁来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是?生:第20课《古诗二首》。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猜字解题: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字,答案就在诗题中。

(出示篆书“送”字)生:我认为这是个“楼”。

师:你可真会说话,没有把握的看法你能加上“我认为”三个字,表示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好的。

生:我认为是“鹤”字,因为这个字看上去比较复杂。

师:还把自己猜测的理由讲出来啦,很好。

不过你们猜的不对,这个字是篆书的“送”字,这个字原本是指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后来演变成了送别的意思,字的左半边读“cuo”,意思是走走停停。

你有过送别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生:我去年送我外公回北京,当时我心里特别舍不得?生:我去年送我表姐回老家,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师:有过送别的经历,有过同样的情感的同学举手,那我们就不一一细说,带着这样的心情把“送”字放到诗题里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读诗题)。

师:题目用现在的话来说意思就是------生:在黄鹤楼这个地方,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师:“之”就是-----生:“去到”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生:我预习时知道的。

师:看来预习是学习知识的好方法。

广陵就是----生:扬州。

师:课文中有句诗叫做“烟花三月-----”生:下扬州。

师:对了,同学们预习真好。

课题中还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是----生: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一、课前交流:师:孩子们,喜欢古诗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首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所写的古诗。

小时候,我们读过这一首:生:拍手读《古朗月行》。

师:谁想读这首?生:读《静夜思》。

师:范读《静夜思》。

生:全班再读《静夜思》。

师:请一个嗓门亮点儿的孩子读《望庐山瀑布》。

生:读《望庐山瀑布》。

师:全班齐读《望庐山瀑布》。

二、引入课题。

师:刚才读的三首古诗,或美好愉悦,或孤独惆怅,或豪迈奔放,不同的诗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又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揭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

师:谁愿意读诗题?其他孩子注意听:诗题中的三个生字是否读正确了?生:读诗题。

师:正音,重点字音“陵,孟”。

师: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生:孟浩然要去扬州。

师:哪个字表明是“去”的意思。

生:之。

师:借助注释学习古诗,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你还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师:(出示介绍黄鹤楼的课件)师:用一句话概括诗题的意思?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师:那我们就走进诗文,感受两位朋友分别的场景吧!四、读准诗,读出节奏。

师:自由读古诗三遍,注意把每个字音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谁能把古诗读准读顺?生:读古诗。

师生共同正音后齐读。

师:请孩子们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老师在每行诗句中间是怎样停顿的?用“/”画出来。

生:边听师读边画节奏。

师:谁听出来了?生:在每行诗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后面停顿。

师:行。

老师这儿有点小区别,“下”字后面也可以停一下。

师:(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课件)谁能按这种节奏读?生:生按此节奏读。

师:全班齐读。

生:生读。

五、明诗意。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但因时代久远,因而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预习尤为重要。

通过课前预习,你弄懂了什么?生:我知道“孤帆”是指一只船。

“唯见”是只看见。

“碧空尽”是消失在天边。

最新鄂教版期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公开优质课件完美精品

最新鄂教版期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公开优质课件完美精品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师:四一班的同学们你们好。

生:马老师好。

师:一句亲切的问候让马老师感受到武汉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

师:请你向左转头,向台下看。

生:啊,好多的人啊!师:这些老师跟马老师一样都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武汉,能跟他们问声好吗?生:老师们,你们好吗?台下教师:好(热烈的掌声)师:我们来到武汉,第一感觉就是武汉话很好听,但也很难听懂。

能用一句武汉话向远道而来的老师们表达一下我们主人的欢迎之情吗?生:老师们,你们好!师:这可是标准的普通话啊!生:老师们,你们好,我们武汉的热干面ter好吃。

师:ter好吃,是不是我们东北话中的贼好吃。

(师生大笑)就是特别好吃的意思。

生:我们武汉的黄鹤楼ter好玩,有吃的有玩的了,看来我们都是在享受大会精神大餐的同时,在物质上也会有多的满足啊!师:我们都知道,武汉是一座历史名城,能用一句古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问声好吗?生:思考师:提示:他们和马老师一样都从很远的地方来啊!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师:只言片语就把对客人的欢迎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就是古诗文千古不衰的真谛啊!课下你们积累了哪些古诗呢?生:背诵5首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古诗的魅力。

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0课----古诗两首,先来学习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投影出示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一)晓诗音师:请大家看书,自由把这首诗读上两遍。

注意,读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

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

明白了吗?开始读吧。

(板书课题)生:自由练读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生: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师: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诗里有许多多音字,你能提醒大家吗?生:“朝”,早晨的时候读zhao,在指示方向的时候读chao师:理解了字意是读准多音字的好办法。

记住这个多音字在这里读()连起来读()。

这句诗读()。

师:工具书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哪里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合集5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合集5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合集5篇]第一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设计理念:以一“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彰显个性中,边学,边积累,边创造;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情感的陶冶。

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

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非常重视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课堂里贯彻“以读为本自能读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领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1.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

2.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很有表现欲,上课气氛活跃。

3.学生善于想象,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学生对于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方式非常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特别是第三、四句话所描写的情景,天、地、水、情融为一体。

(3)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鄂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鄂教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材解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意深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诗意的情节;孤帆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选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作者的关系,背景轻音乐《泪花》。

学生准备: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己最喜欢的几首背下来。

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相关内容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

2 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 师:这首伤感惆怅的音乐能不能激起你情感的浪花,让你想起送别的诗来?4 学生在说时,教师用“你觉得他们的情谊深厚吗?诗中的哪几句可以表现出来?”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说出诗中表达情谊深厚的诗句。

5 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一旦分离,再见非常不易,甚至可能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送诗相赠,这已成为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

古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非常多,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最新鄂教版下学期二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公开优质课件完美精品

最新鄂教版下学期二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公开优质课件完美精品

[小四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歌很相似。

我们先轻声读读题目,你觉得这两个题目哪里相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生:都有一个“送”字。

生:这两首都是送朋友时写的诗。

师:对,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生:都有地名,“黄鹤楼”、“广陵”和“安西”师:这三个地名还不一样,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广陵和安西是朋友要去的地方。

你知道这三个地方吗?生: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广陵就是扬州,安西……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

我们来看看着几个地方(出示地图)。

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生: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师:孟浩然是谁?生:是一个大诗人,写了《春晓》。

师: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

师:元二又是谁?生:王维的一个朋友。

师: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歌的题目,要读出节奏。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送元二/使安西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吗?生:第一首,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生:第二首,是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听明白了吗?第一首是——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师:第二首是——生: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题目中的这个“之”和这个“使”是不是都是“去”意思啊?生:是师:是吗,那么,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不是也可以变成这样——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送元二之安西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无语)师:当然不可以。

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吟诵教学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吟诵教学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吟诵教学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你们背了那么多诗,也吟诵了那么多诗,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诗吟诵给大家。

你来。

学生:《游子吟》……
师:你们看到她在吟诵的时候,手也在比划,你来告诉大家,你在比划什么?
生:我在比平仄。

师:我看你比的可不光是平仄,同学们看出来了吗?
生(齐):声调。

师:你看她在吟诵的时候把声调也比出来,这是为了不倒字,把声调读准。

我看到有些同学很紧张,不敢举手,大家要放松,要大胆。

同学们背了这么多诗,也学了这么多诗,在上课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喜不喜欢古诗?
生(齐):喜欢。

师:那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古诗的什么地方吸引你?
生:后面的韵,读起来很好听的样子。

师:哦,押韵的地方吸引你,有了韵,诗就有了节奏的美感,声韵的美感,读起来好听。

他说的是声音带给他的感受。

生:我觉得古诗的平仄规律很有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第1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情景说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

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意托付*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师吟诵一副《红楼梦》的对联,并写下来:“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有人说,友情是真挚而宝贵的。

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二、小组交流,搜集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他俩是什么关系?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整体入手,潜心会文1、自由读诗歌,理解诗意解决疑难:请理解的学生上台当老师,在()内填上正确的意思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精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

这节课的目的,让四年级学生在原有学习古诗知识的基础上,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通过充分的自学预习,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初步理解古诗内容,通过朗读和交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置上先让学生逐步理解字、词、句,再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篇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的〔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络、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的。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的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考虑;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教师。

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稳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2、为什么喜欢它?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PPT模板下载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PPT模板下载

05
5、引导学 生朗读。 (注意 “鹤”、 “孟”、. ..
06
6、读题了 解有关“送” 的内容。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录音播放朗读录 音,《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
2、自由练读全诗, 注意读音正确。
3、自读自悟,了解 诗句大意,并鼓励学 生质...
4、集体交流。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情。
2、赏析“烟花三 月”。
最新版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教学实录
预计演示时长
20分钟
总目录数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实录
演示内容长度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1386字符
总页数
30个
6个
24个
x页
目录
01 一、情境导入,揭示 题意
02
二、初知诗意,质疑 解疑。
03
三、故事导引,入境 悟情。
1、放录音讲述李 白和孟浩然真挚友
谊的故事...
3、品析“碧空 尽”“唯”等词语。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听录音学生默读。
3、展示个性指名读。 4、师生互动背诵读。
五、迁移学法,进行练笔
2、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 情。同学们,我们
也曾经有...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源自1.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背...
2.借助教材注释,结 合课外资料,通过自
主...
3.通过朗读,想象诗 歌描绘的情境,体会 两...
4.在两首古诗对比的 学习中,初步了解古 代...
谢谢观看
04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及其诗歌;2.学习唐诗《登科后》并理解文义;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唐诗《登科后》的文意和表达;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本教案为单元一的第三课时。

1. 学习孟浩然及其诗歌1.向学生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情况;2.让学生欣赏孟浩然的诗歌并感受其中的婉约之美。

2. 学习唐诗《登科后》1.向学生传递《登科后》的原文,并解释其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3.手抄该诗歌,并进行分析及诵读练习。

3. 锻炼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1.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进行表述训练;2.设计小组讨论及展示环节,让学生锻炼表达和交流的能力;3.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互动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2.师生共同学习法:通过阅读诗歌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文本;3.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准确默写《登科后》;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认真完成写作作业;3.收集、整理关于孟浩然和唐诗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建议1.教材内容并非教学的全部,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表达,多做思辨题;3.学生更关心的是真实、生动的历史和人物故事,教师可以适当加入相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七、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唐诗《登科后》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开拓学生的眼界和善于自主探究的能力。

鄂教版二年级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等奖

鄂教版二年级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等奖

鄂教版二年级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等奖1、鄂教版二年级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1、学生: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⑴ 读熟课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⑴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⑴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⑴ 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4、理解诗意:(15分钟。

)⑴ 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⑴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0分钟。

)⑴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⑴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⑴ 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⑴ 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教学实录: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位,知道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哪个同学能帮我贴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

评价:真厉害!为什么这么贴?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 在这指谁?(孟浩然)从哪知道的?(注释)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办法。

师: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生:百花盛开的三月,争齐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师: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生:花团锦簇,郁郁苍苍……师:老师请大家欣赏下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

(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

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师: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象,请想象刚才说的画面并带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诗。

2.孟浩然的船走了。

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说:船。

几只?生:一只。

师:诗中哪儿告诉我们?生:孤帆。

师:对!孤帆就是?生: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

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江上千帆)。

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

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点击课件一支孤帆。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参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创设意境走进诗歌,理解诗歌,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准备:
2、课件。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由诗谱写的歌曲吗?
生(齐答):听过。

师:都听过哪些诗曲?
生1:我听过《锄禾》的诗曲,非常好听。

生2:在一次少儿节目上,我听过《鹅》、《望庐山瀑布》等由诗谱写的歌曲,非常有韵味。

生3:老师,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会吟唱《春晓》,好听极了!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唱一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生一起吟唱《春晓》,学生意犹未尽。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吟唱诗曲,现在,老师唱一首歌,你们帮老师听一听,看看这首歌在哪种场合唱较合适?
师(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入情地哼唱,学生入迷地听着。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2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2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2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1师:听,(课件出问题)好,没关系,老师准备的是一首送别的歌曲。

(师唱送别)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生:赠汪伦——。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师: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情谊深。

生读。

师范读。

生:我想起草的后四句……。

师:真好。

还有吗?还有想起的古诗吗?生:我想起了《送友人》——师:同学们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遍,所以写送词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

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

打开书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如果同学愿意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

生书空。

板书课题。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看看从课题中能看出是送别诗吗?生:能。

师: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送的是哪些内容。

生:是从黄鹤楼送走的。

师:告诉我们送的地点。

生:送孟浩然去杨州师:送的目的地。

生:送的孟浩然。

师:黄鹤楼了解吗?说说看。

生:三大名楼之一。

生:我来补充一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生:它分古楼和现楼。

古楼是三十多米,现楼是五十多米。

生:在武汉。

师:知道了地点,而且在长江边上。

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下。

(课件出了问题)师:不要紧,看来这天下名楼是一时看不见,没有关系,我们来说说广陵生:广陵师:是的,广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师:黄鹤楼也好,杨州也罢,我们所说的黄鹤楼就在长江与武汉的交口处。

如果地理位置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了生:孟比李大十二岁。

师:不仅仅是大了十二岁,而且名气也很大,李白当时还是新秀。

生:孟浩然送了李白一幅画。

师:古诗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

能说说诗的意思生:李白送孟浩然去杨州师:下面我们从具体的诗句当中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真挚的感情。

读得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读。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生写,师巡视)师:同学们我知道你还没写完,但是有一句就读一句,有一句就说一句?有感情地说出来。

生:母校啊!在您的怀抱里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老师啊!在您的歌声中让我学会了许多别人所教不了我的东西。

师:我永远记住母校,记住老师,记住这片情。

生: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操场边的竹园,再见了!我学习、成长的地方,那操场边的梧桐树,正是抽出新芽的季节,我却要走了,我会永远记住您!我的母校!师:我相信那梧桐树也会默默地关注你,默默地为你送上它的祝福。

生:母校!再见了!老师您对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我们会永远记得,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对我们的关爱!生:再见!母校!我们身边的桂花树又添了六个年轮,无知的少年又长大了六岁,离别是这样轰轰烈烈,也这样平平淡淡,只有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相互铭记。

师:对!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就是我们的情。

同学们,这就是人生,有相聚也有别离。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课,现在我又要和你告别了,同学们举起我们的手,挥手人生的一次告别吧!再见了!拓展阅读: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之感第一,实录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课前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学生自己动手大量查阅资料,积累送别诗,让学生亲自去找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二、背已学的送别诗引入新课教学,新旧联系,衔接自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诵读方式多种多样:抽读、师生对读、循序渐进的理解品读、大声朗读,自由感悟读……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感悟,诵读教学贯穿始终,诗要通过读去品味,去体会作者的内含。

四、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

五、领悟诗意时,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充分联想。

六、教学中教师适时的旁征博引,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值得借鉴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罗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一、导入师: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那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引出诗人李白)师:说说看,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并小结: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二、新课(一)、引导自学师:很好,都读正确了。

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

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生:谁送谁?师:真聪明,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板书)。

谁接着提?生:在什么地方送?师:好的,也记下你的问题。

板书:在哪送生:在什么时候送?师:也不错,也记下。

板书:何时送生:怎么送?师:太好了。

这是个最棒的问题。

板书:怎么送生:送到哪?师:很好。

板书:送到哪?生:为什么送?师:不错。

板书:为什么送?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古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两个友情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果有什么收获和困惑了都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引导汇报1、检测朗读师:刚才老师看有的同学边读边把重要的内容画出来,我非常欣赏这些让自己的思考留下记号的同学。

那我先来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

谁先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得飞快。

生:读诗师:大家发现字音读错没有?谁来读一读?(帆读成了二声,没有一个同学发现)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帆应读第一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参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参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参考
教学内容:
《黄鹤楼道之广陵》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诵读,此诗是历来
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
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教学目标:
1、会认“鹤、浩、故、辞、州、唯〞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导语:中国的历史悠久绵长,留下了无数瑰丽绚烂的文化遗产,
诗就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诗在几千年的文化开展中一直很繁荣,曾
经在唐朝最为兴盛,唐朝不仅产生了许多的诗,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你都知道谁这里面就有一位诗人写了许多的诗,人们尊称他为“诗仙〞。

诗仙李白写下了许多的诗,你学过或读过哪些
今天老师还要教大家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诗题。

注意“鹤、浩〞的读音。

3、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解题:教师介绍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以及“之〞字的意思。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盂浩然时写下的,想读好它吗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读、赛读。

教师重点指导多音字“长〞的读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课前预热:
师:肖老师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你呢?
生:我也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

师:除了上课的地点不同,还有什么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

生:平时是唐老师给我们上课,今天是肖老师给我们上课,平时教室里没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师:人不同。

生:平时我是比较放松的,换了个地方,今天我觉得有点儿紧张。

师:心情不同。

不错!我也有点儿紧张,你能说一两句安慰我的话吗?
生:肖老师,你要深呼吸,这样可以放松心情。

生:我们会认真听讲,大声发言,你要放心。

师:你们都能这么做吗?
生:能。

师:那好谁来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是?
生:第20课《古诗二首》。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猜字解题: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字,答案就在诗题中。

(出示篆书“送”字)
生:我认为这是个“楼”。

师:你可真会说话,没有把握的看法你能加上“我认为”三个字,表示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好的。

生:我认为是“鹤”字,因为这个字看上去比较复杂。

师:还把自己猜测的理由讲出来啦,很好。

不过你们猜的不对,这个字是篆书的“送”字,这个字原本是指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后来演变成了送别的意思,字的左半边读“cuo”,意思是走走停停。

你有过送别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去年送我外公回北京,当时我心里特别舍不得?
生:我去年送我表姐回老家,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
师:有过送别的经历,有过同样的情感的同学举手,那我们就不一一细说,带着这样的心
情把“送”字放到诗题里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读诗题)。

师:题目用现在的话来说意思就是------
生:在黄鹤楼这个地方,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师:“之”就是-----
生:“去到”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预习时知道的。

师:看来预习是学习知识的好方法。

广陵就是----
生:扬州。

师:课文中有句诗叫做“烟花三月-----”
生:下扬州。

师:对了,同学们预习真好。

课题中还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是----
生:黄鹤楼。

师: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

生:(略)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

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生:(略)
师:在诗题中,还有两个人物的信息,一个是李白,一个是孟浩然。

说起这两个人,还有一段故事: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那是风流潇洒好,挎着一把宝剑,背着一壶美酒,离开家乡,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遇到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打了整整十二岁,但是年龄的差距丝毫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往,两个人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成天在一起听风赏月,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接到上级的一纸批文,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任职,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心里一定是难舍难分,于是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送别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

三、初读古诗:
师: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生:(自由连读)
师:谁来读。

生:(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字字有交代,很好!谁再来读,读出节奏,
生:(读)
师:读得有板有眼,有点儿味道。

谁能再慢一点,让我们感觉到古诗的意境。

生:(读)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老师读前面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生轮读)
师: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还不够,还要读懂。

四、理解古诗:
师:学贵有疑,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问问老师。

生:(交流讨论)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西辞”是什么意思?
师:好,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按照这样的方法,学生逐一写上:烟花、孤、天际、尽)
师:同学们问的很好。

我们一起来理解。

“故人”就是-----
生:老朋友,这里是指李白和孟浩然。

师: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老朋友?
生:(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心灵相通、生死与共……)
师:这样的好朋友在哪里辞别?
生:黄鹤楼。

师:为什么说“西辞”?(通过链接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弄清位置及含义。


师:什么时候送别?
生:三月。

师:为什么说是烟花三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
(播放音乐及图片,让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景象)
生:是鲜花盛开的三月。

是杨柳依依的三月。

是花团锦簇的三月。

是鸟语花香的三月,是草长莺飞的三月。

师: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这样的三月。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什么意思?
生:孤零零的小船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滚滚江水浩浩荡荡向天边流。

师:大唐盛世,长江两岸应该是游人如织,江面应该是千帆竞渡才对,怎么可能是孤零零的一艘小船呢?
生:这里表现了李白的不舍。

师:还有别的感受吗?
生:还有难过。

生:悲伤。

生:失落。

生:惆怅。

师:千帆过尽皆不见,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时此刻,他的眼里只有----他的心里只有-----所以他看到的只是一只孤帆。

师:文字是诗歌的外衣,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全诗28个字,没有一个情字,同学们却读出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

读读全诗,用声音表情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最好是能背下来,还可以加上动作。

生:自演自背。

五、欣赏古诗新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课堂练笔
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心里一定有很多想说去没有说出来的话,请你想一想,写一小段话。

也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送别的诗句。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好的。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好的。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及我送孟兄情。

师:能模仿古人改诗,真棒!
师:下课的时间快到了,人虽分,情永在,一样的深情,不一样的故事。

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送别诗,同学们也在课后收集送别的古诗,回来跟大家交流分享。

下课,谢谢同学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