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赫乌托邦精神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论乌托邦精神的价值诉求——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

论乌托邦精神的价值诉求——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
2 0 1 3年 6月
第3 5卷第 3期
延安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S c i e n c e )
J u n. 2 0 1 3
V0 1 . 3 5 N o . 3
更 加 光 明 的生 活 , 幻 想有 超人 存在” 和“ 空想” 相关 , 在这方 面, 人们往往在 消极 的 望 过着 一种 更加 美好 、 痛苦 的世界, 在一切 意义上使用 “ 乌托邦” 一词。其次 , 在更深入 的层 面 的力量和存在着一个没有忧虑 、
都一直活跃着乌托邦精神 , 历 上, 必须看到 , “ 乌托邦 ” 同纯粹 的“ 无” 以及纯粹 的 伟大的宗教和哲学 中, “ 空想” 释义上还是 相差甚远 的, 它在更高层 次上代 史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 变都凝聚了人类 的乌托邦渴 表的是一种理想的维度 , 是一种人们在未来世界所希 望。不过 , 只是到了马克思那里, 乌托邦 才真正成为 革命的乌托邦 , 才真正打破了人们对某一古 冀和祈求但于现存世界并不显 现的理想社会愿 景。 积极的、 变成了整个 以未来为方向的具 这样的一种理想维度使得 “ 乌托邦” 作为推动历史演 典的黄金时代 的回忆 , 而且直接地将这种乌托邦与某一历史主 进和过程化的灯塔 , 其具有的对现存世界和现存制度 体的乌托邦 ,
基金项 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2 0 1 3 W1 9 ) 作者简介 : 孔凡建( 1 9 8 7 一) , 男, 山东滕州人 , 中国矿业 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 院在读博 士研 究生 。
英 国人 文 主义 者莫 尔 于 1 5 1 6年 在其 发 表 的《 关 强 烈 的超越 和否定 的价值指 向显 得弥 足珍 贵 。

浅析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浅析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浅析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 引言1.1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源自他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与探讨。

布洛赫认为乌托邦并非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一种对现实存在的批判与憧憬。

乌托邦精神激发着人们对于社会公平、人类幸福和自由平等的向往,是一种对人类社会未来的美好愿景。

在布洛赫看来,乌托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世界,而是可以通过人类的努力实现的。

他强调通过全人类的合作和努力,可以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乌托邦精神激发着人们对于社会变革的激情和信心,使人们不断探索和追求更加美好的社会未来。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影响深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他认为,乌托邦精神不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幻想,更是一种社会革命的指南和动力。

在他的作品中,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一种对于社会发展方向的探索与坚持。

1.2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被视为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之一。

马克思主义主张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矛盾运动中的,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提倡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主张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深远,是许多国家政治和社会变革的理论指导。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正文2.1 乌托邦精神的定义乌托邦精神是一种具有理想与幻想色彩的思想倾向,来源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或幻想。

浅谈布洛赫乌托邦精神与希望哲学的看法

浅谈布洛赫乌托邦精神与希望哲学的看法

浅谈布洛赫乌托邦精神与希望哲学的看法摘要:乌托邦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和执着追求,在追求乌托邦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所凝结的乌托邦精神代表着人类超越当下现实的永不枯竭的批判力量,体现了人类的希望之光。

乌托邦哲学,就是研究“梦想”的哲学,这一点不管是在前期的《乌托邦精神》,还是在后期的《希望的法则》中都是一致的。

人们对审美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则是人道主义哲学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以两本书为代表,第一本是《乌托邦精神》,第二本是《希望的法则》。

《乌托邦精神》标志着乌托邦哲学的诞生,《希望的法则》则标志着乌托邦哲学体系化的完成。

简单地来说,所谓乌托邦哲学,就是研究“梦想”的哲学,这一点不管是在前期的《乌托邦精神》,还是在后期的《希望的法则》中都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前后期乌托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

正是由于有研究对象上的统一性,《乌托邦精神》才能和《希望的法则》统摄在乌托邦哲学的名下,探究该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乌托邦是空想、虚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这种对乌托邦的理解并没有反映出乌托邦的真实内涵。

实际上乌托邦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人之为人,在于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对未来有所崇高的谋划,在乌托邦的指引下,人才能体现为人自己。

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在迷失,精神在枯萎,工具理性在膨胀,时代呼唤着乌托邦精神。

布洛赫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核心观念:人们活在现在,却无法直接经验现在。

在《乌托邦精神》“关于我们之黑暗的形而上学”这一章中,布洛赫把这个问题表述为:“只有等到这一瞬过去了,我才能把握它,也即,把它带到眼前。

所以,呈现在我眼前的唯有那瞬间的过去。

”这种说法在西方思想史上并不鲜见。

例如奥古斯丁在他著名的时间沉思中追问:“既然过去已经不在,将来尚未来到,则过去和将来这两个时间怎样存在呢?”在“直线式”的传统时间模式中,过去、现在、将来是无法同时存在的。

奥古斯丁试图把这三样东西连接起来,所谓“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在便是期望”,于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现在”或者说“当下”得到了统一,成为某种连续的东西。

浅析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浅析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浅析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作者:王小伟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9期摘要:为了防止被抽象理论和彼岸世界所迷惑,人们不乏会对对“希望”和“梦想”产生质疑,要想始终保持生活的创造精神,就必须激励人要不断超越现存世界的限制,永远使人保持一个自我超越的空间,布洛赫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旨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即“乌托邦精神”。

而在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乌托邦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

乌托邦概念的价值体现于启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一种旨在反对现实异化的开放哲学,因此二者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我们应立足于整体性的研究视角,注重从布洛赫的思想源头出发探究其有关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精神的关系之间的形成基础,发展脉络及可能的现实意义,进而形成对这一精神的全面认知和科学评价。

关键词:乌托邦精神;希望;马克思主义;一、布洛赫对“乌托邦”思想内涵的扩展(一)、“尚未”存在论———布洛赫乌托邦思想的引入“尚未”是布洛赫哲学的核心范畴,其内涵可解释英文形式为“not yet”,其直接含义为“还没有”“尚不是”“还不是”等。

所以,从内涵上讲,尚未存在”既能指现在不存在而将来可能存在的东西,也可指现在部分地存在而将来有可能完整地存在的东西。

由此可见,利用以“尚未”范畴为核心的动态认知逻辑,人们能够从有关事物现存状态的被动研究中彻底解放出来,转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发展过程及其未来可能性。

因此,布洛赫树立起了指向未来的超越意识,主张从“尚未存在”的视角分析客观世界与人类自身。

(二)、布洛赫对“乌托邦”精神及思想的扩展布洛赫指出,所谓“乌托邦精神”主要在于指向未来的期望意识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乌托邦和现存秩序之间的关系表明是‘辩证的’关系。

这样说指的是:现存秩序产生出乌托邦,乌托邦反过来又打破现存秩序的纽带,使它得以沿着下一个现存秩序的方向自由发展。

这样一来,“乌托邦”就不会再被简单地视为虚无东西的代名词,而是将被重新理解为“憧憬”“梦想”或“希望”等开放性概念。

浅谈布洛赫的具体乌托邦理论

浅谈布洛赫的具体乌托邦理论

浅谈布洛赫的具体乌托邦理论作者:王璐源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摘要:一战后,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时代困境与精神危机,哲学家布洛赫为寻找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对资本主义社会与文化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批判,他在自己乌托邦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乌托邦理论。

布洛赫认为,具体的乌托邦就是实现世界的人道化,即一种无阶级的理想的未来社会。

他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具体的乌托邦,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就是具体的乌托邦实践即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它的主体是无产阶级,目标是建立一个“新天新地”。

在那里,人们将摆脱现代生存和精神困境,获得真正的解放:个体的人从某个阶级里获得解放同时这些个体的人将第一次形成“我们”联合体,实现自我相遇与我们相遇的统一。

本文将对布洛赫这一哲学理论成就进行简单介绍,并阐发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乌托邦精神;具体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尤其是欧洲普遍陷入了一种“绝望”之中,在人们眼中,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带来了物质的丰富和满足,然而这种满足却随时都处于一种风险之中,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各国、各民族之间脆弱而敏感的关系等使得人们并没有从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欲极大满足之后,人们却陷入了一种空前的精神空虚和文化危机之中,人们在这种资本快速积累发展的模式之中逐渐忽略和遗忘了自己出发的本质和初衷,找不到人自身存在的意义,人类的未来是什么?人类究竟应当何去何从?在资本主义异化背景下时代逐渐陷入困境,人类遇到了与人类生存自我相关的深层的生存危机。

因此,为了解决和打破工具和科技理性带来的物化和文化危机,走出资产阶级的迷梦,寻求人存在和发展的出路,布洛赫在自己的乌托邦思想和希望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乌托邦理论。

以求将人从现存的黑暗和困境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自我拯救。

1 乌托邦理论的提出(一)乌托邦和乌托邦精神乌托邦,最早由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提出,他将希腊文的“没有(ou)”和“地方(topos)”组合成一个词utopia,汉译为“乌托邦”,就字面意义来讲,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也就是“空想的国家”之意。

乌托邦精神的唤醒_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探析_李娜

乌托邦精神的唤醒_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探析_李娜

管理视窗公共管理乌托邦精神的唤醒———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探析李 娜摘 要: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首次将乌托邦概念拓展至哲学范畴。

布洛赫的著作《乌托邦的精神》致力于回答为什么要唤醒乌托邦精神? 怎样唤醒乌托邦精神? 布洛赫认为,由于人的存在超越维度的丧失,即人对外部虚假世界的超越性的丧失、对历史超越性的丧失以及对死亡的超越性的丧失,我们亟需唤醒沉睡于人们内心的乌托邦精神。

因此,布洛赫提出两条基本路径: 一、通过内在之路达到自我面对; 二、是内在之路转化为外在之路,从而唤醒沉睡于人们内心的乌托邦精神,使人成为真正的自己,回到 “完美世界”。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精神的实质; 乌托邦精神的唤醒一、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实质 ( 一) 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源头乌托邦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其源头可追溯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

一方面,古希腊哲学思想中的 “努斯”是乌托邦精神概念的最早渊源, “努斯”一词在希腊语中表述为 “nuos”,它的意思与 “良心”、“良知”、“灵魂”等词的意思相近,它表示人的思想具有自发性、自觉性,这种自发性和自觉性是思想固有的,不受到外界因素的束缚。

另一方面, “Geist der Utopie”,可以被翻译为乌托邦之魂,其意思就是乌托邦精神; “Geist”,具有精神、意识、动机等相关的意思,主要体现的是一切向前的或者说超前的可预测的计划,也有人把这这个词翻译为英语 “spirit - mind”,在希腊语中接近精神、意向、愿望等词意思。

( 二) 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基本特点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具有六个特点。

第一,完满性。

布洛赫在《乌 托邦的精神》一书中提到人们最终要回到美好 “家园”,即达到马克思所描述的 “自由王国”,这是他对完满的一种期盼和向往。

第二,超越性。

这一特征是任何时代的乌托邦精神都具备的基本特征,如果把现在作为一个参照物,那么人类目前处于现在的阶段,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将来,到达将来的重要途径就是超越现在。

乌托邦精神与现实的人道主义——布洛赫道德哲学的历程及其启示

乌托邦精神与现实的人道主义——布洛赫道德哲学的历程及其启示

乌托邦精神与现实的人道主义———布洛赫道德哲学的历程及其启示晏扩明【摘要】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以来德国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希望的哲学、一种具有乌托邦主义色彩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在实践中改变这个非正义的世界,才是未来乌托邦得以实现的现实路径。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弥赛亚”的变革及其对现实的否定性批判,还是通过劳动和实践来从事乌托邦式的人道主义的现实化,抑或是在追溯天赋人权时对尊严、道德和自然法的人道主义阐明,无一不彰显了布洛赫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所持有的以人为本的道德哲学,以及他对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坚定信念。

这种信念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在伦理价值问题上的固有论述方式,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将人道主义理想视为超越现实意识形态的道德形式,并将之置于希望的乌托邦之中,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导引作用。

【关键词】布洛赫;人道主义;乌托邦;希望哲学;马克思主义;道德中图分类号:B51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2)03-0056-06作者简介:晏扩明,辽宁盘锦人,哲学博士,(北京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马克思一定要坚持人类的价值概念”,“与无产阶级有关的立场使得马克思转向因果的、具体的社会问题即真正转向(从基础开始)人道主义”①,这是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对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人道主义性质的基础理解。

对此,无论是《乌托邦的精神》(1914-1917)、《希望的哲学》(原书名为《更美好生活的梦》,1942-1949),还是《自然法与人的尊严》(又译为《天赋人权与人的尊严》,1961),都体现了布洛赫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道主义求索。

在人道主义的层面,布洛赫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要表达的是一种“已知的希望”(doctaspes,begriffeneHoffnung),关注的是人的自身价值,即人“将拥有明天的良知,未来的党性,希望的知识”②。

布洛赫具体乌托邦精神生成论研究

布洛赫具体乌托邦精神生成论研究

布洛赫具体乌托邦精神生成论研究作者:周福州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2期摘要:19世纪末20世界初,犹太人的问题在欧洲再次出现了。

犹太人在经济层面的提升使德国“反犹主义”发酵,犹太知识分子大多被环境所排斥。

面对这种情况,犹太知识分子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解救自己的道路,布洛赫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布洛赫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思考,探求“人”之本质,逐渐走向了具体乌托邦的道路。

布洛赫具体乌托邦精神虽然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其思想含有宗教向度,从弥赛亚主义的翘首以盼到艺术的“爱”,他对人存在秘密的不懈追求冲破了时空的局限,其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却又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的乌托邦思想,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呈现新的面貌。

关键词:乌托邦精神;犹太知识分子;宗教中图分类号:B51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2-0164-05引言恩斯特·布洛赫①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具体乌托邦精神的背后,是众多思想文化的交织融会,想要真正的理解这一思想,就需要深入思想内部的文化根基,探求不同思想海河相汇的奥秘。

他的一生中作品众多,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闪耀着希望之光的《乌托邦的精神》一书。

自1918年初次发表以来,这本书历经时代大浪淘沙却愈发光彩夺目。

这本书虽然看上去充斥着宗教思想,但是深入作者的思想我们会发现,这本书里里外外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

这本书是浩瀚的汪洋大海,在这里宗教虔诚的信仰、期待和惊奇并驾齐驱,艺术与道德交相辉映,人道主义的批判与对未来的盼望相得益彰。

在布洛赫的一生中,乌托邦精神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芬香,未曾改变从而一生充满“希望”。

一、布洛赫乌托邦精神产生的背景——“犹太人问题”(一)“犹太人问题”的再次浮现在布洛赫生活的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第一次大战刚刚结束,各国包括战败国德国,一方面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内资本主义进程。

布洛赫

布洛赫

布洛赫乌托邦精神与希望哲学摘要:布洛赫以希望哲学著称,他所主张的乌托邦精神,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和执着追求。

因为它,人类社会发展才会有更大的进步,而乌托邦精神的匮乏,势必会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

虽然他的希望哲学受到很多批评,但他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关键字:布洛赫乌托邦精神希望哲学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作出创新的人物。

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一系列伟大著作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

1918年在《乌托邦精神》一书中,布洛赫提出了乌托邦哲学,它是一种鼓舞世人超越现实,走出黑暗,瞩望未来的哲学。

简单地来说,所谓乌托邦哲学,就是研究“梦想”的哲学。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中,一般都认为乌托邦是空想、虚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这种对乌托邦的理解并没有反映出乌托邦的真实内涵。

对于布洛赫而言,人的生存是被各种各样激情与渴望驱使的,而希望是人的各种激情和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它使人的生存直接指向未来,从而使人能够创造性地开创自己的未来。

这种由对未来的幻想所激发的改造现状的欲望被布洛赫称为“乌托邦精神”,它表明人不是某种给定的存在物,而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过程,一个不断向未来可能性开放的不断生成、不断超越的过程。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意在告诉我们人不能仅靠面包生活,人还需要有灵魂和信仰。

可以说乌托邦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和执着追求,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产生希望,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而当人们没有了向往的美好,没有了可以追求的希望,这种乌托邦意识的匮乏必然使人的精神衰退、灵魂麻木,人们的生活就会处于一种俗不可耐的欲望满足的简单快感中。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实化和世俗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随之越来越空虚和无助,以至于人们都在逃避面对面的内涵丰富的交往世界而退缩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这种借助于虚拟的手段,虽然会短暂弥合人们的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

必须注意,对乌托邦的唤醒是一个长久的、持续的过程,在漫长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有坚韧的意志,才能达到最终的完满。
七、乌托邦与希望哲学的关系
G布洛赫强调的希望哲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希望作为人之生存的本体论结构,构成 了人的存在和人的历史的核心,这种希望原理与乌托邦精神密切相关。正是在希 望结构展开的过程中实在的可能性和新奇性激发起的人内在的超越本性和创造本
(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总的来说,乌托邦哲学是一门研究“梦想”的哲学。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和马 克思主义是相背离的——梦想是纯主观的产物,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 观是唯物论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也追求的是人作为价值主体的超越性和创造性,是人的乌
托邦冲动和乌托邦热情。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还是马克
具体的乌托邦
首先,他提出人是乌托邦的主体的命题。是尚未实现的可能性的焦点,是
尚未生成的实在进程的核心。他把乌托邦界定为人之存在的本质维度。所谓 人是乌托邦的主体,并不是说人是空想的主体,而是人内在的,本质的具有 超越现存可能性的热情和驱动力。人具有超越现存的乌托邦精神或冲动,人 才能向未来的可能性和新奇性开放,才能在超越给定性之中创造自己的本质。
主要讲的是人从内在道路对乌托邦精神的唤醒;第二部分叫《卡尔·马克 思、死亡和启示录》,在乌托邦精神的引领下使内在的东西成为外在的, 变革世界,让世界成为我们的家园。
(一) 内在的道路 布洛赫试图通过对音乐和艺术的大篇幅描绘让人们与内心深处的自己相遇,
他坚信人们心中还保留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用艺术的真谛、音乐的美妙来感
革命的道路。
第二,犹太神秘教文化也对他产生了影响。他对犹太教的兴趣不在于它的 具体宗教含义和内容,而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以人的拯救为核心的救世主义文 化精神。G

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文化阐释

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文化阐释

摘要恩斯特·布洛赫被誉为20世纪最具有创造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他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上升为一个哲学范畴,创造出话语体系完备的乌托邦的精神现象学。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的理论渊源是弥赛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主义以及各种神秘主义和乌托邦思想高度视域融合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布洛赫直面西方文明危机,他看到了人的超越维度丧失这一危机实质,为我们指出了走出这一危机的出路,即唤醒人的乌托邦精神,并致力于乌托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合流。

布洛赫自称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乌托邦精神有着坚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布洛赫从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中找到了物质的动态存在特征,从莱布尼兹哲学的“力说”中找到了物质的内在动力源,从谢林的自然哲学中找到了物质的“质的潜能”,从马克思的物质观找到了乌托邦精神的终极源动力与现实保证。

继而指出,物质是一个辩证性、动态性、过程性、总体性的概念,提出了“‘物质——乌托邦’之弓”的原创性概念,为乌托邦精神打下了坚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

“自然主体——人”的过渡环节中,体现出的不应是“工程师——机械师”的形象,而应是“辩证法——革命者”的创造性形象。

继而分析了乌托邦道路上的关键环节在于从经济政治领域的革命转向人自身的革命,总结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乌托邦高度,并在乌托邦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的内容,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反思来建构的。

布洛赫分析出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功能、以及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关系。

对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我们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加以阐释,从分析其意识形态概念更广泛的内涵入手,挖掘了意识形态在文化盈余与文化遗产的作用下展现出的乌托邦因素的内涵,以及现代性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因素。

同时展现了布洛赫对白日梦、心理分析等个人意识与艺术、建筑、文学作品等大众文化生活形式的乌托邦功能的文化批判全景。

《致约·布洛赫》讲解PPT文档共25页

《致约·布洛赫》讲解PPT文档共25页

66、节制使快乐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致约·布洛赫》讲解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课件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课件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逐步暴露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科技发展的心态也逐渐由激进变为理性对待。
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带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便利生活,同时
也有许多令人始料未及的弊端——人的理性和深层次的精神发展正在被制约,商
品拜物教的发展、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也使人的生存面临新的困境。G 科技在带来外在便利的同时侵犯了人的内在本质,哲学一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就能释放巨大的力量由内而外地发动人的精神,从而改变人和整个人类社会。
的超越本性出发,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绝对决定论。G
要避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经济决定论倾向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建立起乌托邦 精神的维度,即超越的和批判的维度。这里所指的建立起并不是给马克思主义添加 一些东西,而是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的乌托邦精神。
因此,他一直在哲学上复兴马克思主义,即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 义本质,作为自己的使命。其根本思想在于把以批判和超越为本质特征 的乌托邦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 于是一种变革的理论。它本身具有内在的人道主义乌托邦精神,对一切 非人道的剥削、压迫、异化和物化现象持彻底批判的立场。
(3)无奈之下,布洛赫
(1)1918年发表著作 《乌托邦精神》,宣告 了布洛赫思想的确立。
移居到资本主义管制的 西德任教。他在此时提 倡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 (4)1968年学生运动和“布拉 格之春”的支持体现了布洛赫 在现实中对人道主义的追求。 对越战和美国霸权主义的批评 体现了他对自由和共产主义的 向往。
革命的道路。
第二,犹太神秘教文化也对他产生了影响。他对犹太教的兴趣不在于它的 具体宗教含义和内容,而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以人的拯救为核心的救世主义文 化精神。G

论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物质”基础

论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物质”基础

理论纵横理论版167论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物质”基础文/王晞梦(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哲学系..辽宁大连..116023)摘要:布洛赫对于乌托邦精神的建构,并不是出于主体视角下的先验想象与加工,而是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自觉,以物质的研究和再诠释为基础,在自然哲学的视域下重写了西方的物质概念发展史,将物质概念理解为一种弹性空间张力的存在之物,并朝向未来进行弹射,提出了“‘物质——乌邦托’之弓”的创造性概念,这是布洛赫乌托邦精神建构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物质 乌托邦精神 布洛赫一、布洛赫视野下的“物质史”在古希腊哲学中,布洛赫从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中,找到了物质的动态存在特征;从莱布尼兹哲学的“力说”中找到了物质的内在动力源;在谢林的自然哲学中找到了物质的“质的潜能”。

布洛赫认为,谢林的自然主体说,虽能解释主体生成于自然物质世界中,但并不能正确回答物质世界和思维世界的依存关系。

布洛赫在马克思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一书的基础上,指出了物质能够思维,思维活动本身蕴含着物质世界的本性之中,不能把思维的本性诉诸于“无所不能”的上帝,不能诉诸于自然主体高级生成的人的先验形式,而要把思维的本性寓于物质性之中,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真谛。

物质的本性中孕育并生成了思维,在物质本性充分、无限展开的过程中,乌托邦精神和具体的乌托邦也能得到有机的生成,物质能够给乌托邦精神提供终极源动力并提供现实的重要保证,正是如此,才有了布洛赫的物质观的出场。

二、辩证法与乌托邦共在的物质布洛赫认为,物质概念本身是一个乌托邦的范畴,并不是一个被盖棺定论的无声客体,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趋向生命力、紧张、诗意、痛苦和微笑,马克思对于物质的规定被布洛赫称为物质的“人道主义的要素”。

这是把思维的种种属性归拢在物质自身固有本性中体现的无限丰富性之中。

这种无限丰富性就体现在,物质携带着“预先推定”的绝对目标,带着“尚未”趋势不断展现新阶段与新形势,又在这一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孕育”了前所未有的新可能。

社会革命与灵魂革命的神圣相遇--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文本学解读

社会革命与灵魂革命的神圣相遇--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精神》的文本学解读

社会革命与灵魂革命的神圣相遇--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精神》
的文本学解读
夏凡
【期刊名称】《东南学术》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本文对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成名作<乌托邦精神>进行了仔细解读,分析了布洛赫哲学的人本主义源头.本文认为,布洛赫在<乌托邦精神>中试图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纳入其现代人本主义的哲学框架,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人
本学化的解释.
【总页数】7页(P87-93)
【作者】夏凡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
【相关文献】
1.革命与救赎的结合: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 [J], 孙玉良;朱彦明
2.艺术与革命——论恩斯特·布洛赫具体的乌托邦 [J], 李永虎
3.略论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对乌托邦精神的弘扬 [J], 顾博
4.内在化乌托邦之灵的自我相遇——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思想研究 [J], 陈影
5.浅析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基于《希望的原理》文本解读 [J], 张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托邦—当代教育的根本品质-模板

乌托邦—当代教育的根本品质-模板

乌托邦—当代教育的根本品质【内容提要】“乌托邦”一词一直被视为空想的代名词。

事实上,乌托邦精神更为深刻的、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教育应具有乌托邦精神。

第一,人的提升,是当代教育必然的逻辑和核心性使命,乌托邦之路是教育生成人、提升人,走内在超越之路的必然选择。

没有乌托邦精神,教育就难以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境界。

第二,有史以来的教育或立足于社会政治理性主义或立足于社会经济功利主义的存在依据、逻辑与旨趣,因而是外在化的、非人化的。

当代教育必须摒弃这种工具主义品性,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外在走向内在,从而实现乌托邦的理想境界。

【英文摘要】It is argued in this paper that education of all ages hasbeen based on socio-political rationalism or socio- economicutilitarianism.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hould rid itselfof the property of being a tool- transferring from beingsubmissive to being independent before entering a utopianworld.【关键词】当代教育/人/乌托邦 education/person/utopia福柯曾说:“也许当今的任务不是去揭示我们之所是,而是去拒绝我们之所是。

”(P70)的确如此。

在人类的生存危机日趋严重而使社会转型日益迫切的今天,不消解、摧毁那根深蒂固的、僵化的但却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思维方式,人类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新世纪。

而这对教育而言尤为迫切。

在历史上,世界各地的教育无不是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决定性产物而行使着使个体适应社会的职责,因而是滞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