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数学计算和力学分析方法。
3.熟悉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工艺。
4.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
2.机械设计的数学计算和力学分析:包括尺寸计算、强度计算、运动学分析等。
3.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和工艺:包括材料的选用、加工方法等。
4.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学习如何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5.创新设计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和工艺。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5.CAD软件:为学生提供CAD软件,方便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综合测评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目录第一章需求分析 (2)一、需求调查 (2)二、建立用例图 (2)三、描述用例 (3)第二章系统分析 (5)一、寻找系统中的实体类 (5)二、建立实体类的类图 (7)三、建立用户界面类的类图 (7)三、建立交互图 (8)第三章系统设计 (10)一、类图的调整与修改 (10)二、人机界面设计 (10)三、数据库设计 (14)第四章系统实现 (15)一、开发环境 (15)二、建立数据库 (15)第一章需求分析一、需求调查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河南科技大学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试行办法》、《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精神,我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评选综合奖学金。
由于在校学生较多,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难以满足学校日常工作的要求,因此,我校急需开发一个综合测评系统,以提高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效果。
通过调查,我校综合测评工作的运行过程如下:由学习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计算各个学生的课程成绩的平均分。
由团支书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德育成绩。
由体育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体育成绩。
德智体三个方面的成绩录入完成后,由班长计算各个学生的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智育分×70%+德育分×20%+体育分×10%。
最后,由辅导员根据综合分评选综合奖学金。
二、建立用例图从以上需求描述中,我们发现系统中的参与者有:学习委员、团支书、体育委员、班长、辅导员。
识别出参与者后,从参与者的角度就可以发现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出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用例图三、描述用例用例图中仅仅给出了用例的名称,每一个用例的内部细节尚不清楚,需要对此进行描述。
描述用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文字或表格,另一种是活动图。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2. 课程设计目的:[填写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和需求]3. 课程设计目标:[填写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4. 课程大纲:[填写课程的大纲,包括每个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6. 教学活动:[列举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7. 评估方式:[说明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8. 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团队的成员,包括主讲教师、助教等]9. 课程进度安排:[设置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包括预计的课程开始和结束日期]10. 教学参考文献:[列举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和文献]11. 补充说明:[如有任何额外的补充说明,请在此处填写]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具体的内容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填写和修改。
12. 课程设计背景:[解释为什么设计此课程,背景资料和理由等]13. 教学目标细化:[具体阐述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且可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层面]14. 教学方法和策略:[详细描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15. 教学评估标准:[明确课程评估的标准和要点,例如针对知识理解的测验、技能表现的评估等]16. 教学资源准备:[具体说明所需的教学材料、设备、实验器具等,以及相关的采购和准备工作]17. 学习支持与辅助:[列举可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持和辅助资源,如电子教学平台、辅导手册等]18. 教学组织和管理:[描述课堂组织和管理的方式,包括上课时间、课堂纪律、小组分工等]19. 教学团队角色职责:[详细说明教学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职责,包括主讲教师、助教、辅导员等]20. 课程进度和时间安排:[具体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包括每周课时数、教学时间分配等]这些补充内容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设计者的个人情况进行修改和适应,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和目标。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
目录摘要前言第一部分设计总说明书1主变压器的选择1.1主变压器的选择1.2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1.3主变压器形式的选择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2.1原始资料分析2.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2.2.1概述2.2.2接线形式2.2.3主接线的确定3短路电流计算3.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条件3.2计算结果4电气设备的选择4.1导体和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4.2设备选择5高压配电装置5.1设计原则与要求5.2配电装置6继电保护6.1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原则6.2母线及各电压等级的保护第二部分计算书1短路电流计算1.1变压器参数的计算1.2各元件参数计算1.3 220kv侧k1点短路计算1.4 110kv侧k2点短路计算1.5 10kv侧k3点短路计算2设备的选择与校验2.1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2.1.1 220kv侧2.1.2 110kv侧2.1.3 10kv侧2.2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2.2.1 220kv侧2.2.2 110kv侧2.2.3 10kv侧2.3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2.3.1 220kv侧2.3.2 110kv侧2.3.3 10kv侧2.4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2.4.1 220kv侧2.4.2 110kv侧2.4.3 10kv侧2.5高压熔断器的选择2.6母线的选择2.6.1 220kv侧2.6.2 110kv侧2.6.3 10kv侧2.7绝缘子及穿强套管的选择2.7.1绝缘子的选择2.7.2穿墙套管的选择2.8避雷器的选择总结致谢参考文献。
大三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阐明书设计题目: 带式输送机旳传动装置设计任务序号 2-3专业班学号设计者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传动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装配草图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轴旳计算与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轴承基本额定寿命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键旳挤压强度校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箱体构造旳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设计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设计任务设计题目: 带式输送机旳传动装置设计1 。
传动系统示意图方案2: 电机→带传动→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斜齿或直齿)减速器→工作机1—电动机;2—带传动;3—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输送带;6—滚筒2. 原始数据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旳二级圆1 2 3 4 5 6 7 柱齿轮减速器, 原始数据如表所示:皮带旳有效拉力F4000 4500 3000 4000 3000 3200 4200 N输送带工作速度v0.8 0.85 1.20 1.00 1.40 1.30 1.00 m/s输送带滚筒直径d315 355 400 400 355 300 375 mm3. 设计条件1.工作条件: 机械厂装配车间;两班制, 每班工作四小时;空载起动、持续、单向运转, 载荷平稳;2.有效期限及检修间隔:工作期限为8年, 每年工作250日;检修期定为三年;3.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生产数千台, 有铸造设备;4.设备规定: 固定;5.生产厂: 减速机厂。
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原则。
1. 学生为主体。
课程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程设计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既要传授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灵活性与科学性。
课程设计要注重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同时要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教学手段多样化。
课程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名称,XXX课程。
2.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3. 课程学时,XX学时。
4.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5. 教学内容,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安排,包括各个章节或单元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6. 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
7.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 教学评价,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四、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需求分析,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
2.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3.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5. 教学实施,按照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进行教学实施。
6.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价。
课程设计说明书(工艺部分)
课程设计说明书(工艺部分).1.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题目为:制定C6125尾座体零件成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7)编写设计说明书。
2.零件图分析2.1 零件的功用本零件为C6125尾座体,其功用是沿机床纵向导轨纵向移动,以此调整其工作位置。
主要用来安装后顶尖,也可安装夹钻头等。
2.2 零件工艺分析尾座体共有以下加工面(1)孔,孔面粗糙度要求Ra=0.4μm,粗糙度要求较高,在加工时给予注意(2)以孔为基准加工尾座体底面,粗糙度Ra=1.6μm(3)以左侧下部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左侧圆柱端面,其中Ra=3.2μm(4)以左侧已加工好圆柱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右侧圆柱端面,Ra=3.2μm,同时有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在安排工艺时需要注意。
并对孔与端面相交处倒1×45°角(5)基准选择同上,加工右侧下部端面,Ra=3.2μm(6)加工两侧面各阶梯孔,包括其中在安排加工工艺也需要给予注意(7)离左侧圆柱端面30mm的孔的加工,粗糙度要Ra=1.6,精度要求较高,同样需要注意其工艺的安排(8)右侧圆柱端面的3-M5深12螺纹孔,底面M8螺纹孔的加工3. 确定毛坯3.1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沿机床纵向导轨纵向移动,安装后顶尖等。
要求的有好的耐磨性和良好的减震性,毛坯选择HT200,通过铸造可以达到要求,并且HT200有良好的铸造工艺性,加工性能良好,本零件结构不是很复杂,并要求5000件的批量生产,选择金属型铸造不仅有利于批量生产,而且提高铸造精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课程设计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课程设计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工作。
2. 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学习框架,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 课程设计步骤3.1 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在设计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相一致,并具有明确的可测量性。
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学习资源等。
学习活动应设计成富有创意和挑战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3 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进行评估和反馈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作业、项目成果、实习报告等。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4.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授课讲解:教师将重点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实践体验:学生通过实验、实习等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 作业/project成果评价:根据学生交付的作业和项目成果,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口头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演讲等口头表现,评估其沟通和表达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供热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居民和企业提供舒适的冬季供热服务。
本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目标1. 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
2. 学会设计和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和系统。
3. 熟悉供热工程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4. 培养学生解决供热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内容1. 供热工程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2. 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
3. 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
4. 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
5. 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能源的利用方式。
2. 学生进行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供热设备和系统配置。
3. 学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包括管道的选型、布置和敷设。
4. 学生进行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
5.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包括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五、项目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估情况。
3. 学生能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4.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并进行性能计算,设备选型的合理性评估。
5.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六、项目实施时间计划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划用时4周,每周2次实验课或实践操作。
七、项目预算及资源需求1.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计算机、CAD绘图软件、热负荷计算软件等。
2. 学习资料:教材、参考书、教学资料、实验指导书等。
八、项目成果1.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一、项目概述本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旨在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模板,教师可以详细说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关键要素,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门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课程介绍:简要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
3. 课程大纲:详细列出课程的各个单元或模块,每个单元或模块包括的主题、目标、内容和学时等。
确保课程设计合理有序,能够覆盖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
4.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具、实验器材、参考书籍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6. 评估方式:明确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
要求评估方式与课程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安排1. 课程周期:确定课程的教学周期,包括总学时和每周学时。
2. 教学进度:安排具体的教学进度表,每个单元或模块的学时安排和重点内容。
3. 课堂活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 作业布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布置各类作业,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明确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理解、能力应用、思维发展、实践操作等方面。
2. 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以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周期:确定课程的评价周期,包括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范文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圆柱齿轮一级减速器设计者曹新涛班级2012(机A1234班)学号11213030404指导教师郭艳艳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2016 年12月9 日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圆柱齿轮一级减速器内容:1.绘制装配图一张(A1)2.绘制零件图一张(A4)3.编写设计说明书一、概述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的箱体、相互啮合的一对或几对齿轮(或涡轮蜗杆)、传动轴及轴承等所组成的独立部件。
在少数场合也可以用作增速的传动装置,此时称为增速器。
减速器按传动原理可分为普通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两大类。
普通减速器的类型很多,一般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齿轮一蜗轮减速器等。
按照减速器级数的不同,又分为单单级、两级和三级减速器。
此外,还有立式和卧式之分。
各种减速器在个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
齿轮减速器是一种常见的减速装置,它的的特点是效率高、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但其体积较大、结构不紧凑。
二、圆柱齿轮一级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结构圆柱齿轮一级减速器是最简单的一种减速器,用于平行轴间的传动。
图所示减速器的装配图。
本减速器工作时,回转运动通过齿轮轴17传入,再经过齿轮轴17上的小齿轮传递给大齿轮31,经过键30将减速后的回转运动传给工作机械。
因此,齿轮轴17为输入轴,轴27为输出轴。
减速器一般有箱体、齿轮、轴承和附件组成。
本减速器由31种零件装配而成,其零件明细表见装配图。
1.两条主要装配线围绕着输入轴和输出轴有两条主要装配路线。
由于输入轴17上需要安装齿轮直径很小,故将齿轮和轴制成一体,称为齿轮轴。
输入轴17均由滚动轴承22、25支撑。
轴承两端均装有嵌入端盖19、24、16、28,用以固定轴承。
轴从嵌入端盖16、24孔中伸出,该孔和轴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为了防止机体内润滑油渗漏及灰尘进入箱体内,嵌入端盖16、24内分别装有填料15、23。
输入轴17上装有挡油环21,利用离心力的作用甩掉油液及杂质,防止机体内轮滑油溅入轴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版.pptx
2.2 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 ,冻土深度:1.7m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土建资料:建筑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
(4)该大楼以城市给水管网作为水源,市政给水管道位于建筑左侧的街道下,管 径为 DN300,市政管网常年可用水头为 28mH2O,管道埋深为室外地平下 2.30m。该城市 排水管网为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管径 DN400,管道敷设在室外地平下 3.6m。
3.3 设计计算书
-1-
一寸光阴不可轻
用统一的 A4 纸打印装订成册;包括:设计题目、目录、设计原始资料、方案确定、绘 制草图、流量计算、水力计算等
-2-
一 寸 光 阴 不 可轻
第2章 长春某住宅工程设计计算
1. 课程设计目的
长春某住宅楼
2. 设计依据
一、供水方案的选择 1. 直接给水方式: 优点: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是最简单、最经济的给水方式,系统简 单,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节约能源。 缺点:系统内部无贮备水量,室外管网停水时室内立即断水。 适用条件:当室外管网的水压水量能经常满足用水要求建筑内部给水无特殊要 求时,采用此方式。 2. 设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 优点:水泵能及时向水箱供水,可缩小水箱的容积,又因水箱的调节作 用,水泵出水量稳定,能保持在高效区运行。
4. 因为采用 PPR 塑料管所以不用采取防腐措施
2.3 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1、生活给水设计标准与参数的确定及用水量的计算 该建筑共六层,有两个单元,每层两户,住宅每户人口 3.5 人,该建筑共 84 人,用水定额 150L/(人·d),小时变化数 Kh 取 2.5,用水小时数 T 取 24 小 时。 2、室内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选用公式: 选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P35 (1)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安排:36学时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化工工艺流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工工程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1.化工原理概论本部分将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领域,引导学生对化工原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物质结构和性质主要介绍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包括物质的结构与成分、物质的物态变化和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内容。
3.化工热力学本部分将介绍化工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4.化工动力学本部分将介绍化工系统的动力学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传质动力学和热量传递动力学等内容。
5.化工工艺流程主要介绍化工工艺流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包括化工原料的选取和加工、化工设备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等内容。
6.化工安全与环保本部分将介绍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与环保知识,包括化工安全管理、化工事故预防和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
7.实验教学本部分将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学课时,学生将进行有关化工原理的实验操作,加强化工原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工工艺流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具备运用化工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具备一定的化工安全与环保意识,了解化工生产中的安全与环保知识,具备一定的事故预防和环境污染治理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将引导学生进行化工原理的实验操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教材主要教材:《化工原理导论》(第二版)蒋立兴著,化学工业出版社辅助教材:《化工原理实验教程》(第三版)张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六、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将综合考虑平时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际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一个具体的机械产品或零部件,要求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造等方面。
2. 设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理论和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3. 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图和工艺分析等环节。
4.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设计立项,确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和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2. 学生选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并向指导老师提交选题申请。
3. 中期检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中期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 设计完成,学生完成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
5. 最终评定,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定,并给予成绩和评价。
四、课程设计评价标准。
1.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2.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 设计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4.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
五、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要熟练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和计算能力。
3. 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4. 学生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报告。
六、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设计也是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说明书
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XX学科的知识体系。
2.XX学科的发展历程:介绍XX学科的历史发展,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3.XX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安排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一、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目录
2.设计任务书
3.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及验算
4.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验算
5.飞轮设计
6.设计小结(本设计的优缺点、改进意见和课程设计的体会)
7.参考资料目录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格式(A4幅面)
三、设计说明书书写示例(A4幅面)
四、其他要求
1.设计说明书要求论述清楚,文字精炼,计算准确,书写工整。
2.设计说明书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按一定格式书写,采用统一格式的封面,装订成册
3.设计说明书其他格式要求,自行参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西华大学610039摘要:提出了“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多功能的智能小车”,“人脸识别系统”等多个我很感兴趣的项目,并对它们进行了功能描述。
在分析这些项目的基础上,选取了“多功能的智能小车”项目。
针对该项目,提出了“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基于FPGA的智能小车”等多种方案。
基于时间和难度的考虑,选取了基于FPGA的智能小车方案。
分析了该项目的功能模块,确定了要完成该项目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测量、控制、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计划了完成本项目的时间进度以及知识学习、储备安排。
关键词: FPGA智能小车测量控制计算机通信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对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古代进行交通和信息运输的战马到如今基本家家户户都拥有的汽车,交通方式在不断的进行变化,效率也在不断的进行提升。
但是如今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让人头痛不已,造成了较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比较不好的社会影响,大多是驾驶人本身操作不当所导致的。
于是现在的市场上急需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循迹,避障,自动跟随功能的小车,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
而我要做的这一款小车模型的功能大致就是这样的,为以后大批量生产这种智能汽车打下研发和制造的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智能汽车会在大众之间普及!1 选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交通方式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古时候的战马,到近代的自行车,以及到21世纪的汽车,使得交通运输和信息传递的效率显著提升。
而为了减少甚至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一种能实现自动避障,循迹,跟随功能的智能小车想法应运而生。
主要可以分为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和基于FPGA的智能小车。
1.1 项目描述●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由ST(意法半导体)公司使用arm公司的cortex-M3为核心生产的32位的单片机,由于单片机的内部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实现较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1交通三参数调查表设计。
有路段交通量调查表交叉口交通量调查表、交通量表示图、交叉口延误调查表、交通参数拟合图等。
○2信号交叉口渠化设计及图纸。
○3环形交叉口设计及图纸。
○4道路横断面设计及图纸。
○5拆旧建新意会。
○6渤海水西调入疆构想。
设计说明书。
包括○1○2○3○4○5○6相关的说明以及相关的缩放图。
关键词交通三参数调查,道路设计渤海水西调构想目录摘要 (I)第1章绪论 (1)1.1背景 (1)1.1.1 (1)第2章三参数调查 (2)2.1 路段交通量调查 (2)2.2交叉口交通量调查 (2)2.3交叉口延误调查 (2)第3章信号交叉口渠化设计 (3)3.1 本章小结 (3)第4章环形交叉口设计 (3)3.1 本章小结 (3)第5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3)3.1 本章小结 (3)第6章拆旧建新 (3)3.1 本章小结 (3)第7章渤海水西调入疆构想 (3)3.1 本章小结 (3)结束语 (4)参考文献 (5)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单击此处输入正文。
祝您才思泉涌,妙手生花,顺利通过答辩]第2章交通三参数调查交通量或流率、速度和密度这三个基本变量可描述各种道路上的交通流。
交通量或交通流量是连续流和间断流两类交通设施共用的参数,而速度和密度主要用于连续流。
一些与流率相关的参数,如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也都适用于两种类型的交通设施;其他参数,如饱和流量或间隙,只用于间断流。
2.1交通量和流率交通量和流率是量化给定时间间隔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车辆数的两个指标,其定义如下:交通量——在给定时间间隔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总数。
交通量可以按年、日、小时或不足1小时的时间间隔来计量。
流率——在给定的不足1小时的时间间隔内,通常为15min,车辆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的当量小时流率。
交通量和流率是量化交通需求的变量,也就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希望使用已知交通设施的车主或司机的数量,通常以车辆数表示。
由于交通阻塞能够影响交通需求,有时观测到的交通量反映的是通行能力的限制,而不是实际的交通需求。
交通量和流率之间的区别很重要。
交通量是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观测或预计通过某一点的车辆数。
交通流率则表示在不足1小时的时间间隔内通过某一点的车辆数,但以当量小时流率表示。
流率是在不足1小时内观测到的车辆数,除以观测时间(单位为小时)。
例如,在15分钟内观测到100辆车,意味着流率为100辆/0.25h或400辆/h。
用4个连续15min的观测交通量说明交通量和流率之间的区别。
4个时段的计数分别是1000、1200、1100和1000辆。
整个小时的总交通量是这些计数之和,即4300辆。
然而,每15min的流率则各不相同。
在交通量最大的15min时段内,流率是1200辆/0.25h,或4800辆/h。
值得注意的是,在观测的1小时内,没有4800辆车通过观测点,但是在1个15min时段内,确实以这样的流率通过该观测点。
在通行能力分析中,考虑高峰流率至关重要。
若所研究路段的通行能力是4500辆/h ,当车辆以4800辆/h 的流率到达时,15min 高峰期间的流量,超过了通行能力。
但是,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疏导通行能力不足会使交通堵塞延续几个小时。
利用高峰流率和小时交通量可计算高峰小时系数(PHF ),即整个小时的总流量与该小时内高峰流率之比,计算式如式(7-1)所示:高峰流率(该小时内)小时交通量=PHF 式(7-1)如果采用15min 时段,高峰小时系数(PHF )可按式(7-2)计算:154V V PHF ⨯= 式(7-2)式中, PHF ——高峰小时系数;V ——小时交通量,辆/h ;15V ——高峰小时内高峰15min 期间的交通量,辆/15min 。
若已知高峰小时系数,按照式(7-3)可将高峰小时交通量转换成高峰流率:PHF V v 式(7-3)式中, v ——高峰15min 期间的流率,辆/h ;V ——高峰小时交通量,辆/h ;PHF ——高峰小时系数。
当交通量计数可以得到时,不需要用式(7-3)计算高峰流率;但是,所选择的计数时段必须鉴定是流量最大的15min 。
最大的15min 内的计数乘以4,可直接计算出流率。
当已知用车辆表示的流率时,利用PHF 和重车系数可计算出用当量小客车(pce )表示的流率。
2.2 速度交通量提供了量化通行能力大小的一种方法(交通量是量化通行能力值的一种指标),而速度(或行程时间的倒数)是为司机提供交通服务质量的一种量度,是确定多种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例如乡村双车道公路,城市街道,高速公路交织路段等等。
当n 辆车通过长度为L 的路段时,测得行程时间为n t t t t ,,,,321 (单位:小时),则平均行程速度可按式(7-4)计算:a n i i n i i t L t n Lt nL S ===∑∑==111 式(7-4)式中, S ——平均行程速度,km/h ;L ——路段长度,km ;i t ——第i 辆车通过该路段的行程时间,h ;n ——观测行程时间的次数;a t ——∑==111i i a t n t ,路段L 的平均行程时间,h 。
计算中的行程时间包括由于固定的交通间断或交通堵塞引起的停车延误,是指通过指定路段的总行程时间。
有几种不同的速度参数可用于交通流,这些速度包括:平均行驶速度——是以观测车辆通过已知长度路段的行驶时间为基础度量交通流。
平均行驶速度等于路段长度除以车辆经过该路段的平均行驶时间。
“行驶时间”只包括车辆运动时间。
平均行程速度——是以车辆通过已知长度路段的行程时间为基础度量交通流。
平均行程速度等于路段的长度除以车辆经过该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包括所有停车延误时间。
也叫做区间平均速度。
区间平均速度——代表车辆基于通过某一路段平均行程时间的平均速度的统计术语。
之所以称为区间平均速度,是因为计算所用的平均行程时间是按每辆车通过给定路段或区间所花费时间的加权平均。
时间平均速度——通过道路上某一点观测车速的算术平均值,也叫做平均地点速度。
记录下通过某一点各车的速度,取其算术平均值。
自由流速度——给定交通设施在低交通量情况下的车辆平均速度,此刻司机按照其期望速度行驶,且不受控制延误的影响。
图表7-1表明了时间平均速度和区间平均速度之间的典型关系。
区间平均速度总是小于时间平均速度,但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速度绝对值的增加而减小。
这个关系来源于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很有使用价值。
因为在现场,时间平均速度通常比区间平均速度更容易观测。
020*********20406080100时间平均速度(km/h)区间平均速度(k m /h)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图表7-1时间平均速度和区间平均速度之间的典型关系图从单车速度的一组样本可以计算出时间平均速度和区间平均速度。
例如:记录下车辆的速度分别为40、60和80km/h 。
通过1km 长路段所花费的时间分别为 1.5、1.0和0.75min 。
时间平均速度为60km/h ,其计算式为(40+60+80)/3,区间平均速度为55.4km/h ,计算式为60×[3÷(1.5+1.0+0.75)]。
在通行能力分析中,最好通过观测已知长度路段的行程时间来计算速度。
对于在稳定流状况运行的连续流交通设施,为了易于观测,区间长度可以短至50~100m 。
作为效率度量,速度标准应当反映司机期望和道路功能。
例如,司机在高速公路上比在城市街道上期望达到的速度高。
在平纵线形很不协调的道路上,由于高速行驶会使司机感觉不舒适,因此司机可以容忍较低的自由流速度。
服务水平标准反映了这些期望。
行车速度调查表注:距离S=20 m2.3 密度密度是在指定时刻,已知长度的车道或道路上拥有的车辆(或行人)数。
密度按时间取平均值,通常表示为辆/km 或小客车辆/km 。
在现场直接测定密度比较困难,需要找一处有利地点,能对相当长的一段路进行摄影、录像或观测。
然而,密度可通过更容易测定的平均行程速度和流率来计算。
式(7-5)可计算非饱和状态的密度。
Sv D =式(7-5)式中, v ——流率,辆/h ;S ——平均行程速度,km/h ;D ——密度,辆/km 。
当道路路段的流率为1000辆/h ,平均行程速度为50km/h 时,其密度为:km hkm hD /20/50/1000辆辆==由于密度能够描述交通运行质量的特征,因此它是连续流交通设施的关键参数。
密度描述了交通流中车辆之间接近的程度,反映了交通流中驾驶的自由度。
由于道路占有率比较容易观测,因此在控制系统中常用它代替密度。
空间占用率是指车辆占用路段长度的比例,时间占用率是指车辆占用道路断面的时间比例。
密度调查表t 时刻的密度计算公式:LE K t t )(=QEQEt B t t A t )()0()()(-+=式中:E t )(——在t 时刻AB 区间内的车辆数;Qt A )(——从观测开始到t 时刻通过A 处的累加交通量; Et )0(——在观测开始的t 0时刻,AB 区间内的原始车辆数; Qt B )(——从观测开始到t 0时刻通过B 处的累加交通量。
2.4 路段交通量调查交通量或流率、速度和密度这三个基本变量可描述各种道路上的交通流。
交通量或交通流量是连续流和间断流两类交通设施共用的参数,而速度和密度主要用于连续流。
一些与流率相关的参数,如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也都适用于两种类型的交通设施;其他参数,如饱和流量或间隙,只用于间断流。
路段交通量调查表2.5交叉口交通量调查延误是间断流设施性能关键性度量。
延误的类型有几种,但在本手册中,控制延误是评价信号交叉口和无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服务状况的主要度量。
尽管控制延误在信号交叉口和无信号交叉口中的定义是相同的,但其应用不同,如服务水平阈值不同。
控制延误包括在交叉口引道的低速行驶和停车,比如车辆在引道中随队列行驶或在交叉口上游减速行驶。
当下游交叉口是红灯信号或引道中有车辆排队时,司机频繁地降低车速。
控制延误需要确定各个路段的实际平均速度。
任何对城市街道平均行程速度的估计都考虑了控制延误的影响。
在双向或全向停车控制交叉口,控制延误是指从车辆加入排队起,到该车作为队首车离开停车位置时止总的持续时间。
控制延误也包括车辆减速至停车和加速至自由流速度所需的时间。
交叉口交通量调查表2.6交叉口延误调查延误是间断流设施性能关键性度量。
延误的类型有几种,但在本手册中,控制延误是评价信号交叉口和无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服务状况的主要度量。
尽管控制延误在信号交叉口和无信号交叉口中的定义是相同的,但其应用不同,如服务水平阈值不同。
控制延误包括在交叉口引道的低速行驶和停车,比如车辆在引道中随队列行驶或在交叉口上游减速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