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1~3单元知识树
小学六年级上下册知识树
正确判断 准确预测
要统一标准
不会发生误判
扇形统计图
第 四 单 元 统 计
折线统计图
变 式 性 练 习 第 五 单 元 数 学 广 角
数第 学七 广单 角元
第一单元
画数 轴
表示 数
成长的烦恼
学会 解除 烦恼
切割拼 公式推导 长方体
展开图 圆柱的 认识
平面图 特征
圆第 柱二 与单 圆元 锥:
圆锥的 认识
成反比 例的量 比例尺
成正比 例的量 比例的基 本性质
正比例和 反比例的 意义
比例的 意义
第 三 单 元 比 例
准确提取统 计信息
计算 公式
圆的 周长 第 四 单 元 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圆的 面积
环形 面积 组合 图形
解决 问题 确定起
跑线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多(或少)百分之几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 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百第 分五 数单 元
认识扇形统计图 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
会分析扇形统计图
统第 计六 单 元 :
列表法
假 设 法
方程法
鸡兔同笼
圆
第一单元
方格纸上用数 对确定位置
第 一 单 元 位 置
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 少的问题 求
倒数的 概念
求一个数 的倒数
分第 数二 乘单 法元 :
例4
已知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 少求这个数的 实际问题
比的基 本性质 化简比
比的基 本性质
例1
比和比 的应用 分第 数三 除单 法元
实际 应用
测量 设计 图形 扇形的 认识圆 认识 各部分 名称 计算 公式
六年级数学知识树(分数除法)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 知识结构图
分数除法
求倒数的 方法
计算
分 数 除 法
整理与复习
拓展延伸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知识树 解说材料 一、本单元重难点 重点:探索分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总题 难点:1、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 2、探索分数除法隐含的规律。 二、易混点 1、分数除法计算容易与分数乘法计算混淆(注意引导学生:除以一个数要乘这 个数的倒数) 2、分数除法应用容易与分数乘法的应用混淆(注意提示学生:注意找准单位“1” 的量是书知还是未知) 三、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分数乘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对本册后面“比的认识”“分数混合运算”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探索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感受分数除法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 单的总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总题的能力。 3、能应用分数乘除法等知识去探索发现一些分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 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处理策略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加大巩固练 习力度进行教学。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计算”知识结构图
分数除以分数
认识倒数 求倒数的 方法
分 数 除 法 计 算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知识树 解说材料 一、本单元重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易混点 1、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容易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混淆(注 意引导学生:除以一个数要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教材地位: 本内容是在分数乘法、倒数的认识以及约分等内容的基本上 进行教学的。 四、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 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教学处理策略 观察思考图
六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知识树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多(或少)百分之几
求常见的百分率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 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用百分数解决
百分数的意义 和写法
问题
百分数和分数、 小数的互化
第六单元
百分 数
节约用水
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统第
计
七 单
图元
数与形
数 学
第 八
广单
角元
内容结构
4.比
3.分数 数与代数 除法
1.分数 乘法
2.位置 与方向
5.圆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 概率
六
综合与
年
实践
级
上
册
7.扇形 统计图
8.数学广角 确定起跑线 节约用水
分数乘 整数
分数乘 分数
求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 多少的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 推广
到分数
分 数 乘 法
第一单元
位置
与方向
(第二单元)
已知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 少求这个数的
问题
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几分之几 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问题
分数除法 的意义
解决问题
计算方
法
分数除法
倒数的认识
分
数
混合运算
除
法
第三单元
求一个 数的倒
数
比的基本性质
认识比 比的应用
比
第四单元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认识圆
扇形
第 五 单 元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大纲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大纲第一章数字与运算1.1 数字的认识与顺序- 数字的认识与读法- 数字的顺序与比较1.2 加法和减法运算- 加法的计算与性质- 减法的计算与性质- 加减法混合运算1.3 乘法与除法运算- 乘法的计算与性质- 除法的计算与性质- 乘除法混合运算1.4 简便计算- 精确估算与调整策略- 乘法的简便计算- 除法的简便计算第二章分数与小数2.1 分数的认识与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的大小比较2.2 分数的加减运算- 分数的相加与相减- 分数的混合运算2.3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分数转化为小数- 小数转化为分数2.4 小数的计算-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的应用问题第三章几何图形3.1 点、线、面的认识- 点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线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3.2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概念与区别 - 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性质与判断3.3 角的认识与度量- 角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角的度量单位与度数的计算3.4 三角形与四边形-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第四章数据统计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 数据的整理与分类4.2 数据的表示与解读 - 数据的图表表示- 数据的解读与分析4.3 平均数与范围- 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 - 范围的计算与分析4.4 简单概率- 事件与概率的认识- 简单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第五章数量关系5.1 比例与比例关系- 比例与比例关系的认识 - 比例的计算与应用5.2 相似与相似三角形- 图形的相似与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5.3 百分数与百分数的计算 - 百分数的认识与表示- 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5.4 利益与利率- 利益的计算与应用- 利率的计算与问题解决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大纲,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同学们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练习题的刷题来巩固知识。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可以给予同学们足够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好这些数学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树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树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树1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一、问题解答问题1: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加热蜡块时,我们会发现蜡块会慢慢变软,再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成硬的固体。
问题2: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答: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是性质的变化;树叶颜色变化是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地在石灰石上是出现发光发热现象,这些现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都属于形态的变化。
问题3: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答:(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的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的物质。
(2)压扁饮料罐,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形态变化。
(3)在碱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往澄清的是会中吹气时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混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的沉淀,这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
(6)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他的物质,所以也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铁钉生锈了一、问题解答问题1:你在哪里见过铁锈?答:自行车的车把、车条、链条、铁窗、铁扶手、铁钉等铁制品上都有会铁锈。
问题2:铁锈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答: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
问题3: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答: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学生铁在接触酸、碱、盐等物品时也容易生锈问题4:人们根据生锈原因,想出来很多的防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由什么科学道理吗?答:擦去水分是为了隔绝水;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是为了隔绝空气;制成不锈钢是为了改变钢铁的内部结构。
liu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框架
liu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框架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框架第一章:数与代数一、整数的认识1. 整数的概念2. 整数的比较与大小关系3. 整数的绝对值二、小数的认识1. 小数的概念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3. 小数和分数的转换三、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表示方式和分类3. 分数的大小比较4. 分数的四则运算四、算式的认识1. 算式的组成部分2. 算式的简便计算规则3. 算式的解法和应用第二章:几何一、平面图形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3.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二、平面图形的测量1. 直角、钝角和锐角的认识2. 角的分类与运用3. 用角度器测量角的大小三、图形的相似与全等1. 相似图形的认识和判定2. 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3. 全等图形的认识和判定4. 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应用第三章:数据与统计一、图形与数据1. 数据的收集方式2. 数据统计和图形表示3. 直方图和柱状图的制作与分析二、平均数1.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2. 平均数的应用3. 分组数据的平均数计算三、概率1. 概率的基本概念2. 确定事件的概率计算3. 多种结果的概率计算第四章:函数和方程一、函数的认识1. 函数的概念和特征2. 函数与方程的关系3. 函数的图像二、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认识与解法2. 方程的应用问题解决3. 方程组的认识与解法三、数学运算的应用1. 运算的顺序与性质2. 运算法则在应用中的运用3. 运算的实际问题解决第五章:单位变换一、长度单位换算1. 厘米、米、千米之间的换算2. 厘米和米的换算3. 千米和米的换算二、重量单位换算1. 克、千克之间的换算2. 千克和克的换算3. 克和斤的换算三、容量单位换算1. 毫升、升之间的换算2. 毫升和升的换算3. 升和毫升的换算总结:通过以上六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框架,我们可以对六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从数与代数、几何、数据与统计、函数和方程,到单位变换,这些内容涵盖了数学学科中的关键要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1-3单元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班级: 姓名: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53×7表示: 求7个53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53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53×61表示: 求53的61是多少? A× 61表示: 求A 的61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1、 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为了避免小数乘小数的烦琐,一般我们会选择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2、 如果小数能和分数的分母约分,先约分再计算更简便。
(当小数与分数的分母存在某种倍数关系时,可以直接“约分”)3、 熟记下面常用的小数与分数互化。
5.021= 25.041= 75.043= 2.051= 4.052=6.053= 8.054= 125.081= 375.083= 625.085= 875.087= 05.0201= 04.0251= 02.0501= 四、积与因数的关系: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 ×b=c,当b >1时,c>a.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 ×b=c,当b <1时,c<a (b ≠0).3、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知识树 六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体系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 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 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 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 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 和运用意识的培养。
编写特点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
六
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
年
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 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级 上
册
一下
单式统计表
北、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8个方向,会看简单 的路线图
空
间
与
四下(位置与方向):
图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
形
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
单的路线。
一下(位置): 认识上下、前后、
左右,会在具体情境中 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 置。
六上(位置): 主要教学用数对表
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 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 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计 与
概
率
已经学过的知识
本章内容
后续内容
·统 计 表
·统 计 图
(四、上)
·统 计 量
(五、下)
·扇形统计图
·描述数据的
方法。
(七、下)
·体会概率的
意义。
(八、上)
立体整合
综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合 运
用
已经学过的知识 本章内容
后续内容
·可能性 (三、上) (五、上)
·优化统筹 (四、下)
·找次品
(五、下)
·百分数 (六、上)
·比 例
(六、下)
内容结构
等式的 性质
逆运算 关系
商不变 计算方法
的规律
联系实际问 题分析、推 导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3单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3单元)www.5y 第一单元位置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几列几行↓↓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从左往右看)(从前往后看)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图形左、右平移:行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不变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5表示求5个的和是多少?也表示的5倍是多少?5×表示求5的是多少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表示求的是多少?(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4、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就是把所有的分子中可与分母相约的数先约分,再用分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c=a×乘法分配律:(a+b)×c=ac+bc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一般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六年级上册知识树数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第一章:数的认识与运算一、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定义:自然数、0以及它们的相反数统称为整数。
整数的读法与写法:按数位顺序读写,注意0的读写规则。
二、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分: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为假分数。
带分数与假分数的转换:带分数可转换为假分数,反之亦然。
三、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定义: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小数的读法与写法:按数位顺序读写,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四、数的运算整数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举例:23 + 45 = 68, 78 - 29 = 49, 12 × 3 = 36, 84 ÷ 6 =14分数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注意通分与约分。
举例:1/2 + 1/3 = 5/6, 3/4 - 1/2 = 1/4, 2/3 ×3/4 = 1/2, 4/5 ÷2/3 = 6/5小数四则运算:与整数运算类似,注意小数点对齐。
举例:1.2 + 0.8 = 2, 3.5 - 1.7 = 1.8, 0.4 ×0.5 = 0.2, 2.4 ÷0.6 = 4五、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举例: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简便运算: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举例:25 ×48 = 25 ×(40 + 8) = 25 ×40 + 25 ×8 = 1000 + 200 = 1200第二章:空间与图形一、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特点、区别与联系。
角的认识:角的定义、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角的度量。
平行与垂直: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垂直线的定义与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学习生字词
别 饿 坏 了 那 匹 马
教授言行中蕴含 的深意,体会她 的良苦用心 正确、流 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细 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人物的言行、 心理、行动 变化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1.
学习生字词
学会本课 6个生字
精读两篇
索溪峪 的“野” 略读两篇 把握主 要内容,体 会情感 熟读 课文 课文 的学习 掌握词 语盘点中 的词语 巩固 积累
交流平台 回顾拓展
自读 抄写
自学 生字
教师 指导
第一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抓住重点语句 联系上下文。 正确、流 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 领悟文章表 达感情的方法 比喻、拟人、 排比、想象
灵魂缺失 终天之恨 爱母情深
两位母亲同 样重思国念 母情意浓 天下母亲 爱子相同 风雨潇潇 想念故国 怅望灰天 幻出面影 两位母亲 同样的情怀
怀念母亲
异国思愁
相处时短 感情深厚
开篇点题 6 怀 念 母 亲
结尾扣题
扎根海岛建设海岛 暴雨过后, 残存一个瓜 找出原因, 结了不少瓜 撒下西瓜子, 没结一个瓜 西瓜的来历 战士的心愿
参加尝瓜会
“我”前往 宝石岛
欣喜发现
一只蝴蝶扇动 着彩色的翅膀
1
小高回岛
7* 彩 色 的 翅 膀
一项“彩 翅”寄深 情战士爱 岛情意浓
中华少年多豪迈振 兴祖国谱新篇 悠久文化滋润中华少年 民族传统滋养中华少年
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锦绣山川哺育中华少年
黄河边的山丹丹 总起 8* 中 华 少 年
艰难历程激励中华少年
学会本课 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生字词 知识与技能 正确读写“清 爽、德高望 重“等词语 了解作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
山 中 访 友
正确、流 利、有感情
细致观察 用心倾听 联想、想象 领悟文章表 达感情的方法
雨后
雨中
朗读课文
雨来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生字词
2. 山 雨
别饿坏 了那匹马
用心灵 去倾听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略读两篇 把握主 要内容 背诵相 关课文 熟读课文 掌握词语盘 点中的词语
课文
能力
知识 心 灵 之 歌 第三单元
自读抄写
巩固积累
会写课后 18个生字
自学生字 教师指导
感受人物 美好的心灵
抓住重点语句 联系上下文。 正确、流 利、有感情
在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进行合 理想象 环境、人物对 抄写描写 话、心理描写 环境的句子
分述
铿锵誓言来自中华少年
蓝天下的雏鹰
总结 中华少年携手 开创祖国的明天
海风中的乳燕
中华少年 神州希望
冰山上的雪莲
唯一的听众
穷人 精读两篇
自由朗读
指导朗读
感受文中 人物的美 好心灵 体会真情给人们 生活带来的感动 培养乐意用自己的 爱心帮助别人达 感受文中人物的 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 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字 里行间体会情感懂 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领悟文章表现 人物品质的方法
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及 俄国的背景资料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生字词
9. 穷 人
学会本课 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搁板、 湿淋淋“等词语
理解题目的用意 正确、流 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
人物语言、行 动、心理的描写
领悟文章表现 人物品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
正确读记“凝聚、 奇妙无比“等词语
抓住重点语句 联系上下文。 正确、流 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
细致观察 展开联想 和想象
领悟文章表 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
学习生字词
会写本课 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静 谧、意味深 长“等词语
草 虫 的 村 落
抓住重点语句 联系上下文。 正确、流 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
正确读写并理解 “悠悠、诅咒 、懊恼“等词语
唯 一 的 听 众
了解“我”和 苏珊的交往过 程,感受真情
正确、流 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 领悟文章的 写作手法
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2.
学习生字词
用 心 灵 去 倾 听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二三单元知识树
自由 朗读 山中访友
草虫的 村落
山雨
列出提纲 了解叙 述顺序 自由体会 正确、流 培养学生 利有感情地 有条理表达 理解重点 朗读课文 语句的能力 能力 课文 知识 会写课后 19个生字 感 受 自 然 口语交际 习作
指导 朗读
学习 方法
交流修改 想象自己成为大自 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 己想象到的内容 听音响,说和写自己 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交流暑期生活感受 回顾单元内容 交流 感受自然经验 诗词 日积月累 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妙答一字诗
体会季羡林思 念祖国的情感, 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 怀念母亲 詹天佑
一起交流
日积月累 展示台
体会詹天佑的 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现代诗
汇报会如:演 讲、朗诵、讲故事
受命于危难之际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阻挠要挟
社会环境
设计线路 修筑经过
爱国工程师 主持修筑 京张铁路 5 詹 天 佑
提前竣工
有力回击
Hale Waihona Puke 故国情浓 暗夜来临 思乡情怀
抓住景物特点
先概括表述 在具体描写 想象、联想
领悟文章表 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了解索溪峪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4.
学习生字词
正确读记“恶作剧、 不拘一格“等词语
索 溪 峪 的 “ 野 ”
体会边防战士在艰 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 热爱祖国的情感
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中华少年热 爱祖国的情感 写演讲稿 中华少年 写读后感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拓展 趣味语文 祖 国 在 我 心 中 第二单元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