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附录 植物转基因载体的介绍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9dd39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3.png)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植物遗传转化是指通过外源DNA的导入,使植物细胞或组织发生基因改变,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转基因植物。
这一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植物遗传转化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选择外源DNA在植物遗传转化中,首先需要选择外源DNA,也就是我们要导入到植物细胞中的目标基因。
这个目标基因可以来自于其他物种,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目标基因的选择取决于我们希望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的特定性状。
步骤二:构建转化载体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需要使用载体。
载体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DNA分子。
通常,载体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选择标记和目标基因。
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是确保目标基因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正确表达。
步骤三:转化载体导入植物细胞一旦构建好转化载体,接下来就需要将其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步骤,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法和电穿孔法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将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使其成为转基因细胞。
步骤四:筛选转基因细胞一旦植物细胞被导入外源DNA,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以确定哪些细胞成功地获得了目标基因。
为了实现这一步骤,常常会在转化载体中加入选择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只有携带了目标基因的细胞才能存活下来,而其他细胞则会被筛选掉。
步骤五:培养和再生转基因植物筛选出的转基因细胞可以通过培养和再生来获得完整的转基因植物。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在培养基上进行,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激素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转基因细胞可以发展成为转基因植物。
步骤六:鉴定转基因植物需要对获得的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以确认其是否成功地获得了目标基因。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Southern blot等,来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和表达。
只有经过鉴定的转基因植物才能用于进一步的研究或应用。
总结:植物遗传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经历多个步骤才能成功。
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转基因的关键步骤
![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转基因的关键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02ff8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5.png)
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转基因的关键步骤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植物转基因。
通过植物转基因,科学家们能够改变植物的基因组,使其获得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抗虫性以及提高产量等特性。
下面将介绍植物转基因的关键步骤。
1. 目标基因的挑选和克隆植物转基因的第一步是选择需要改变的目标基因。
根据需求,科学家们可以选择增强某种抗性、改善某种品质或增加植物的营养价值等。
一旦确定目标基因,就需要在染色体上将其克隆出来,以便后续的基因转移。
2. 基因载体的构建转基因技术中,基因载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基因载体是一个DNA分子,用于将目标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一般来说,研究人员会选择合适的质粒作为基因载体,并将目标基因插入到其中。
此外,基因载体还可以含有选择标记基因,用于筛选转基因植株。
3. 基因传递技术选择适当的基因传递技术是植物转基因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基因传递技术有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生物质粒介导的转化和基因枪转化等。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一种土壤中的细菌农杆菌,通过插入一段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到其载体上,然后转移到植物组织中。
而生物质粒介导的转化则是将目标基因导入含有质粒的金属微粒,通过炮弹或其他装置将其射入植物的细胞中。
4. 选择标记基因筛选转基因植株为了筛选出转基因植株,科学家会在基因载体中加入选择标记基因。
选择标记基因常常与目标基因一起转移。
通过选择合适的标记基因,可以利用生物学、生化或者抗生素抑制等方法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5. 转基因植株的再生和培养一旦得到转基因植株,接下来的步骤是将其再生和培养。
科学家们将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组织继续培养,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促进其生长和分化。
在培养过程中,经过筛选得到的转基因植株会不断繁殖,直到形成一批具备目标基因特征的转基因植株。
最后,进行多代观察和评估,确保目标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稳定遗传。
实验一附录_植物转基因载体的介绍
![实验一附录_植物转基因载体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8c4a798dd88d0d233d46a39.png)
水稻转基因载体
RNAi载体
pZY载体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转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研究基因的功能
3.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
4.改良植物品种
1.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植物对环境中的光、重力等因素尤为敏感。这些因素均可
诱导基因的表达。利用报告基因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基因表 达的影响,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在植物中常用的报告基因有:
植物转基因载体的介绍
根癌农杆菌
农杆菌细胞呈杆状,0.8×1.5-3.0mM,以1-4根周生鞭毛运动。
常有纤毛,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落无色素, 随着菌龄的增加,光滑的菌落逐渐变成有条纹,但也有许多 菌株生成的菌落呈粗糙型。 根癌农杆菌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一般认为单子叶植物 对农杆菌不敏感,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农杆菌对单子叶 植物也有浸染能力。
常用载体的构造
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启动子(CaMV 35S) 胭脂碱合成酶Nopaline syntheses terminator 3'转录终止子(NOS) 标记基因新霉素-3‘-磷酸转移酶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Ⅱ(NPTⅡ),抗卡那霉素
Ti质粒的功能
1. 2. 3. 4. 5.
6.
7.
为农杆菌提供附着于植物细胞壁的能力; 参与寄主细胞合成植物激素IAA和一些细胞分裂素的活动; 诱发植物产生冠瘿瘤并决定所诱导的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 冠瘿瘤充分; 赋予寄主菌株具有分解代谢各种冠瘿碱化合物的能力; 赋予寄主菌株对土壤杆菌所产生的细菌素的反应性; 决定寄主菌株的植物寄主范围; 有的Ti质粒能够抑制某些根瘤土壤杆菌噬菌体的生长和发 育,即具有对噬菌体的“排外性”。
植物转基因技术原理及要点
![植物转基因技术原理及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74dd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0.png)
通过将与生物燃料生产相关的基因导入植物中,使植物能够生产生物燃料。例如,转基因生物燃料甘蔗和藻类。
THANKS
谢谢
基因枪法
通过物理手段将目的基因 导入植物细胞,常用金粉 或钨粉作为载体。
微管注射法
将目的基因直接注射到植 物细胞内,再通过植物细 胞培养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生态安全评价
评估转基响、基因漂移等。
食品安全评价
评估转基因植物对人类健 康的潜在影响,如食品中 营养成分的改变、毒理学 安全性等。
产量高
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 效率,提高产量,有助于解决全球粮 食安全问题。
品质优良
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植物的品质,如 增加营养价值、改善口感等。
转基因植物的缺点
生态风险
转基因植物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破 坏生态平衡。
过敏反应
转基因植物可能产生新的过敏原,引发过敏 反应。
食品安全问题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争议,长期食 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高产优质转基因植物
高油酸转基因植物
通过将高油酸相关基因导入植物中,提高植物油中的油酸含量,从而提高油的品质和稳定性。例如,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和花生。
高纤维转基因植物
通过将高纤维相关基因导入植物中,提高植物纤维的产量和品质。例如,转基因高纤维亚麻和大麻。
其他应用领域的转基因植物
荧光转基因植物
通过将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植物中,使植物在黑暗中发出荧光,具有观赏价值。例如,转基因荧光烟草和紫茉莉。
植物转基因技术要点
目的基因的选择与获取
目的基因选择
选择对植物生长、产量、抗性等有积 极影响的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以提高 转基因植物的性状。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及其构建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及其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a486e80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e.png)
分子量为95~156×106D, 约有200kb组成。
l
根据其诱导的植物冠瘿瘤中所合成的冠瘿碱种类不同,Ti质粒可以被分成四种类
型:章鱼碱型(octopine)、胭脂碱型(nopaline)、农杆碱型(agropine)和农杆菌素碱型
(agrocinopine)或称琥珀碱型(succinamopine)
2021/6/18
15
2. VirA操纵子的诱导表达及功能
对VirA基因进行顺序分析发现, VirA是单个基因组成,分子大小为,仅编码一条多肽。Vir基因在接
受植物细胞产生的创伤信号分子后才能转录活化,其中首先是VirA编码一种结合在膜上的化学受体蛋
白 ( membrane
bound
chemoreceptor
2021/6/18
2
第一节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种类
根据其功能和构建过程,可分为以下种类。 (1)目的基因克隆载体:其功能是保存和克隆目的基因。与微生物基因工程相似,通常是由多拷 贝的E. Coli小质粒为载体。 (2)中间克隆载体:是构建中间表达载体的基础质粒。是由大肠杆菌质粒插入T-DNA片段、目 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等构建而成。 (3)中间表达载体:是含有植物特异启动子的中间载体。是构建转化载体的质粒。 (4)卸甲载体:是解除武装的Ti质粒或Ri质粒,是构建转化载体的受体质粒。 (5)植物基因转化载体:是最后用于目的基因导人植物细胞的载体,亦称工程载体。它是由中间 表达载体和卸甲载体构建而成。
2021/6/18
5
Ti质2.粒T可i质分粒为的四功个能区区。域 (1)T-DNA区(transferred-DNA regions):
T-DNA是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从Ti质粒上切割下来转移到植物细胞的一段DNA,称为转移DNA。 该DNA片段上的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关。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及其构建ppt课件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及其构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ed05e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d.png)
一、T-DNA的加工及转移
Vir基因操纵子系统被活化后,在农杆菌中可测到单链TDNA(ss T-DNA,亦称T链或正链),T链的形成取决于 VirD1及VirD2两种蛋白,这些蛋白一起决定内切酶活性, 在边界重复序列的特定位点形成切口,产生单链断裂。因 为T链的合成是从右边界至左边界,即5′→3′,若右边界缺 失,则T链的合成便无法开始,故目前认为T-DNA是以T链 形式向植物细胞转移的,而不是双链的T-DNA分子。左边 界作为DNA合成起始点的效率比右边界低,这并不是因为 左、右边界的核苷酸序列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在右边界 的右边约17bp的超驱动序列,它可使T链的形成大大增加, 故 被 称 作 为 “ 转 化 增 强 子 ( transfer enhancer 或 overdrive),除去增强子序列导致菌株致病力消失。T链 的形成过程如图8-1示出。
左边界(TL)缺失突变仍能致瘤,但右边界(TR)缺失则不再能
致瘤,这里几乎完全没有T-DNA的转移,这说明右边界(TR)在T-DNA 转移中的重要性。
3. T-DNA上的编码基因及功能
T-DNA的转录有下述共同点:
①T-DNA的两条链都是有意义链,即都能被转录。
②T-DNA上每个基因都有各自的启动子。
第二节 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一、Ti质粒的遗传特性、结构及功能 二、T-DNA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三、Vir区操纵子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一、Ti质粒的遗传特性、结构及功能
1. Ti质粒的遗传特性及类型
Ti质粒是根癌农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 物质,为双股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 其分子量为95~156×106D, 约有200kb组 成。
3. VirG操纵子的诱导表达及功能
VirG操纵子小于VirA,只有1.0kb,同样是单基因 结构,只能编码一条多肽,被称为VirG蛋白,即DNA结 合活化蛋白(DNA-binding activator protein)。它的C 端已知有DNA结合活性。它的N未端部分具有磷酸化的 酸性结构。当磷酸化的A蛋白将其磷酸基转到VirG蛋白 (30kD)保守的天冬氨酸盐残基上时,使VirG蛋白活化。 活化的VirG蛋白可能以二体或多体形式结合到Vir区启动 子的特定区域,从而成为其它Vir基因转录的激活因子, 打开VirB、C、D、E、H等几个基因。并己证明,VirA或 VirG突变后会减弱或完全失去对其它Vir位点活化的诱导。 VirA及VirG的这种调控作用被称为双因子调控体系(two 一component regu1atory system)。
转基因实验报告
![转基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3ecf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a.png)
转基因实验报告转基因实验报告引言: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来获得新的性状的方法。
它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篇报告将对转基因实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种抗虫基因导入植物中,以提高植物对害虫的抵抗能力。
通过观察转基因植物与普通植物的差异,评估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二、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作物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将一种抗虫基因导入其基因组中。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我们将目标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并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将其导入植物细胞中。
随后,通过培养、筛选和鉴定,获得了转基因植物。
三、实验过程1. 基因克隆:从抗虫植物中提取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标基因。
2. 载体构建:选择适当的载体,将目标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DNA。
3. 细胞转化:将重组DNA导入农杆菌中,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
4. 培养和筛选:将转基因植物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选择剂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植物细胞。
5. 鉴定和培育:通过PCR、Southern印迹等技术对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并进行后续培育。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植物。
与普通植物相比,转基因植物在抗虫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在虫害侵袭下,转基因植物的叶片损伤较轻,生长状态更为健康。
这表明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五、讨论与分析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能力,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存在担忧。
因此,在推广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科学研究,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六、结论通过本次转基因实验,我们成功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中,获得了具有抗虫能力的转基因植物。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https://img.taocdn.com/s3/m/c2238036e45c3b3567ec8bcd.png)
4、植物病毒载体
与农杆菌Ti质粒载体相比, 植物病毒表达载体 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是病毒增殖水平较高, 可使伴随的外源基因高水平表达; 其次, 病毒增殖 速度快, 外源基因在很短时间(通常在接种后1~2 周内)可达最大量的积累; 第三, 病毒基因组小, 易 于进行遗传操作, 大多数植物病毒可以通过机械 接种感染植物, 适于大规模商业操作; 第四, 宿主 范围广, 一些病毒载体能侵染农杆菌不能或很难 转化的单子叶、豆科和多年生木本植物, 扩大了 基因工程的宿主范围; 第五, 病毒颗粒易于纯化, 可显著降低下游生产成本。所以植物病毒是外
而根瘤菌染色体上的操纵子表达产
物则与单链T-DNA结合形成复合物,
后者转化植物根部细胞。
植物根部 羟基乙酰丁香酸 Ti 质粒 单链 T-DNA
植物细胞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T-DNA的染色体整合机制
表达 特异性核酸内切酶
在LB和RB的第三和第四个碱基之间切开 单链T-DNA整合在植物的基因组上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名称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人工染色体的种类和特点
宿主细胞
功能元件来 源
结构
插入片段 容量
参考文献
酵母细胞
酵母染色体
线状DNA 100~2000(kb)
Murry,et al.,1983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F因子
环状质粒 <350(kb)
Shizuya,et al.,1992
来源于P1人工染色体(PAC)
电击法
将高浓度的质粒DNA加入到植物细胞的原 生质体悬浮液中,混合物在 200 - 600 V / cm 的电场中处理若干秒钟,然后将原生质体在组 织培养基中生长 1 - 2 周,再生出整株植物。
植物生物技术-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植物生物技术-植物遗传转化载体](https://img.taocdn.com/s3/m/c43bcdb2e2bd960591c67772.png)
左
右 边界对于致瘤必不可少。
(二) Vir 区的结构和功能:
该区段上编码的基因能激活 T-DNA 转移,使农杆菌表现出毒性,故也称 作 致毒区。 T-DNA 区与 Vir 区在质粒上彼此相邻,合起来约占 Ti 质粒 D的N三A 分之
一Vir 区段总长度大约 35kb ,由 6 个互补群组成,分别命名 为
生 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 技术
植物转 基因的优 越性
对植物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改变只作用于目标性状,不涉及非目标累赘基 因,因而更具有针对性,可加快育种进程;
可克服传统育种中不同Th物之间的Th殖隔离等限制,扩大可利用的资 源库 ( 动 物 、 植 物 、 微 Th物 、 人 工 合 成 基 因 均 可 利 用 );
读
二、发根农杆菌 Ri 质粒的结构和功 能
Ri 质粒: 200kb- 800kb ,其基本结构也与 Ti 质粒相似,包括致瘤区 ( Vir 区)、 T-DNA 区和复制起点 Ori 。
VirA 、 VirB 、 VirC 、 VirD 、 VirE 、和 VirG 。
Vir 区中各个基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
当 Vir 基因与 T-DNA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复制子上时,即 Vir 区与 TDNA 区分割开来以后, Vir 基因仍然能够为 T-DNA 提供转移功能
Auxin
Opine
左边界
右边界
Ti 质 粒
ttrraa OO rrii 区区
CC oo nn区区
(一) T-DNA 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编 码冠瘿碱的合成,能随机整合到植物的 染色体上。
长
度一般为 12-24kb ,是 Ti 质粒最重要
第九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第九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https://img.taocdn.com/s3/m/5b0575b3f524ccbff1218437.png)
第九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一、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种类和特点 二、农杆菌质粒载体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构建 三、植物病毒载体 四、叶绿体转化载体 五、常用的选择标记和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系统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第一节、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种类和特点
作为遗传转化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
1、能作为媒介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去(核基因组或细胞内) 2、它能提供被寄主细胞的复制和转录系统识别的DNA序列,以保证导入外源 基因能够在受体植物细胞内正常的复制和表达。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种类
1、质粒载体:Ti质粒载体---共整合载体系统 ---双元载体系统(构建方式不同) Ri质粒载体 2、病毒载体系统:单链RNA病毒载体系统 单链DNA病毒载体系统 双链DNA病毒载体系统
辽东学院农学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植物转基因及组织培养
![植物转基因及组织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fd6c3194431b90d6c85c7d0.png)
缺失了T-DNA区的农杆菌
3.组织培养
3.1植物全能性
3.组织培养
3.2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
外植体的选择 1)选择优良的品系 2)选择适当的时期 3)选取适当的大小 4)选取适当的部位
3.组织培养
3.2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 外植体的消毒
3.组织培养
3.4 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 MS、B5、N6、w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e等
植物转基因及组织培养
董婷婷 2012.9.20
1.概述
1.1概念 植物转基因 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内,并整合
到植物基因组中稳定遗传和表达的过程。
抗虫
抗病
高产
抗旱
1.概述
1.2发展
1983
1986 1996
1.概述
2.植物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方法:
农杆菌介导法 直接转入法 原生质体融合 花粉管通道法
2.植物转基因技术
农杆菌介导法 3)什么是Ti质粒? T-DNA
毒性区
复制起始位点
T-DNA
LB&RB: 各25bp,是携带T-DNA区整合到植物基因组的重要区域,只 要它存在,T-DNA可携带任何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但 位点不定。一般RB对整合位点的识别起到更为重要德的作用。
毒性区
作用: 当植物受伤时产生一些酚类物质,这些酚类会激活 Vir区, Vir区蛋白会切割边界区使T-DNA区整合到植物 基因组中。
植物受伤
酚类 激活Vir操纵子 Vir蛋白切割边界序列 T-DNA区复制 毒性蛋白&T-DNA形成复合体 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诱导根瘤产生
Pro
Gene
植物基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汇编
![植物基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8547bcbc5da50e2524d7fd2.png)
植物基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一、相关背景知识和实验原理(一)相关背景知识链接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双子叶植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植物转化方法。
利用表达载体上的筛选标记在转化植株培养时进行筛选。
同时,目标基因与GUS基因共同转化,在转化植株通过GUS染色,能够鉴定出转基因植株。
整个实验过程大约一个月左右可以鉴别出转化苗。
(二)实验原理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
通过基因克隆与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图1图1 外源基因转化流程图三、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目的:学习和掌握从基因分离克隆到植株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整个实验体系。
要求:综合利用前面的单个实验环节所掌握的知识,获得完整的实验理念,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设计、构建适合的载体并将外源基因转化植株。
四、实验材料和方法(一)实验仪器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台式高速离心机,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DU 640 紫外分光光度计,UV-2450 分光光度计,精密pH计,微量移液器,控温摇床,电子天平,制冰机,-80 C超低温冰箱,电热恒温水浴锅,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等(二)试剂及配方Trizol试剂,Revert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 t,DNase I,2×PCR Master Mix,FastDigest 限制性内切酶,T4 DNA Ligase,PrimeSTARTM HS DNA Polymerase 高保真酶,pEASY-Blunt C,质粒提取试剂盒(E.Z.N.A. Gel Extraction Kit),凝胶回收试剂盒(E.Z.N.A. Plasmid Mini Kit I),DNA提取试剂盒,Kanamycin (Kan),Ampicillin(Amp),Carbenicillin(Cb),电泳缓冲液,LB培养基、YEB 培养基,烟草培养基如下表1.表1烟草培养基表(单位:mg/L)Table 1 List of tobacco plants culture media (mg/L)培养基类型基本培养基6-BA IAA Kan Cb种子萌发培养基MS - - - -分化培养基MS 3 0.1 - -生根培养基MS - 0.5 - -选择分化培养基MS 3 0.1 50 400选择生根培养基MS - 0.5 100 400(三)实验步骤1. 引物设计采用Oligo 7对玉米ZmMKK4序列(GenBank序列号:GU942956.1)进行引物设计,引物设计原则及方法见(第五章实验二十四核酸序列分析和引物设计)。
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
![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d6ecd8b6294dd88d1d26b18.png)
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转基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的过程。
微生物和动物细胞转基因开展较早,技术也比较成熟,相对动物和微生物转基因来说,植物转基因开展较晚。
自1984年获得第一株转基因烟草以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数百种植物中获得成功。
下面就植物转基因的原理和常见技术做一简单介绍。
原理根据植物细胞能再生成植株的全能性,利用生物媒介或其他物理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基因组中,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
在培养过程中为了筛选阳性转基因植物往往采用植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筛选,最后经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理方面的检测来鉴定抗性生根的植株是否是真正的转基因植物。
以技术为媒介,一个植物转基因系统必然涉及到外源基因和受体细胞。
外源基因可以是克隆到质粒等载体中的或是未经克隆的裸露基因。
受体细胞根据转基因技术和植物的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外植体,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等。
一个好的转基因受体细胞应该是具有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并且能接受外源基因的整合,并对选择抗生素敏感的无性繁殖系。
植物转基因流程图如下所示。
外植体)愈伤组织瞬时表达外源基因植物受体细胞原生质体生殖细胞稳定表达获得抗性生根转基因苗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和鉴定(PCR, 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生理指标鉴定等)技术就植物转基因技术而言可以根据转化系统的原理分为三大系统:载体转化技术,直接转化技术和种质转化技术。
下面分别叙述。
一载体转化技术载体转化技术是指通过农杆菌的Ti 或Ri质粒,植物病毒的DNA或RNA等生物载体介导基因进入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的方法。
其中土壤农杆菌转化系统是目前研究最为清楚而且转化最成功的方法。
病毒载体转化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成就。
土壤农杆菌是一类浸染受伤植物并且形成冠瘿瘤的革兰氏阴性菌。
它的致瘤能力来源于存在于细胞内的Ti(tumour-induced)质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研究基因的功能 研究基因的功能
(1)基因的过量表达 (2)RNAi载体:基因的抑制表达
3.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
(1)异源蛋白药物:利用哺乳类动物细胞产生蛋白药物是极其昂贵的, 而植物生长成本较低,农田里可换得大量蛋白质药物。目前这方面的 项目仍在实验室里进行:如人的脑腓肽、人血清蛋白、及小鼠的单克 隆抗体等。举例说明:小鼠的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分别在两种烟草植 物中表达。然后两种植物品系杂交,产生的子代植物表达小鼠的重链 轻链两种蛋白。从烟草的叶子里可检测到完整的抗体分子,含量为叶 细胞蛋白总量的1.5%。实验还表明,植物的蛋白分泌系统能够识别小 鼠抗体前体的信号肽顺序。 (2)食用或工业用油:首批大规模生产并取得商业效益的非食用性转基 因植物产品是工业用油,其中包括制造肥皂和去垢剂的月桂酸(12个 碳原子)。科学家们仅表达一个特殊的基因就使油菜生产月桂酸而不 是通常的18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个实验田试验结果极其成功, 经济效益显著。此外,利用油菜易于生长及产量高的特点,人们还致 力于用它生产其它工业用油。如,作用润滑油及尼龙生产的原料芥酸; 用于麦淇淋生产的6-十八碳烯酸等等。 (3)高分子材料:通过转基因植物获得的高分子原材料范围极其广泛。 包括:可被生物降解的聚羟丁酯塑料(PHB)以及天然棉花与聚酯的 混合纤维等。
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的战略 质粒转化植物细胞的战略
天然的Ti质粒不能作为表达载体使用的理由:
1.
生长在培养基上的植物转化细胞产生大量的生长素和分裂素阻止 了细胞再生长为整株植物,因此,必须除去生长素和分裂素基因。 有机碱的合成与T-DNA的转化无关,而且可能会影响植物细胞生 长,因为有机碱合成大量消耗精氨酸和谷氨酸,因此必须去除有 机碱合成基因(tmt)。 Ti质粒约为200kb,重组操作非常困难,也很难找到单一的酶切位 点。 Ti质粒不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为了使重组质粒DNA的大量扩增, 须添加入大肠杆菌复制子。 加入植物细胞的筛选标记,使用植物 细胞启动子及末端polyA信号,加入多聚人工接头(多克隆位点) 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
植物转基因载体的介绍
根癌农杆菌
农杆菌细胞呈杆状,0.8×1.5-3.0µM,以1-4根周生鞭毛运动。 常有纤毛,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落无色素, 随着菌龄的增加,光滑的菌落逐渐变成有条纹,但也有许多 菌株生成的菌落呈粗糙型。 根癌农杆菌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一般认为单子叶植物 对农杆菌不敏感,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农杆菌对单子叶 植物也有浸染能力。
Ti质粒的结构 质粒的结构
Ti质粒大约在160~240kB之间。其中T-DNA大约在15kb30kb。Vir基因区在36kb左右。除此之外,Ti质粒上还存在 Con区(region encoding conjugation)和Ori区(origin of replication)。
T-NAi载体
pZY载体 载体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转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研究基因的功能 3.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 4.改良植物品种
1.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植物对环境中的光、重力等因素尤为敏感。这些因素均可 诱导基因的表达。利用报告基因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基因表 达的影响,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在植物中常用的报告基因有:
植物细胞转化的双元系统
目前T-DNA转化植物细胞的标准方法是双 元系统,即穿梭质粒。插入外源基因的重 组穿梭质粒直接转化含有Ti质粒的根瘤农 杆菌,经筛选后直接感染植物细胞。与共 整合系统所不同的是,含外源基因的质粒 可在农杆菌内自主复制并保留下来。农杆 菌侵染植物细胞后,植物的创伤信号启动 Ti质粒上的Vir基因(在Helper质粒) ,随 后将穿梭质粒的T-DNA切割下来,转移到 植物细胞中。 双元载体主要包括两个Ti质粒,即微型Ti 质粒和辅助Ti质粒。
常用载体的构造
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启动子(CaMV 35S) 胭脂碱合成酶Nopaline syntheses terminator 3'转录终止子(NOS) 标记基因新霉素-3‘-磷酸转移酶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Ⅱ(NPTⅡ),抗卡那霉素
2.
3.
4.
植物细胞转化的共整合系统 一元载体系统) (一元载体系统)
T-DNA克隆在大肠杆菌质粒上,含 有E.coli的选择标记和植物选择标记 Kmr。首先在E.coli中筛选重组分子, 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 质粒与Ti质粒上的同源序列发生同 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到Ti质粒 上,用于侵染植物细胞。T-DNA重 组分子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 上,Km筛选转化细胞。
Ti质粒的结构 质粒的结构
1. T-DNA——transferred-DNA regions:是农杆菌浸染植物细胞 时,从Ti质粒上切割下来转移到植物细胞的一段DNA,故称 之为转移DNA。该DNA片段上的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关。 2. Vir区—virulence region:该区段的基因能够激活T-DNA转移, 使农杆菌表现出毒性,故称之为毒性区。T-DNA区和Vir区在 质粒DNA上彼此相邻,合起来约占Ti质粒的三分之一。 3. Con区——regions encoding conjugations:该区段上存在着 与细菌间结合转移的有关基因(tra),调控Ti质粒在农杆菌 之间的转移。冠瘿瘤碱能激活tra基因,诱导Ti质粒转移,因 此称之为结合转移编码区。 4. Ori区——origin of replication:该区段基因调控Ti质粒的自 我复制,故称之为复制起始区。
1.大肠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酸酶(GUS):当于在微生物及动物 系统中使用的β-半乳糖苷酶,只是其作用底物为葡萄糖苷酸。该酶 在脊椎动物和微生物中表达,植物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当gus基因转 入植物细胞内表达时,若与X-葡萄糖苷酸酶(X-gluc,与X-gal相 似),保温后,就会产生蓝色反应,借此可以预测报告基因的表达程 度,但是该酶不能分泌在细胞外,因此在测定酶活时,须将细胞杀死, 破碎。 2.昆虫的荧光素酶基因:荧光酶基因(luc)是O2和荧 光素存在下发出荧光,这样就可用转基因植物整株或部分直接用X-光 片或专门仪器进行检测。
农杆菌感染植物的原理
农杆根瘤菌之所以会感染 植物根部是因为植物根部 损伤部位分泌出酚类物质 乙酰丁香酮和羟基乙酰丁 香酮,这些酚类物质可以 诱导Vir(Virulence region) 基因的启动表达,Vir基因 的产物将Ti质粒上的一段TDNA单链切下,而位于根 瘤染色体上的操纵子基因 产物则与单链T-DNA结合, 形成复合物,转化植物根 部细胞。
一元载体和双元载体系统的比较
双元载体系统不需要共整合过程; 微型Ti质粒具有大肠杆菌的复制位点,可以在大 肠杆菌中自主复制,拷贝数增加10-100倍, 而且分子质量小,可以直接在体外进行遗传操作; 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简单; 微型质粒转化农杆菌更容易,构建频率高; 双元载体中不需要共整合过程,所以基因变异的可 能性降低; 双元载体转化农杆菌后,微型Ti质粒的稳定性要 差些,容易丢失。
Ti质粒的功能
1. 2. 3. 4. 5. 6. 7.
为农杆菌提供附着于植物细胞壁的能力; 参与寄主细胞合成植物激素IAA和一些细胞分裂素的活动; 诱发植物产生冠瘿瘤并决定所诱导的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 冠瘿瘤充分; 赋予寄主菌株具有分解代谢各种冠瘿碱化合物的能力; 赋予寄主菌株对土壤杆菌所产生的细菌素的反应性; 决定寄主菌株的植物寄主范围; 有的Ti质粒能够抑制某些根瘤土壤杆菌噬菌体的生长和发 育,即具有对噬菌体的“排外性”。
4.改良植物品种 改良植物品种
(1)控制果实成熟的转基因植物 (2)抗虫害的转基因植物 (3)抗病的转基因植物 (4)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 (5)改变花型及花色的转基因植物 (6)抗环境压力的转基因植物 (7)改良作物的品质 (8)雄性不育
双元载体系统
微型Ti质粒:含有T-DNA边界,缺失vir基因的Ti质粒,转化 的植物不会产生肿瘤。除含有T-DNA的左右边界外,还具 有广谱的质粒复制位点及选择标记基因。 辅助Ti质粒:含有Vir区的Ti质粒。实际上辅助Ti质粒是TDNA缺失的突变型Ti质粒,完全丧失了致瘤功能,因此是相 当于在共整合载体系统中的卸甲Ti质粒。主要作用是提供vir 基因功能,激活T-DNA转移。最常用的辅助质粒是根癌农 杆菌LBA4404所含有的Ti质粒pAL4404。
T-DNA上共有三套基因和左右两个边界,LB和RB是长为25bp的末端反 复重复顺序,在切除及整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tms由两个基因组成:tms1(iaaM)和tms2(iaaH)生长素 tmr由一个基因组成iptz:分裂素 tmt由若干基因构成,合成稀有氨基酸衍生物(opines),即冠瘿碱。 opines有三个成员: octopine=精氨酸与丙酮酸的缩合物 章鱼碱 Napaline=精氨酸与-酮戊二酸的缩合物 胭脂碱 Agropine=谷氨酸与二环糖的缩合物 农杆碱 据此可将Ti质粒分为三大类,感染的植物诱导合成这些有机碱,但不能 利用它们,其分解酶基因在Ti质粒上,分解产物为氨基酸和糖类,供根 癌农杆菌使用作为氮源及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