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知识点 21份

合集下载

物理声现象知识归纳

物理声现象知识归纳

物理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在物理学中,声现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影响着我们日常
生活的很多方面。

在八年级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声现象的基本
知识点。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声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声音的
产生、传播和特性。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运动,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会随
之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声波是沿着压缩和稀疏的波动形式传播,并能够在空气、液体和固体等物质中传播。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通过振动传导来传播,一旦振动形成,它会在介质中以波
的形式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异,如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

声音只能通
过精密的仪器检测,而人类的听觉范围大约在20-20,000 Hz之间。

3. 声音的特性
声音有许多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频率和振幅。

频率是声音产生振动的速度,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振幅则是声音振动的幅度,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表示。

此外,声音还有相位、波长和速度等特征。

总结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是学习声学理论的基础,我们需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它们的相关计量方法。

声学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音乐和工业等领域。

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大家能够对声学理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一章声现象基本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基本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

2、叫做声源,、、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我们把它叫做。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这种能量叫作。

5、反映乐音的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

6、音调是指,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频率越高,音调。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符号为。

例如:蝴蝶翅膀每分钟振动300次,那蝴蝶振动的频率是,其意义是:8、响度是指,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有关。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它与有关。

1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其中在中最快,在中次之,在中最慢,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13、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的;噪声是指产生的声音,波形是的。

14、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1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2)(3)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处控制。

17、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至之间,把它叫做。

18、超声波是指的声波;次声波是指的声波。

19、超声波的特点;对应的应用:;;;;;20、等自然现象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应用22、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即人耳距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为17m。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 s。

二、声音的特性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现象知识归纳

声现象知识归纳一、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产生的感觉,是人类听觉系统接收到的一种感知。

物体产生声音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震动:物体因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身活动而产生震动,使分子或原子发生频繁而有规律的振动。

2.压缩膨胀:物体震动时,周围空气也会跟随受到振动的影响,形成分子的压缩和膨胀。

3.传播:压缩膨胀的机械波通过物质的传导作用向外传播。

4.感知:机械波到达耳朵,耳膜受到机械波的作用而振动,经过耳朵内部的骨骼、鼓膜等传导,最终激发听觉神经,使我们产生声音的感知。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单位是赫兹,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音量:声音的音量取决于波的振幅大小,即声音的强弱。

单位常用分贝来表示。

3.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但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色彩: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色彩,如人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空气传播:空气是最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声波通过分子的压缩和膨胀在空气中传播。

2.固体传播:声音也可以通过固体的传导来传播,如声音传导到建筑物的各种材料中,使其产生共振。

3.液体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液体的传导来传播,对于水中的生物来说,水中声音的传播非常重要。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通信:无线电、电视、电话等通信技术都是基于声音的传输原理,使人们可以远距离进行语音交流。

2.音乐:声音是音乐的基础,可以通过声音的组合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作品。

3.医学:声音在医学诊断、手术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听诊器和超声波检查等设备。

4.环境监测:通过声音可以对环境中的噪音进行检测和控制,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5.娱乐:声音在影视、游戏等娱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们带来视听体验。

五、声音的保护由于环境中噪音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声音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声现象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声现象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声现象整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以下是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的整理:1.声的产生和传播-声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源,如乐器的弦、膜的振动以及嗓音的发声原理等。

-声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是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2.声的特点-声的强度: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的频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声的响度: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能量有关。

-声的音质:声音的主要音色,由声源的不同振动成分组成。

3.声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在固体或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

4.声的反射和回声-声的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当声音的传播距离较长时,可以听到反射声音和原声同时到达的现象。

5.声的折射和聚焦-声的折射:当声音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均匀引起速度改变时,发生折射现象。

-聚焦:当声音经过适当的介质折射后,可以使声音的能量集中在一点上。

6.换能和传导-声的换能:一种形态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能量,例如声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等。

-声的传导:声音通过介质与介质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

7.声的吸收和衰减-声的吸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物体吸收部分能量。

-声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空气、介质的粘滞和摩擦等因素,逐渐减弱和消失。

8.角频率和音叉-音叉是一种能够发出特定频率声音的器具,通过改变音叉的频率可以调节声音的音调。

-角频率是指每秒钟所进行的振动周期数,单位是赫兹(Hz)。

9.声的共振和巴松管-声的共振:当声波频率和物体自身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受到共振现象的影响,声音会变得更加响亮。

-巴松管是一种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声音放大的管乐器。

10.声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声的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源的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增强或减弱声音的区域。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注意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6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7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s=1/2vt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1.难点:⑴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声现象笔记知识要点

声现象笔记知识要点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2.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作介质传播。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空气中的声速(15℃)是340m/s。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V固>V液>V气5.声音遇到物体后会被反射回去,传入人耳形成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的结构:耳廓、耳垂、外耳道、骨膜、听小骨、鼓室、耳蜗、咽鼓管。

2.人的听觉的形成:外界传来的声音通过耳廓的收集,经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经听小骨等组织把声音信号转换为生物电信号,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常规传导)3.耳聋(失聪)传导性而聋(可弥补缺陷)神经性耳聋(不可弥补性缺陷)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现象叫做骨传导。

5.双耳效应:声源发出的声音到达人的双耳的时刻不同,强弱也不同,人耳根据这些差异可以感知声源的方位,这叫做双耳效应。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音调是指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2.振动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和频率不会改变。

5.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结构、形状、尺寸、受力情况和所用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系。

6.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不同。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Hz。

7.超声波与次声波声波: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8.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亮程度,即声音的大小(强弱)。

(word完整版)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文档

(word完整版)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文档

第三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够说 “振动停止, 声音也消失〞 。

2、研究方法:( 1〕、变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变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 、不能够流传声音B 、吸取了声波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流传: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流传。

2、条件: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流传,真空不能够传声。

例题:航天员在空间站内能够直接对话,“天宫一号〞 目标翱翔器的发射标志住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定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太空是真空,不能够传声C 、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 、声音只幸亏地面周边流传三、声速: 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相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 气体 < v 液体 < v固体四、回声:1、回声:声音在流传过程中,遇到阻拦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假设不到 0.1s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房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依照 s=vt 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阻拦物间距离最少是s=340m/s ×1×0.1s=17m 。

23 、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能够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14 、测量原理: s= v 声 t ,其中 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 为声音在介质中的流传速度。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等于我们立刻听不到声音把不明显、不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转换为另一个更明显、更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

把物体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探究方法:转换法二、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探究方法:科学推理。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3、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原声与回声之间相差时间大于0.1s,人就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

小于0.1s 区分不开,但可以使声音更响亮,教室即利用这个原理。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声音的三大特性特性决定因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振动的快慢,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振幅(振动的幅度)音色材质、结构注:1、音调高不等于响度大。

2、影响响度大小的另一个因素为离发声体的远近二、声的分类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声声音(人耳听得到的部分)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蝙蝠和海豚能发出和听到超声波,大象能发出和听到次声波。

三、常见改变音调的例子1、琴弦或橡皮筋越细,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粗音调越低。

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2、空气柱(笛箫类)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3、鼓皮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4、尺子类伸出桌面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5、敲装不同量的水的瓶子(振动的是水和瓶子)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高。

6、吹瓶子(振动的是空气柱)装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低。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声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的声现象的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递给空气或其他介质时产生的。

振动物体的能量使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分子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声波。

2.声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它们的密度越大,声速越快。

3.声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和音速。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质地,与声源振动的谐波有关;音速是声音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回声和共鸣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称为回声。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共鸣现象会发生,使物体发出更大振幅的声音。

5.声音的变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如吸收、折射、散射、衍射等。

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物体吸收而减弱;折射是指声波在介质之间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散射是指声波遇到不规则表面时改变方向;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开口时弯曲传播。

6.声音的保护和利用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声音保护。

常见的声音保护措施包括低音量听音乐、戴上防噪耳塞等。

声音的利用包括通讯、音乐、声纹识别等诸多方面。

7.声音的传播媒介声波可以在空气、水、钢铁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水中约为1500米/秒,钢铁中约为5000米/秒。

8.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波长是声波的一个特性,是指在一个完整振动周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波长越短,声音的频率越高。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声现象的主要知识点,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4、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练习: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钢管、水、空气。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不一定能听见。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的传播介质。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声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在15℃的空气中是340 m/s。

介质的影响:固体>液体>气体在空气中传播,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声源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存在、听觉正常。

5、人类听声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骨传导。

6、音调: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反之,音调就低。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赫兹(Hz)。

物体在1秒内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超声波:>20000Hz 次声波:<20Hz7、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影响因素: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

声源的距离越大,响度越小;反之,响度越大。

振幅:振动的幅度。

增大响度的方法:减少声音的分散。

8、音色: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9、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分贝是声音强弱的单位,符号dB。

控制噪音的方法:防止噪音产生、阻断噪音的传播、防止噪音进入人耳。

习题:⑴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

一般在演奏前,都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现象》熟记、理解、背诵内容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以上是放大法或转换法);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

3)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被人耳接收,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真空状态下,因为发声体周围没有介质,无法形成声波,因此不能将振动向外传播,也就不能传声。

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声波。

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 液体中的声速 > 气体中的声速。

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4.铁路工人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通常都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古代作战士兵晚上休息时,通常把耳朵贴在埋入土中的牛皮制的鼓面上睡觉,这样可以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传声效果好;且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能及早听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一、选择题1、“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花接听电话喊道。

小花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是外婆打来的电话()A.声音的音色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响度 D.声音悦耳动听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D.调节MP3音量是改变了音调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5.(2013四川自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7.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8.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二、填空题1.(3分)(2013•锦州)“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2..(3分)(2013•阜新)当你打开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是由广播电台发出靠传来的.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3.(2013漳州)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

钟声是由钟_______产生的,钟声通过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4.(2分)(2013•娄底)“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5.(2013菏泽)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6.(2013年福州)如图11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

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________产生笛声。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7.(2013年上海市)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图6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8.(2013东营)14.“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传播的。

9.(2013年河南省)2.图1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_____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

三、简答题1、雪崩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大量的积雪从高处突然崩塌下落,这种现象常发生在山地。

雪崩现象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可能是积雪堆积过厚,超过了坡面提供的摩擦力,可能是温暖干燥的风的吹拂,也可能是由于声音的震响等。

试解释声音为什么能引起雪崩的发生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蜜蜂是飞出采蜜还是采蜜归来,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道理。

3.小英用水壶向暖水瓶中注开水,小明在一旁提醒她:“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

小英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明说:听出来的。

小英很迷惑。

你能帮小英弄清其中的声现象实验探究专项训练1.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

2. 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

(1)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2)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可能吗?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填一种即可)暖水壶的瓶壁振动发声3.探究:发声的桌面也在振动?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实验设计:(1)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光、玩具激光发出的激光)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2)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面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用力敲击桌面,观察小光斑位置的变化。

4.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2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7.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8.下列四项中,各说明了声学的什么原理?A.用声呐探测大海深处鱼群B.正在工作的喇叭上的小泡沫球在“跳舞”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不接触)水面,水面泛起了“微波”A说明了;B说明了;C说明了。

7.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8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4)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cm(5)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

(6)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能/不能);理由:8、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判断方法9、(二0一三年山东省青岛市)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0、(2013陕西)(7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 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时(写出一条即可).(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