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物质在水中的结晶》word学案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说课稿(课后)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说课稿(课后)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说课稿(课后)一、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结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江版)第三册第一章第8节。
教材将自然界中溶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如何提取水中的溶质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作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从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到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都有相应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之后进行学习的,对于“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有所了解,通过前几节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实验探究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人人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实施开放式教学。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提到“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本堂课在设计上突出科学探究,重视学生体验和感受,流程是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通过探究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理解结晶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验体验,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掌握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自身参与探究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获取晶体常用的两种方法。
难点: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教学设计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节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八节。
教材将如何从自然界中溶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中提取水中的溶质、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作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延伸,同时为后面一节中“水的净化”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从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到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都有相应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以及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已经学习过“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相关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但无法用溶液的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结晶现象。
通过前几节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实验探究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2)通过探究知道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3)通过探究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实验体验,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自然现象;(2)掌握蒸发、结晶等实验操作技能,具有实验观察、探究、比较分析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验自身参与探究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
3.STS(1)通过实验探究,感受结晶与社会生活间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认识获取晶体常用的两种方法。
难点: 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是什么。
五、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联系生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回顾旧识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及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具体表现为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并运用实验——探究——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本课知识,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浙教版科学八上物质在水中的结晶word学案精品教案.doc
课题:1.8物质在水中的结晶【导学目标】1. 了解品体形成的两种方法。
比较结晶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2.学会用结晶方法制备硫酸铜晶体,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重点、难点】知道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并能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预习导学】一结晶概念和结晶方法(一)回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1 >晶体有> ,而非晶体贝U没有。
2、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铁、食盐、松香B.铝、石蜡、玻璃C.冰、沥青、松香D.蔡、水晶、食盐3、常见的品体有,非晶体有。
(二)结品概念:是指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如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当部分水被蒸发,部分氯化钠就会。
(三)结晶方法4、常用的结晶方法有两种:蒸发溶剂法,常用于的固体物质,如;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常用于的固体物质,如。
5、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所以可以用法制备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实验器材:、、、、、、、。
[课堂导学]1、仔细观察教师课件展示的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和实物,认真比较并思考: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观察教师演示蒸发食盐溶液得到食盐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晶方法。
3、观察教师演示课本P37页活动,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晶方法。
小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4、阅读课本P38页:结晶水的化合物.了解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等相关概念补充:硫酸铜晶体加热分解实验,体验结晶水。
5、尝试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注意实验成功的关键。
知识拓展:了解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和析出的平衡现象由于分了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把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但是从微观角度看,一块硫酸铜晶体上可能左边有一部分在溶解的同时,另一部分在析出,溶解和析出的质量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溶解和析出平衡,质量不变,形状发生变化。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结晶 教案1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上午好!我是余秋萍,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在水中的结晶》,下面我将从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八节,共一个课时。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的领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温州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七班的学生,在七年级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晶体,但是对于晶体的形成过程并没有接触过。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描述晶体的特点以及解释形成晶体的两种方法,教学难点为结晶水合物的初步讲解。
对于两种结晶的方法,其实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视频播放以及实验演示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切实区分结晶的这两种方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我从以下3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晶体的两个特点,解释并区分结晶的两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总结晶体的特点,经过实验演示及实例讲解,区分结晶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图学习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读图、识图的能力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引课,从河水、海水等都是溶液,提问我们日常所用的纯净水,到底是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呢?引出结晶第二个环节是对晶体的特点的讲解,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关于晶体的记忆,接着通过图片的展示,对晶体的特点进行全面的总结。
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贯通,也可以潜在的帮助学生养成前后知识进行联系的习惯。
第三个环节是结晶的两种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这里主要是通过视频观看以及实验演示两个活动来完成知识点的讲解的。
仅仅是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思维调动比较困难,此时借助一定的手段可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快掌握。
第一个是结晶的实际应用——海水晒盐,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对其中重要的步骤做一定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晒盐的过程,总结得到结晶的方法之一——蒸发溶剂。
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1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1浙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度的区别和联系;3、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使学生接受事物的相互联系,量变引起质变的科学观点;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难点: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度的区别和联系教学仪器:三脚架、酒精灯、水、烧杯、玻璃棒、硫酸铜晶体、温度计、两支试管、小量筒、熟石灰、蔗糖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硫酸铜溶液:溶质是,溶剂是;碘酒溶液:溶质是,溶剂是;食盐水:溶质是,溶剂是;【引入】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地溶剂里呢?【实验演示】硫酸铜的溶解现象: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不再溶解.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引入】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地溶剂里呢?【实验演示】硫酸铜的溶解现象: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不再溶解.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的温度)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讨论】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有哪些?为何要特别指明“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说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条件不变时不能继续溶解原溶质,但其他溶质仍可溶解并可达饱和.)【思考、讨论】那么,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一般情况下)【演示】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改变条件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结论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剂水,或升高温度(一般情况下) 【思考】(1)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发生改变的是和.(2)不饱和溶液在水分蒸发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发生改变的是和.(3)不饱和溶液在加入溶质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发生改变的是和.3、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思考】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甜的糖水,说明浓度很大,那这种浓度很大的糖水是否一定是饱和溶液呢?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实验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练习】 1、试判断:①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②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③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④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⑤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⑥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B.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D. 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非常浓的溶液B.很稀的溶液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板书设计: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二、教后反思:。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初中科学八年级浙教版(1)
看一看 :
冷却热饱和硝酸钾溶液:
高温 下的 不饱 和硝 酸钾 溶液
降温 刚好
形成 溶剂的质量不变 饱和 溶质的质量不变 溶液
降温
低温下 的饱和 溶液
溶剂的质量不变 溶质的质量变小
+
晶体
结论: 通过_冷_却__热_饱_和__溶_液_ 的
方法也能得到晶体.
(2)固体粉末是什么?它是怎样形
验 成的呢?
通过上面的生活片
断,你认为通过 _蒸_发__溶_剂_ 的方法可以 得到晶体.
盐 田
盐 场
蒸发溶剂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
食盐溶液
蒸发溶剂
刚好 饱和
蒸发溶剂
晶体
(不饱和)
溶剂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不变
的溶 液
溶剂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变小
想一想
:
▪ 30℃时,将质量分别为100克与 质量为50克的甲乙两杯氯化钠饱和 溶液各蒸发10克水,冷却到30℃,分 别析出晶体a克和b克,则a与b的关系
温度 90℃ 20℃ 100克溶剂的饱和溶液温度从
物质
90℃降到20℃时析出晶体质量
硝酸钾 200克 32克 氯化钠 37克 35克
168克 2克
1、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溶解度 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硝__酸__钾_, 影响不大的是_氯__化__钠_.
2.通过分析知: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的固体溶质(如氯化钠)宜用_蒸__发_溶__剂_的方法 结晶.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固体溶质 (如硝酸钾)宜用_冷_却__热__饱__和__溶_液_ 的方法结晶.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第八节)
硫酸铜晶 体的生长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方法是( ) A.从外形上判断 B.从导电性能来判断 C.从有无确定的熔点来判断 D.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 2.2011 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了准晶 体.使固体材料家族有了除晶体、非晶体之外的第三位成员--准晶体.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 正确的是( )
粗盐――含有多种杂质的食盐。
2.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 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
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三、结晶水合物 无水硫酸铜粉末 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溶液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一】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冰的熔点是0℃,0℃的冰一定处于固态 D.水银的凝固点是-38.8℃,在温度可达-45℃的北方,可用水银温度计 【答案】A 【解析】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温度升高,选项说法错误. C、0℃的冰处于固态和液态共存状态,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D、在温度可达-45℃的北方,水银会凝固,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例题二】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 ) A.雪花不是晶体 B.玻璃是晶体 C.岩石不是晶体 D.海波是晶体 【答案】D 【解析】A、雪花是一些冰晶组合而成的,是晶体.不符合题意. B、玻璃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C、岩石的成份是非常复杂的.一般的说主要成分由碳酸盐和硅酸盐等组成的混合物.整体 来说它是混合物,也就是说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晶体.不符合题意. D、海波是晶体.符合题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一、前期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主要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再从物质的状态、种类介绍溶质溶剂,再介绍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的概念,溶液的特征,以及基本实验操作。
溶液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习浮力之后,对物体浮沉状况的巩固和深入,也为后一节物质的溶解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乐成一中八(3)班学生。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也已体会到物质在水中分散状况的相关知识,但学生对它们的了解还停留在直观表象,很少进一步作比较和判别。
对于溶解,学生印象较深的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气体和液体的溶解还缺乏系统整理和深入的思考。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出结论来,这为本节课溶液概念的得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具有良好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2.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对照观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分散状况进行简单分类,学会辨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3.经历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过程,提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科学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的概念及特征2.了解溶液的组成、混合物的概念3.知道水是重要溶剂及其他常见的溶剂(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2.学习衣服污渍用水难以除去而用其他溶剂可除去,感受科学的奥秘和神奇(四)STSE通过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在生活中的应用,认可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询问学生喝豆浆味道太淡如何解决?预设:往其中加砂糖、食盐、酱油等。
1.6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结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结晶技术在药物提纯、食品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当堂检测
-判断题:
1.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对/错)
2.蒸发结晶是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析出的过程。(对/错)
3.在结晶实验中,过度搅拌会影响晶体的形成和生长。(对/错)
3.说出至少两种结晶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通过冷却结晶法提纯食盐。
2.根据实验观察,描述晶体的生长形态和速度。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溶解度超过饱和溶液的溶液,可导致结晶。
2.结晶的类型与过程
-蒸发结晶: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逐渐析出形成晶体。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溶解度下降,溶质析出形成晶体。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在讲解抽象概念时,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实验室规范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题型整理
-板书中央:展示知识点2,用流程图表示不同类型的结晶过程。
-板书右侧:强调知识点3,以清单形式列出实验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物质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与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导学案-文档资料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说明溶液的特点。
2、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3、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4、初步学会常见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学习新课】课前任务:课外独立完成新课学习——课前学科组长评好分㈠知识点①溶液、溶质和溶剂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水中,你发现。
2.将固体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
通过上述活动可以知道能溶解在里,能溶解在里。
结论:像高锰酸钾、碘一样,能被称为。
像水、酒精一样,能称为。
溶解后所得到物质叫做。
它由和组成。
分析:溶液的质量=________的质量+_________的质量3、溶液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1)“茅台”白酒: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
碘酒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2)生理盐水: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
4、打开雪碧或啤酒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这些气体是_____________气体,说明了_______也可溶解于水中。
同理有些液体也可以溶解在水中,如_________。
总结:溶质可以是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或_________。
溶剂除了水之外,常用的溶剂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丙酮、香蕉水等,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
㈡知识点②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1、悬浊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水、血液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混合物,如油水、牛奶、肥皂水就是乳浊液。
3、悬浊液和乳浊液不稳定,久置会_________,而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4、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混合物。
金华市第十四中学《物质在水中的结晶》word教案
金华市第十四中学《物质在水中的结晶》word教案金华市十四中舒梅芳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要紧区别,了解晶体形成的方法。
[科学摸索]培养学生的观看、摸索和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
[解决问题]晶体形成的方法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与态度]通过知识点教学,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体验科学的美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取一定量食盐溶解在烧杯中。
设问:如何样将食盐从水中提取出来呢?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形,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的欲望,唤起学习的爱好。
二、新课展开(一)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设问:回忆冰的熔点是0℃,硫代硫酸钠的融解温度是48℃,什么是晶体?它有什么特点?过渡:晶体有熔点。
展现:几种晶体样品的图片。
设问:晶体还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讨论、归纳)设计意图:通过对熔点的回忆,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连贯性;通过对事物的观看,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进一步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过渡:晶体是如何样形成的呢?(二)晶体的形成演示:蒸发食盐溶液实验。
介绍器材的名称及使用方法,观看到有白色食盐晶体析显现象。
设问:这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食盐?生答:蒸发溶剂。
展现:盐田的图片,介绍食盐的制取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学生把握蒸发溶剂的实验技能,又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蒸发溶剂得到晶体。
设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得到晶体呢?活动:学生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认真观看(可用放大镜)有没有晶体析出?设问:这是利用什么方法得到晶体呢?活动:冷却热饱和溶液。
小结:获得晶体两种方法是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设问:(1)什么缘故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2)什么缘故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够得到晶体;(3)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1.5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学案1(浙教版八上)
1.5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学案1(浙教版八上)物质在水中的结晶学习目标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3.学会有关物质结晶的简单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我们知道晶体是在过程中有固定的的固体;非晶体是在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的固体。
2.下列关于食盐熔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对食盐加热,食盐就一定熔化D.当温度达到食盐的熔点时,食盐就一定熔化C. 当食盐温度达到其熔点且继续加热时,食盐才会熔化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 ( )A.熔化时是否需要吸收热量B.熔化时是否有温度C熔化时的温度是否保持不变 D.熔化时是吸收热还是放出热 [科学探究] 一、晶体的形成1.观察硫酸、铜、云母、食盐等晶体的外形。
(颗粒小的可用显微镜观看) 结论:每种晶体都有一定的。
观察硫磺粉、红磷等非晶体的外形。
结论:非晶体没有规则的。
[讨论l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哪些?[答]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有两个:(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的形成。
(1)蒸发溶剂的方法。
当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设温度保持不变),便会余下晶体,如我们吃的食盐就是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
具体方法是:海水???????食盐晶体。
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的固体物质,如得到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实验] 先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有凹穴的玻璃片上,可以观察到有。
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可以用来得到溶解度的固体物质。
如得到硫酸铜、等物质。
(3)事实上以上几种方法都是综合起来使用,即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再将溶液冷却,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课内练习]1.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晶体有;二是晶体有。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教案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通过探究晶体形成的实验,准确地说出结晶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熟练掌握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其实验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自身参与探究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了解获取晶体常用的两种方法。
难点: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归纳总结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神奇魔术,导入新知【师】今天这一堂课我非常高兴能够和实验中学同学们一起学习,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请大家看大屏幕,着一些宝石色彩斑斓非常的漂亮,其中有的宝石的甚至价值连城。
这些精美宝石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精美的宝石呢?今天我就教大家做一个变宝石的方法。
【师】现在请各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负责,先用手摸一下烧杯壁。
热不热。
【生】……【师】接下来请将棉线的一部分放入烧杯的溶液中。
两到三分钟后将棉线拿出,看一下有没有“宝石”生成,然后描述一下“宝石”的特点。
用放大镜观察一下。
【生】……【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宝石”是不是比较小,很难看的清楚,这是因为由小宝石变成大宝石需要较长的时间。
我事先已经制作了一串宝石,大家请看。
大家想不想得到这样一大串大宝石,那就请大家将棉线放回溶液中。
等下课的时候在观察一下,好吗?【师】实际上刚才变出来的这个“宝石”呢就叫做晶体。
(二)问题引导,构建新知1.晶体的形成【师】大家猜一下,刚才做的这个漂亮的宝石是什么晶体?【生】……【师】我们把像从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教学设计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科学知识是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
教学不是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而是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本节内容的具体教学思路是:通过回顾七年级已经学习的晶体与非晶体的知识,引出新课所要教授的内容。
通过视频与课堂食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8节,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学生在本章前几节中已经学习了关于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并懂得了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晶体形成的方法教学难点:晶体形成的过程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掌握了溶液的相关知识,对晶体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够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但是对于晶体形成以及结晶的相关概念有些陌生,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与帮助。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举例常见的晶体3.了解晶体形成的两种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参与课堂实验并掌握配制溶液的基本操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对生活中的现象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四)STS1.简单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与所包含的科学六.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等七.教学准备烧杯、玻璃棒、热水、硫酸铜、滴定板课件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是否还记得晶体与非晶体来引起学生的回忆。
学生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之后,举出常见的晶体。
教师展示各种常见的晶体,做出简单的介绍,并重点引出食盐晶体。
食盐加水中搅拌就可以配制食盐水溶液,那么如何从食盐水中取出食盐?晶体从溶液中形成并析出的过程就叫做结晶。
【蒸发溶剂法】人类每天需要摄入6克食盐以保证身体健康,全世界人口60多亿,每天需盐量3万6千吨,这么多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插播视频《海水晒盐》,要求学生从视频中找出晒盐的步骤。
2012-2013学年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教案(浙教版)
2、晶体的形成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从溶液中提取物质,大家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或者问,大家知道围垦海田的作用吗?说说他它的原理)
联系生活:我们所吃的食盐大多数就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蒸发后,溶液变浓,最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问: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
问: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得到晶体?
问:这两种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物质晶体的获得?
(前一种是,后一种不一定。)
对于,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不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
3、事实上,在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4、小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二、结晶水合物
无水硫酸铜粉末是白色的
硫酸铜晶体是兰色的
硫酸铜溶液也是兰色的
(这里作业本出现了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来鉴别酒精中有无水的题目,所以课堂要做必要的介绍)
三、关于溶解和析出的平衡
由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把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但是从微观角度看,一块硫酸铜晶体上可能左边有一部分在溶解的同时,另一部分在析出,溶解和析出的质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溶解和析出平衡,质量不变,形状发生变化。
请学生总结,这是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
实验:1)配制一杯70摄氏度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片上。
3)仔细观察(或用显微镜观察),有没晶体出现?
浙江省湖州市八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水(第八节 物质
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基础提升:1.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
A.水晶B.玻璃C.冰(目标1: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D.石膏E.明矾F.塑料【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晶体、非晶体的理解。
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了解3.将20℃时,100克A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20克水后,有2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析出,则A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目标4)A、10克B、30克C、56克D、90克【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掌握程度。
4.30℃时,甲烧杯中盛有8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乙烧杯中盛有4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各自加热蒸1发掉20克水后,再冷却到30℃时,甲烧杯析出W1克氯化钠晶体,乙烧杯析出W2克氯化钠晶体,则W1与W2关系是(目标4)A、W1=W2B、W1>W2C、W1<W2D、无法确定【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会晶体形成的综合运用5.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目标3)综合优化:1.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取其等质量的溶液两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份蒸发掉10g水,析出1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15g水,析出2.5g晶体,求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目标3)【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会晶体形成的综合运用2.t℃时某溶液250克,蒸发掉20克水后,析出晶体8克,又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12克。
物质在水中结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晶体形成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晶体形成的过程屮那些量保持不变,那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1、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 有较多未溶解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宜 到溶解完,先自然冷却,然后快速冷 却。
2、用玻璃棒蘸取(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了解晶体形成的两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参与课堂实验并掌握配制溶液的基本操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对生活屮的现象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2、简单了解 海水晒盐的过程与所包含的科学知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牛在七上几经学过晶体的有关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耍区别,本章笫4、5两 节己经学了溶液的相关知识。但是对结晶的概念以及形成晶体的两种方法还是不淸的,因 此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应用现有的生活、生产实例及利用前而学习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知识, 通过讨论、实验论证等方法,由学牛归纳得出结论。学牛的实验操作和仪器的正确使用需 要教师的指导。
学生练习
巩固新知识,及时
反馈
七、教学评价设计
小组名称
预习
合作
展示
点评
反馈
八、板书设计
一、结晶的概念: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二、晶体的特点
1・有规则的外形
2.有固定的熔点
三、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
2.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
九.教学反思
3•借题发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降温没有析岀硫酸铜晶体?怎样才能析出晶 体?
4.重做实验。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初中科学八年级浙教版
食 盐 晶 体
方法
(一)蒸发溶剂
药品与 仪器
步骤
氯化钠溶液、蒸发皿、三脚 架、泥三角、酒精灯、玻璃 棒、坩锅钳
1、配制氯化钠溶液
2、将溶液倒入蒸发皿
3、加热蒸发
方法 (二)冷却热饱和溶液 药品与 热硫酸铜饱和溶液、
仪器 滴管、玻璃片
步骤 39.8
75.4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食盐/克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 硫酸铜 14.3 17.4 20.7 28.5 40 55 75.4 /克
晶体的形成的方法
1)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较大的 固体物质,如
硝酸钾 硫酸铜
43.9
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 食盐/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克 温度/℃ 0 10 20 30 ………… 90 纯碱/克 7.1 12.5 21.5 38.8 ………… 43.9
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 程,叫结晶。
结晶水:有些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时,与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合在 一起,这样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 。
硫酸铜晶
石膏
(五水硫酸铜 (二水硫酸钙
)
)
谢谢合作,再见!
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学案5(教师用)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学案5(教师用)浙教版1、学会浓溶液稀释的计算。
2、会进行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3、巩固有关溶液问题的计算。
4、知道配制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
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4%,它表示20℃时100份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24份;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现将b克A物质放到c 克水中充分溶解。
(1)如果b克A物质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2)如果b克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4、根据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所得的结果,在表中填上相应的文字。
溶液中各部分变化情况溶质质量不变不变增加减少溶剂质量减少增加不变不变变化结果溶液质量减少增加增加减少溶液浓度变大变小变大变小[科学探究]一、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1、溶液稀释就是往浓溶液中加溶剂变成稀溶液的过程。
2、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所以计算时有时会牵涉到溶液的体积,这时要通过密度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 )。
4、由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所以两种不同液体混合溶解时,体积不能简单相加。
(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两种液体之和)二、有关溶液浓缩问题的计算溶液的浓缩问题思考方法可以与稀释问题一样来考虑。
三、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1、实验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2、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典型例题解析][例1] 工业生产上,有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8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导学目标】1.了解晶体形成的两种方法。
比较结晶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2.学会用结晶方法制备硫酸铜晶体,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操
作
【重点、难点】知道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并能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预习导学】
一结晶概念和结晶方法
(一)回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晶体有,,而非晶体则没有。
2、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铁、食盐、松香
B.铝、石蜡、玻璃
C.冰、沥青、松香
D.萘、水晶、食盐
3、常见的晶体有食盐、 ,非晶体有塑料、。
(二)结晶概念:是指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如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当部分水被蒸发,部分氯化钠就会。
(三)结晶方法
4.常用的结晶方法有两种:蒸发溶剂法,常用于的固体物质,如;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常用于的固体物质,如。
5、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所以可以用法制备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实验器材:、、、、、、、。
[课堂导学]
1、仔细观察教师课件展示的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和实物,认真比较并思考: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观察教师演示蒸发食盐溶液得到食盐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晶方法。
3、观察教师演示课本P37页活动,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晶方法。
小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4、阅读课本P38页:结晶水的化合物.了解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等相关概念
补充:硫酸铜晶体加热分解实验,体验结晶水。
5、尝试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注意实验成功的关键。
知识拓展:了解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和析出的平衡现象
由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把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但是从微观角度看,一块硫酸铜晶体上可能左边有一部分在溶解的同时,另一部分在析出,溶解和析出的质量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溶解和析出平衡,质量不变,形状发生变化。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可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即通常所说的溶液
2.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指降温后的溶液)
图1-8-1
B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 .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含结晶水
D .从饱和的硫酸铜溶液里结晶析出的胆矾(CuSO 4·5H 2O)是混合物
3.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无水晶体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A.溶液质量 B .溶质质量 C .溶剂质量 D .溶解度
4.海水晒盐属于 法结晶。
5.根据下图1-8-1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t 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t 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C .将t 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 时, 都会析出晶体
D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课后拓展】
6.我国许多内陆地区有着丰富的盐碱湖资源,湖水中溶解有大量的食盐(氯化钠)
和纯碱(碳酸钠),那里的农民可以“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其中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做以下分析。
右图是食盐和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现有一锅50℃热水中
溶解有纯碱和食盐两种溶质,两种溶质都接近饱和。
①将这锅热水的温度降下来。
②将这锅热水加热到100℃使水汽化掉1/3。
分析这两种情况下分别会析出哪种晶体
7.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0~100℃)
的变化见下表:
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②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 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或“=”); ③某同学欲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分离出硝酸钾,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
8、200C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200C 时饱和食盐溶液200克,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掉10克水,析出晶体多少克?
【当堂小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