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 沉积特征及演化

合集下载

东营凹陷油藏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机理

东营凹陷油藏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机理

东营下沉地带低渗透Es4滩坝砂岩油藏砂岩储层特征及机理摘要:岩心及铸体薄片观察与描述、测井、扫描电镜及岩心实验室分析资料等。

用于东营下沉地带油气藏Es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机理研究。

结果表明,该储层4具有中、低孔隙,低渗透,低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细喉道德特征。

这主要是由于沉积(细颗粒和泥质夹层)和成岩作用(压实、胶结、溶解)。

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石英自生激怒,及自生粘土。

粘土矿物通常通过填充孔,紧密贴合孔的壁,桥接,包裹颗粒,和单独的连接孔等堵塞毛孔。

溶蚀作用不明显,不提高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所以它是低渗透油藏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滩坝砂岩;低渗透;储层特征;沉淀;成岩作用1简介随着地层岩性油气藏理论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不断完善,滩坝砂岩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了成功。

到目前为止,中国渤海湾,东营下沉地带已发现了八个滩坝砂岩油藏,其中三层次的石油储量报告多达一亿吨,表明滩坝砂岩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进步,滩坝砂岩油气储量将持续增加,但油气勘探和开发受到了滩坝砂岩物理性质的制约。

通过研究探讨中国渤海湾沉东营下滩坝砂岩油藏储层的岩性特征,对剩余油的研究和提高采收率的沉地带低渗透Es4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积储层低渗透的机理、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几个方面。

中国,渤海湾盆地,东营下沉地带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暨阳凹陷,随着特征与南北和重叠的缺点,是在东西90公里长,宽65公里,南北,面积约5700公里2,又可分为北部陡坡带、中央断裂背斜带,南部缓坡带,和牛庄、利津、拳击、民丰地势低的次级构造单元等[2–3 ]。

从底部到顶部的地层分为孔店组、沙河街(分为成员4,3,2和1再从底部到顶部)和东营组轮流。

2油层特征2.1岩石学特征少量是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图1)。

中国东营下沉地带低渗透滩坝砂岩Es4一般来说,石英的含量是40% - 50%,最高可达53%。

长石含量是26%–44%,碎屑含量是12%–30%。

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

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

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

沙二段是东营凹陷高钻遇低认识的重要层系。

东营凹陷1972年第一次上报沙二段探明石油储量,截至2020年底,共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4亿吨,涵盖了胜坨、东辛等21个油田。

目前,东营凹陷沙二段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层序界面识别、沉积相研究、储层精细描述、油气富集规律、油气运移模式等方面。

因此,东营凹陷沙二段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沙二段油气的勘探。

在汉斯出版社《地球科学前沿》,有学者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各储量块成藏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过沙二段油气显示井、油流井典型油藏剖面进行解剖,总结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以期对相同类型盆地、相同层系油藏勘探提供借鉴。

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是位于压力封存箱之外远离烃源岩的常压油藏,主要发育断块油藏和背斜油藏。

从目前发现的储量来看,北部陡坡带占60%,中央背斜带占33%,南部缓坡带占7%。

从油藏的分布层位来看,东营沙二下、沙二上均有分布,其中以沙二下亚段构造油藏分布最多。

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来自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或者沙三下亚段烃源岩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混合的油气。

沙二段混合型油藏具有多油源混合成藏的特点,即有同一洼陷来自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油气混合,也有来自不同洼陷的油气混合。

东营凹陷北部胜北断裂带沙二段油藏,位于胜利村背斜的沙二段原油来自利津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有高γ-蜡烷、低C27重排甾烷、低4-甲基甾烷的特征。

位于坨庄背斜的沙二段原油来自利津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具有低γ-蜡烷、高C27重排甾烷、高4-甲基甾烷的特征。

而位于坨庄和胜利村两个背斜的沙二段鞍部的原油特征介于上述两类原油之间,具有混源特征。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二段油藏既有利津洼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油气,又有牛庄洼陷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油气。

南部乐安油田沙二段油藏既有牛庄洼陷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油气,也有博兴洼陷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油气。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构造及沉积岩相特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构造及沉积岩相特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构造及沉积岩相特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对石油储量的探测研究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任务。

而其中的凹陷构造和沉积岩相特征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造和岩相特征,为石油勘探提供了依据。

因此,本文的意义在于加深对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认识,研究沉积岩相与构造变迁特征,并提出合理的探测方案,从而为石油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目前,对于东营凹陷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尤其是在南部地区的石油勘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对于东营凹陷北部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陡坡带的结构和岩相特征,目前尚未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构造和沉积岩相特征分析,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构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地层的岩性、层位、斜坡和洼地等构造特征,以便发现结构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

2. 对于沉积岩相特征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层位、不同岩性、不同成分和不同结构的岩石类型。

了解物源特点和沉积环境对储层形成的影响。

3. 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地震、地球化学等探测手段,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进行勘探和分析,提出未来石油勘探的建议和可行性方案。

四、预期结果本文预期将对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地质构造和岩相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揭示该区域的结构规律性、沉积过程和储层形成机制,研究该区的石油勘探前景和市场价值,为提出科学的探测方案和加快石油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聚类分析法在临盘油田大芦家沙二下层系细分中的应用

聚类分析法在临盘油田大芦家沙二下层系细分中的应用
11 定 义 类 的 直 径
{( lf H 工Pf)1 "< -】 Di s< ) [( ] , 和{ , , , j ” i < -
2 最 优 分 割
根据 聚类分析 的原理和方 法 ,将沙二下 的5 个砂层组 ,4 个小层 3 进 行分类 。根据 分割结果 ,结合该区块的具体的特征和层间干扰定量 化 技术政 策界限 ,最终将4 个 小层分割结果 为 l2 ,l 3 , — 3 3 。 0 ~ 43 4 ,共 2 5 分为3 层系 ,误差函数为01 1 。 套 .5 4
参 考 文 献 【 《 油技 术手册 》编写组 采 油技 术手 册 石 油化 工 出版社 1 】 采
[ 王 鸿 勋 ,张琪 等编 采 2 】 由工程 原理 石 油 工业 出版社 ,18 ,7 99 f 井下作 业 工具 工 石 油工 业 出版 社 ,2 0 。1 3 1 04 2
本 ,建 议尽快 引进先进的 没备 、仪器和监测技术 ,提高监测手段 。 ( ) 2 封隔器找漏 下封次数 多 ,一口找漏井花 去封隔器材料 成本 动辄上万元至几万元 ,造成 巨大的人力财 力浪费 ,采油方也经 常此材
得到第k1 -类 一 { ‘+,, 一1 一 l ^ 1。类似的方法一次可以 = … 得到
所有类 G, 2 , l , G ,这就是我 们所求 的最优解 ,l P . ) { l . G … i ( k= G, , ) , G G 总之 ,为 了求最优解 ,主要是 计算:
3 存在问题 和建议 ( )由于套管监测技 术落后 ,很 少能准确地给 出一个大致漏 失 1 段 ,在一 定程度上增 加了工 作量 ,延长 了找漏周 期 ,加 大了作业 成
力、分 析能力 、操作水平上 的差距 ,一定程 度上影响到找漏的进度和 准确性 , 应进 一步将强这方面的学习教育。

临盘油田大芦家沙二下段沉积微相研究

临盘油田大芦家沙二下段沉积微相研究

临盘油田大芦家沙二下段沉积微相研究X赵可英(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山东临邑 251507) 摘 要:为改善临盘油田大芦家断块沙二下目前开发效果较差的现状,利用组合测井资料和地震相标志,结合测井相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上展布沉积微相,最终为测井二次解释提供依据。

关键词:测井相;沉积微相 中图分类号:P63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3—0136—01 大芦家含油构造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邑大断层下降盘。

该构造是临盘油田的主力含油区块,自下而上共发育了8套含油层系。

其中深层沙二下储量1139×104t,占总储量的27.8%,因构造不落实,井网不完善、注水效果差,导致开发效果差,目前整体采出程度12.3%,综合含水54%,处于低速低效开发状况。

针对目前的开发现状,利用岩芯观察描述和分析化验资料,岩石学特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及沉积层序进行深入研究。

利用组合测井资料和地震相标志,正确划分沉积相和沉积微相。

1 测井相分析沉积相分析中,岩心资料是最直接、最可靠的第一性资料。

但由于钻井取心费用高,为此,有“电取心”称谓的测井资料沉积相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和重要性。

随着测井资料的广泛应用与测井地质学的发展,用测井信息进行沉积相研究的新方法-测井相分析法得以发展和完善。

不同的测井曲线反映储层的岩性、物性和流体性质的能力,以及分辨地层的能力不同,依据研究区三角洲前缘储层厚度及性质,考虑不同测井曲线纵向分辨能力,选择了自然电位(SP)和2.5m电阻率曲线(R2.5),并配合微梯度、微电位曲线,以及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进行测井沉积微相综合研究。

通过取心井典型沉积微相和测井曲线对应分析,建立岩心相与测井相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岩心标定测井,最终确定了临盘油田沙二段测井相特征,以此为依据对未取心井进行沉积微相分析。

2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相模式指导下,认真分析河流走向与砂体展布之间内在关系,根据区域地质特征,确定主要的物源方向,总结可能获取到的一切相标志,合理判断该时期的沉积环境。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油气资源基地之一,凹陷内曾发现了大量的低阻油藏,其中凹陷内的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是该地区最富有潜力的油气储集层之一。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东营凹陷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沉积盆地,沉积层系发育多样,油气藏类型复杂。

沙四段是一种常见的低阻油藏储集层,其成因特征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沙四段低阻油藏与盆地构造演化有关。

东营凹陷经历了长时间的构造变形与演化,形成了多期次的构造抬升与沉降作用。

其中的凹陷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受到构造的控制和干扰,导致了沉积物的分布和流向的变化。

油气在此构造作用下被集聚形成了低阻油藏。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还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有关。

东营凹陷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地区,处于不同的构造带之间,包括了北辰凹陷、黄河背斜、胶东隆起等。

这些构造单元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层和隆起,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沙四段低阻油藏通常位于这些构造单元的下部,受到构造带的分隔与控制。

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形成与沉积环境有关。

在东营凹陷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期的相变和沉积环境的变化。

沙四段多为河流、湖泊、三角洲等陆相环境的沉积,沉积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较丰富,有利于油气的储集与运移。

对于沙四段低阻油藏的评价,通常从储集层、流体性质和储量等方面进行。

储集层的特征评价。

沙四段低阻油藏一般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种特点使得油气能够在岩石中形成独立的储集空间。

沙四段沉积物的颗粒粒度较细,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复杂,有利于油气的储集与运移。

通过测井和岩心剖面等方法可以评价储集层的物性参数,为油气储量评价提供依据。

流体性质的评价。

低阻油藏通常具有较好的流体性质,包括较低的粘度和较高的含油饱和度。

通过岩石圈压汞和分析油样等方法,可以得出油气的物理性质,并评价其可开发性和经济价值。

储量的评价。

储量评价是低阻油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等多种方法,可以对油气储量进行估算。

1 东营凹陷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生烃潜力_盖玉磊

1  东营凹陷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生烃潜力_盖玉磊

东营凹陷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生烃潜力盖玉磊(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监督管理部,山东东营257001)摘要:从东营凹陷孔店组早期盆地构造沉积研究出发,分析研究孔二段及暗色泥岩空间分布及其生油指标,进而对其生烃潜力及油气资源量进行评价和预测。

济阳坳陷孔二段主要发育于东营凹陷的中北带地区和博兴洼陷,暗色泥岩发育面积为1000~1300k m 2;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Ⅲ型,有机质含量为0.91%~0.99%,镜质体反射率为0.85%~1.58%,为中等烃源岩,按有机碳质量平衡法计算东营凹陷孔二段烃源岩的生烃总量为7.1×108t,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关键词:烃源岩;资源量;生烃潜力;孔二段;东营凹陷中图分类号:TE112.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03(2008)05-0046-03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部,第三次资源评价认为凹陷的油气资源总量达38.4×108t,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1],然而东营凹陷资源评价主要针对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

近年来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独特的原油性质表明,凹陷深层还存在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即孔二段烃源岩。

该套烃源岩的发育分布范围和油气资源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东营凹陷深层的勘探潜力。

笔者从孔店组早期盆地的构造沉积出发,分析了孔二段暗色泥岩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油指标,进而对其生烃能力及油气资源量进行评价和预测。

1 孔二段分布规律济阳坳陷断陷早期盆地按其长轴走向分为北西向和东西向2种基本类型[2-3]。

其中北西向盆地发育最早,控制着孔二段沉积时期地层的分布和发育。

1.1 沉积构造背景孔二段沉积时期,济阳坳陷发育5条主要的北西向断层(罗西断层、孤西断层、五号桩断层、陈南断层和石村断层),呈斜列式集中分布在郊庐断裂的西侧,走向约320°,与北北东向郑庐断裂构成锐夹角关系,受北西向断层控制,沉积凹陷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宽度较窄[3]。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东营凹陷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盆地之一,凹陷内发育了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相的双胜组、下双石组、沙四段等多个沉积层系,其中沙四段是一种低阻油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及评价进行探讨。

1. 沉积特征:沙四段主要是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砂岩,沉积环境主要是河道、湖泊和冲淤沉积盆地等。

沉积环境的特点决定了沙四段岩性较为单一、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

2. 地质构造:东营凹陷是一处复杂的断陷地质构造,受多期活动的断裂和褶曲作用影响,构造活动为沉积物提供了较好的储层发育条件。

断裂和褶曲作用对沉积岩石的破碎和改变形成了较高的渗透率和孔隙度。

3.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在沉积物质逐渐转化为岩石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渗流和化学作用,引起岩石中矿物质的改变。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岩作用主要包括碎裂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这些作用使得沙四段岩石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孔隙度。

对于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评价主要从储层特征、物性参数和油藏动态等方面进行。

1. 储层特征:沙四段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一般高达15%-20%,渗透率在100-500mD范围内。

沙四段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质,岩石中孔隙型态以溶蚀孔、胶结孔和粒间孔为主。

2. 物性参数: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对于油藏的评价非常重要。

通过岩心分析、测井曲线解释和实验室测试等手段,可以获得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性参数。

3. 油藏动态:对沙四段低阻油藏进行评价时,需要关注油藏动态参数,如压力、温度、含油饱和度和小型测试等。

这些参数对于确定油藏的开发潜力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特征、地质构造和成岩作用等方面。

在评价沙四段低阻油藏时,需要考虑储层特征、物性参数和油藏动态等因素。

研究这些因素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图 1 大芦家构造位置图
�������������������������������������������������������������������������������������������������������������������������������������������������������������������������������������������������������������������������������������������������������������������������������������������������������������������������������������������������������������������������������������������������������������������������������������������������������������������������������������������������������������������������������������������������������������������������������������������������������������������������������������������������������������������������������������������������������������������������������������������������������������������������������������������������������������������������������������������������������������������������������������������������������������������������������������������������������������������������������������������������������������������������������������������������������������������������������������������������������������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1]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1]
说明,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孔隙的
保存。
4.3胶结作用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胶结物以碳酸盐矿物为主,
其次是次生加大的石英和自生粘土矿物。从对储层性
质的影响大小来看,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最重要,它使储
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大降低。
碳酸盐胶结强弱与成岩演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成
岩早期主要为方解石胶结,分布深度为1000~1900m
在该深度范围主要分布原生粒间孔隙经胶结物占据后
剩余的粒间孔隙,即胶结剩余粒间孔隙。当埋深超过
1650m后开始出现溶蚀作用,在不同的深度段溶蚀作
用的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孔隙组合类型。其中在
1650~1900m深度范围,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形成溶
蚀孔隙与原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段;超过1900m以
后,因岩石受早期的胶结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压实作用显得不重要,溶蚀和胶结作用基本上占了主
导地位,储集空间基本上都属于次生孔隙(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埋深一般为1600~5300m,碎屑
岩储层的原生孔隙不发育,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作用
产生的各种次生孔隙。
2次生孔隙发育特征
由于构造特征、埋藏史和古地温梯度的差异,造成
根据对东营凹陷不同地区、不同沉积微相、不同岩
石类型储层物性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埋藏深度增加,
其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是不断下降的,只是下降的速度
不同而已。成岩早期,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
大,后期影响较小。
通过对北部陡坡带不同岩性、不同碳酸盐胶结程
度下8000多个样品的孔隙度随埋深的变化研究发现,
图1 东营凹陷不同地区孔隙垂向演化与分布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成因特征及评价
东营凹陷是中国大陆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之一,其中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被认为是该
地区的重要油气资源。

其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构造演化过程、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

东营凹陷是华北克拉通北部东北向走向的构造裂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的早期。


造演化过程中,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主要形成于三叠系晚期至侏罗系,受到了来自山西组
破坏、多次逆冲褶皱的影响。

这些构造活动和破坏作用使得含油层系在构造应力和流体运
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低阻储层,有利于油气的富集和保存。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沉积环境特征也是其成因的重要方面。

根据地质调查和沉积相
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或半陆相环境,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盆及湖泊沉积等。

这些沉积环境具有较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河流冲积平原的河道砂体发育,湖盆中湖底
湖心砂体、沉积物环带和沉积物条带聚集了大量的油气。

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岩石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细致的评价。

研究发现该油藏主要以
砂岩为主,呈现出良好的储集性能和储量丰富的特点。

储层岩石通透性较高,孔隙度较大,有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岩石性质的研究还表明,沙四段砂岩粒度分布较为均匀,成熟
度适中,孔隙结构复杂,这些都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营凹陷沙四段低阻油藏的成因特征主要包括构造演化过程、沉积环境和岩石特征等
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评价,对该油藏的储量和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进一
步研究和利用该地区的油气资源。

渤海湾盆地东营_惠民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

渤海湾盆地东营_惠民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

第25卷第4期2003年8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 OLEUM GE OLOG Y &EXPERIMENT Vol.25,No.4Aug.,2003文章编号:1001-6112(2003)04-0366-05渤海湾盆地东营—惠民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谭丽娟,蒋有录(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摘要: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作为济阳坳陷南部两个相邻的、构造格局相似的陆相箕状断陷,其石油地质特征有相似之处,但油气富集程度有明显差异。

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油源条件、构造特征、火山活动以及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的配置等。

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特征的配置,是造成不同构造部位主要储油气层位和油气藏类型差异性的直接原因。

结合油源特征、生储盖组合和输导系统特征,东营、惠民凹陷的油气成藏模式可归为5种类型:洼陷带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成藏模式、洼陷区上生下储-垂向运移成藏模式、中央隆起带和北部陡坡带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南部斜坡带下生上储-复合运移成藏模式和周边凸起区新生古储-复合成藏模式。

关键词: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富集;控制因素;东营凹陷;惠民凹陷;济阳坳陷;渤海湾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东营和惠民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部两个相邻的中新生代箕状凹陷,内部构造格局相似,中部均发育有油气非常富集的中央隆起带(图1),石油地质特征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中,东营凹陷面积5700km 2,平面上呈“三凸两凹”的构造格局,在陈家庄凸起和中央隆起带之间是利津—民丰洼陷即北部洼陷带,在鲁西隆起—广饶凸起与中央隆起带之间为博兴—牛庄洼陷即南部洼陷带;惠民凹陷面积约7000km 2,以中央隆起带为界,临南、里则镇、庙北次洼构成南部洼陷带,滋镇和阳信两个次洼构成北部洼陷带[1]。

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不同的是,惠民凹陷临商中央隆起带是一个水下古隆起,沙四末期已初步形成,后经改造断层发育。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

东营凹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东营凹陷是中国临港区域最大、最深的凹陷之一,在南部坡降区域常常存在着古生界砂体的储层。

对于这些砂体的研究,不仅对于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于了解其成因、沉积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东营凹陷南部坡降区域中,古生界潜山界面是一条考古生界储层的重要线性结构。

为了更好的识别这些储层,需要找到其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

特征一:应力过渡带应力过渡带是古生界潜山界面的一种重要特征。

在该界面下方地层中,应力场逐渐转变为水平应力,使得砂体在该界面下方的地层中更容易维持储层的稳定性。

因此,应力过渡带往往是古生界潜山界面的储层发育区。

特征二:古地理位置突变带在古生界潜山界面上方,由于上部地层经历了古地理演化的影响,往往有峡谷和河道的发育和变化。

因此,在该界面上方,储层与非储层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种古地理位置突变带通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一系列断层带,为识别储层提供了重要线索。

特征三:沉积体系变化在古生界潜山界面上方,由于沉积体系的变化,储层的分布可能出现明显的改变。

针对这一特征,我们需要采用地震序列分析技术,对于不同沉积体系下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精细识别。

为了更为准确地确定古生界潜山界面,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卡取方法:1.利用陆地地震剖面和反演结果,框定古生界潜山工区以内的地震剖面反演界面。

2.根据前述特征,通过地震解释方式、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逐层识别出下伏潜山的应力过渡带,应力过渡带下伏的储层发育区。

3.针对沉积体系变化带来的储层分布的不确定性,应用时频分析技术,对于地震属性特征进行精细提取,以综合研究储层在不同地质时期内的分布。

总之,古生界潜山界面识别特征及卡取方法的研究对于东营凹陷南部坡降区域古生界砂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指导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

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

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21, 11(2), 207-212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21.112017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宁方兴1,杨永红1,张顺1,李伟2,朱德燕1,银燕1,丁桔红1,关丽11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21年1月4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18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26日摘要东营凹陷沙二段是认识程度较低的层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典型油藏解剖,明确了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沙二段构造油藏来自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具有单一油源或多源混合成藏得特点,既有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烃源岩产生油气的混合,也有不同洼陷来源的油气混合;输导体系由油源断层和骨架砂体组成,具有三种油气输导方式,即油源断层垂向输导,断层砂体侧向输导,断层砂体阶梯性输导,以油源断层垂向输导为主;断层和三角洲平原–前缘和滩坝砂体匹配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

该成果对济阳坳陷沙二段构造油藏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沙二段,构造油藏,成藏规律,油源断层,三角洲,东营凹陷Reservoir Formation Law for StructureReservoir of the Second Member ofShahejie Formation in DongyingDepressionFangxing Ning1, Yonghong Yang1, Shun Zhang1, Wei Li2, Deyan Zhu1, Yan Yin1, Juhong Ding1, Li Guan11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Shandong2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Jan. 4th, 2021; accepted: Feb. 18th, 2021; published: Feb. 26th, 2021宁方兴 等Abstract 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Dongying Depression is a low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has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typical reservoir anatomy of structure reservoirs, the reservoir formation law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s determined: The structure reservoirs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from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have features of single oil source or multi-source mixing from Es 3L source rock and Es 4u source rock or different sags; The transport system is composed of oil source fault and skeleton sand body. It has many kinds of oil and gas transport modes that are oil source fault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fault-sand body lateral transportation, fault-sand body ladder transportation, mainly oil source fault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Fault and delta plain-front and beach bar sand body matching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structure traps. The result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for structure reservoir exploration in Jiyang depression. Keywords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Structure Reservoir, Reservoir Formation Law, Source Fault, Delta, Dongying Depression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1] [2] [3]。

东营凹陷超压特征及演化与油气驱动机制的开题报告

东营凹陷超压特征及演化与油气驱动机制的开题报告

东营凹陷超压特征及演化与油气驱动机制的开题报

题目:东营凹陷超压特征及演化与油气驱动机制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东营凹陷是中国黄海油气资源战略重点区域之一,油气勘探开发成果显著,但该区域超压带拓展及演化、油气驱动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是震源深度控制下的“地层流体密集区”,超压与油气分布密切相关。

因此,深入研究东营凹陷超压特征、演化及油气驱动机制等问题对于进一步明确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及有益战略部署。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旨在利用地震资料、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及实验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东营凹陷超压带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史,探究超压带形成演化的过程及强度、范围及控制因素。

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勘探开发经验及成果,探究东营凹陷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驱动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分析东营凹陷超压带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2. 建立东营凹陷的超压演化模型,模拟超压演化历程;
3. 梳理超压带发育历史,分析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4. 探究东营凹陷油气分布特征及具体含气层的驱动机制。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全面梳理东营凹陷超压带的特征及演化历史,探究其形成的演化规律及主要控制因素,并深入挖掘油气聚集的内在驱动机制。


期研究结果将对东营凹陷的油气勘探开发乃至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惠民凹陷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储层成岩演化

惠民凹陷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储层成岩演化

惠民凹陷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储层成岩演化
邱隆伟;姜在兴;操应长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7(021)004
【摘要】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室内分析,结合沉积微相的研究,探讨了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成岩作用特点,建立发滩坝沉积的埋藏成岩演化模式。

通过研究认为,尽管沙二下亚段埋藏较浅,但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A1期,储层总体上处际弱压实,弱胶结状态,次生孔隙较发育。

【总页数】3页(P6-8)
【作者】邱隆伟;姜在兴;操应长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资料科学系;石油大学石油资料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火成岩相控多属性储层预测方法——以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三中亚段火成岩为例[J], 韩波;石岩俊
2.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储层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 [J], 曹刚;王星星;朱筱敏;曲全工;吴陈冰洁;贺敬聪;戴博毅
3.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马奔奔;操应长;王艳忠;贾艳聪;张少敏
4.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三区沙三上亚段辫状沟道储层构型剖析 [J], 国景星;符鹏展;
姚秀田
5.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一区沙二下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J], 宋晓倩;国景星;高秋菊;巴素玉;师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盘地区储层描述简析

临盘地区储层描述简析

临盘地区储层描述简析摘要: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杂隐蔽油藏储层描述成为制约勘探目标落实的关键因素。

临盘采油厂结合惠民凹陷实际特点,在精细地层对比构建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钻井同时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综合“油--藏”连接通道研究和区域构造研究进而落实有利的储层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

关键词:临盘油区;储层描述;构造岩性油藏一、临盘地区基本情况临南洼陷是一个长期继承性洼陷。

整个洼陷呈地堑式结构,狭长状,洼陷两侧不同层系均发育多个三角洲砂体和扇三角洲砂体。

同时,在洼陷同沉积断裂的下降盘,发育了大量的低位扇和重力流砂体。

这些沉积体系受物源方向及古地形的控制,展布规律各不相同。

加之与不同的构造背景相配置,就形成了临盘地区多油藏类型的油气分布特点(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倾尖灭油藏、滑塌浊积体油藏。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剩余油气资源的隐蔽性越来越强,岩性油气藏在勘探领域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占到总探明储量的55%以上,而且仍呈上升趋势。

说明岩性油气藏是当前油气勘探领域最现实、最有潜力、最具普遍性的新领域。

预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岩性油藏仍将惠民凹陷最主要的勘探方向。

二、临盘地区储量描述工作主要做法自1960年钻探华7井开始,惠民凹陷已经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勘探历程。

到90年代中期,惠民凹陷主要在中央背斜带、斜坡带寻找断块构造油藏。

在经过多年的以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之后,勘探的重点已逐渐转移到隐蔽油气藏。

由于岩性油藏受构造、断层、岩相、砂体几何形态等多种因素控制,特别是其圈闭的隐蔽性,使得岩性油藏的勘探难度要比构造油藏大的多,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区的岩性油藏进行系统的研究。

1、构造特征研究:岩性油藏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原生油藏和次生油藏两种类型,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及多年来勘探成果的分析,把油气运移经过、聚集成藏和波及到的构造背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临南斜坡带划分四个最有利的构造大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50520 [作者简介]邢杨(1991),男,硕士生,从事储层地质学的学习研究工作;通信作者:何幼斌,h e yb 122@163.c o m ㊂[引著格式]邢杨,何幼斌,张鑫,等.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演化[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5,37(7+8):5~12.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演化邢杨,何幼斌,张鑫,王宁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摘要]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E d 2)为砂泥岩频繁互层㊂该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层间矛盾逐渐突出,开发难度也不断加大,其中主要问题是对沉积微相和对应砂体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㊂在岩心观察㊁镜下薄片鉴定和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岩石颜色㊁岩石结构及粒度分析特征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共识别出三角洲前缘㊁前三角洲和浅湖3种沉积亚相并细分为8种沉积微相类型,描述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砂体的特征,阐明沉积微相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演化规律㊂随着沉积物供给变化和湖平面升降综合作用影响,三角洲从北西向南东持续推进或者收缩,纵向上识别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于1次湖退和2次湖进过程㊂由于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且砂体横向变化小㊁连续性较好,可形成较大规模的地层岩性圈闭㊂[关键词]大芦家;东营组二段;三角洲相;湖泊相;沉积特征[中图分类号]T E 12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15)07+08000508大芦家地区是临盘油田的主要产油区,其中东营组二段(E d 2)是该区块的主力含油层位,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㊂随着开采和注水程度的不断提升,层间矛盾逐渐突出,随之开发难度也不断加大,其中主要问题是对储集砂体类型和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深化㊂前人曾对研究区沉积㊁构造㊁储层,油气成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1~8]㊂从研究成果可知,研究区E d 2物源主要来自于西北部或北部,主要发育湖相河控型三角洲体系㊂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并未对南部做系统的研究,也未以小层作为最小研究单元对沉积微相做精细划分,从而导致砂体的平面和剖面分布规律认识不清㊂针对以上问题,应先确定研究区E d 2各砂层组内沉积微相类型,其次明确砂体的平面展布和纵向分布规律,为下一步油田后期开发方案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㊂1 区域地质概况大芦家地区构造位置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邑大断层的下降盘,受临邑断层牵引作用的控制,该地区属于典型的逆牵引背斜构造[1~7],东北部紧邻临十㊁临十三断块区,西与盘河断块区相连,南与临南洼陷相隔,北隔滋镇洼陷与埕宁隆起相望,研究区面积约为27.28k m 2(图1)㊂研究区古近纪地层发育较完整,从老到新发育孔店组㊁沙河街组和东营组(E d ),其中E d 自上向下分为东营组一段和E d 2㊂E d 2为深灰色泥岩与灰色㊁灰白色粉砂岩互层,厚度为230m 左右㊂根据小层对比结果,该段可分为3个砂组,共35个小层㊂2 沉积相标志相标志是判别沉积相最直接的研究手段,一般包括岩性标志㊁古生物学标和地球化学标志等[9~10]㊂由于资料原因,笔者选取岩石颜色㊁岩石结构和粒度分析进行说明(图2)㊂㊃5㊃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5年8月第37卷第7+8期J o u r n a l o fO i l a n dG a sT e c h n o l o g y (J.J P I )A u g .2015V o l .37N o .7&8图1 临盘油田大芦家构造位置图2.1 岩石颜色研究区E d 2岩石类型主要为陆源碎屑岩,包括细砂岩(图2(a ))㊁粉砂岩(图2(b ))㊁泥质粉砂岩㊁灰质泥岩和泥(页)岩,另外,还有少量灰质粉砂岩㊁油页岩等,整体岩性偏细㊂泥(页)岩颜色多为深灰色和灰黑色,较致密,发育水平层理,局部可见植物碎片,多已碳化,也发现少量壳类化石,表明泥岩以陆源沉积物为主,且沉积时水体较深㊁较安静㊂油页岩发育较少,主要为灰褐色,深灰色,呈薄层夹于灰色灰质泥岩或泥岩中,形成于水体较深的局限缺氧的弱还原环境㊂图2 临盘油田大芦家E d 2岩心照片2.2 岩石结构薄片鉴定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细砂岩(图2(c ))和岩屑质石英粉砂岩(图2(d )),石英体积分数一般为65%~92%(平均81.61%),长石体积分数为2%~26%(平均10.4%),岩屑体积分数为14%~23%(平均18.75%)㊂砂岩总体分选性中等,磨圆为次棱角至次圆状㊂胶结物㊃6㊃ 石油天然气地质2015年8月以方解石为主,体积分数一般为15%~30%;颗粒主要为点线接触,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其次是接触式;杂基以泥质为主,体积分数一般为5%~10%㊂上述特征说明,E d 2储层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偏差,反映沉积物沉积时所处于中等强度水动力条件,这是三角洲沉积常见的特征之一[5,11~16]㊂2.3 粒度分析根据L 34-2井的筛析资料,绘制了研究区E d 2砂岩的典型粒度概率累计曲线图(图3),曲线共分3类:1)两段式曲线 由低斜率的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跳跃总体体积分数为35%~45%;悬浮总体体积分数55%~65%,分选较差,与跳跃总体交截点φ为4左右(图3(a ))㊂该类曲线显著特点是悬浮总体含量高,代表河流作用大于波浪综合作用㊂2)三段式曲线 该类曲线以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为主,且跳跃总体分选较好,跳跃总体由于受河流和湖泊双重作用,导致沉积物粒度大小和分选性不同而分为2段;悬浮总体体积分数在20%左右,与跳跃总体交截点φ为3~3.5(图3(b ))㊂3)多段式曲线 可看作由2段跳跃总体与1段悬浮总体组成,跳跃总体体积分数为30%~40%,悬浮总体含量较高,跳跃总体与悬浮总体交截点φ为3.5~4(图3(c ))㊂分流河道携砂体向湖盆中央推进时,由于湖水的强烈顶托作用,水流能量和湍动性呈现动荡性特点,造成颗粒搬运方式复杂多变,可能会造成跳跃总体分化出多个次总体,跳跃总体一般含有多个斜率不等的次总体,这反映了水流的牵引流特点[17~19],以上特征均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典型粒度特征㊂图3 临盘油田大芦家L 34-2井E d 2粒度概率累计曲线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通过3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综合2口井的测井㊁录井和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结合观察到的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对研究区E d 2进行了沉积相研究㊂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E d 2属于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㊂其判断依据为:①E d 2岩心原生色整体偏深,反映当时弱氧化还原的浅水环境;②E d 2岩心主要发育受河流作用影响的沉积构造,发育少量波浪作用影响和改造的层理,说明沉积物受波浪冲洗作用较弱;③岩心观察配合测井曲线特征,从底部到顶部观察到多期次的三角洲进积沉积序列,多期岩性以泥岩开始向上粒度逐渐变粗,表现为反韵律特征;④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E d 2沉积时期,地壳不断抬升,水体变浅,水域收缩,洼陷地形渐近平缓,河流携带沉积物从北部的中央隆起带系而来,向湖盆中央不断推进㊂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将研究区E d 2沉积体系划分为三角洲前缘㊁前三角洲和浅湖3种亚相㊁8种微相类型㊂3.1 三角洲前缘亚相研究区E d 2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现有资料综合分析,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㊁河口砂坝㊁远砂坝㊁席状砂和支流间湾5个沉积微相(图4)㊂㊃7㊃第37卷第7+8期邢杨等: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演化图4 大芦家L 50井E d 2垂相沉积序列㊃8㊃ 石油天然气地质2015年8月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沉积物由浅灰色㊁灰绿色细砂岩㊁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㊂垂向上表现为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砂岩中发育有槽状交错层理㊁平行层理㊁波状层理,夹泥质条带,有时因强水流条件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底部出现泥砾,多呈长条形,反映水流突然增强,对下伏泥质沉积物进行冲刷作用㊂粒度概率曲线为两段式㊁三段式,滚动总体较发育㊂单个沉积序列厚度变化于4~10m 之间㊂砂体多以单一透镜体存在,纵向上也可由多层砂岩透镜体相互叠加形成厚度达10m 以上的砂体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高幅钟形㊁箱形或钟形箱形复合型㊂2)河口砂坝微相 河口砂坝在各个小层中均有发育㊂主要为灰色㊁灰白色细砂岩㊁粉砂岩为主,顶部常见灰色致密薄层灰质砂岩㊂层内发育沙纹层理㊁平行层理和波状层理,偶见少量植物屑和炭屑,局部见冲刷面和爬升波纹层理,形成于中等水动力条件㊂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两段式或三段式,由跳跃和悬浮总体组成,反映出河口砂坝在向上加积的过程中水动力条件不断增强的特征,有时跳跃总体又分为2段,是河流与湖泊同时作用的结果[20~24]㊂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下细上粗反旋回特征㊂单个沉积序列厚度一般为3~10m ㊂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中高幅的(微齿化)漏斗形㊂3)远砂坝微相 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仅发育在某些小层,多分布于南部㊁西南部,以不明显的反粒序为特征㊂岩性主要为灰色㊁灰褐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单砂体厚度为2~5m ㊂常见平行层理和沙纹层理,局部可见流水波痕构造㊂细粒沉积物中可见植物炭屑㊂远砂坝沉积粒度特征与河口砂坝的区别在于悬浮总体较多,分选较差,说明河流和湖泊综合作用的水体能量与河口区相比较弱㊂自然电位曲线上呈低幅中幅指状或者低幅漏斗形㊂4)席状砂微相 分布比较广泛,基本上各小层都较发育㊂岩石类型以灰色泥质粉砂岩为主㊂纵向上,可见连续性较好的薄层砂岩与泥岩互层,可见不同规模透镜体㊂发育有平行层理和波状层理㊂砂体受河流和湖泊综合作用,分选和磨圆较好,厚度较薄,一般小于3m ㊂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低幅中幅的指形㊂5)支流间湾微相 属于低能沉积环境,岩性为深灰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偶见薄层砂质条带㊂研究区支流间湾发育少量的水平层理,局部可见植物屑和碳屑,反映较安静的低能环境㊂自然电位曲线特征表现为较平滑泥岩基线,有时因沉积物颗粒不纯而成微齿化㊂3.2 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发育前三角洲泥微相,主要由深色细粒泥质沉积物组成,有时夹有薄层状的砂质条带,局部可以观察到植物屑㊁炭屑和少量介形虫化石㊂自然电位曲线上体现为略带微齿化的泥岩基线㊂3.3 浅湖亚相1)浅湖砂坝 仅发育在各砂组顶㊁底部的浅湖泥沉积中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粉砂岩㊁泥质粉砂岩,发育平行层理和小型浪成波痕等,在泥质粉砂岩中观察到壳类化石㊂砂体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2~4m ㊂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低幅中幅的漏斗形或者指形㊂2)浅湖泥 发育在前三角洲泥外围向湖盆方向,岩石类型主要为泥岩,局部发育少量灰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以薄层夹层形式出现㊂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含有大量的介形虫化石㊂自然电位曲线特征与前三角洲泥微相测井响应特征相似,主要以平面展布特征区分㊂4 沉积相展布与演化在了解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以上特征,结合地层厚度等值线图㊁砂地比等值线图,利用 优势相原则 [25],以小层为基本单位,绘制了研究区E d 2的3个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图5)㊂1)3砂组沉积时期 该期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图5(a )㊁(b )),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㊁河口砂坝㊁远砂坝㊁席状砂㊁支流间湾和浅湖泥微相㊂从9小层到5小层,水下分流河道规模逐渐减小,河口砂坝沉积面积逐渐增大,席状砂沉积相应减小,远砂坝分布面积较小,一般孤立发育在研究区南部,多呈椭圆状或者条带状,较厚砂体发育在区内西北部,向南有变薄的趋势;4~1小层,砂体沉积厚度逐渐增大,规模也扩大,连续性较好,平面上展现出向三角洲前缘向东南部逐渐推进的趋势㊂㊃9㊃第37卷第7+8期邢杨等: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演化图5 大芦家地区东二段沉积微相展布图9~1小层总体表现出了湖盆水体相对变浅的湖退沉积环境,局部有短期的湖水动荡过程㊂2)2砂组沉积时期 研究区主体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前三角洲和浅湖亚相次之(图5(c )㊁(d ))㊂与3砂组相比,各小层微相平面展布变化不大,亦有显著的继承性,主要特征为: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为河口砂坝,其次是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远砂坝分布面积较小,一般零星发育在研究区南部或者东南角,在水下分流河道周围的低洼处常发育支流间湾沉积,在2砂组沉积晚期,前三角洲泥和浅湖泥微相较为发育,砂体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北部,向东南砂体厚度逐渐减薄,研究区东南部常发育有孤立的浅湖砂坝沉积㊂该期三角洲规模有减小的趋势,浅湖亚相面积相对增大,反映水体不断加深的湖进沉积过程㊂㊃01㊃ 石油天然气地质2015年8月3)1砂组沉积时期 该砂组各小层三角洲前缘亚相对于2砂组㊁3砂组更为发育,多占据了整个工区,且继承性较好(图5(e )㊁(f))㊂微相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㊁河口砂坝㊁席状砂㊁远砂坝和浅湖砂坝,砂体主要发育于研究区北部㊁西北部,向南有减薄之势㊂该时期因为湖盆水深和物源供给的变化,导致1砂组13~1小层经历了一次大型湖进㊂综上,研究区E d 2沉积时期,三角洲携带物源从西北部向东南部不断推进或收缩,经历了1次湖退和2次湖进过程,3砂组对应一次三角洲进积的湖退演化过程,2砂组和1砂组对应2次三角洲退积的湖进演化过程㊂综合剖面相分析认为沉积微相与砂体的对应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布是同步的㊂5 沉积相模式根据以上特征,再综合考虑区域地质背景,结合前人研究[4㊁26~31],建立了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E d 2的沉积模式图(图6)㊂沉积体系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㊁前三角洲亚相以及浅湖亚相,物源方向主要来自大芦家北部㊁西北部(图6(a ))㊂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从西北部进入,前端形成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发育在河道前端周围,远砂坝孤立分布在河口砂坝较远地带,并与河口砂坝共同经过湖浪改造作用,形成大面积包裹在河口砂坝周围的席状砂,支流间湾分布在分流河道附近的凹陷区域,浅湖砂坝孤立发育在浅湖靠近陆附近㊂水下分流河道在单层中砂体最厚,呈透镜状,河口砂坝分布最为广泛,席状砂单层厚度相对较薄,与河口砂坝在横向上的连续性较好,远砂坝和浅湖砂坝多为椭圆形单砂体(图6(b ))㊂图6 大芦家地区E d 2沉积模式图6 结论1)临盘油田大芦家E d 2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细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粉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差,粒度分析表明碎屑颗粒主要以牵引流沉积为主,表明沉积物沉积时受河流和湖泊双重作用影响,其中河流起主要作用㊂2)研究区E d 2沉积环境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包括发育三角洲前缘㊁前三角洲㊁浅湖3种亚相,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㊁河口砂坝㊁远砂坝㊁席状砂㊁支流间湾㊁前三角洲泥㊁浅湖泥和浅湖砂坝8种微相㊂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对应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储层物性好,属于储层研究的有利相带区,远砂坝和席状砂次之㊂3)在单井和连井剖面上,研究区E d 2以河口砂坝与支流间湾和前三角洲泥相互叠置为主要特征㊂各小层平面展布上规模和方向有所变化,但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垂向上,砂体横向变化不大㊁连续性较好,纵向上各砂组顶部均发育厚层泥岩,具有良好的区域盖层条件㊂因此,可形成条件较好的地层岩性圈闭㊂㊃11㊃第37卷第7+8期邢杨等: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演化㊃21㊃石油天然气地质2015年8月[参考文献][1]王淑玲.大芦家一田家地区东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4,18(2):11~12,62.[2]国庆鹏,金振奎,曹志军.济阳坳陷大芦家区块薄储集层预测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5(5):82~85.[3]邱隆伟,姜在兴,操应长.惠民凹陷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储层成岩演化[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4):6~8.[4]马士忠.惠民凹陷古近纪构造与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模式[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5]范立勇,夏斌,陈永红,曹海防.惠民凹陷大芦家断块东营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6(3):403 ~407.[6]姜在兴,操应长.砂体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7]何瑞武.临南洼陷构造㊁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研究[D].广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8]F i e l d i n g CR,A s h w o r t hP J,B e s t J L,e t a l.T r i b u t a r y,d i s t r i b u t a r y a n d o t h e r f l u v i a l p a t t e r n s:W h a t r e a l l y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 n o r m i n t h ec o n t i n e n t a l r o c k r e c o r d?[J].S ed i m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2012,261:15~32.[9]T r e n d e l lA M,A t c h l e y SC,N o r d tLC.F a c i e sA n a l y s i so fA P r o b a b l eL a r g e-F l u v i a l-F a nD e p o s i t i o n a l S y s t e m:T h eU p p e rT r i a s s i cC h i n l eF o r m a t i o nA tP e t r i f i e dF o r e s tN a t i o n a l P a r k,A r i z o n a,U.S.A[J].J o u r n a l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e s e a r c h,2013,83(10):873~ 895.[10]W e i s s m a n nGS,H a r t l e y AJ,N i c h o l sGJ,e t a l.F l u v i a l f o r mi nm o d e r n c o n t i n e n t a l s e d i m e n t a r y b a s i n s:D i s t r i b u t i v e f l u v i a l s y s t e m s [J].G e o l o g y,2010,38(1):39~42.[11]张莉,钟大康,朱筱敏.惠民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性质主控因素简析[J].中国地质,2005,32(4):158~165.[12]‘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著组.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3]李尊芝,杨志军,王思文,等.商河油田储层特征及同沉积断层对其影响作用[J].高校地质学报,2010,16(4):539~546.[14]S p e n e e rD W.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g r a i n-s i 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u r v e s o f c l a s t i c s e d i m e n t s[J].J o u r.S e d.P e t r o l o g y,1963,33:180~ 190.[15]K l o v a nJ E.T h e u s e o f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i n d e t e r m i n i n g d e p o s i t i o n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f r o m g r a i n-s i 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J].J o u r.S e d.P e t r o l o-g y,1966,36:115~125.[16]C h r i s t o p h e rRF,P h i l i p JA,J a m e sLB.T r i b u t a r y,d i s t r i b u t a r y a n do t h e r f l u v i a l p a t t e r n s:W h a t r e a l l y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n o r mi nt h ec o n t i m e n t a l r o c k r e c o r d[J].S ed i m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2012,10:15~32.[17]郑杰文.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波浪动力响应过程对其再悬浮控制作用研究[D].北京:中国海洋大学,2013.[18]程超,胡望水,秦刚,等.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研究 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23(2):26~28.[19]何幼斌,王文广.沉积岩与沉积相[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20]宋子齐,潘艇,程英,等.利用测井曲线研究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展布[J].中国石油勘探,2007,12(4):37~41.[21]杨延强,吴胜和,岳大力,等.长期基准面旋回内河口坝构型的演化规律 以胜坨油田坨7断块沙二段下油组为例[J].沉积学报,2015,33(2):326~336.[22]毕义泉.山东尚南断块古近系东营组沉积相及其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2,4(3):19~25.[23]李建平,杨波,周心怀,等.渤中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相分析[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4): 1~10.[24]张春明.山东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沉积相与储集性能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25]何文祥,吴胜和,唐义疆,等.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42~46.[26]石富伦.基于沉积模拟的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原型模型建立[D].荆州:长江大学,2013.[27]王国光.惠民凹陷西部古近系沙三段物源特征与沉积体系分布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28]丁海军.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层序地层学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29]徐周.济阳坳陷古近系泥页岩含油性与构造㊁沉积㊁沉降的关系[D].西安:西北大学,2013.[30]欧成华,陈景山.大芦家地区渐新统东二_1亚段三角洲前缘砂体微相及储集性研究[J].沉积学报,1998,4(4):85~90.[31]于兴河,姜辉,李胜利,等.中国东部中㊁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1):39~45.[编辑]邓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