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概况
李 氏L取大椎及背部夹脊处皮肤反应点 , 6 J 挑刺后 挤出少量血并拔火罐 5rn i左右 , a 针孔消毒包扎 , 每周 挑 1 , 次 4次 1 程 。经 1疗程 治 疗 5 疗 0例 , 部 有 效 , 全 其 中治愈 3 9例 , 转 1 例 。刘 氏[ 取 身柱 穴 常规 消 好 1 ] 毒后 , 以三棱 针 挑断 皮 下部 分 纤 维 组 织 , 局部 消 毒 , 覆 盖敷料 , 胶布 固定 , 天挑治 1 , 7 次 5次后观察疗效。9 6 例患 者 , 愈 7 痊 9例 , 转 1 , 效 率 为 10 好 7例 有 0 %。候 氏 在背部正中线 , J 即第 1 1 胸椎棘突连线旁开 0 至 2 . 5 3 — 寸处寻找反应点作为挑刺点 , 配合 内服 中药枇杷 清 肺饮 加减 , 治疗 痤疮 9 8例 , 总有效 率为 9 .6 89 %。王 氏等L 9以大椎为主穴 , 9 J 额部加肺俞 , 两颊加 胃俞 , 下颏 加 肾俞 , 经前发作取肝俞 , 血瘀者加膈俞 , 便秘加大肠 俞 。每次选 2 3 — 穴用三棱针挑刺加刺血拔罐 , 次 1 4 疗程 , 一般治疗 1 3 — 疗程 , 并配合中药内服, 丘疹型用 枇杷清肺饮 , 脓疱型用五味消毒饮 , 囊肿结节型用凉血 四物汤 , 日 1剂 , 每 每月 6剂 。同 时用 蒸 气 浴 面 洁肤 , 以痤疮针清除黑头粉刺及 成熟 的脓栓 , 红肿痒痛者不 可硬行挤压 , 每周 1 次。治疗 6 例 , 8 痊愈 5 例 , 0 治愈 率为 7 %, 4 有效率 为 9 %。栾 志勇等 3 1 0以锋针速刺 耳尖放血 , 并用锋针挑刺背部痣点出血后拔罐 , 针刺双 侧两侧曲池、 合谷 , 平补平泻 , 留针 3 i, 0mn 每天 1 次, 1次 1 0 疗程 , 疗程间休息 3 5 , — 天 配合中药内服, 经治 疗 6例, o 痊愈率为 8 .%, 75 全部有效。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剖析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芳华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硕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点,易重复发生发火.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领域.中医以为痤疮主如果因为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均衡掉调,肾阴缺少,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涯掉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发展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无邪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缺少,会导致女子二七和须眉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2.肺胃血热面部皮肤重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缺少,肾水不克不及上滋于肺,可致肺阴缺少.别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3.痰瘀互结肾阴缺少,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消失结节.囊肿和瘢痕.4.冲任掉调肾阴缺少,肝掉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克不及按时充塞,以至女子月事杂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西医以为痤疮是一种多身分的皮肤从属器疾病,其具体发病机理尚未完整清晰.已知内渗出掉调,皮脂渗出兴旺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沾染是痤疮发病的重要身分.1.内渗出掉调今朝已经公认内渗出雄性激素在痤疮的产生.成长和中断状况中起着平常重要的感化.雄性激素重要由性腺和肾上腺渗出,个中以血清睾酮感化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感化改变成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程度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掉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迟钝性增长均以为与痤疮的产生有关.2. 皮脂渗出兴旺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程度的雄激素感化下引起皮脂腺渗出功效亢进,产生过多过浓的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内;另一方面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渗出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的丘疹和粉刺.3. 毛囊内微生物沾染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内消失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3组微生物,个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亲密.皮肤中的皮脂渗出过多给这 3组微生物的发展供给了优越的情况,它们分化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四周组织产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的炎症反响和细菌本身引起的炎症配合形成临床上所见的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其它除了上述内渗出掉调.皮脂渗出兴旺和微生物沾染身分外,其他身分如免疫.遗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等也以为与痤疮的发病有关.二.治疗痤疮的中药办法依据痤疮的病因病机,本病中医治疗总的轨则是:滋阴泻火,清肺胃热,凉血散结,疗养冲任.在治疗办法上应内治和外治相联合,表里合治,标本统筹,才干达到较好的治疗后果. (一)内治法依据痤疮发病时光的长短.皮疹形态等表示的不合,一般可分为阴虚内热.肺胃热盛.瘀热痰结.冲任不调4个症型进行治疗.1.阴虚内热主证:面部皮疹以红色或皮色粉刺丘疹为主,或伴随小脓疱.小结节.口干.心烦.掉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数或细数.1.1阴虚内热治法:滋阴泄火,清肺凉血. 方药:消痤汤女贞子20g ,旱连草20g ,知母12g,黄柏12g, 鱼腥草20g ,蒲公英15g,连翘15g,生地15g,丹参25g,甘草5g 1.2阴虚内热方解:女贞子.旱连草,滋肾阴,知母.黄柏,泻肾火,一补一泻,调剂肾之阴阳于均衡; 鱼腥草.蒲公英 .连翘,清肺解毒,散结消肿;生地.丹参,凉血化瘀清热;甘草解毒清热并折衷诸药.1.3阴虚内热加减:大便秘结不通,加大黄.枳实通肺泻热;大便稀烂不畅,舌苔黄腻厚浊,去生地加土茯苓.茵陈蒿利湿清热解毒;掉眠多梦者,加合欢皮.茯苓宁心安神.2.肺胃热盛主证:面部尤其是鼻部,有较多鲜红丘疹,结节,大小不一,部分顶端有脓疱.肿胀.痛苦悲伤.口干苦,大便秘结,肛裂出血,小便短赤,或伴咽红肿痛,吞咽艰苦;挤压后疔疮走黄,面肿发烧.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洪大.2.1肺胃热盛治法:清肺解毒,通便泻热方药:枇杷清肺饮合大承气汤加减黄连10g, 黄芩 12g,枇杷叶 12g,桑白皮 15g,生地 15g,大黄10g(后下), 枳实12g, 甘草5g..2.2肺胃热盛方解:黄芩 .枇杷叶 .桑白皮清肺热;黄连.大黄 .枳实清泻肠中实热结滞;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解毒清热并能折衷诸药. 加减:面肿目赤者加菊花12g.石膏30g;久治体虚者加人参叶12g.3.瘀热痰结主证:面部以大小不一的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和凹凸不服的疤痕为主,自发痛苦悲伤,可伴随脓疮.红色丘疹.粉刺或色素惊慌.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或细弦.3.1瘀热痰结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方药:仙方活命饮和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 15g,野菊花 15g,蒲公英 15g,丹参 15g,赤芍 10g,红花 5g,穿山甲 10g(炒),皂角刺 6g, 浙贝母 10g,天花粉10g,甘草 5g 3.2瘀热痰结方解: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清热解毒;丹参 .赤芍 .红花,活血化瘀;穿山甲 .皂角刺解毒透络,消肿溃坚;浙贝母 .天花粉清热解毒,排脓散结;甘草折衷诸药. 加减:血热炽盛者加生地15g;囊肿壁厚久不破溃者加乳喷鼻5g,没药5g.4.冲任不调主证:本证见于女子,面部痤疮皮损的产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有显著关系.月经前面部皮疹显著增多加重,月经后皮疹削减减轻.或伴随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4.1冲任不调治法:养阴清热,疗养冲任方药:柴胡疏肝散和消痤汤加减柴胡 12g,郁金15g,白芍15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鱼腥草15g,蒲公英15g,丹参15g,山楂20g, 甘草5g.4.2冲任不调方解:柴胡.郁金.白芍,疏肝清热疗养冲任;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肾阴,温和天癸;蒲公英.鱼腥草,清肺解毒;丹参.山楂, 凉血化瘀;甘草折衷诸药. 加减:月经后期不至.乳房胀.小腹隐痛,加喷鼻附15g.王不留行12g通经止痛;月经先期或月经量多,去丹参,加益母草25g,喷鼻附15g调经清热.胃酸过多者去山楂. (二)外治法三黄洗剂.颠倒散洗剂.痤灵酊:外擦患处,每日2-3次,视病情可参加氯霉素2g或灭滴灵2g. 痤灵霜:合适秋冬季外用,每日2-3次. 四黄膏:外敷较轻微的结节和囊肿.每日换药1-2次. 中药面膜治疗:用消痤散加温水和少许蜂蜜调成糊状平均敷于面部皮疹处,30分钟后洗去,天天或隔天1次.炎症显著者可用绿茶水调敷或参加苦瓜汁调敷,亦可外加石膏倒模,有热敷消炎感化.三.治疗痤疮的饮食办法痤疮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致使皮脂腺渗出平常,也是本病产生的重要诱因.是以,痤疮的饮食治疗平常重要.起首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能促进体内血液变成碱性的蔬菜.生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具体应留意以下几方面饮食宜忌:宜吃富含维生素A和B的食物.维生素A有益于上皮细胞的增生,能防止毛囊角化,清除粉刺,调节皮肤汗腺功效,削减酸性代谢产生对表皮的侵蚀.含维生素A丰硕的食物有:金针菜.胡萝卜.西兰花.小白菜.茴喷鼻菜.荠菜.菠菜.动物肝脏等.维生素B2能促进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进程,介入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各类动物性食物中均含有丰硕的维生素 B 2,如动物内脏.瘦肉.乳类.蛋类及绿叶蔬菜.维生素B6介入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对本病防治大有益处.含维生素B6丰硕的食物有蛋黄.瘦肉类.鱼类.豆类及白菜等.富含锌的食物也有掌握皮脂腺渗出和减轻微胞脱落与角化感化.如瘦肉类.牡蛎.海参.海鱼.鸡蛋.核桃仁.葵花子.苹果.大葱.金针菇等.宜食清冷祛热食物:痤疮患者大多半有内热.饮食应多选器具有清冷祛热.生津润燥感化的食物,如瘦猪肉.猪肺.兔肉.鸭肉.蘑菇.木耳.芹菜.油菜.菠菜.苋菜.莴笋.苦瓜.黄瓜.丝瓜.冬瓜.西红柿.绿豆芽.绿豆.黄豆.豆腐.莲藕.西瓜.梨.山楂.苹果等.忌食肥甘厚味:故国医学以为,痤疮是因过食肥甘厚味,乃至肺.胃湿热熏蒸而淤滞肌肤所致.是以,凡含油脂丰硕的动物肥肉.鱼油.动物脑.蛋黄.芝麻.花生及各类糖和含糖高的糕点等食物最好少吃.忌食辛辣温热食物:辛辣温热食物能刺激机体,经常导致痤疮复发.这类食物如酒.浓茶.咖啡.辣椒.大蒜.韭菜.狗肉.雀肉.虾等均不宜食用.此外,属甘温的食物,如羊肉.鸡肉.南瓜.芋艿.龙眼.栗子.鲤鱼.鲢鱼等也应少吃.四.治疗痤疮的针灸办法针刺疗法1.肺经风热治法:疏风清热宣肺. 处方:尽泽.合谷.大椎.肺俞. 操纵:尽当.合谷.大椎均用毫针泻法.肺俞先用三棱针点刺,然后再拔火罐.2.肠胃湿热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处方:曲池.上巨墟.天枢.阴陵泉. 操纵:毫针泻法.3.脾掉健运治法:健脾化湿. 入方: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脾俞.操纵:毫针补法,可灸.4.瘀血阻滞治法:活血化瘀,养颜. 处方:膈俞.内关.四关穴.血海.肺俞. 操纵:除肺俞.膈俞刺络拔罐处,其余各穴均用毫针泻法.5.肝肾缺少治法:补益肝肾. 处方:太溪.三阴交.曲泉.肝俞.肾俞. 操纵:毫针补法刺血疗法用三棱针消毒后在耳垂前或耳垂后,或耳部的内渗出穴.皮质下穴速刺出血,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穴位打针用丹参打针液或鱼腥草打针液2ml,分离拔取双手三里穴(或双足三里.双曲池.双血海)各打针1ml,隔天或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压豆法.耳穴埋针法耳穴压豆法主穴拔取肺.内渗出.皮质下,将中药王不留行籽置于小块胶布中心,然后贴于穴位上,嘱患者天天按压穴位数次,每次压1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耳穴埋针法主穴取肺.内渗出.皮质下,用皮内针埋入,天天按压数次,每次10分钟.。
痤疮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熟诱因, 已经越来越受到儿童心理专家的注意f ) 】 。
2 治 则治 法
13 2
应注意做 到 : 早期发现 , 早期诊断 , 早期治疗 , 规范用药 , 中病 即 止。此外 , 针灸、 推拿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 , 其通过对穴位 的 性 早熟 的治 疗需 辨 虚实 , 者 为 肾阴 不足 , 火偏 亢 ; 者或 刺 激 , 以达 到 通 经脉 、 阴 阳、 脏 腑 的作 用 , 时可 免 去儿 童 虚 相 实 可 调 和 同 为肝 郁 化 火 , 为 脾 虚 痰 湿 , 滞 血 瘀 , 及 肾 之 阴 阳 失衡 而 致 服药困难等不便 ,但在治疗儿童性早熟方面的应用 尚不多见 , 或 气 累 不 病 。因而治 疗上 辨证 分 治 , 补 肾 滋 阴降 火 , 肝 清热 解郁 , 或 或疏 或 失 为一个 较有 意 义 的研究 方 向 。 健脾 化痰散 结 。 据 “ 根 壮水 之主 以制 阳光 ” 的治疗 原则 , 春梅 【 孙 4 J 用 参 考文 献 知柏地 黄 丸合 大补 阴 丸治 疗 8 例 性早 熟 阴虚 火 旺证 女 童 ,总有 【 许 士凯, 子 林. 早 熟诊 断与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的研 究进 展叨. 0 1 】 唐 性 现 2 0 ,36: 37 5 7 效率 8. 临床疗效较好。何雯等【 8 %, 9 曰 用性早熟合剂 ( 柴胡 、 白芍、 代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04 1f】 0 — 0. 2 受传 , 景 茂 .中 医儿 科 临床 研 究 【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汪 俞 M] 人 生地 、 党参、 炒黄芩 、 丹皮 、 郁金 、 炙香附、 炒橘核、 炒荔枝核 、 紫花 [ 地丁 、 甘草 ) 疗肝 郁 化火 型 女 童 性早 熟 2 治 5例 , 发现 FH、H、2 2 0 3 2 S L E 0 9.6 . 水平明显下降。 马乃珏 为本病 为长期阴虚内热造成 胃强脾弱 , 【 陈小平 . 阴泻 火 中 药为 主 治疗女 性 特发 性 性早 熟 的 临床 分析 3 】 滋 湿热 内生 , 带 之脉 不 固而湿 浊下 注 , 下量 多 。 在l 床上 性早 【冲 国 当代 儿科 杂 志, 0, 3:5. 任 带 而 I 缶 J ] 2 7 () 0 0 9 2 熟 患儿 多有 不 同程度 的形 体偏 胖 、 动 懒 言 、 少 纳呆 、 厚腻 脉 滑等 【 孙春 美. 柏 地黄 丸联 合 大 补 阴丸 治 疗女 童特发 性 性早 熟【. 苔 4 】 知 J实 ] 痰 湿 困脾症 状 , 当健 脾利 湿 , 散结 , 选 桃红 六君 子汤 。 治 化痰 方 用 儿科 临床 杂志 ,09 2 ( )67 6 8 20 ,4 8 :2 — 2. 临床上 多各 证兼 见并 存 , 肾为 先 天 之本 , 而 因此 , 平衡 肾 之 阴 【 芦 军 萍. 内分 泌 干扰 物 引致 儿童 性 早 熟的机 理及 其 中药 治 5 ] 环境 阳为治 疗之 根本 , 基础 上 或 疏肝 、 泻 火 、 在此 或 或健 脾 、 化痰 、 或 或 疗研 究『】 海 : D. 上 复旦 大学 . 0 . . 2 68 0 3 活血随症加减治疗 。严霞tN滋阴泻火中药( l q 知母、 黄柏、 生地、 茯 [ 汤军, 6 ] 孙洁, 陈蓉蓉等. 儿童性早熟的非疾病 因素调查叨. 中国健 苓、 丹皮、 夏枯草 、 炙龟板、 生甘草 、 龙胆草 、 泽泻 、 麦芽 ) 治疗女童 康教 育 ,0 51 ̄1:5 —5 20 。 2 )95 97 性 早熟 2 例 , 效率 8 . 3 总有 69 %。叶进 予二 陈 汤合 知柏 地 黄汤 加 [ 万秋 , 燕 , 通 . 童 性 早 熟 与社 会 暴 露 【. 儿 科 杂 志 , 7 】 钱 徐 儿 J 临床 ] 减 治疗 女童 性早熟 4 例 , 现可 明显延 缓 患儿 骨龄 生长 。 6 发 20 ,2 )5 1 042 ( :6 . 8 3 现 状与展 望 【何 雯, 8 】 马永红 , . 熟合 剂 治 疗肝都 化 火型女 童特发 性 中枢 张颖 性早 中医药治 疗儿 童性 早熟 有 较 好 的疗 效 , 目前 尚存 在 一些 问 性性 早熟 2 例 临床研 究叨. 中 医中药杂志 ,003 ( : 一4 但 5 云南 2 1 ,1 )1 l. 3 2 题, 如缺乏规范化 的中医诊断分型标准与量化观察指标 , 使各项 【 马乃珏 . 治疗性 早 熟 1 例 [. 中 医杂志, 9 , ( )5 . 9 ] 中药 2 J 陕西 ] 1 81 2 :2 9 9 资料 之 间缺乏 可 比性 。 中药 服 用 的疗 程 不确 定 , 而且 中药 味道 较 [ 】 霞. 阴泻 火 中药治 疗女 童 性早 熟 2 例 【. 江 中西医结 合 1严 滋 0 3 J浙 ] 苦, 患儿 的依从 性可 能较 差 。 当前 应 当加 强避 免 儿 童误 食或 滥 补 杂志 ,07 1( :7 —7 . 20 ,7 )34 3 5 6 含有 激 素的食 品或 药 品 的宣传 与 教 育 ,预 防假 性 性早 熟 的发 生 。 [1 进 . 药抗 早 颗 粒 荆 治 疗 女 童 性 早 熟 4 叨. 宁 中 医杂 1] 叶 中 6例 辽 在药物治疗儿童性早熟时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 志 ,0 7,44: 3 - 3 . 2 0 3 ()4 5- 6 4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周 蜜1,王玮蓁2(11湖北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61;21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08)06-0063-02 中医学将痤疮谓之痤,《内经》早有“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劳汗当风寒薄为渣,郁乃痤”的记载。
据有关文献[1]报道: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40%,而在青春发育期人群中的发病率更高。
笔者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综述如下。
1 内服中药治疗111 辨证分型11111 肺经风热型:陆氏[2]认为,此证见皮疹以粉刺、炎性丘疹为主,丘疹色红,或有痒痛。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肺散风,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11112 肺胃湿热型:眭氏[3]认为,油脂分泌较多,以炎性丘疹、脓疱疹为主。
治宜宣肺清热、通腑化湿,方用芩连平胃散加减。
11113 热毒血瘀型:痤疮经久不愈。
孙氏[4]以活血清肺法治疗此型痤疮。
11114 冲任不调型:陈氏等[5]认为,患者皮疹每于月经前加重。
治以调摄冲任、活血祛瘀。
方选二至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11115 痰瘀毒滞型:韩氏[6]认为,患者面颊、下颌及额部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逐渐形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囊肿或结节。
药用法半夏10g,石菖蒲15g,山慈菇15g,海藻15g,浙贝母10g,炮山甲10g(先煎),红花8g,当归10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2g。
此外,徐氏等[7]认为,部分病人辨证属肝经郁热型,多见于脓疱性痤疮或月经前痤疮,并兼见心烦易怒、乳房胀满,治以疏肝解毒之法,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还有人从肾论治,杨氏[8]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治之。
112 专方专药薛氏[9]用清解消痤汤辨证加减治疗80例。
方药:土茯苓、野菊花、虎杖、桑白皮、黄连、黄芩、赤芍、丹皮、生甘草、白花蛇舌草。
临床总有效率为90%。
痤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痤疮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痤疮的普遍性与影响 (2)1.2 痤疮治疗的重要性 (3)二、西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3)三、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5)3.1 中药治疗 (6)3.2 针灸治疗 (8)3.3 推拿按摩治疗 (9)3.4 拔罐刮痧治疗 (10)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11)4.1 中西药结合治疗 (12)4.2 中医与针灸结合治疗 (13)4.3 西医与拔罐刮痧结合治疗 (14)五、新型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15)5.1 生物制剂治疗 (16)5.2 微晶磨削术 (18)5.3 激光治疗 (19)5.4 光动力疗法 (20)六、治疗痤疮的护理与预防 (21)6.1 护理措施 (22)6.2 预防措施 (23)七、结论与展望 (25)7.1 研究进展总结 (25)7.2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26)一、内容描述又被称为青春痘,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痤疮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痤疮治疗的研究进展成为了皮肤科领域的重要课题。
痤疮的发病机制:详细阐述痤疮的发病机制,包括皮脂腺分泌异常、毛囊角化异常、炎症反应等。
痤疮的治疗方法: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痤疮治疗方法,如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果酸换肤等,并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痤疮的预防与护理:阐述如何预防痤疮的发生,以及在患病期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以减少痤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痤疮治疗的研究趋势:展望痤疮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新型药物的研发、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探索等。
1.1 痤疮的普遍性与影响痤疮(Acne)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和背部等部位的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等。
全球约有80的青少年在青春期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痤疮症状,而成年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受到痤疮的影响。
痤疮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还可能导致心理压力、自卑感和社会交往障碍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痤疮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 J ] _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 0 1 2 , 1 0 ( 7 ) : 8 7 5 ・ 8 7 6 .
【 7 ] 邓 金 龙, 覃绍 明, 林英忠, 等. 中药辅 助 经导 管 射 频 消融 治疗 阵发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 2 8 例分析 [ J ] . 时珍 国 医 国药 , 2 0 l l , 2 2 ( 7 ) :
药方,不乱服影响药物效果或者对药效有干扰的食物,并且一经发现 有 身体不适立 即停止用药 ,涉及 其他治疗方案 】 。 3洋地黄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
洋地 黄 也是 临床 上 比较常 用 的一 类 中药制 剂 ,有 很多 功效 ,能 够 治疗 各种 原 因引起 的慢 性心 功能 不全 、 阵发性 室上 性心 动过 速和 心 房颤 动 、心房 扑动 等 。主要使 用 方法有 缓 给和速 给 , 口服用量 在
阻滞的房性 心动过速和 室性过早搏动 等患者 ,苯 妥英钠可称 为安全有
效的 良好药物 ,可用2 5 0 m g 稀 释于2 0 m L 的注射 用水或生理 盐水 中 ( 因 为 强碱性 ,不宜用葡萄糖 液稀释 ),于 5 ~1 5 m i n 内注射完 ,待转为 窦
[ 1 0 ] 吕建 新 . 瓜 蒌皮 注射 液 治疗 急 性 心肌 梗死 室性 再灌 注 心律 失 常 3 2 例[ J ] . 浙 江 中医杂 志, 2 0 1 1 , 4 6 ( 6 ) : 4 6 7 .
・
中医中药 ・ 6 2 7
性心律 后 ,用 口服法维 持 ,每 次0 . 1 g ,每 日 3 ~4 次 。洋地黄 中毒后导 致 室性心律 失常 ,如频 发室性过 早搏动呈 二联律 或多源性室性 过早搏 动、室性心 动过速 、心室扑动 和颤动等 也可用溴 苄胺 ,紧急情 况下可
针灸治疗痤疮研究进展
治疗痊愈率 8 . %, 7 5 好转率 1 . %。姜雪原[_ 药并用治疗 25 9 针
寻常型痤疮 4 0例 , 刺 法 取 肺 俞 、 俞 、 针 脾 胃俞 、 肠 俞 穴 , 三 大 用 梭针 点刺 放 血 后 拔 罐 5ri。 中 药 予 枇 杷 清 肺 饮 加 减 治 疗 。 n a 针刺 与 中 药 治 疗 均 以 1 0 d为 1个 疗 程 , 1个 疗 程 治 愈 率 6 % , 效 率 2 % , 转 率 2 %。 0 显 0 好 0
5 针 刺 配 耳 压 d为 1 疗 程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为 9 . %。 徐 个 52
维普资讯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 ora o It r e rd i a C i s a d et nMein 0 7N v 6 3 ) dr unl f ne a dT aio l hn e n s r d i 2 0 o ,1 ( 1 J g t tn e W e ce
9 . % 。冯 居 秦 _ 采 用 野 菊 地 丁 汤 配 针刺 法 治疗 脓 疱 型 痤 疮 68 7 J
泄功能失畅而发。痤 疮是影 响容颜美观 的一大 障碍 , 用针 运
灸 疗 法 治 疗该 病 是 祖 国 医 学 的 一 大 特 色 , 灸 可 调 节 局 部 气 针
血盛衰 , 效满意 , 取 使美 容 更 完 美 、 持 久 。 笔 者 现 将 近 年 来 更
针 灸 治 疗 痤 疮 的 研 究 进 展综 述 如下 。
1 针 刺疗 法
魏 波 等 _ 采 用 散 刺 法 治 疗 痤 疮 10例 , 粉 刺 、 节 、 l 】 2 在 结 脓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概述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概述寻常性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中医称之为“粉刺”,青春期开始发病,有研究提示男孩在16岁时患病率几乎达100%,12~24岁青少年中痤疮的发病率高达85%,因寻常痤疮致病因素复杂,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向儿童和中年两级扩展的趋势[2][3][4]。
寻常性痤疮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
皮损除黑头粉刺外,炎症性皮损表现为毛囊部位的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聚合等红肿溃疡大小不一的损伤类型,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自然愈合后留有瘢痕及色素沉着[5]。
目前西药治疗本病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多,针灸治疗本病历史悠久, 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已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
针灸治疗痤疮方法很多,包括毫针、皮肤针、三棱针、耳针等疗法,它们在治疗痤疮方面各有特色,笔者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与疗效综述如下。
1.毫针疗法熊国平等[6]采用毫针浅刺的方法治疗痤疮患者76例,头面部每个座疮均为针刺点;肺经血热型加肺俞、膈俞、合谷、尺泽、上星、太阳、阳白、迎香、风门,胃肠湿热型加颊车、攒竹、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庭、支沟、天枢、三阴交、脾俞;冲任失调型加太溪、合谷、内庭、血海、隔俞、阴陵泉、三阴交,总有效率达90.8%。
黄碧玉等[7]针刺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132例,以大椎、肺俞为主穴,风热证加合谷、曲池,湿热证加足三里、阴陵泉,血瘀证加血海、膈俞,冲任失调证加三阴交,总有效率为88.6%。
韩新强等[8]采用毫针刺治疗面部痤疮患者,取主穴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肺经风热配少商、风门;脾胃湿热配阴陵泉、天枢,冲任不调配血海、三阴交、肺俞、心俞。
治疗52例,治愈43例,占82.7%;好转9例,占17.3%。
毛亮等[9]采用针刺与药物法对照观察治疗痤疮。
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针刺法治疗,针刺背部夹脊穴及压痛点、足三里、大椎、合谷,连续刺5d停止,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43例口服美满霉素。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颜面、前胸、后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皮肤科常见、多发损容性皮肤病范畴。
西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青少年曾经患过痤疮。
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但青春期后的痤疮患者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一〕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1 痤疮的治疗现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作为作为门诊多发的损容性皮肤病,其诊治日益受到国内外中医、西医领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医的痤疮治疗现状1.1.1 病因病机、辩证分型的理解多种多样赵炳南认为本病因肺胃湿热,外感毒邪而发,故治疗以清肺胃湿热为主,佐以解毒,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
徐宜厚将其诊治痤疮的经验归纳为“四辨〞、“十法〞。
1.1.2 内服外用效验方药报道琳琅满目刘得喜等以自制痘痘消(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郁金、川楝子、紫花地丁、蒲公英、杏仁、菊花、土茯苓、桑叶、浙贝母、连翘、银花、大黄、甘草制成瓶装水丸)治疗痤疮60例,疗效明显优于当归苦参丸。
李林峰【20】用自制中药面膜(银花、黄芩、丹皮、当归、凌霄花、连翘、白茯苓各10g,白花蛇舌草20g,珍珠粉适量)治疗61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炎性皮损总有效率达96.7%。
1.1.3 治疗手段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治疗痤疮也有一定的探索进展。
无论是用毫针、三棱针、火针、火罐、耳穴贴压等方法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任幼红等对58例痤疮患者采用局部(痤疮部位)火针配合背俞穴(大椎、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刺络拔罐治疗5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
1.1.4 结合科研方法在传统中医领域研究得到普遍应用科研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很多中医学者经过对科研方法的学习,指导自己的研究,采取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如冯永芳以痤疮膏(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组成)外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明显优于硫磺霜对照组。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
痛 或 触 痛 。 中 医认 为 , 病 多 因 血 热 内 蕴 , 血 内 阻 , 食 本 瘀 饮 不 洁 有 关 。患 者 素 体 阳 热 偏 胜 , 之 青 春 期 生 机 旺 盛 , 血 加 营 日渐 偏 热 , 热 外 壅 , 血 瘀 滞 , 阻 肌 肤 而 发 本 病 ; 过 食 血 气 蕴 或
传 因素 。 临床 表 现 : 病 初 期 为 粉 刺 , 本 可分 为 白头 粉 刺 和 黑 头 粉 刺 。痤 疮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可 形 成 炎 性 丘 疹 、 疱 、 节 、 脓 结 脓 肿 、 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 形 成 瘢 痕 。 往 往 数 种 同 时 存 在 , 中 一 两 囊 最 其
辛 辣 , 胃积 热 , 行 上 熏 , 随 热 行 , 壅 于 胸 面 ; 病 久 肺 循 血 上 若
不 愈 , 血 瘀 滞 , 脉 失 畅 , 肺 胃 积 热 , 蕴 不 解 , 湿 生 气 经 或 久 化 痰 , 瘀 互结 , 使丘 疹扩 大 , 部 出现结 节 , 连 不断 , 痰 致 局 相 此 起 彼 伏 。总 之 , 体 血 热 偏 胜 是 发 病 内 因 , 食 不 洁 , 邪 素 饮 外 侵 袭 是 治 病 的外 因 。 目前 , 疗 痤 疮 的 方 法 很 多 , 方 、 治 单 验 方 不 计 其 数 。西 医 方 法 对 皮 肤 刺 激 大 , 良反 应 明 显 且 治 不 标 不 治 本 , 复 发 。单 纯 服 用 中药 见 效 慢 , 程 长 。 患 者 多 易 疗 是青少年 , 容易接受 。而本 方用 凉血散 结汤 , 减用药 , 不 加 配 合 针 刺 特 定 穴 位 , 罐 放 血 的方 法 , 不 良 反 应 , 效 快 拔 无 见 而 明 显 , 用 于 各 型 痤 疮 。对 正 常 皮 肤 无 刺 激 、 损 害 、 适 无 不 容易复发 , 迅速减轻 患者痛 苦 , 证 患者 的生活 质量 , 对 保 增 强患者的信心有重 大意义 。
针灸治疗痤疮临床研究进展
后 ,治愈 4 9例 ,显效 2 6例 ,好 转 5例 ,无效 2 ,总有效 例 率为 9 .% . 75
2 耳 穴 疗 法
刺络拔罐是 中医学 的独特疗 法 ,《 灵枢 ・ 九针 十二原 》
说 “ 苑陈则除之” 素问 ・ ,《 气血形志篇》 曰:“ 凡治病必
先去其血” .它具有 清热解毒 ,通经活络 ,消痈散结 ,祛瘀
2 1 耳 穴 埋 针 .
侯慧先等 用耳穴埋针治疗颜 面痤 疮 5 ,其 中疹性 6例 3 例 ,额部 l ,两颊部 6例 ,下颌部 1 l 3例 4例.取 内分泌 、 肺 、胃、面颊为 主穴 ,脓疮型 加心 、肾上腺 ;囊 肿型加脾 ; 结 节型加皮质下 ;根据痤疮 生长 的部位 ,可另加 面颊 、额、
疗程治疗 , 疗组治愈率 明显高 于对 照组 ( 00 ) 治 P< ,1 ;治 疗半年 后回访 ,治疗 组的复发 和加重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0 ) .1.
2 3 耳穴点刺放血 .
陈素华 采用 耳 穴点刺 放 血治 疗 痤疮 ,取 双 侧 耳尖 、 热点和耳背静脉 ,每穴挤出血 l 以上 ,每星期 1次 ,局 0滴 部炎 症严 重 者配 合含 5 % 氯霉 素药 水外 敷.12例 经治 , 0 9 痊愈 11 ,占 6 % ;显 效 4 3例 8 o例 ,占 2 % ;好转 l l 4例 , 占 7 ;无 效 7例 ,占4 ,总有效 率达 9 % .阎圣秀 在 % % 6
时用王不 留行 籽贴 压耳 穴 :肺 、脾 、胃、大肠 、神 门、肾 上腺 、内分泌 、卵巢 、内生殖器等 ;另配合 口服 中药 治疗. 共治疗 2 5例 ,痊 愈 l 2例 ,占 4 % ;显 效 9例 ,占 3 % , 8 6
拨针为主综合针灸疗法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拨针为主综合针灸疗法治疗痤疮临床观察顾春英;黄嘉琪;车竹梅【摘要】目的比较拨针为主综合针灸疗法治疗与口服丹参酮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拨针为主综合针灸疗法,对照组口服丹参酮.两组均治疗8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拨针为主综合针灸疗法治疗痤疮总有效率优于口服丹参酮治疗.【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3页(P132-134)【关键词】痤疮;针刺;刺血疗法;挑治【作者】顾春英;黄嘉琪;车竹梅【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江阴214400;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泰州225300;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7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多因精神紧张、环境污染等所致,中年以后发病者也较多。
笔者近两年采用拨针为主综合针灸疗法治疗痤疮,并与丹参酮口服治疗加以对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患者来自江阴市中医院针灸美容门诊及皮肤科门诊,全部为女性,按患者治疗意愿、治疗条件分别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49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3年;肺经风热型8 例,脾胃湿热型6例,热毒内蕴型7例,气滞血瘀型9例。
对照组30例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1年;肺经风热型7例,脾胃湿热型9例,热毒内蕴型6例,气滞血瘀型8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证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青春期开始发病,损害为多数散在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好发于颜面、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对称分布,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过程。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治疗前1个月未用过与治疗本病相关的内服、外用药;③年龄在17~49岁之间;④自愿纳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并完成既定疗程者。
痤疮的中药及针灸治疗研究进展概括
平均年 龄 2 2 . 5岁 , 处 方蒲公英 1 5 g 、地 丁 1 5 g 、 白花蛇舌草 2 0 g , 柴胡、赤芍各 1 0 g , 金银花 1 0 g , 黄柏 1 5 g , 知母 1 0 g , 蜈 1 5 g 、金 银花 1 0 g 、菊花 1 0 g 、丹皮 1 0 g 、赤芍 1 0 g 、桑 白 皮1 0 g 、枇 杷叶 1 0 g 、牛蒡子 1 0 g 、黄芩 1 0 g 、甘草 6 g 、知 母 l O g 、 生地 1 5 g , 1 剂, d , 水煎服 , 6 d 为1 个疗程 , 治疗结果 : 痊愈 3 3 例, 占6 1 %, 显著 1 2例 , 占2 2 . 2 %, 总有效率 9 8 . 2 %。
肺风 , 粉刺 , 现将 近年来 中药及针 灸治疗痤 疮 的临床报道概 郁 化火 , 经期尤 甚 , 故皮疹 每于经前 加重 , 经前宜 疏肝化 部
王立荣 J 针对 1 2 0 例痤疮 患者 , 其 中男 8 O 例, 女4 0 例, 孙王 令 【 噪用五味枇杷饮治疗痤疮5 2 例, 男3 1 例, 女2 3 例, 中药治疗 使用 , 生薏米 2 0 g , 败酱 草 1 5 g , 蒲公英 1 0 g , 丹参
蚣1 条, 大青叶 1 2 泽泻 1 0 g , 黄芩 1 0 g , 7 d 1 个疗 程 , 4 ~ 6 个疗程 , 观察结果 , 总有效率 7 5 %。 孟 亚东 等 采用麻 黄连 翘赤小 亘汤合清 胃散治疗 寻 常 痤疮 , 选取 2 0 0 9 ~ 2 0 1 0年 , 3 1 6例为研究对象 , 1 型1 4 2例 , 2 1 5 g , 白芷 、川芎 、桑 白皮 、淡大 云各 1 5 g , 金银花 2 0 g , 黄芩 1 5 g , 荆芥 1 2 g , 连翘 1 5 g , 生甘草 1 0 g , 生石膏 2 0 g , 当归 1 5 g , 枸杞子 1 5 g , 大便干加大黄 , 有脓包加蒲公英 、地丁 , 出汗多 加生 薏米 、旱莲 草、茯苓 、 白术 , 刺 痒加 白鲜皮 、地肤 子 , 月 经前 后 明显 者加 柴 胡、 白芍 。 治疗 结 果 1 个 疗程 有 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分析【摘要】痤疮又名“粉刺”,俗称“青春痘”,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管于毛孔的堵塞,致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
痤疮好发于颜面、胸背,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主要表现,甚至进一步发展形成瘢痕,影响患者的容貌。
因而,患者对痤疮极为苦闷,求治心切,常胡乱用药或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常常达不到满意的疗效,以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敏感、自闭、自信心下降、影响社交和择业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关键词】痤疮;生活质量;身心健康1 国内外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概述痤疮好发于青少年,据国外研究报道,男性发病高峰在16~19岁,女性发病高峰在14~16岁,可持续至30~40岁[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如学习、工作、房贷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焦虑、睡眠质量差,饮食习惯向“零营养、高热量、高脂肪”转变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以至于痤疮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Andrews《皮肤病学》[2] 指出:10余岁青少年中几乎有90%发生过不同严重程度的痤疮。
据美国不完全统计,痤疮影响着1700万人的健康。
仅1990年,约有450万人因痤疮或痤疮直接相关的原因就诊,其中85%为12~24的青年人,8%为25~34岁的成年人,3%为35~44岁的中年人[3]。
美国1998年的研究发现痤疮在12~24岁人群中的发生率为85%[4]。
一项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16-18岁在校学生的研究表明,97.8%的男生和89.8%的女生患有面部和颈部的痤疮,其中有17%为中重度痤疮[5]。
Bergfeld等[6]指出在11~30岁青少年中痤疮发病率为80%,12~24岁高达85%,25~34岁为80%,35~44岁为3%。
我国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痤疮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中国痤疮治疗指南》指出目前我国痤疮发病率为70%~87%。
王德进等[7]调查了杭州地区5972例中学生,发现痤疮男生患病率为45.6%,女生为38.5%。
中医内科治疗痤疮临床研究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痤疮临床研究分析【摘要】中医对于痤疮的治疗由来很久且方法较多,大致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即从脾胃、从肺胃、从肾功能、从肝功能、从心脏、从三焦、从血瘀、从热毒、从湿痰以及其他等十个方面。
【关键词】中医内科;痤疮;研究座疮, 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粉刺等, 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以上, 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男女。
多发于面部、胸口、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局部有疹痒和疼痛, 病程长久而缓慢, 有的可延续数年,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面容及身心健康。
1 从脾胃角度治疗采用枳实导滞汤进行加减治疗,有学者认为脾胃失运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导致湿热内积,上炎于面、背、胸,而最终成疾。
该方具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要方剂组成为:生地、茯苓、枳实、黄连、黄芩、山楂、白术、连翘、防风、川穹、赤芍[1]。
对于结节坚硬暗红的患者可以加用莪术、三棱,脓肿不退的患者可以加用陈皮、莱菔子、半夏,月经不调者加用当归、香附。
2 从肺胃角度治疗当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肺胃郁热上炎时,可以采用具有清肺热、泻胃火功效的凉血解毒方剂进行治疗。
可以采用泻白散进行治疗,方剂主要组成为:黄芩、地骨皮、桑白皮、麦冬、知母、桔梗、五味子[2]。
还可以采用银翘散进行治疗,方剂主要组成为:连翘、金银花、黄芩、栀子、泽泻、竹叶、野菊花、龙胆草、天花粉、红花、麦芽、枇杷叶、山楂、槟榔、神曲。
还可以采用枇杷清肺饮进行治疗,方剂主要组成为:桑白皮、枇杷叶、栀子、黄芩、野菊花、白茅根、赤芍。
3 从肾功能角度治疗当由于肾阴不足、相火过旺而引起肺胃郁热上炎时,可以采用具有滋阴补肾功效的方剂进行治疗。
可以采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3]。
还可以采用三才封髓丹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熟地、黄柏、人参、天冬、甘草、砂仁。
还可以采用二至丸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莲草、女贞子、黄柏、知母、连翘、鱼腥草、生地、丹参、蒲公英、桑白皮、甘草、枇杷叶。
从脾虚阴虚论治痤疮
内蒙古中医药第40卷2021 年4月第4期1111161]\1〇1^〇1丨3】〇1111131〇£1'1'3(1丨|;丨〇1131〇1丨11686\16出<士16\?〇1.40他.4202173散中寓补,补中兼疏;桂枝一白苟,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二药配伍,调和营卫、调理气血;苍耳子一辛夷伍用,并走于上,宣肺而通鼻窍;白术一苍术,白术补脾,苍术醒脾,中焦得健,水 湿得以运化;久病必有瘀,方中赤芍一白芍伍用,赤芍散而不 补,白芍补而不泄,二药共用,养血敛阴散疲M。
针灸处方中,迎香一合谷伍用,出自《针灸大成》:“面痒肿,迎香、合谷”。
吕老师临床运用善治各种急慢性鼻塞不通等症。
迎香一足三里,迎香以疏调局部经气通鼻窍为主,足三里有培 补后天之功,二穴相合,一上一下,通降合力,启闭通窍,治标与 治本相结合。
“风从上受”,风池为风寒之邪侵人的门户,以针刺 之,可以祛风散邪,而治一切风疾。
吕老师经验,经常点按风池 穴,可疏经通络、固表抗邪,以达预防伤风感冒之功,尤其营卫 不和、表气不固、常易感冒之人,更宜选用。
针刺手法上选用国 医大师吕景山创立的“同步行针手法”,得气速,针感强而持久,尤其对于一些急症疗效显著3总结上述对药与对穴相结合,共奏温肺散寒、培补正气之功,标 本兼治,缓急共奏,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规律,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 指南(2015,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24,[2] 王孟,郑铭,王向东,等.中国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8):415-420.[3] 梁晓阳,王士贞,邱宝珊,等.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免疫关系的初步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 5):593-594.[4]Deng Y,Chen S,Chen J,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tantpro-tein A polymorphisms and allergic rhinitis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J].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11,38(3):1475. [5] 郭玉成,赵玉堂,李秀芬.过敏煎抗过敏的药效学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 (4):387-389.[6] 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0-365.[7] 吕玉娥,吕运权,吕运东.吕景山对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0.从脾虚阴虚论治痤疮A邓家侵刘维陈达灿(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痤疮是临床常见皮肤病,本文总结了陈达灿教授治疗痤疮的经验,提出从脾虚及阴虚论治的重要性,治疗方面重视辨证论治的全面性,注重健脾固本、滋阴清热,用药方面善用药对,并结合中医特色疗法提高疗效,值得参考。
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探讨 付东莹
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探讨付东莹发表时间:2017-05-16T10:25:43.0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付东莹[导读] 在痤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内科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原传染病医院)三病区 157000【摘要】目的:在痤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内科治疗,探讨临床效果。
方法:在我院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选取46例痤疮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23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应用中医内科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1.30%(21/2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65.21%(15/2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痤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更佳,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痤疮;中医内科;临床效果痤疮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发病率较高,属于慢性皮肤炎症疾病。
本组探究中样本人群例数是46例,探究目的是深入探析在痤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基础性资料本次探究对象需在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痤疮患者中选取,患者例数是46例,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中患者例数是23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3:10,患者年龄在58岁至18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36.2±11.7)岁;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是23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2:11,患者年龄在59岁至19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36.8±10.1)岁。
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对比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组间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变化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痤疮的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痤疮的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摘要】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痤疮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包括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内治与外治结合、饮食调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中草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皮脂分泌及性激素的影响。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临床;综述【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58-02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然痊愈。
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
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对称。
初起为毛囊口黑色圆锥形丘疹,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
周围可形成炎症性丘疹,其顶端可形成结节囊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分泌过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
此病与微量元素锌在发育期相对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称之谓“青年痤疮”。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可酿成本病。
近年来,在诊治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且剂型多样,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1临床研究1.1辨证论治: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痤”或“痤痱”,或称之谓“肺风粉刺”、“面疮”等。
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郁乃痤。
”(《素问·生气通天论》)不仅指出了汗湿为其主要病因,且“郁”字总括了本病的病机所在。
晋代《肘后备急方》提到本病发生在面部,故称面疮。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
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本病的症状、病因、治法、方药等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因此,多数医家认为痤疮病位在肺,因于风热,辨证分型多为“肺经风热”。
三黄痤疮散外敷与火针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比较
三黄痤疮散外敷与火针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比较湿热蕴结型痤疮是一种由于体内湿热蕴结而引起的痤疮,皮肤痤疮的疾病治疗一直都备受关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痤疮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在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中,三黄痤疮散外敷和火针疗法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一篇疗效比较的文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黄痤疮散外敷的方法。
三黄痤疮散是一种中药制剂,成分包括黄芩、黄柏和黄连。
这三味中药被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外敷在患处。
据中医理论,三黄痤疮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湿热蕴结型痤疮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很好的改善痤疮患者的皮肤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火针疗法的方法。
火针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
它是通过在患处点燃艾草,利用艾烟的热量和艾草的药性,来对痤疮进行治疗。
火针疗法被认为可以通过热量的作用,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排除湿热,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经过对三黄痤疮散外敷和火针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有着很好的疗效,能够帮助痤疮患者改善皮肤情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能将其作为通用的治疗方法使用。
三黄痤疮散外敷和火针疗法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方法,它们都有着很好的疗效,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痤疮治疗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等,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治愈痤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 灸调体 治疗 阴虚 内热 型痤疮 的临床 研 究
张新 普 , 童亚男 ,薛 丹 。 ,李 敏 z , 傅 杰英 z
( 1 .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 中心 广州 5 1 0 5 1 0 ; 2 .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3 . 广州 市第 一人 民医院 广州 5 1 0 1 8 0 ) 广州 5 3 第十五卷
第六期
- kV o 1 . 1 5 N o . 6
艾 灸方案 组 3 0例 ,男 l 3例 ,女 1 7例 ,平 均 年 龄
向是 ” ; < 3 0 分, 判定 为“ 否” 。本辨体 诊断标 准选 择 阴虚体 质转化分> 其它体 质转化分> 4 0 分 的病例 。
定 治疗 经验 , 但 尚未 找 到一个 安 全 、 有效 且 能从
组3 3 例 ,其 中有 2 例 患者 因时 间关 系 、 1 例 因肚 脐 艾灸烫 伤 、 1 例 因怀 孕而 中断治疗 , 2 例不 配 合或 加
用其他 药物被剔 除 , 实 际进入统计 的病例共 6 0例 ,
2 01 2 —1 1 —1 2 收 稿 日期 : 2 01 3 — 01 —0 4 修 回 日期 :
虚 体质 的痤 疮 艾 灸改善 效果 更 明显 。
关键词 : 针 灸调 体 阴虚 内热 痤 疮
d o i : 1 0 . 1 1 8 4 2 / w s t . 2 0 1 3 . 0 6 . 0 2 5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4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痤 疮 在 中医学 历 代 经典 著 作 中均 有较 详 细 的 记 载 。关 于 本 病 病 名 有 “ 鼓” 、 “ 面疱 ” 、 “ 鼓疱 ” 、 “ 粉
一
病例来源 于 2 0 1 0年 3月 ~ 2 0 1 2年 3月 间 , 就 诊
于广 州 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针灸 门诊 、 广东 三 九 脑 科 医 院 康 复 训 练 中 心 和 广 州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针 灸 门 诊 的痤 疮 患 者 ,筛 选 符 合 观 察 条 件 的 6 6例 痤 疮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艾 灸 方 案 组 3 3例 和 针 刺 方 案
方案 组采 用针 刺 加 痤疮 局 部 处理 治 疗 , 每 周 2次 , 治疗 1 2周后 , 对 痤 疮 皮损 和 阴虚 体质 积 分 改善 情 况进 行
评价。结果 : 两组方案均有一定的疗效, 艾灸方案组总疗效 高于针刺方案组 , 两组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O 5 ) , 表 明艾灸加 痤 疮局部 处理 治疗优 于针 刺加 痤 疮局 部 处理 治疗 ; 在 痤疮 皮损 改善 方 面 , 艾 灸方 案组 患者 皮损积分的下降情况, 与针刺方案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说 明艾灸方案组对患者皮损的改善更显 著; 两组治疗后 的体质积分均有明显下降 , 且艾灸方案组更明显, 两组相 比有统计 学意义( P < 0 . 0 5 ) , 说 明艾
灸方 案组 对 患者 体质 状 态 的 改善优 于针 刺 方案 组 ; 治疗 结 束后 随访 4周 , 两组 治愈 和 显效 患 者皮 损和 体 质
积分均有所下降并 未达到复发诊断标准 , 可认为针 灸调理能调动机体的 自 我调节、 抗病 能力, 远期 疗效客 观。结论 : 针 灸不仅可改善 阴虚 内热型痤疮的皮损情况, 且对患者阴虚体质有较好 的调节作用, 同时对于阴
刺” 、 “ 酒刺 ” 、 “ 粉疵 ” 、 “ 肺风 粉刺” 等多种称谓 。 近 年 来 , 中 医 对 痤 疮 的 认 识 及 治 则 治 法 均 有 较 大 的 发
根 本 上 解 决 的 理 想 治 疗 方 案 。通 过 对 中 医古 籍 的 研
读, 师古 法医今病 , 从 异病 同治的思维 , 采 用针灸 助 阳化 阴 , 阳生 阴 长 结 合 使 邪 有 出 路 的痤 疮 局 部 处 理
的方 法 , 从本 质上 改善 阴虚 体质 的内热 状态 , 从 而 减 轻 阴虚 体 质 的痤 疮 。
1 临 床 资料
展, 各 家学说 的观 点与临床 治验或从肺 、 脾、 肝、 心、 肾等 脏 腑 经 络 论 治 , 或从风 、 热、 湿、 痰、 郁、 瘀、 毒、 虚等 病 因病性 人手 ,或从 改善体 质来整体 调节 , 都 取 得 一 定 的 效 果 。 阴虚 内 热 型 痤 疮 以 阴 虚 体 质 为 主, 兼 夹气 虚 、 阳虚 、 痰湿 、 湿热 、 气郁 、 瘀 血等 体质 因素 , 以肾 、 肺、 脾 等脏 腑 为薄 弱环节 , 总体 表 现 为 本虚标 实 的复合病 机 , 症状 反复 , 病 程缠绵 , 诊 疗较 为 棘 手 。近 年 来 , 阴虚 内热 型 痤 疮 在 临 床 上 已取 得
摘 要 : 目的 : 评 价针 灸调 体 治疗 阴虚 内热型痤 疮 的 临床 疗 效。方 法 : 筛选 阴虚 内热 型痤 疮 患者标 准病 例6 6例 , 随机 分 为艾 灸方 案组 3 3例 , 针 刺 方案组 3 3例 , 艾 灸方 案组 采 用 隔物 灸加 痤 疮局 部 处理 治 疗 , 针 刺
★
通讯 作者 : 张新 普 , 医师 , 主要研 究方向 : 针灸体质 学研 究 , 针 灸调体治病 , 治未病临床及机 制研 究。
[ 0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Ma t e r m Me d wa ] 1 3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