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虚实答题法融汇应用(二)
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
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是一种在应对问题或答题时常用的方法。
这种答题公式的核心在于结合虚实两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回答全面准确。
首先,虚实结合要充分考虑问题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需要回答问题的事物或现象。
这需要我们对相关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例如,如果要回答关于某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并了解该国的经济数据、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政策变化等实际情况。
其次,虚实结合也要兼顾虚拟和理论上的因素。
虚拟因素是指我们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进行推理和假设的情况,例如尚未发生的事件、可能的未来趋势等。
理论因素是指我们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因素。
这些因素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在回答问题时,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保对问题的要求和内容有清楚的理解。
2. 收集实际情况:通过查询资料、阅读文献或采取其他途径,收集涉及问题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
3. 运用理论和模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模型等应用到问题中,用以分析和解释实际情况。
4. 虚拟推理: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假设性情况等,并加以推理和论证。
5. 综合论述:将实际情况和理论模型及虚拟推理相结合,综合回答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论述或结论。
通过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公式,我们可以在回答问题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同时融入虚拟推理和理论模型的内容,从而提供全面准确的答案。
这种答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以客观、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提升我们的分析和论述能力。
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格式
虚实结合的作用答题格式
虚实结合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经典表达法,它以虚拟和现实相互交织的方式凸显出文学作品的主旨。
它不仅能给文学作品增添神采、加强文学主题,而且可以把虚幻装置得更逼真、更有张力、更有节奏感。
虚实结合的作用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把写作的张力和思想的凝聚力相结合,以达到创作的最优效果。
2、虚实结合的作用
(1)首先,虚实结合可以使文学作品更有说服力。
通过虚实结合,作者可以把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假设和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文章逻辑性更强,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层面。
(2)另外,虚实结合也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张力和时间感,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叙述和描写的紧张关系中,虚实结合尤其重要。
虚实结合的作用可以使文学作品的情节更加紧凑,并营造出一种气氛,为文章增添更多的艺术意境。
(3)此外,虚实结合还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深度,这是因为虚实结合可以表达作者情感的真实体验,更好地展示作者思想的内涵。
通过虚实结合,作者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意义。
3、总结
综上所述,虚实结合的作用是文学创作中一种经典表达法,它可以给文学作品增添神采、加强文学主题,并营造出一种气氛,使
文章更有说服力、更有张力、更有时间感。
虚实结合能够把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假设和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文章更加紧凑,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层面,让读者体会到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意义。
因此,虚实结合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运用可以帮助文学作家完成更高水平的创作,也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2023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虚实手法详解(巩固训练+参考答案)
2023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虚实手法详解(巩固训练+参考答案)对虚实手法的鉴赏,是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难点。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一考点没有系统的认识。
那么,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如何辨认呢?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下面就来说说古诗词常见的虚实手法。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内心的情怀。
【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语文作文审题之虚实结合法
高考作文审题之虚实结合法高考作文从题目的抽象和具体这个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虚题”和“实题”.这两种题目,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审题方法。
一、虚题实写“虚题”给出的题目或材料十分抽象,通常用某个概括、充满隐喻的概念、词语或句子来做命题材料。
比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这是一道典型的虚题,虚就虚在“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充满隐喻,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对于这样的命题,我们需要把虚的地方落到实处,让晦涩的隐喻变成明确的概念。
“你”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鲜花”“掌声”“父亲”“友人”等;“你”也可以是一个穿越时空的人物,如“李白"“苏轼”“鲁迅”等;“你"还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品质,如“诚信”“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等。
虚题变成实题,文章就容易下手了.二、实题虚写“实题"给出的作文题目或材料,往往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比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题目“旧书”,这是个典型的实题,旧书这个概念具体、明确,看到这个题目,很容易有坠入云里雾中,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实料”,我们要化实为虚,让材料“虚“起来.我们可以想想旧书的意义、旧书的意蕴、旧书的象征意味等,材料虚化,我们就有思路了。
再比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的“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也是个实题。
这种实题通常以情景描绘、人物言论、故事情节等形式出现,对这种题目,我们要寻找、挖掘其中蕴涵的哲理,让实题虚起来,让具体的内容灵动起来,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三、虚实结合,平中见奇还有一些题目,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内涵非常丰富。
我们则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充分拓展写作的思路.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这个题目,看起来既具体,又空泛,是个有虚有实的题目.对这种题目,我们既要考虑到实的内容,也要充分拓展虚的空间。
语文阅读(虚实相应法及练习)
一、什么是虚实相应法实:事实、场面、环境、相关背景和人物行为;虚:思想感情(认识、看法、观点和情感);虚实相应法:以文章“虚实”为基础,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以相互映衬为原则,进行关联性的理解分析的方法。
1、文章的内容与传递信息:一是事实,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场面、环境和事件等。
二是人物行为,包括人物做了什么,人物的行为和事实,构成了一篇文章的内容。
2、文章的中心与沟通感情:在文章中,沟通感情指的是沟通人物的思想感情,思想包括认识、看法和观点。
思想感情联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篇文章的中心。
二、虚实相应法在文章中的初步应用三袋米的故事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
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
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
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
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
”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
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
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
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虚实结合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策略解密
3.虚实结合,文意通畅。 虚实结合,是艺术创作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时运用 虚写,一般而言,必须要立足生活实际。写作的内容来自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为此,在构思行文时,必须对所在掌握的材 料,要深入思考,寻找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寻找其相关的历 史背景、社会世态,然后去推理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在相应的 年代或社会所拥有的真实感。在人们对过去的人物、故事和观 点中挖掘新的意义。真实的人物、事件及客观存在的为实,作 者的主观评价、用作对比衬托的内容为虚,两者相互结合,文 章才生动、感人。
要义解说
虚实相生,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有持久生命力的原 因之一。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 “雪中捕鸟”等真实活动的叙写,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 又有对自己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 秘色彩,后者加重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这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 同学们可以仔细咂摸一下,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方面的新体会。
真 名范写 题 师文作 解 点展导 析 评示引
真题解析
◆2023年陕西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征稿启事,完成写作任务。(50分) 2023年的春天,梅香拂柔波,烟火满人间。又看到久违的笑颜,又听到 兴奋的呐喊,又感受到青春的跃动……为记录这些美好,校文学社面向 全体毕业班同学征稿啦! 明确写作任务是记录运动场上的美好征稿主题:运动场上的风采并要求考 生以征文的形式完成写作。征稿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 600 字。 征稿时间:2023年6月17 日
写作导引
二、我手写我心 精彩在身边 中考作文要求是在材料背景和话题“运动场上的风采”基础上,发 挥自主命题,考生的自拟题目必须要新颖有趣,诗情画意,作文题目必 将成为阅卷老师的关注重点。可选取学习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最感人 的场面,运动场上最美的“风景”等。学生只需要还原学习生活中真实 场景,在情景中提取素材,我手写我心,人人都有话说,生生有话写。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虚实教案
201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写作之虚实教案1、概念:“虚”指作品中的空白或想象性内容,“实”指实物实景2、作用:①留下“空白”,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丰富内容,充满想象,增强表现力3、答题步骤:概括材料内容,辩明虚实性质,分析用意好处4、典型例题:06天津08江西卷例1、【8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例2、06天津卷(唐诗)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二、虚实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06四川例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乡村的瓦冯杰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
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
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
申论概括题作答中的“虚实结合”
申论概括题作答中的“虚实结合”华图教育张成友2014年国考的大幕即将拉开,为了更好地迎接这次考试,在申论这个科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广东公务员考试研究资深专家在这里分享申论作答的一些技巧,供广大考生参考。
以往考试中,很多考生在考完申论之后会有这样的感觉:今年的题目并不难,可是等成绩下来之后却发现分数并不是很高。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除了没有理解材料内容的原因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很多考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答案、布局答案。
往往有的考生在答完题之后觉得句子非常通顺也很有条理,但就是不得分或者得分不高。
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考生的答案和阅卷参考答案不符合。
有的考生可能会问呢,怎样才能和阅卷参考答案相符合呢,这就牵涉到一个阅卷规则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明确了阅卷者他们基本的阅卷规则,才能更好地去整理、布局自己的答案。
我们知道,在考试题型中,常规的题型有四类,有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和文章写作,之所以会这样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类题型的答题原则不一样,而这也就是参考答案给分的依据。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下概括题的答题原则,也就是概括题答题的“虚实结合”。
1.准确性原则所谓的“准确”,字面意思指严格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谓与实际或预期完全符合。
在申论考试中,准确的意思就是匹配材料,说的更直白些就是“抄”,尽量保持材料原文原话,避免在你领会了材料的基本意思之后又用自己的话去表达,而这一点也是很多考生往往犯的毛病,非要跟自己过不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从而踩不到得分点,导致失分很多。
这正是所谓的“实”。
2.全面性原则全面,意思是指对某一物体的概括,从大体上看某一物体或事件,从整体来看某一物体或某一事件。
在申论概括题中,全面意味着要尽可能的把点写全。
到底有哪些点呢?(1)直接引用材料原文原词答题。
材料中的原文和原词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一些表述规范、简洁的词、短语等,比如加引号、顿号或者短句子;另一部分是题目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而且像这样的词要放在突出位置,也就是段首或者句首。
虚实结合的好处及作用答题模板
虚实结合的好处及作用答题模板1.虚实结合(1) 实:所写的事物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
(2)虚:在现实中并没发生,往往是想出来的,比如作者的情感、想象、回忆、联想。
(3) 虚实结合: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既写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景物,也写作者的情感、想象、回忆、联想。
(4) 好处:丰富内容、拓展意境、激发想象、强化情感。
2.诗歌中虚实结合(1)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实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写)(2)柳永的一首送别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虚写)实写:寒蝉怎么叫、傍晚的雨怎么下、我们怎么喝酒、船夫怎么催着出发、我们怎么手拉着手两眼泪汪汪,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直接描写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
虚写: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写的是想象之景。
柳永的这首词通过虚实结合的技巧,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词人与恋人别离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情感。
3. 歌曲中的虚实结合“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实写)淘尽了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浪里分不清有没有。
(虚写)”(《上海滩》)好处: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让整首歌的境界一下子变得阔大深沉起来。
4. 现代文中的虚实结合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实写)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虚写)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虚实结合答题分析PPT课件
2020/10/13
3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
6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7
到不同的判断。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
片20面20/10,/13 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2
【2008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 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 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
பைடு நூலகம்
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 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
片。(4分)
2020/10/13
4
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 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 身被事务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 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是一种考试答题方法,要求考生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和虚构情节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这种答题格式在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中常常被使用,例如文学、心理学等。
通过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考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以故事、情景等虚构的方式来呈现答案。
这种答题格式常常被用于分析问题、解释现象、提供观点或建议等。
在应用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时,考生需要首先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背景。
然后,考生可以通过设想一个虚构的情节或故事来回答问题。
这个情节或故事应该与问题有关,能够更好地展示考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例如,假设考题是:“请使用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回答下面这个问题:手机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物品,对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考生可以从现实中观察到的事实出发,描述现代人离不开手机的现象,然后通过虚构一个情节,来说明手机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考生可以设想主人公通过手机完成工作、学习、与亲友交流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有以下几个优势:1. 创造力展示:通过虚构情节或故事,考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考生可以在虚构的情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独特而有说服力的答案。
2. 分析能力展示:在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中,考生需要分析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解释。
通过虚构的情节或故事,考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3. 与实际情况结合: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要求考生以虚构的情节为框架,但又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样,答案既能够站得住脚,又能够富有创意和说服力。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在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中被广泛应用。
它要求考生以创造性思维回答问题,并通过虚构的情节或故事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使用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考生可以更好地在考试中展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提高答题的质量和说服力。
8.虚实答题法融汇应用(一)
第8讲虚实答题法融汇应用(一)、《不一样的痛苦》①到浦东机场接朋友,从悉尼到上海,不知什么缘故,飞机误了点,于是,大厅里聚了好些等侯的人。
②他很有些异常,因了手里的那束火红的玫瑰。
这一团玫瑰红得扎眼,张扬得旁人都免不了生出好些个羡慕来。
我猜,他是来接女朋友的。
他捧着花,安宁地坐着,和周围慢慢地就形成了反差。
等待的人,或多或少总有些烦躁,或大声地对着手机嚷嚷;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研究,穿插着好多的抱怨;也有带着孩子来接人的,小孩子就满大厅瞎跑,又发明出各种安谧的声音。
我也等得很有些无聊,于是,越发地羡慕起他来:等待自己爱的人,过程也可以这般恣意。
我猜,他一定很爱他的女朋友。
③我在他的旁边坐下,我觉得他的安宁可以感染我,让我不断烦躁的心安宁下来。
他看了我一眼,然后微笑,他的笑容很好看。
④他耐心地等着,手机不时地响起,“今天下午的会议先取消,我还在机场,晚点了,我赶不回来。
”“对不起,杨总,今晚不可,今晚我已经有安顿了。
”“这个合同有些地方还需修改,明天我回公司来处理。
”“这件事让陈助理先处理,等我回公司再说。
”我猜,他一定是个不小的领导,而且很忙。
这样一个大忙人现在在等待一架晚点的飞机,其实,接人,他彻低可以安顿下属的。
⑤总算,总算,广播里有了那架飞机的消息,已经安全降临了,乘客们开始办手续了,我们可以去通道那里候着了。
通道口里三层外三层地绕着人,想要看清里面出来的人得踮起脚尖。
他站在那里,高高地举着那束玫瑰,比任何牌子都醒目。
⑥陆陆续续,人开始走出来了。
我一边找着朋友,一边“找”着他的女朋友,一定异常异常的优美。
⑦朋友很快就出来了,看到我,一阵寒暄。
我却忍不住地分神,看他,依然举着玫瑰,依然安宁地等待。
⑧然后,他笑了,大步地往前走。
通道里,一对老公公和老太太相扶着走向他。
他把玫瑰塞在老太太的手里:“妈,我怕你们看不清,专门选了最红的一束。
”“儿子,等很久了吧。
”“没事,接到你们就好了。
”“澳大利亚真优美……”“下次,再给你们报个欧洲团……”他一手推着行李车,一手搂着母亲,另一边站着父亲,一家三口向停车场走去。
怎样去虚实结合地表现题意:虚实互化、虚实并用
怎样去虚实结合地表现题意:虚实互化、虚实并用虚实结合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无论是写哪一种体裁的文章,都必须做到虚实结合。
那么什么是虚实结合呢?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
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文写作中如果用到这种手法,文章就会变得更生动、形象,更有韵味。
那么虚实结合有哪些表现,在写作中又有哪些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進行论述——一、化虚为实化虚为实,总体上说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形,实物实事)。
具体地说,就是在构思时,由抽象的文题去联想具体的事物。
在行文时,由抽象的文意去想象具体的事情。
前者如由文题“品味痛苦”去联想:痛苦就是半夜犯了酒渴,却没水喝;痛苦就是老师的课让人昏昏欲睡,自己却坐在第一排。
后者如由文意“有时希望就是痛苦”去想象:痛苦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得平庸,却无能为力;痛苦就是高兴地捡起一张百元大钞,却发现它是一张假钞。
显然,前者由抽象的“品味痛苦”联想到了具体事物,后者由抽象的“希望就是痛苦”也想象到了具体事情。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化抽象为具体、变得具体可感了。
做到化虚为实,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有两种:①是具体事情化。
就是说,通过事物或实物,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变得眼睛可见,耳朵可听,双手可摸。
比如将抽象的“成熟”具体化:成熟是领导讲完“笑话”之后,哪怕再没有想笑的感觉,也要率先哈哈大笑;成熟是受到表彰时,首先感谢领导的关怀爱护和同事朋友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这样,本来抽象的“成熟”就显得非常地具体。
②是具体形象化。
就是通过比喻、比拟等手法,将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变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活泼感人。
比如将抽象的“愿望”形象化:愿望是远山丛中的高峰,是忘不到头的公路,是驶向远方的巨轮。
这样,将“愿望”比作“高峰”、“公路”、“巨轮”,化抽象为具体,变得相当形象了。
二、化实为虚(理,道理推理)化实为虚,就是将具体的化为抽象的。
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方面:①首先是在构思时,由具体文题引申出抽象的道理:如由文题“肩膀”去引申:肩膀,可演绎完美的人生;但那肩膀能诠释生命,能感人泪下,能催人奋進。
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①萤暗 ,藓阶蛩②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 付与啼鴂③。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 舟如叶。想文君④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 玲珑⑤闲看月。
诗歌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烟 霞 锁 其 腰 , 则 高 矣 。
山 欲 高 , 尽 出 之 则 不 高 ;
学习目标
1.辨别虚实结合的手法,总结虚实结合 手法的分析技巧。
2.归纳总结虚实结合试题的答题步骤, 规范答题。
诗歌中的“虚”与“实”
诗歌中的“实”,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
【规律总结】 “虚”与“实”的
关系及作用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 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表达诗人 的某种感慨。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辅相成,互 相映衬,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或渲染出一种某种气氛,或是烘托出浓浓 的情感。
例2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请简析本诗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的?有何作用?
①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牧民赶着马群 回去,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营造一种和平宁谧的气氛。 ②三、四句将“梅花落”的曲名拆用, 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③虚实交错,相辅相成,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 构成美妙阔 远的意境,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情。
虚实结合题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 (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第三步:析效果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虚实结合答题方法
随堂检测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本诗颈联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 ,尾联虽平实, 却也令人回味无穷,请谈谈尾联的妙处。
尾联诗人想象邹明府在灵州深居简出,不理凡尘 俗世,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邹明府清远脱俗、 宁静致远的形象更加丰满。
随堂检测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 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 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词的上片是如何表达词人思想感情的?请从虚 实结合的角度加以赏析。
表达的情感
运用后的效果
• 后两句诗人想象友人难以成眠,即使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不了愁 绪。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 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彼此惆怅的别情。
例题讲解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 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全词以时间为序,虚实结合,请结合上片内容 加以赏析。 (4分)
例题讲解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 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歌鉴赏题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歌鉴赏题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歌鉴赏题首先,要弄清楚诗歌中哪些内容是虚写,哪些是实写,然后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对虚实结合的诗词,答题时的一般步骤是:1、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2、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3、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归纳:作为一种表达技巧,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它与诗歌形象、意境、主旨的关系上。
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使作品中的形象更丰满。
例题: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
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塑造了一位艳若桃花、光彩照人的少女形象。
实景“桃花依旧笑春风”则空余美景,人已沓然。
以虚衬实,更加突出了那段美好的回忆,那位明媚的少女形象,使人顿生怅惘之情。
2.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例题:常建《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九。
前两句叙述,雨歇之后舟行溪中,后两句写朋友居处的环境。
从题目中“寻”可见,后两句所写景物并非即目所见,而是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住处所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
这番遐想,使得这首本来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从而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3.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
例题: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手法赏析之虚实结合专题练习及解答分析
【古诗文阅读】古诗歌手法赏析之虚实结合专题练习及解答分析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对学生来说最棘手的问题是技巧分析。
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技术知识储备。
有鉴于此,他们有了详细讨论诗歌技巧的想法。
本文主要讨论诗歌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一、什么是“虚”与“实”古诗词中的“空”指的是在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字里行间欣赏到的空与空的境界;“真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真实形象、事实和现实。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我们面前的场景是真实的,想象构建的场景是虚拟的。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凉。
去长亭子已经晚了,阵雨一开始就停了。
资本账户里没有可喝的东西。
在怀旧的地方,兰舟劝他握住他的手。
他眼里含着泪水,说不出话来,哽咽了。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读书去吧,千里的烟,薄雾浓,天空宽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我今晚在哪里醒来?柳岸,风和月亮。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的场景是真实的,过去场景的境界、神仙世界、鬼魂世界和梦都是虚拟的。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岩石穿透空气,海浪拍打着海岸,卷起数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毛扇轮毛巾,谈笑风生,桅杆和桨飞走了。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图像是真实的,抽象是虚拟的;有限是真实的,无限是虚拟的。
以《虞美人》为例:一条泉水河流向东流动。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另一个例子是“花园之旅不值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话用少赢得多,用有限的红杏表达无限的春天。
这正在把现实变成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以《沙之源·秋景》为例:小桥流水人家。
这句话将人们的孤独和凄凉与一个温暖的场景进行了对比。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清代的唐彪在他的《作曲手册》中非常精辟地说:“文章不够真实,不足以阐明义理,文章也不够空洞,不足以左右表达,所以常常可以互相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虚实答题法融汇应用阅读训练题型(一)、我的叔叔于勒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
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
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
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
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
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
我身体很好。
买卖也好。
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
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
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
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我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
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
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
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
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
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
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
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
......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
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
我看出她在哆嗦。
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
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父亲赶紧走去。
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
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
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船的船员。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3分)2. 阅读全文,文章中的“父亲”和“母亲”分别是什么样的人?(4分)3、母亲在知道于勒叔叔真实处境的前后态度发什么了什么转变,请简要说明。
(2分)4、“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2分)5、文中描写父亲“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的这段内容中,通过人物语言,写出“父亲”当时什么样的心情?(2分)6、文章最后写道:“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阴影”指的是什么?(2分)考场作文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得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
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
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
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
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
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