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学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新版)苏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新版)苏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老山界》教案-(新版)苏教版1一、教学目标1.了解《老山界》的故事情节和描写技巧。

2.理解课文中的山林人物与道德内涵。

3.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

4.通过讲解声音与表演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和描写技巧的理解。

2.内涵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掌握。

3.声音与表演方式的讲解,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调引入本课主题,简要回顾《老山界》内容,希望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

(二)呈现1.教师出示图片或简单画面,讲述山林人物的特征和内涵。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通过阅读和解析相关段落,讲解教学重点,着重分析文章描写山林人物的技巧与方式。

3.针对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使用教学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高写作水平。

(三)讲解1.声音与语调的讲解。

通过声音和表演,影响观众的感性认知,加深其对诗歌文学的理解。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演唱,彩排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说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2.诗歌鉴赏教学。

语文教师在讲述《老山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并听音乐演唱相关句子进行领悟。

3.写作与表达教学。

教师可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描述人物的语言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评价通过课堂互动、 homework 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四、教学后记1.本节课的教学点着重在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写技巧的应用,通过诗歌鉴赏和写作技巧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法素养。

2.本课教学需要注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如画面、语调、情感等多方面的表述,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3.不仅要关注课堂授课,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 3《老山界》精品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老山界》精品学案 苏教版

三老山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能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不同写法交代记叙文的要素。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方法导航】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聚集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2.对于文章关于翻越老山界困难的重点词语、语段的分析理解。

【教具学具的准备】1.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画面。

2.录音机、朗读磁带、投影仪【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长征方面的诗歌,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能完成的伟大壮举。

同学们,想一想,前边毛主席在诗词中把红军翻越险峻的大山比作的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说)比作的是走泥丸、腾细浪。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老山界》这篇课文,来了解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

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老山界的地点、地形。

(可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在全班交流)(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听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你能说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2.学生分组讨论。

老师可启发学生,在文章里找到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

3.用简洁、概括性的词语谈谈你读后,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小结〕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明确: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或有的学生会说老山界陡、窄、险等都可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教版

《老山界》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三.自学交流:1、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并说说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2、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

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

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

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3、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

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四、展示点评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这“意志”指什么?)(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五.达标检测1.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请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2.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

八年级上册《老山界》学案苏教版_1

八年级上册《老山界》学案苏教版_1

八年级上册《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学习目标、掌握生词的音、形、意。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觉红军的革命传统。

3、领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出色的语段学教要点认识课文准时间变化和地址的转移安排资料的特色。

2、感觉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精神。

学教难点领会重要的语句,语段的含义。

2、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乐观的精神。

前课准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熟记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认识文学知识。

3、可以依据文本讲解和教案提示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4、阅读《增补习题》中的“预习提示”学习过程追踪追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设计】想想在《七律长征》中毛主席把红军翻越陡峭的大山比作什么呢 ?让我们一同学习《老山界》 , 认识红军是如何战胜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学一学:我特别聪慧】、扫清生字阻碍是读通文本的首要任务,因此仔细达成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哦,还要熟记!2、认识作者,认识文学知识,并能说给同学听。

3、熟读课文,认识文本的主要内容。

出示思虑题:( 1)、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2)、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议一议:我潜力无量】、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何要写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2、红军翻越老山界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战胜. 战胜这些困难的 ?3、作者是如何安排、组织这些资料的?是依据什么次序写的 ?为何要这样写?有什么利处 ?【讲一讲】我特别自信【练一练:我定会成功】.给加点词注音。

见练习册。

2.练习册2、 3、 4、 6记述因素记录一段历史:艰辛卓越时间转移地址变换老山界勇敢无畏传承一种精神:长征精神乐观豪放第 2课时【情境设计】若是子夜你只好在一座高峰上歇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绝壁,路上的石头又特别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议一议:我潜力无量】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留宿,并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指引到作品的描绘和主题的掌握上来)【讲一讲】我特别自信、课文中的光景描绘有什么作用?2、红军的乐观精神表此刻哪些地方?哪些词语运用最适合?【练一练:我定会成功】指导背诵“子夜里忽然醒来,, ”【板书设计】老山界仰望奇景语言:朴素优美俯视视觉露宿感情:诚挚激烈听觉独立达成有疑善问组内互批错题打包加强记忆自读课文后思虑 , 并标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地址转移的词语。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老山界》教学案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老山界》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老山界》助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师生共同赏析精彩语段,分析生动的景物描写。

▲3.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识长征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助学重点: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助学难点:文中生动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助学安排:2课时助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由《七律长征》导入本课。

二、学生自助: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熟读课文第二部分,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四难”,学习红军精神。

三、合作探究▲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在哪里,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吗?课文最后又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这样说有什么作用?★2.自读课文2—11小节,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红军对瑶民的关切和保护,以及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的。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分。

3.说说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以时间的变化、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有何好处。

四、课堂巩固:熟读精彩段落,完成相关练习。

五、续助方案:熟读课文,整理笔记。

第2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课。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分析生动的景物描写。

(1)读课文,找出文中几处景物描写的段落,反复朗读。

▲(2)体会这些景物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中透露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描写的语段和一些精词妙句加以分析,体会其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三、教师补助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又是”改为“还有”行不行?为什么?2.①像春蚕在咀嚼桑叶,②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③像山泉在呜咽,④像波涛在澎湃。

①与③调一个位置为什么不好?3.结合有关语句体会句子含义,例如:如何理解“抢了一碗就吃”的“抢”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老山界》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老山界》学案苏教版

三、老山界(1)【学习目标】1.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重点难点】能够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学会合理安排材料。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抄写两遍。

蜷.缩( ) 呜咽.( ) 点缀.( ) 澎湃..( )( ) 咀ju é( ) ch ù( )立 h ān ( )然入梦 k ē( )捐杂税 2.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读课文两遍。

【课堂助学】一、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一)按要求自主学习。

(二)深入探究三、质疑问难。

【课后作业】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次数 3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老山界地貌、文化特点及生态环境2.能够理性看待当地环境问题,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和作用3.发现语文中充满的诗意和写作技巧4.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对当地文化、传统和自然保护有所了解和认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山界地貌、文化特点及生态环境2.发现语文中充满的诗意和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山区地方?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地貌与文化特点?2.呈现课题:这节课我们要一起了解一篇文章《老山界》。

阅读(20分钟)1.教师讲解生字、生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跟读整篇课文,体验文本中的情感3.以分组形式进行课文解读,各组呈现自己的解读成果,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10分钟)1.小组呈现分析结果2.讨论:文章中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3.高效学习:通过阅读省选篇目,了解和发现语文同其他学科的关联之处。

实践(20分钟)1.模拟课文中所描写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地还原生态环境。

2.在传承和发扬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提高生态意识。

3.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制作有关老山界的PPT。

(5分钟)1.汇报小组的分组成果和PPT制作成果,让所有同学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和生态。

2.重点,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课后作业1.掌握生字、生词等基础字词,并将词语的使用情况用意义句一一倒好。

2.将老山界与家乡作一个比较,分析异同。

3.本课讲到的环境问题,写一篇日记,谈谈个人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然环境和文化的介绍,帮助学生在理性看待当地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爱护之情。

此外,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中充满诗意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推荐)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教案苏教版(推荐)《老山界》教案陆定一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一、预习交流:(一)关于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二)关于背景。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三)关于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惊惶()欺侮()酣()然入梦蜷()矗立()咀嚼()呜咽()澎湃()骨碌()缀()2、多音字组词:嚼:jiáo()juã()咽:yān()yàn()yâ()落:là()luò()lào()二、整体感知课文:(一)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难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事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三)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四)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八年级语文《老山界》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老山界》学案苏教版

初二语文《老山界》学案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老山界》背景介绍: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

先后击溃敌军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

于1965年10月。

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

段落分析:课文第1段点题,这里说的“30里高”,不是指瑶山的垂直高度,而是指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这从课文第11段、第28段中分别提到的“上山30里”“(爬)30里的山”可以得知。

一开头就点出“30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第2—33段是课文的主体部分。

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又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2—11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

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

第3段写一家瑶民家中的“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这里的“照着习惯”。

反映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

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这从第5段中“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可以得到印证。

第6段写“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句。

运用“不论……不论……只要……没有不……”的句式。

反映了红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的宗旨以及善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特点。

与前面“照着习惯”一句对照。

鲜明地表现了红军同军阀的本质区别,说明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红军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10段中的“生怕”是“很怕”的意思。

“显眼”是“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的意思,用这两个词。

强调我们的部队严禁拆瑶民的篱笆做火把,充分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第3课老山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课前预习】1.了解红军长征中过老山界的背景。

2.查字典,解决生字。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各小组展示字词内容。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蜷缩()呜咽()点缀()澎湃()咀嚼()酣然入梦()苛捐杂税()②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③同位合作,完成下表,梳理记叙的六要素,弄清本文的结构。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④根据上表,思考: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叙事的?(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活动二再读课文,感受精神。

①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表。

面临困难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②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③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结尾有什么样的用意?(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活动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读2-11自然段“山脚访瑶家”部分,其中瑶家大嫂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与“翻越老山界”的中心有何关系?(同位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1.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2.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巩固提升]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骨碌..()惊惶.()点缀.() péng pài()蜷.缩()呜咽.() hān()然入梦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苏教

老山界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能复述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3.通过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重点:
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分析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陆定一(1906—2019),江苏省无锡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先
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2.补全下面的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老山界》学案
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下注释;朗诵及背诵长征诗词,讲述长征故事,概括长征精神。

一.查阅工具书,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惊惶()呜咽()咀嚼()矗立()蜷起来()酣()然入梦点缀()落()下
二.解释下列词语:
攀谈奇观绝壁酣然入梦呜咽
三.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走进文本】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填表。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第一天下午天黑夜里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下午
3.细读品味
(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3)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

你能揣摩出来吗?
(4)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精彩段落欣赏
场面描写:“之”字奇观
(1)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2)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景物描写: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1)“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
(3)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4)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

(5)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