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祝福》教案17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第二课《祝福》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祝福》描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将祥林嫂的悲剧放在“祝福〞的热闹情景中来描写,刻画出祥林嫂周围的各类人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各种态度,从而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解析:《祝福》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采用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然后按时间顺序表达悲剧的主体部分,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主题。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的关键,学习时,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来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本文通过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惨遭遇,学习时可以通过这些买描写,尤其是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习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3〕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表达故事,因此,要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文章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放在祝福的情境中来表达是有其深意的,要注意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是本文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2、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
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概括各部分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注意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倒叙写作手法。
4、体会祥林嫂的悲剧色彩,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与重点】1、故事情节2、倒叙的作用3、祥林嫂的生活与人生【教学方法】点读法、引读和分析、合作与探究、归纳和总结【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鲁迅先生笔下有这样一个人物:她,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面容枯瘦,目光呆滞、头发蓬乱。
她的名叫祥林嫂,她是旧中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她以自己的悲惨遭遇鞭笞者黑暗的社会,惊醒着愚昧的世人,昭示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中国妇女的凄惨人生,它定格在一代代读者的心里,让我们铭记和惊醒。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去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1、阅读全文,按小说的基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思考:本文开头写的是什么?为何将结尾放在前面?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背景和结局;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追根兴趣,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3、情节概括序幕:鲁镇准备祝福结局:祝福之夜惨死开端:逃避初到鲁镇发展:被逼卖到贺家高潮:再寡再到鲁镇尾声:鲁镇正在祝福第二课时了解祥林嫂的一生一、祥林嫂的人生轨迹1、教师引导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2、学生筛选信息,阅读归纳主要事件。
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优秀范文3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优秀范文3篇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写作背景简介:《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9:第2课 祝福
祝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2.谁来说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根据文本逐段落实内容)明确:序幕(1—2) 鲁镇的年底结局(3---33)祥林嫂带着“疑惑”死去开端(34—53)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发展(54—65)祥林嫂被抢被卖(改嫁)高潮(66—111)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尾声(112)鲁镇祝福景象和我无奈的感受3.我们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画完整必须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写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写手段有哪些?板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等。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祝福》教学教案
《祝福》教学目的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三、本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社会环境为主,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结全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一、导入课文: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在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
(投影——鲁迅)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
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人物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
但是电影《祝福》却把“逃”放在开头,请大家比较小说把“问”放在开头有什么区别?(“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渲染气氛。
“逃”:增加视觉效果,如果把“问”放在电影里,难免沉闷。
)讨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健壮耐劳——“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被迫改嫁、强烈反抗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2《祝福》优质课教案
第2课祝福一、整体把握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点读①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能够引人入胜。
②突出典型环境,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在鲁镇,鲁镇是典型环境。
卫家山的礼教气息就不够浓:山里人穷,所以祥林嫂的婆婆肯将守节的寡妇嫁到更穷的‚里山‛贺家坳去。
贺家坳贞节观念和礼教气息更淡,所以那里还流行‚抢亲‛的风俗,这在鲁镇大户人家的太太四婶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祥林嫂的悲剧一定要在鲁镇才能发展和完成。
运用倒叙就突出了典型环境。
③把祥林嫂的死与祝福景象连在一起,突出了祥林嫂同鲁四老爷所代表的礼教与迷信之间的矛盾,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④利于剪裁。
叙述故事时可只选取与祥林嫂悲剧命运直接相关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而不觉支离破碎。
二、细部探微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点拨小说中三次写到‚祝福‛。
这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了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场景中。
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
这不仅是富人们的事情,而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
操劳福礼是女人们的事,而‚祝福‛的活动却是要女人们走开的。
这样的交代,告诉了人们,辛亥革命之后,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千年来女性地位和压在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依旧。
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中一项极具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在这项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展示。
《祝福》鲁迅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A: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抗争表现: 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 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 维护自我尊严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 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 — 追求人的平等权利 问:死前问我鬼神—— 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 是什么?
在卫家山和小十岁的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天死了丈夫,冬初 逃到鲁镇做工; 春天被逼改嫁,年底生阿毛; 贺老六死于伤寒;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大伯收屋,秋 天回鲁镇; 秋天支取积存工钱捐门槛; 成为木偶人;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年底,问“我”死亡的问题,死了。
小结:概括祥林嫂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 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 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 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 踏、遭迫害、受鄙视甚至于被封建礼 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
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 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 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 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 心疲惫、一无所有。
行动描写
找行动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 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 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 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 《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五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2《祝福》教案
《祝福》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思考封建礼教的现代残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中考录取分数线属全县最低,所以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薄弱,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学生对阅读小说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了解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了解,所以,在讲解本课的环境描写之前,要详细地为学生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在学生详细了解了环境描写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才会在平时的小说阅读中留意其中的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方法:回顾前两课时的知识点和内容。
(一)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
(二)故事情节:序幕、结局(本课倒叙)、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三)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安分耐劳、质朴善良、容易满足、封建愚昧、命运坎坷二、环境描写方法:列出概念,再为学生举例子,加深理解。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地域风貌、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四季变化、阴晴雨雪、山川日月、森林湖海等。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方法:给出经典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例子,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明确:交代封建社会末年,贫富分化严重、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现实。
(二)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兼督下,羼水也很为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学语文题目:XXX《祝福》<<祝福>>教学设计探究XXX死亡的真正原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尾声。
过程与方法: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概括出XXX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教学重点:能能体会XXX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模拟法庭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设计目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概括故事情节快速地欣赏这篇文章,在读的进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2、本文的记叙按次是什么,采用如许的记叙按次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手法。
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序幕:鲁镇准备祝福结局:祝福之夜惨死开端:逃避初到鲁镇发展:被逼卖到XXX家:再寡再到鲁镇尾声:鲁镇正在祝福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把XXX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XXX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设计目的:让学生能理清故事情节,掌握倒叙手法)三、专案组查询拜访1、死亡地点:死者一生去过的地方卫家山——鲁镇——贺家墺——鲁镇鲁镇2、死亡时间旧历的年底;鲁镇祝福时节;“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3、死者档案:性别:女年龄:二十六七——四十上下身份:童养媳、寡妇、逃妇、女佣人、被卖的女人、改嫁的女人、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亲、再次丧夫的寡妇、被赶出自己家房子的人、女佣人、乞丐亲属:无遗产:一个竹篮、一个破碗、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写出XXX年谱• 到鲁镇以前在XXX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 到鲁镇元年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2 祝福 鲁迅教案(4)
第2课祝福祥林嫂是不幸的:新寡又迫嫁,丈夫却病亡,守子且艰生,幼儿又惨死。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祥林嫂,本应得到些同情,却备受嘲弄、侮辱和伤害。
新寡再嫁丧夫,成为阻碍她平等生存、正常生活的一座大山;儿子惨死狼口,又成为别人一遍一遍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们对于她的伤口,不仅撕开来看,而且再撒上一把盐。
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就在这家家“祝福”之中,在这天地圣众歆享牲醴赐福人们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封建礼教的铡刀下!①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
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使国民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国民的愚昧、无知、冷酷。
那个时代的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周围人们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
祥林嫂在鲁镇女人们的“鄙薄”“烦厌”的神色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的慌忙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在“我”的应付中,在当时整个社会民众的“看客”心理活动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这种死亡在保守、自私、顽固、麻木、毫无温情的世界里是必然的。
[运用角度] “社会的冷漠”“让世界充满爱”“伸出温暖的手”等。
【课外运用】冷漠,是存在于人类中可怕的病毒,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
只有拒绝冷漠,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人生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社会才能稳步前进,世界才会充满爱。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节选自《拒绝冷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B.讪讪.(sh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ɡ)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D.正.月(zhēnɡ)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解析:A项,“拓”读“tà”,B项,“更”读“ɡēnɡ”;D项,“炮”读“páo”。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3《祝福》教学设计(杨宏宏)
《祝福》教学设计天水市第二中学杨宏宏【语言建构与运用】1、梳理小说情节,从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命运变化过程。
2、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手法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思考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祥林嫂的艺术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小说写作的社会背景,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礼教思想对妇女的迫害。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悲苦命运,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认识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杀死的这一深刻的主题。
【教学方法】讨论式、合作探究式、讲授式。
【教学用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完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梳理小说情节,从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命运变化过程。
2、完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了解小说写作的社会背景,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礼教思想对妇女的迫害。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个穿长衫的人,经常会问“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他的名言是“窃书不算偷”,象征他身份的语言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个人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小说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鲁迅先生关于反封建的小说——《祝福》。
二、了解背景1、《祝福》的写作时间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面貌《祝福》写于1924年,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当时的中国社会,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是锁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尤其是妇女们,受尽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
“新文化运动”的战将鲁迅,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的口号下,创作了《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语文:1.2《祝福》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doc
祝福【教学目标】1、梳理情节结构,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形象意义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形象意义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追求快乐幸福的我们来说,真是不可想象。
然而,事实确乎如此。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了解本篇小说的背景知识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三、自主学习(一)展示自学提纲1、了解小说的背景知识(见《绿色通道》)2、正字音3、浏览课文,为“祥林嫂”编写“年谱”(二)检测自学效果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祝福》教案17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复习小说的文体知识,包括小说三要素、记叙顺序、结构安排等。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因此,布置学生在课前为“我”写日记,给祥林嫂列年表。
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鲁迅先生要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唤醒民众。
因此,他的很多作品其主题都是批判封建思想的。
这样的批判旨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抛弃封闭、落后、愚昧的东西。
因此,要联系鲁迅思想和他的作品整体思想倾向,来指导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4、要把环境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影响作为重点,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祥林嫂周围的人们为什么对她这样冷漠、残酷?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心态?
5、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故事情节;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6、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每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为“我”写日记,给祥林嫂列年表。
一、导入: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二、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监(jiàn)生烟霭(ǎi)朱拓(tà)不更(gēng)事
贺家岙(ào)荸荠(bíqí)草窠(kē)渣滓(zǐ)
炮烙(páoluò)惴惴(zhuì)歆(xīn)享牲醴(lǐ)
2、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
四、通过核对课前预习作业为“我”写的日记,给祥林嫂列的年表来理清课文结构:
1、日记:
12月23日
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
午饭后,访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
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12月25日
午饭后还是看朋友。
鲁镇人都忙着准备“祝福”。
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
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
12月26日
五更被爆竹惊醒。
天亮,离开鲁镇。
2、祥林嫂年表:
到鲁镇以前二十六七岁,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
到鲁镇元年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鲁镇做工。
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春天改嫁。
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
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春天阿毛被狼衔去。
秋天到鲁镇。
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秋天捐门槛。
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沦为乞丐。
…………
到鲁镇十三年问我三个问题。
死亡。
五、作业:
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二、研习新课:
思考:
1、祥林嫂来鲁镇之前生活怎样?幸福吗?
2、祥林嫂一生主动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主动做这些事?
回答归纳:
1)出逃——从一而终
2)抗婚——从一而终
3)讲阿毛——获得同情
4)捐门槛——不受歧视
5)问问题——怕下地狱、想见阿毛
3、用“抗”、“挣”、“顺”之中的哪个字概括祥林嫂一生最为准确?
4、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
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
5、你认为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三、欣赏电影《祝福》片断,进一步加深对祥林嫂人物形象的认识。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一、观看电影《祝福》片断,注意其他人物形象。
二、分析文中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
归纳总结:
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而当时已经是共和时代了,可见鲁四老爷还停留在什么时代。
他开始对祥林嫂,只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感到不吉利罢了,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再嫁回来,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正因为他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了。
即使祥林嫂被扫地出门,穷困而死,他也要骂一声”谬种“。
三、请自己分析柳妈和鲁四婶的人物形象。
归纳总结:
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
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
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对动物"不杀生",却主张祥林嫂"撞死",不是自相矛盾吗?然后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
也算是无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员吧。
柳妈还一脸"诡秘"拿地狱来吓唬祥林嫂,看祥林嫂脸±"显出恐怖的神色来",也许像那些"老女人"一样,心里很满足吧。
鲁四婶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她害怕给自己家惹麻烦。
以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自己的用人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
以后祥林嫂再来,她"起初还踌蹰",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
但是祥林嫂不像过去那样能干活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
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一件工具罢了,没有把她当人来看。
四、总结小说中冷漠的社会环境: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
祥林嫂人生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就因为她身边的人们的冷漠、无同情心,甚至残忍。
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地把祥林嫂卖掉。
小叔子为了自己的婚事,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嫂子的头拜堂。
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吃了,鲁镇的男人毫无同情心,听了这悲惨的事,"没趣的走了开去"。
女人们倒是"陪出许多眼泪来",同情心也算有些,"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这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分明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荆调剂罢了。
当阿毛的故事不再新鲜时,她们就"烦厌得头痛"了。
阿毛的故事镇里人味同嚼蜡了,从柳妈处又传出新的故事来。
于是鲁镇的人们"发生了新趣味",祥林嫂头上的疤又成了他们生活的调剂。
祥林嫂说阿毛故事时,还寄希望鲁镇人的善良,现在她已经绝望了"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
"
可怜的祥林嫂终于死掉了,招来的却是鲁四老爷的诅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对死人也不宽容。
家里的短工很"淡然":"穷死"的有什么好惊奇的。
" "活得有趣的"众人,"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千干净净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
正是这样群体冷漠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埋葬祥林嫂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