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等腰三角形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图形与证明》小结+测试题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八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一)一、问题引入: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二、基础训练:1. 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2)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三、例题展示: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 DF⊥AC,试猜想EF与A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课堂检测:1. 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A.∠A=∠B ; B . BF=CE; C. AE∥DF; D. AE=DF.2.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3.(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 △ABC中,AB=AC, 且BD=BC=AD,求∠A的度数.5. 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 DG⊥CE,G 是垂足,求证:(1)G是CE中点.(2)∠B=2∠BCE.1.1 等腰三角形(二)一、问题引入:1.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相等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的角平分线相等吗?怎样证明.已知:求证:证明:得出定理: .问题:等腰三角形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吗?高呢?还有其他的结论吗?请你证明二、基础训练;1. 请同学们阅读P6的问题(1).(2),由此得到什么结论?2.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此命题成立吗?并与同伴交流,由此得到什么结论?得出定理: ;简称: .三、例题展示:如图,△ABC 中,D.E 分别是AC.AB 上的点,BD 与CE相交于点O ,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 ;②∠BEO=∠CDO ;③BE=CD;④OB=OC,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一种情形,并加以证明.四、课堂检测:1. 已知:如图,在直角△ABC 中,角C 为45度,AD 垂直于BC,DE 垂直于AB,则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AC=1200, D.E 是BC上两点,且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AD=BD,AE=CE,猜想△ADE是三角形.3. 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与点O,若AB=12,AC=18,BC=24,则△ABC的周长为()A.30B.36C.39D.424. 在△ABC中,AB=AC, ∠A=360,BD.CE是三角形的平分线且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个等腰三角形.5. 如图:下午14:00时,一条船从处出发,以28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6:00时,轮船到达B处,从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280,从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560,求B处到灯塔C的距离.1.1 等腰三角形(三)一、问题引入:1. 已知△ABC中,AB=AC=5cm,请增加一个条件使它变为等边三角形.2. 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试着证明你的结论.得出定理: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基础训练:做一做:用两个含300角的三角板,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根据操作,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并试着证明.得出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三、例题展示: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0,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2. 判断:(1)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2)有一个角是60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证明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课堂检测1.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于150,腰长为20,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是.2. 在Rt△ABC中,∠ACB=900,∠A =300,CD⊥AB,BD=1,则AB= .3. 在△ABC中,AB=AC,∠BAC=1200,D是BC的中点,DE⊥AC,则AE:EC= .4. 如图,在Rt△ABC中,∠C=900,沿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ABC,使点C恰好落在AB的中点D处,则∠A= .5. 在Rt△ABC中,∠C=300,AD⊥BC,你能看出BD与BC的大小关系吗?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BD⊥AC,DE⊥AC,点D是AB的中点,∠A=300,DE=1.8,求AB的长.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一、问题引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二、基础训练:议一议: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一命题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证明,并与同伴交流.三、例题展示:例: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延长线于F.E求证:(1)∠EAD=∠EDA ;(2)DF ∥AC(3)∠EAC=∠B四、课堂检测:1. 已知:线段AB 及一点P ,PA=PB ,则点P 在 上.2. 已知:如图,∠BAC=1200,AB=AC,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则∠ADC= .3. △ABC 中,∠A=500,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则∠DBC 的度数 .4. △ABC 中,DE.FG 分别是边AB.AC 垂直平分线,则∠B ∠BAE ,∠C ∠GAF ,若∠BAC=1260,则∠EAG= .5. 如图,△ABC 中,AB=AC=17,BC=16,DE 垂直平分AB ,则△BCD 的周长是 .6. 有特大城市A 及两个小城市B.C ,这三个城市共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使得该厂到B.C 两城市的距离相等,且使A 市到厂的管线最短,试确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第1题 第4题 第5题中考真题:已知:如图,DE是△ABC的AB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于D.E,AE平分∠BAC,若∠B=300,求∠C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一、问题引入:1. 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一定在上.2. 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3. 在△ABC中,AB=AC,∠B=5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则∠NBC= .4. 已知线段AB,请你用尺规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A B二、基础训练:1.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否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是否相等?上面的问题如何证明?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三、例题展示:(1)如图,在△ABC中,∠A=400,O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求∠OCB 的度数;(2)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700,其余的条件不变,再求∠OCB的度数;(3)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锐角a,其余的条件不变,再求∠OCB 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证明;(4)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钝角a,其余的条件不变,是否还存在同样的规律?你又发现了什么?四、课堂检测:1. 在三角形内部,有一点P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一定是()A.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2. 已知△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ABC的边上,则△ABC的形状为()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3. 等腰Rt△ABC中,AB=AC,BC=a,其斜边上的中线与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点O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是.4. 已知线段a.b,求作以a为底,以b为高的等腰三角形.a b中考真题: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0, ∠BAC=600,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D,交AB于点E,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试探究图中相等的线段.1.4角平分线(一)一、提出问题:1. 角平分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问题1: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证明它吗?定理归纳:问题2: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你能证明它?定理归纳:二、基础训练:用尺规怎样做已知角的平分线呢?并对自己的做法加以证明.三、例题解释:例: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ABC=90°,EF⊥AC,交BC于点D,垂足为F,DE=DC,求证:BE=CF.四、课堂检测1. OM平分∠BOA,P是OM上的任意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D=PE B:OD=OE C:∠DPO=∠EPO D:PD=OD2、如图所示,AD平分∠BAC,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EG≌△AFG B:△AED≌△AFD C:△DEG≌△DFG D:△BDE≌△CDFFEDC BA3. △ABC中, ∠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连结AO,若∠OBC=25°,∠OCB=30°,则∠OAC=_____________°4. 与相交的两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A:一条直线上B:一条射线上C: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上D:以上都不对5. ∠AOB的平分线上一点M,M到OA的距离为2CM,则M到OB的距离为_________.6. 在RT△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若BC=16,BD=10,则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7. 如图在两条交叉的公路L1与L2之间有两家工厂A.B,现在要修一个货物中转站,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以及到两个工厂距离相等,你能帮助确定中转站的地址吗?请试试.中考真题:如图,梯形ABCD,ABCD,AD=DC=C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G,CE⊥AG于E,CF⊥AB于F,(1)请写出图中4组相等的线段(已知的相等线段除外)(2)选择(1)中你所写的一组相等的线段,说说它们相等的理由.1.4 角平分线(二)基础训练:1. 如图:设△ABC的角平分线交于P,求证:P点在∠BAC的平分线上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引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若设这一点到其中一边的距离为m,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 .2. 已知:△ABC中,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交于P,若P到边AB的距离为3cm,△ABC的周长为18cm,则△ABC的面积为.3.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不能确定三、例题展示:例:△ABC中,AC=BC, ∠C=90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 (1)已知:CD=4cm,求AC长(2)求证:AB=AC+CD四、课堂检测:1.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2. △ABC中,∠C=900,∠A的平分线交BC于D,BC=21cm,BD:DC=4:3,则D 到AB的距离为.3. Rt△ABC中,AB=AC,BD平分∠ABC,DE⊥BC于E,AB=8cm,则DE+DC= cm.4. △ABC中,∠ABC和∠BCA的平分线交于O,则∠BAO和∠CAO的大小关系为.5.Rt△ABC中,∠C=900,BD平分∠ABC,CD=n,AB=m,则△ABD的面积是.6. 已知:OP 是∠MON 内的一条射线,AC ⊥OM ,AD ⊥ON ,BE ⊥OM ,BF ⊥ON ,垂足分别为C.D.E.F ,且AC=AD 求证:BE=BF中考真题:三条公路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区域,今要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建一果品批发市场到这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试找出批发市场的位置.第一章 单 元 检 测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1.如图,修建抽水站时,沿着倾斜角为300的斜坡铺设管道,若量得水管AB 的长度为80米,那么点B 离水平面的高度BC 的长为 米.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3. 如图,已知AC=DB ,要使△ABC ≌△DCB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或 .4. 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这条逆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5. 如图,一个顶角为40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21_________ ;6. 在△ABC 中,已知AB =AC ,AD 是中线,∠B =70°,BC =15cm ,则∠BAC = ,∠DAC = ,BD = cm ;第18题图C B A 第1题 第5题7. 已知,如图,O 是△ABC 的∠ABC.∠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 ∥AB交BC 于D ,OE ∥AC 交BC 于E ,若BC = 10,则△ODE 的周长为 .8. 如图,在Rt △ABC 中,∠B=90°,∠A=40°,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相交于D 点,则∠BCD 的度数是 .9. △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若DC=7,则D 到AB 的距离是 .10. 如图,∠AOP=∠BOP=15°,PC ∥OA ,PD ⊥OA ,若PC=4,则PD的长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是1∶2,则它的顶角等于( )A.90°B.60°C.120°D.150°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3. 到△ABC 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上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 △ABC 中,∠A ∶∠B ∶∠C=1∶2∶3,CD ⊥AB 于点D 若BC=a ,则AD 等于( ) A.21a B.23a C.23a D.3a 5. 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A.30°B.36°C.45°D.70°三、解答题(每题12分)1. 如图,AD ⊥CD ,AB=10,BC=20,∠A=∠C=30°.求:(1)∠ABC 的度数(2)AD 和CD 的长.2.已知:如图,△ABC 中,AB=AC ,∠A=120°.(1)用直尺和圆规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猜想CM 与BM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证明题(每题10分)1.已知:如图,CE ⊥AB ,BF ⊥AC ,CE 与BF 相交于D ,且BD=CD.求证:D 在∠BAC 的平分线上.2.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C 边上取中点D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 CE = CD .求证:BD = DE .五、(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提示,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三个结论语言描述书写格式图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ACAB=,AD平分∠BAC∴CDBD=,BCA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顶角∵ACAB=,CDBD=∴BCAD⊥,AD平分∠BA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且平分顶角∵ACAB=,BCAD⊥∴CDBD=,AD平分∠BAC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要点诠释:(1)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可为锐角或直角或钝角,但底角只能是锐角.(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α,则底角为)180(21α-︒.【例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变式1.1】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变式1.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变式1.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满足方程组⎩⎨⎧=+=-1321134baba.(1)求a 、b 的值.(2)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变式1.4】若x ,y 满足0)6(32=-+-y x ,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 12B . 14C . 15D .12或15【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B 、AC 边上,且BE =CF ,BD =CE .(1)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2)当△A =40 °时,求△DEF 的度数.【练2.1】如图,DB =DC ,△ABD =△ACD ,试说明:AB =AC .【练2.1】Rt△ABC 中,△ACB =90 °,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CB 于点F ,求证:CE =CF .【练2.1】如图,△ ABC 中,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F 为CA 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F 作FG △BC 于G 点,并交AB 于E 点,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AD △FG ;(2)△AEF是等腰三角形.要点三:等腰直角三角形及其性质★定义: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一个底角都是45°.要点四: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要点五: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为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诠释: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是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一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证明边的倍数关系.【例2】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平分△ACD,CE=BD,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变式2.1】已知:如图,△ABC中,AB=AC,△ABC=60°,AD=CE,求△BPD的度数.【变式2.2】△ABC为正三角形,点M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N是射线CA上任意一点,且BM=CN,BN与AM相交于Q点,△AQN等于多少度?【变式2.3】如图,已知△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交于点F,求△AFB的度数.典型例题题型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1.1】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B.51°C.51.5°D.52.5°【练习1.2】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B.45°C.60°D.70°【练习1.3】如图,在△ABC中,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A .35°B .40°C .45°D .50°【练习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 .50°B .80°C .50°或80°D .40°或65°【练习1.5】如图,在第1个△A 1BC 中,∠B =30°,A 1B =CB ;在边A 1B 上任取一点D ,延长CA 1到A 2,使A 1A 2=A 1D ,得到第2个△A 1A 2D ;在边A 2D 上任取一点E ,延长A 1A 2到A 3,使A 2A 3=A 2E ,得到第3个△A 2A 3E ,…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 个三角形中以A n ﹣1为顶点的底角度数是( )A .(12)n •75°B .(12)n ﹣1•65°C .(12)n ﹣1•75°D .(12)n •85° 【练习1.6】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中点,△BAD =35°,则△C 的度数为( )A .35°B .45°C .55°D .60°【练习1.7】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 =AC ,△CAD =20°,则△ACE 的度数是( )A.20°B.35°C.40°D.70°【练习1.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A.36°B.60°C.72°D.108°【练习1.9】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 的度数为()A.30°B.36°C.40°D.45°【练习1.10】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20或16B.20C.16D.以上答案均不对【练习1.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A.17B.15C.13D.13或17【练习1.12】如图,△ABC中,AB=AC,D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C B.AD⊥BC C.AD平分∠BAC D.AB=2BD【练习1.13】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度).【练习1.1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练习1.1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练习1.16】如图钢架中,焊上等长的13根钢条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P2P3=…=P13P14=P14A,则∠A的度数是.【练习1.1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5cm,则它的周长为cm.【练习1.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练习1.19】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练习1.20】如图,△ABC中,AB=AC,AD⊥BC于D点,DE⊥AB于点E,BF⊥AC于点F,DE=3cm,则BF=cm.【练习1.21】如图,在△ABC中,AB=AC,∠BAC=36°,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若BE=a,AE=b,则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ABC的周长为.【练习1.2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练习1.13】如图,在△ABC中,AB=AC.以点C为圆心,以CB长为半径作圆弧,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连结BD.若∠A=32°,则∠CDB的大小为度.【练习1.2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练习1.25】等腰△ABC纸片(AB=AC)可按图中所示方法折成一个四边形,点A与点B 重合,点C与点D重合,请问原等腰△ABC中的∠B=度.【练习1.26】如图,△ABC中.点D在BC边上,BD=AD=AC,E为CD的中点.若∠CAE =16°,则∠B为度.【练习1.27】在△ABC中,AB=AC,∠BAC=100°,点D在BC边上,连接AD,若△ABD 为直角三角形,则∠ADC的度数为.【练习1.2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练习1.29】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练习1.30】如图,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 (1)求证:OB=OC;(2)若∠ABC=50°,求∠BOC的度数.【练习1.31】如图,△ABC中,∠ABC=∠ACB,点D在BC所在的直线上,点E在射线AC上,且AD=AE,连接DE.(1)如图①,若∠B=∠C=35°,∠BAD=80°,求∠CDE的度数;(2)如图②,若∠ABC=∠ACB=75°,∠CDE=18°,求∠BAD的度数;(3)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运动时,试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练习1.32】如图,在△ABC中,AB=AC,点D,点E分别是BC,AC上一点,且DE⊥AD.若∠BAD=55°,∠B=50°,求∠DEC的度数.【练习1.33】操作:在△ABC中,AC=BC=2,∠C=90°,将一块等腰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 于D、E两点.如图①、②、③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3种情况,研究:(1)三角板绕点P旋转,观察线段PD与P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图②说明理由.(2)三角板绕点P旋转,△PBE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写出△PBE为等腰三角形时C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题型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练习2.1】在△ABC中,其两个内角如下,则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40°,∠B=50°B.∠A=40°,∠B=60°C.∠A=20°,∠B=80°D.∠A=40°,∠B=80°【练习2.2】已知:如图,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练习2.3】如图,是四张形状不同的纸片,用剪刀沿一条直线将它们分别剪开(只允许剪一次),不能够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练习2.4】在等边△ABC所在平面内找出一个点,使它与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一共有()A.1个B.4个C.7个D.10个【练习2.5】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A.8个B.7个C.6个D.5个【练习2.6】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4、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条.A.3B.4C.5D.6【练习2.7】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A.2B.3C.4D.5【练习2.8】如图,已知△ABC中,AB=3,AC=5,BC=7,在△ABC所在平面内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有一个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A.5条B.4条C.3条D.2条【练习2.9】已知: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C和BC上,AE与BD相交于点F,给出下面四个条件:①∠1=∠2;②AD=BE;③AF=BF;④DF=EF,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取两个,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练习2.10】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A.5条B.6条C.7条D.8条【练习2.11】在等边△ABC所在的平面内求一点P,使△P AB、△PBC、△P AC都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有()A.1个B.4个C.7个D.10个【练习2.12】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点C有()A.6个B.7个C.8个D.9个【练习2.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A.5个B.4个C.3个D.2个【练习2.14】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均在正方形格点上,若在网格中的格点上找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C一共有()A.7个B.8个C.10个D.12个【练习2.15】如图,∠AOB=45°,点M,N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练习2.16】如图,∠AOB=60°,OC平分∠AOB,如果射线OA上的点E满足△OCE是等腰三角形,那么∠OEC的度数为.【练习2.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已知A(4,3),P是坐标轴上的一点,若以O,A,P三点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个,写出其中一个点P的坐标是.【练习2.18】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条.【练习2.19】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且DE∥BC,∠A=36°,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个.【练习2.20】在△ABC中,∠B=50°,当∠A为时,△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1】如图,∠AOB=60°,C是BO延长线上一点,OC=12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CB以2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O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s时,△POQ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2】在△ABC中,∠A=40°,当∠B=时,△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3】用一条长为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则底边长为cm.【练习2.24】在△ABC中,∠A=50°,当∠B的度数=时,△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5】如图,已知点P是射线BM上一动点(P不与B重合),∠AOB=30°,∠ABM =60°,当∠OAP=时,以A、O、B中的任意两点和P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26】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 为4cm,△ABC的周长为26cm,则△BCE的周长为cm.【练习2.27】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3,0)和点B(0,﹣4),在x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C坐标为.【练习2.28】如图所示,在4×4的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单位1,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现有格点A、B,在方格中任意找一点C(必须是格点),使△ABC成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有个.【练习2.29】Rt△ABC中,∠ACB=90°,∠A=60°,在直线BC上取一点P使得△P 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个.【练习2.30】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是.【练习2.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2),在y轴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个.【练习2.3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2),O是原点,P是x轴上一动点,如果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P的坐标为.【练习2.33】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过D作DG∥AC交BC于G)【练习2.34】已知:点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BF=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35】已知:如图,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点E,ED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DF是等腰三角形.【练习2.36】如图,在△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BC上,BD=BE,∠BAD=∠BCE,AD与CE相交于点F,试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练习2.37】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CE平分∠DCB交AB 于点E.(1)求证:∠AEC=∠ACE;(2)若∠AEC=2∠B,AD=1,求BD的长.【练习2.38】如图,在△ABC中,∠ABC=90°,过点B作BD⊥AC于点D,BE平分∠ABD 交AC于点E.(1)求证:CB=CE;(2)若∠CEB=80°,求∠DBC的大小.【练习2.39】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过AC的中点F作线段GE交∠DAC的平分线于E,交BC于G,且AE∥B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若AE=8,AB=10,GC=2BG,求△ABC的周长.【练习2.40】如图,点D是△ABC内部的一点,BD=CD,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BE=CF.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练习2.41】如图,在△ABC中,AB=AC,∠A=3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求证:△BCD是等腰三角形.题型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3.1】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练习3.2】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A.4B.5C.6D.7【练习3.3】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5B.6C.7D.8【练习3.4】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已知AB=3,AD=1,则△AED 的周长为()A.2B.3C.4D.5【练习3.5】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2,BP平分∠ABC,且AP⊥BP于点P,则△BPC 的面积是()A .10B .8C .6D .4【练习3.6】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BM +CN =9,则线段MN 的长为( )A .6B .7C .8D .9【练习3.7】如图,△ABC 中,AB +BC =10,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和E ,则△BCD 的周长是( )A .6B .8C .10D .无法确定【练习3.8】如图,AD ⊥BC ,D 为BC 的中点,以下结论正确的有几个?( ) ①△ABD ≌△ACD ;②AB =AC ;③∠B =∠C ;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 .1B .2C .3D .4【练习3.9】如图,在△ABC 中,AB =6,AC =4,∠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分别交AB 、AC 于M 、N ,则△AMN 的周长为( )A .12B .10C .8D .不确定【练习3.10】如图,AE 垂直于∠ABC 的平分线交于点D ,交BC 于点E ,BC CE 31 ,若△ABC 的面积为2,则△CDE 的面积为( )A .31B .61C .81D .101 【练习3.11】如图,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E ⊥CD ,垂足为D ,交AC 于点E ,∠A =∠ABE ,AC =5,BC =3,则BD 的长为( )A .1B .1.5C .2D .2.5【练习3.12】如图,BP 是∠ABC 的平分线,AP ⊥BP 于P ,连接PC ,若△ABC 的面积为1cm 2,则△PBC 的面积为( )A .0.4cm 2B .0.5cm 2C .0.6cm 2D .不能确定 【练习3.13】如图,△ABC 的面积为8cm 2,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2cm 2B .3cm 2C .4cm 2D .5cm 2【练习3.14】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70°方向的M 处,它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2小时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40°的N 处,则N 处与灯塔P 的距离为( )A.40海里B.60海里C.70海里D.80海里【练习3.15】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练习3.16】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4,DE=7,则线段EC的长为()A.3B.4C.3.5D.2【练习3.17】如图,AB⊥AC,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AG∥BC,AG⊥BG,下列结论:①∠BAG=2∠ABF;②BA平分∠CBG;③∠ABG=∠ACB;④∠CFB=13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A.1B.2C.3D.4【练习3.18】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 于点F,若AF=2,BF=3,则CE的长度为.【练习3.19】如图,已知S△ABC=8m2,AD平分∠BAC,且AD⊥BD于点D,则S△ADC=m2.【练习3.20】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cm.【练习3.21】如图,在△ABC中,∠A=36°,AB=AC,BD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练习3.22】如图,矩形ABCD中,AB=4,AD=3,点Q在对角线AC上,且AQ=AD,连接DQ并延长,与边BC交于点P,则线段AP=.【练习3.23】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若△ABC的周长为15,BC=6,则△AMN的周长为.【练习3.24】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过点O作O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②∠BOC=90°+12∠A;③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m,AE+AF=n,则S△AEF=m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练习3.25】如图所示,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点P.则三角形PBC的面积是.【练习3.26】如图,CE平分∠ACB.且CE⊥DB,∠DAB=∠DBA,AC=9,△CBD的周长为14,则DB的长为.【练习3.27】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C∥OA交OB于点C,过点P作PD⊥OA于点D,若∠AOB=60°,OC=4,则PD=.【练习3.28】如图,CD是△ABC的角平分线,AE⊥CD于E,BC=6,AC=4,△ABC的面积是9,则△AEC的面积是.【练习3.29】如图在△ABC中,BF、CF是角平分线,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DE经过点F.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AB+AC;④BF=CF.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练习3.30】已知:在△ABC中,AH⊥BC,垂足为点H,若AB+BH=CH,∠ABH=70°,则∠BAC=°.【练习3.31】如图,在△ABC中,AB=6,AC=9,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MN经过点O,且MN∥BC,MN分别交AB、AC于点M、N,则△AMN的周长是.【练习3.32】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练习3.33】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练习3.34】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练习3.35】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1)若∠C=42°,求∠BAD的度数;(2)若点E在边AB上,E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FE.【练习3.36】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点D是AB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BC于点E,交CA延长线于点F.(1)证明:△ADF是等腰三角形;(2)若∠B=60°,BD=4,AD=2,求EC的长,题型四: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练习4.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 =45°,则∠ACE等于()A.15°B.30°C.45°D.60°【练习4.2】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A.6B.12C.32D.64【练习4.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在AC边上取两点M、N,使∠MBN=30°.若AM=m,MN=x,C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随x,m,n的值而定【练习 4.4】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练习4.5】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2,则△A5B5A6的边长为()A.8B.16C.24D.32【练习4.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F ,垂足为点Q .若BF =2,则PE 的长为( )A .2B .2√3C .√3D .3【练习4.7】如图,P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内任意一点,连接P A 、PB 、PC ,过P 点分别作BC 、AC 、AB 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则PD +PE +PF 等于( )A .√32B .√3C .2D .2√3【练习4.8】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A .4√3B .2√3C .√3D .3【练习4.9】如图,在△ABC 中,AB =AC =2,∠B =60°,AD 平分∠BAC ,则AD 等于( )A .1B .√2C .√3D .1.5【练习4.10】如图,AE ∥BD ,△ABC 为等边三角形,若∠CBD =15°,则∠EAC 的度数是( )A .60°B .45°C .55°D .75°【练习4.11】如图,将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则a n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所剪次数1 2 3 4 … n 正三角形个数 4 7 10 13 … a n【练习4.12】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ABC 和正△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以下五个结论:①AD =BE ;②PQ ∥AE ;③AP =BQ ;④DE =DP ;⑤∠AOB =60°. 恒成立的结论有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练习4.13】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2,以BC 边上的高AB 1为边作正△AB 1C 1,△ABC 与△AB 1C 1公共部分的面积记为S 1;再以正△AB 1C 1边B 1C 1上的高AB 2为边作正△AB 2C 2,△AB 1C 1与△AB 2C 2公共部分的面积记为S 2;…,以此类推,则S n = .(用含n 的式子表示)【练习4.14】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 °.【练习4.15】如图所示,已知:点A(0,0),B(√3,0),C(0,1)在△ABC内依次作等边三角形,使一边在x轴上,另一个顶点在BC边上,作出的等边三角形分别是第1个△AA1B1,第2个△B1A2B2,第3个△B2A3B3,…,则第n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等于.【练习4.1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 =1,∠E=30°,则BC=.【练习4.1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边BC的中点,则∠BAD=.【练习4.18】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AB1C1;再以等边△AB1C1的B1C1边上的高AB2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AB2C2;再以等边△AB2C2的B2C2边上的高AB3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3C3;…….记△B1CB2面积为S1,△B2C1B3面积为S2,△B3C2B4面积为S3,则S n =.【练习4.19】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边AB与直线b相交于点D.若△BCD是等边三角形,∠A=20°,则∠1=°.【练习4.20】如图,点O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且OD⊥AC,OE⊥AB,OF⊥BC,则OD+OE+OF=.【练习4.21】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AC边在x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以OB为边作等边△OBA1,边OA1与AB交于点O1,以O1B为边作等边△O1BA2,边O1A2与A1B交于点O2,以O2B为边作等边△O2BA3,边O2A3与A2B交于点O3,…,依此规律继续作等边△O n﹣1BA n,记△OO1A的面积为S1,△O1O2A1的面积为S2,△O2O3A2的面积为S3,…,△O n﹣1O n A n﹣1的面积为S n,则S n=.(n≥2,且n为整数)【练习4.22】如图,△ABC与△DEF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分别为a,b,则△AEF的周长为 .【练习4.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3,0)、Q (0,72),C 是x 轴上一点,以AC 为边向右侧作正△ACD ,P 为AD 的中点.当C 从O 运动到B 点时,PQ 的最小值为 .【练习4.24】如图,AD 是等边△ABC 的中线,E 是AC 上一点,且AD =AE ,则∠EDC = °.【练习4.25】如图,直线l 1∥l 2∥l 3,等边△ABC 的顶点B 、C 分别在直线l 2、l 3上,若边BC 与直线l 3的夹角∠1=25°,则边AB 与直线l 1的夹角∠2= .【练习4.26】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及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放置,等腰三角形的底角∠3=80°,则∠1+∠2= .【练习4.27】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M上,点B1、B2、B3、…在射线ON上,△A1B1B2、△A2B2B3、△A3B3B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B1=1,则△A8B8B9的边长为.【练习4.28】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2)何时△PBQ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练习4.29】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A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BD=DE.(1)如图1,若点D在边AC上,猜想线段AD与C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D在AC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练习4.30】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C=10厘米,M、N分别从点A、点B 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是1厘米/秒的速度,点N的速度是2厘米/秒,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M、N同时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M、N同时运动几秒后,可得等边三角形△AMN?(3)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AMN,如果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练习4.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线段OA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三角形AOB,点C为x正半轴上一动点(OC>1),连接BC,以线段BC 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连接DA并延长,交y轴于点E.①△OBC与△ABD全等吗?判断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A,E,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练习4.32】如图,等边△ABC中,AB=6,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CD,DF⊥BE,垂足为F.(1)求BD的长;(2)求证:BF=EF;(3)求△BDE的面积.【练习4.33】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 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练习4.34】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AE=CD,BE与AD相交于点P,BQ⊥AD于点Q.(1)求证:△ABE≌△CAD;(2)请问PQ与BP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五: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5.1】在△ABC中,AB=AC,若∠B=60°,则△ABC的形状为()A.钝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练习5.2】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APO=∠DCO;③△OPC是等边三角形;④AB=AO+A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练习5.3】如图,△MNP中,∠P=60°,MN=NP,MQ⊥PN,垂足为Q,延长MN至G,取NG=NQ,若△MNP的周长为12,MQ=a,则△MGQ周长是()A.8+2a B.8+a C.6+a D.6+2a【练习5.4】下列说法:①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平分线平行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③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④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练习5.5】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B=90°时,如图1,测得AC=2,当∠B=60°时,如图2,AC=()。
1.4等腰三角形 课件2 (青岛版八年级上)
作法:
(1)作线段AB,AB=a;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 分线EF, 交AB于点D; (3)在射线DE上截取线 段DC, 使DC=h; (4)连接AC, BC. ABC就
F
想一想:
为什么这样 画出的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挑战自我
如图,C、D是∠AOB内的两点,你能 找到一点P, 使得点P到∠AOB的两边距离相 等,并且到点C和点D的距离也相等吗?请 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出这个点。
B
E
C
O
D
作法: 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于点D、E。 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DE的一半的长为半 径画弧,在∠AOB内两弧交于点C。 3、作射线OC。 OC就是所求的射线。
A
探索新知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 上的高分别为a和h,你能作出这个 等腰三角形吗?
你还会吗?
画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 求作:作直线CD交AB于O,使CD⊥AB,且AO=BO.
步骤: 1、分别以点A、B为圆 心,以大于AB一半的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 的交于点C、D。 2、连结CD。 则CD是线段AB的垂直 平分线.
C A D B
平分已知角
已知: ∠AOB。
求作:射线OC,使 ∠ AOC= ∠ BOC。
A C · D · O B
作法:
(1)作∠AOB的 角平分线OG; (2)连接CD。
E A C · G P D · F B
(3)作CD的垂直 平分线与OG相交 于点P,点P就是 要求的点。
O
这节课你有 哪些收获?
作业
课本P16练习
再见!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单元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单元知识点总结
1.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
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但每个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能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叫它是原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
如: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6.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三角形互余。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7.探索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c为斜边的长,则a2+ b2=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1.4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温故知新 A
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B
C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 个角都等于 60°.
猜想: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
C
∴∠A =∠B =∠C = 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归纳小结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有一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新课讲解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4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
学习目标
1.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重点) 2.掌握含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温故知新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
有另一种情形呢?
新课讲解
【验证】 第二种情况:有一个底角是 60°.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 AC,∠B = 60°. A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 AB = AC,∠B = 60° (已知),
∴∠C =∠B = 60° (等边对等角).
60°
∴∠A = 6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定理:有一个角是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目录【1】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5中位线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极差
2.2方差与标准差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第三章二次根式
3.1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3.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
4.1一元二次方程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5.1圆
5.2圆的对称性
5.3圆周角
5.4确定圆的条件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7正多边形与圆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之手拉手模型与半角模型.docx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
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来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手拉手模型是一种直观的证明方法,它利用手指来模拟三角形的边和角度。
首先,我们将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对齐,然后将手指放在对应的边上,同时保持手指的角度相同。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是全等三角形。
半角模型则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证明方法,它利用三角形的半角来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在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我们将两个角度分别平分为两个半角,然后将半角对应的边对齐。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是全等三角形。
总之,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通过手拉手模型和半角模型,我们可以轻松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手拉手模型1.1 定义手拉手模型是一种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它利用三角形内部的相似三角形来求解。
1.2 任意等腰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任意等腰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 相似,且比例为1:4.1.3 等边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相似,且比例为1:3.1.4 等腰直角三角形下的手拉手模型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连接AB和AC的中点D和E,连接BE和CD,交点为F。
则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 相似,且比例为1:2.1.5 例题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4,BC=4√2,点D为BC的中点,连接AD和BD,交点为E。
求AE的长度。
解:连接BE和CD,交点为F。
由手拉手模型可知,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相似,且比例为1:2.因此,DE=2,EF=2√2,AF=2+2√2.又因为三角形ADE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E=√(AD²+DE²)=2√5.答案为2√5.2.半角模型2.1 定义半角模型是一种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法,它利用三角形内部的半角来求解。
等腰三角形内切圆半径求法
等腰三角形内切圆半径求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
内切圆是指能够切尽三角形三边的圆形。
本文旨在探讨等腰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求法。
通过研究内切圆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内切圆半径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两种求解内切圆半径的方法,并对结论进行总结。
深入理解等腰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求解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的特性,对于数学和几何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展开这一主题,深入探究等腰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求解方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讨论等腰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求法。
2.1 等腰三角形和内切圆的定义本部分将介绍等腰三角形和内切圆的定义。
首先,我们会给出等腰三角形的几何属性和特征,包括等边、等角等。
然后,我们会讲解什么是内切圆,即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的圆。
通过理解等腰三角形和内切圆的定义,我们可以为后续的讨论打下基础。
2.2 内切圆半径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研究内切圆半径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性质和定理,以帮助我们理解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通过这些性质和定理,我们能够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将在后续的内容中被应用。
2.3 内切圆半径的计算方法1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一种计算内切圆半径的具体方法。
我们会给出详细的步骤和推导过程,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一计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会提供一些例子,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2.4 内切圆半径的计算方法2除了第三部分介绍的计算方法,本文还将介绍另一种计算内切圆半径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能具有不同的思路和推导过程,但同样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我们将展示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并与第三部分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对比。
通过对比这两种方法,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等腰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求法。
3.结论在本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得出一些结论。
三角形怎么分类(一)
三角形怎么分类(一)引言概述: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可以将其分类为不同类型。
本文将详细讨论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分析每一类别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中的相关概念和定理。
正文:1. 根据边长分类1.1 等边三角形1.2 等腰三角形1.3 不等边三角形1.4 直角三角形1.5 钝角三角形1.6 锐角三角形1.7 等腰锐角三角形1.8 等腰钝角三角形1.9 ...(根据需要进行补充)2. 根据角度分类2.1 锐角三角形2.2 直角三角形2.3 钝角三角形2.5 余弦三角形2.6 绝对余弦三角形2.7 ...(根据需要进行补充)3. 根据边长和角度关系分类3.1 等腰直角三角形3.2 等腰钝角三角形3.3 锐角等边三角形3.4 直角等腰三角形3.5 ...(根据需要进行补充)4. 根据内角和外角之和分类4.1 内角和为180°的三角形4.2 外角和为360°的三角形4.3 内角和小于180°的三角形4.4 内角和大于180°的三角形4.5 ...(根据需要进行补充)5. 根据特殊性质分类5.1 等角三角形5.2 相似三角形5.3 相等三角形5.5 ...(根据需要进行补充)总结: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进行细致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从边长、角度、边长和角度关系、内外角之和以及特殊性质的角度考虑,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几何学中的定理和概念,并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不仅扩展了我们对几何学的认识,也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创新的思路。
因此,通过学习本文所介绍的三个大点分类方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练习和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我们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1 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1.2 两边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两条底边相等。
1.3 底角平分线: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同时也是底角平分线。
1.4 顶角平分线: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和底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1.5 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12absinC,其中 a 和 b 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C 为顶角。
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1 定义:等边三角形是指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2 内角相等:在等边三角形中,三个内角都相等,每个内角为60∘。
2.3 外角相等:在等边三角形中,每个外角都相等,每个外角为120∘。
2.4 中线相等: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中线相等,且都垂直于对边。
2.5 高线相等: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高线相等,且都垂直于对边。
2.6 面积公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34a2,其中 a 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2.7 圆周角定理:在等边三角形中,每个圆周角都等于60∘。
2.8 圆心对称:等边三角形具有圆心对称性,即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相交于同一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2.9 稳定性:等边三角形是稳定的,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变形。
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
通过掌握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习题及方法:1.习题:判断以下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解答: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只需要判断两边是否相等即可。
如果两边相等,则为等腰三角形。
2.习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5cm,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边上的高也是腰长的垂直平分线。
因此,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为4cm,高为5cm。
面积公式为S=12×底边×高,所以面积为12×4cm×5cm=10cm2。
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初中数学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学习是在理解了轴对称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实行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通过对本节内容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等知识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等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本章教学中,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水平和演绎推理水平。
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使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理解及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使用该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的过程。
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实行分析。
这是八年级的课程,处在该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的特点是,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观察水平,抽象水平和想象水平也随着迅速度完成长。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较为注意的地方。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针对性训练》单元检测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4- -1.6) 单元练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针对性训练》单元检测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4-1.6) 单元练习1.4 三角形的认识和性质回顾在数学中,三角形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几何图形。
它由三条线段组成,每两条线段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角。
在本章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三角形根据边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的长度完全相等的三角形。
它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符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的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它的两个底角也是相等的。
一般三角形是指没有边长和角度相等关系的三角形。
1.5 三角形的分类在刚刚介绍的三类三角形中,每一类三角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质。
1.5.1 等边三角形 - 三条边的长度相等 - 三个内角都是60度1.5.2 等腰三角形 - 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 两个底角相等1.5.3 一般三角形 - 没有边长和角度相等的关系1.6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总是180度。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三个内角之和:∠A + ∠B + ∠C = 180°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
除了内角,三角形还有外角。
外角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补角。
也就是说,一个三角形的外角和它的内角相加等于180度。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外角,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三个外角之和:∠A' + ∠B' + ∠C' = 360°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
课后练习题1.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中,求每一个内角的度数。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分别是40度,求每一个内角的度数。
3.尝试证明使用公式∠A + ∠B + ∠C = 180°可以得出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结论。
总结本章我们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内角和外角的度数关系。
初中数学-三角形公式大全
abCBc A。
ABC”三角形“读作,ABC 的三角形记作△C 、B 、A 来表示,顶点是”△“记法:三角形用符号1.5角:相邻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1.4顶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作三角形的顶点。
1.3。
BC 、AB 、AC 或c 、b 、a 形的边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三角1.2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1.1相关概念3分类2定义1。
”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的交点是三角形的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有三条;1( 【注意】)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 )中线:连接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2( 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1( 三条重要的线3.1)顶点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3(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 )任何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三个锐角,最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钝角,最多有一个直角;1( 【注意】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2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1三角形AD BC 2=12BD=DC= BC12BDCBDC212C BAA∠180°+2=∠1+∠BOC∠C=∠B+∠A+∠OCBAD∠C+∠B=∠A+∠ODCBA14313221A ABDCA)BC=2BD=2DC (或所以的中线,ABC 是△AD 因为是BAC ∠∠1=所以∠(已知),的角平分线ABC 是△AD 因为是)ADC=ADB=90°(或∠D 于点所以的高(已知)ABC 是△AD 因为是几何语言定义名称图形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交点叫作三角形的重心,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叫作三角形的中线.三角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形的高。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定义说明解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所要探讨的主题以及该主题的重要性和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并探究其几何意义、性质和特点。
在数学中,三角形是研究的基本对象之一,而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其中的一类特殊三角形。
它具有两边长度相等的性质,同时其中一个角是直角。
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是一条连接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直线。
这条连线的几何意义是非常有意思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还能揭示出一些有趣的几何关系。
通过研究这条连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中隐藏的几何奥秘。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探讨这条连线的性质和特点。
从连线的长度和角度的角度变化,到连线和其他几何元素(如中线、高线等)的关系,我们将深入研究并解释这些重要的观察结果。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连线的深入理解,以及揭示一些相关的重要性质和几何关系。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并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总而言之,本文将通过引言的概述,带领读者进入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连线的探讨。
深入分析这条连线的几何意义、性质和特点,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主要部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方面。
在概述中,简要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问题,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
目的部分是明确研究该问题的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研究重点。
总结部分概括了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正文部分是对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和直角边中点的连线的几何意义进行详细的探讨。
其中,2.1节主要介绍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9讲等腰三角形的重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重难点重点:1.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1.2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1.3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α,则其底角为1802α︒-,也可表示为902α⎛⎫︒- ⎪⎝⎭; 1.4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这条线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相等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简称为“等角对等边”.例: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且AB =AD =DC ,∠BAD =40°,则∠C 为( )A .35°B .25°C .40°D .50°解析:法一:在△ABD 中,由AB =AD ,故有∠ABD =∠ADB =902BAD ∠︒-=70°;在△ACD 中,由DA =DC ,故有∠C =∠CAD ,又由∠C +∠CAD =∠ADB , 故有∠C =12∠ADB =35°.故答案选A .法二:在△ACD 中,由DC =DA ,可设∠C =∠CAD =α,则有∠ADB =∠C +∠CAD =2α;在△ABD 中,由AB =AD ,故有∠ABD =∠ADB =2α;在△AB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知:∠BAC +∠ABC +∠C =180°,即40°+α+α+2α=180°,解得α=35°.故答案选A .难点:1. 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中的底角和顶角,底边和腰要分清楚,题目不清楚时需分类讨论,同时注意到等腰三角形需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 三线合一的结论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一个三角形中若一边上的高线、中线以及其对角的角平分线中有“两线合一”,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此结论成立,但做解答题时需要给出证明才行.例: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 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2或15B .12C .15D .18 解析:由于此题并没有明确给出哪条边长是腰,因此需分情况讨论:①若边长为3的边是腰,那么此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3,6,但是这三条线段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情况舍去;②若边长为6的边是腰,那么此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6,6,此三条线段符合D C B A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可求得其周长为15;综上,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5,答案选C.课堂内容:1. 理解等腰三角形中边和角的的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线段及角度计算问题;2. 运用好“等边对等角”以及“等角对等边”这两个结论,在证明题中要证边相等往往找角相等,要证角相等往往找边相等;3. 等腰三角形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辅助线:“三线合一”的线,这条线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当我们处理等腰三角的题目没有思路时,作出这条辅助线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结果;4. 分类讨论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与方法,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学们要好好掌握并熟练运用.。
1.4 等腰三角形 课件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2
C
活动3: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
证明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 提问:这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用数学符号如何 表达条件和结论?
已知:△ABC中,AB=AC 求证:∠B=C 分析:1.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 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证明:在△ABC中,AB=AC,作底边 BC的中线AD, 在 △ BAD 与△ CAD 中 ∵ AB=___ AC CD BD=___ AD AD=___ B ∴ △ BAD ≌△ CAD( SSS ) ∠C ∠B= ___
A C A
B
图1
C
A
图2
B
B
C
图3
变式练习: 1、如图(2)在等△ABC腰中,∠A = 50°, 则 65° 65° ∠B =—— ,∠C=—— 2、如图(3)在等△ABC腰中,∠A = 120°则 30° 30° ∠B =—— ,∠C=——
练习2: △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 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 B, ∠ C, ∠ BAD, ∠ DAC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A B
练习3:在△ ABC中,AB=AD=DC, ∠BAD=26°,求 ∠ B和∠ C的度数
D
C
A
B
D
C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等 腰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1、求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作 等边对等角 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的 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2、熟练掌握求解等腰三角形的顶 角、底角的度数; 3、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 应用。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活动1:实践观察,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面积公式所有的
三角形面积公式所有的1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是通过它的三个边来计算的。
有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分别根据不同的三角形形状来计算面积。
1.1勾股定理面积公式勾股定理面积公式是最基础的三角形面积公式,也是最容易理解的面积公式,其公式为:S=\\frac{a\times b\times sin\alpha}{2}其中,S为三角形的面积,a和b分别为三角形的两边,α为其夹角。
这个公式可用于计算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1.2海伦公式海伦公式也称为海伦定理,它能用来求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其公式为:S=\sqrt{p(p-a)(p-b)(p-c)}其中,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p 表示半周长,半周长用以下公式求得:p=\\frac{a+b+c}{2}1.3梯形面积公式三角形也有很多特殊的形态,比如梯形、等腰梯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这些特殊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有其特殊的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frac{(a+b)\times h}{2}其中,S表示梯形的面积,a和b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
1.4等腰梯形面积公式等腰梯形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求面积:S=\\frac{(a+b)\times h}{2}其中,S表示等腰梯形的面积,a和b分别表示等腰梯形的上底和下底,h表示等腰梯形的高。
1.5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frac{b^{2}}{2}其中,S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b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
2结论利用以上五种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求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积,让我们更简单、快捷地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当我们想要计算某个特定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可以根据它的形态,选择对应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出精准的面积结果。
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
在学习和应用平面几何时,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进行知识点总结,包括三角形分类、角度关系、边长关系等内容。
1.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的性质,三角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相等,内角也相等,记作∆ABC,其中AB=BC=CA,∠A=∠B=∠C=60°。
1.2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两个对应的内角也相等,记作∆ABC,其中AB=AC,∠B=∠C。
1.3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为直角(90°),其他两个内角之和为90°,记作∆ABC,其中∠C=90°。
1.4 钝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为钝角(大于90°),其他两个内角之和小于90°。
1.5 锐角三角形:所有内角均为锐角(小于90°),内角之和为180°。
2. 三角形的角度关系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根据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其内角关系如下:2.1 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均为60°。
2.2 等腰三角形:两个对应的内角相等,第三个内角与它们之和为180°。
2.3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为90°,另外两个内角之和为90°。
2.4 钝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为钝角,其他两个内角之和大于90°。
2.5 锐角三角形:所有内角均为锐角,没有特定的角度关系。
3.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3.1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均相等。
3.2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3.3 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² + b² = c²。
3.4 钝角三角形:长边的长度大于其他两边的长度之和。
3.5 锐角三角形:边长没有特定的关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3.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 DE⊥AB于E,DF⊥BC交AC于点F,若 ∠EDF=70°,求∠AFD的度数
A
F
E B C
D
∠AFD=160°
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说一 说自己的收获:
作业
课本14页
练习: 1、2、3
因为如果底角大于或等于 90 ,则2倍底角 大于或等于 180 ,这样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 于 180 ,显然不可能
2.填空题 ⑴.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50 , 80 50 那么其余两个角为____和____.
⑵.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80 ,那么 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 50
§1.4 等腰三角形(1)
授课教师:徐承波
宁阳十中
初二备课组
几种常见等腰三角形:
A
B
C
有两条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展示交流
交流预习成果, 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
精讲点拨
做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角形可 以不一样,如图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 折痕为AD.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
A
A
B
D
C
B
D
C
•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 ∠B=∠C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 ∠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 简称“三线合一” • ∠ADB=∠ADC ,AD为底边上的高线 • 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等腰三角形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
本节知识网络结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
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ABC中,DE垂直平分AC,与AC交于点E ,与BC交于点D,∠ C=15,∠BAD=60,则△ABC是三角形。
2、如下左图,在△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连接BD.
⑴如果CE=4,△BDC的周长为18,求BD的长。
⑵如果∠ADM=50°,∠ABD=20°,求∠A的度数。
3、、如上右图,△PAB中,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比较PA、PB。
课内探究:
瓦工师傅盖房时,看房梁是否水平,有时就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房梁就是水平的。
为什么?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了本节后你将恍然大悟
二、交流展示: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底边上的高线所在的直线式它的对称轴,那么沿着对称轴将等腰三角形对折,对称轴两旁的部分能重合,如下图,仔细观察,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它
与等腰三角形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3、如图,∠B=∠C,AB=3.6cm,则AC=
————————
.
小组合作: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三、巩固提升: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cm、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9 cm
B、12 cm
C、 12 cm或15 cm
D、15 cm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º,则它的底角为()
A、 30º
B、75º
C、30º或75º
D、15º
自学课本P
13——
P
14
“挑战自我”,解答下列问题:
4、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80º.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5、试说明“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º”
A
B C
3、如图,在ΔABC 中,D 、E 是BC 边上的两点,且AD=BD=DE=AE=CE ,求∠B 、∠BAC 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及推论,判定定理(你能简述它的内容) 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五、达标检测: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 40o
,则底角为 。
2、如图所示,∠B=∠C
,AD 平分∠BAC 交BC 于D ,ΔABC 的周长为36cm ,ΔADC 的周长为30cm ,那么AD 的长为——————cm.
3、如图,ΔABC 为等边三角形,∠1=∠2=∠3,试说明
ΔDEF 为等边三角形.
课后延伸:
有一块长方形布料,你能设计出红领巾吗? 要求底边长为100cm,腰长为60cm 。
C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