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基本不等式的证明示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案第课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总 课 题 不等式总课时 第25课时 分 课 题基本不等式的证明(一)分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理解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探究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各种方法证明基本不等式.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意义,并掌握基本不等式中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重点难点 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理解当且仅当b a =时取“=”号. 引入新课1.当b a ,满足条件__________时,基本不等式ab ba ≥+2成立,该不等式取符号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3.几何平均数的定义:4.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关系 (1)基本公式:2ba ab +≤及语言叙述 (2)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4)基本不等式的变形例题剖析设b a ,为正数,证明下列不等式:(1)2≥+baa b ;(2)21≥+aa .变化:若b a ,都为负数,则分别比较baa b +与2;a a 1+与2-的大小.若b a R b a ≠∈,,,求证:22222-+>+b a b a .例1 例2若b a ,都是正整数,求证:22ba b a ab +≤+.巩固练习1. 证明:(1)ab b a 222≥+;(2)x x 212≥+; (3))0(21<-≤+x xx .2.设R y x ∈,,求证:y x y x 422422+≥++.3.求证:2)2(222b a b a +≤+.课堂小结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理解当且仅当b a =时取“=”号.例3课后训练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__一 基础题1.若1>>b a ,=P b a lg lg ⋅,=Q )lg (lg 21b a +,lg=R 2ba +,则( ) A .Q P R <<B .R Q P <<C .R P Q <<D .Q R P <<2.若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ab ba >>+2 B .>b a ba ab >+>2 C .>b a ab ba >>+2D .>>a b ab ba >+23.(1)24)14)(4(22=++=Q a a P ,,则P 与Q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2)已知1>a ,则a P 2log 21=与21log 2+=a Q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4.设a ,)0(∞+ ∈,b ,求证:ab ba ab≤+2.二 提高题5.设R y x ∈,,求证:)2(2522y x y x +≥++.6.已知00>>b a ,且b a ≠,求证:)(222b a ab +<.7.已知R b a ∈,,求证:12112222++≤+⋅+b a b a .三 能力题8.求证:(1)b a b a 2log )(log 212221≤+;(2)1)4141(log 21-+≤+b a b a .。
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教案
课题:基本不等式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3.4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或“≤”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2、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3、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学习能力,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2a b +≤ 的证明过程;2a b+≤等号成立条件以及应用于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三、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相结合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这样,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a b +。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二、探究过程:1.问题探究——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探究1:(1)正方形ABCD 的面积S=____ (2)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S ’=__ (3)S 与S ’有什么样的关系?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几何画板》课件动画显示,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2a b ab +=。
问题: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证明:(作差法) 因为 222)(2b a ab b a -=-+ 当b a ≠时,0)(2>-b a 当b a =时,0)(2=-b a所以,0)(2≥-b a ,即.2)(22ab b a ≥+总结结论1:一般的,如果)""(2R,,2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文字叙述为: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积的2倍。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证明》教案
不等式证明蒋晓勇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2.了解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3.提高学生解题时应变能力.●教学重点 比较法的应用●教学难点 常见解题技巧●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具准备 幻灯片●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师: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比较法,总结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符号,这一节,我们进一步学习比较法证明不等式.Ⅱ.讲授新课:例4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 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 行走,如果m ≠n ,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分析:设从出发地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是S ,甲、乙二人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要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只要比较t 1,t 2的大小就可以了.解:设从出发地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是S ,,甲、乙两人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依题意有:21122,22t nS m S S n t m t =+=+ ∴mnn m S t n m S t 2)(,221+=+=,mn n m S n m S t t 2)(221+-+=-=mn n m n m mn S )(2])(4[2++- 其中S ,m 、n 都是正数,且m ≠n ,于是021<-t t ,即21t t <从而知甲比乙首先到达指定地点.说明:此题体现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注意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例5 证明函数],1[1)(+∞∈+=x xx x f 在上是增函数. 分析:证明函数增减性的基本步骤:假设、作差、变形、判断,主要应用的就是比较法. 证明:设21x x >≥1,则21212122112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f x f ---=+-+=-=2121212121)1()()11)((x x x x x x x x x x --=-- ∵21,01x x >>≥1>0,21x x >∴0,0,1212121>>->x x x x x x ∴0)1()(211121>--x x x x x x 即)()(21x f x f > 所以上是增函数在)1[1)(∞++=xx x f 说明:此例题一方面让学生熟悉比较法的应用,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利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例如x xx y (1+=≥2),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则“=”成立条件不存在;而xx y 1+=在x ≥2时是增函数,故x =2时,函数有最小值. Ⅲ.课堂练习(1) 课本P 14练习4,5(2) 证明函数为减函数]1,0((,1)(∈+=x xx x f ●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并了解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在证明函数单调性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课后作业习题6.3 3,6●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教案
课题:》第一课时(课堂活页)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社A版)数学必修5 第三章3.4节【环节一:创设情景,体会感知】【环节二:类比推导,建构新知】1.重要不等式:()222,a b ab a b R+≥∈,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
(1)代数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替换变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a ba b+>>,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
(1)类比证明:请类比重要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完成课本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
(2)特征剖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几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思维拓展:课后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其他几何解释。
(课本P98探究)【环节三:深入探究,开阔视野】探究活动:暑假是电脑销售的旺季,商家会开展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吸引顾客,现有两种不同的打折方式:方式一:甲商家采取的促销方式是在原价打a折的基础上再打b折;方式二:乙商家的促销方式是在原价打2a b+折的基础上再打2a b+折;赵爽:弦图2a b+≤其中甲、乙商家的商品原价相同,(),0,10a b ∈。
请问: (Ⅰ)如果你是顾客,你认为在哪个商家购买更合算?为什么? (Ⅱ)如果你是商家,你会使用哪种打折方式?为什么?【环节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例题讲解:例1:(Ⅰ)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
最短的篱笆是多少?(Ⅱ)用一段长为36米的篱笆围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面积最大。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开课教案 基本不等式 的证明
3.4 基本不等式:2b a ab +≤3.4.1 基本不等式2b a ab +≤的证明 从容说课在前两节课的研究当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及其应用,并能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掌握了不等式的一些简单性质与证明,研究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本节课的研究是前三大节学习的延续和拓展.另外,为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本节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图案中隐含的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而引入的.通过分析得出基本不等式:2b a ab +≤,然后从三种角度对基本不等式展开证明及对基本不等式展开一些简单的应用,进而更深一层次地从理性角度建立不等观念.教师应作好点拨,利用几何背景,数形结合做好归纳总结、逻辑分析,并鼓励学生从理性角度去分析探索过程,进而更深层次理解基本不等式,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获得过程的探索,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观察、类比、归纳、逻辑分析、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得出基本不等式,进行启发、探究式教学并使用投影仪辅助.教学重点 1.创设代数与几何背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2.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3.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教学难点 1.对基本不等式从不同角度的探索证明;2.通过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分析法的证明思路.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创设用代数与几何两方面背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2.尝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3.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即由条件到结论,或由结论到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法,按照联想、思考、合作交流、逻辑分析、抽象应用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教师提供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将探索过程设计为较典型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并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2.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主动、积极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习质量;3.通过对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顽强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数学的简洁美、数学推理的严谨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用投影仪给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并介绍此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通过直观情景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推进新课师 同学们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如何找? (沉静片刻)生 应该先从此图案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师 此图案中隐含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呢?哪位同学能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几何图形?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教师根据两位同学的板演作点评)(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没有画全等,不形象、直观.此时教师用投影片给出隐含的规范的几何图形)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比较准确.这说明,我们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也能作出和数学家赵爽一样的成绩.(此时,每一位同学看上去都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过程引导]师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那么,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生 显然正方形的面积大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师 一定吗? (大家齐声:不一定,有可能相等)师 同学们能否用数学符号去进行严格的推理证明,从而说明我们刚才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生 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 21,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2ab .正方形的边长为22b a,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a 2+b 2,则a 2+b 2≥2ab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表达很全面、准确,但请大家思考一下,他对a2+b2≥2ab证明了吗?生没有,他仍是由我们刚才的直观所得,只是用字母表达一下而已.师回答得很好.(有的同学感到迷惑不解)师这样的叙述不能代替证明.这是同学们在解题时经常会犯的错误.实质上,对文字性语言叙述证明题来说,他只是写出了已知、求证,并未给出证明.(有的同学窃窃私语,确实是这样,并没有给出证明)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该如何证明此不等式,即a2+b2≥2ab.生采用作差的方法,由a2+b2-2ab=(a-b)2,∵(a-b)2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它是非负数,即(a-b)2≥0,所以可得a2+b2≥2ab.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位同学的证明是否正确?生正确.[教师精讲]师这位同学的证明思路很好.今后,我们把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思想方法形象地称之为“比较法”,它和根据实数的基本性质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是否一样.生实质一样,只是设问的形式不同而已.一个是比较大小,一个是让我们去证明.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思维很深刻.此处的比较法是用差和0作比较.在我们的数学研究当中,还有另一种“比较法”.(教师此处的设问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而言)生作商,用商和“1”比较大小.师对.那么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何时采用作差,何时采用作商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在解决问题中自然会遇到.(此处设置疑问,意在激发学生课后去自主探究问题,把探究的思维空间切实留给学生)[合作探究]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等号何时取到.生当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时,即面积相等时取等号.(学生的思维仍建立在感性思维基础之上,教师应及时点拨)师从不等式a2+b2≥2ab的证明过程能否去说明.生当且仅当(a-b)2=0,即a=b时,取等号.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刚才两位同学分别从几何图形与不等式两个角度分析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一致.(大家齐声)一致.(此处意在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要合并使用.就此问题来讲,意在强化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板书: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过程引导]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等式.对数学中重要的结论,我们应仔细观察、思考,才能挖掘出它的内涵与外延.只有这样,我们用它来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也不会出错.(同学们的思维再一次高度集中,似乎能从不等式a2+b2≥2ab中得出什么.此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指引)师当a>0,b>0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可以用a、b代替此不等式中的a、b.生完全可以.师 为什么?生 因为不等式中的a 、b ∈R. 师 很好,我们来看一下代替后的结果.板书:ab b a ≥+2即2b a ab +≤ (a >0,b >0). 师 这个不等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推导的基本不等式.它很重要,在数学的研究中有很多应用,我们常把2b a +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把ab 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即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此处意在引起学生的重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师 请同学们尝试一下,能否利用不等式及实数的基本性质来推导出这个不等式呢?(此时,同学们信心十足,都说能.教师利用投影片展示推导过程的填空形式) 要证:ab b a ≥+2, 只要证a +b ≥2ab ,要证②,只要证:a +b -2ab ≥0,要证③,只要证:,0)(2≥-b a显然④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④中的等号成立,这样就又一次得到了基本不等式. (此处以填空的形式,突出体现了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步骤,意在把思维的时空切实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去体会分析法的证明思路,加大了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探究力度) [合作探究]老师用投影仪给出下列问题.如图,AB 是圆的直径,点C 是AB 上一点,A C=a ,B C=b .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D′,连结A D 、B 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本节课开展到这里,学生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已体会到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对基本不等式也已经很熟悉,这就具备了探究这个问题的知识与情感基础) [合作探究]师 同学们能找出图中与a 、b 有关的线段吗?生 可证△A CD ∽△B CD,所以可得ab CD =.生 由射影定理也可得ab CD =.师 这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那ab 与2b a +分别又有什么几何意义呢?生ab 表示半弦长,2b a +表示半径长. 师 半径和半弦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 由半径大于半弦可得ab b a ≥+2.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是否很严密?生 当且仅当点C 与圆心重合,即当a =b 时可取等号,所以也可得出基本不等式2b a ab +≤(a >0,b >0). 课堂小结师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生 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得出了不等式a 2+b 2≥2ab . 生 由a 2+b 2≥2ab ,当a >0,b >0时,以a 、b 分别代替a 、b ,得到了基本不等式2b a ab +≤ (a >0,b >0).进而用不等式的性质,由结论到条件,证明了基本不等式. 生 在圆这个几何图形中我们也能得到基本不等式.(此处,创造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课外学生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能力的提高)师 大家刚才总结得都很好,本节课我们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赋予基本不等式几何直观,让大家进一步领悟到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 >0,b >0,及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在对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体会到一些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思路、方法.以后,同学们要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布置作业活动与探究:已知a 、b 都是正数,试探索b a 112+,ab ,2b a +,222b a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方法一)由特殊到一般,用特殊值代入,先得到表达式的大小关系,再由不等式及实数的性质证明.(方法二)创设几何直观情景.设A C=a ,B C=b ,用a 、b 表示线段CE、OE、CD、DF的长度,由CE>OE>CD>DF可得. 板书设计基本不等式2b a ab +≤的证明 一、实际情景引入得到重要不等式 课时小结a 2+b 2≥2ab二、定理若a >0,b >0,课后作业 则ab b a ≥+2证明过程探索:。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2.学会推导并掌握均值不等式定理;3.会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求最值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4.使学生能够运用均值不等式定理来讨论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基本不等式在证明题和求最值方面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2a b +≤,并会用此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均值不等式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难点:等号成立的条件及解题中的转化技巧。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重要不等式:如果)""(2R,,2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2.基本不等式: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2号时取当且仅当==≥+b a ab b a 我们称b a b a ,2为+的算术平均数,称b a ab ,为的几何平均数,ab b a ab b a ≥+≥+2222和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
二、研探新知最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 ①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②如果和y x +是定值s ,那么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 证明:∵+∈R y x ,, ∴xy y x ≥+2, ①当xy p = (定值)时,p y x ≥+2∴y x +p 2≥,∵上式当y x =时取“=”, ∴当y x =时有=+min )(y x p 2;②当s y x =+ (定值)时,2s xy ≤∴241s xy ≤,∵上式当y x =时取“=”∴当y x =时有2max 41)(s xy =. 说明:此例题反映的是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的方法,但应注意三个条件:①最值的含义(“≥”取最小值,“≤”取最大值);②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的证明及应用》教案
不等式的证明及应用知识要点:1.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1)比较法:a b a b a b a b a b a b ->⇔>-=⇔=-<⇔<⎧⎨⎪⎩⎪000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作差以后因式分解或配方。
(2)综合法:利用题设、不等式的性质和某些已经证明的基本不等式(a 2> 0; | a | > 0; a ≥0; a b ab a b c abc 2233323+≥++≥;等),推论出所要证的不等式。
综合法的思索路线是“由因导果”即从一个(一组)已知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必要条件来代替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推导出所要求证的不等式。
(3)分析法:“执果索因”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来代替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找到已知的不等式。
证明不等式通常采用“分析综合法”,即用分析法思考,用综合法表述。
2.不等式证明的其它方法:(1)反证法:理论依据A B B A ⇒⇒与等价。
先否定命题结论,提出假设,由此出发运用已知及已知定理推出矛盾。
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A B ⇒得证。
(2)放缩法:理论依据 a > b , b > c ⇒ a > c(3)函数单调性法。
3.数(式)大小的比较:(1)作差或作比法(2)媒介法(3)函数单调性法4.不等式在函数中的应用:(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值域(3)研究函数的单调性5.基本不等式法求最值:(1)均值定理求最值:要求各项为正,一边为常数,等号可取。
(2)绝对值不等式||||||||||a b a b a b -≤+≤+的应用。
其中||||||a b a b +≥-取等号的条件是ab < 0且|a | > |b |。
|a+b | < |a | + |b |取等号的条件是ab > 0。
6.方程与不等式解的讨论(1)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20++=有严格的顺序性:a b ac ≠-≥0402,,∆x x b a x x c a x b a 1212122+=-=⎧⎨⎪⎪⎩⎪⎪=-±及,∆。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案第课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总 课 题不等式 总课时 第26课时 分 课 题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二) 分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问题.重点难点 最值定理的证明与应用.引入新课1.当0>>a b 时,比较ba ab b a ab b a a b + + + 22222,,,,,的大小. (运用基本不等式及比较法)2.若0>y x ,;(1)当9=xy 时,则y x +的最____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y _____.(2)当6=+y x 时,则xy 的最____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y _____.猜测:若+∈R y x ,;(1)当P xy =时,则y x +的最____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y _____.(2)当S y x =+时,则xy 的最____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y _____.证明:例题剖析已知+∈R y x ,;(1)9=xy 时,则y x 2+,则y x +的最____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y _____.(2)14=+y x ,则xy 的最____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y _____.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满足三条:一正二定三相等.已知函数)2(216∞+ -∈++=,,x x x y ,求此函数的最小值.思考:若)3[∞+ ∈,x ,求此函数最小值.求)(4522R x x x y ∈++=的最小值.例1 例2 例3(1)已知0>x ,0>y ,12=+y x ,求y x 11+的最小值; (2)已知+∈R y x ,,且191=+yx ,求y x +的最小值.巩固练习1.若+∈R y x ,;(1)当182=+y x 时,则y x +的最____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y _____.(2)已知0>x ,0>y ,且2075=+y x ,求xy 的最大值.2.求证:(1)11122>++x x ; (2)22322>++x x ; (3)已知45<x ,求54114-+-=x x y 的最大值.3.14=+y x ,求yx 11+的最小值.课堂小结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1)x ,y 一定是正数;(2)求积xy 的最大值,应看和y x +是否为定值;求和y x +的最小值时,看积xy 是否定值;(3)等号是否能够成立.例4课后训练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__一 基础题1.下列不等式的证明过程正确的是( )A .若a ,R b ∈,则22=⋅≥+ba ab b a a b B .若x ,y 是正实数,则y x y x lg lg 2lg lg ⋅≥+C .若x 是负实数,则+x x42≥x x 4⋅4= D .若a ,R b ∈,且0>ab ,则22)(-=-⋅--≤-+--=+a b b a a b b a a b b a 2.(1)若0>x 时,x xy 312+=的最小值为_____;此时=x _____. (2)若0<x 时,x xy 312+=的最大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 (3)函数)3(31> -+=x x 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此时=x _____. 3.(1)已知+∈R y x ,且12=+y x ,则yx 11+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2)已知+∈R y x ,且1=+y x ,则y x 1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二 提高题4.已知函数θθθsin cos tan +=y ,)20(πθ ∈,,求函数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的θ值.5.求函数)0(4≠+=x xx y 的值域.6.设x ,y 为正实数,且2052=+y x ,求y x u lg lg +=的最大值.让学生学会学习7.求函数=y 182-+x x )1(>x 的最小值.三 能力题8.(1)设0>x ,求证:23122≥++x x ;(2)设1>x ,求函数1143+-+=x x y 的最小值及x 的值.9.已知0>>y x ,且1=xy ,求证:y x y x -+22的最小值及此时x ,y 的值.。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中学数学必修5第三章一、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探究实例,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步提炼、完善其本不等式,并从代数角度给出不等式的证明,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加深对基木不等式的相识,提高逻辑推理论证实力:3.结合课本的探究图形,引导学生进•步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说明,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4.借助例1尝试用其本不等式解决简洁的增值问题,通过例2与其变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基本不等式向“空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实力,体会方法与策略.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了教学实际,将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a+b K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究不等式"T的证明过程;难点:在几何背景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理解基本不等式.三、教学过程:1.动手操作,几何引入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是依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该图给出了迄今为止对勾股定理最早、最简洁的证明,体现/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是紧密结合、互不行分的.探究一:在这张“弦图”中能找出•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吗?在正方形48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处形.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40,则正方形的边长为"于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S L.,正方形的面积S?=/+从.由图可知乡>$,即3产>加探究二;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构造出一个矩形(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春).假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和b(αNb),考察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觉一个不等式吗?加4a+b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发觉:22.代数证明,得出结论依据上述两个几何背景,初步形成不等式结论:若aMJΓ,则/+从>2曲.若如尤,则匹吟学生探讨等号取到状况,老师演示几何画板,通过展示图形动画,使学生直•观感受不等关系中的相等条件,从而进一步完善不等式结论:KVa+b(1)若aMR.,则/.乂工9;(2)若aMR.,则“~请同学们用代数方法给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证明.证法一(作差法>:炉♦户之2而,“初”时取等号.(在该过程中,可发觉久》的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证法二(分析法):由FaMR.,「是要证明毕而只要证明a+b≥.汨,即证Ja+√⅛-2√afc>0f。
高中数学必修五3.4.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课件共18张PPT
C
S=ab
c=2(a+b)
积
和
物品放天平左边称砝码显示重量为a
物品放天平右边称砝码显示重量为b
2.主动引导 激发需求
物品放天平左边称砝码显示重量为a,放右边
称砝码显示重量为b,那么这个物品的实际重量是 多少? M | l1 | l2 |
M
| l1 | l2 |
3.合作活动 提炼建模
活动 1 如图 5,请同学们先将一个正方形纸片沿它 们的对角线对折,然后用剪刀沿纸片对角线剪开,分成 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 (课前请同学们预先 准备)
3.合作活动 提炼建模
活动 2 完成活动 1 后, 请同桌两位同学各取一个等
a b 腰直角三角形纸片(纸片的面积分别为 , ) ,按如图 2 2 a +b 6 所示拼接成面积为 的多边形纸片. 2
3.合作活动 提炼建模
活动 3 完成活动 2 后,再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将
a +b 拼接成面积为 的多边形纸片按图 7 中虚线裁剪,去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必修 5)
3.4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1.自主阅读 提出问题
【阅读材料】五世纪,欧洲大地上贵族发起大规模 的圈地运动,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 “所圈矩形形状的地 的周长越长,则所圈地面积越大”. 你认同此观点吗?能从此观点中抽象出什么数学 问题吗?
A
a
D
b
b
B
a
ab ≥ ab . a b ≥ 2 ab , 2 ab 所以, 如果 a, b 是正数, 那么 ab ≤ (当 2
且仅当 a=b 时取“=”). 当 a ≥ 0 ,b ≥ 0 时,这个不等式仍然成立.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5教案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3.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4.理解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证明以及它的几何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2.本节学习是学生对不等式认知的一次飞跃。
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深入地探究不等式的证明,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
变式练习的设计可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并为以后实际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两个定理的证明要注重严密性,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步的理论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逻辑推理能力,并通过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丰富学生数形结合的想象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2a bab +≤的证明过程;难点:理解基本不等式2a bab +≤等号成立条件及“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的数学内涵【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先让学生观察常见的图形,通过面积的直观比较抽象出基本不等式。
从生活中实际问题还原出数学本质,可积极调动地学生的学习热情。
定理的证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通过类比得到答案2.教学用具:直角板、圆规、投影仪(多媒体教室)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 提问:2a b+与ab 哪个大? 2.基本不等式2a bab +≤的几何背景: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
第10课时:基本不等式(1)一、学习目标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体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
3. 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二、学法指导1.理解基本不等式的三种证明方法并总结各种证法的思路与步骤。
2.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以及等号成立的条件。
三、课堂探究:1、问题情境:某金店有一不准确的天平(臂长不等),你要买一串金项链,店主分别把项链放于左右两盘各称一次,分别称得a 和b ,那么项链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呢?2、学生活动:3、猜想结论:四、建构数学1、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每种方法的思路和步骤是什么?2、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下列结论:定理:3、观察下图,尝试给出上述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4、这个基本不等式可否推广到“1,)n n n N >∈个(非负数”的情形呢四、数学应用1、例题例1.(1) 设0a >,证明:12a a +≥变式1:求函数1y x x =+的值域。
点评:通过这一题你有什么感想呢?b(2)设,a b 为正数,证明2b a a b +≥。
变式1:设,a b为正数,求证a b +≥ 点评:变式2:11,,1,4a b R a b a b∈+=+≥设且求证问题:你还能变出题来吗?例2、比较大小(lg lg )1,,lg 22a b a b a b P Q R ++>>===若,则,,P Q R 的大小关系为 。
2、练习(1)、有下列关于不等式的证明:4(1),,2;(2)0,4;(3)2;(4),0,()())() 2.b a a b R x x x a b x xa b R ab a b ab b a ba a ∈+≥=<+≤=≥=∈<⎡⎤+=--+-≤--=-⎢⎥⎣⎦若则若则1若x>0,则cosx+cosx 若且则cosx cosx 其中证明过程正确的序号是 .(2)、,(0,),a b ∈+∞若试比较大小2,2a b ab a b++,则 .(3)、已知,,a b c 均为正数,且1111,9a b c a b c ++=++≥求证:(4)、 若正数a,b 满足ab=a+b+3,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a b +的取值范围是五、回顾小结学生回顾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及主要收获,教师总结。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3.4.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1.理解根本不等式的内容及证明.重点
2.能运用根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重点 3.能用根本不等式求解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难点
教材整理1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阅读教材P 96,完成以下问题.
对于正数a ,b ,我们把 称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 称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
教材整理2 根本不等式
阅读教材P 97~P 98,完成以下问题.
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错误! 错误!当且仅当 时取“=〞,我们把不等式 a ≥0,b ≥0称为根本不等式.
题型一 根本不等式的证明
例1:证明: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错误!≤错误!
题型二 用根
例2:证明:1;2
变式2:证明
题型三 用根
例3:函数,
变式3:求函
=错误!>-1的。
高中数学必修5公开课教案3.4.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3.4根本不等式:3.4.1根本不等式的证明沉着说课在前两节课的研讨傍边,学生已把握了一些简略的不等式及其运用,并能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笼统出实践问题中的不等量联系,把握了不等式的一些简略性质与证明,研讨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略的线性规划问题.本节课的研讨是前三节操学习的连续和拓宽.别的,为根本不等式的运用垫定了坚实的根底,所以说,本节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效果.本节课是经过让学生调查第24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图画中隐含的持平联系与不等联系而引进的.经过剖析得出根本不等式:,然后从三种视点对根本不等式打开证明及对根本不等式打开一些简略的运用,然后更深一层次地从理性视点树立不等观念.教师应作好指点,运用几许布景,数形结合做好概括总结、逻辑剖析,并鼓舞学生从理性视点去剖析探求进程,然后更深层次了解根本不等式,鼓舞学生对数学常识和办法取得进程的探求,一起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依据本节课的教育内容,运用调查、类比、概括、逻辑剖析、考虑、协作沟通、探求,得出根本不等式,进行启示、探求式教育并运用投影仪辅佐.教育要点 1.创设代数与几许布景,用数形结合的思维了解根本不等式;2.从不同视点探求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进程;3.从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进程进一步领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教育难点 1.对根本不等式从不同视点的探求证明;2.经过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进程领会剖析法的证明思路.教具预备多媒体及课件三维方针一、常识与技术1.创设用代数与几许两方面布景,用数形结合的思维了解根本不等式;2.测验让学生从不同视点探求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进程;3.从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进程进一步领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即由条件到定论,或由定论到条件.二、进程与办法1.选用探求法,依照联想、考虑、协作沟通、逻辑剖析、笼统运用的办法进行启示式教育;2.教师供给问题、资料,并及时指点,发挥教师的主导效果和学生的主体效果;3.将探求进程规划为较典型的具有应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去活跃考虑,然后培育他们的数学学习爱好.三、情感情绪与价值观1.经过具体问题的处理,让学生去感触、领会实践世界和日常日子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等量联系并需要从理性的视点去考虑,鼓舞学生用数学观念进行概括、笼统,使学生感触数学、走进数学,培育学生谨慎的数学学习习气和杰出的思维习气;2.学习进程中,经过对问题的探求考虑,广泛参加,培育学生谨慎的思维习气,自动、活跃的学习质量,然后进步学习质量;3.经过对赋有应战性问题的处理,激起学生坚强的探求精力和郑重其事的科学情绪,一起去感触数学的运用性,领会数学的奥妙、数学的简练美、数学推理的谨慎美,然后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教育进程导入新课探求:上图是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依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规划的,色彩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心好客,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持平联系或不等联系吗?(教师用投影仪给出第24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并介绍此会标是依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规划的,色彩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心好客.经过直观情形导入有利于招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心,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心)推动新课师同学们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持平联系或不等联系吗?怎么找?(寂静顷刻)生应该先从此图画中笼统出几许图形.师此图画中隐含什么样的几许图形呢?哪位同学能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几许图形?(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教师依据两位同学的板演作点评)(其间四个直角三角形没有画全等,不形象、直观.此刻教师用投影片给出隐含的标准的几许图形)师同学们调查得很详尽,笼统出的几许图形比较精确.这阐明,咱们只需在现有的根底上进一步吃苦尽力,发扬蹈厉,也能作出和数学家赵爽相同的成果.(此刻,每一位同学看上去都精力饱满,信心百倍,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进程引导]师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别离为a、b,那么,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呢?生明显正方形的面积大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师必定吗?(咱们齐声:不必定,有或许持平)师同学们能否用数学符号去进行严厉的推理证明,然后阐明咱们方才直觉思维的合理性?生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2ab.正方形的边长为,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a2+b2,则a2+b2≥2ab.师这位同学答复得很好,表达很全面、精确,但请咱们考虑一下,他对a2+b2≥2ab证明了吗?生没有,他仍是由咱们方才的直观所得,仅仅用字母表达一下罢了.师答复得很好.(有的同学感到疑惑不解)师这样的叙说不能替代证明.这是同学们在解题时经常会犯的过错.本质上,对文字性言语叙说证明题来说,他仅仅写出了已知、求证,并未给出证明.(有的同学交头接耳,确实是这样,并没有给出证明)师请同学们持续考虑,该怎么证明此不等式,即a2+b2≥2ab.生选用作差的办法,由a2+b2-2ab=(a-b)2,∵(a-b)2是一个彻底平方数,它对错负数,即(a-b)2≥0,所以可得a2+b2≥2ab.师同学们考虑一下,这位同学的证明是否正确?生正确.[教师精讲]师这位同学的证明思路很好.往后,咱们把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思维办法形象地称之为“比较法”,它和依据实数的根本性质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巨细是否相同.生本质相同,仅仅设问的方式不同罢了.一个是比较巨细,一个是让咱们去证明.师这位同学答复得很好,思维很深入.此处的比较法是用差和0作比较.在咱们的数学研讨傍边,还有另一种“比较法”.(教师此处的设问是针对学生已有的常识结构而言)生作商,用商和“1”比较巨细.师对.那么咱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何时选用作差,何时选用作商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考虑,在处理问题中自然会遇到.(此处设置疑问,意在激起学生课后去自主探求问题,把探求的思维空间实在留给学生)[协作探求]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调查一下,等号何时取到.生当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极点重合时,即面积持平时取等号.(学生的思维仍树立在理性思维根底之上,教师应及时指点)师从不等式a2+b2≥2ab的证明进程能否去阐明.生当且仅当(a-b)2=0,即a=b时,取等号.师这位同学答复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方才两位同学别离从几许图形与不等式两个视点剖析等号建立的条件是否共同.(咱们齐声)共同.(此处意在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要兼并运用.就此问题来讲,意在强化学生数形结合思维办法的运用)板书:一般地,关于恣意实数a、b,咱们有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建立. [进程引导]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等式.对数学中重要的定论,咱们应仔细调查、考虑,才干挖掘出它的内在与外延.只需这样,咱们用它来处理问题时才干称心如意,也不会犯错.(同学们的思维再一次高度集中,好像能从不等式a2+b2≥2ab中得出什么.此刻,教师应及时指点、指引)师当a>0,b>0时,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是否可以用a、b替代此不等式中的a、b.生彻底可以.师为什么?生由于不等式中的a、b∈R.师很好,咱们来看一下替代后的成果.板书:即 (a>0,b>0).师这个不等式便是咱们这节课要推导的根本不等式.它很重要,在数学的研讨中有许多运用,咱们常把叫做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把ab叫做正数a、b的几许平均数,即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许平均数.(此处意在引起学生的注重,从不同的视点去了解)师请同学们测验一下,能否运用不等式及实数的根本性质来推导出这个不等式呢?(此刻,同学们信心十足,都说能.教师运用投影片展现推导进程的填空方式)要证:,①只需证a+b≥2,②要证②,只需证:a+b-2≥0,③要证③,只需证:④明显④是建立的,当且仅当a=b时,④中的等号建立,这样就又一次得到了根本不等式.(此处以填空的方式,杰出表现了剖析法证明的关键步骤,意在把思维的时空实在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求的根底上去领会剖析法的证明思路,加大了证明根本不等式的探求力度)[协作探求]教师用投影仪给出下列问题.如图,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一点,A C=a,B C=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D′,连接A D、B D.你能运用这个图形得出根本不等式的几许解说吗?(本节课展开到这儿,学生从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进程中已领会到证明不等式的常用办法,对根本不等式也现已很熟悉,这就具有了探求这个问题的常识与情感根底)[协作探求]师同学们能找出图中与a、b有关的线段吗?生可证△A CD ∽△B CD,所以可得.生由射影定理也可得.师这两位同学答复得都很好,那ab与别离又有什么几许含义呢?生表明半弦长,表明半径长.师半径和半弦又有什么联系呢?生由半径大于半弦可得.师这位同学答复得是否很紧密?生当且仅当点C与圆心重合,即当a=b时可取等号,所以也可得出根本不等式 (a>0,b>0).讲堂小结师本节课咱们研讨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成?生咱们经过调查剖析第24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得出了不等式a2+b2≥2ab.生由a2+b2≥2ab,当a>0,b>0时,以、别离替代a、b,得到了根本不等式 (a>0,b>0).然后用不等式的性质,由定论到条件,证明了根本不等式.生在圆这个几许图形中咱们也能得到根本不等式.(此处,发明让学生进行讲堂小结的时机,意图是培育学生言语表达才能,也有利于课外学生概括、总结等学习办法、才能的进步)师咱们方才总结得都很好,本节课咱们从实践情形中笼统出根本不等式.并选用数形结合的思维,赋予根本不等式几许直观,让咱们进一步领悟到根本不等式建立的条件是a>0,b>0,及当且仅当a=b时等号建立.在对不等式的证明进程中,领会到一些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思路、办法.今后,同学们要注意数形结合的思维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安置作业活动与探求:已知a、b都是正数,试探求, ,,的巨细联系,并证明你的定论.剖析:(办法一)由特别到一般,用特别值代入,先得到表达式的巨细联系,再由不等式及实数的性质证明.(办法二)创设几许直观情形.设A C=a,B C=b,用a、b表明线段CE、OE、CD、DF的长度,由CE>OE>CD>DF可得.板书规划根本不等式的证明一、实践情形引进得到重要不等式课时小结a2+b2≥2ab二、定理若a>0,b>0,课后作业则证明进程探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基本不等式:2b a ab +≤3.4.1 基本不等式2ba ab +≤的证明从容说课在前两节课的研究当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及其应用,并能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掌握了不等式的一些简单性质与证明,研究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本节课的研究是前三大节学习的延续和拓展.另外,为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本节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图案中隐含的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而引入的.通过分析得出基本不等式:2ba ab +≤,然后从三种角度对基本不等式展开证明及对基本不等式展开一些简单的应用,进而更深一层次地从理性角度建立不等观念.教师应作好点拨,利用几何背景,数形结合做好归纳总结、逻辑分析,并鼓励学生从理性角度去分析探索过程,进而更深层次理解基本不等式,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获得过程的探索,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观察、类比、归纳、逻辑分析、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得出基本不等式,进行启发、探究式教学并使用投影仪辅助教学重点 1.创设代数与几何背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2.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3.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教学难点 1.对基本不等式从不同角度的探索证明; 2.通过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分析法的证明思路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创设用代数与几何两方面背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2.尝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3.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即由条件到结论,或由结论到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法,按照联想、思考、合作交流、逻辑分析、抽象应用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教师提供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将探索过程设计为较典型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并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2.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主动、积极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习质量;3.通过对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顽强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数学的简洁美、数学推理的严谨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用投影仪给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并介绍此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通过直观情景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推进新课师同学们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如何找?(沉静片刻)生应该先从此图案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师此图案中隐含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呢?哪位同学能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几何图形?(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教师根据两位同学的板演作点评)(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没有画全等,不形象、直观.此时教师用投影片给出隐含的规范的几何图形)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比较准确.这说明,我们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也能作出和数学家赵爽一样的成绩(此时,每一位同学看上去都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过程引导]师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那么,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生 显然正方形的面积大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师 一定吗?(大家齐声:不一定,有可能相等)师 同学们能否用数学符号去进行严格的推理证明,从而说明我们刚才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生 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 21,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2ab .正方形的边长为22b a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a 2+b 2,则a 2+b 2≥2ab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表达很全面、准确,但请大家思考一下,他对a 2+b 2≥2ab 证明了吗?生 没有,他仍是由我们刚才的直观所得,只是用字母表达一下而已师 回答得很好(有的同学感到迷惑不解)师 这样的叙述不能代替证明.这是同学们在解题时经常会犯的错误.实质上,对文字性语言叙述证明题来说,他只是写出了已知、求证,并未给出证明(有的同学窃窃私语,确实是这样,并没有给出证明)师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该如何证明此不等式,即a 2+b 2≥2ab生 采用作差的方法,由a 2+b 2-2ab =(a -b )2,∵(a -b )2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它是非负数,即(a -b )2≥0,所以可得a 2+b 2≥2ab师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位同学的证明是否正确?生 正确[教师精讲]师 这位同学的证明思路很好.今后,我们把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思想方法形象地称之为“比较法”,它和根据实数的基本性质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是否一样生实质一样,只是设问的形式不同而已.一个是比较大小,一个是让我们去证明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思维很深刻.此处的比较法是用差和0作比较.在我们的数学研究当中,还有另一种“比较法”.(教师此处的设问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而言)生作商,用商和“1”比较大小师对.那么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何时采用作差,何时采用作商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在解决问题中自然会遇到(此处设置疑问,意在激发学生课后去自主探究问题,把探究的思维空间切实留给学生)[合作探究]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等号何时取到生当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时,即面积相等时取等号(学生的思维仍建立在感性思维基础之上,教师应及时点拨)师从不等式a2+b2≥2ab的证明过程能否去说明生当且仅当(a-b)2=0,即a=b时,取等号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刚才两位同学分别从几何图形与不等式两个角度分析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一致(大家齐声)一致(此处意在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要合并使用.就此问题来讲,意在强化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板书: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过程引导]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等式.对数学中重要的结论,我们应仔细观察、思考,才能挖掘出它的内涵与外延.只有这样,我们用它来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也不会出错(同学们的思维再一次高度集中,似乎能从不等式a2+b2≥2ab中得出什么.此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指引)师当a>0,b>0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可以用a、b代替此不等式中的a、b生完全可以师为什么?生 因为不等式中的a 、b师 很好,我们来看一下代替后的结果. 板书:ab b a ≥+2即2ba ab +≤(a >0,b >0). 师 这个不等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推导的基本不等式.它很重要,在数学的研究中有很多应用,我们常把2ba +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把ab 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即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此处意在引起学生的重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师 请同学们尝试一下,能否利用不等式及实数的基本性质来推导出这个不等式呢?(此时,同学们信心十足,都说能.教师利用投影片展示推导过程的填空形式)要证:ab ba ≥+2, 只要证a +b ≥2ab ,要证②,只要证:a +b -2ab ≥0,要证③,只要证:,0)(2≥-b a显然④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④中的等号成立,这样就又一次得到了基本不等式(此处以填空的形式,突出体现了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步骤,意在把思维的时空切实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去体会分析法的证明思路,加大了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探究力度) [合作探究]老师用投影仪给出下列问题如图,AB 是圆的直径,点C 是AB 上一点,A C=a ,B C=b .过点C 作垂直于AB 的弦DD′,连结A D 、B 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本节课开展到这里,学生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已体会到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对基本不等式也已经很熟悉,这就具备了探究这个问题的知识与情感基础) [合作探究]师 同学们能找出图中与a 、b 有关的线段吗? 生 可证△A CD ∽△B CD,所以可得abCD =生 由射影定理也可得abCD =师 这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那ab 与2ba +分别又有什么几何意义呢?生ab 表示半弦长,2ba +表示半径长师 半径和半弦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 由半径大于半弦可得ab ba ≥+2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是否很严密?生 当且仅当点C 与圆心重合,即当a =b 时可取等号,所以也可得出基本不等式2ba ab +≤ (a >0,b >0课堂小结师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生 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得出了不等式a 2+b 2≥2ab生 由a 2+b 2≥2ab ,当a >0,b >0时,以a 、b 分别代替a 、b ,得到了基本不等式2ba ab +≤(a >0,b >0).进而用不等式的性质,由结论到条件,证明了基本不等式生 在圆这个几何图形中我们也能得到基本不等式(此处,创造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课外学生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能力的提高)师 大家刚才总结得都很好,本节课我们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赋予基本不等式几何直观,让大家进一步领悟到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 >0,b >0,及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在对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体会到一些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思路、方法.以后,同学们要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布置作业活动与探究:已知a 、b 都是正数,试探索ba 112+,ab ,2b a +,222b a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方法一)由特殊到一般,用特殊值代入,先得到表达式的大小关系,再由不等式及实数的性质证明(方法二)创设几何直观情景.设A C=a ,B C=b ,用a 、b 表示线段CE、OE、CD、DF的长度,由CE>OE>CD>DF可得板书设计 基本不等式2ba ab +≤的证明 一、实际情景引入得到重要不等式 课时小结a 2+b 2≥2ab二、定理若a >0,b >0,课后作业 则ab ba ≥+2证明过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