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修改版]

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修改版]

第一篇: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

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女劳动力占%;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女劳动力406人,占%;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

农村农民增收汇报材料

农村农民增收汇报材料

农村农民增收汇报材料一、农民收入总体情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大力扶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并且增长幅度逐年加大。

二是区域性差异明显。

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农民收入普遍高于山区和贫困地区。

三是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民人均收入情况近年来,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了11947元,比上年增长了8.8%。

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有所增长,尤其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较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较高。

三、农民增收主要来源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更多的收入。

三是政策性补贴。

国家对农民进行政策性补贴,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对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是农村旅游等新产业的发展。

随着农村旅游等新产业的发展,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非农产业的经营收入。

四、农民增收政策落实情况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财政支农、农业保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时,各地也积极落实政策,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益和收入水平。

五、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尽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益和收入水平。

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较大,许多农民缺乏技能和知识储备,难以适应城市化的需求。

三是政策性补贴的力度和覆盖面还不够广,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乡镇促进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乡镇促进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乡镇促进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近年来,乡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在此向大家汇报一下具体
情况。

首先,我们在农业产业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和扶持。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
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开拓了市场,保障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使农民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农副产
品加工业,拓宽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下,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引导力度。

通过举办各种职业培
训班和技能培训班,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在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
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

通过宣传法律知识,
帮助农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增加了经济收入提供了保障。

总的来说,乡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扶持和培训力度,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农民的收入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农民增收工作情况。

自从政府提出“三农”工作,特别是农民增收工作以来,我们村的发展情况一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次汇报将会从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其他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从种植业方面来看,我们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我们村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积极推广高产优质稻种、赔本不赔粮等新颖的稻种,不仅提高了收成,而且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今年我们村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000公斤,带来了可喜的增收效果。

同时,我们还通过科技手段和农业大棚等方式发展蔬菜产业,使农民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业外,多了一项新的增收来源。

其次,就是养殖业方面。

村里主要以养鸡养鸭为主,同时逐渐发展起了养猪养鱼等新的养殖业。

我们加强畜牧业的科学养殖,引进一些新品种,改善了畜禽的饲养环境,提高了饲养技术水平,保障了肉、蛋、奶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还采取了集中化养殖模式,通过合作社等形式,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

今年,村里的养殖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增加了很大的收入。

再者,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村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加工设施,利用农产品原料加工生产了米面制品、果蔬罐头等系列产品,并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值大幅度增加,增加了很大的农民收入。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农家乐、旅游业、庭院经济等。

通过开发特色农业旅游,可有效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乡亲们的收入。

在农民增收工作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农田水利设施欠缺、农产品市场销售不畅、技术指导力度不够等等。

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目前农民增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三农”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全村农民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收益。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乡坚持“基础先行、项目带动、调优结构、生态发展”的发展思路,以抢抓项目为抓手,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重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延长农民增收链条,整体上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成效。

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基础先行。

为夯实乡域经济发展基础,我乡积极加快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有力增强了乡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按照“两纵两横”网络化、建环线的思路,打通断头路,构筑致富路,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发动引导群众,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后续建设项目,完成通组水泥路14.2公里,新修碎石路1.6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致富路网。

二是在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支持村组对集体山坪塘公开竞拍使用权,以维修整治山坪塘、囤水田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整治山坪塘5口,新增蓄水能力5000余方,有力增强了农业抵御旱灾能力;积极推动胡湾水库引水工程建设,做好协调工作,目前施工队伍已进驻,即将开工建设。

(二)试点示范带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组织村组干部赴蒲江、绵阳、峨眉山天全等地外出考察,帮助农民打开眼界,解放思想,寻找发展思路,“走出去,引进来”,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加大试点示范引导力度,建设中秋酥脆枣、生态生猪养殖、绿化苗木等示范基地,让一些敢闯敢干的示范户树立了信心,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农户生产观念的转变,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新建中秋酥脆枣种植100亩,投资50万元的年出栏2.4万只生态鸡养殖场正在加快建设,规划的同心、严湾600亩茶叶基地即将栽种,和平村200亩猕猴桃、青山村200亩核桃等示范基地已完成规划。

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发挥农技人员职能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对种养殖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农民增收
力 。2 o o 9年 末 转 移 农 村 劳 动 力 6 人 , 民 务 工 总 收 入实 现 万 农
济聚 集 规 模 低 ; 业 结 构 层 次低 、 能 单 一 、 量 差 。因此 , 产 功 质 各
级 政 府 要 加 大 对 乡 镇 集 体 企 业 、个 体 私 营 企 业 的扶 持 力 度 , 积极 发 展 小 城 镇 。 小 城镇 的 发 展 同 乡 镇 企 业 的 改 造 提 高结 把 合起来 , 以城 镇 促 进 农 村 富余 劳 动 力 转 移 , 现 城 乡 劳 动力 实

要 有计 划 、 重 点 、 有 分层 次 地建 立 就业 培训 网 络 , 农 民掌 握 使
必要 的基 本 职 业 技 能 . 以适 应 就 业 工 作 的 需要 。

综 合 全 市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情 况 和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 决农 村富 余 劳 动 力 途 径在 于 劳 动 力转 移 解
1大 力 发 展 农 村 第 三 产 业 。 大 第 三 产 业 对 农 村 富余 劳 . 加
动 力 的 容 纳 。 村 富力 劳 动 力 压力 大 的一 个 重 要 原 因 是 农 村 农
产 业 结 构 不合 理 , 量 小 、 业 化 、 会 化 水 平 低 , 仅 制 约 总 专 社 不 了农 村 一 二 产 业 的 发展 , 而且 制 约 了农 村 富余 劳 动 力 的 就 业 容 量 。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和 发 展 , 一 二 产业 对第 三 第 产 业 的 需 求 必 然 会 越 来 越 旺 盛 。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然 必 推 动 饮食 、 业 、 化娱 乐 、 商 文 旅游 等 行 业 的 繁 荣 与 兴 旺 。 2巩 固 和 进 一 步 发 展 乡镇 企 业 . 方 面 保 证 现 有 的 乡 镇 . 一 企 业 职 工 稳 定 就 业 ,另 一 方 面 能 够 吸 收 更 多 的 富 余 劳 动 力 。

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农民增收情况汇报农民增收情况汇报燕厦乡地处鄂赣两省三县(阳新、武宁、通山)交界处,大广高速、106国道穿境而过。

全乡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万人,耕地面积32981亩,水田面积9387亩,水面面积3.8万亩。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五个燕厦”定位,团结带着全乡人民,围绕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农民收入现状近几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优化农业产业调整,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xx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03元,较xx年增1117元,同比增长20%。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招商引资和工程建设的支持。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资源开发、工程带动、调整产业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乡的步伐。

完成招商引资工程15个(其中续建工程8个),实现到位资金3亿元,xx年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一是抓林果基地建设。

依托低丘岗改造工程,在全乡大力推广苗木、油茶、水果基地建设。

全乡苗木基地面积1200余亩,油茶基地2万余亩,水果基地面积1200亩。

二是抓水产基地建设。

在全乡推广小龙虾养殖,目前已建成小龙虾基地500余亩。

推广先进养殖模式和科学技术,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全乡新增养殖大户120户。

三是抓科技宣传。

联合渔政、兽医和农技部门,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农业新科技。

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人次400余人,培养了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技术带头人。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

一是工作。

乡党委、政府着力抓好移民村整村推进、移民进镇、危房改造等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生活条件差的问题,工作成效显著。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共5篇)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共5篇)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共5篇)第一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三道桥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汇报材料一、基本情况三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西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陕坝镇16.5公里,全镇共设15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32089人,辖地面积216.7平方公里,耕地18.6万亩,计税面积12.19万亩。

从事农业生产人口达30000人,劳动力16000多人,这些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群,平均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数。

全年外出务工人口为8700多人次。

农业以小麦、葵花籽、玉米、西甜瓜、青红椒和番茄等传统的的种植业为主,西甜瓜种植远近闻名。

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偏低的问题,种粮面积有所减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形成4:6。

畜牧养殖占整个农业生产的的比例不足40%。

其他非农业生产收入较少。

二、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公益事业发展情况1、种养殖结构。

三道桥镇种植业比较发达,种植效益明显。

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两瓜两菜”(即西瓜、甜瓜、脱水菜、番茄)为代表的特色主导产业,西甜瓜、脱水菜2008年获得国家农业局颁发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畜牧业发展较为缓慢,这也是镇党委、政府立志要攻克的难点问题,除和平奶牛牧场以外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畜牧业。

2012年在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引进巴市蒙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热水村建设占地220亩,以肉羊繁育、育肥、饲料加工为主的肉羊产业基地,该项目计划两年投资1.3亿元。

带动全镇畜牧养殖业快速化发展,走上规模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合理调节和优化我镇的种养结构。

2、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我镇响应旗委号召,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但因三道桥镇的立地条件差,全镇范围内地下深层水几乎都不符合农业生产用水标准,但是我们去年在浅表水符合的新渠2社建了15座30亩,和平村3社建起了26座50亩日光温室大棚,形成了我镇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今年要按照旗委政府的安排多建一些大棚。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

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

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

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为主要特征。

外出劳动力转移遍布全国二十多省、市、区,近致邻县,远到青海、吉林等地,相对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超过2万人,上海、江苏等地近2万人,广西东兴市、钦州市等地约5000人。

省内主要分布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2、劳动力转移规模化。

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二多二少” 特点,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多,工业、商贸、建筑等行业少;凭技术专长创业多,靠体力务工人员少。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一、农民收入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乡镇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当前农民收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收入结构单一、增收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偏低等。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农民收入现状,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为制定有效的增收措施提供依据。

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农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农业产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当前,我们需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值。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只有农业产业得到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三、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需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经营。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通过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农民技能培训与教育农民技能培训与教育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为农民家庭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只有农民技能和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新要求。

五、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六、农业政策支持与保障农业政策支持与保障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如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金融信贷支持等。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农民增收

亲戚朋友介绍外 出打工 ,依靠 自己或 社会关系 、 血缘关系的广泛性和较强 的亲和力寻求就业机会。20 年甘肃 04 省当年外出打工 的农 民工 中,自发外 出打工占6 %, . 依靠亲属亲戚, 9 政府、 单位 )
组织外出打工的只有 63 . %。 化程度 占 1 ̄; 4o中专文化程度 占 1%; / 2 大 及以 匕艾化程嘘 占0  ̄。 专 ./ 4o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劳动力供给数量上看 , 根据第 五 三 、 出的劳动力在西部地 区打 外 存在的主要问题 次人口 普查资料推算, “ 十五”期间, 甘 工人数 比重较大。20 年甘肃省 当年 04 肃省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约 10 4 万人 , 外出的农村劳动力 中, 在西部地 区、 东 甘肃省劳务输 出工作面临的问题。 平均每年增加 2 万人 , 8 今后—个时期 部沿海地 区、中部 地区打工 的人数 比 转移多呈盲 目 。 性 甘肃省农村 农村劳动力总供给将继续呈增长趋势。 重分别为 8 %、 1 %和 3 %。 5o 1. o . o 8 2 外出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农 民 自 的个 发 从农村劳动力 的需求上看 , 一 其 四、 出到 中小城镇的 比重略高。 人行为, 外 带有较大的盲 目性。虽然近年 是农业 吸纳劳动力呈下 降之势。尽管 20 04年甘肃省农 村 当年 外 出劳动力 来各级政府部 门在组织劳务输 出方面 近年来大力发 展畜牧业和养殖 业 , 实 外 出到省会城市的 占 2. o 出到 做了不少 工 ,但工作缺乏连续性、 6 %,外 1 作 灵 施退耕还林 ( )林 、 、 草 , 牧 渔业对劳 动 省 内中心城市的 占 2 . 2 %,外 出到县 活性 , 3 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素质 力的需求会有所增加 , 但由于基数少 , 城 的 占 2. o 2 % ,外 出到 建 制 镇 的 占 3 要求 的变化缺乏及时的了解和掌握 , 对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谨向您汇报我所负责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

一、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增加农业补贴、降低农产品销售环节税收、推进土地流转等。

我们积极协调各级政府,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并向农民普及相关政策,帮助他们了解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流程。

二、产业发展:我们着重发展农村产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培训农民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产业,鼓励他们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农产品销售:为了解决农民面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

我们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建立了农产品在线销售渠道,让农民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

此外,我们还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增值。

四、土地流转:五、精准扶贫:在农村扶贫工作中,我们注重精准扶贫,通过精确识别贫困户和贫困村,制定了精准的扶贫措施。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放扶贫款、提供技能培训、推动就业创业等,帮助贫困农民实现增收。

同时,我们注重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产业支持和公共服务,为贫困地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宣传教育:为了让农民了解促进增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我们加强了宣传工作。

我们组织了农民培训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向农民普及增收的重要性和各项政策的具体内容。

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媒体和专业机构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报道和研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广泛关注。

总结起来,我们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土地流转、精准扶贫和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工作,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民增收工作 汇报材料

农民增收工作 汇报材料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文件精神,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主要措施(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

我县按照“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要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优质稻、蔬菜、水果、水产、畜牧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

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

1. 优化种植业结构。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种植效益。

2. 加快发展畜牧业。

我县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猪、牛、鸡等畜禽养殖,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3. 发展特色水产业。

我县依托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水产业,如龙虾、螃蟹等,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我县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我县实施“村村通”工程,修建农村公路近百公里,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方便了农民出行。

2. 加强水利建设。

我县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实施了多个水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灌溉和防洪抗旱能力。

3. 加强农村电力建设。

我县实施“户户通”工程,改善了农村用电条件,保障了农民生活用电需求。

(三)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我县把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来抓,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1. 加强技能培训。

我县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 加强创业培训。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近年来,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现将农民增收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首先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还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便利。

另外,还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支持,鼓励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各地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民转变种植方式,引进高效农业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机械服务等第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取得突破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和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

通过举办各类农业培训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同时,还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效益,获得更多的收入。

四、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之一是金融服务的支持。

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提供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一方面,推广金融机构对农民的小额信贷支持,为农村企业和农民个体提供融资和贷款支持。

另一方面,发展农村消费金融和农村养老金融,满足农民消费和养老需求。

此外,还开展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

五、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是推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对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总结。

一、政策支持2024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服务,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政府还推出了一揽子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和土地扶持等,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创业。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就业渠道拓宽在2024年,我市积极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与企业合作,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并积极与其他地区合作,打造农村劳动力输出的产业基地。

这些努力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宽,为他们找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就业环境改善在2024年,我市不断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了黑中介和违法用工等行为。

政府还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权益保护,落实了劳动法律法规,保障了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这些措施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环境得到了改善,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待遇。

四、创业带动在2024年,政府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措施,包括创业培训、创业咨询和创业资金等,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了帮助。

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的创业,通过与农村合作社合作、设立创业扶持基金等方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创业梦想。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带动了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综上所述,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政府的政策支持、就业渠道拓宽、就业环境改善和创业带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济。 据统 计 ,09 农 民纯 收入 仅 为 了 2 1 元 。 此 , 加快 农 业 20 年 45 因 在
33加 强技 能培 训 , 重培 训效 果 . 注
加 强技 能 培训 是保 证 农民 顺 利就 业 ,提 高 就业 效益 的 重要 环
产业 化 , 新 型工业 化 和城 镇 化进 程 的 同时 , 须 加 大农 村 劳动 节。据调查统计 , 推进 必 目前永胜县在外务工的农民中 , 除极少数有—技 力转 移 力度 , 更 多的 农 村富 余 劳 动 力转 移 就 业 , 使 只有 这 样 , 能 之长 的 人能 够 获得 比较 理 想的 工作 和稳 定 的收 入 外 ,大 多数 务工 才 实现 农业 增 效 、 村 稳定 、 民增 收致 富 奔小 康 的宏 伟 目标 。 农 农
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说 到 底还 是 ” 转移 农 民 ” 问题 ,而农 民 能 险 等方 面 出现 问题 时 , 要 劳 务输 出机构 帮 助解 决 ,于农 民自身的素 质。因此 , 必须加 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派专人到用工单位了解务工人 员的意见和要 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首先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重点抓好 求 , 为他们排忧解难 。 同时应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库 ,同务工 , 优 质 粮 食作 物 、 果 、 禽 、 公 害 蔬 菜 等 栽 培 、 殖 新 技 术 的 培 人员保持经常联系 , 林 畜 无 养 进行动态管理。 对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侵害 训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内部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 时 , 劳务输出机构应与用工单位交涉 , 维护务工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 , 县 农村 劳 动 力 中 , 多数 只有 初 中 和小 学 文 化 程 度 , 于 永 胜县 培训 基 地的 师 资 、 术 设备 等条件 有 限 , 能 性 要求 较 全 大 技 对技 并且 接受 过职 业技 术 教 育和 培训 的 比较 少 , 科技 文 化 素质 低 , 高的 工种 , 采取 校企 联 合专 项培 训 的方 式进 行 。通 过培 训 , 农 由于 可 让 达不 到 企业 的用 工要 求 , 劳 动 力进入 非农 产 业 比较 困难 。 农村

朔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报告

朔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改善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这篇文章,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

一、基本情况我市现辖6个县区、73个镇、1684个村,总人口171.5万,其中农业人口112万。

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61万人。

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引导性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全市共有20多万人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

目前,在农村从事种养第一产业的还有40多万人,按每个劳动力经营20亩耕地计算,全市第一产业约需劳动力25万人,剩余劳动力15万人亟待转移就业。

(一)群体构成从年龄结构看,18岁以下占8%,18-30岁占62%,30-45岁占25%,45岁以上占5%,其中以青壮年为主;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占65%,高中及以上占16%,小学占15%,文盲和半文盲占4%,其中以初中居多;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占51.2%,女性占48.8%,性别构成上男性略高于女性,大致平衡。

(二)行业分布截止2015年底,在本地二、三产业务工和外出务工人员有2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3%,占农业人口的18%。

其中常年在外打工的有8.2万人,占打工总人数的41%,主要分布在餐饮服务业、商业、社区服务等行业;季节性打工的有11.8万人,占打工总人数59%,主要分布在建筑业等重体力行业。

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除了极少数幸运者跻身白领阶层外,绝大部分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占到了总人数的92%以上。

(三)收入情况根据对六县区18个乡镇36个村的180户调查对象的调查情况来看,户均5口人,41亩耕地,平均每户有1人在二、三产业务工或外出务工。

户均纯收入25312元,其中:种植收入10269元,占总纯收入的40%;养殖收入3685元,占总纯收入的15%;二、三产业及外出务工收入10148元,占总纯收入的40%;政策性补贴收入1210元,占总纯收入的5%。

XX局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情况汇报

XX局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情况汇报

XX局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情况汇报xx局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情况汇报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加强劳动力转移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我县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扩宽增收致富渠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为切实做好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南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我局将其作为一个黄金产业来经营。

健全组织。

成立了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x同志任组长,就业服务局局长x同志为副组长,x 科、x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沟通协调等工作。

明确目标。

遵循“重点扶持、政策倾斜、全力推进”的原则,确定了“着力提高南部地区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合理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千方百计扩大南部地区输出规模”的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全年南部地区劳务输出x人,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x人,年增加劳务收入x万元的目标。

严格考核。

将全年目标分解到了有关科室及南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水平是促进其外出务工的基础。

为此,我局着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对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活动。

一是开展技能性培训。

联合县职校、x校、驾校等x 个培训单位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对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帮助其办理各种资格证书。

今年以来,共为南部地区开办地毯绢花、计算机、电气焊、采煤知识、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班x期,培训人数达x人。

二是开展引导性培训。

考虑到南部地区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利的实际困难,本着就近培训的原则,特设定南部地区的各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和劳动保障事务站为引导性培训基地,为初中毕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政策、劳动法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破除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陈旧思想,引导他们主动走出山门,走出家门,从农业以外的方面想办法来增加自身收入。

农村劳动力转移报告_工作报告.doc

农村劳动力转移报告_工作报告.doc

农村劳动力转移报告_工作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报告我们镇常住人口为10,00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0,000人。

农村劳动力,包括剩余劳动力。

为了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和谐小康建设的进程,我们特别重视劳动经济建设。

一、上半年工作年初以来,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到目前为止,已有6900名工人从内部转移到外部,完成了今年目标任务的95%。

1、把握组织,打造团队。

镇党委成立了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成立了劳动力输出办公室,配备了2名专职人员,建立和完善了全镇劳动力档案和内外部人员档案。

镇政府购买了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连接起来。

每个村庄都设立了一名信息干事,及时收集和公布就业信息。

通过鼓励和支持措施,成立了一个劳动机构来发展劳动经纪人。

人们,拓宽工作面。

2、抓创新,建基地。

基地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两条线路上。

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队伍到哈尔滨、大庆、上海、大连、深圳、广州等劳动力需求大的地方,与相关部门达成长期劳务合作协议,通过劳务对接开展劳务输出。

在内部,一些工业化企业,如乡镇大象和团体将得到巩固,就业计划将制定和有针对性的转让将得到实施。

今年,我们在外地建立了8个大型就业基地,在镇上建立了5个大型就业基地,共转移工人100人。

3、把握行业,搭建平台。

今年,我们重点加大对畜牧业、民营小加工业、商业餐饮服务和交通运输的支持和发展。

我们扩大了就业平台,吸收了全部工人。

4、抓好培训,打造品牌。

为了让农民工“丢、留、赚”,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通过长短期培训相结合、分散集中、培训与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工进行岗前教育。

今年,共有100名农民工接受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

今年,被派往全国各地的受过培训的移民工人没有一个被遣返。

此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在用人企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输出农民工树立了良好的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我们认为劳务输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宣传力度不够,认知度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情况汇报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情况汇报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低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米泉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项措施,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今年,我市累计转移劳动力36215人,相当于全市60的农
村劳动力实现了有序流动。

实现劳务收入近2亿元,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为米泉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
用。

我市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宽松环境
离开赖以生存的家乡和土地外出务工,对于祖祖辈辈守着家门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存在着种种困难和不便。

为此,我市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引导。

一是组织引导。

市政府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主抓,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

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村上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协调落实,乡镇、村均设置劳动保障专(兼)职信息服务员,各乡镇、办事处均有3—5人具体负责劳务信息工作。

各乡镇、村都提供了办公室和一定数额办公经费。

与此同时,我市主动出击,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

每年都组织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座谈,征求企业用工意见,实行订单培训,有组织输送,受到企业欢迎。

今年调查企业265家,空岗1867人。

如保温瓶厂、瓷砖厂先后吸纳当地农民工1000
多人。

二是政策引导。

为了让富余农民走得放心,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首先,推广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制度。

利用各类培训网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在外长期转移的技能。

凡参加培训的农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费用。

仅今年上半年,已发放技能培训合格证书875个。

其次,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明确规定在城区买房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可免费在城市落户,其子女入托、就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

第三,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提前介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市财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万元用于支持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乡镇也用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持转移劳动力工作。

三是信息引导。

针对以往信息闭塞,农民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我市狠抓信息服务工作,使富余农民无论通过哪一级
网络,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

首先,市、乡镇全部配备了电脑,实现微机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信息服务网络;其次,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务市场,及时向富余劳动力发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询服务中心,解决富余劳动力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市劳动部门在根据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发展订单劳务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络,扩大劳务输出空间。

从2002年起,我市连续向吉尔吉斯坦输出种水稻的农民18人次,并积累了向外输出劳务的经验。

四是活动引导。

在采用电视、各种会议、培训班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筛选组织了十几名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分赴各乡镇、村进行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万多人。

通过介绍自身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战胜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绩,谈经验,谈感受,谈体会,从而影响身边群众。

同时,各乡镇组织了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展示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农牧
民外出务工。

尤其是铁厂沟镇举办的“农家乐”烤全羊技能大赛和羊毛工镇举办的清真饮食制作大赛,设四大类,十多个小类,参赛选手达200多人,吸引4000多观众,由区、州专家评审,现场发放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证书。

今年,当场有10多人被6家宾馆聘走。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广大农民转移出去的积极性。

据了解,今年在这两个乡镇累计转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占转移出去人数的34。

二、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是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先后规范和建立了市、乡镇级7个劳务市场,并支持成立了2个劳务派遣公司、3个民办职业介绍所。

每年由市人才劳务市场牵头举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乡镇级人才交流会60场
次;除此之外,因企业生产需要每年还定期举行人才交流会23次。

灵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资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通过人才交流就使新就业的人数达1100人。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

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

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12全文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