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原因。
(3)能够鉴赏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信陵君的英勇救赵行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原因。
3. 鉴赏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古代文化背景和成语的含义。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原因。
3. 鉴赏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1.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古代文化背景和成语含义。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原因。
3.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4.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文学手法等。
4.2 教师举例说明文中使用的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5. 文学鉴赏5.1 学生欣赏文中精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练习6.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6.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改正学生的错误。
7. 课堂小结7.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第一章: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1.1 信陵君简介信陵君是谁?他的身份和地位如何?信陵君的才智和品德有何特点?1.2 窃符救赵的背景战国时期赵国的形势如何?信陵君为什么要窃符救赵?窃符救赵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原因是什么?第二章:窃符救赵的具体过程2.1 信陵君的决策信陵君是如何得知赵国危机的?他为什么会决定窃符救赵?信陵君是如何制定计划的?2.2 窃符的过程信陵君是如何获取赵国符节的?他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符节来救赵的?信陵君在窃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2.3 救赵的成果信陵君窃符救赵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一事件对赵国和信陵君本人的影响是什么?信陵君的这一行为对他人的启示和影响有哪些?第三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评价与启示3.1 历史评价历代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评价如何?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有哪些?3.2 道德评价信陵君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的道德观念?如何在道德层面评价信陵君的这一行为?3.3 启示与影响信陵君窃符救赵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这一事件对个人和社会有何影响?如何将这一事件的教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第四章:信陵君的其他事迹与评价4.1 信陵君的其他事迹信陵君除了窃符救赵外,还有哪些著名的事迹?这些事迹反映出信陵君的哪些品质和才智?4.2 信陵君的评价信陵君在当时和后世的名声如何?人们对他的评价有哪些不同的观点?4.3 信陵君的影响信陵君的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价信陵君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思考5.1 课程总结通过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学习,我们收获了哪些知识?这一事件对我们的思考和认识有何影响?5.2 拓展思考如果信陵君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会如何应对类似危机?我们如何从信陵君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5.3 作业布置请结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写一篇心得体会。
研究信陵君的其他事迹,下节课分享你的发现。
第六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6.1 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描述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赵国的地位和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侯嬴是一个头脑冷静却又热血满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辞行赴军时提出将以自刭送公子,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时“侠义”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
这主要是激励朱亥,同时也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抗秦救赵的决心——且告信陵君他是不会泄秘的。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2 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3 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4 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设想1 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教学目的的第1、4点。
2 教学难点是对“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的理解。
3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
4 教具:绘制一幅信陵君礼待侯生,亲自给他驾车的场面图,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文章的主题。
课文原插图有三处失真:车错、马错、座次错。
据王力先生《古代汉语·车马》一节说,战国时供贵族出行的人坐的马车叫小车,运载货物的叫牛车。
小车只有一根或直或曲的辕(当时称为“轅”),这根独辕上应有挂马具的“衡”。
但书上插图中的车,却有两根辕木,辕木上也没有“衡”,却有轭,这是运货的牛车上才有的物件。
其次,插图上马的数量错。
战国时,驾人乘小车的马,或是二匹,或是三匹,或是四匹,分别称为骈、骖、驷。
插图中的车前只有一匹马。
信陵君为礼贤下士,专程亲自去接侯生,自然应该是用骈马、骖马甚至驷马。
另外,插图所绘座次也错了,课文明确写着:“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从插图上看,实际是“虚后”。
正确的座次排列,应该是信陵君和侯生同在车厢前部,侯生居左。
(摘自《语言知识》1991年11期李瑞琴文)教学时数 3教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指导预习,讲读第一、二部分。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1《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选取背景“《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的一段佳话,内容生动、故事情节曲折、情感感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在人教版高中选修二《中国古代文学》中,这段佳话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次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并对历史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掌握其基本内容与表现手法。
2.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的能力。
3.通过剖析和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其对国家、民族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信仰,提高其道德、人文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1 文学知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创作语言、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及其地位等。
1.2 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人文精神等。
1.3 课外拓展:《信陵君窃符救赵》相关历史事件、传说故事、美术展览等。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述的方式,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创作语言、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等,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学进行逐步的认识和欣赏。
(2)阅读教学法:以课文为核心,对关键句段和重要词汇进行精读,通过阅读体验、情感共鸣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助理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第一章: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1.1 信陵君简介信陵君是谁?他的身份和地位如何?信陵君为何被尊称为“信陵君”?1.2 赵国面临的危机简要介绍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赵国为何会受到秦国的侵略?信陵君为何要窃符救赵?1.3 窃符救赵的经过信陵君如何策划窃符救赵的行动?信陵君成功窃得符节后的行动是什么?信陵君如何带领赵国军队抵抗秦国?第二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意义2.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意义信陵君窃符救赵对赵国的影响是什么?这一事件对战国时期各国的关系有何影响?2.2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文化意义信陵君窃符救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何?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和文艺作品中的表现有哪些?第三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道德和伦理问题3.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道德争议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否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如何评价信陵君的行为?3.2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伦理思考信陵君的行为是否符合个人和社会的伦理要求?信陵君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伦理观念有何影响?第四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领导力和智谋4.1 信陵君的领导力信陵君在窃符救赵过程中展现了哪些领导力特质?信陵君的领导力对赵国的影响是什么?4.2 信陵君的智谋信陵君如何运用智谋成功窃符救赵?信陵君的智谋对赵国的发展有何贡献?第五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现代启示5.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借鉴信陵君窃符救赵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信陵君的行为对现代国际关系有何借鉴意义?5.2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道德启示信陵君的行为对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有何启示?信陵君的行为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有何影响?第六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军事策略6.1 信陵君的军事才能分析信陵君在窃符救赵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军事策略和才能。
探讨信陵君如何运用军事策略成功抵抗秦国。
6.2 信陵君军事策略的特点阐述信陵君军事策略的独特性和创新之处。
分析信陵君军事策略对赵国军队的影响。
第七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心理战术7.1 信陵君的心理战术探讨信陵君在窃符救赵过程中如何运用心理战术。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学问传授与力气培育点)七、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实际,留意引导自学,留意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构造,说明教学进展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预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预备,说明帮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二、《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1【学习目标】一、学问与力气:能联系已学学问,自主整理积存文言根底学问,觉察问题能娴熟把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战国时期形势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信陵君在忠君爱国与兄弟友情之间的困难选择。
能结合文本特别情景理解侯赢与朱亥的性*格与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育高尚的人际关系与是非观念,培育对国家、对友情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媒体帮助【教学过程】一、速读全文,把握文意。
1、信陵君为什么要救赵国?2、信陵君救赵国得力于几方面的帮助,为什么能得到帮助?3、信陵君救赵国后为什么要留在赵国?4、你认为侯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哪些细节刻画他的共性?二、整理积存以下字词在文中的不同用法与意义过微乃故就独下辞存从资约通假字:坐通座座位;俾倪通睥睨斜眼看;决通诀诀别;乡通向向着。
同形异义:胜之所以自附于婚姻者及来宾辩士说王万端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三、练习与实践1、稳固字词学问2、找出词类活用与特别句式特点,翻译并归纳其特点。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教案主题: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使学生能够理解古代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斗争和智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扮演的角色,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小说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辅助材料、复印好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兴趣。
Step 2 阅读故事(1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
2.学生回答一些阅读理解问题,提高对故事的理解。
Step 3 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通过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身份、性格和作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谈论他们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Step 4 理解历史意义(15分钟)学生通过分析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思考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智谋斗争如何影响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Step 5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并展示自己的归纳总结。
Step 6 练习与展示(10分钟)1.提供一些类似的历史故事或者政治智谋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结果,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
Step 7 总结反思(5分钟)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历史文化和智慧。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第一章: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1.1 战国时期的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各国之间争夺领土和人民,战争不断信陵君生活的时代背景1.2 信陵君其人信陵君的身份和地位信陵君的才智和品德信陵君与魏国的关系1.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起因赵国遭遇秦军入侵,形势危急信陵君得知赵国困境,决心相助信陵君决定窃取魏国的兵符,调动军队支援赵国第二章:信陵君的策划与准备2.1 信陵君的策划信陵君思考如何成功窃取兵符信陵君评估风险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信陵君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2.2 信陵君的准备信陵君收集情报,了解兵符的存放地点和守卫情况信陵君挑选可靠的和同伴信陵君进行体能和武艺训练,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第三章:信陵君窃符的过程3.1 信陵君潜入魏国宫殿信陵君和他的同伴穿越宫殿的防范措施信陵君避免被发现,成功潜入存放兵符的地方3.2 信陵君成功窃取兵符信陵君巧妙地避开守卫,取得兵符信陵君在窃取兵符过程中展现出的智勇双全3.3 信陵君逃离魏国宫殿信陵君在窃取兵符后迅速逃离宫殿信陵君成功躲避追捕,安全撤离第四章:信陵君调度军队支援赵国4.1 信陵君返回赵国信陵君带着窃取的兵符返回赵国信陵君向赵王说明情况和救援意图4.2 信陵君调度军队信陵君利用兵符调动赵国的军队信陵君安排军队前往前线支援赵国4.3 信陵君的军队与秦军作战赵国军队与秦军展开激战信陵君的智勇和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得到展现第五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评价5.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成功信陵君成功窃取兵符,调动军队支援赵国赵国在信陵君的帮助下取得战争胜利5.2 信陵君的英勇和智谋受到赞扬信陵君的英勇行为受到各国的称赞信陵君的智谋和策略被后世传颂5.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意义信陵君窃符救赵被视为战国时期的英勇事迹信陵君的行为体现了忠诚和爱国精神信陵君窃符救赵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第六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争议与质疑6.1 信陵君窃符行为的合法性争议一些人认为信陵君窃符是违法行为,不符合道义另一些人认为在特殊情况下,信陵君的行为可以理解6.2 对信陵君忠诚与爱国精神的质疑有人质疑信陵君的忠诚,认为他可能有自己的目的有人对信陵君的爱国精神表示怀疑,认为他可能只是为了个人荣誉6.3 对信陵君智谋的质疑有人质疑信陵君的智谋,认为他可能只是运气好有人对信陵君的军事才能表示怀疑,认为他可能只是偶然取得了胜利第七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启示7.1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战国时期的影响信陵君的行为对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影响信陵君的行为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势力格局7.2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后世的影响信陵君的行为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和戏剧的题材信陵君的行为对后世的忠诚和爱国教育产生了影响7.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启示信陵君的行为教会我们在特殊情况下要勇于担当信陵君的行为教会我们要有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第八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深远意义8.1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个人品质的塑造信陵君的行为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忠诚信陵君的行为对他个人的品质和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8.2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社会道德的启示信陵君的行为对社会道德产生了积极影响信陵君的行为鼓励了人们的忠诚和爱国精神8.3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信陵君的行为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信陵君的行为对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九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传颂9.1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文学作品的传颂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文学作品中的英勇事迹信陵君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赞美和传颂9.2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戏剧表演中的呈现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戏剧表演的题材信陵君的行为在戏剧表演中得到了生动展现9.3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民间传说中的流传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民间传说中的英雄故事信陵君的行为在民间传说中得到了广泛流传10.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整体评价对信陵君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10.2 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学到的教训反思信陵君的行为,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信陵君的智慧10.3 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思考与启示思考信陵君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探索如何将信陵君的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中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二、信陵君的策划与准备三、信陵君窃符的过程四、信陵君调度军队支援赵国五、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评价对于每个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重点关注战国时期的背景,赵国遭遇秦军入侵的情况,以及信陵君与魏国的关系。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史记》中的一个描写战争的篇章,描写了齐国信陵君窃去了赵国用于制符文的石碑,从而救了齐国于水淹之中、又获得了战争胜利的事迹。
文章所包含的文化、人物、战争等方面的知识,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良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史实和人物形象,了解战争、战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分析信陵君获胜的原因;2. 难点: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讨论、问题导入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
(1)你是否知道什么是“计策战争”?(2)你听说过哪些历史战争的胜利是靠计谋赢来的?(3)这些计谋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思想智慧?2.预习:以小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介绍“计策战争”的概念、特点和方法和社会重要性,以及与本文主人公信陵君的背景和其他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每组指派一名同学代表进行简要汇报。
3.讲授讲解本文的内容、人物和历史背景等。
提问、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4.学案分享与小组合作,按指定课本要求进行共同制作讲义,形式多样,设计文艺、趣味性强的学案PPT、H5等。
5.学案讨论讨论如何把文本融入教学活动中,解决各种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互相启示和鼓励。
6.拓展结合生活、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计策战争”的智慧和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信陵君窃符救赵》三课时教案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三课时教案课时一:人物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理解并分析主要人物特点和行为。
3.掌握人物角色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1.故事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强调兵家必争的时代环境,塑造故事主人公的胆略和智慧。
2.阅读故事文本,指导学生分析人物角色。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信陵君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的智谋和胆略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赵国国君会怀疑信陵君?•章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和信陵君如何互动?3.讨论总结,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文本和分析,总结人物角色的特点和行为。
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互动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教师也可以设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文本和分析,写一份关于主要人物的角色分析。
课时二:情节剖析与主题探究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的起伏和发展。
2.探究故事主题和内涵。
3.掌握情节剖析和主题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的人物角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对情节推动的作用。
2.阅读故事文本,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发展。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故事的起始是什么?发展过程有哪些?高潮是什么?结尾是什么?•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冲突和解决方式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和主题?3.讨论总结,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文本和分析,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内涵。
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互动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情节分析和主题探究能力。
2.教师也可以设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主题,写一份感想和评论。
课时三:语言特点及表现形式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分析故事中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
3.掌握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并提问故事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2.阅读文本,分析语言技巧和表现形式。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齐国与赵国的关系以及信陵君的历史背景;2.理解并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情节和思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情节;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入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法:通过讲解作品的情节和思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3.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文背景: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各种思想观念混杂的时期;2.讲解作品背景:齐国与赵国是战国时期关系比较紧张的两个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上演了。
第二步:讲解情节(40分钟)1.具体讲解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2.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第三步:分组讨论(25分钟)1.小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整理和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自身经历理解作品中的思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了故事中的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案标题: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历史中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2. 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等引起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
知识讲解:1. 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2. 讲解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对赵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
扩展阅读:1. 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资料对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解读。
小结:1. 总结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类似事件对于历史发展的启示。
评价:1. 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作业;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进行相关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重新演绎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其他类似的历史事件。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等引入材料;2. 相关历史资料和书籍。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的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表现;3. 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案延伸:1. 可以将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展开更深入的讨论;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研究,了解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目标:1. 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主题和思想;2. 分析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 掌握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 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作品进行评析和写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本和资料;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资料;3. 教师制作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活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并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信陵君为“窃符”?他是如何救赵国的?Step 2: 课文阅读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故事情节。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Step 3: 课文分析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作品:1. 信陵君窃符的动机是什么?他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误的?2. 作品中有哪些形象生动的人物?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3. 作品中的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于表达作品主题有何作用?Step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课文分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 写作训练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分析的内容,撰写一篇作文,题目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主题和思想。
学生可以选择论述信陵君窃符的动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于作品主题的表达等。
Step 6: 展示与评议学生互相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互评。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评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7: 总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例如,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重要段落,或者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第一章: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1.1 讲述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赵国面临的困境1.2 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地位和他的英勇事迹1.3 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原因和意义第二章:信陵君的智谋与勇气2.1 分析信陵君的智谋,如何策划窃符行动2.2 讲述信陵君的勇气,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2.3 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的智勇精神,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第三章:窃符救赵的过程3.1 详细描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具体过程3.2 分析信陵君在过程中的决策和应对策略3.3 引导学生了解信陵君的忠诚和爱国精神第四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和意义4.1 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对赵国的影响,如何提升赵国的国力4.2 讲述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后世的影响,如何成为英雄楷模4.3 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第五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启示5.1 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成功因素,如何运用智勇和策略5.2 引导学生从信陵君的事迹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第六章:信陵君的人物特质与道德观念6.1 分析信陵君的品德特质,如忠诚、勇敢、智慧等6.2 探讨信陵君的道德观念,如友情、正义、爱国等6.3 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第七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传播与影响7.1 讲述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在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7.2 分析信陵君故事在民间的流传和影响,如何成为英雄传说7.3 引导学生了解信陵君故事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八章:信陵君窃符救赵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8.1 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如合纵连横等8.2 探讨信陵君事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8.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九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育意义与应用9.1 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9.2 探讨信陵君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践行诚信和勇敢第十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反思与启示10.1 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和完善10.2 引导学生从信陵君事件中汲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难点解析: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信陵君的英勇事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赵国的困境来引导学生理解信陵君行动的背景和意义。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设想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二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介绍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二、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
2、教师读课文。
三、集中学习1—4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第二课时一、集中学习5—12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二、难句解析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
北京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共课时
北京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共5课时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掌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和重要事件。
3. 领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阅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故事的开端。
3.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信陵君为何要窃符救赵。
第二课时:1. 阅读课文第二、三段,了解信陵君如何窃符和救赵的过程。
2. 分析讨论:讨论信陵君的聪明才智和勇敢行动。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第三课时:1. 阅读课文第四、五段,了解救赵后的情况和信陵君的结局。
2. 思考讨论:让学生思考信陵君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3.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信陵君行为的看法。
第四课时:1. 阅读课文第六、七段,了解信陵君的品德和人们对他的评价。
2. 道德讨论:讨论信陵君的品德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五课时:1.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扩展思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信陵君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回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信陵君品德和行为的评价和思考。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第六课时: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信陵君的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阅读课文第八、九段,了解信陵君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
3. 分析讨论:让学生讨论信陵君的交往方式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七课时:1. 阅读课文第十、十一段,了解信陵君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
2. 思考讨论:让学生思考信陵君的军事才能如何培养和提升。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历史上其他著名的军事将领,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成就。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与故事内容。
2.分析信陵君该行为的背后原因与所带来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探讨信陵君的行为对于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介绍。
2.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分析。
3.导入讨论:信陵君的行为对于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影响。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10分钟)。
–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背景。
–说明信陵君的身份和地位。
2.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20分钟)。
–讲述信陵君窃取符节的细节。
–解释信陵君为何要窃取符节。
–分析信陵君行为对于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影响。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是否正当。
–分析信陵君这一行为对于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长远影响。
–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其他可能性解决方案。
4.小组发表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总结。
–分享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思考。
第二课时1.学生合作讨论继续(20分钟)。
–根据前一课时的讨论,进一步探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的利弊。
–分析信陵君的行动是否符合其作为一个君主的角色。
2.学生小组展示和交流(25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于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观点和论据。
3.教师点评与总结(10分钟)。
–教师对于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多样性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以信陵君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探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合理性和影响。
2.要求学生在文章中结合课上的讨论和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论据。
3.收集学生的作文,作为下一堂课的话题继续展开。
六、教学评价1.平时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docx
《信陵君窃符救》教案一、教学目(一)了解人物的写法。
(二)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以及“⋯⋯ ⋯⋯”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三)了解本文中一些的多象。
(四)理解信陵君礼下士的虚作和急人之困的勇精神。
二、点、重点分析(一)第 1、2 自然段怎介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析:文章首先按的一般体例,概括介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信陵君”,然后介他的品德特点:“ 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士。
”最后介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之”,“(侯)不敢加兵魏十余年”。
(二)作者怎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他“仁而下士”的?分析:作者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侯生是个士,并不及他是一个看管城的老,家境寒,地位低下,而“往,欲厚之”。
当侯生不肯受,:“臣修身行数十年,不以因故而受公子” ,信陵君反而更厚地以礼相待。
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客,⋯⋯自迎夷侯生并遍客”。
(三)作者在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分析:作者通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客”,等客坐定,他才“从”“自迎夷侯生”且“虚左”以待。
而侯生毫不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敝衣冠,直上公子上坐,不,欲以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侯生“愈恭”“ 色愈和”;写“市人皆公子”“从者窃侯生”,信陵君“色不”。
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客”。
通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比、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同所的几个,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若渴,仁而下士的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
(四)平原君在怎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分析:当,“秦昭王已破平,又兵邯”(平之,国重用只会“ 上兵”的括,而使 40 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外国的援兵)。
国局非常。
信陵君的救就成国生死存亡的关。
(五)于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度?分析:魏王“使将晋鄙将十万众救”,“恐,使人止晋鄙,留壁,名救,持两端以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力,而取望度。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2篇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和事情,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隐含意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章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隐含意义。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解释义项等教学材料。
2. 学生阅读课文,准备个人的读后感和主题阐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幻灯片,展示信陵君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活与《信陵君窃符救赵》相关的背景知识。
二、阅读与讲解(10分钟)1.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解答问题:《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文章中表达的核心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组内讨论后,组间交流,搜集不同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写作(2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请学生依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触动。
2.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并提供互相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2. 让学生进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有什么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常规作业:请学生将读后感整理后,上交给老师评阅。
2. 扩展阅读:请学生自行扩展阅读《信陵君窃符救赵》相关的历史故事或其他类似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同步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1. 《信陵君窃符救赵》2. 第一册文言文复习一16.信陵君窃符救赵学习重点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
学习内容一.时代背景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
此时,“士”便应运而生。
“士”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
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
“门客”在那个时期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
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
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辩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
读史传要注意传中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窃符救赵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这是信陵君对六国反秦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
这贡献是在侯嬴的帮助下作出的,也是信陵君善于养士的最有力的证明。
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
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王阴事;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原君客;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④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⑤魏王曰闻毁言,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
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这大约是指前266年以后的事。
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窃符救赵,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
留赵十年,秦军“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的职务。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卒后18岁而魏亡。
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二.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叙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经过,赞扬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勇于改过,守信重义、急人之难的可贵品质和他的政治远见与爱国精神,揭露了战国时代各国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三.篇章结构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信陵君的身分和他“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
开头介绍身分是史传的体例。
“仁而下士”为一篇之纲。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信陵君结交侯嬴和朱亥,为下文写侯嬴献策和朱亥椎杀晋鄙设伏。
这是铺垫。
这部分分为两层:第1层:新迎侯生。
(详写)第2层:数请朱亥。
(略写)第三部分(5─12自然段)写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是文章的主体。
(一)(5自然段),交代秦围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态度。
(事件背景)(二)(6自然段),写平原君论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
(情节开端)(三)(7—8自然段),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朱亥与公子俱行。
(情节发展)(四)(9自然段),写朱亥椎杀晋鄙。
(高潮)(五)(10自然段),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
(结局)(六)(11—12自然段),写侯生北乡自刭,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尾声)四.内容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从内容上看分为三个部分。
文章第一、二部分为第三部分窃符救赵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交结侯嬴”的结果。
窃救符赵过程,是全文的主体。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按传记文章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
这样的身份、地位,才会有收养门客的需要。
第2自然段,介绍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及其门客之多。
正因为他“仁而下士”,才使他收养门客成为可能。
第一部分是为下文作铺垫和准备,并很自然地转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第3、4自然段,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具体展现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为“窃符救赵”作准备。
第3自然段,详写信陵君与侯嬴的交往过程。
写侯嬴,作者在介绍了他大概情况后,主要叙述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信陵君听说后“往请,欲厚遗之”,侯嬴的态度是“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这不但表现了侯嬴“穷且益坚”的高尚情操,而且暗示出他投奔信陵君并不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帮助信陵君成就大业。
第二件事写信陵君请侯嬴赴宴,而侯嬴却多次“微察”公子,以至成为信陵君的“上客”。
赴宴途中,作者四次交叉描写侯生与信陵君。
第一次,侯生毫不客气地“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而信陵君却“执辔愈恭”;第二次,侯生要“过”客,信陵君就“引车入市”;第三次,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是“颜色愈和”;第四次,到信陵君府,在宾客面前“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信陵君依然“色终不变”。
四次都是侯生有意为之。
还有两次鲜明的对比:一次是“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另一次是“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四次交叉描写,两次鲜明对比,使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有了真实具体的体现,也使侯嬴和盘托出自己的心里话。
侯嬴不惜损伤自身的名誉而成就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名声,到后来,“士为知己者死”(即“北乡自刭”)也就是并非意想不到的事了。
第4自然段,略写朱亥。
这一段先写侯嬴介绍朱亥的情况促使信陵君“数请之”,以突出朱亥的“不复谢”,表现他的骨气与坚贞。
下文写朱亥“椎杀晋鄙”,与此段内容相照应,朱亥的贤能在于不以“小礼”回报恩义,其义勇精神与侯嬴的智慧与韬略既大不相同又相辅相成。
第三部分从第5自然段到全文结束。
这部分记述了信陵君窃救赵的全过程。
前两部分是这一部分的铺垫,从人物看,前两部分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具体行为,这一部分写他“仁而下士”的具体成果;前两部分写侯嬴“识别主人”的过程,这一部分写他忠诚主人的智慧与表现;前两部分写朱亥的骨气,这一部分写他的义勇。
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流畅。
第5自然段,写“窃符救赵”的原因:赵国的危急形势。
赵国都城邯郸被围,魏王派兵救赵而受到秦王威胁恫吓后“实持两端以观望”的情势,使信陵君成为赵国存亡的关键人物。
这为“窃符”埋下了伏笔。
第6自然段,通过平原君焦急的情态及魏王“终不听公子”的对比,进一步为“窃符”蓄势。
第7自然段写侯嬴献奇谋、出良策的过程,展现他的大智大勇与惊人的韬略。
文章并不是直接叙述侯嬴的献计过程,而是采取曲折迂回的笔法,让信陵君自醒自悟,向侯嬴请教救赵良策。
这一段突出表现了侯嬴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才干。
信陵君亲率“车骑百余乘”与赵俱死,侯嬴并不赞成这种草率的决定,但也未加制止,只说了一句“公子勉之矣”,这冷淡的态度促使信陵君“复引车还向侯生”,侯嬴早已料到这种情况,向信陵君陈述利害,说明原因,然后献上“窃符”的奇谋。
第8自然段,写侯生进一步为信陵君“椎杀晋鄙”作出分析与安排。
再次突出侯嬴奇谋之奇,表现他超凡脱俗的才干。
第9自然段,写“椎杀晋鄙”的过程,不但说明朱亥是个“贤者”,与前文照应,还印证了侯嬴判断的准确和远见卓识。
第10自然段,写信陵君“将晋鄙军”救赵的过程,并与平原君作对比,突出信陵君的知人善任的品德和军事才能。
第11自然段,写侯嬴“北乡自刭”,说明他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第12自然段,写“窃符救赵”的尾声,也是全文的收束。
魏王昏庸无能,缺乏政治远见,不理解赵亡魏难保的道理,于是“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信陵君知道魏王会嫉恨他,要加罪于他。
所以在救赵之后,便留居赵国。
这一部分揭露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也和开头呼应。
本文在叙述窃符救赵的事件中,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
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畏秦,不敢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魏王恼怒,欲加诸罪,信陵君被迫留赵,所有这些,揭露了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五.人物形象塑造这篇文章围绕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展开叙述和描写,侯嬴、朱亥、魏王、平原君等都对刻画信陵君的形象和性格起到了衬托作用。
司马迁的政治观点和思想认识是通过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表明的,而不是直接站出来用评论的语言说出的。
1.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信陵君访问侯嬴一事就很典型。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恭态度,描写了侯嬴的傲岸的表现。
一个谦恭,一个傲岸,对照之下,更突出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的品格。
2.运用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窃符救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信陵君劝说魏王进兵无效,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侯嬴对这种做法不赞成,但不明说,只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等信陵君“引车还问侯生”时,侯生才说明赴死非计。
信陵君意识到侯生有奇计,便“再拜,因问”。
这时候生才献出奇计:让如姬窃虎符,推举朱亥同往。
信陵君“从其计”,救赵成功。
上述人物的活动,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信陵君谦恭、义勇,勇于接受批评;侯嬴老谋深算,沉着、果断。
【模拟试题】一. 1. 选出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A. 俾倪(pìnì)同“睥睨”,斜着眼睛看使辙(zhé)交驰,车行之轨B. 北乡(xiàng)自刭,同“向”馁(něi)虎,饿都督诸路军马,宋代行政建制名称。
C. 嚄唶(huò zè),大笑大呼,指此威势勒(lè)兵,整顿、治理矫(jiǎo)杀,假托王命D. 韊(lán)矢,箭筒和弓箭缙绅,代指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留军壁邺,驻扎2. 下列加黑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①公子往,数请之②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④欲求将军报其父仇,莫能得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⑧而复请之,事必危矣A. ①②⑤⑥B. ③⑧④⑦C. ①③④⑤D. ①④⑤⑧3. 选出“所”字用法相同的两顶()A.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C. 于众人广座之中,不宜有所过D.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二. 翻译下列各句,并指出句式特点①何功之有哉?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三. 解释加黑的词,指出用法特点①公子怪之②且公子纵轻胜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④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四. 翻译下面一段话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史记》)第一册文言文复习一.烛之武退秦师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氾.(f àn )南 失其所与.(y ù),不知.(zh ī) 陪.(p éi )邻 B .缒.(zhu ì) 佚.(y ì)之狐 烛.(zh ú)之武 C .共.(g ōng )其乏困 秦伯说.(yu è) 夫.(f ú)晋,何厌之有 D .逢.(p áng )孙 越国以鄙.(b ǐ)远 阙.(qu è)秦以利晋 2.加点词释义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晋军.(军队)函陵 是.(这是)寡人之过也 共.(共同)其乏困 朝济.(渡河)而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B .贰.(从属二主)于楚 辞.(推辞)曰 东封.(以…、响边疆)郑 肆.(扩张、延伸)其西封C .郑既.(既然)知亡矣 许.(答应)之 因.(依靠、凭借)人之力而敝(损害)之 行.李.(出门旅行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 D .越.(跨越)国以鄙.(以为边邑)远 焉.(哪、何)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何厌.(讨厌、厌恶)之有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又称《 》《 》,是我国第 部 体的史书,相传为 末年 国的史官 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 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