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课外欣赏
课外经典古诗词
课外经典古诗词古人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生活中的经典。
在现代社会,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古诗词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课外古诗词,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
第一首是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登高过程中的情感,用鲜明的意象描绘出风景的壮丽,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第二首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表达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
通过描写草原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和怀念之情。
第三首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明月的光辉照亮了思乡之情,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思索。
第四首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以及人们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
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自我进步的追求。
这些古诗词诠释了古人的情感、心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文化的载体。
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还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欣赏和传承这些经典的古诗词,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永远流传下去。
课外古诗词鉴赏
课外古诗词鉴赏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琨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译翻园中葵叶青青,承受若朝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
阳春季节的雨露阳光本是大白然的恩泽,万物因此而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时常忧虑秋天的来临·那时青绿的叶儿也将枯黄凋零。
时光流逝不返,宛如东流入海的百川·何时能西归?青春年少时不及时努力·待到老大一事无成,唯有徒然伤悲。
二、主题作者借百川归诲、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勿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野望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翻译傍晚时分在东皋遥望,徘徊不定[内心]想有依靠。
每棵树都显出萧条秋色,每座山都只见到落日。
放牧的人驱赶牛群回来,打猎的人骑马带猎物归返。
相互见面郴不相职,(我不禁)长歌怀念那些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二、主题《野望》表达了诗人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
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飞,北凤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一、翻译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汀秋水--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二、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翻译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淼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朦朦接连天空。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一、山中杂诗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四、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十首_中学生课外古诗词鉴赏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十首_中学生课外古诗词鉴赏1.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这首词曾被谱成多种曲调,广泛传唱。
它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更是由于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历代人心。
词的上阕重点在写“壮怀”。
词人凭栏远眺,见到强敌入侵,满目山河破碎。
作为爱国将领,他怎能不怒恨满腔,乃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正是他“壮怀激烈”的自然流露。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尽管他已经屡建奇勋,但他视功名如尘土,还要继续长途征战,不计“八千里路”之遥,不怕日夜劳顿之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是励人之词,更是自勉之语。
他要同军中官兵和社会贤达一起,及时再建奇功异勋。
此其志不在小,其怀可谓壮!词的下阕主要是写“雪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论耻,再无大于国破家亡;论辱,再莫过于二帝被掳。
如此的奇耻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冲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他要统率“岳家军”,驾起战车反攻,直捣敌人老巢,将其夷为平地。
并且,还要饥餐敌肉、渴饮敌血,彻底洗雪国耻,完全消除国恨。
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课外古诗词及赏析一、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1.1 古诗词的美学价值•抒发情感:古诗词通过深情表达,感染读者的情感,有助于人们情感交流和寄托情感。
•纯粹艺术: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押韵技巧和意象表达艺术,被誉为“无韵脱俗”、“有声无形”的艺术形式。
1.2 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承载历史、传递文化的作用。
•促进交流:古诗词是中文的优秀表达形式,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1.3 古诗词的教育意义•培养审美: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与意境,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培养情感:古诗词以其深情抒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修养:古诗词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古诗词赏析2.1 唐诗宋词的赏析•唐诗的艺术特点:奇特的韵律、细腻的描写和雄浑的抒情等。
•宋词的艺术特点:婉约、柔美、充满感情色彩。
2.2 诗经和楚辞的赏析•诗经:以婉约之词、古朴之风,表达了先民的生活和情感。
•楚辞:激昂豪放、奔放自如,描绘了楚国的英雄史诗和天人之间的追求。
2.3 元曲和明清诗的赏析•元曲:以曲调和音律取胜,情感丰富,旋律优美。
•明清诗:形式多样,主题广泛,寓意深远。
三、古诗词的学习方法3.1 历史背景的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词中的典故和隐喻。
3.2 词语与短语的学习•学习古代词语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古诗词。
3.3 修辞手法的学习•学习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有助于欣赏和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方式。
3.4 诗词赏析的方法•理解诗句的字义和句义,分析诗句的意境和形式美。
•比较不同诗人、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提炼其特点和风格。
四、结语通过学习课外古诗词及赏析,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领悟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课外古诗词欣赏
(三)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宋之问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 “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 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 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送友游吴越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课外古诗词欣赏
Hale Waihona Puke (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 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 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别董大____高适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 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 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 是壮伟之音。)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中暗寓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杨花飘零子规啼叫,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景交融,烘托出哀伤的气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丰富想象,赋予月亮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说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2、《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个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
“涨”字妙用:形象的写出了雨水之多,思念之深。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剪烛西窗含义:思念亲人,渴望团聚。
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妙处:互文手法将烟、水、月、沙等景物融合在一起,烘托了朦胧凄凉的气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是指责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4、《浣溪沙》慨叹时光流逝、人事变更,再也无法回复的句子: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人也无可奈何,燕子每年都要回旧巢,所以似曾相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不管相隔天涯海角,只要友情常在,即使再远距离,也像在身边一样。
一反其他离别诗的悲伤沉重,意境开阔,表现出一种乐观旷达之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无为”是不必的意思,表达作者离别的豪迈豁达,绝无伤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京城的道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表现出淡淡的青青之色,近看时,小草又悄悄躲了起来,看不清什么颜色,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7、《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感情,使用对偶、比喻及双关的修辞手法表现情感,生动形象。
初高中积累的课外古诗词鉴赏
初高中积累的课外古诗词鉴赏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高中课外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课外的古诗词夜雨寄北李商隐明明是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
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
要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再。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
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
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②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③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④。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选自《全唐诗》。
常建,生卒年不详。
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
破山寺,现在江苏常熟虞山北。
②〔初日〕早上的太阳。
③〔禅房〕僧人的房舍。
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过故人庄孟浩然“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④外斜。
开轩面场圃⑤,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⑧,还来就菊花⑨。
①选自《孟襄阳集》。
孟浩然(689——740),襄(xiāng)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②〔黍(shǔ)〕黄米饭。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一部分。
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课外古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宋词、元曲、明清诗、民谣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优美的古诗词,探索其中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1. 柳宗元《赋得古原草送别》古原草,送别离情的句子。
高人已经走了,鲜花如雪,离别之情如春。
这首诗唯美而悲凉,把人的离别之情融入了大自然的景象之中。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声律的迸发为诗人增加了离人渐行渐远的悲壮感。
2. 唐代《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平淡的语言,婉转的情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
3.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写了元宵之夜繁华景象,充满了喜庆和浪漫的氛围。
辛弃疾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使整个词曲典雅华丽,给人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感。
4. 清代袁枚《七夕》天色浅,夜烟浓,喜蛾眉弄碧红。
眉黛尖犹綦,嘴脂尝渐珠瞳。
月半墙头树影重,人世无,花深更。
乱情天,情真千灯节。
这首诗以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七夕双宿双飞的浪漫情景。
整篇诗意盎然,情感深沉,使人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
以上仅是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中的一小部分,每一首诗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还能提高我们的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信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情感和生活态度,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课外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赏析古诗词,增加我们的文学素养,丰富我们的内涵。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首短小精练的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望着明月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意象简练而深刻,通过地上的月光和望月的动作,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乡之情,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通过高度凝练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国家沦陷的悲愤。
诗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和五千仞岳上摩天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广袤的土地和高耸的山峦,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国家的沦陷与人民的痛苦,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期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之恨,偏坐睡魂香。
《江城子·密州出猎》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词以豪放激昂的笔调表达了抒发青春年少之感的冲动。
词中描绘了词人骑马行猎的场景,表现出他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最后一句偏坐睡魂香,既展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有对逝去年华的懊悔之情。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
词中通过夜晚舞会的场景,展现了节日的繁华和喜庆气氛。
辛弃疾以独特的笔触绘出了鲜明的画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而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等形象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课外古诗词鉴赏
《早寒江上有怀》
• 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 句: •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 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 •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 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 人思归之情的诗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艺术提升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 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 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 描写洞庭湖的景致。把洞庭湖的 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 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 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 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 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艺术提升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 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 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 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 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 上自有特色
文学常识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 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 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 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 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 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 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 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 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 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 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 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音乐的歌 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野望》
• 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 寂寞的诗句: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 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 寂寞之情的诗句: •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简要分析:意象、情感、技巧与名句。
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用“神龟”“螣蛇”作比,突出老骥之志,烈士之心,表现诗人千里之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两句写农村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农家劳动生活。
诗人充满了归自然的情趣。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古寺沉睡,禅房幽静,禅意深远,使人心灵沉静,俗念尽除。
最后一句以动衬静。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凄苦哀愁的意境;次句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最后两句所表现的艺术境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
5。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之景,深沉难言之离情。
设想未来相逢,再诉今日之离情。
“巴山夜雨”成了离情的代用语。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泊秦淮之景,抒忧国之情。
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酒亭台小园香径之景,抒伤春感时之情。
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闲愁而已。
“无可”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1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举例如下: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作者送友人去蜀州赴任,虽依依惜别,却不作悲酸伤感之语,而是以宽广豁达的胸襟唱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千古名句。
此诗高昂豪迈的格调使一般充满离愁别恨的送别诗相形见绌。
二、《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之作,具体描写了诗人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
兴来独往,沿江漫步,走到流水尽头,仰观天上云卷云舒,偶遇山中老翁,尽情谈笑,乐而忘归。
全诗活脱地写出了一个悠闲自在,逍遥自得的隐者形象。
语言平淡含蓄,形象潇洒飘逸。
三、《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全诗以一别字统领,书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极
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
全诗的抒情,回环往复,深沉婉转。
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生动深刻。
其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蕴丰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轻轻松松秋意浓,黄叶飘零正满空。
远山如黛静如画,波光粼粼水漾红。
漫步湖边情难抑,凉风送爽入人心。
诗意悠远如天外,古韵悠悠久已尽。
一帘月色照明月,久别重逢泪涟涟。
秋天凋零百花殇,惜别思念甚无妨。
画船草屋浅石桥,痴痴情怀难言表。
曲径通幽红叶盈,寄情枫林更须行。
咫尺天涯邂逅地,美景佳人皆可寻。
千山万水情意长,共饮盏盏相交杯。
古诗古词警世人,挥毫泼墨气味真。
赏析诗句文情雅致,引领诗人踏诗船。
写景情景表心情,寄托诗人情感链。
读古石桥听古琴,心驰神往入古音。
文人雅士风流韵,清风吹拂沁人心。
古诗词赏析增智慧,闲暇时光好享受。
读诗词赏析养心田,修复心灵得安慰。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借助文字表达内心情感、描绘自然景物的艺术形式。
通过赏析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怀和智慧,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美好与哲理。
古诗词中常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景物之一就是秋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物极必反的季节,因此它给人一种思考和沉思的感觉。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融为一体。
比如《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等等,这些诗句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古诗词还常以描绘人物为主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人性的独特见解。
比如《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和《鹧鸪天·芳草萋萋鹧鸪飞》中的“家住层城五十峰,天门峰上玉菊明”等等,这些诗句展示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外,古诗词还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它们以简洁、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出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登高》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让人对生命和世界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退出
3 .名句名篇 (1)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2011· 安徽高考) (2)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 溪。(2011· 江西高考) (4)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2012· 安徽高考) (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2012· 天津高考) (1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目录 退出
4 .《登岳阳楼》颔联中“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提示:“坼”,分裂 ,诗里引申为划分。“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 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 ,一下子断裂为二 ,气势磅礴; 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 ,景象宏丽。这两 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宏伟奇丽的景色 ,给读 者勾勒出了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目录 退出
2 .丰富的想象 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了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其中有月 光皎洁、渌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景,也有“半壁 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那种海日东升、 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 晨光,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胜景,也有电闪雷 鸣、 熊咆龙吟、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的夜间奇象,还有琼楼银台、 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的仙府。奇景异境,变幻迭出。诗人构思出 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把幻想 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
目录 退出
5 .在 《菩萨蛮(其二)》 中,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江南好”的? 提示:第三句从总体着墨,写出江南的景色美 :澄澈明净的春 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第四句从局部着墨 ,写水乡的春雨声韵 和生活美;第五、六句 ,写出江南的人物美。“似月”是说女子容貌 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是说女子双腕洁白如雪。这种描写使人 物美具体化、形象化 ,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盛唐山 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早年隐 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 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张九龄出镇荆州,招致幕府, 后病死。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孟浩然的诗已摆 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 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现有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题目是 “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与 “洞庭水 ”。 诗人摒弃对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 ,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 ,心系国 家安危 ,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 ,空间上包吴楚、越 关山。其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 ,形 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目录 退出
要点导读
目录 退出
1 .《夜归鹿门歌》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 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 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提示:江边场景 ,侧重写世俗 ,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 ,但诗人保 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 ,与尘世隔绝 , 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 ,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 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 ,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 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目录 退出
《梦游天姥吟留别》
1 .奇特的构思 李白这首留别诗,突破了一般赠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模式, 而是借留别的机会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品格和飘逸豪放的禀 性。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再由天姥引 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 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在叙述的时候,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手法, 而是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造,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 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诗人 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 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以明自己的斗志,从而表 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
目录 退出
自主探究
目录 退出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 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 壮如在眼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意即“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高得多”。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目录 退出
4 .《菩萨蛮(其二)》描绘了江南什么样的景象?词人借以抒 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本词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 ,宛如一幅 春水图。开头两句直言江南美好。 “春水”二句承上 ,写江南水乡 景色美、 居民生活美。 下片 “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 嫩的佳人。江南既有 “春水碧于天”的美景 ,又有 “画船听雨眠”的 生活 ,还有双腕洁白如雪的佳人 ,这组成了一幅江南美景图。 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 ,时值中原鼎沸 ,欲归却不 能 ,“还乡须断肠”一句 ,巧妙地刻画出了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 怀人的矛盾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目录 退出
2 .词语释义 (1)烟涛微茫 信难求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 (2)势拔 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 (3)我欲因 之梦吴越 因:依据。 . (4)渌 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 (5)迷花倚石忽已暝 . 暝:天黑、夜晚。 (6)熊咆龙吟殷 岩泉 殷:震响。 . (7)云青青 兮欲雨 青青:黑沉沉的。 .. (8)列 缺霹雳 列:通“裂”,分裂。 . (9)訇然 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 (10)青冥 浩荡不见底 青冥:天空。 ..
目录 退出
文法导析
目录 退出
《夜归鹿门歌》
1 .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 这首诗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诗中所写的从日落 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南舟行到鹿门山,写出了道路的归宿和 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实质上也是在写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 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真实地表 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的体 验、感受与景物融合在一起,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也正因 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因而表现出了消极避世的孤独寂 寞的情绪。 2 .对比与衬托 首句写黄昏降临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写渔梁渡头人们急于 归家抢渡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 鹿门”以人归引出自归,两种归途两种不同的心境,这正是通过比 衬表现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
目录 退出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 高大的? 提示:诗人是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的。现实的天姥山当 然不如五岳 ,而诗人却说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 姥山比五岳更高大 ,连著名的天台山也好像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 脚下。诗人写的是幻想中的天姥山 ,这样写使天姥山显得雄奇、 高大、壮丽、奇特。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目录 退出
课前预习导学
目录 退出
目标导航
目录 退出
1.了解作家生平和时代背景,初步了解作品风格。 2.把握诗歌意象,发挥想象,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3.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目录 退出
文本助读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2 .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诗人是怎样 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提示:诗人首先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 姥山的可睹、可寻 ,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样以瀛洲陪衬 天姥山 ,以虚衬实 ,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 ,而 且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山的念头。 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 子描绘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 ,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 , 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 , 与天台并峙 ,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 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 ,带有一种神奇的色彩,将读者一步步引向 那梦幻的境界。
目录 退出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唐诗 人韦应物四世孙。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 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韦庄诗风清丽飘逸,以七绝见长,多写 世乱年荒之景,吊古伤时之情,音调响亮而意绪低沉,融入对唐室 衰微的感慨。 韦庄词风含蓄婉约,极富画意,语言清丽,多用素描手 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 前集》《全唐诗》等总集中,多集于《花间集》。在词坛上,韦庄 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在“花间词 派”中独树一帜,影响巨大。
目录 退出
基础导练
目录 退出
1.识字注音 瀛 洲(yí nɡ) . 訇 然(hōnɡ) . 惊悸 (jì ) . 垆 边(lú) . 剡 溪(sh������ n) . 水澹 澹(dàn) . 鸾 回车(luán) 恍惚 (huǎnɡ hū) . .. 渌 水(lù) 谢公屐 (jī) . . 庞 公(páng) 栖 隐(qī) 寂寥 (liáo) . . . 皓 腕(hào) . 殷红(y������ n) 殷实(yīn) 殷岩泉(yǐn) 东南坼 (chè) . 蛮横(hènɡ) 横竖(hénɡ) 睡觉(jiào) 觉察(jué)
目录 退出
课堂合作探究
目录 退出
问题导学
目录 退出
1 .《夜归鹿门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提示: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 ,黄 昏降临 ,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 ;次句写渔梁渡头人们急 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 ;次句却表 现喧嚣 ,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 ,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 纷扰的尘世的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