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次实验脊髓脑干小脑间脑临床专业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五次实验课脊髓脑干小脑间脑临床专业
-22-
脑干腹侧面共有9对脑神经相连: ① 动眼神经(Ⅲ)连于中脑,由脚间窝出脑; ② 有4对脑神经连于脑桥:三叉神经(Ⅴ)连于脑桥基底部
和小脑中脚的交界处;在延髓脑桥沟内,由内侧向外侧 依次有展神经(Ⅵ)、面神经(Ⅶ)和前庭蜗神经 (Ⅷ)相连; ③ 有4对脑神经连于延髓:在橄榄背外侧自上而下依次为舌 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和副神经(Ⅺ);舌下神 经(Ⅻ)在延髓锥体和橄榄之间离开延髓。
Hale Waihona Puke -12-(二)白质
1.上行纤维束
(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薄束 楔束
-13-
(2)脊髓小脑束 1)脊髓小脑后束 2)脊髓小脑前束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触觉,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
-14-
2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 1)皮质脊髓侧束 2)皮质脊髓前束 3)Barne 前外侧束
终室
-9-
(一)灰质
Rexed 板层
板层 Ⅰ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Ⅱ ——胶状质
板层Ⅲ 板层Ⅳ
内有后角固有核
板层 Ⅴ 板层Ⅵ
板层 Ⅶ
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纤维 调节运动
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 胸核(背核 Clarke柱)—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骶副交感核—在S2 ~ 4节段相当于板层Ⅶ,内脏运动
特异性核。
具体重点内容:
1.名词解释:脊髓节段、马尾、锥体交叉、内侧丘系、第四脑室、 斜方体、三叉丘系、脊髓丘系
2.试述脊髓的位置、外形结构、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试述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起止、行程、交叉
脑干腹侧面共有9对脑神经相连: ① 动眼神经(Ⅲ)连于中脑,由脚间窝出脑; ② 有4对脑神经连于脑桥:三叉神经(Ⅴ)连于脑桥基底部
和小脑中脚的交界处;在延髓脑桥沟内,由内侧向外侧 依次有展神经(Ⅵ)、面神经(Ⅶ)和前庭蜗神经 (Ⅷ)相连; ③ 有4对脑神经连于延髓:在橄榄背外侧自上而下依次为舌 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和副神经(Ⅺ);舌下神 经(Ⅻ)在延髓锥体和橄榄之间离开延髓。
Hale Waihona Puke -12-(二)白质
1.上行纤维束
(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薄束 楔束
-13-
(2)脊髓小脑束 1)脊髓小脑后束 2)脊髓小脑前束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触觉,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
-14-
2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 1)皮质脊髓侧束 2)皮质脊髓前束 3)Barne 前外侧束
终室
-9-
(一)灰质
Rexed 板层
板层 Ⅰ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Ⅱ ——胶状质
板层Ⅲ 板层Ⅳ
内有后角固有核
板层 Ⅴ 板层Ⅵ
板层 Ⅶ
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纤维 调节运动
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 胸核(背核 Clarke柱)—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骶副交感核—在S2 ~ 4节段相当于板层Ⅶ,内脏运动
特异性核。
具体重点内容:
1.名词解释:脊髓节段、马尾、锥体交叉、内侧丘系、第四脑室、 斜方体、三叉丘系、脊髓丘系
2.试述脊髓的位置、外形结构、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试述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起止、行程、交叉
脊髓-最新PPT课件
前外侧沟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 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 节段。胚胎3个月与椎管等长, 新生儿脊髓末端平L3, 成人脊髓末端平L1体下缘
3
脊髓起源于神 经管的后部, 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上 与各级脑中枢 有广泛联系, 下借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 四肢和胸腹腔 脏器。
编辑版ppt
4
主要内容
脊髓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损伤类型
编辑版ppt
5
第一部分
脊髓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spinal cord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
编辑版ppt
37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的前半 脊髓丘脑前束:前索
起于 Ⅲ-IV层的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细胞中 枢支入脊髓先上升1~2脊髓节后入后角固有核), 纤维斜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 索上行,止于丘脑,故称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编辑版ppt
42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版ppt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外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硬瘫):无明显的肌萎 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 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 节段。胚胎3个月与椎管等长, 新生儿脊髓末端平L3, 成人脊髓末端平L1体下缘
3
脊髓起源于神 经管的后部, 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上 与各级脑中枢 有广泛联系, 下借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 四肢和胸腹腔 脏器。
编辑版ppt
4
主要内容
脊髓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损伤类型
编辑版ppt
5
第一部分
脊髓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spinal cord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
编辑版ppt
37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的前半 脊髓丘脑前束:前索
起于 Ⅲ-IV层的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细胞中 枢支入脊髓先上升1~2脊髓节后入后角固有核), 纤维斜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 索上行,止于丘脑,故称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略触觉冲动。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编辑版ppt
42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版ppt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外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硬瘫):无明显的肌萎 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脊髓、脑干、间脑、小脑.ppt
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
核团名称
核团 位置
传出Nf支配
动眼N 副核
动眼N核 背内侧
加入动眼N,在睫状N节 内换元后,支配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上泌涎核
脑桥 最下端
加入面N,至翼腭N节、 下颌下N节换元后,支配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 腺、及口鼻粘膜腺
下泌涎核
延髓 上端
加入舌咽N,至耳N节换 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
面神经膝
面N运动根在脑干内 的走行情况示意图
3、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
之间,近似四棱锥形,底 为菱形窝,顶为上髓帆和 下髓帆,尖向后上朝向小 脑蚓。顶部下面有第四脑 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的交通: ①向后下通过正中孔→蛛网膜下隙相通 ②向通过外侧孔→蛛网膜下隙相通 ③向前上通过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起至均在脊髓,紧靠脊髓灰质分 布,参与完成脊髓节段内和节段 间反射活动。
上行纤维束 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上传至脑
长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
从脑的不同部位将神经冲动 传至脊髓
脊髓小脑束
上行纤维束
楔束
薄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固有束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例如:病人的乳头平面感觉障碍 →第四胸节损伤 →第三胸椎骨折
与脊神经相连的脊神经前、后根汇合形成脊
神经,经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脊髓比椎管
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下行一
马 段距离才能到达相应的椎间孔,在脊髓末端
尾 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形成马尾。 的
形
成
及
腰
1 2
椎
3
脑干小脑间脑 ppt课件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核 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运动核
脑神经核 位置 脑神经
功能
动眼神经副核 中脑 Ⅲ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 脑桥 Ⅶ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下泌涎核 延髓 Ⅸ
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 延髓
Ⅹ 颈部、胸、腹腔大部分脏 器
孤束核
内脏感觉核
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8.成人脊髓下端平对 A.第1腰椎下缘 B.第2腰椎下缘 C.第3腰椎下缘 D.第4腰椎下缘 E.第5腰椎下缘
多项选择题
1. 晶状体 A.呈双凸镜状 B.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体 C.看近物时变薄 D.表面有晶状体囊 E.发生混浊时称白内障
2.咽鼓管 A.是连通鼻腔与鼓室的通道 B.是连通咽与鼓室的通道 C.是连通口腔与鼓室的通道 D.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细、短、直 E.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粗、短、直
连通关系
第四脑室→中脑水管 →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正中孔、外侧 孔 → 蛛网膜下隙
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 神经相连
躯体运动核 内脏运动核 内脏感觉核 躯体感觉核
非脑神经核:与传导束有关
红核 黑质 薄束核 楔束核
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副 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脑干
脑干的外形
脑干腹侧面
延髓
锥体: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交叉
到对侧 橄榄 橄榄与锥体之间:舌下神经 橄榄后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神经
脑桥
基底部 小脑中脚:三叉神经 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
内脏运动核
脑神经核 位置 脑神经
功能
动眼神经副核 中脑 Ⅲ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 脑桥 Ⅶ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下泌涎核 延髓 Ⅸ
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 延髓
Ⅹ 颈部、胸、腹腔大部分脏 器
孤束核
内脏感觉核
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8.成人脊髓下端平对 A.第1腰椎下缘 B.第2腰椎下缘 C.第3腰椎下缘 D.第4腰椎下缘 E.第5腰椎下缘
多项选择题
1. 晶状体 A.呈双凸镜状 B.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体 C.看近物时变薄 D.表面有晶状体囊 E.发生混浊时称白内障
2.咽鼓管 A.是连通鼻腔与鼓室的通道 B.是连通咽与鼓室的通道 C.是连通口腔与鼓室的通道 D.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细、短、直 E.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粗、短、直
连通关系
第四脑室→中脑水管 →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正中孔、外侧 孔 → 蛛网膜下隙
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 神经相连
躯体运动核 内脏运动核 内脏感觉核 躯体感觉核
非脑神经核:与传导束有关
红核 黑质 薄束核 楔束核
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副 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脑干
脑干的外形
脑干腹侧面
延髓
锥体: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交叉
到对侧 橄榄 橄榄与锥体之间:舌下神经 橄榄后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神经
脑桥
基底部 小脑中脚:三叉神经 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
《小脑间脑脑干》PPT课件
功能: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11-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皮质脑桥束 脑桥核 前角运动神经元
背侧丘脑腹前核 红核 齿状核 新小脑皮质
-12-
皮质脑桥束 红核 至下橄榄核
脑桥核 前角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腹中间核
新小脑皮质 齿状核
皮质脊髓束
-13-
山坡 水平裂 蚓结节
蚓锥体
蚓垂
3.后叶: 新小脑 大脑小脑
次裂 后外侧裂
小叶 小结
中央小叶翼 方形小叶 上半月小叶 下半月小叶 二腹小叶 小脑扁桃体
绒球
-4-
小脑皮质结构模式图
颗粒细胞
普氏细胞
高尔基细胞
兰状细胞 平行纤维
星状细胞 苔藓纤维 普氏细胞轴突 祥缘纤维
分子层 梨状细胞层 粒层 白质
-5-
(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 后穿质
尾状核头
视交叉
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
面神经 小脑中脚
锥体 舌下神经
橄榄 锥体交叉
内囊
视神经 垂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基底沟 展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前正中裂
-15-
脑干腹侧面共有9对脑神经相连: ① 动眼神经(Ⅲ):中脑 → 脚间窝 → 出脑 ② 有4对脑神经连于脑桥:三叉神经(Ⅴ)→脑桥基底部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 颗粒层 梨状细胞层 分子层
2.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顶核 球状核
中间核 栓状核 齿状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6-
3. 小脑髓质(白质):由3类纤维构成
1)小脑下脚(绳状体): 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 传入纤维 传出纤维
系解 脑干全小脑间脑_PPT幻灯片
脑干 brain stem
[要求] 一、脑干的位置及分部。(重点注意脑N 连脑部位) 二、第四脑室的位置和通连关系。
Department of Anatomy,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一、 脑干的位置和外形
端脑
脑 的 间脑
区 分
小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一)位置: 脊髓和间脑之间, 后有小脑,前为 枕骨斜坡。
T4 T5
中脑 1)下丘 接受外侧丘系终止,听觉反射中枢(发出纤维组成下丘臂至间脑内侧
膝状体,参与听觉信息传递。下丘核也发出纤维至上丘,参与完成由声音引起的 转头和眼球运动的反射活动。)
2)上丘 视觉反射中枢,顶盖脊髓束发自上丘
红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可分尾端的大细胞部和头端的小细胞部。 红核接受来自小脑和大脑皮质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左右交叉下行 至脊髓,形成红核脊髓束发自小细胞的纤维经同侧下橄榄核至对侧 小脑。因此红核是与躯体运动控制相关的重要核团。
脑干与小脑之间的腔隙为 第四脑室。
脑神经的顺序、名称和连脑部位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1)结构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基底部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视束
基底沟 小脑中脚
橄榄
背侧面:
1)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2)小脑脚(上、中、下)
3)菱形窝:
上丘
4)上丘、下丘
下丘
5)滑车神经根
内侧隆起 正中沟
向上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
后下
正中孔 外侧孔
小脑延髓池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 正中孔
BRAIN STEM CE、位置、性质(难点) 脑干内重要的白质纤维束(锥体束、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的位置、作用和联系。 小脑的位置、外形及功能,小脑扁桃体。 间脑的位置及其五个部分的名称。
[要求] 一、脑干的位置及分部。(重点注意脑N 连脑部位) 二、第四脑室的位置和通连关系。
Department of Anatomy,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一、 脑干的位置和外形
端脑
脑 的 间脑
区 分
小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一)位置: 脊髓和间脑之间, 后有小脑,前为 枕骨斜坡。
T4 T5
中脑 1)下丘 接受外侧丘系终止,听觉反射中枢(发出纤维组成下丘臂至间脑内侧
膝状体,参与听觉信息传递。下丘核也发出纤维至上丘,参与完成由声音引起的 转头和眼球运动的反射活动。)
2)上丘 视觉反射中枢,顶盖脊髓束发自上丘
红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可分尾端的大细胞部和头端的小细胞部。 红核接受来自小脑和大脑皮质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左右交叉下行 至脊髓,形成红核脊髓束发自小细胞的纤维经同侧下橄榄核至对侧 小脑。因此红核是与躯体运动控制相关的重要核团。
脑干与小脑之间的腔隙为 第四脑室。
脑神经的顺序、名称和连脑部位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1)结构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基底部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视束
基底沟 小脑中脚
橄榄
背侧面:
1)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2)小脑脚(上、中、下)
3)菱形窝:
上丘
4)上丘、下丘
下丘
5)滑车神经根
内侧隆起 正中沟
向上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
后下
正中孔 外侧孔
小脑延髓池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 正中孔
BRAIN STEM CE、位置、性质(难点) 脑干内重要的白质纤维束(锥体束、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的位置、作用和联系。 小脑的位置、外形及功能,小脑扁桃体。 间脑的位置及其五个部分的名称。
脑干小脑间脑[可修改版ppt]
前连视合交叉垂体大脑脚 脑桥 延髓
下:通中央管
上:借中脑水管 通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 下髓帆
(四)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
(1)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 (2)一侧小脑半球和小脑丘脑纤维在交叉前损伤时,运动障
(5)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多巴胺 → 新纹状体
红核
黑质
(3)、纤维束
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
1、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 脊小脑前、后束 内侧纵束
(3)、纤维束
长上行纤维束 长下行纤维束
1、长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 脊小脑前、后束 内侧纵束
脊髓丘系
3)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及三叉神经脑桥核发的感觉纤维
所组成,终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传导 对侧头面部的 痛温觉和触压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2)、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束穿过脑干直达锥体下端, 大部分纤维在此越中线交叉至对侧,
绒球 小结
山顶
原裂 小脑蚓 水平裂
山坡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扁桃体 蚓垂 蚓锥体 蚓结节
4.第四脑室: 位置:延髓、脑桥和
小脑间, 近似四棱锥形 底:菱形窝 尖:朝向小脑蚓
透明隔 胼胝体膝
胼胝体干 室间孔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第四脑室的交通:
胼胝体嘴
一个正中孔: 成对外侧孔:
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支配
大部分双侧的头面部骨骼肌 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 对侧的舌肌。
(3)、脑干网状结构: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ppt课件
症 中央后回:感觉障碍 体像障碍:自体认识不能和病觉缺失 古茨曼综合症:计算不能、手指失认、左右
侧认识不能、书写不能(优势角回损害)
ppt课件
27
颞叶损害的临床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感觉性失语 (Wernicke区)
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听觉中枢
其功能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ppt课件
31
岛叶
ppt课件
32
边缘叶
包括:扣带回、海马回和钩回。与杏仁核、 丘脑前核、下丘脑、中脑被盖、岛叶前部、 额叶眶面等结构共同组成边缘系统。
损害时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 幻觉、感觉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 碍。
ppt课件
33
胼胝体
扣带沟
ppt课件
52
ppt课件
53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 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ppt课件
54
脊髓
1、位于脊柱椎管内; 2、发出31各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周围神
经),包括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 5个骶节及1个尾节; 3、有灰质(神经核团)和白质(传导纤维); 4、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
神经病学
ppt课件
1
神经病学
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和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由内科学 发展而来
主要为研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 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 面
“神经病”不是“精神病”(大脑功能紊
乱导致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
活动障碍)
ppt课件
2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一)
中央旁小叶
侧认识不能、书写不能(优势角回损害)
ppt课件
27
颞叶损害的临床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感觉性失语 (Wernicke区)
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听觉中枢
其功能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ppt课件
31
岛叶
ppt课件
32
边缘叶
包括:扣带回、海马回和钩回。与杏仁核、 丘脑前核、下丘脑、中脑被盖、岛叶前部、 额叶眶面等结构共同组成边缘系统。
损害时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 幻觉、感觉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 碍。
ppt课件
33
胼胝体
扣带沟
ppt课件
52
ppt课件
53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 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ppt课件
54
脊髓
1、位于脊柱椎管内; 2、发出31各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周围神
经),包括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 5个骶节及1个尾节; 3、有灰质(神经核团)和白质(传导纤维); 4、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
神经病学
ppt课件
1
神经病学
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和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由内科学 发展而来
主要为研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 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 面
“神经病”不是“精神病”(大脑功能紊
乱导致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
活动障碍)
ppt课件
2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一)
中央旁小叶
脑干、间脑、小脑PPT精选课件
第 3
~ 12 对 脑 神 经 连 脑 的纤维的 脑神经感觉 核,发出脑神经传出纤维的 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核中,所谓 “一般”,是指在性质上脊髓和脑干中共有的核;而“特殊” 是指与特殊感觉器及鳃弓衍化物有关的核,仅见于脑干。与脑 神经的纤维成分对应,也有七种性质的脑神经核:
Choroid plexus of fourth ventricle Tela Choroidea of fourth ventricle
Pontine cistern
Medulla oblongarta
Central canal
(二)脑干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长上、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脑神经在脑干内的排列
上界:
小脑上脚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 两侧角:第四脑室外侧隐 窝。
髓纹、正中沟median sulcus 、界沟sulcus limitans 、内侧 隆起medial eminence 、面神 经丘facial colliculus 、蓝斑 locus ceruleus 、外侧区 lateral recess 、前庭区 vestibular area 、听结节 acustic tubercle 、舌下神经 三角、迷走神经三角。
延髓背侧面上部:构成 第四脑室下部。有髓纹 medullary striae 、 舌下神经三角 hypoglossal triangle 、 迷 走 神 经 三 角 vagal triangle , 最 后 区 area postrema 和栓obex。
脑干的外形
菱形窝:
是第四脑室底
下界:
薄束、楔束结节、小脑下 脚。
choroidea of fourth
~ 12 对 脑 神 经 连 脑 的纤维的 脑神经感觉 核,发出脑神经传出纤维的 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核中,所谓 “一般”,是指在性质上脊髓和脑干中共有的核;而“特殊” 是指与特殊感觉器及鳃弓衍化物有关的核,仅见于脑干。与脑 神经的纤维成分对应,也有七种性质的脑神经核:
Choroid plexus of fourth ventricle Tela Choroidea of fourth ventricle
Pontine cistern
Medulla oblongarta
Central canal
(二)脑干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长上、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脑神经在脑干内的排列
上界:
小脑上脚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 两侧角:第四脑室外侧隐 窝。
髓纹、正中沟median sulcus 、界沟sulcus limitans 、内侧 隆起medial eminence 、面神 经丘facial colliculus 、蓝斑 locus ceruleus 、外侧区 lateral recess 、前庭区 vestibular area 、听结节 acustic tubercle 、舌下神经 三角、迷走神经三角。
延髓背侧面上部:构成 第四脑室下部。有髓纹 medullary striae 、 舌下神经三角 hypoglossal triangle 、 迷 走 神 经 三 角 vagal triangle , 最 后 区 area postrema 和栓obex。
脑干的外形
菱形窝:
是第四脑室底
下界:
薄束、楔束结节、小脑下 脚。
choroidea of fourth
临床医学小脑间脑神经系统 PPT
卵圆形灰质团块
胼胝体干 室间孔
丘脑间粘合
透明隔
穹隆
丘脑间粘合 胼胝体膝
松果体 中脑水管
前结节丘脑枕 内髓板 Nhomakorabea顶盖 上髓帆
前核
内侧核 外侧核 第三脑室
胼胝体嘴
前连合 视交叉 垂体
第四脑室 下髓帆
大脑脚
脑桥 延髓
-15-
• 背侧丘脑的核群
将背侧丘脑借内髓板分为三大核群: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外侧核群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
-13-
三、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盖
室间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了间脑的两侧
透明隔
和背面
胼胝体膝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部分腹侧部露
顶盖
于脑底
5个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14-
胼胝体嘴
前连合 视交叉 垂体 大脑脚 脑桥 延髓
第四脑室 下髓帆
(一)背侧丘脑(丘脑)
乳头体区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前连合 室旁核
前核
视上核
漏斗 室旁垂体束
垂体前叶
-21-
乳头丘脑束
乳头体核 视上垂体束
垂体后叶
2.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1)与垂体的联系
视上核 — 视上垂体束 — 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 室旁核 — 室旁垂体束 — 垂体后
叶(神经垂体)分泌加 压素、催产素等。 漏斗核 — 结节垂体束 — 正中隆 起的毛细血管将神经内 分泌物质(促激素或抑 制激素)送至垂体前叶 (腺垂体)。
-22-
(2) 与背侧丘脑的联系 乳头丘脑束
-23-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ppt课件
4、小脑的功能
维持躯体平衡(古小脑) 调节肌张力 (旧小脑) 协调肌群运动(新小脑)
二、间脑
1、位置
2、分部和外形
背侧丘脑
下丘脑
后丘脑
3、第三脑室
位置 形态 相通
4、内部结构
背侧丘脑核团的分群 特异性核团
腹后内侧核:接受来自头面部感觉 腹后外侧核 :接受来自躯干和四肢的感觉 外侧膝状体:与视觉反射有关 内侧膝状体:与听觉反射有关 腹前核和腹外侧核
上下倒置 特点 左右交叉
不对称性
基底核 组成 纹状体 功能
侧脑室 形态 位置
大脑髓质 联络系 连合系 前连合 穹隆连合 投射系 穹隆 内囊
内囊
形态
位置
分部
膝部
穿经纤维
皮质脊髓束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前肢
豆状核
皮质红核束
分泌性核团 视上核 室旁核 漏斗核
端脑
福建医科大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一、端脑的外形
端脑由两侧大脑半球组成 大脑纵裂和横裂 大脑半球主要沟、回(位置、形态)
额叶 顶叶
分叶 枕叶
颞叶 岛叶
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的皮质分区 皮质机能定位
第一躯体运动区 第一躯体感觉区 视区 听区 语言区(说话、听话、书写和阅读) 内脏活动中枢
脑干外形
福建医科大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一)脑干的组成 脑干包括: 中脑 脑桥 延髓
(二)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观
2、背侧面观
(三)第四脑室
位置 境界 交通
小脑、间脑
15-第十五次实验课(脊髓、脑干、小脑、间脑)-(临床专业)
-15-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功能表现在两方面: ①上、下行传导径路的中继站; ②反射中枢。 (一)脊髓反射 单突触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 组成:一个传入神经元 一个传出神经元 完成: 节段内反射和节段间反射
躯体反射—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 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和内脏躯体反射, 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
-20-
第二部分 脑 干
第二节 脑 干
一、脑干的外形 1. 脑干腹侧面
尾状核头
内囊 视神经 垂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基底沟 展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前正中裂
视交叉 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 面神经 小脑中脚 锥体 舌下神经 橄榄 锥体交叉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Ⅹ
肌梭
-11-
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板层 Ⅰ Ⅱ Ⅲ、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颈 网状核 后角基底部 中间带,背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前角底部,在颈、腰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 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 中央灰质
-43-
3)中脑
(1)下丘 接受外侧丘系终止,听觉反射中枢 (2)上丘 视觉反射中枢,顶盖脊髓束发自上丘 (3)顶盖前区 位于中脑和间脑交接处,后联合与上丘之间
(4)红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的投射 接受大脑皮质的投射 发出到脊髓纤维 — 红核脊髓束 发出到下橄榄核纤维 产生多巴胺 → 新纹状体 脚间窝深面含多巴胺神经元参与随意运动调节
17-19
-42-
2、非脑神经核 1)延髓 (1)薄束核 楔束核(内侧丘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9 ~ T12 (-3) 与同序数的上3节椎体相对
L1 ~ -L5 (T10 ~ 12) 与第10 ~ 12胸椎相对
S1 ~ Co (L1)
与第一腰椎相对
2019/8/24
-8-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中央管 前角(前柱) 后角(后柱) 侧角(侧柱) 中间带 中央灰质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白质 前索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
板层 Ⅷ — 中间神经元,影响γ与α运动神经元
2019/8/24
-10-
板层 Ⅸ— 前角运动神经元 前角内侧核: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四肢肌
α-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的梭外肌纤维→关节运动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并发分支与其形成负反馈环路 板层 Ⅹ— 中央灰质:接受某些后根纤维
第十五次实验课
实验内容:脊髓、脑干 小脑、间脑
2019/8/24
1
目的要求
重点内容:
1. 脊髓的位置和形态。脊髓灰质、白质的配布,灰质机 能柱的性质,白质中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位置和性质
2.脑干的位置、分部。脑干的内部结构:脑神经核在脑 干的位置和性质,主要的非脑神经核的位置和性质。 脑干内主要上、下行传导束的走行位置。
3.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小脑的功能。 4.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背侧丘脑的
特异性核。
2019/8/24
2
具体重点内容:
1.名词解释:脊髓节段、马尾、锥体交叉、内侧丘系、第四脑室、 斜方体、三叉丘系、脊髓丘系
2.试述脊髓的位置、外形结构、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试述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起止、行程、交叉
第一胝神经
2019/8/24
后根 前根
终丝 马尾
终丝
-7-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 即构成一个脊髓节段。
31个脊髓节段: C8、T12、L5、S5、Co1
C1 ~ C4 (=) 与同序数椎骨相对
C5 ~ T4 (-1) 与同序数的上1节椎体相对
T5 ~ T8 (-2) 与同序数的上2节椎体相对
2019/8/24
-14-
2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 1)皮质脊髓侧束 2)皮质脊髓前束 3)Barne 前外侧束
(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 (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 (4)网状脊髓束:躯干四肢近端
肌的运动控制 (5)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
肌,抑制同侧颈肌 (6)内侧纵束:调节眼球运动与
2019/8/24
3
第一部分 脊 髓
2019/8/24
4
第一节 脊 髓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 C4-T1 腰骶膨大 L2-S3
6条沟:
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和内脏躯体反射, 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
2019/8/24
-17-
1、牵张反射 (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
深反射(腱反射):
肌肉、肌腱 脊神经后根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肌肉收缩
2019/8/24
-18-
2、屈曲反射
皮肤 脊神经后根
后角 中间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终室
2019/8/24
-9-
(一)灰质
Rexed 板层
板层 Ⅰ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Ⅱ ——胶状质
板层Ⅲ 板层Ⅳ
内有后角固有核
板层 Ⅴ 板层Ⅵ
板层 Ⅶ
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纤维 调节运动
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 胸核(背核 Clarke柱)—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骶副交感核—在S2 ~ 4节段相当于板层Ⅶ,内脏运动
Ⅹ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2019/8/24
肌梭
-11-
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板层 Ⅰ Ⅱ Ⅲ、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颈 网状核 后角基底部 中间带,背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前角底部,在颈、腰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 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 中央灰质
(2)脑桥 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 小脑中脚(桥臂) 延髓脑桥沟 脑桥小脑三角
(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 后穿质
2019/8/24
后正中沟 颈膨大
后中间沟 后外侧沟
腰骶膨大
终丝
-5-
图
2019/8/24
6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运动) 后根 (感觉)
后正中沟 脊髓圆锥
成人在第一腰椎以下的椎管内无脊髓,仅有 马尾和脑脊液,临床的腰椎穿刺抽出脑脊液 常在第3~4腰椎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
肌肉收缩
2019/8/24
-19-
(二)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
⒈脊髓全横断 脊髓休克
⒉脊髓半横断 布朗-色夸综合征
⒊脊髓前角受损 弛缓性瘫痪
⒋中央灰质周围病变 感觉分离
2019/8/24
第二部分 脑 干
2019/8/24
21
第二节 脑 干
一、脑干的外形 1. 脑干腹侧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头部姿势
2019/8/24
-15-
2019/8/24
16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功能表现在两方面: ①上、下行传导径路的中继站; ②反射中枢。
(一)脊髓反射
单突触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 组成:一个传入神经元 一个传出神经元
完成: 节段内反射和节段间反射
躯体反射—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
及功能? 4.脊髓后索、前角病变可能损伤何结构?有何表现? 5.脑干分几部分?各部在外型上有哪些主要结构?脑干内非脑神经
核有哪些? 6.试述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和锥体束的起止、行程、交叉及功能? 7.小脑的分叶与种系发生的关系。 8.间脑的位置和分部,背侧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哪些?它们
的纤维联系如何? 9.脑神经的名称及其脑神经核的关系。
2019/8/24
-12-
(二)白质 1.上行纤维束
(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
2019/8/24
薄束 楔束
-13-
(2)脊髓小脑束
1)脊髓小脑后束 2)脊髓小脑前束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3)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触觉,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